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25*2=50 分) 1.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组成单位,在小土地分散式经营中,通过男耕女织的生产方 式,逐步形成了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形成的根本原因( ) A.精耕细作农业出现 B.商鞅变法确立土地私有制 C.铁犁牛耕的推广 D.井田制的瓦解 2.“丝路花雨,铃声悠扬”是后人对古代东西方陆上贸易通道的描述,在该通道上流通 的主要商品是( ) A.玉米 B.丝织品 C.马铃薯 D.烟草 3.电视剧《乔家大院》艺术的再现了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精神。明清时期与 晋商齐名的著名商帮是( ) A.闽商 B.徽商 C.粤商 D.鲁商 4.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 15 世纪中期到 17 世纪中期称之为“发现的时代”,导致“世界” 被发现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四大发明的传播和运用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C.天主教的传播和发展 D.人们追求世俗生活的享乐 5.1522 年 9 月 6 日,l8 位远航的勇士返回西班牙母港,受到热烈的欢迎,人们称赞他 们是“第一个拥抱地球的人”。这是因为他们( ) A.发现好望角 B.到达印度 C.开辟前往美洲的航路 D.完成环球航行 6.1500 年之后,大西洋突然成为最大、最多样化的贸易网络中心。欧、非、美三大洲以 大西洋为中心形成了三角贸易,它给非洲带来的消极影响是( ) A.丧失大量精壮劳动力 B.推动社会近代化进程 C.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 D.唤醒民众反殖民斗争 7.“列车在预定的时刻开动了。‘运动号’火车头由它的制造者——史蒂芬孙——驾驶带 着列车走,铁路两旁人山人海,许多人跟着火车跑。”材料中“运动号”的制造得益于 ( ) A.蒸汽机 B.内燃机 C.发电机 D.电动机 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历史期中试卷 命题人: 青 铜 峡 市 高 级 中 学 吴忠中学青铜峡分校 8.19 世纪 60 年代,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自强”“求 富”的运动。这场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五四运动 D.义和团运动 9.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短暂春天,主要得益于( ) A.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B.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C.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D.知识分子大力宣传 10.香港歌星张明敏以歌曲《我的中国心》红遍大江南北,歌中唱道“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洋装”开始传入中国是在( )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后 C.民国建立后 D.国民革命后 11.20 世纪初,上海首次出现了两辆从德国引进的汽车,很多人前往观看,人群中传来 这样的议论: “想不到我泱泱大国,竟然要用这等洋玩意儿,真是有辱国格!”这表明 ( ) A.人们仍然有浓重的传统意识 B.汽车成为人们主要出行工具 C.近代上海奢侈风气最为盛行 D.人们对外来侵略的顽强抵抗 12.自从有了“美团”、“饿了吗”等订餐软件,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挑选附近的各种美 食,并享受送餐上门服务,这为许多上班族节省了更多的工作、娱乐的时间。这材料反 映了( ) A.交通运输业推动餐饮业的革命 B.互联网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C.人们饮食习惯发生革命性变化 D.人们饮食结构的革命性变化 1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指出,民主革命胜利以后,党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使中国稳 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始于( ) A.土地改革的推进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执行 D.中共“八大”的召开 14.《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说,“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 1956 年的集体消亡是独 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导致 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直接因素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人民公社的建立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土地改革的进行 15.“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这是某 一时期在中国某地流行的口号。该史料作为直接论据,可以说明( ) A.“一五”计划的超前完成 B.“大跃进”的“浮夸风” C.“文革”的严重错误 D.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16.路遥小说《平凡世界》描述了石乞节公社双水村生产队队长孙少安为改变家乡农业 落后面貌,实行包产到户。以此为核心的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是( )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17.邓小平曾说: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计划经济部等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 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为此,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 A.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开拓对外开放新格局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 18.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形成的新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陆省会城市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陆省会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陆省会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陆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 19.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大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B.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 C.社会各阶层与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 D.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20.《大国崛起》有这样的表述:“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其体制创新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建立市场经济 B.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C.拓展海外市场 D.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21.二战后,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政策中,使穷人受惠、社会稳定,但导致国家 财政不堪重负的是(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市场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制度 D.福利国家制度 22.在苏俄(联)实行的政策中,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牛产积极性并促进经济发展的是( ) A.余粮收集制 B.普遍义务劳动制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新经济政策 23.斯大林指出:“苏维埃的国家工业化方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方法根本不 同。”为此,苏联实行的是( )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B.集体农庄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24.近年来,在中东、亚洲乃至南美洲,许多国家的不少民众因为对外关系矛盾而开展 了各种“抵制”活动:如开着日系车到处宣传抵制日货,拿着苹果手机围堵肯德基、麦 当劳快餐店……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 A.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不可逆转 B.表达爱国的态度不在乎结果 C.借鉴了近代抵制外货的经验 D.表明这些人爱国主义热情高 涨 25.“当其他人在编写游戏规则时,一个外向型的中国绝不能袖手旁观。”这句话形象地 反映了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态度。经过长达 15 年的艰苦谈判,中国终于在 2001 年底正式加入( )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二、材料解析题(18+17+15=50 分) 26.近代以来,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民生幸福的伟大梦想,几代中国人作出了 不懈的努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 二厂,到 1921 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 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 材料二 三大改造期间,曾有一位被称为“纺织大王”的资本家说:“五年计划开始了, 全国兴建了许多大工厂,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一切实现得比梦想还要快,多么令 人鼓舞!没有共产党,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哪能有今天?” 材料三 1984 年,邓小平考察深圳特区时,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 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经济特区就像一个伟大的支点,借 助它,撬动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实现了中国在 20 世纪最后 20 年 间的历史大跨越。 材料四 2003 年 11 月,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周年之际,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素帕 猜接受采访时说:“回顾中国经济这两年的表现,我想它超出了我以前最乐观的估计。 中国正从世界第五大贸易国转变为第四位,很可能会上升到第三位。我刚刚得知中国的 进口总额已居世界第三位,仅在美国、德国之后。”——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人教版《历史》 必修 2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的大生纱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 间获得丰厚利润的原因。(6 分) (2)材料二中的“五年计划”开始实施于哪一年?(1 分)有何主要成就? (2 分) (3)材料三中的第一批经济特区除深圳外还有哪些?(3 分)在 20 世纪最后 20 年间的历 史大跨越中,1992 年我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什么?(2 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积极影响。(4 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实行余粮征集制,收割队和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按下列基础进行分配: 首先,自然分配必需数量的粮食,以满足当地居民最贫苦层对粮食的需求。——其余的 粮食则无条件地送往粮食收集中心,这批粮食的分配,应由省粮食委员会根据粮食人民 委员部的指令执行。 ——《世界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 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力,以及为了确切规定农民应负担的国家义务——以固定 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 理……。 ——《世界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 出了一些毛病,在 30 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 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 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 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苏俄当时实施了哪一经济政策?(2 分)简要概括其实施的原因? (2 分) (2)材料二反映了苏俄当时实施了哪一经济政策?(2 分)产生了什么作用?(3 分) (3)材料三中的“他”是指谁?(2 分)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 特点是什么?(2 分) (4)结合材料回答,从以上经济政策的实施中你得到哪些启示?(4 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 15 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和商人纷纷扬帆远航, 陆续开辟了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从此,世界各地孤立发展的状态被打破,联系日益 密切。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攫取了大量 财富,推动了西欧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而 后在欧美各国出现。凭借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资产阶级建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材料二 ……这三大经济支柱,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三大经济支柱的岀现,是世 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形成。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的 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差、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 与中谋求发展。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因素。(6 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济支柱。(3 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的原因?(2 分)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应该如何应对?(4 分) 1C 2B 3B 4B 5D 6A 7A 8A 9C 10A 11A 12B 13C 14A 15B 16C 17D 18B 19A 20D 21D 22D 23C 24A 25C 26(1)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②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 碍。③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6 分) (2)时间:1953 年。(1 分)成就:①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②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 步基础。。(2 分 (3)还有:珠海、汕头、厦门。(3 分)标志:浦东的开发和开放。(2 分) (4)积极:对中国:①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②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分) 对世界:①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②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2 分) 27(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 分)原因:新生的苏俄政府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为了 巩固政权,国家统一调配有限的物资来支持保卫政权的战争。(2 分) (2)实施了“新经济政策”;(2 分)使苏(俄)经济迅速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提高了 人民生活水平,巩固了新生的政权。(3 分) (3)罗斯福;(2 分)放弃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干预经济 的先河。(2 分) (4)认识:经济政策要实事求是,依据国情的变化,适时调整政策;正确的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国情相结合,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与生产力水 平相适用,并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4 分) 28(1)主要因素:①新航路的开辟;②贸易竞争和殖民扩张;③工业革命。(6 分)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关贸总协定。(3 分) (3)原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差、技术水平低等。(2 分) 应对措施: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4 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