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 史 试 题 一、第一部分 选择题 (40道题 共60分 每小题1.5分 ) 1.6世纪以前和10世纪以后的官僚形态存在重大区别。南北朝以前,贵族集团对政治具有强大影响,而北宋以后,各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责运转。这一转变根本上是为了( ) A. 提高行政效能 B. 加强君主专制 C. 削弱地方实力 D. 扩大统治基础 2.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这表明春秋时( ) A. 分封制受到冲击 B. 郡县制已经比较成熟 C. 封建制取代了奴隶制 D. 身份等级制度稳定 3.“其(指周)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由此可见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是( ) A. 建立大宗小宗体系 B. 拱卫王室统治 C. 明确宗室血缘亲疏 D. 扩大统治范围 4.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承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对此现象符合史实的解释是 ( ) A. 巩固君主专制集权需要 B.太尉一职实为后人杜撰 C. 秦朝政局保持稳定太平 D. 秦朝中央官制变动频繁 5.一位法学家说:“无论我们多么轻视,多么痛惜这种接受,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如果欧洲主要国家没有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接受罗马法,那么政治理论和制度,工业和商业组织,公法和私法的规则……都不会像今天这样。”以上评价论证了( ) A. 罗马法体系完备,影响广泛而深远 B. 罗马法律制度渗透到国家各个角落 C. 西方国家的司法原则完全来自于罗马法 D. 罗马法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有力支柱 6.“若某人非法杀死另一人的奴隶或牲畜,应以去年奴隶或该牲备的最高价格赔偿受损人;若某人非法损坏了另一人的物品;应以近年该物品的最高价赔偿之。”这说明罗马法 ( ) A. 保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 确保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 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 注重维护商业交易的公平性 7.苏格拉底说:“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由此可知,苏格拉底认为( ) A. 素养低的人不应享有民主权利 B. 抽签选举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C. 雅典的民主实质是奴隶主专政 D. 知识是美德存在的重要条件 8.有人把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还有人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多年。其主要原因是( ) A. 它不断地对外扩张 B. 实行铁血政策的结果 C. 它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 D. 责任制内阁高效运转 9.历史学家马克·汤普森指出,除了决定王位继承人,《权利法案》“只是陈述了已经存在的法律条款,仅仅维护了英国人民已经合法取得的权利”。材料表明该法案( ) A. 是英国首部成文宪法 B. 具有浓厚的保守色彩 C. 未解决王权的限制问题 D. 阻碍英国的民主化进程 10.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 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 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D. 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11.按照德国1871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表中①②③④处应填写的内容依次是 ( ) 国家元首 ① 总统 产生方式 世袭 选举 任期 终身 ② 职权 ③ 行政权 与议会关系 不对议会负责 ④ A. 皇帝、七年、巨大权力、对议会负责 B. 宰相、四年、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C. 宰相、四年、立法与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D. 皇帝、七年、立法与行政权、不对议会负责 12.英国1688年的“光荣革命”本是一次宫廷政变,却一直被史学家定性为一次“革命”。这主要是因为这次政变:( ) A. 结束了英国君主的统治权力 B. 最终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 C.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结束 D. 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开始确立 13.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立法机构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这一规定主要有利于调和( ) A. 立法与司法的矛盾 B.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 南方与北方的矛盾 D. 大州与小州的矛盾 14.19世纪的报刊、揭贴中,对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进入20世纪“国民”逐渐取代了“臣民““于民”。这反映出( ) A. 五四运动促成了民族觉醒 B. 民主共和观念得到广泛传播 C. 维新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D. “中体西用”传播了启蒙思想 15.《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中叙述了这样的场景:“有六位学士路遇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便被乱刀拿下。还有一家因有一根火柴,结果一家八口全部被杀。”这反映了义和团( ) A. 滥杀无辜百姓 B. 极端排外情节 C. 盲目排斥洋货 D. 维护传统社会 16.有学者针对中国近代某条约的一个条款指出,“他们只要交纳5%的关税,就能通过条约口岸中的任何一个口岸,运进洋货或输出土产;他们只要再交纳进口税额的一半,作为子口税,就能把洋货运至内地和由内地运出土货”。这一条款( ) A. 使列强控制了清政府财政大权 B. 有效减少了各国间的贸易壁垒 C. 适应了列强商品输出的需要 D. 加速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 17.中国历史上第一面国旗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国旗图案黄地蓝镶边,上绣黄龙,因此也被称作黄龙旗。从中可以看出此时的中国( ) A. 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 B. 开始融入全球性世界市场 C. 获得完整主权国家的地位 D. 关注外交方面与国际接轨 18.有学者认为“袁世凯明明是独夫民贼,却自我标榜为国民、‘公仆’,皇帝的产生,却采用‘国民投票’的形式。如果把它完全归结为袁世凯个人的阴谋、权术等等,那是片面的。”这反映了辛亥革命以来( ) A. 民主学说真正把人民武装起来 B. 民主共和思想已有一定的影响 C. 近代反专制斗争走向彻底失败 D. 民主制度已经真正在中国扎根 19. 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表为该名录各种抗日力量所占比重表,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有( ) A.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B. 共御外侮成为全民的共识 C. 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D. 都牺牲于1937—1945年间 20.恩格斯表示:“对于我们来说,事情不在于把辩证法的规律从外部注入自然界(自然科学),而在于从自然界中找出这些规律,并从自然界里加以阐发。”这说明( ) A.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规律 B. 马克思主义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C. 科学进步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D. 马克思主义为科学提供了理论 21.抗战之前的中国是传统的、一盘散沙的、领导核心无力而且缺乏代表性的非现代化中国,而抗日战争给中国的历史带来了全新的现代性。“全新的现代性”是指( ) A. 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B. 抗日战争促成了全国的统一 C. 抗战结束促进了现代化建设 D. 战争促进中国民族意识觉醒 22.“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据此判断此文件为( ) A. 中共一大纲领 B. 中共二大纲领 C. 国民党一大宣言 D. 中共的抗日宣言 23。历史学者在四川省苍溪县的一些砂石岩山上发现了以下红军石刻标语,这些标语最早可能形成于( ) A. 国民革命时期 B. 长征时期 C. 全面抗战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24. 十月革命后,西方国家的劳动人民在摆脱贫困、文盲、缺乏公民权和经济权的道路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他们争取到了40小时工作周、妇女选举权、增加工资、强制性社会保险、罢工和工会组织合法化。材料主要表明( ) A. 十月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 B. 十月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现代化 C. 十月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运动国际化 D. 十月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化进程 25.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5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3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年7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 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C. 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D. 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26.联合国大会在表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时,西方阵营的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葡萄牙都投了赞成票,美国控制下的拉丁美洲除古巴、智利外,也有7个国家投票赞成,使得中国能重返联合国。这说明( ) A. 西欧已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B. 美国的霸主地位面临多种挑战 C. 中国结束了被封锁孤立的困境 D. 联合国成为真正维护国际公平机构 27.新中国外交成果突出。其中“两个国家之间签订的原则协议,几乎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同时至今仍被广泛认为是“现代最受称颂的概念之一”的是( ) A. 一边倒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求同存异方针 D. 一国两制构想 28.不结盟运动的缔造者尼赫鲁曾说,“我们并不想要反对任何人——我们主张依靠自己站起来,并愿同所有想同我们合作的人们携手合作。我们并不期望成为别人手中的玩物——从本质上讲,不结盟是行动的自由,是独立的一部分。”这说明不结盟运动( ) A. 并不反对美苏霸权主义 B. 重视对外关系的独立性 C. 在国际事务中保持中立 D. 加速了亚非一体化进程 29.1992年邓小平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上述谈话的国际背景是( ) A.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B. 美苏“冷战”逐步升级 C. 多极化格局形成 D. 第三世界迅速崛起 30.钱乘旦的《英国通史》载:“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材料中“合适的政治环境”主要指当时英国( ) A.王权受到彻底限制 B.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工业资产阶级控制议会 31.近代史上,英、法、美、德都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其主要的共同点是( ) A. 国家元首都拥有行政实权 B. 内阁成员都由选举产生 C. 议会都拥有立法权 D. 政府首脑都对议会负责 32.到1832年,英国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56个“衰败选区”的议席被取消,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席位。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根源是( ) A. 工业革命的发展 B. 资产阶级的积极争取 C. 国王权力的削弱 D. 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33.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这反映了( ) A. 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B. 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C. 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D. 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34.“在激进的理想主义背后,隐藏着狭隘的农民意识;在基督上帝的外衣下,其实质反映的却是小农的现实需要与儒家的大同理想。”这段话( ) A. 揭示了洋务运动的缺陷 B. 剖析了太平天国的局限 C. 指出了义和团的不足 D. 批评了戊戌变法的保守 3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 A. 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使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C. 战后开放的商埠均以沿海为主 D. 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36.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 ) A. 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B. 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C. 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D. 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37.二战后日本战史著作公认“在对美英开战后,日本陆军主要战场在客观上仍然是在中国大陆”“日本陆军的主力仍然被死死钉在中国战场上,寸步难移”。这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 ( ) A. 是一场全民族抗战 B.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C.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D. 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根本原因 38.读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以下对该表解读,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 ) A. 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 B. 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还不具备 C. 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运动 D.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 39.19世纪70年代,巴黎公社失败的社会根源是( ) A. 因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 没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的领导 C. 资本主义向前发展是当时世界的主流 D. 没有建立起巩固的工农联盟 40.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这一方针出台的背景是( ) ①中美关系的改善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条件 ②世界形势缓和,战争威胁消失 ③改革开放的中国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 ④“一国两制”成为海峡两岸的共识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④ 二、第二部分(共计40分,41题20分,42题20分) 41.史料分析、问题探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贵国皇帝树立友谊,改进北京和伦敦两个王朝的友好来往,增进贵我双方臣民之间的商业关系,英王陛下特派遣自己的表亲和参议官、贤明干练的马戛尔尼勋爵作为全权特使,代表英王本人谒见中国皇帝,深望通过他来奠定两者之间的永久和好。”。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则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 ――摘编自《清史编年》等 材料二 对于义和团运动中“挖铁路”行为,张海鹏教授说:“为反抗西摩尔联军乘火车进京,大规模破坏铁路,完全是作战手段 。”而袁伟时教授却说:“义和团毁电线、拆铁路、烧洋货……凡沾点洋气的物和人,必彻底消灭而后快。即使义和团真的立下了“扶清灭洋”的伟大功勋,也不能回避它的这些反文明、反人类的错误。” 材料三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国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1) 研读材料一,与英国平等的通商建交请求相比,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体现了怎样的外交理念?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2)从解读材料视角的不同,简析两位教授对义和团运动中“挖铁路”行为看法不同的主要原因。(6分) (3)据材料三,你认为《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申报》的祝词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要求?(6分)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各部院衙门文武大臣,各直省督抚藩臬,凡有奏事之责者,及军营带兵大臣等嗣后陈奏事件,俱应直达朕前,不许另有副封关会军机处。各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 ——清·梁章钜 《枢垣记略·训谕》 材料二 在伯利克里执政时代,该机构在法律上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大约每隔10天集合一次,决定国家大事,雅典国家 的全部机关均隶属于此。议事会的议员是用抽签方法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选出,10个部落各选出5组人成所谓议员团,每个议员团轮流执行议事会的职务。它不仅从事一般审判工作,而且在立法活动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十人拥有最大的政治权力,战时他们统帅陆海军,掌握一切外交事务。 ——臧嵘《历史》 材料三 民主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代议制度只是实现民主的一种形式,代议制却不一定等于民主制,只有当代议制成功地保证了政府的行动确实是按照人民的愿望和需要办事时,我们才有理由称之为代议制民主。从世界各国的代议制发展历程来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某些国家在某些历史发展阶段,代议制只是他们粉饰民主的一块幌子而已,他们是打着代议民主的招牌,而行专制独裁之实。 ——黄牧航《再谈“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教材处理》 (1)据材料一,简析嘉庆帝发布上谕的目的,说明材料一的史料价值。(6分) (2)据材料二指出雅典国家事务管理中体现的民主性特征。(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实质,例举近代中外“代议制只是他们粉饰民主的一块幌子”史实两例。(10分) 高二历史期中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A B A A A B C B C A C D B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D B D C D A B D B B B B A B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A A B A C C C C A 41.(共20分) (1)理念:以天朝上国自居的不平等外交(2分) 原因:政治上的封建专制制度;自然经济的封闭性与落后性;对外交往上的闭关锁国。(6分) (2)两位教授的结论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所持的史观不同。张海鹏教授从革命史观出发,认为它是反抗侵略的手段,应该给予肯定;袁伟时教授从文明史观出发,认为它是排斥工业文明,与现代文明背道而驰,应予以否定。(6分) (3)态度:从漠视、非议到认同、赞赏。(2分) 时代要求:民族独立、政治民主、民生发展、国家富强。(4分) 42.(共20分) (1)目的:通过发布上谕,“敲打”军机处, 限制其权力,明确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3分) 价值:证明了军机处是隶属于皇帝的工具,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3分) (2)特征:公民大会;抽签选举(代表制);轮番而治;集体领导;议会制。(4分,每点1分) (3)实质:资产阶级通过控制议会掌握国家的主要权力立法权,制约君主或总统的行政权,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以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统治。(5分) 例举:德国是君主立宪制,但皇帝掌握国家大权,议会权力很小,国家权力中心在皇帝,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在清末“预备立宪”中,建立的内阁被讥讽为“皇族内阁”,说明清政府仍是君主专制。(5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