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吉林省长春市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吉林省长春市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吉林省长春市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 ‎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由此,可推知(  )‎ A. 中国是世界最早的农业生产区 B. 甲骨文是研究农学的重要资料 C.《诗经》是反映农事的文学作品 D. 黍和稷是商周重要的粮食作物 ‎2.中国古代农具各式各样,耕种工具有犁、耙、耖、锄等,收获农具有掼床、镰刀等,加工农具有碌碡、砻、磨盘等。由此可知我国古代农业(  )‎ A. 与手工业紧密结合 B. 产品实行自给自足 C. 生产强调精耕细作 D. 生产以家庭为单位 ‎3.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  )‎ A. 耧车 B. 翻车 C. 筒车 D. 风力水车 ‎4.商周时期的工匠采用“泥范铸造法”来铸造青铜器,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这一方法(  )‎ A. 表明青铜铸造工艺已经领先世界 B. 是科学理论指导生产实践的产物 C. 凝聚着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智慧 D. 反映了农业生产工具的精湛工艺 ‎5.‎2013年7月9日在南京展出的雍正年间烧造的“青花瓷奶杯”,该奶杯口窄腹宽,还多了个把手;是根据西方顾客的要求专门订制的,因为中国瓷器里从来没有这种器形。尽管造型很西方,但杯璧上却透出浓浓的“中国风”,上面的主题纹饰是中国传统图案--《雏燕凌云图》和《童子春牧图》,寓意“科举顺利、及第有望”。材料信息(  )‎ A. 说明清政府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B. 体现了当时瓷器对外销售的需要 C. 反映了当时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D. 表明青花瓷是外销的最主要瓷器 ‎6.明朝中期,上海县“外内有事,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晓女红”‎ ‎;该地区植棉、摘棉多由妇女完成,而乳花、弹花多是由男子来承担,农闲男子纺纱织布也不足为奇。这反映出上海县当时(  )‎ A. 纺织业发展改变了劳动分工 B. 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C. 纺织业成为最主要生产部门 D. 农作物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7.明朝连环画《一文钱小隙造奇冤》中,描写江西饶州景德镇造瓷业发达,“镇上百姓都以烧造瓷器为生”,其中雇工邱乙大、刘二旺同被一个窑主聘为工人,轮流当班。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 A. 家庭手工业仍占据主导地位 B. 自然经济已开始解体 C. 政府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 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8.明清时期,晋商富甲一方,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其所到之处,就修建一处宏伟壮观、富丽堂皇的晋商会馆。下列有关晋商会馆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晋商会馆具有明显的商业性和地域性特点 B. 晋商会馆是当时山西商人之间联系的纽带 C. 晋商会馆是晋商的荣誉与辉煌的缩影与见证 D. 晋商会馆既是会馆又是他们经营的票号 ‎9.唐代在两京及州县以上地方置“市”,设“市令”、“丞”,到宋代发展为在京城及地方路府州县镇市置“税务”来管理市场。这些变化说明宋代政府(  )‎ A. 不再直接监管市场交易 B. 扩大税收以解决财政困难 C. 摒弃传统重农抑商政策 D. 通过征税来直接监管市场 ‎10.北京大学邓小南教授提出“节原文化带”这一理念,意即陆上丝绸之路已由最初的商贸动机,生成为一种高于经济利益之上的文明形态.例如宗教、建筑、音乐、雕像、服饰和语言,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彼此依存,直至水乳交融。这说明陆上丝绸之路(  )‎ A. 形成了高级文明形态 B. 侧重于塑造文化特色 C. 促进了文明融合发展 D. 缔造出灿烂草原文化 ‎11.清朝李清芳上奏乾隆帝:“洋船贸易往东洋者十之一,往南洋者十之九,凡江浙闽广四省海关税银多出于此,一加禁遏,则四省海关税额必至亏缺,每年统计不下数十万,其有损于国帑。”这表明(  )‎ A. 乾隆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江浙闽广四省财政困难 C.东南沿海倭寇日益猖獗 D. 闭关锁国政策受到质疑 ‎12.据《葡萄牙帝国在亚洲:1500-1700》记载,威尼斯人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口输出的胡椒等香料年平均贸易量1496年为1200吨,1506年贸易量则锐减65%以上。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葡萄牙人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 B. 欧洲货币贬值导致了严重了商业危机 C. 中国茶叶代替了胡椒等香料的地位 D. 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 ‎13.据《世界人口》关于近代以来全球人口迁移记载:1500~1850年主要移出地为欧洲、非洲,主要移入地为美洲;1850~1945年主要移出地为欧洲、亚洲,主要移入地为美洲;1945~2000年主要移出地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移入地为西欧、北美洲、大洋洲。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1500~1850年间存在着人口强制迁移的现象 B. 工业革命对1850~1945年人口迁移有重大影响 C. 近代以来全球人口迁移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D. 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是由落后地区到发达地区 ‎14.16和17世纪,英国先后创建了非洲公司,东印度公司、土耳其公司等殖民垄断公司。这些公司在19世纪中后期先后解散。与此同时,托拉斯、卡特尔、康采恩等形式的垄断组织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出现。这两类垄断组织都( )‎ 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 ‎ B.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C. 只给广大亚非拉国家带来了灾难 ‎ D. 是政府直接对经济干预的产物 ‎15.16—18世纪,在美洲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英格兰等新地名。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源是( )‎ A. 美洲社会的进步 B. 美洲国家的独立 C. 工业革命的扩展 D. 欧洲的殖民扩张 ‎16.历史学家钱乘旦先生在一篇文章中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1803年,英国最富裕的1.4%的家庭就取得国民总收入的15.7%,到1867年,0.07%的家庭就取得16.2%的国民总收入。……1803年收入最多10%的人占有国家财富的2/5,1867年则超过50%。钱先生利用这组数据要论证的观点可能是( )‎ A. 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 工业革命引发了社会关系的变革 C. 工业革命加剧了贫富分化程度 D. 民主政治的完善加速了财富集中 ‎17.1870年,31岁的美国人洛克菲勒把两座炼油厂和石油输出商行合并,创建了美孚石油公司。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6家炼油厂。这反映了美国( )‎ A. 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 B. 社会生产组织形式的调整 C. 传统工业部门的重大进步 D. 石油工业以成为主导产业 ‎18.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割断了农业小生产的命脉;这种小生产正在无法挽救地走向死亡和衰落。”对于近代中国来说,这种“割断”的出现,是由于(  )‎ A.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B. 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 C. 资产阶级发起“实业救国” D. 封建主义、官僚资本的挤压 ‎19.1962年至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了(  )‎ A. 中央已经彻底纠正了“左”倾的严重错误 B. 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 “经济调整”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D. 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20.1960年,中央大刀阔斧地对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降低重工业的生产指标。1962年,全国县以上的工业企业共减少44万个。与此同时,化肥、农用机械、农用电力等方面的生产能力则保留下来,并不断增长。这些措施( )‎ 贯彻了党和政府经济调整的方针 ‎ B. 促进了国民经济各领域高速发展 C. 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要求 ‎ D. 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21.1979年5月,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等部门选择8个企业进行试点,其基本内容有改企业基金制为利润留成制;企业在产品生产、销售、试制、资金使用、人事安排、职工奖惩等方面拥有部分权利;企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建立职工代表大会。这次试点(  )‎ A. 旨在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B. 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始 C. 形成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D. 开启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2.《他改变了中国》一书提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中国有三个“解放思想”的关键时期:1978年、1992年和1997年。在第三个时期取得的“解放思想”的标志性成就是(  )‎ A. 正式提出创办经济特区 B. 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D. 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3.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品税率表 货物 单位 ‎1843年税率 ‎1858年税率 棉花 担 ‎6.54%‎ ‎5.72%‎ 棉纱 担 ‎6.94%‎ ‎4.86%‎ 印花布 匹 ‎14.25%‎ ‎4.98%‎ 上表中税率的变化导致了(  )‎ A. 外国资本大举进入中国 B. 清政府财政收入不断增加 C. 中国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D. 外国纺织品占领中国市场 ‎24.1993年底,“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城市居民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1991年前的50.3%上升到93.8%,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这从本质上体现了(  )‎ A.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稳步推进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C.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D. 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 ‎25.漫画往往蕴含者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进项中对下图解读准确的是( )‎ A. 中国的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B. 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 C. 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渐瓦解 D. 实业救国思想取得了重大成就 ‎26.下表是“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统计。据此可知(  )‎ 部门 工业建设 交通通信 农林水利 文教卫生 所占比例 ‎58.2%‎ ‎19.2%‎ ‎7.6%‎ ‎7.2%‎ 国家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 B. 国家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一五”计划使得民生得到重大改善 ‎ D.“一五”计划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27.“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的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 A. 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 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28.瞒产私分,在互助组时期便已存在,但还仅仅是个别现象。1959年之后,农民的瞒产私分渐成扩大之势,变得越来越严重。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自然灾害严重威胁农民生存 B. 反“右”斗争扩大影响政局稳定 C. 农民集体主义意识较为淡薄 D. 生产组织形式调整漠视农民利益 ‎29.1881年,华侨陈启沅在广东南海成立的继昌隆缫丝厂被当地民众捣毁,理由是“夺人生业”“易生瓜李之嫌”,后被迫迁往澳门;1893年,武举出身的李福明在北京设立机器磨坊,被都察院视为“不安本分”的“刁商”,下令取缔。这些现象表明(  )‎ A. 民族工业集中于轻工业 B. 民族工业资金来源广泛 C. 民族工业冲击传统观念 D. 商人群体社会地位下降 ‎30.1757年,乾隆降旨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并从乾隆中期开始,清廷相继制定了《防范外夷规条》《交易章程》等一系列全面约束管制外商活动的正式章程。该政策(  )‎ A. 旨在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B. 养成了国民的妄自尊大心理 C. 客观上迟滞了近代化起步 D. 成为近代列强侵华的导火索 二、非选择题 ‎31.(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18世纪英国手工业生产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为英国提供了大量资金和技术。随着飞梭的应用,棉纺织业纺与织两大部门间的平衡被打破。经过一系列机器的发明和应用,纺纱部门机械化技术革新已基本完成。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蒸汽力取代水力作为机械动力,生产要素得以突破地域限制。蒸汽鼓风设备的发展完善了焦炭冶铁法,使英国的冶铁业出现了新的飞跃。铁路运输业的兴起和发展,对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到19世纪40年代,机器制造业开始发展起来,为机器大工业生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材料二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农民起义的冲击,统治集团一部分官僚主张改弦更张,学习西方长技。自19世纪60年代始,洋务派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等军事工业。这些军事工业虽然就生产关系而言还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它们从外国购进设备来生产船规、枪地、弹药。这一时期洋务派还委派商人招徕民间资金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还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和通讯事业。‎ ‎——摘编自刘芃《历史学习精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英国工业革命与中国洋务运动开展的时代背景。(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洋务运动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10分)‎ ‎32.(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列曲线图分别反映了我国1953—1958年、1959—1964年、1970—1975年三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 材料二 从1957年到1978年的22年中,小岗队未能向国家交售一斤粮食,反吃了国家25 万斤返销粮;1979年以来的两年半时间中,这个队就向国家交售了10万斤粮食,等于以前全队三年的粮食总产量。‎ ‎——陈锡文、马苏元《安徽省凤阳县小岗、雁塘头生产队包干到户的典型调查》‎ 材料三 全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实际增长7.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7.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7%。按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68 元的标准,年末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61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90万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幅图所代表的我国不同时期经济状况的基本特征。(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中不同状况的原因。(4 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4 分)‎ ‎(4)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4 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C B C C A D D A C D D D B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B B C A A D D C B A C D C C 二、非选择题 ‎31.(1)时代背景:‎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建立;殖民扩张,成为“日不落帝国”;市场扩大,商品供不应求;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迅速发展。(每点2分,共8分)‎ 中国:西方入侵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封建制度没落,农民起义不断;西学东渐,传统思想受到冲击。(每点2分,共4分)‎ ‎(2)特点:从重工业到轻工业;政府起主导作用;民用企业官督商办。(每点2分,共4分)‎ 原因:内忧外患严重;缺乏资本原始积累和市场;政府资金短缺。(每点2分,共6分)‎ ‎32.(1)图A:经济稳步上升(或稳步发展);图B:经济曲折发展;图C:经济停滞不前(或总体呈下降趋势)。(6分)‎ ‎(2)原有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1978年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分)‎ ‎(3)城乡居民的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下降。(4分,任答两点即可)‎ ‎(4)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国情;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实事求是等。(4分。有其他合理答案,亦可同等给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