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第七单元 高考真题精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第七单元 高考真题精选

第七单元高考真题精选 [全国卷真题调研] 1.[2015·全国卷Ⅱ]到 1952 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 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 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答案 D 解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开展国家 经济建设。在教育上广泛开展俄语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借鉴苏联 经验,故 D 项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 策,1952 年时外交政策并未发生转变,A 项错误;到 1952 年底,计 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故 B 项错误;“俄语热”不能体现文化教育 改革问题,C 项错误。 [地方卷真题借鉴] 2.[2016·浙江高考]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进入核时代。曾长期 领导核科学事业的聂荣臻元帅回忆道:“我们国家很大,不可能靠购 买武器来支撑国防……唯一的出路只有尽可能吸取国外先进成果,走 自己研制的道路。”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开始于( ) A.20 世纪 40 年代 B.20 世纪 50 年代 C.20 世纪 60 年代 D.20 世纪 70 年代 答案 B 解析 1949 年新中国建立,振兴科技的艰难历程才开始,除地 质学、生物学和气象学外,其他学科的科研几乎一片空白,排除 A 项;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和 1967 年的第一颗氢弹爆炸,我 国已经拥有核武器,这已经不是“开始”了,排除 C 项;1958 年中 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中国开始迈入原子能时代,即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B 项正确,排除 D 项。 3.[2015·四川高考]1978 年 5 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 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 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 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答案 B 解析 由作者“安排‘后事’”“准备要坐牢”可知,当时 “左”的思想根深蒂固,并没有出现“百花齐放”之势,“两个凡 是”依然发挥作用,A、D 两项错误,B 项正确;该文发表于十一届 三中全会召开前,C 项错误。 4.[2014·北京高考]1977 年 10 月 21 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 )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新时期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解答本题的关键信 息是时间“1977 年”,1995 年中共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1983 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 1978 年 12 月,因此 B、C、D 三项错误。1977 年教育领域拨乱反正 的重要措施是邓小平复出后恢复高考制度,故本题选 A 项。 5.[2014·江苏高考]下图为李岚清同志篆刻的一方印。下列邓小 平的活动,发生在“文革”后与之密切相关的是( ) A.1975 年进行“全面整顿” B.1979 年试点创办“特区” C.1983 年提出“三个面向” D.1992 年发表“南方谈话”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要求“发生在‘文革’后”,A 项错误。从图片 信息“科教后勤部”可知,应与科技教育有关,排除 B、D 两项,故 选 C 项。 6.[2014·天津高考]1952 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 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 7 个工科系、20 个专业和 13 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 了( )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答案 B 解析 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52 年”可判断此时为新中国成 立初期,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即将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再 结合题干中的“工科系”“多科性工业大学”等信息可判断新中国 即将开展工业建设,因此 B 项符合题意。此时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 已基本完成,排除 A 项;C 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高校的院 系调整并不仅仅局限于天津地区,同时也不单纯是为了天津的经济建 设,排除 D 项。 7.[2014·浙江高考]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 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 ①《山阴志》 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 ②《临安志》 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 ③《四明志》 职官 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 ④《绍兴志》 科 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答案 B 解析 由①中的“选举”“新军”可知应为辛亥革命前后,湖北 新军发动武昌起义和《临时约法》确立选举原则的史实,故应为民国 时期的浙江地方志;由②中的“禁军”即可知此应为宋朝的浙江地方 志;由③中的“本路蒙古学”即可知此应为元朝的浙江地方志;由④ 的目录可知此时的政府注重科技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应为当代浙江的 地方志,选择 B 项符合题意。 8.[2013·安徽高考]从 1950 年到 1957 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 36 岁延长到 57 岁。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 25%增至 50%,进入 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这主要取决于( ) 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 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 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 答案 D 解析 本题的限制词是“主要”。1950~1957 年社会主义制度 逐渐建立,推动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因此 D 项是最主要的原因。 人们重视健康和教育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原因,故 A 项错误。 材料本身就反映了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表现,故 B 项不是决定 因素。1950~1957 年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时期,不是“完 善”时期,故 C 项表述错误。 9.[2016·北京高考]“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 平 材料 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 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1912 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 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 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 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57 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 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 的劳动者。” 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阅读材料,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 进行分析。 答案 特点: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 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 分析: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培养的标准以西方的自由、平等理 念为核心;这一主张一度成为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新中国成立后, 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后,强调培养为社会 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 解析 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曰体育,曰智育,曰德 育”“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使受教育者 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 面发展的”等信息概括为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根 据材料“以公治众而贵自由”“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成为有社 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等 信息归纳为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第二小问“分 析”,结合所学知识,严复是维新变法思想家,当时比较早地宣传西 方自由平等观念和民主政治,以助变法,自然成为培养人才的标准; 辛亥革命成功后,中华民国《教育宗旨》把维新派没能实践的教育主 张奉为宗旨加以实行;1957 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始,教育方针强 调的是有社会主义觉悟和有文化这两个一红一专;1995 年改革开放 进入新阶段,教育既不离开社会主义建设这个根本事业,又坚持全面 发展。 10.[2015·北京高考]世界博览会通过展示科学技术成果,预示世 界发展方向。1962 年世博会在美国西雅图举行。 1957 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 年, 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遨游太空的人,美国随即提出阿波罗登 月计划。1962 年,在西雅图举办了主题为“太空时代的人类生活” 的博览会。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的国际政治背 景;列举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航天成就。 答案 政治背景: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太空军备竞赛。 我国航天成就:人造卫星;长征系列火箭;神舟系列载人飞船; 探月工程;宇宙空间站。(答出三项即可) 解析 第一小问注意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当时正处于美苏冷战、 激烈对抗时期,从美苏争霸这一角度阐述其国际政治背景。第二小问 回顾教材知识作答即可。 11.[2013·四川高考]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 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 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 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 方。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 改革和法制化建设。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 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 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 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 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 (1)材料一所示教材出现在新中国哪一时期?当时教材所呈现的 特色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个时期高中历史教材关于工业革命影响 的表述体现了何种不同的历史观?说明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 响的表述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时代要求? 答案 (1)“文革”时期;主要原因: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思 想指导下,教学内容与阶级斗争紧密相关;开展“教育革命”“开门 办学”,教材呈现出与工厂、社队紧密联系的内容。 (2)史观:前者主要是阶级斗争史观。后者主要是文明史观、整 体史观、现代化史观。(任答其一即可) 方面: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民主 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贯彻;全球化进程加 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从图片内容可以看出其强调阶级斗争, 由此判断出是“文革”时期;第二小问可以从当时的时代特征“阶级 斗争”、当时的教育是“教育革命”与劳工阶级结合等角度分析。第 (2)问第一小问由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教材中的“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 的统治基础”“东方从属于西方”等表述可知与革命史观有较大关 系,现行教材“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 响”体现了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第二小问从现代化史 观内涵(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健全;经济工 业化、城市化——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教育发展——“科 教兴国”战略)、全球史观内涵(全球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参与国际合作)等角度阐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