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人教新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人教新版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 高二文综历史 总分;300分时间;150分钟 ‎1. 下列言论,属于陆九渊的思想的是 A.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B. “人伦者,天理也”‎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心即理也”‎ ‎【答案】D ‎【解析】AB是程朱理学的观点,故排除;C是董仲舒的思想,故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故D正确。故选D。‎ ‎2. 主张“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的思想家是 A. 荀子 B. 墨子 C. 韩非子 D. 老子 ‎【答案】C ‎【解析】题目中涉及的信息是“峭其法而严刑”“ 威势之可以禁暴”可见是主张实行言行峻法,这是法家思想的体现,所以正确是C,B是墨家D是道家A是儒家。‎ ‎3. 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以下皇帝的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 A. 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B. 为了加强皇权而取消宰相 C. 皇帝要重视发生的自然灾害 D. “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 ‎【答案】B ‎【解析】加强皇权而取消宰相和“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均无关系,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祭天仪式体现了“君权神授”,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皇帝重视发生的自然灾害体现了“天人感应”,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奉天承运”体现了“君权神授”,选项D - 8 -‎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4. 《论语》载,孔子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表明他在教学方法上主张 A. 启发诱导 B. 有教无类 C. 因材施教 D. 温故知新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可知孔子认为教育对象的不同,决定了教育内容的不同,这是因材施教的表现;故C正确。ABD均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故选C。‎ ‎5. 吕思勉说:“在商业兴起,广大的分工合作日日在扩充,每一个地方自给自足的规模,业已破坏净尽,含有自给自足性质的大家族,亦不复存在之时,宋儒还要根据这一个时代的道德、伦理和政治制度,略加修改,制成一种方案,而强人以实行,岂非削足适屦?”作者是在强调 A. 理学不适应经济发展 B. 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 C. 自然经济已不复存在 D. 理学不能满足统治需要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宋儒还要根据这一个时代的道德、伦理和政治制度,略加修改,制成一种方案,而强人以实行,岂非削足适屦”可知作者认为宋代儒学与日益发展的商品经济不相适应,故A项理学不适应经济发展正确,所以选A。题干强调理学不适应经济发展,而B项是对题干的片面解读,排除。C项说法错误,宋代农耕经济繁荣发展,排除。题干强调理学不适应经济发展,而不是理学不能满足统治需要,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 ‎6. 汉武帝以前的丞相,多为功臣或功臣子弟;汉武帝之后,丞相中出身于齐鲁地区的人开始增多,昭帝朝四位丞相中的两位、宣帝朝五位丞相中的三位就来自上述地区。这反映出汉代 A. 君主专制的加强 B. 儒学地位的提升 C. 中央集权的强化 - 8 -‎ D. 政治中心的转移 ‎【答案】B ‎【解析】齐鲁地区是儒学之乡,儒学之乡的人受重用也反映了儒学地位的提高,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君主专制加强的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中央集权的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政治中心转移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7. 《孝经》中记载:曾参问孝,孔子回答,“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汉董仲舒提出了“父为子纲”的教条。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原始儒家思想漠视伦理 B. 儒家伦理观念得到强化 C. 儒学独尊地位已经确立 D. 汉代家庭关系日趋紧张 ‎【答案】B ‎【解析】材料“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意为不盲从君父,而是发现他们的错误后,能够进言直谏,及时指出其错误,使他不陷于歧途,这也是孝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汉董仲舒提出了“父为子纲”则体现了以“孝”为代表的儒家伦理观念得到强化,B符合题意;A是对材料的误读,排除;C与材料“变化”、比较的主旨不符,排除;D材料无法体现。故选B。‎ ‎8. “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这里的“臣”、“陛下”分别指 A. 贾谊、汉景帝 B. 晁错、汉文帝 C. 董仲舒、汉武帝 D. 魏征、唐太宗 ‎【答案】C ‎............‎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9.‎ - 8 -‎ ‎ 斯塔夫里阿诺斯评价朱熹的思想时说:“理学(新儒学)……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的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循规守旧。”斯塔夫里阿诺斯的意思是 A. 理学阻止了中国独特文明的延续 B. 理学缺乏创新性的新观念 C. 理学阻碍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D. 理学成为僵化社会的理论基础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关键信息“理学(新儒学)„„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的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循规守旧”,从中可以看出理学成为僵化社会的理论基础,故D项正确;A项与题干“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的信息不符,排除;理学压制外界所有的独创性和新观念,而不是说理学缺乏创新性的新观念,故B项错误;理学是儒家思想发展的表现,故C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10.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 太学的建立 B. 黄老之学被推崇 C.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 宗法制度的形成 ‎【答案】C ‎【解析】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学家参政,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儒学成为了朝廷的选官标准,使儒学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与材料中的“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相吻合,C正确。兴办太学不属于思想条件,A错误。黄老之学,即道家思想,在汉朝初年收到推崇,主张无为而治,与材料无关,B错误。宗法制度形成于西周时期,与材料不符,D错误。‎ - 8 -‎ 点睛:本题考查汉朝思想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时期,儒学家参政,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儒学成为举孝廉的标准,都促使儒学在汉朝成为了正统思想和主流文化。‎ ‎11. 秦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的命运开始分化:__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__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__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__,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上述论述分别是指 A.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B. 法家、儒家、道家、墨家 C.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D. 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据题干情境及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改造,在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思想,法家厉行严刑峻法,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古代中国统治者治国一般是外儒内法,道家无为,消极遁世,墨家在战国时期是显学,但之后逐渐凋零,故D项正确,其余三项错误。‎ ‎12. 儒学思想成为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始于 A. 西周 B. 春秋战国 C. 西汉 D. 东汉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将儒家思想进行改造,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为汉武帝接受.汉武帝还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强儒家思想的传播,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故C正确,排除D;传统儒家思想在春秋时期出现,故排除A;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处在产生和发展阶段,并没有被统治阶级接受,故排除B;‎ 点睛: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演变情况,关键信息是:占主导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得出结论,难度偏低。‎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孔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8 -‎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董仲舒 材料三“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熹“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陆九渊 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循天下之公——王夫之“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顾炎武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孟子的政治思想。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儒家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何影响?‎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宋明时期,儒学又有怎样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思想影响?‎ ‎(3)概括材料四中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分析其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影响。‎ ‎【答案】(1)孔子,以德治国,孟子,实行仁政 ‎ ‎(2)变化,董仲舒建立新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影响,儒学成为中国封建正统思想. ‎ ‎(3)发展,出现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 影响,成为后世官方哲学,有利于中国古代民族气节的形成,也在一定程度上钳制了思想,限制了人性的发展,阻碍了科技进步, ‎ ‎(4)共同主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民主. ‎ 影响,批判地继承了传统的儒学,对程朱理学提出质疑,但没有成为主导思想. ‎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是王阳明心学的表现,宋朝儒学新发展主要表现为,出现程朱理学和陆九渊心学。明朝王阳明将心学发扬光大,形成陆王心学,宋明理学形成,使儒学最终成熟,成为后世的官方哲学。‎ - 8 -‎ ‎(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几位思想家共同的主张是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公天下实行民主,他们是儒学结合时代特征,有了新的发展。但不为当时主流思想界接受,没有形成主导思想。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孝经》开宗明义地说:“夫孝,德之本也。”从周代至春秋,孝的初始含义主要是尊祖敬宗,另外还包含生育子女、传宗接代。春秋至战国之际,经过儒家的阐释发挥,“善事父母”最终成为“孝”的核心内容。孔子把孝的含义归纳为三:一是无违;二是能养;三是有敬。曾子绝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孝道思想,将孝道与忠君联系为一体。使之成为政治原则。而到了汉代,封建统治者则从实践上使其政治化,孝由此成为“以孝治天下”的工具。“以孝治天下”的思想,将本来规范血缘家庭的伦理范畴变成国家的政治哲学,严重地扭曲了孝的本义。在封建社会后期,竟得出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残酷结论,其精神实质已经背离了传统儒家的孝道原则 ‎——摘编自卢明霞《当代中国孝德研究》‎ 材料二要使现代人其正从感情上接受孝现念,就必须让孝德回归到家庭伦理的地位,仅仅作为-种子女对父母的爱,消解其在社会生活领城和政治领域中的影响。随着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在现代社会中,家庭生法已退为多层面生活之一,不再是生活的全部。因此,孝德的修养亦非个体道德生活中的核心与全部。在当代,孝德与其他德目应该是并列的,共同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服务。今天,对父母的孝敬应该从现实出发,主要是重感情,重赡养,不应该追求繁琐的礼仪和不近人情的形式。尽管今天的孝行还应该遵循一定的规范,但是决不应该拘泥于规范,而应该以使父母安乐幸福和尊重老人的意愿为原则。‎ ‎——摘编自卢明霞《当代中国孝德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孝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代社会孝德变化的原因,并筒要说明当今社会弘扬孝徳的意义。‎ ‎【答案】(1)特点:①内容为尊祖敬宗,传宗接代,核心为善事父母;②礼仪繁琐、不近人情(复杂化、繁琐化);③严重的等级观念;④孝道与忠君治国相结合(“以孝治天下”的工具,政治化);⑤虚伪化、形式化,社会教化;⑥孝德内容发展渐趋广泛. ‎ ‎(2)原因: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②现代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③当代社会家庭结构(家庭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④适应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⑤孝德教育的缺失;⑥西方伦理文化的冲击. ‎ - 8 -‎ 意义:①弘扬尊老、爱老、养老的传统孝文化,使人老有所养;②强化亲情,有利于家庭和谐;③感恩行孝有利于弘扬人文关怀,促进社会和谐;④家庭团结与和谐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⑤有利于提高全民的道德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解析】(1)“孝的初始含义主要是尊祖敬宗,另外还包含生育子女、传宗接代””将孝道与忠君联系为一体““以孝治天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 子不得不亡”特点:①内容为尊祖敬宗,传宗接代,核心为善事父母;②礼仪繁琐、不近人情(复杂化、繁琐化);③严重的等级观念;④孝道与忠君治国相结合(“以孝治天下”的工具,政治化);⑤虚伪化、形式化,社会教化;⑥孝德内容发展渐趋广泛。 ‎ ‎(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因: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②现代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③当代社会家庭结构(家庭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④适应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⑤孝德教育的缺失;⑥西方伦理文化的冲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意义:①弘扬尊老、爱老、养老的传统孝文化,使人老有所养;②强化亲情,有利于家庭和谐;③感恩行孝有利于弘扬人文关怀,促进社会和谐;④家庭团结与和谐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⑤有利于提高全民的道德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 ‎ ‎ - 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