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月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月月考历史试题

铜陵市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1. 希腊智者与禅宗六祖慧能两者言论的共同之处是 (  )‎ 希腊智者认为: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人上感觉 ‎ 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 ‎ A. 强调知识的重要性 B. 强调人的道德修养 C. 强调人的主观感受 D. 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 2. 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诸葛亮的“忠”和关羽的“义”,《水浒传》中武松等人的“忠”“义”。此类小说(  )‎ A. 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B. 旨在宣扬宋明理学思想 C. 折射了当时社会价值观 D. 抑制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3. 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 A. 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B. 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 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D. 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4. 在湖北郭店楚墓中发现的战国儒家文献中,“德”被看作是“率民向方”的有效途径,“德”被具体化为以礼乐教化百姓,“先人以德,则民进善焉”。这表明了当时的儒家(  )‎ A. 以关注社会秩序为重要内容 B. 把克已复礼作为封建统治主要手段 C. 符合了普通百姓的实际需求 D. 促使教育对象朝着平民化方向发展 5. 有学者品鉴古代书艺谓:“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晋代开始盛行并确立的书体是(  )‎ A. 篆书 B. 隶书 C. 楷书 D. 行书 6. 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渊源于(  )‎ A. 先秦儒学 B. 汉代儒学 C. 宋明理学 D. 传统道教 1. 某位先秦思想家曾有如下评论:齐桓公致力连击诸侯,设法合作维持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行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形天子礼仪,是个内行诈谋却装作遵循正道的国君。该思想家应属于(  )‎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2. ‎“因念圣人此处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道,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说明王阳明(  )‎ A. 认为天理就在每个人心中 B. 主张圣人之道就是天理 C. 继承了朱熹格物致知思想 D. 提出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3. 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下列言论能反映其“中庸”思想的是(  )‎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C.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D. “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4. 历史学家钱穆曾说:若从现代观念言,朱子言格物,其精神所在,可谓既是属于伦理的,亦可谓属于科学的,其“科学”主要表现在(  )‎ A. 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 B. 通过实践方式探求理 C. 用伦理纲常维护统治 D. 强调人具有正当私欲 5. 汉儒称赞《诗经》能够“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而朱熹称《诗经》为“淫奔之诗”,认为《国风》“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互歌咏,各言其情者也”。由此可知,朱熹 A. 宣扬《诗经》的教化功能 B. 否定《诗经》的经典地位 C. 比汉儒的看法更接近事实 D. 修正汉儒的纲常伦理观念 6. 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  )‎ A. 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 B. 刻意表现奔放情感 C. 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 D. 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 7. 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 A. 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B. 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C. 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D. 洋务运动成为共识 1. 彼得伯克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中认为:“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  )‎ A. 仍是以神为中心 B. 并不对反基督教,仍信仰宗教 C. 文艺复兴仍重视宗教苦修超过现世生活 D. 以神圣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 2. ‎1861年,曾国藩攻占太平军军事重镇安庆之后,立即兴办了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枪弹、火轮.他在日记中说:“欲制洋人…欲求自强之道…但使彼之所长,我皆有之.”据这段日记可知,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是为了(  )‎ A. 剿灭太平天国,以平内乱 B. 学习西方科技,以求自强 C. 实施军事改革,以强国防 D. 兴建近代工业,以谋国富 3. ‎1918年11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李大钊演讲的目的是(  )‎ A. 弘扬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B. 推动中国思想界向苏俄学习 C. 颂扬五四运动取得胜利 D. 号召工人罢工响应学生运动 4. 孙中山说:“所以我们在中国革命决定采用民权制度,一则为顺应世界的潮流,二则为缩短国内战争,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有大志向的人,多是想做皇帝,……我们宣传革命主义,不但是要推翻满清,并且要建设共和,……我们要把这种做皇帝的思想完全铲除,一概肃清。”材料直接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 A. 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设政权的问题 B. 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要求 C. 表达了人民要求民族性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D. 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挽着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 5.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曾指出,近代中国经历了从忠君爱国到抑君爱国再到叛君爱国的过程。最能体现这一过程的是( )‎ A.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B.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C.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D. 太平天国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 1.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 A. 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B. 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 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D. 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2. 新文化运动把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作为斗争矛头所向,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依据 B. 当时北洋军阀推崇儒家思想 C. 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文化落后 D. 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3. 洋务运动期间一批中国幼童到美国留学,在遭遇异样眼光后,有些人就剪掉了辫子。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提议剪掉辫子。到了20世纪初,“辫子问题”与反清斗争联系在一起。由此可以得出最恰当的认识是(  )‎ A. 辫子问题受到西方文明和政治斗争的影响 B. 有无辫子成为了表达政治立场的明显标志 C. 近代中国习俗的发展呈现一个曲折的过程 D. 剪辫体现近代中国习俗从落后向先进发展 4. 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  )‎ A. 政府通过制定契约产生 B. 政府行使权力受人民监督 C. 利用法律解决腐败问题 D. 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 5. 据统计,中国政府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22位本科教育都是在国内的一流大学完成的;21位元勋有留学经历,获得博士学位有16位,在国外都有所成就。材料说明(  )‎ A. 爱国主义精神是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 B. 民国高等教育水平已达世界一流 ‎ C. 近代教育为新中国科技发展奠定基础 D. “两弹一星”是留学教育的结果 1.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一纲领(  )‎ A. 迈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一步 B. 是对实现共产主义宏伟目标的科学阐释 C. 直接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大革命 D. 为反帝反封建的社会主义革命指明方向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0分)‎ 2. 材料一至少在汉代,中国就出现了有关医院的概念。公元 510年,第一个由政府管辖的“医院”由南朝君主建立。省一级半官方半私人的“医院”在隋代已出现。明代以后,随着中医“世俗化趋势的全面渗透,中医全面流入民间,成为每个人都可研习的一门技术。在古代中国,医院一直是宫廷的产物,传统的医事制度基本上是围绕王权的需要而设置的,朝廷医官主要通过选拔医家子弟入宫。古代医疗机构为平民医治的程度和规模相当有限,民间的医生主要由儒医和方郎中充任,走乡串户,悬壶行医。“家庭”是原始的医疗单位和护理空间,医生对病人的诊治以及病人家属照方护理皆在家中完成。在医患关系上,医疗的主体是病人,病人自由地择医而求治,医生只是被动地提供医疗服务。中医的学术传承一直恪守着师徒相授的模式,这种方式无论规模抑或质量都相当有限。 ‎ ‎——据廖育群《岐黄医道》等 材料二 1820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澳门开设一家眼科诊所,随后政府和民间人士相继开办了数目可观的新式医院,到1920年,在大城市新式医院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医家”,成为医疗机构的主体部分。在工作效率上,近代医院制度借助科学化的医疗器械和严密的病理分析,使医生的专业化水平大为提高。在医疗行政方面,1905年清政府开始设巡警部(兼管卫生事务),1912‎ 年,南京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卫生司,医院不再是传统的专侍皇宫的太医院,它的服务对象是京城官吏和居民,开始呈现社会化、大众化趋势………西方医疗制度还开启了中国近代医学教育之先河,各方的努力下尤其是各地开始设置医科或医学院,医学人才的培养迅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西方医学在中国的整体传播,改变了单一的中医学独立存在的局面,中国出现中西医并存的医疗格局,现代医疗制度、公共卫生事业逐渐确立,中国人的医疗观念也发生了转变。 ‎ ‎——马伯英《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医疗制度的特点及形成这种特的原因。(11分) ‎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医疗制度的变化,(6分)并简要分析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4分)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时期 人物活动或主张 春秋战国 孔子奔走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明清之际 顾炎武实地考察许多州县,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 王夫之: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 晚清时期 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 康有为:“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宪法乃维新之路”。‎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汉武帝时,在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郡(国)县学,以后历代都依例设立。在太学,教学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定期考核,学生成绩优秀者可以直接进入仕途。唐时官学稳定发展,玄宗“敕天下乡贡,举人不由国子及郡、县学者,勿举送”。规定凡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必须经过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的学习。明洪武八年太祖“诏天下立社学”。儿童进入社学,先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然后学习经、史、历、算等知识。同时也须兼读《御制大诰》、明朝律令以及习冠、婚、丧、祭之礼。洪武十五年颁禁例,不准生员参与国家政治,议论朝政得失。‎ ‎——摘编自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人性,挖掘与培养人的潜在能力与创造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重要手段就是教育。不同于中世纪的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学校教育多为个人所办,注重人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培养出为世俗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此人文主义教育家对当时教育和教学的内容进行了革新,还增加了艺术、政治、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大学,不仅汇聚了一大批人文主义思想家,而且拥有一批一流的自然科学家在传递着近代科学思想。正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才产生了第谷、开普勒等近代科学的先驱人物。‎ ‎——《外国高等教育史论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以来中国古代官方办学的基本特点。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在教育办学上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11分)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智者运动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能力。依据材料信息“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人上感觉”、“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可知,希腊智者与禅宗六祖慧能都强调人的主观感受,C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故选C。‎ ‎2.【答案】C 【解析】‎ 仁、忠、义等内容也属于封建礼教的一部分,故A项错误. 理学强调对封建制度的遵守和服从,以及对自身的修养,而明清小说里还有很多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义”,故B项错误. 一定时期的文学总是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价值观,故C项正确. 这些小说的内容亦有反封建的内容,与民主思想不矛盾,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明清小说的相关知识.分析理学的本质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小说中道德化人物形象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有一定的难度.‎ ‎3.【答案】C 【解析】‎ 在封建社会,女子的“德”与“才”是两个相悖的品质,“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妇德戒律。“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反映出女诗人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不认同,是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所以C项符合题意。 A项的“普遍接受”在当时是不现实的,“德才兼备”是这位女诗人的标准而不符合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所以AB两项是错误的。材料只是诗人对女子素养的新标准,材料没有显示维护自身权益这方面的意思。 故选:C。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重点是理解清代对传统伦理的反思。 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的有效结合。‎ ‎4.【答案】A 【解析】‎ 由材料“德”被具体化为以礼乐教化百姓,可见当时的儒家以关注社会秩序为重要内容,故A正确。 克已复礼是要恢复奴隶社会统治秩序,排除B。 普通百姓的实际需求是结束战乱,安居乐业,排除C。 D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先人以德,则民进善焉。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有一定难度,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5.【答案】D 【解析】‎ A.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大篆产生于先秦,小篆在秦朝广泛应用,排除; B.隶书产生于战国时期,后演化为秦隶和汉隶,排除; C.楷书源于隶书,始于汉末,排除; D.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于魏晋时期广泛流行,正确。 故选:D。 本题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晋代开始盛行并确立的书体是行书。 本题以行书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的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6.【答案】B 【解析】‎ A.材料体现的是天气变化,自然现象对政治产生的影响,这是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理论,不是先秦的儒学。 B.汉朝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新儒家思想,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以此来限制君主权力,符合材料的含义。 C.宋明理学的核心是理,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D.传统的道教没有强调自然现象与政治统治之间的关系。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汉朝儒家思想发展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搞清楚儒学在中国古代不同阶段的发展表现,其次要从材料中看出,这应该是天人感应的理论。‎ ‎7.【答案】A 【解析】‎ A.材料以齐桓公、晋文公的相关史实为例,阐述了维护封建秩序就是正道的国君,而僭越礼制则是诈谋的国君,体现了先秦思想家维护周朝的礼制的思想,儒家思想中主张克己复礼,符合材料信息,A项正确. B.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不符合材料信息. C.道家主张“无为”, 不符合材料信息. D.墨家主张“兼爱、非攻”, 不符合材料信息.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对百家争鸣中的思想家的思想的理解,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奇斗艳的局面.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别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层或者本集团的利益要求,对宇宙对社会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8.【答案】A 【解析】‎ 材料中“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道…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向万物中求理是错误,那该向哪里求理,根据王阳明是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故A项正确. 圣人之道就是天理在材料中未曾体现,故B项错误. “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道…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更多的体现对格物致知的发展,故C项错误. 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D项正确. 故选A.‎ ‎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考查王阳明的思想,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王阳明的主要思想;知行合一,默坐澄心,致良知.‎ ‎9.【答案】C 【解析】‎ C体现了“中庸”思想,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孔子,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10.【答案】B 【解析】‎ ‎“格物致知”主张接触万物以求理,故B正确; “格物致知”是唯心主义哲学,故A错误; 用伦理纲常维护统治并不是朱熹思想的“科学”所在,故C错误; 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朱熹为集理学之大成者,主张:天理是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通过学习、实践提高自身的修养(“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宋明理学,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形态呈现出来,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11.【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诗经》和朱熹的主张,旨在考查准确解读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宣扬《诗经》的教化功能”指的是汉代儒学,排除A;《诗经》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朱熹“否定《诗经》的经典地位”表述错误,排除B;《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互歌咏,各言其情者也”符合史实,汉儒称赞《诗经》的内容存在对《诗经》过分的推崇,所以C正确;“修正汉儒的纲常伦理观念”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D。故选C。‎ ‎12.【答案】C 【解析】‎ 材料“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说明达芬奇绘画的理性精神,故C正确。 AB均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 D说法本身错误,而且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 本题有题达芬奇的绘画信息考查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13.【答案】C 【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对西方国家的称谓不再使用“夷”,说明中国外交观念发生变化,清朝政府开始接受国际惯例,故C项正确。 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是在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B项中的摒弃不符合史实,应排除。 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到9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新思想的萌发。需要掌握新思想萌发对中国外交观念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本题以中国对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对新思想萌发对中国外交观念的影响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B 【解析】‎ 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反对神的权威,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提倡个性解放,追求享乐,要求人要有冒险精神.故AC两项错误. D项没有反映题意,应排除. 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但是不反对宗教信仰,而且文艺复兴是借宗教来反封建,因此“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故B项正确. 故B.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考查人文主义的内涵和文艺复兴的特点,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文主义的基本内容是提倡“人道”,反对“神道”;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宗教桎梏和禁欲主义;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提倡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要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等等.人文主义基本思想是提倡以人为中心.人文主义的核心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 ‎15.【答案】B 【解析】‎ 材料“欲制洋人…欲求自强之道…但使彼之所长,我皆有之”可知,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的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以求自强,抵御外辱.故B项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考查曾国藩创办军事工业的目的. 洋务运动: (1)背景: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②清朝内外交困(内指太平天国运动,外指列强侵略).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镇压人民,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3)发动者: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 (4)代表人物:(中央)奕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 (5)时间: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6)口号(思想主张)和任务:师夷长技以制强. (7)内容:①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②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③筹建海军:19世纪70~80年代中期,筹建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水师;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④兴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8)评价:①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②局限性: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③‎ 积极性: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也起到一些抵制作用.对中国的影响: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16.【答案】B 【解析】‎ 依据题干“1918年11月”、“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革命带来新的曙光,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的目的是推动中国思想界向苏俄学习,故B项正确。 A项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五四运动是191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需要掌握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对中国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1918年11月”、“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结合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对中国的影响解答即可。 本题以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为背景材料考查对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对中国的影响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和分析理解的能力。 【解答】 A.依据题干材料“我们宣传革命主义,不但是要推翻满清,并且要建设共和”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就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设政权的问题,故A项正确。 B.题干材料只涉及政治要求,没有涉及经济要求,故B项错误。 C.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反帝要求,因此不能表达民族独立的愿望,故C项错误。 D.题干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没有涉及列强入侵,所以不能表达挽救民族危亡的愿望,故D项错误。 故选A。‎ ‎18.【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中的“清末新政”的内容与“戊戌变法”的内容基本相同,均属于“抑君爱国”的行为,与题目中的信息“叛君爱国”不符,故排除;BD两项中的“太平天国运动”均属于“叛君”的行为,与题目中的信息“忠君爱国”不符,故排除;C项中的“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与军事,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属于“忠君爱国”的行为,“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政体,属于“抑君爱国”的行为,“辛亥革命”主张民主共和政体,属于“叛君爱国”的行为,C项正确。故选C。‎ ‎19.【答案】A 【解析】‎ 彼得拉克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他的观点“我不想变成上帝…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即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故A项正确。 B项不够全面,应排除。‎ ‎ CD两项表述错误,应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考查彼得拉克的思想观点。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分析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的掌握。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它支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的发展。其思想核心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反对基督教的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20.【答案】A 【解析】‎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展开的反封建斗争,而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所以新文化运动把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作为矛头所向,故A正确; B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CD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由于旧道德是历代统治者用来束缚人们思想的枷锁,因此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新文化运动分前后两个阶段.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四提倡四反对”,即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独裁;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李大钊极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21.【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知识的迁移、认知与分析能力。依据材料“洋务运动期间一批中国幼童到美国留学,在遭遇异样眼光后,有些人就剪掉了辫子”,可以得出辫子问题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辫子问题’与反清斗争联系在一起”,可以得出辫子问题受到政治斗争的影响。故A符合题意;B项所述“明显标志”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所述“辫子问题”不足以得出中国习俗的发展呈现一个曲折的过程,排除C;D项所述材料无体现,排除。故选A。‎ ‎22.【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思想观点,旨在考查正确解读相关史料并评述的能力。A项的表述无法完整地体现题目中的信息“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解决腐败的手段,故无法得出C项的结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主张服从公意为自由,故D项的表述错误;由题目中的信息“卢梭说......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可知卢梭认为政府行使权力时应受人民的监督。故选B。‎ ‎23.【答案】C 【解析】‎ 爱国主义精神是科技发展的因素而不是主要因素,故A项错误。 民国高等教育水平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 近代教育的发展使元勋们受到了较好的高等教育,为其留学深造直至后来的科技贡献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 两弹一星元勋有留学教育的因素,但并不能说是留学教育的结果,故D项错误。‎ ‎ 故选:C。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科技成就。需要掌握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取得的因素。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本题考查对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取得的因素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4.【答案】A 【解析】‎ 中共二大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制定的,迈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一步,故A正确; B材料未体现,排除; C错在“直接”,排除; 1922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中国,马克思主的广泛传播是从十月革命后开始的。毛泽东曾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李大钊就是当时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早的革命先驱者。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打破了封建专制制度一统天下的沉闷气息,让思想冲破牢笼,民族精神获得极大振奋。‎ ‎25.【答案】(1)特点:医院围绕王权而设置;为平民医治的医疗机构相当有限;“家庭”是原始的医疗单位和护理空间;病人是医疗的主体;学术传承一直恪守着师徒相授的模式。(5分)原因:君主专制制度;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儒家思想的影响。(6分) (2)变化:借助科学化的医疗器械和严密的病理分析,促进了医疗的专业化、高效化;政府设置专门的医疗行政结构,医疗开始呈现社会化、大众化趋势;出现中西医并存的医疗格局,现代医疗制度、公共卫生事业逐渐确立。(6分) 影响:冲击了传统的医疗制度与医疗观念;提升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现医疗制度和教育的发展。(4分,回答两点即可)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医疗制度的相关知识。第一小问:通过材料信息“医院一直是宫廷的产物,传统的医事制度基本上是围绕王权的需要而设置的”、“古代医疗机构为平民医治的程度和规模相当有限”、“‘家庭’是原始的医疗单位和护理空间”、“医疗的主体是病人”、“中医的学术传承一直恪守着师徒相授的模式”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得出答案;第二小问:通过对特点的分析概括,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角度分析得出原因。 ​(2)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医疗制度的相关知识。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在工作效率上,近代医院制度借助科学化的医疗器械和严密的病理分析,使医生的专业化水平大为提高”、“医院不再是传统的专侍皇宫的太医院,它的服务对象是京城官吏和居民,开始呈现社会化、大众化趋势”、“西方医学在中国的整体传播,改变了单一的中医学独立存在的局面,中国出现中西医并存的医疗格局,现代医疗制度、公共卫生事业逐渐确立,中国人的医疗观念也发生了转变”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得出具体的变化;第二小问:影响从对传统医疗制度的冲击、对现代医疗制度的影响和对人民生活的影响等角度分析。‎ ‎26.【答案】第一小问的论题,依据表格内容可以得出论题1是知识分子引领时代,又难逃时代局限;论题2是时代巨变促成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第二小问的阐述,论题1可从百家争鸣背景和新思想萌发的内容分析;论题2可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内容、维新思想的作用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一】‎ ‎ 观点:知识分子引领时代,又难逃时代局限。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士”阶层崛起,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意图改造社会。孔子主张仁、德治,恢复周礼,以缓和社会矛盾,重建社会秩序,但克己复礼思想不符合时代潮流。 清末,外敌入侵,民族危机加深。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魏源据此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启迪了思想。但未受重视,影响有限。 总结:在历史的变革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勇立潮头,引领时代发展,但也难免有时代局限。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过去的知识分子。 【示例二】 观点:时代巨变促成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礼乐崩坏,矛盾丛生。孔孟以天下为己任,周游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德治、仁政等,践行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精神。 晚清时期,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以康有为代表的维新派,把救亡图存和维新变法结合起来,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掀起了思想解放潮流。 总结:时代巨变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率先觉醒,他们心忧天下,为家国命运鼓与呼,显示了强烈的担当精神。 【解析】‎ ‎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近代的思想。考查百家争鸣背景、新思想萌发的内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内容、维新思想的作用等知识。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背景、新思想萌发的内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内容、维新思想的作用等知识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7.【答案】(1)特点: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教育体系;长期以儒家思想为主要教学内容;把教育和选拔管理人才结合起来,把读书和做官结合起来;办学服务于专制集权体制,政治性强。(8分,每点2分,回答四点即可) (2)特点:教育内容上欧洲引进了人文主义的新思想;注重人文学科教育;教育目的上欧洲注重培养世俗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办学力量上欧洲主要是民间办学;(5分,每点2分,回答三点得5分)影响:开启了西方近代教育的先河;培养了一批近代化的人才,推动了近代科学的产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6分) 【解析】‎ ‎(1)本题考查汉代以来中国古代官方办学的基本特点。紧扣材料一信息“汉武帝时,在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郡(国)县学,以后历代都依例设立”,把握到“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教育体系”的结论;紧扣材料一信息“教学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定期考核”,把握到“长期以儒家思想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结论;紧扣材料一信息“学生成绩优秀者可以直接进入仕途”,把握到“把教育和选拔管理人才结合起来,把读书和做官结合起来”的结论;紧扣材料一信息“洪武十五年颁禁例,不准生员参与国家政治,议论朝政得失”,把握到“办学服务于专制集权体制,政治性强”的结论。 (2)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在教育办学上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关于“特点”,紧扣材料二信息“注重人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培养出为世俗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此人文主义教育家对当时教育和教学的内容进行了革新,还增加了艺术、政治、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大学,不仅汇聚了一大批人文主义思想家,而且拥有一批一流的自然科学家在传递着近代科学思想”等,结合所学,从教育内容上、教育目的上以及办学力量等方面展开思考和组织答案。关于“影响”,紧扣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注意从多个角度展开思考,围绕“带来的积极影响”维度展开组织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