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岳麓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岳麓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学案

第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时空坐标 单元概览]‎ 时期 工场手工业时期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内容 世界 ‎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伴随着荷、英等国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不断拓展 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劳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列强加强了对外扩张,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垄断组织出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中国 明清时期,‎ 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 东南沿海开始遭到西方殖民势力的侵扰 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民族工业产生 民族工业曲折发展;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发生重大变革 主旨 ‎(1)经过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逐渐向近代社会转型 第14讲 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考点1| 新航路的开辟 ‎(对应学生用书第111页)‎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一、原因 ‎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社会根源:欧洲人渴望得到更多的贵重金属和来自东方的贵重商品;《马可·波罗游记》增强了欧洲人对东方财富的向往。‎ ‎3.政治原因:欧洲各国君主依仗武力,强化王权,积极扩张。‎ ‎4.宗教原因:基督教会为了传教,不惜使用武力进行“圣战”。‎ ‎[误区警示]       正确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资产阶级的“黄金热”不是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贪婪,而是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进取,其目的是积累原始资本,发展资本主义,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进取思想。‎ ‎(2)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欧洲内在的经济发展,即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与发展,资产阶级要求获得高额利润;次要原因是商业危机、传播天主教等。‎ 二、条件 欧洲人在造船和航海技术上取得很大进步,中国的罗盘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并得到改进。‎ 三、过程 时间 人物 支持其航行的国家 活动 ‎1487年 迪亚士 葡萄牙 抵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1492年 哥伦布 西班牙 抵达美洲,开辟了从欧洲横渡大西洋前往美洲的航路 ‎1497—1498年 达·伽马 葡萄牙 绕过非洲南端到达印度,开通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 ‎1519—1522年 麦哲伦 西班牙 其船队完成了人类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 ‎[轻巧识记]       新航路的开辟 四、影响 ‎1.欧洲 ‎(1)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 ‎(2)通过贸易和掠夺,西欧开始崛起。‎ ‎(3)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4)殖民掠夺增加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美洲: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3.非洲: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 ‎4.亚洲:大量白银的流入,客观上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5.世界: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教材补遗]__新航路的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 ‎(1)经济上:使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到了亚洲。我国明清时期引进并推广种植了这些作物,使不适宜种植稻麦的贫瘠土地得到利用,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欧洲人在中国购买商品,也推动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2)对外关系上: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葡萄牙侵占中国澳门,荷兰侵略中国台湾,中国开始了反抗西方殖民侵略的斗争。清朝建立后,一度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断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 ‎(3)文化上:出现了“西学东渐”现象。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中国传播基督教,并把西方的天文、数学、绘画、音乐等方面的著作介绍到中国。中国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引入了西方的《泰西水法》,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引入了西洋红夷火炮铸造法等,为中国科技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理解—史料研习归纳]‎ 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史料一 新航路开辟以来,欧洲商人的①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拓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 000吨之多。‎ ‎ ——《世界历史地理》‎ 史料二 ②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③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史料三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 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④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解读]‎ 主旨归纳 信息解读 史料一:新航路开辟引起的欧洲商贸活动 ‎①→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商业革命”,世界贸易获得发展,同时也改变了欧洲的社会生活 史料二:新航路开辟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②→作者是从文明史观出发看待新航路开辟的影响;③→作者从社会史观出发,看到了新航路开辟对民众社会生活的影响 史料三: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④→主要出发点源于人类的交往与联系的加强 ‎[史料应用]‎ ‎(1)史料一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内涵?‎ 提示: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和扩大,商品贸易种类的增多,丰富了欧洲人民的物质生活;密切了欧洲与亚洲、美洲之间的经济联系。‎ ‎(2)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为什么说“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提示:新航路开辟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史论归纳]‎ 五大视角审视新航路开辟 ‎(1)“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新航路开辟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 ‎(2)“文明交流之路”: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交融。‎ ‎(3)“思想震撼之路”:新航路开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冲击了神学理论,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4)“殖民掠夺之路”: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登上历史舞台,给亚非拉国家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5)“社会转型之路”:新航路开辟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应用—对点强化训练]‎ ‎1.一位历史学家写道:“在欧洲的海外殖民扩张中起最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材料意在说明(  )‎ A.企业家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支持 B.企业家在远洋航行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C.企业家是鼓吹“寻金热”的主要代表人物 D.工商业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D [新航路开辟的主要支持者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故A项错误;远洋航行主要人物是航海家和冒险家,企业家没有直接参与远洋航行,故B项错误;“寻金热”是指当时欧洲各阶层大肆追求黄金白银的社会现象,C项与史实不符;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故D项正确。]‎ ‎2.“中世纪后期……意大利商人继续在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相会,收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这种情况对牟获中间人厚利的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来说,颇称心如意;但是,其他欧洲人则大为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是(  )‎ A.克服商业危机      B.扩大海外市场 C.对外倾销商品 D.追逐商业利益 D [根据材料“这种情况对牟获中间人厚利的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来说,颇称心如意;但是,其他欧洲人则大为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可知,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是要分享商业利益、追求利润,D项正确;A、B、C三项相比于追求经济利益,不是最终目的,排除。]‎ ‎3.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 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查。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  ) ‎ A.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 B.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 C.西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 D.人类历史迈入工业文明时代 A [题干材料强调的是要用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来看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从这个维度来说,新大陆的发现使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故A项正确;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和争夺殖民地是站在西欧的角度,是一种西欧中心论的反映,故B、C两项错误;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故D项错误。]‎ ‎4.有学者说,15世纪欧洲大航海的主要成就,一是“发现了新航路”,二是“发现了新大陆”。这两个“发现”(  )‎ A.都导致了政治革命的发生 ‎ B.都体现了对欧亚贸易垄断 C.都结束了欧亚的隔绝状态 D.都加速了商业革命的形成 D [两大航海成就都导致了政治革命的发生缺乏历史依据,故A项错误;美洲的发现与垄断欧洲贸易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欧亚大陆在新航路开辟之前就存在联系,只是联系较弱,故C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亚欧贸易的发展,新大陆的发现促进了美欧贸易的发展,两者都是商业革命的范畴,故D项正确。]‎ 考点2| 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对应学生用书第113页)‎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一、荷兰 ‎1.地位:17世纪荷兰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2.贸易范围:包括西北欧的海域贸易,‎ 以及对亚洲的远洋贸易和对西方新大陆的贸易。‎ ‎3.手段: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是荷兰人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手段,垄断了东方的香料贸易。‎ 二、英国 ‎1.条件 地理位置 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航运日趋繁忙 政治条件 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 经济条件 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繁荣,奠定物质基础 军事条件 大力发展海军力量,为殖民争夺提供武力保障 ‎2. 过程 ‎(1)新航路开辟后,英国人对西班牙船只进行海盗式的劫掠,被称为“海盗国家”。‎ ‎(2)17世纪英国与荷兰、法国进行了一系列战争。‎ ‎(3)18世纪下半叶,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 ‎(4)在殖民地的商业活动和掠夺成为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5)黑奴贸易是英国对外贸易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易混辨析]       正确认识早期殖民战争的性质 英国对西班牙的胜利,实质上体现出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英国对法国的胜利,实质上是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英国对荷兰的胜利,实质上是工业资本对商业资本的胜利,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发达,而荷兰过分注重商业发展。‎ 三、早期殖民扩张和掠夺的影响 ‎1.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展:北美、大洋洲卷入世界市场。欧洲内地和亚洲内地为世界市场生产更多商品。‎ ‎2.世界市场格局发生变化 ‎(1)大西洋三角贸易突飞猛进,成为世界贸易的重心。‎ ‎(2)不仅把欧、亚、非、美的商业活动联系起来,而且促进了欧洲,尤其是英国制造业的发展。‎ ‎[轻巧识记]       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 ‎1.教皇子午线 教皇子午线是1493年5月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仲裁下,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殖民地的分界线。规定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德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并把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都划归西班牙,以东的一切土地归葡萄牙。‎ ‎2.资本原始积累 新兴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封建贵族使用暴力,加速从封建制生产方式转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程。都是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小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并把生产资料和财富集中到资本家手中。‎ ‎[理解—史料研习归纳]‎ 早期殖民扩张的历史评价 史料一  随着①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交往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进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完全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沉重地②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一个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史料二 1500—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较关键的时期。正是在这一时期里,地理大发现揭示了新大陆的存在,从而预示了世界历史的全球性阶段的来临。也正是在这一时期里,③欧洲人凭借他们在海外活动中的领导能力,上升到世界首位。这些世纪中发展起来的某些全球性的相互关系自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加紧密起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三 三角航程 ‎[史料解读]‎ 主旨归纳 信息解读 史料一: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①→人类交往范围扩大了;②→改变了阶级关系 史料二:1500—1763年欧洲人引起的世界变化 ‎③→欧洲人开阔了眼界,为欧洲近代化做好了极大铺垫 史料三:三角航程 ‎④→给非洲带来沉重灾难;‎ ‎⑤→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一,你如何理解“大量金银完全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观点?‎ 提示:大量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欧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的地位下降,从事商品生产的新兴资产阶级的实力上升,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2)史料二中欧洲人在海外的主要活动指什么?这些活动对欧洲的发展有何作用?‎ 提示:欧洲人在海外的主要活动:海外贸易、殖民扩张与掠夺。欧洲资产阶级为欧洲的近代化做好了极大的铺垫,准备了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积累条件。‎ ‎(3)疯狂的奴隶贸易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下半叶逐渐走向衰落,到19世纪70年代大体废止。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奴隶贸易废止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为了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把非洲变成销售市场和原料的产地;非洲人民的长期斗争。‎ ‎[史论归纳]‎ 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的多重影响 ‎(1)对世界市场: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拓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促进了世界的一体化。 ‎ ‎(2)对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殖民地: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美地区的落后;殖民扩张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殖民地的发展进步。‎ ‎(4)对国际关系: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殖民争霸战争。‎ ‎[应用—对点强化训练]‎ ‎1.亚洲的贸易须在公司自己的武器的保护和威力之下,始得以驱动和维持,而购置武器的费用又须以贸易利润支付;故贸易不可无作战,作战亦不可无贸易。上述荷属东印度公司的言论反映了 (  )‎ A.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参与殖民争夺 B.荷兰与中国贸易冲突加剧 C.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D.荷兰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 A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贸易和战争是紧密相连的,要维持贸易必须有战争,而要战争也必须有贸易为其提供购置武器的费用,荷属东印度公司属于垄断性贸易公司。]‎ ‎2.“称号”是一个国家特色和实力的体现。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9世纪的英国被称为“世界摆渡人”。这些称号反映出英、荷两国成为当时世界的(  )‎ A.工业中心       B.贸易中心 ‎ C.金融中心 D.科技中心 B [17世纪的荷兰没有实行工业革命,是因商业贸易发达成为当时的海上强国,故A项错误;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两国的称号都是由于商业贸易地位得来的,故B项正确;荷兰“海上马车夫”的称号体现不出金融中心,故C项错误;荷兰没有成为科技中心,故D项错误。]‎ ‎3.(2017·福建高三质检)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其历史根源是(  ) ‎ 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 ‎ B.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 C.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 D.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D [全球商品流通与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的单一经济无关,故A项错误;区域资源优势互补与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的单一经济无关,故B项错误;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与该地区形成的单一经济无关,故C项错误;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亚、非、拉美许多地区成为其原料产地,因而生产单一经济作物,形成单一的经济,故D项正确。]‎ ‎4.从16世纪初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欧洲各国进行的国际贸易由输出、交换或生产、获利组成。下表为三组“商品”在甲、乙、丙三地流动情况。请判断甲、乙、丙分别是当时的哪三个地区 (  )‎ 组别 甲 乙 丙 商品内容 盐、火器、五金、酒、布匹 糖、烟草、玉米 奴隶 A.欧洲、美洲、非洲 B.亚洲、美洲、非洲 C.亚洲、美洲、欧洲 D.欧洲、亚洲、非洲 A [根据三个地区商品交易的内容可以推断该国际贸易为三角贸易,欧洲从美洲获得糖、烟草、玉米等商品,非洲为美洲种植园提供劳动力,依次对应欧洲、美洲、非洲,故A项正确。]‎ ‎(对应学生用书第115页)‎ 2012-2017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 考纲 卷别 ‎ 新航路的开辟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全国卷Ⅰ ‎——‎ ‎——‎ 全国卷Ⅱ ‎2014·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2016·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2017·佛罗伦萨工商业的发展 ‎2015·英国的殖民扩张 全国卷Ⅲ ‎——‎ ‎2017·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列岛 全国卷 ‎——‎ ‎——‎ 考情分析 近几年全国卷中有关新航路开辟的考查基本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对殖民扩张的考查相对较少。试题一般以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为线索,从整体史观、文明史观角度考查对欧洲社会转型的影响。‎ 高考命题探究——找规律 主干知识迁移考 ‎1. (2017·全国卷Ⅱ)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A [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反映了当时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及其影响力的增强,A 项正确。人文主义得到广泛传播是在15、16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教会权威的提升,C项错误。新教是在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产生的,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错误。]‎ ‎2.(2015·全国卷Ⅱ)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时代背景分析。18世纪60年代,英国最先开始进行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英国不断向国外输出工业品,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原料和包括茶叶在内的消费品,D项符合题意;17、18世纪的英国,等级观念明显,故A项错误;仅从英国茶叶消费群体的变化,无法得出英国崇尚东方生活方式的结论,且这一结论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故C项错误。]‎ 在素养立意的全国卷历史命题中,创新命题角度,从社会现象与经济的关系角度来考查殖民扩张的影响是其特色之一。例如第1题考查了教堂设计与经济的关系;第2题考查了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第115页)‎ 以新航路开辟例说依据史料,推出历史结论[史料实证]‎ ‎[理论阐释]‎ ‎1.史料实证是论证历史的依据 史料实证要让学生懂得论从史出,懂得历史需要用证据说话,懂得鉴别史料的真伪和不同来源及价值,并适当规范地引用、运用史料,使其服务于对问题的解释并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独立见解,培养证据意识,从而探寻接近历史的真相。‎ ‎2.依据史料,推出历史结论 ‎“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中学历史教学要求遵循的基本 原则。历史研究的任务就是依据史料发现隐藏在史料背后的历史事实。因此,依据史料推出历史结论在高考试题中较为常见。破解这类试题的最佳策略就是始终坚持“充分条件”的原则,即“如果有A(史料),则必然有B(结论)”,就像胡适所说:“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 ‎3.以史料实证考查观点论证能力 依据史料给出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形成新的问题视野,构建属于自己的历史叙述从而考查“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 ‎[运用点拨]‎ ‎1.依据史料,推出历史结论。一般来说,史料愈是丰富,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就愈是全面;史料愈原始、可靠,愈接近“历史”的本来面貌。任何一个历史结论都必须有史料的支撑,而运用史料论证历史问题的前提是史料必须真实可靠。历史高考不需要学生再去搜集史料,它只需要你对命题专家提供的史料加以正确的分析、解读,并得出正确的结论,或者运用其中的史料对专家设定的问题加以论证而已。‎ ‎2.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史料] “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对铸造货币的黄金需求量日益增大。”“新兴的资产阶级要用黄金来扩充资本”“社会上层用于奢华的生活享受”……‎ ‎——恩格斯 ‎[历史结论] 史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 ‎[史料] 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要的一切。有了黄金,要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 ‎——哥伦布 ‎[历史结论] 史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和奢侈品的需求。‎ ‎(3)新航路开辟的宗教动力 ‎[史料] 迪亚士说:(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 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 ‎[历史结论] 史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宗教原因(精神动力):传播天主教。‎ ‎(4)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 ‎[史料] 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占领地中海东部的广大地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甚至劫掠过境商旅。因此,很多西欧人都希望开辟一条绕过地中海前往东方的新航路。‎ ‎[历史结论] 史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商路造成的商业危机。‎ ‎(5)新航路开辟的思想根源 ‎[史料] 达·芬奇指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现象服从客观的必然规律,而不是服从神的意志,他谴责经院哲学家凭神的启示就能通晓一切秘密的信条是邪说。人文主义者提倡理性和冒险精神,主张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追求深广渊博的知识,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历史结论] 史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思想根源: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提倡开拓冒险精神。‎ ‎3.(对接高考)以史料为命题的主要依据,文字史料、图片史料、表格史料被大量引入试题,“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已成为历史高考的常态。从表面上看新史料、新情境、新问题超越了教材,实际上从能力考查的角度来说,则是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需要依据史料,推出历史结论。‎ ‎[针对训练]‎ ‎1.在一场有关“麦哲伦是否到过印度”的争论中,出现了以下四种观点。你认为结论和依据最匹配的是(  )‎ 结论 依据 A 到过 ‎1498年,葡萄牙人已经开辟了从欧洲到印度的航线 B 到过 ‎1519-1522年,麦哲伦的船队环球航行时途经印度 C 没有到过 麦哲伦在船队到达印度前死于菲律宾 D 待考证 在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查阅麦哲伦在环球航行前的资料 D [A项依据与史实相符,但不一定可以说明麦哲伦到过印度;B项依据也符合史实,但麦哲伦并没有完成整个航行,也就是说依据不充分,结论不科学;C项依据也与史实相符,但不能充分说明麦哲伦没有到过印度;‎ D项表述最符合题意。]‎ ‎2.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宋代以后雕版印刷技术基本不再使用 B 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 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 C ‎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 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 D ‎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 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C [A、B、D三项的史实正确,但史实与结论之间不能形成完整的逻辑关系,只有C项史实与结论能够形成相对准确的逻辑关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