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静海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静海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四校联考 高一年级 历史 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3页,第Ⅱ卷第4页至第6页。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 A. 仁者爱人 B. 忠恕之道 C. 克己复礼 D. 中庸之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联系材料当中的信息,鲁国的季氏是一个大夫,应该使用大夫的标准演奏乐舞,但是他却用了天子的标准,这违背了周礼的要求,故孔子才发出了自己的感叹,由此体现出了孔子克己复礼的观点。故此题应选C项 考点:孔子的思想 点评:(1)思想核心:“仁”。提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政治思想:①主张以德治民,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②强调“礼”,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3)教育思想:①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②整理典籍《诗》《书》《礼》《易》《乐》《春秋》,后称为“六经”‎ ‎2.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 儒家的“仁政”思想 B. 墨家的“兼爱”思想 C. 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 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孟子之语反映其主张尊卑有别,批判的“某家”其思想显然是“尊卑无别”。墨家主张“兼爱”的平等思想,是无阶级差别的,B选项符合题意;AD选项属于儒家思想,儒家强调的是正名,是有阶级差别的,排除;法家思想主要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C选项排除。‎ ‎【点睛】‎ 本题通过儒家流派对墨家思想的批判来考查对黑家兼爱思想的准确理解,儒家与墨家思想的不同点,考点也可以从相同点角度考查。‎ ‎3. 关于中国画,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水墨浓湿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色骈凑,虽无色,胜于有色矣;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与该创作精神相符 A. 荀子 B. 墨子 C. 孟子 D. 老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诸子百家的思想。材料体现了绘画过程中技法的运用也要体现辩证法思想,“浓淡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即体现了这一点,这符合老子的思想特点,故选C项。‎ ‎4.董仲舒提出“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的改革措施,以此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这体现了董仲舒 A. 将儒学思想发展为主流思想 B. 认改革受不良风气阻碍 C. 主张民众平等接受学校教育 D. 重视儒家伦理的教化作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立太学以教于国,设痒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儒家伦理的教化作用,体现了董仲舒重视儒家伦理的教化,故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儒学思想发展为主流思想,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改革受不良风气阻碍,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民众平等接受学校教育,故C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思想 ‎【名师点睛】西汉初期,为了统一封建思想,巩固封建统治,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政策的核心是罢黜诸子百家,只允许通晓儒家学说的人做官,重视儒家伦理的教化,以此来统一思想,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这一政策指导下,汉朝在太学设立五经取士,用儒家经典来教育贵族子弟。‎ ‎5.《韩非子》载:“夫耕之用力也劳,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富也。战之为事也危,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贵也。”这体现了韩非子的主张是:‎ A. 奖励耕战,富国强兵 B. 以农为本,以各为贵 C. 休养生息,反对战争 D. 以法治国,严刑峻法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意思是说奖励耕战可以促使国家富强,战争可以促使民众获得显贵,显然材料体现出的是“奖励耕战,富国强兵”,故A项正确;B项体现出的重农思想,不符合题意;C项反对战争不符合材料对于战争的作用信息,排除;D属于依法治国思想,不符合材料主旨。‎ ‎6.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 本质是善 B. 本质为恶 C. 非善非恶 D. 本善习远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朱熹说的“存天理”‎ ‎ 存的是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的善,是人性中善的部分。朱熹说的“灭人欲”要灭的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的恶,是人性中恶的部分。二程认为,气聚合为人,天理就形成了人的本性。由于气质之性阻碍了天理的正常发挥,以致出现了恶,这就是人欲。与人欲相对,天理是纯粹的善。他们认为,人的行为,不是遵照天理,就是随顺了人欲,同时人的道德理性决不是天生就有的,而主要是靠后天习得的,主要是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的结果,宋明理学家正是基于儒教“人性善”,即人生来本具有理学家认为的“美德”正是后天的利欲让人们迷失了方向,所以才提倡“存天理灭人欲”。“本善习远”的含义是:人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C选项“非善非恶”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7.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解释“王”这个字的写法:王这个字,三横中间一线,就是通天地之人。上面是天,下面是地,中间是万物人民,这一竖把三者接通起来就是王了。这位思想家应该是 A. 孟子 B. 董仲舒 C. 李贽 D. 王夫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作为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的孟子主张“仁”,民本的思想,题干中对“王”的解读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故A项排除;董仲舒新儒学为了适应大一统的思想,为君主服务已经转变成了君本思想,主要表现在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提出。这些都是要求人民服从君权的表现,故B项正确;李贽主张不能以孔子思想为判断是非的标准,王夫之主张唯物主义的思想,两者均在题干中无体现,故CD项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8.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当有一个人看见一个小孩子掉到井里面,必然会动侧隐之心,倘若顺着这种侧隐之心的自然发展,他必定会奔走呼救。王阳明意在借此阐发 A. 发明本心的方法论 B. 知行合一的行为准则 C. 理生万物的宇宙观 D. 格物致知的修养方法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倘若顺着这种侧隐之心自然发展,他必定会奔走呼救”,即强调内心的反省,强调人的内心想法对自身行为的指导作用,B项正确。发明本心的方法论属于陆九渊的心学,与题干不符,排除A。理生万物的宇宙观和格物致知的修养方法是朱熹理学的内容,与题干不符,排除C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9.“以史为鉴,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致力改革社会现实;有求实精神,注重实践和实证,广泛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历史考察:有强烈的社会责仟感。”下列概念与此说法相匹配的是 A. 知行合一 B. 经世致用 C. 格物致知 D. 与时俱进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致力改革社会现实;有求实精神,注重实践和实证”可以看出是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故B项符合题意。A项是心学代表王阳明的思想主张,即在道德意识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则是“良知”的完成。C项是朱熹的主要思想主张,即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D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 ‎10.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可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李贽 ()‎ A. 肯定人的私欲的正当性 B. 强调私欲是唯一的人性 C. 肯定程朱理学的人欲观 D. 批判了大公无私的思想 ‎【答案】A ‎【解析】‎ ‎【详解】李贽认为“人必有私,而后其心可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即是肯定人的私欲的正当性,故A项符合题意;李贽认为人的私欲出自人的自然本性,并不是强调私欲是唯一的人性,故B项不符合题意;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其所谓人欲是指人不正当的欲望,李贽的思想(肯定人正当的私欲)并不是对程朱理学的人欲观的颠覆,故C 项不符合题意;李贽的观点是针对当时的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说教,肯定人的私欲的合理性,适应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并不是批判大公无私的思想,故D项不符合题意。‎ ‎11.黄宗羲提出 “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民主思想,他说: “天下之乱治,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黄宗羲的思想主要继承了传统儒家思想的(   )‎ A. 反对君主专制 B. 法治 C. 民本 D. 重农抑商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天下之乱治,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和“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来看,黄宗羲的主张旨在维护普通百姓的利益,可以看出是继承了传统儒家的民本思想。故答案为C项。传统儒家不反对君主专制,排除A项;法治和重农抑商属于法家思想,排除B、D项。‎ ‎12.史料是历史的片段的记录,历史研究离不开史料。下列不属于史料的是 A. 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辞的牛骨 B. 明朝内阁大堂旧址 C. 《史记》、《汉书》‎ D.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的主张 ‎【答案】D ‎【解析】‎ 本题以史料为切入点,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殷墟牛骨是考古文物,属于实物考证,是第一手史料,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内阁大堂旧址是历史遗址,是第一手史料,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史记》、《汉书》是文献史料,属于第二手史料,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的主张,是个人主张,不属于史料,D项与题意相符,正确。‎ 点睛:史学常识为本题主要考查点。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第一类史料为书报。第二类史料为文件。第三类史料为实物。第四类史料为口碑。‎ ‎13.吕思勉在《中国政治思想史讲义》中说:“遍翻儒家的书,也找不到一句人君可以虐民,百姓不该反抗的话。所以民贵君轻,征诛和禅让,一样合理,自是儒家一贯的理论。”由此可知,吕思勉认为儒家思想 A. 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 具有可贵的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 C. 将禅让制当作最好的选君的办法 D. 为封建统治者统治人民提供依据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找不到一句人君可以虐民,百姓不该反抗的话”和“民贵君轻”等信息可知,吕思勉认为儒家思想主张“人君”行仁政、反对虐民,具有可贵的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体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排除A项;材料主要论述君民关系,没有反映将禅让制当作最好的选君的办法,排除C项;D项材料信息材料也不能反映,排除。‎ ‎14.“是非来自公论”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重要观念。以下言论中,最能体现这一观念的是 A.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D.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析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是非来自公论”的意思是:事情的是非曲直,公众自会作出恰当的评判。A项的大意是:不向往远古的制度,不效法过去常用的方法,没有体现材料中的观念,故A项错误。B项的大意是: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体现的是亲民的思想,没有体现材料中的观念,故B项错误。C项的大意是:客观世界(宇宙)的规律与人的主观思想(心)是同一的,没有体现材料中的观念,故C项错误。D项的大意是:天子所赞成的未必都是正确的,天子所反对的也未必就是错误的,与材料观念中“是非来自公论”,而不是权威相符,故D项正确。‎ 点睛:本题易错项为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映的是封建时代的民本思想,与是非来自公论不是同一个概念。‎ ‎1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B. 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 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 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西汉以后儒家学说成为独尊的思想,材料中西晋法律的变化体现了三纲五常中的父为子纲,反映了儒家伦理得到强化,故A正确;B项与史实不符合,重视血缘亲情的宗法观念到现在都还存在,排除B;C项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有关内容,排除;材料涉及的是父亲的权利,没有涉及儿子的权利,排除D。‎ ‎16.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朱熹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只是构成宇宙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两者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A. “理”与“气”的地位 B. 是否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 C. 唯物与唯心 D. 是否能辩证地看问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朱熹认为,“气”只是构成宇宙的材料,是第二性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者的观点的本质区别是唯物与唯心的区别,王夫之思想属于唯物主义,朱熹思想属于唯心主义,故C正确。“理”与“气”的地位,本质上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问题,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故B排除。材料也未涉及辩证地看问题,故D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王夫之思想 ‎17.在智者运动中,“智者”没有统一的组织,政治态度也不尽相同,但是在思想学说上他们的观点和基本倾向却是较为一致的。“智者运动”的兴起,主要得益于 A. 政治民主 B. 经济发达 C. 学术浓郁 D. 思想独立 ‎【答案】A ‎【解析】‎ 智者运动兴起主要原因是雅典民主政治发展,材料“没有统一的组织,政冶态度也不尽相同”说明智者需要统一的组织,故A正确;B属于经济因素;C属于学术一因素;D属于思想因素,均不符合题意。‎ ‎18.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而柏拉图则提出“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其共同点是 A. 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B. 突出了理性主义的观念 C. 动摇神学统治树立人的尊严 D. 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觉醒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古代希腊人文主义的相关内容。题干内容强调的是人文主义,不是道德价值观,A不符合题意;理性主义是在启蒙运动中出现的内容,B不符合题意;动摇神学统治的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C不符合题意;由题干内容可知他们都强调以人为中心,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觉醒,故选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普罗泰格拉、柏拉图 ‎19.智者学派运动被看作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其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则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其核心思想内容是 A. 强调追求真理 B. 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 C. 尊崇理性,强调道德作用 D. 提倡人性,强调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智者学派反对迷信,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故B项正确;A项是亚里士多德的主张,排除;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故C项错误;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故D项错误。‎ 点睛:首先明确普罗泰格拉的主张;然后结合其主张来分析四个选项,从而得出答案。‎ ‎20.公元前8~前3世纪,在几个古老文明中心,首次出现了一些对人类进行反省的哲人。下列经典语句能够表明在此期间人的精神觉醒的有()‎ ‎①美德即知识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③“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④“认识你自己”‎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公元前8~前3世纪”。苏格拉底针对古希腊雅典道德沦丧的雅典,提出“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故①④项正确。春秋晚期孔子针对人与人之间的处世原则,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故②项正确。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提出“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时间不符。故③项错误。故①②④正确,故排除BCD,A符合题意。‎ ‎21.苏格拉底说:“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对于苏格拉底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A. 反对在雅典实行民主政治 B. 国家管理需要专业人才 C. 直接民主不利于国家稳定 D. 把妇女和外邦人排除在外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苏格拉底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提出了“政治精英”模式的治国理念,排除A。材料中指出雅典的民主政治的缺陷在于将权力交给了所有公民,又指出公民没有专长,从另一个层面,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强调的是国家应当由专业的人才来进行管理,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到统治不稳定的问题,民主制度是适合雅典小国寡民这种特征的,C项错误。雅典的公民指的是具有公民身份、有参加公民大会的成年男性,确实是将妇女和外邦人排除在外,但是此题未涉及到这一点,D项排除。‎ ‎22.在史学研究中,人们习惯于把孔子与苏格拉底相提并论,两位圣贤在中西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大致相当,获得的尊重与崇拜难分伯仲。孔子与苏格拉底在东西方都受到尊崇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 A. 生活在同一个历史时期 B. 思想主张适应了时代的需要 C. 思想主张中含有人文主义思想 D. 都是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孔子与苏格拉底都强调道德和知识的作用,思想中蕴含了人文主义思想,C项正确。AD两项是两者的相同之处,但明显不是二人受到尊崇的主要原因,故错误。孔子的思想主张并未适应当时时代的需要,所以在当时未被采纳,B项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孔子和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主张,熟悉两者的思想,紧扣设问“孔子与苏格拉底在东西方都受到尊崇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23.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和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具有的相同特点是()‎ ‎①以《圣经》为题材  ②突破传统“圣像图”画法,将宗教题材融入世俗的绘画 ‎ ‎③反映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  ④追求画面主题的戏剧性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以《圣经》中耶稣跟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为题材,画面中人物的神态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中的圣母体态丰满优美,面部表情端庄安详,秀丽文静,故①②符合题意;达·芬奇和拉斐尔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的艺术作品表现和歌颂了人的美及人丰富的思想情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故③符合题意;因为宗教画有许多限制,并不能体现戏剧性的东西,故④表述错误。故①②③符合题意,故排除ACD,B符合题意。‎ ‎24.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说明文艺复兴 A. 完全没有摆脱神学的束缚 B. 用理性批判宗教神学体系 C. 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D. 继续倡导天主教的价值观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说明当时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学家和艺术家是在借助于宗教形式来表现人文主义,故选C。A项说法绝对;B项是启蒙运动的;D项与文艺复兴不符。‎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25.薄伽丘认为,即便是马夫同国王相比也毫不逊色。《十日谈》中也有不少故事叙述了很多出身微贱的人以自己的智慧、毅力战胜封建主和贵族。这些都反映出 A. 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奋斗 B. 人文主义者鼓动推翻君主制 C. 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 D. 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举出薄伽丘的观点,从“马夫同国王相比也毫不逊色”可以看出反封建的思想,充斥着对封建阶级特权的不满,故D正确。A选项错在材料没有体现封建贵族对平民的压制;B选项错误,薄伽丘只是对封建特权表达不满,并没有提出要推翻封建君主制;C选项错误,他的思想没有体现出理性的特点。‎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26.在宗教改革时期,用各国文字印刷的《圣经》纷纷问世,这从实质上反映出(  )‎ A. 资产阶级力量不断成长壮大 B. 欧洲的印刷技术在不断发展 C. 欧洲的民族意识在不断增强 D. 教会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圣经》用各国文字印刷,体现了各国人民反对教会对《圣经》的垄断,反映了各国民族意识的不断增强,C项正确。ABD项都非各国文字印刷的《圣经》实质,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27.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新教还宣扬禁欲主义,主张节俭。这些新教思想 A. 打破了教会的精神垄断 B. 继承了天主教因行称义学说 C. 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D. 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获利、勤奋劳动、节俭等均有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即这些新教思想是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材料的主旨,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因行称义,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非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8.‎ 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永久居住的场所。“他们”‎ A. 相信“人是万物的尺度”‎ B. 宣传禁欲苦行学说 C. 坚持王权高于教权 D. 设计出理性王国的蓝图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的关键词为“理性”,“他们”否定封建神学,却相信上帝按照理性建立了宇宙,这是启蒙运动时期的典型思想,所以“他们”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人物.启蒙思想家倡导自由平等、理性等,主张建立理性王国,故选D。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观点,禁欲苦行是印度古代宗教的一些做法,不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宣传王权高于教权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主张,排除ABC。 ‎ 点睛:本题考查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们从理论上证明专制制度的不合理,从而提出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 ‎29.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他们(启蒙思想家)在经济领域的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这种对政府干涉的反对,是对通常被称为重商主义的这种对经济生活全面、严格控制的一种反应。”这表明 A. 启蒙运动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 B. 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密不可分 C. “重商主义”不能推动经济发展 D. 经济理论是启蒙运动的较重要议题 ‎【答案】B ‎【解析】‎ A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主旨;C不符合史实,表述错误;D不能够反映材料的实质;“在经济领城的口号是自由放任”说明经济上主张经济自由化,“这种对政府干涉的反对”,说明要求政治民主,材料体现出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紧密联系,故选B。‎ ‎30.‎ 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促使17、18世纪启蒙运动产生的原因有①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②浪漫主义思想运动兴起③新航路的开辟④近代科学的兴起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思想武器,抨击天主教会的思想束缚、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宣扬自由、民主、平等、博爱,提出建立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的蓝图。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接近确立,要求进一步打破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作用;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启蒙运动创造了条件,启蒙运动产生于英国,在法国形成高潮,①④正确;新航路开辟提供了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市场原料和劳动力,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正确;浪漫主义思想运动兴起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揭露丑恶现实,憧憬美好未来,体现了理想主义的追寻,与启蒙运动内容不符,②错误,排除ABD,所以选C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3题;其中31题17分,32题12分,33题11分,共40分)‎ ‎31.学习、借鉴和传承、创新是中国思想发展的重要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佛氏之失,出于自私之厌;老氏之失,出于自私之巧。厌薄世故,而尽欲空了一切者,佛氏之失也;关机巧便,尽天下之术数者,老氏之失也。……佛老之学,不待深辨而明。只是废三纲五常,这一事已是极大罪名!其他更不消说。‎ ‎——《朱子语类》‎ 材料四: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噍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宮便殿奏札》‎ ‎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卷》‎ 材料五: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儒学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在加强君主专制措施方面有何不同。并从它们创立时的思想来源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说明宋儒对待“佛老之学”的态度。‎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与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 ‎(5)材料五反映了黄宗羲的何种主张?具体措施是什么?‎ ‎【答案】(1)重视人民利益,选贤任能,君民互相依存。‎ ‎(2)董仲舒通过神化皇权(君权神授)来加强君主专制,朱熹从“理”这一哲学高度来论证君主专制合理性。原因:董仲舒主要吸收阴阳家等具有神学(神秘)的学说,朱熹主要吸收的是具有思辨思维的佛家等学说。‎ ‎(3)宋儒认为“佛老之学”冲击三纲五常,所以持批判态度。‎ ‎(4)儒家思想不可改变,反对盲目崇拜孔子。‎ ‎(5)反对君主专制,限制君权;以学校作为决定是非标准的最高机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解析】‎ ‎【详解】(1)“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可见重视人民利益;由材料“见贤焉,然后用之”,可见选贤任能;由材料“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可见君民互相依存。‎ ‎(2‎ ‎)关于不同点,由材料“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不同”,结合所学,董仲舒主张以思想上的统一以加强的是皇权,因此主张“君权神授”;朱熹则是代表程朱理学的的集大成者,从哲学角度来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关于原因,首先两者的出发点就不同,其次就是两者的思想来源有差别。‎ ‎(3)由材料“佛氏之失……老氏之失……只是废三纲五常,这一事已是极大罪名!其他更不消说” ,可见宋儒认为“佛老之学”冲击三纲五常,所以持批判态度。‎ ‎(4)由材料“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可见朱熹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由材料“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可见李贽反对盲目崇拜孔子。‎ ‎(5)由材料“公其非是于学校”,可见以学校作为决定是非标准的最高机构;结合所学,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在限制君权方面,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和“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32.西方人文精神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苏格拉底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苏格拉底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这一观点对人文主义的发展有何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路德的思想主张。结合材料三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答案】(1)核心观点:美德即知识。‎ 影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丰富和发展了古代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 ‎(2)原因:城市经济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保留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 ‎(3)思想主张:人人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进步:人们获得信仰方式的自由;推动自由传播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根据材料中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可以看出苏格拉底的核心观点是美德即知识。这一观点对人文主义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应当联系所学,从对哲学和西方人文主义发展的影响来回答。‎ ‎(2)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当时意大利城市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在文化方面的优越条件来回答。‎ ‎(3)路德的思想主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点睛】人文主义是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即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古希腊智者学派的观点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文艺复兴运动发现了人和人的伟大,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创造力,是近代西方人文主义兴起的标志。宗教改革否定教皇的权威,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而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进一步发展和传播了人文主义。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上来。人文主义从文艺复兴时期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到启蒙运动时期提倡科学理性与自由平等,表明其得到进一步弘扬并发展到成熟阶段。‎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 材料二 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到17、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到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 ——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 ‎ 材料三 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1)请列出中国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代表人物。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材料二中“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指什么事件?概述其兴起的背景。‎ ‎(3)启蒙运动的思想武器是什么?请列举三位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并概括其主要学说。‎ ‎【答案】(1)代表人物: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原因:小农经济(或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缓慢;儒家正统思想的束缚。‎ ‎(2)事件:启蒙运动。‎ 背景:①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很多成就,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②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 ‎(3)思想武器:理性主义。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抨击天主教会、倡导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卢梭:“社会契约”论与“人民主权”说。‎ ‎【解析】‎ ‎【详解】(1)结合所学,明末清初早期启蒙思想家代表人物有: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和唐甄等。‎ 关于原因,可以从小农经济落后性、资本主义萌芽程度低和儒家正统思想束缚等归纳。‎ ‎(2)由材料“17、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可知指启蒙运动。背景从文艺复兴推动作用、自然科学提供科学基础、资本主义发展和新兴资产阶级壮大等分析。‎ ‎(3)结合所学,启蒙运动的核心为理性主义。可列举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和倡导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倡导三权分立学说,卢梭主张“人民主权”说。‎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