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4月)月考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4月)月考试题

‎2019学年度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2分,有且只有一个答案,共64分。)‎ ‎1.墨子说:“今也,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了战国时期( )‎ A. 生产方式的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B. 劳动者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C. 铁器牛耕的推广,有利于农业生产 D.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2.西汉中期,人们发明了犁壁。犁壁在使用时,可以把土按一定的方向翻倒,并能同时完成翻土、灭茬、开沟、起垄等工序。犁壁的发明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农业( )‎ A. 自给自足的特征 B. 精耕细作的特征 C. 脆弱性的特征 D. 男耕女织的特征 ‎3.观察下列图片,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出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 A. 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 B. 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C. 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 D. 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 ‎4.北魏均田制规定奴婢授田与平民相同,耕牛也可授田。至唐初,唐高祖下令推行均田制,但取消了对奴婢、耕牛的授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A. 门阀氏族势力的衰落 B. 政府掌握土地的减少 C. 均田制度的逐渐衰落 D. 奴婢社会地位的下降 ‎5.东吴时,南方出现亩产5石稻的高产纪录,而南朝时则亩产高达10石左右,豫章(今江西北部)甚至创造了“一亩二十斛”(1斛即1石)的最高纪录。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 北方战乱不断,社会动荡 C. 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繁荣 D. 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 ‎6.长城通常被视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分界线。与秦长城相比,明长城整体位置向南移动二百至四百公里不等,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明长城以北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B. 长城沿线居民不断向中原地区迁移 C.中原王朝对边疆的统治力不断削弱 D.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向江南地区转移 ‎7.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 A. 生产技术先进,领先世界 B. 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 7 -‎ C. 产品大多精美,面向市场 D. 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8.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工业,向分京苏两邦,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 )‎ A. 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 B. 使得手工业缺乏人身自由 C. 是封建政府的政策所致 D. 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9.“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这首诗突出反映了当时扬州的繁荣,扬州的繁荣直接受益于( )‎ A. 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B. 位于长江与大运河交汇处 C. 隋炀帝曾多次巡游扬州(江都) D. 扬州经济富有特色,旅游资源丰富 ‎10."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这首唐诗无法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 社会动荡,农村破败 B. 商业繁荣 C. 商人众多 D. 商业政策相对宽松 ‎11.下表为宋代耕地面积与税收情况表。对该表分析最准确的是( )‎ 时间 总耕地面积 农业税 商业税 ‎996年 ‎312万顷 ‎1249万两 ‎2210万两 ‎1021年 ‎525万顷 ‎2321万两 ‎6389万两 A. 政治稳定促进了当时经济发展 B. 封建政府非常重视对外贸易 C. 王安石变法大大增加了政府税收 D. 商业在国家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12.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 )‎ A. 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B. 农产品商品化加速 C. 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 D. 经济结构出现转型 ‎13.江苏的松江在元明时期迅速崛起,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主要原因在于( )‎ A. 松江农耕经济发达 B. 先进技术的推广 C. 王朝政府的提倡 D. 海外贸易的推动 ‎14.由于中国的自然河流多由西部山脉流向东部平原地区,因此对于政府而言促进商品 流通的最大挑战是安排南北向的水路运输问题。隋朝开挖的大运河成为元、明两朝南北 交通的核心。但明朝前期,大运河的枢纽地位却经历了从丧失到重新确立的过程。这主 要是由于( )‎ A.元末农民战争的破坏 B.明初政治中心的变迁 C.东南地区市镇的兴盛 D.江南雇佣关系的出现 ‎15.西方人普遍认为,哥伦布是“一个将要统治世界的慈善的白人帝国主义之父和一个最近被推举为天主教圣徒的候选人”。由此推测欧洲教科书在叙述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作用时重点写:①欧洲对世界的统治 ②传播天主教 ③掠夺金银财富 ④推动商品输出 A. ①②④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③④‎ ‎16.“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只有经过永别之门,才能离开牢狱/许多人死在航程上——不愿意/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跳进海里滋养了大群的鲨鱼……”。此诗主要反映了近代西方殖民者( )‎ A. 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的情景 B. 从事可耻的鸦片贸易的情景 C. 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的情景 D. 开辟新航路的情景 ‎17.《全球通史》指出,“控制奴隶贸易16世纪时是葡萄牙,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是荷兰,‎ - 7 -‎ ‎18世纪时则是英国”。这反映了欧洲殖民活动( )‎ A. 以综合国力作为基础 B. 与工业革命发展同步 C. 拥有稳定的殖民秩序 D. 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18.下图是不同时期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 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B. 第②段的殖民强国有荷兰、英国、美国等 C. 第③段中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的是美国 D. 第④段殖民高峰的出现原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19.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弊。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 A. 没有及时实现经营方式的转型 B. 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各地钱庄缺乏协调,各自为战 D. 没有得到政府的强力支持 ‎20.茶叶于1650年前后被引进英国时,每磅的价值大约为10英镑,然而一个世纪后,已成为普通消费品。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新航路的开辟 B. 咖啡等新饮品的冲击 C. 世界市场的拓展 D. 机器生产提高茶叶产量 ‎21.“葡萄牙航海家接受了国王约翰二世的命令,率领两条各载100吨的双桅大帆船,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驶去。半年后,他们在非洲最南端的崖石上刻下了国王的名字,以及葡萄牙盾形纹徽、十字架等等,以纪念这一发现。”材料的“这一发现”指( )‎ A. 发现“好望角” B. 绕过非洲到达印度 C. 发现美洲大陆 D. 完成了环球航行 ‎22.1602年,明朝官员李之藻绘制了中国最早的彩绘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图中有五大洲、四大洋等地理信息,还绘有16艘船,8种海洋生物。据此可知当时( )‎ A.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B. 新式交通工具蒸汽轮船开始应用于航海 C. 中国人广泛接受了西方先进的绘图技术 D.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海陆轮廓日渐清晰 ‎23.明朝中后期(17世纪初),沿海地区的甘薯种植相当普遍,“闽广人赖以救济,其利甚大”。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 世界市场雏形形成 B. 沿海地区气候条件优越 C. 闽广人的商业头脑 D. 明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24.当哥伦布伟大发现的消息传到威尼斯时,当地出现了极度的恐慌,证券、债券下跌了40%到50%。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金银价值下降导致物价波动 B. 地中海的商路中心地位即将丧失 C. 西班牙的殖民活动向印度拓展 D. 世界金融中心从欧洲向亚洲转移 ‎25.有学者指出“美洲流入中国的白银,在1586年为50万比索(西班牙银元),以后迅速超过100万比索至200万比索,在1604年达到300万比索,1622-1644年大都在200万比索至300万比索之间。”由此可知( )‎ - 7 -‎ A. 中国在全球贸易中处于顺差地位 B. 明朝政府未曾真正实施“海禁”政策 C. 美洲的发现直接推动中美贸易的发展 D. 中国与美洲间的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 ‎26.《全球通史》中写道:“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 对中国认识加深 B. 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衰落 C. 工业革命的开展 D. 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27.下列表格是德国1835-1870年铁路情况 依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推断德国( )‎ ‎ A.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B.工业化相对英法起步晚发展快 ‎ C.两次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强国 D.产业结构中重工业占主导地位 ‎28.下表是美国1690—1860年城市发展情况,这说明这时期美国( )‎ A. 城市化进程发展缓慢 B. 工业革命开展较晚 C. 政局不利于经济发展 D. 农业人口增加较少 ‎29.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 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 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 D. 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30.自从英国于1825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以后,兴建铁路的热潮很快波及欧洲及世界各地。世界铁路总长度由1840年的5490英里增至1880年的22.2万英里。这一时期铁路兴建热潮的出现主要因为( )‎ A. 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B. 各国思想观念的转变 C. 铁路修建技术的突破 D. 世界市场发展的需求 ‎31.上图为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导致图中数据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 机器生产开始取代手工劳动 B.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C. 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D. 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 ‎32.‎ - 7 -‎ ‎1866年,第一个跨出国门的清朝官员斌椿,在《乘槎笔记》中记载了他对曼切斯特的印象:“街市繁盛,为英国第二埠头。中华及印度、美国棉花皆集于此。所织之布,发于各路售卖……往织布大行(指工厂)遍览。……棉花包至此开始,由弹而纺,而织,而染,皆用火轮法。”据材料可知曼彻斯特( )‎ A. 是英国最大的通商口岸 B. 出现棉纺织垄断组织 C. 是世界贸易和金融中心 D. 是世界棉纺工业之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46分)‎ ‎33.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 材料二 在西汉中前期,出现了“用贫求富”的热潮。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经商也有经商的学问,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说法。为了求利而总结的经验,有“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还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 ‎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汉文帝“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至汉文帝统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经济后果。(10分)‎ ‎(2)据材料二,概述西汉中前期的“求富”观念。(3分)‎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抑商”和“惠商”的关系。(3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和财富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的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新崛起的荷兰、英国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材料二、1757年,清朝乾隆皇帝诏告天下,规定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封闭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材料三、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蒸汽机车和轮船大量出现,英国资产阶级在世界各地收购原材料推销工业品。‎ ‎——《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财富大迁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材料二表明当时统治者实行什么对外政策?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蒸汽机产生的影响?(6分) ‎ ‎3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个国家的振兴和强大必须依靠其制度创新,特别是像英国这种规模的国家要想争当世界第一,就必须始终掌握领先的法宝,必须在一些关键性领域引领世界潮流。‎ ‎——刘金源《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 7 -‎ ‎ 经济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问题,多数人没有分享到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期间,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状态……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的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 605起,1842年达到31 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钱乘旦、刘金源《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三 瓦特在改进蒸汽机后,于1775年与别人合伙开办工厂,进行蒸汽机的商业生产。当时,瓦特要亲自为买主安装蒸汽机,在机器出现故障时,他还要背着工具箱四处维修。‎ 美国企业家洛克菲勒从开办一家小炼油厂起家,通过侵吞、合并其他厂家而成为“石油大王”。1878年,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美国炼油工业资产净值的90%以上。后来,在大家的一致反对声中,1911年,洛克菲勒被迫将美孚石油公司分成38家“独立”公司,但他在每一个公司中都占有25%的股份。‎ ‎ 请回答:(1)请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方面各举一例论证英国在“一些关键性领域引领世界”。(4分) ‎ ‎(2)材料二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中存在哪些突出的社会问题?(5分) ‎ ‎(3)据材料三,美孚石油公司与瓦特开办的工厂相比,有何明显的新特点?两者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背景? (8分)‎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ABCADADABA ‎11—20:ADBBBAAABC ‎21—30:ADABDCBACD ‎31—32:CD 二、主观题 ‎33.(1)做法:取消关卡和禁令(允许自由经商)。‎ 成效:商业(经济)快速发展,民众生活得到改善。‎ 目的:巩固小农经济;维护封建统治。(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后果: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压抑经济活力)。(10分)‎ ‎(2)观念:利润是商人的主要追求目标;经商是实现富裕的最有效途径;购买土地可以更好地保存财富。(3分)‎ ‎(3)关系:抑商是基本的经济政策;惠商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政策;在某些时期同时存在抑商政策和惠商政策。(3分)‎ ‎34.(1) 加速了西欧封建主义的衰落;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促成了荷兰、英国的崛起;也加剧了被掠夺地区的灾难和落后。(任答二点得4分)‎ ‎(2)政策:闭关锁国(或海禁政策)。(1分)‎ 影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中国长期封闭落后。(2分)‎ ‎(3)影响: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加剧了环境污染。(答三点得6分,其中消极影响必答占2分)‎ ‎35.(1)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或君主立宪制)。工业革命(4分)‎ - 7 -‎ ‎(2)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工人极端贫困;下层公民平均寿命短;犯罪率增加;阶级矛盾激化。(5分)‎ ‎(3)垄断了整个行业的生产与经营,是股份公司,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瓦特的工厂反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厂时代,中小企业为主,生产规模小,企业的经营者与所有者没有分离;美孚石油公司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大企业时代的到来,大企业垄断了行业生产,加剧了贫富分化。(8分)‎ - 7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