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文卷·2018届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6
海南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16—20班用)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总分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诗·鲁颂·泮水》中曾提到鲁僖公立“泮宫(国家高等学府)”,但后来又有些诸侯公开地说:“可以无学(不办学校),无学不害。”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不办学校 B.“士”阶层的兴起与壮大推动私学发展 C.分封制的瓦解使诸侯失去官办学校的能力 D.“礼崩乐坏”使统治者急于恢复礼乐制 2.荀子《乐论》曰:“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表现形式),形而不为道(引导),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引导)之。”材料主要反映了 A.人用音乐来表现快乐 B.人要快乐须懂得乐礼规范 C.礼乐是道德教育的工具 D.礼乐制是维护统治的工具 3.下列各项为古代中国“学在官府”现象的演变,次序正确的是 4.《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初窦太后好读老子书,辕固说:“此是家人言耳。”窦太后说,这怎么能比得上你们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随后惩罚辕固“入圈刺豕(猪)”。汉景帝派人往猪圈里递进一把刀让辕固得以杀猪自存。“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这反映了汉景帝时期 A.采用儒家思想治国 B.放弃休养生息政策 C.维持无为而治思想 D.存在无为、有为之争 5.董仲舒认为人性中阴阳二气化合出的“仁”和“欲”皆是为了“生”。“生”并没有善恶之别,只是当“欲”过分泛滥以至于妨害了“仁” ,这才称其为恶。但是程朱理学认为阴阳二气的组合不一,导致了人性的差别。这种差别使得阳气即“本心”常被阴气即“人欲”所遮蔽,进而把“人欲”归结为恶。由此可知 A.董仲舒借鉴了道教的阴阳五行说 B.程朱理学否定了董仲舒的人性观 C.两者皆认为人性与阴阳二气有关 D.两者皆认为三纲五常为万物本源 6.“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存天理去人欲,不仅是臣民的事,首先是皇帝要明察天理与人欲之辨,以裁处事务。”以上材料最有可能反映的是谁的思想言论 A.朱熹 B.李贽 C.董仲舒 D.黄宗羲 7.明代画家徐渭主张人不应以外在的种种规制来束缚、戕害自然人性。他的画,用笔放纵,设墨酣畅。他甚至把水墨倒在纸上,随着散化之形而作勾勒。这表明徐渭深受下列哪一思想的影响?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心外无物” D.“理”、“欲”统一 8.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李贽则认为“盖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据此可知 A.王阳明挑战孔子的权威 B.李贽反对孔子的思想 C.两者都是对现实政治的叛逆 D.两者的主张具有共性 9.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依据此言论,可见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批判君主专制 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 C.要求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 D.反对中央集权的制度 10.《九章算术》中包括田亩、粮食、赋税、土方、仓窖等应用题的计算方法;中国古代历法的重要功能是敬授民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即取此意;中国古代还有编订农书的传统,不仅有私人修撰,更有朝廷主持编订的著作。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中国古代科技 A.注重经验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B.其发展受到农业社会的限制 C.不可能发展为近代科学技术 D.具有服务于农业发展的特点 11.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达尔文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达尔文和李时珍在科学研究方面的相似之处是 A.注重实地考察 B.制定植物分类法 C.总结传统科技 D.提出物种起源理论 12.《墨梅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画中题诗为: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观察绘画和题诗可以得知 A.宋代花鸟画艺术造诣高超 B.风俗画是商品经济繁荣的表象 C.中西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D.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影响深远 13.明清统治者曾把《水浒传》列为禁书,最主要的原因是 A.揭露科举制度的腐朽 B.歌颂人民的抗争精神 C.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D.封建专制统治衰败的必然性 14.战国时期的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这两位思想家的相同之处是 A.都重视对自身的反省 B.都认为心是世界本原 C.都体现民本主义主张 D.都反映个人主义思想 15.英国历史哲学家科林伍德说:古希腊、罗马的史学所探究的是“人的事迹、人的目的、人的成功与失败的历史……”出现这种观念的根源是 A.个人主义迅速成长 B.平民地位不断提高 C.工商业发展的结果 D.海外贸易比较发达 16. “当雅典人所议之主题含有正直睿智……会倾听每一个人的见解,因为他们认为所有人都应拥有这一美德;否则,便不会有城邦。”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赋人权 B.美德即知识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城邦利益至上 17.人文主义在西欧经历了萌发、复兴和发展的历程。下列各项中,符合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特征的是 A.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 B.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 C.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D.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 18.14世纪的西方产生薄伽丘的《十日谈》,16世纪中期的东方产生吴承恩的《西游记》,两部作品蕴含着共同的思想是 A.追求个性突破传统 B.崇尚自然超越功利 C.反对神权追求自由 D.讴歌人性强调平等 19. 有学者说,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同流而异趋”,两者在知识范围内为“兄弟”,在道德范围内为“仇雠(chòu)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态度上看两者都挑战罗马教廷权威 B.在目标上两者都主张削弱封建王权 C.异趋指两者对古代文化的态度不同 D.同流指两者都试图摆脱宗教的束缚 20. “所有的节日都应该废除,唯有礼拜日应该保留。假若有意要保留圣母和较大圣徒的节日,就应当把他们并入礼拜日,或在节日仅举行一个早晨弥撒,把那日的其余时间仍用为工作时间。”该材料实质反映了 A.简化信教仪式的举措 B.否定宗教的思想 C.新经济因素的时代诉求 D.启蒙时代的到来 21.据《启蒙运动百科全书》记载:启蒙运动时期,某一学说有两个灵感来源,一是英格兰的政治制度,另一个是生物学中的生机论学说。生机论不是把有机体看成机器,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据此推断提出此学说的是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达尔文 22.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则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这三者都 A.着重强调人的平等自由 B.推进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C.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特征 D.促进欧洲思想的彻底解放 23.其思想否定了封建王权的合法性,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并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这位被称为“人民主权捍卫者”的思想家是 A.洛克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卢梭 2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材料中的“钥匙”是指 A.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 B.牛顿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 C.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D.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 25.一位科学家说,电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妙不可言的极为能干的新仆人。这句话最能表明 A.电已进入生产和人们生活当中 B.电使工业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变 C.科学直接推动生产发展 D.电气时代已经取代蒸汽时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四小题,共50分) 26.(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至公元1851年,历代政权颁行了100余部历法。《夏小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包含了许多关于气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叙述,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古代的历法,现在名为“农历”或“阴历”,仍决定人们欢度“春节”以及“中秋”、“端午”等节日的具体日期。 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 ——摘编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历法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性的因素。(6分) 27.(13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建立社会等级)。分何以能行?曰:义(伦理道德和礼法制度)。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 ——荀子《王制》 材料二 我们每个人都不能自给自足,相对于我们自己的需要来说,每个人都缺乏许多东西……由于有种种需要,我们聚居在一起,成为伙伴和帮手,我们把聚居地称作城邦或国家。 ——柏拉图《国家篇》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荀子和柏拉图思想主张的异同点。(7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思想主张的社会背景。(6分) 28.(12分)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 “人生而是自由的,可是现在他却处处带着镣铐。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材料二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1)归纳材料一中两国思想家主张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不同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思想家对待中国文化的两种不同观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不同观点的相同立场。(2分) 29.(13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说人文研究有别于神学研究,但并不意味着势不两立。新的世俗学问并非总与旧的神学相对立,在文艺复兴时期,两者依旧是共存的。佛罗伦萨……农作食品减价,制造需求增大,城市扩展,财富从依赖土地的社会阶层转移到了产品制造主手中,由此产生了一个日益强大的商人阶级,改变了欧洲社会、政治和文化的结构。……新的富裕阶层热衷于赞助艺术、支持对古代世界和现代的新发现。 ——新浪《艺术与人文主义革命》 材料二 一个基督徒家庭妇女在家洗碗扫地,跟一个神父在教堂讲道一样可以并无区别,如果都是出于侍奉上帝的心志,会一样蒙上帝悦纳。……信徒与神职人员的区别只是侍奉岗位与分工的不同,而不是属灵地位与身份的不同。……既然救恩已经为上帝所预定,基督徒的商人或资本家就不再需要为他们个人的救恩而担心惧怕,只要财富是用正当手段获得,而又不是被浪费挥霍掉,资本的积累就不再有道德上的困难。 ——基句《宗教改革思潮对历史文化的巨大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世俗学问与旧的神学二者“依旧是共存的”?(3分) (2)指出材料二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观点出现的根本原因。(5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思想上所起的共同作用。(5分) 海南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答案 高二历史(16—20班用)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总分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B D C A C D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B A C C C A A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C D B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四小题,共50分) 26、(12分) (1)多种天文观测仪器制造与改进;丰富的天象观测记录;不断完善的历法;中央政府支持、组织,设置专门机构。(6分) (2)将天象变化与现实政治相联系,天人感应思想;注重实用性,理论探讨不足。(6分) 27、(13分) (1)共同点:二者都关注共同群体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相处)。(2分) 不同点:二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途径不同(1分)。荀子强调等级,主张依靠伦理道德和礼法制度建立社会秩序;柏拉图强调公民互助合作,建立理想城邦。(4分) (2)社会背景: 荀子:战国时期,旧制度衰落,诸侯分裂割据,需要重建社会秩序。(3分) 柏拉图:雅典城邦民主制走向衰落,城邦纷争不断,政局动荡。(3分) 28、(12分) (1)共同主张: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2分)。不同影响:法国的启蒙思想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中国早期的启蒙思想并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也没能引发一场社会革命。(4分) (2)不同观点:伏尔泰等尊崇中国文化,认为儒学符合道德和理性;(2分)孟德斯鸠等批判中国文化,认为儒学维护专制主义统治。(2分)相同立场: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2分) 29、(13分) (1)理解: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往往借助宗教(披着宗教外衣)来宣传自己的主张。(3分) (2)观点:只要信仰即可得救(或因信称义)。(2分) 原因:16世纪,西欧资本主义明显发展,但仍受到天主教会黑暗统治的束缚。(3分) (3)作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削弱了天主教的封建神学对人们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控制,正确分析了“人”“神”关系,解放了思想,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5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