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东省夏津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东省夏津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2018-2019学年山东省夏津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4题,48分)‎ ‎1.西周初年兼并无数,封建制度遂发生大变革。分封同宗以树屏藩,授土勋旧以拓疆域。材料表明“封建制度”( )‎ A.有助于消除地方与中央的矛盾 B.推动了西周政治文化的传播 C.是西周稳固统治的重要途径 D.加速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2.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有助于形成这种认祖归宗情结的是( )‎ A.世袭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等级制 ‎3.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把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以“皇帝”作为自己的尊号。嬴政这一做法( )‎ A.重在限制丞相的权力 B.具有宣扬功业色彩 C.在寻求统治的依据 D.企图保证皇位世袭 ‎4.秦朝在中央设置左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他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秦朝的这种做法旨在( )‎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避免皇帝决策失误 ‎ C.确保皇帝的决断权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5.西汉前期相权极重,所谓“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汉武帝在制度上克服此问题的措施是( )‎ A.设“中朝” B.置枢密院 C.置刺史 D.设三司使 ‎6.唐代丞相会议在最后决策时,通常采取协商一致通过的方式,丞相必须在议决后上报皇帝的奏章联合署名,如某一丞相拒绝在奏状上署名,则此状即成为废状。这一做法有利于( )‎ A.提高丞相议事的效率 B.削弱皇帝的决策权 C.避免官僚之间的内斗 D.加强相权间的制约 ‎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最能体现此治国策略的朝代是( )‎ A.唐朝 B.北宋 C.元朝 D.明朝 ‎8.明末冯元飙说:“(阁臣)夫中外之责,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 柄用专且重者莫如今日。”材料反映出明末内阁( )‎ 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 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 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 D.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 ‎9.清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 )‎ A.“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 B.“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 C.选调翰林等官入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 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10.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措施中,常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以下机构体现这种方式的是( )‎ A.中书门下 内阁 军机处 B.中朝 内阁 军机处 C.中朝 中书门下 内阁 D.尚书台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 ‎11.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甚大之绩效”指郡县制( )‎ A.导致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D.标志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 ‎12.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以继承其一部分封地,余下的封地则分给其他子弟。这项措施( )‎ A.意在恢复宗法制 B.增强了地方封国实力 C.使地方获得较大自主权 D.加强了中央集权 ‎13.史书云:“(宋)太祖鉴前代之失,集精锐于京师。”“禁兵者……皆以守京师,备征伐。”这表明当时的战略方针及其主要意图是( )‎ A.分化事权——强化皇权 B.守内虚外——消灭割据 C.重文轻武——中央集权 D.精兵简政——抵御外患 ‎14.元代推行行省制,设河南江北行省统辖黄河以南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但在黄河下游则以沂蒙山南麓为界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相邻;将江西、广东合为江西行省,治所在南昌;将湘、鄂、桂并入湖广行省,治所设于武昌。这一规划和设置( )‎ A.体现了“山河形便”的习惯做法 B.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保障了蒙古族贵族的统治特权 D.是对南宋统治区实施的特殊政策 ‎15. “‎ 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其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主观性太强,一切唯选拔者马首是瞻——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符合这一评价的制度是(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时期 两宋 明清 比例 ‎50%以上的进士 ‎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 平民 贫寒家庭 ‎16.阅读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右表),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和公平、公正 ‎17.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 )‎ A.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 B.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 C.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 D.导致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18.古希腊哲学家有一句名言:“人是城邦的动物。”有四位同学对此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你认为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这里的“人”主要是指希腊城邦中的成年男子 B.城邦是指公民集团 C.公民把城邦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D.公民的公众形象代表他所在的城邦 ‎19.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属于公民范畴的“男人”是( ) ‎ A.温杜德,男,40岁,没有读过书,雅典的自由民 B.麦克卡,男,28岁,文武全才,来自波斯帝国,现暂住雅典 C.索斯丹,男,33岁,武艺超群,因无钱给父母治病,被迫卖身为奴 D.艾梵德,男,11岁,雅典自由民,公认的神童 ‎20.有学者指出,伯里克利改革进一步推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并罗列论据:政权向所有等级公民开放,发放公职津贴、观剧津贴等。可见,该学者认为伯里克利改革对雅典民主的“发展”表现为( )‎ A.民主基础的扩大 B.对一般民众的讨好 C.阶级矛盾的缓和 D.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21.下列说法最能体现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具有“轮番而治”特点的是( ) ‎ A.国家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 B.所有雅典公民都是公民大会成员 C.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用抽签方式决定 C.任何公民都有权讨论发言与投票表决 ‎22.‎ 伯里克利时代,凡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这说明当时雅典推行( ) ‎ A.直接民主制 B.抽签选举 C.代议制民主 D.轮流坐庄 ‎23.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 )‎ A.限制权力滥用 B.防止官员腐败 C.培育权利观念 D.增强责任意识 ‎24.亚里士多德说:“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通知,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男人生来就是上等的,女人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材料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 )‎ ‎①范围有限 ②集体管理 ③直接民主 ④维护的是奴隶主统治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3题,52分)‎ ‎25.(20分)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处的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汉制每年八月,举行饮酎(醇酒)大典,诸侯王和列侯献“酎金”助祭。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以列侯酎金斤两成色不足为名,削夺106个列侯的爵位。还有一些列侯因其他各种原因而陆续失爵。‎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在全国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意义?(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侯”“王”的由来及汉武帝削夺其爵位的目的。(4分)‎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8分)‎ ‎26.(18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是君主专制制度中的基本矛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时间 职位 基本职权 明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 年间以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10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2分)‎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6分)‎ ‎27.(14分)古雅典城邦的政治制度开创了人类史上民主政治之先河,为现代民主政治提供了分析和研究的历史原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被称做民主制度,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在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头角,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个人的才能。 ——伯里克利 材料二 (欧洲)古典文化中的民主和法制精神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可以说,中世纪的市民和法律体系,以至近现代社会的民主和法律体系,都是在它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经过发展和演变而确立起来的。‎ 材料三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权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 材料四 雅典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是自由民,据估计,公元前431年雅典全部人口为40万人,其中雅典自由民16.8万,外邦人3.2万,奴隶20万。而自由民中,妇女也被排除于民主的殿堂。 ——哈蒙德《希腊史》‎ ‎(1)依据材料一,归纳伯里克利阐述的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4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雅典民主制度的积极作用。(6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苏格拉底对雅典民主制度的批评。(2分)‎ ‎(4)根据材料四,谈谈雅典民主制度的局限性。(2分)‎ 参考答案 ‎1—5CBBCA 6—10 DBCDB 11—15 CDBBC ‎16—20 BAAAA 21—24 CADC ‎25、(1)制度:郡县制。意义: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由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分封同姓诸侯王。目的:削弱王国的实力,加强中央集权。‎ ‎(3)创新: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历史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开创了以省为单位的行政区划(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6、 (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枢密使、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权加强。‎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明初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后宰相权力进一步扩大;当时宰相胡惟庸擅权专恣。(任意一点即可)‎ ‎(3)没有实质意义。(2分)‎ 原因: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4分)‎ ‎27、(1)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2)①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之上的民主运作的新形式。②减少决策失误。③群众监督,防止以权谋私。④推动了雅典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古希腊文化的繁荣。(任意三点即可)‎ ‎(3)直接民主使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不利于国家管理,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4)雅典民主仅仅是对公民群体而言,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