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摸底考试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摸底考试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 ‎5月摸底考试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 意 事 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 ‎2.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卡面清洁和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3.考试结束后,答题纸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据此,与下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 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 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 ‎ 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 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 ‎2.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 ‎3.民主选举是 古代雅典政治的特色。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雅典的这些举措 ‎ A.引发了贫富之间的对立 B.说明其文化事业不发达 C.有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 D.实现了绝对平等的理念 ‎4.在古代雅典城邦,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并进行最终判决。这说明 ‎ A.法律服从民众意愿 B.判决体现权力来源 ‎ C.全体公民参与政治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1688年,七位贵族领袖秘密策划,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来继承英国的王位。这样,王权的扩张就会被阻止,而“自由”又不需要再呼唤一个克伦威尔。这反映了“光荣革命”‎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B.使国王“统而不治”‎ C.实现了权力中心的转移 D.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6.在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主持下,总统于就职前,进行下列宣誓:“我将忠诚地执行合众国总统的职务,并尽其所能维护,遵守和捍卫合众国宪法。”宣誓主要体现了美国民主政治的 A.民主原则    B.制衡原则 C.法治原则 D.三权分立 ‎7.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他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据此,对巴黎公社最合理的评价是 A.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B.它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 C.它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起义 D.它是建立在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9.下图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的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 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 D.《辛丑条约》签订 ‎10.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 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 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 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 ‎11.“文革”中,造反派要对当时的中央政治局常委陶铸进行审查批判,理由是他曾参加过国民党。陶铸当时回敬道:“当时毛主席也参加了国民党……”上述现象的出现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B.对干部的考核任用十分严格 C.党群关系过度紧张 D.“大民主”下对民主的滥用 ‎12.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风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13.2014年,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的义利观问题上,习近平强调,“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在国际合作中,要注重利,更要重义。中国外交要做好对外援助工作,真正做到“弘义融利”。由材料可知,习近平书记的外交思想 A.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B.始终把正确的义利观放在第一位 C.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开始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 ‎14.2009年11月16日,“侬好”,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句美国版“上海话”,作为开场白与数百名上海大学生开始了对话。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这句美国版“上海话”‎ 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上海在中美关系中的开创性地位。下列事件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中美开始正式建交    B.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浦东新区的积极开发 ‎15.这是一场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也以不同程度卷入这场战争。这也是在“冷战”背景下的一场实际战争。由于参战双方签署的是停战协议而非和平协议,因此从理论上来讲,这场战争尚未结束。这场战争是 A.柏林危机 B.朝鲜战争 C.古巴导弹危机 D.越南战争 ‎16.“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改会议的召开 ‎ A.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 B.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 C.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 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 ‎17.据考证,从公元994年起,成都的铁钱监铸钱就停止了,一直到公元1005年,成都没有再铸过钱,但成都市场上并没有出现钱荒。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白银成为主流货币 B.铜钱已经取代铁币 ‎ C.经济萧条,铁钱需求下降 D.民间发行纸币交子 ‎18.“(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私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克扣。以剥削之余,市积压之料。”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明政府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B.明朝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机户没有生产自主权 D.明政府组织机户有序生产 ‎19.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商业革命”的影响 B.“价格革命”的影响 C.“商业战争”的失利 D.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20.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或缺的普通消费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是 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 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21.下表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二五”》的部分主题词摘抄,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一五”(1953年—1957年)‎ 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二五”(1958年—1962年)‎ ‎“大跃进”“大倒退”‎ ‎“六五”(1981年—1985年)‎ 走向改革开放 ‎“八五”(1991年—1995年)‎ ‎“南方谈话”、改革浪潮 A.“一五”计划初步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B.“二五”计划期间工业生产大倒退 ‎ C.“六五”期间深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八五”期间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22.19世纪末,康有为上书清帝,他指出:“(皇上)身先断发易服,诏天下同时断发,与民更始,令百官易服而朝,其小民一听其变,则举国尚武之风,跃跃欲振,更新之气,光彻大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变易服饰有利于消除封建因素,推动中国发展 ‎ B.近代服饰随着政治、思想的变化而变化 C.断发易服本质上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 D.近代风俗演变经历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过程。‎ ‎23.下表显示了中国某一时期各类企业出口走势比较,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出我国 年份 国有企业[‎ 外资企业 民营企业 比重(%)‎ 比重(%)‎ 比重(%)‎ ‎2001‎ ‎42.5‎ ‎50.1‎ ‎7.4‎ ‎2003‎ ‎31.5‎ ‎54.8‎ ‎13.7‎ ‎2007‎ ‎18.5‎ ‎57.1‎ ‎24.4‎ A.对外开放的格局正初步形成 B.民营经济也成为对外贸易的主力军 C.国有企业改革有待全面展开 D.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得到改变 ‎24.辛亥革命前后,由知识分子和商业贤达掌控下的中国报刊大量介绍各国变政史、革命史以启发民智,呼吁改革;用英雄人物事迹鼓舞民众,以报刊策动舆论策动舆论、影响社会,实现近代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抱负。这说明当时的报刊 A.以宣传革命思想和共和理念为宗旨 B.体现出经世致用思想 C.致力于宣传资产阶级文化 D.把批评和监督政府作为职责所在 ‎25.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当时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是 ‎ ‎①通过立法的形式确立 ② 由政府主导 ③实行以工代赈 ④主要目的是缩小贫富差距 A.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① ③ ④ D.① ② ④‎ ‎26.1965年美国总统在经济报告中宣布:“一个不受衰退威胁的繁荣时期,使我们能够防止经济活动下降的计划时期到来了。我们相信衰退是可以避免的,国家的措施基本上能够在衰退开始之前予以防止。”下列哪一事实戳穿了他的谎言 A.欧共体成立 B.欧佩克集团提高石油价格 C.1973年经济危机的发生 D.美国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27.俄罗斯2008年版历史教材中提到:“新经济政策不是被‘取缔’的,而是由于它不能够承担如此沉重的任务被‘压垮’了”。“压垮”新经济政策的“任务”是 A.市场经济体制存在弊端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危机 C.苏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 D.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 ‎28.列宁曾说:“我们并不是孤零零地生存在世界上,我们是作为世界经济的一员生存在资本主义国家体系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对部分企业实行租让制或租借制 B.通过指令计划管理经济 C.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自主权 D.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29.国际多边贸易谈判过程中,涉及对各缔约方货币金融、外汇汇率、对外收支平衡等问题谈判时,主要依靠某国际组织参与和配合。“某国际组织”是 A.关贸总协定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银行 D.世界贸易组织 ‎30.下图为1948—1970年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示意图,图中年均增产率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A.世界经济朝制度化和体系化发展 B.世界各国普遍消除关税贸易壁垒 C.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 D.经济区域集团化的速度大大加快 二、材料解析题(第31、32题各14分,第33题12分,共40分)‎ ‎31.(14分)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 ‎ ----《周恩来传》‎ 材料二 魏史言的《尼克松访华》中有如下记载:毛泽东主席在会见尼克松和基辛格时,对基辛格说:“你跑中国跑出了名了嘛,头一次来,公告发表以后,全世界都震动了。” ‎ ‎---- 节选自《历史评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造成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原因是什么?(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得以根本改变的事件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基辛格“跑中国”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分)你怎样理解“全世界都震动了”?(4分)‎ ‎32.(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1945年之后,在理论上存在着两个相反的典型社会形态。其中一端最好的体现者是苏联,所有的资本都由国家拥有,按照需要提供给管理者和工人,所有的生产和交换都由公共权力机构预先制定计划。在苏联式社会主义中,政府的角色是无所不包的。另一端是由美国来代表的,这种体制之下经济交换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本由私人所有,而私人所有者自己来选择投资渠道并决定工作机会的提供。‎ 在实践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体制都不是纯粹的,即使在资本主义国家,混合经济也是通则,只不过政府干预的程度有所不同。苏联体制的主要缺陷是政治和经济自由的缺乏,以及对个体主动性的抑制;美国体制的主要缺陷则是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以及劳动者个人的经济安全面对着的威胁。在“二战”后的年代里,美国人力图纠正其缺乏经济安全的问题,其努力之巨,远远超过苏联人在纠正其缺乏自由的问题上所付出的努力。 ‎ ‎---摘编自帕尔默《世界现代史》 ‎ 请回答:‎ ‎(1)据材料分别指出二战后初期美苏的经济体制,(4分)并简要分析两种体制的利弊。(4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苏两国为解决体制弊端各作出了怎样的努力 。(6分)‎ ‎3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 邓小平在1985年会见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主席穆加贝时曾谈到,“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表明,邓小平曾对新经济政策有过反思和借鉴。有关对这两者的认识,以下有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邓小平和列宁的经济改革在背景、突破口、特点、实质等方面具有深刻的同一性。②邓小平经济思想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高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所以最终也导致不同的结果。 -----《历史评论》 ‎ 阅读上面材料,你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结合所学进行阐述。侧重分析②,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改革与新经济政策相比的进步之处。(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 参考答案 ‎1---5 DACBC 6—10 CBBDC 11—15 DAACB ‎ ‎16—20 CDAAC 21—25 DDBBA 26—30 CCABA ‎31.(14分)(1)政治腐败;外国侵略。(4分)新中国成立(2分)‎ ‎(2)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长期以来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4分)打破了中美之间长期对立的僵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影响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和世界局势。(4分)‎ ‎32.(14分)(1)体制:美国:市场经济体制;苏联:计划经济体制。(4分)‎ 利弊:美国:利:市场竞争机制,社会生产效率高;弊:周期性经济危机,社会公平相对缺失。(2分)‎ 苏联:利:社会相对公平,初期工业化速度快;弊:后期计划经济体制易陷入僵化,导致效率低下。(2分)‎ ‎(2)努力:美国:国家加强干预经济,完善社会保障;主导建立战后资本主义国际经济体系。(4分)‎ 苏联:通过改革,发挥市场作用,力图打破斯大林体制束缚。(2分) ‎ ‎33.(12分) (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 倾向于① (2分) ‎ ‎(1)背景:原有经济体制(或经济政策)的弊病都充分暴露; 改革均以农业为突破口; ‎ 特点;都强调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巩固和发展生产; 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每点2分共8分) ‎ 小结:邓小平的改革和苏俄的新经济政策都适应了当时国家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都推动了经济恢复和发展,都是有益的探索(言之有理即可)(2分) ‎ 倾向于②(2分) ‎ 分析:列宁探索了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而邓小平解释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在实践方面,邓小平将思想解放和改革实践逐步推进,为后来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下了基础。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没体现,后来过早被取消了。(8分) ‎ 小结: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国、苏俄都进行了改革,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中国将思想解放、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相结合并逐步推进,创立了一种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体现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言之有理即可)(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