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学案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文艺复兴的实质。 3.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1.列举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分析这些文学艺术作品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这一思想的。(重点) 2.简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内容、结果,并作简要评价。(重点) 3.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重难点)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1.产生:十四五世纪时,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工商业城市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影响 (1)阶级: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新兴的资产阶级。 (2)思想:新兴资产阶级追求现世的享乐胜过关心神学说教。 二、文艺复兴 1.根源 (1)社会根源: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在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形成。 (2)历史根源: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并得到了拜占庭帝国保留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 2.实质: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3.核心: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4.成就 领域 人物 作品 特点 文学三杰 薄伽丘 《十日谈》 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但丁 《神曲》 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12 彼特拉克 《歌集》 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美术三杰 达·芬奇 一扫中世纪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自由发挥,表现了高超的技艺 拉斐尔 米开朗琪罗 5.扩展: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6.意义 (1)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2)使人们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思维点拨] 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外衣的原因 (1)当时封建神学占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庞大,不允许其他思想和学说传播,封建神学的理论体系大多建立在古希腊罗马的科技、思想文化基础之上。 (2)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还无力与封建神学正面冲突,所以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而行反对封建神学、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之实。 1.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发生在意大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在意大利出现。 2.如何理解把这场运动称之为“文艺复兴”? 提示 这场运动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因而被称为“文艺复兴”。其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不是提倡复古,只是借复兴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思想。 3.阅读教材P27“历史纵横”思考《十日谈》第一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体现了什么思想? 提示 问题:揭露了教会的腐化、堕落,体现了对封建道德和宗教权威的蔑视,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批判教会、反封建的思想观念。 思想:人文主义。 三、宗教改革 1.背景 (1)思想上: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2)政治上: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 (3)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出售赎罪券,激起了人们的强烈反感。 2.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在当地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12 3.马丁·路德的主张 (1)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 (2)每个基督徒都可以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4.扩展 (1)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如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 (2)新教简化了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5.性质:是一场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6.影响: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思维点拨] 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每个基督徒都可以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4.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兴起于德意志? 提示 16世纪的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成为受罗马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 民族压迫、阶级压迫与宗教压迫交织在一起。 5.下图所示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幅画。画面的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而天平的左端站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这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 图画体现了对教皇、教会权威的否定,宣扬了信仰即可得救的主张。 主题 比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1.两者发生的原因 史料一 在中世纪,①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睡眠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②……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瑞士史学家布克哈特 [教你读史] 12 ①欧洲中世纪(约公元476~公元1640年),这一时期,封建割据带来频繁战争,天主教禁锢着人们的思想,生产力、科技停滞不前,人民生活困苦,被称作“黑暗时代”。②这段文字描述反映了基督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 [问题思考] (1)史料一所说的“纱幕”指的是什么? 答案 天主教的蒙昧主义(基督教的神学束缚)。 史料二 此时教会内部的腐败,①已日益显著……此外卖官赎罪,举凡一切弄钱之法是无所不用其极。②教会的人格,至此既已完全丧失,人民对他的信仰,当然也就渐渐变为憎恨了。③ ——陈衡哲《西洋史》 [教你读史] 史料从①中“腐败”、②中“弄钱之法”、③中“憎恨”三个方面分析了宗教改革的原因。 [问题思考] (2)依据史料二,概括宗教改革的原因。 答案 教会本身的腐败;教皇出售赎罪券激起了德国民众的反抗。 2.两者对人文主义的认识 史料一 我的命运就是生活在变动的乱世风暴之中,而你(指他的诗)也许会如同我们希望的那样,在我身后活得长久,将会遇上一个更美好的时代。遗忘的沉睡不会永远延续,当黑暗①被驱散时,我们的后人会再次在先世纯粹的光芒②照引下向前迈进。 ——彼特拉克《阿非利加》 [教你读史] ①“黑暗”指人民长期处在蒙昧状态和对宗教的迷信中。②“先世纯粹的光芒”指人文主义。 [问题思考] (1)彼特拉克的《阿非利加》表达了彼特拉克怎样的思想主张? 答案 批判了封建教会的腐败专制,表达了对人性解放的追求和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向往。 史料二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路德选集》 [教你读史] “因信称义”说是指信徒可以由于信仰而直接成为义人,可以免去中世纪教会的繁文缛节。 [问题思考] (2)结合史料二,说明你怎样理解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说。 答案 马丁·路德的主张体现了这一时期蓬勃发展的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神学束缚,打破天主教会精神独裁,争取精神自由和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12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1.相同点 (1)都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都是成长中的资产阶级进行的反封建斗争,都波及西欧的广大地区。 (2)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近代文化的发展。 (3)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都体现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 2.不同点 名称 项目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时间 14~17世纪 16~17世纪 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 因信称义 斗争矛头 基督教神权 教会特权 内容 肯定人性,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宣扬“信仰得救”和简化宗教仪式,建立资产阶级化的新教 影响 冲击封建神学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和天主教会,促进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记知识纲要] [背核心术语] 1.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其实质是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2.16世纪,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欧洲出现了马丁·路德等人的宗教改革,是对西欧基督教神权统治的批判和否定,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 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是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与思想自由。 12 1.(2018·济宁高二检测)14、15世纪,“越来越多的人在思想上开始觉醒……人们把关注的中心由教会所代表的‘神’转到人类自身上”。导致欧洲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动力是( ) A.工商业的发展 B.新航路的开辟 C.“寻金热”的推动 D.世界市场的扩大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14、15世纪”和“人在思想上开始觉醒”“人们把关注的中心由教会所代表的‘神’转到人类自身上”可以判断出描述的是文艺复兴运动,因此其兴起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故A正确。 2.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的产生不能脱离中世纪在各个领域内所取得的成就,当然它并不是这些方面的简单的数的增长,而是有了质的变化。这里的“质的变化”是指( ) A.弘扬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与文化 B.复兴了古希腊罗马文化 C.宣扬了中世纪天主教会的思想 D.将宗教信仰与抨击封建专制相结合 答案 A 解析 文艺复兴运动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帜来弘扬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在性质上有别于封建传统文化,故A项正确。B项只是表面现象,C项违背了文艺复兴的宗旨,D项是宗教改革运动的特点。 3.文学艺术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创作了许多关于圣母的画像,下面这幅画中母亲的柔美、孩子的天真,反映了人间母子的亲情。他的创作反映的时代精神是( ) A.倡导人文主义 B.面向现实世界 C.崇尚科学民主 D.追求自由平等 答案 A 解析 这幅画像是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的代表作之一,从中可以明显地看出重视人、重视情感的人文主义精神。 12 4.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 答案 D 解析 题干材料认为,宗教改革之前,天主教会垄断教义,具有绝对的权威。宗教改革后,人们绕开了教会直接与上帝对话,不再迷信传统、陈规,即挑战以教皇为首的教会权威。故选D项。 5.教皇代理人在致教皇的信中写道:“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都喊出路德的名字。”这句话表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 A.在社会层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B.使欧洲出现宗教信仰危机 C.彻底动摇了基督教的神学统治 D.为启蒙运动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 答案 A 解析 材料“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都喊出路德的名字”反映了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得到广大民众的响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与史实不符。 [基础达标] 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 ) A.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 C.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创立 答案 B 解析 伴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形成了新兴资产阶级,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日益自信,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的享乐,从而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故选B。 12 2.(2017·北京学业水平测试)薄伽丘的《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齐名,享有“人曲”的美誉。对该作品主题表述准确的是( ) A.倡导社会契约 B.主张民主政治 C.肯定人的价值 D.反对宗教信仰 答案 C 解析 在《十日谈》中,薄伽丘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故选C。 3.16世纪的法国作家拉伯雷曾说过:“我不相信屋顶以上的事。”这反映了他主张( ) A.追求人的自由 B.追求现世幸福 C.反对禁欲主义 D.反对等级观念 答案 B 解析 不相信“屋顶以上的事”说明反对把幸福寄托在来世。 4.(2018·河南学业水平测试)文艺复兴时期,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并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是( )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达·芬奇 D.彼特拉克 答案 D 解析 彼特拉克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故选D。 5.(2017·海南学业水平测试)《蒙娜丽莎》给人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神秘微笑”。她嘴角上一丝淡淡的微笑,悄悄地在脸上掠过,像一缕清风漾起涟漪,充满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喜悦。该作品蕴含了( ) A.蒙昧主义 B.禁欲主义 C.人文主义 D.理性主义 答案 C 解析 从题干材料“充满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喜悦”可知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蕴含了人文主义思想,故选C。 6.《哀悼基督》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丽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作品表明作者意在( ) 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12 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 D.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答案 A 解析 尽管《哀悼基督》取材于《圣经》故事,但其体现的是人间母子的亲情,从而歌颂了真实自然的人性,故选A项。 7.(2018·合肥高二检测)如下图所示,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最早分别出现在(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C 解析 文艺复兴最早兴起于意大利,宗教改革最早兴起于德意志,①是英国,②是法国,③是德意志,④是意大利,故选C。 8.(2018·芜湖模拟)“在德意志民众心目中,他是一位敢于与上帝摔跤的伟人。由他发动的宗教改革运动构成了漫长而又曲折的德意志现代化历程的开端。”材料中的“伟人”是( ) A.但丁 B.彼特拉克 C.莎士比亚 D.马丁·路德 答案 D 解析 材料涉及的是德意志,事件是宗教改革。由此推断材料反映的应是马丁·路德发动的德意志宗教改革。 9.罗马教会劝告马丁·路德宣布放弃一己之见,然而路德说出了历史上著名的抗辩辞:“我不能在教皇或教会之下委曲我的信仰……我只信奉《圣经》……我不能,亦不会放弃。”这里,马丁·路德坚持的“一己之见”是指( ) A.废除罗马教会 B.信仰即可得救 C.王权高于教权 D.简化宗教仪式 答案 B 解析 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故选B。 12 10.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下列说法能反映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是( ) A.“赎罪券可以使人的原罪得到赦免” 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D.“上帝的救赎使人得救” 答案 C 解析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体现了“信仰得救”的思想,使人获得了心灵的自主权,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故选C项。B项是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名言,A、D两项体现了教会的主张。 [能力提升] 11.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 ) A.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B.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C.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D.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 答案 B 解析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应从经济角度上去分析。材料中“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也说明了这一点。“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反映出当时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2.“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此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 )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C.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意义。关键信息是“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12 13.15世纪的欧洲,父母给孩子们起名字,不是取自《圣经》中的人物和基督教的圣哲,而是取不信基督教的名人,如恺撒、荷马、梭伦、黛安娜、茱莉亚等等,这一做法在当时蔚然成风。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文主义思潮的复兴,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地位受到冲击 B.宗教改革,使人们从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 C.15、16世纪的欧洲,人们逐步放弃信仰基督教 D.启蒙运动的兴起,欧洲各国逐步摆脱天主教会的统治 答案 A 解析 15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已经传播开来,作为它的核心,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父母给孩子们起名字……取不信基督教的名人……蔚然成风”正是这种思潮影响的产物,也表明了传统的神权统治面临冲击,故A项正确。 14.(2018·沈阳月考)1521年,德国维登堡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耶稣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图意在( ) A.倡导宗教宽容 B.宣扬教会权威 C.反对宗教改革 D.抨击罗马教会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没有体现宗教宽容的内容,故A项错误;宣扬教会权威与“其中一幅的左侧是耶稣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反对宗教改革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赞扬耶稣对门徒的奉献,抨击教皇对信徒的轻视,故D项正确。 15.民国时期著名军事理论家蒋方震曾说,欧洲近代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是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是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的核心分别是( ) A.人文主义 信仰得救 B.理性主义 信仰得救 C.民主政治 蒙昧主义 D.城邦文明 信仰得救 答案 A 解析 “欧洲近代史之曙光”是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宗教改革否定天主教会的主导性作用,主张信仰得救。所以“两大潮流”的核心分别是人文主义和信仰得救。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的某学者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 材料二 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 12 材料三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导致了基督教世界中信仰体系的大分化和大组合。虽然各地、各个宗教派别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是世界性的宗教帝国让位于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组织;有形的宗教仪式崇拜让位于无形的精神信仰崇拜。——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提到的“古代传统”指的是什么?这场运动仅仅是恢复古代传统吗?试作说明。 (2)为挽救“黑暗”的欧洲,马丁·路德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改革的突出贡献。 (3)结合材料三分析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世界呈现出的特点及宗教改革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 (1)古希腊罗马文化。不是。这场运动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来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2)信仰即可得救(“因信称义”);每个基督教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3)特点:一些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组织出现;教会宗教仪式简化,人们普遍接受“信仰得救”的主张。积极影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的统治,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部分障碍。 1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