-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秋 金版学案 历史·必修1(人教版)演练:第一单元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冯劫曾是秦朝三公之一,他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还 负责监察百官。他所担任的职位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廷尉 解析:秦朝时,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还负责 监察百官,故 C 项正确。 答案:C 2.春节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 为了避皇帝嬴政的名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这说明皇帝制度 的主要特征是( ) A.中央集权 B.神权与皇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解析:“避皇帝嬴政的名讳”,“政月”改为“正月”,这些都是为 了维护皇帝神圣不可侵犯的独尊地位,故 D 项正确。 答案:D 3.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 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 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是( ) A.制定各种律例 B.推行郡县制度 C.调整中央机构 D.建立各地宗庙 解析:秦始皇为加强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废除西周的分封制,在 地方推行郡县制,故 B 项正确。 答案:B 4.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说“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秦 皇”开创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 A.权力的高度集中 B.严格的等级制度 C.注重血缘纽带 D.王权至上 解析: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基本特征是地方权力 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故选 A。 答案:A 5.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死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秦朝实际上没有灭亡 B.秦朝皇帝改称秦王 C.秦始皇的后代犹存 D.秦朝开创的一系列制度影响深远 解析: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创 了一系列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故 D 项正确。 答案:D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 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 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 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 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 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 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 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 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 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 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 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 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 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1)根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 一困局的? (3)根据材料三,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 质特征是什么? 解析:第(1)问的难度在于“特征”,可以根据材料“立子立嫡之制, 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回答;第(2)问“原因”可以还原成“诸侯 争霸”的原因,“破解”可结合秦朝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回答;第(3) 问“本质特征”可以根据“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新兴 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等信息回答。 答案:(1)指分封制。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 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2)原因:周王室的衰落;宗法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血缘关系 逐渐疏远。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 (3)本质特征: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 治到中央集权。 基础巩固 1.《三字经》中说:“周辙东,王纲坠。”这反映出( ) A.统治中心实现转移 B.封建社会已经确立 C.宗法分封制逐渐遭到破坏 D.人民渴望东周实现统一 答案:C 2.《史记》载,“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记 载描述的是秦朝治理( ) A.北方地区 B.岭南地区 C.西南夷地区 D.百越地区 解析:秦朝在西南夷地区开辟了“五尺道”,并在其中部分地区任 命官吏,故 C 项正确。 答案:C 3.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 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用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 其主观目的是( ) A.炫耀文治武功 B.树立专制权威 C.寻求暴政依据 D.宣扬君权神授 答案:B 4.公元前 221 年,我国政治文明历程出现拐点,下列有关说法错 误的是( ) A.从分裂割据到实现统一 B.从分封制发展为郡县制 C.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 D.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 解析:公元前 221 年,秦朝建立,确立了以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为主要内容的中央集权制度。D 项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反 映了王位世袭制取代原始社会的禅让制,是指夏朝的建立。 答案:D 5.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中国从公元前一直到 20 世 纪,中央政府能向每个农民直接征税,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能做到 这一点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宗法制 B.世袭制 C.中央集权制 D.分封制 解析: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以后,中央才能够直接向农民征税。 答案:C 6.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 确结论是( )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秦朝废分封制,行郡县制,故③明显错误,排除③。选 C 项。 答案:C 7.秦始皇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还有人认为“中 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秦始皇得此评价的主要原因是其( ) A.建立了封建大一统王朝 B.推动自然经济的发展 C.创立了三公九卿模式 D.施行分割相权的制度 解析:“千古一帝”“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是因为秦始皇完 成了国家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故 A 项正确。 答案:A 8.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每郡设监郡御史一名,是中央 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府在每郡设置的派出机构,其职责主要在于监察郡 的官吏。这一制度( ) A.削弱了地方权力 B.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破坏了大一统的局面 解析:秦统一全国后推行郡县制,同时设监郡御史,监察郡的官 吏,这些都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故选 C 项。 答案:C 能力提升 9.史学家唐德刚认为,自公元前 4 世纪商鞅变法起至汉武帝和昭 帝之间,古代中国实现了从“封建”到“帝制”的转变。这一转变是( ) A.从家族政治到家国政治 B.从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 C.从世俗政治到神权政治 D.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指分封制,“帝制”指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制度,分封制属于贵族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属于 官僚政治,故 D 项正确。 答案:D 10.某书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但公 元前 221 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 列国的思想。”材料评述的制度应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解析:由材料中“公元前 221 年”并结合所学可知,秦灭六国后, 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实现 了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故 C 项正确。 答案:C 11.从秦汉时期开始,地方官员任命实行流官制度,规定地方官 员不得在原籍为官,不能在一地久任。对流官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 A.易导致官员之间的疏离 B.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C.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D.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治理 解析:流官制度下地方官员经常性流动,这样易使地方官员之间 不熟悉,导致官员之间的疏离,故 A 项正确;流官制防止官员与当地 势力勾结,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不是推动中央集权制的建立,故 B 项错误;流官制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地方割据,并不能彻底消除 地方割据的隐患,故 C 项错误;流官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但因地方官员经常性流动,对地方事务不够熟悉,因而不利于中央对 地方的治理,故 D 项错误。 答案:A 12.在秦朝朝议中,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 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据此可知朝议制度( ) A.减少了君主决策的失误 B.阻止了皇帝的恣意妄为 C.保证了中央机构的独立性 D.标志着秦代中央官制完善 解析:由材料“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责 的博士也可进言”并结合所学可知,朝议制度有利于减少君主决策的 失误,故选 A。 答案:A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 “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他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废 除了所有的分封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 36 郡,由中央政府 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建立了一套地方官僚机构。 (1)根据材料一、二,秦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 (2)根据上述材料,秦朝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有哪些特征?并用史 实说明。 (3)秦朝的政治体制对后世有何影响? 解析:第(1)问从皇帝、中央、地方三方面总结。第(2)问结合中央 官制的内在关系回答,从君主专制角度分析。第(3)问从政治体制的确 立与影响方面回答。 答案:(1)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2)特征:比较完备:三公九卿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互相配 合、互相牵制;皇权至上:皇帝总揽大权;“家天下”:“家”与“国” 同治。 (3)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 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郡县制追求权力集中和行政效率,其势在合,……官僚 取代贵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郡县制萌芽于春秋,成熟于战国, 完善于秦汉。春秋时期,在外部威胁加剧的情况下,一些诸侯国国君 因为战事需要,遂加强中央集权,建立起对地方的直接管理制度。 ——《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 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材料二 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全面实行郡 县制,直至汉朝,郡县制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分封制不同,郡县制确 立利于中央通过监察和考课加强对地方政权控制,从而结束了地方分 权的格局,逐步演化为干强枝弱的中央集权制。 ——《中国郡县制》 (1)材料一中的“官僚政治”的实质是什么?周代实行的什么地方 行政制度体现了“贵族政治”?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制的历史作用。结合 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制长期实行的根本原因。 解析:(1)第一小问实质,根据材料一中信息回答;第二小问制度, 根据材料一中信息并结合所学周代的地方行政制度的知识得出是分封 制。(2)第一小问作用,根据材料二“郡县制确立利于中央通过监察和 考课加强对地方政权控制”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回答;第二小问根本原 因,依据所学回答即可。 答案:(1)实质:中央集权体制。 制度:分封制。 (2)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一;有利于社会 安定;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官僚政治确立的重要标 志。 根本原因: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