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辽宁省抚顺市四方高级中学高二10月月考(201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辽宁省抚顺市四方高级中学高二10月月考(2016

姓 名 班 级 考 号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卷 ‎2016-2017学年上学期抚顺四方高中高二10月月考试题 历 史 命题人:赵燕 校对人:赵燕 考试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德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 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制度逐步发展 ‎2.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甲说:“天冷多穿一点,天热少穿一点,穿衣应合乎四季的变化。”乙说:“穿衣服要依身份和地位而定,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朴素为好。”丁说:“何必麻烦,按学校规定,大家都穿校服不就好了吗?”他们四人的说法恰好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四种思想家相吻合,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甲——儒 乙——法 丙——墨 丁——道 B.甲——道 乙——墨 丙——法 丁——儒 C.甲——道 乙——儒 丙——墨 丁——法 D.甲——儒 乙——墨 丙——法 丁——道 ‎3.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 A.人之初,性本善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 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 D.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4. 董仲舒“一生最大的努力,是将先秦的各种不同学派糅合成一个相当庞大的学术系统,所有的先秦学术在他手上成为一个综合体”。材料中的“不同学派”包括 ‎①儒家 ②法家 ③道家 ④兵家 ⑤阴阳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5.汉武帝统治时期,儒学大师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一思想主张提出的根本目的是 ‎ A.否定先秦时的思想文化成就 B.扼制各种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C.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 D.进一步提升儒学的政治地位 ‎6.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有“三教九流”一说。其中“三教”是指 A.儒、法、道 B.儒、佛、道 C.儒、墨、法 D.墨、佛、道 ‎7.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谱写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8.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吹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9.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 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内涵分别是 ‎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10.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哪一主张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1.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杨义在澳门大学进行演讲时指出,以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为标志,中国文化注入了一种异样的色彩。下列作品中,反映这一特点的是 ‎12.围绕“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社会的影响”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四位中学生各自拟定如下小论文标题,其中比较恰当的是 A.造纸术——欧洲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 B.指南针——西方文明的引擎 C.火药——摧毁欧洲封建城堡的有力武器 D.印刷术——文艺复兴的根本动力 ‎13.元代王祯在《农书·农器图谱》中详细记载了冶金“水排”、水转大纺车、木活字和“转轮活字盘”等重大发明,明代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既注意吸收当时最新实践成果又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实验。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注重科学理论的探索 B.强调实用技术的研究 ‎ C.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D.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14.平定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15. 唐代有一位书法家的作品千变万化,神采飘逸,极有情趣,被人称之为“变动如鬼神,不可端睨”“挥毫落纸如云烟”。下列作品最能体现其书法特点的是 ‎ A.《丧乱贴》 B.《肚痛贴》 C. 《玄秘塔碑》 D.《汉汲黯传》‎ ‎16.《诗经》中的许多作品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对《诗经》的理解正确的是 A.“风”是东周时的民歌,展现了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 B.体现了浪漫主义情怀,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 C.以华丽的辞藻,表现了当时恢宏的文化气度和豪迈的时代精神 D.以长短句的形式,反映了当时激烈的社会矛盾、‎ ‎17. 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 B.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 D.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18.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的一句话:“唐宋以来(科举盛行),一旦废止,士才无所用……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该同学的研究主题应是 A.元杂剧兴盛的根本原因      B.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C.科举考试在元代的发展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19.在宋元明清时期的中国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都出现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根源在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思潮的变化 ‎ C.社会上层的倡导 D.传统文化的影响 ‎20.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各项,能够印证这一看法的有 ①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②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③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④李时珍《本草纲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1.右面两人分别是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东西方思想领域涌现出的最杰出代表人物。下列有关他们思想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思想研究重点都是人类社会 ‎ B.都重视道德的作用 ‎ C.都反对过激民主政治,主张“劳心者治人” ‎ D.政治主张都是为了挽救正在衰落的旧制度 ‎22.希腊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 A.认识你自己 B.知识即美德 C.吾爱吾师 D.人是万物的尺度 ‎23. 在元杂剧《冯玉兰》第一折中有这样的台词:“只我这知书达礼当恭谨,怎肯着出乖露丑遭谈论。”下列西方名言中与“知书达礼”的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 C.“知识即美德” D.“认识你自己”‎ ‎24. 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一观点的思想家还主张 A. 民贵君轻 B.无为而治 C. 以法治国 D.兼爱非攻 ‎25.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韩非 C.墨子 D.荀子 ‎26.“天之意,不欲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持此观点的人应是 ‎ A.孟轲 B.荀况 C.墨翟 D.韩非 ‎27.《近思录》中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问:“孀妇于理似不可取,如何?”曰:“然,凡取,以配身也。若取失节者以配身,是已失节也。”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这段对话反映的思想是 ‎ A.孔子的礼教 B.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C.朱熹的理学 D.李贽的离经叛道 ‎28.明清时期,以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体裁小说蓬勃兴起并获得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 A.白话文已开始流行 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C.市民阶层逐渐扩大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29.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 ‎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30.“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 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二、综合题(共40分)‎ ‎31.(20分)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时期,儒学思想家们不断对其进行新的阐释,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 材料二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 ‎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4分)试指出两者所属的哲学流派。(4分)‎ ‎(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6分)‎ ‎32. 文学艺术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张旭《古诗四帖》 图二 颜真卿书法 图三北宋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局部)  ‎ 图四 南宋马远《山径春行图》  图五 明清时期深受人们喜爱的通俗小说(1)图一、图二两位书法家的作品各有何特点?它们共同反映的时代特征是什么?(9分)‎ ‎(2)图三、图四分别属于中国画哪一画种?(6分) (3)依据图五,说明明清时期我国文学的主流形式是什么? (5分)‎ ‎2016-2017学年上学期抚顺四方高中高二10月月考试题 历 史 一、选择题:‎ ‎1-5 ACBDC 6-10 BCCDD 11-15 ACBAB ‎16-20 ADAAC 21-25 CDCBD 26-30 CCCAD 二、综合题:‎ ‎31.(1)原因:儒家思想的二重性,即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同时,又有发展创新的特点,易于社会各阶层接受;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强力推行。‎ ‎(2)差别: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王守仁,主张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哲学流派:朱熹,客观唯心主义;王守仁,主观唯心主义 ‎(3)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 ‎32.(1)图一:比划简约,勾连不断,纵情写意,狂放不羁;图二:结构完整,笔画详备,注重规范法度。时代特征:国家统一和繁盛。 (2)图三:风俗画(民间风情画)‎ 图四:文人山水画。 ‎ ‎(3)小说的创作出现繁荣的局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