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新人教目标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新人教目标版

‎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第I卷 选择题 ‎24.在传统中国家庭中,晚辈对长辈不能直呼其名,否则会被视为大不敬;同辈的兄弟姐妹一般也不以名字称呼兄姐,否则会被视为没有家教,而要根据顺序用亲属称谓来称呼。宗法制的深远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先秦宗法制 A.蕴育了家国天下的文化情怀 B.构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传统 C.凝聚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D.固化了爱有差等的秩序社会 ‎25.汉代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俗之所贵,主之所贱。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晁错意在 A.主张实现农工商的协调发展 B.指出社会贫富分化的严重危害 C.加强政府对经济的政策调整 D.批评官员以及百姓的趋利心理 ‎26.宋以后书籍传于后世的,其数量规模远非唐朝以前可比。这主要是因为 A.商业经济的繁荣 B.教育事业的发展 C.政治体制的改革 D.科学技术的进步 ‎27.现存于河北定州的元代清真寺汉文碑记《重建礼拜寺记》认为: 伊斯兰教奉行的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长幼之席、朋友之信与儒家五伦;伊斯兰教的真主与儒经中的上帝,伊斯兰教的念、礼、斋、课、朝五功与儒家的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常之教没有什么不同。这一见解 A.显示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的高度融合 B.有助于穆斯林群众与汉族群众的文化认同 C.印证了元代中国开放、平等的包容性文化 D.标志着伊斯兰教中国化进程已经基本完成 ‎28.1904年,中国科举史上进行最后一科会试:第一场考中国政治史论五篇,体现出注重现实、着眼改革的思想,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关于当时内政外交的重要问题。第三场考《四书》《五经》义。这次考试 A.强化了知识分子对清政府的政治认同 B.折射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艰难努力 C.充分暴露了清末科举改革的虚伪面目 D.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奠定了了人才基础 ‎29.1945 年党的七大召开之时,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已从1937年的3万多发展到121万。这一变化 8‎ A.决定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 C.适应了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 D.保证了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 ‎30.读表:《1949-2008年中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B.新中国教育事业获得了全面发展 C.中国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D.科教兴国战略提升了教育的质量 ‎31.2015年颁发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归纳出三种人:一是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二是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包括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税务师、专利代理人等以及社团、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三是自由职业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该文件强调,这三类人是“统战工作的新着力点”。这反映出新时代的中国 A.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日益完善 B.统一战线事业取得新的成就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成熟 D.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32.古代雅典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古代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这表明 A.智者的出现有必然性 B.政治的取舍决于辩论 C.决策的科学在于制度 D.雅典的民主重视程序 ‎33.1872 -1893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在各国出版先后撰写了7篇序言,每一篇序言都是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国情,对宣言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和修改。这表明 A.19世纪末欧洲不具备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B.马克思主义可以直接用于指导各国的革命运动 8‎ C.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对待《共产党宣言》‎ D.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灵活多变、缺乏普世价值 ‎34.据统计,1938-1953年间《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印刷了三百零一次,共四千两百八十万册,被译成了六十七种语言,印数最多的是俄文版。这一现象是 A.政治体制的产物 B.史学繁荣的标志 C.国际斗争的需要 D.社会主义的胜利 ‎35.读右图《美国股票持有者增长图》。可以推断 A.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主体 B.少数的大股东丧失了企业决定权 C.美国资本的社会化趋势日益明显 D.美国人民的财产性收入增长迅速 第II卷 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 ‎41.(2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7 世纪的威斯特伐利亚会议开创了国际关系史上通过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19世纪中叶以后,出现了越来越多为特定目的而设的一些常设机构,它们是现代国际组织的雏形。进入20世纪之后,国际组织开始获得真正的发展,国际组织也从最初的专门性和技术性组织开始向一般性和政治性组织扩展。二战结束时建立的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开创了国际组织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材料二 8‎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演变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1949-1971年,中国很少参与当时世界上主要的国际性组织;二是1972-1989年,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但对国际组织的参与还是比较有限的;三是1989年至今,中国开始全面深入参与当今世界上几乎所有重要的国际组织。王逸舟将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演变概括为“从拒绝到承认、从扮演一般性角色到争取重要位置、从比较注重国内需求到更加兼顾国际形象”的曲折过程。‎ ‎——摘编自宋睿《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演变》‎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组织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和历史意义。(8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各阶段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主要因素。并谈谈你对新时代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发展的期待。(17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古诗文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智慧。解读下列诗句,从其中任意一首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南宋]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南宋]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栏。‎ ‎(二)选考题 ‎4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眸] (15分)‎ 材料 南京国民政府在成立后,采取了统一财政、集中财权的政策,按照资本主义的财政税收理论,着手新的财税制度的建设。这次税制改革,从1927年开始实施,前后将近10年。其主要内容包括:‎ 8‎ ‎ 划分国地税,收回关盐两税主权,修订海关税则,改革盐税制度,裁废厘金、创立统税,整理田缺和开征新税。至1936年,已经初步建立起以关税、盐税、统税为主体的国家税系统和以田赋、营业税、契税为主体的地方税系统。同时,为着手税制的进一步改革,于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开征了所得税,为建立直接税体系奠定基础。税制改革是因民政府前期意又重大且影响深远的一项措施。它虽然是国民政府迫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所做出的选择,另一方面来说,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变革。‎ ‎——朱雅丽《国民政府前期税制改革与政府财力分析(1927-1937年) 》‎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前期税制改革的主要特点。(9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国民政府前期税制改革的意义。(6分)‎ ‎46.[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分)‎ 材料 ‎1983年3月,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一项被西方称为“星球大战”的战略防御计划。其一是要以反弹道导弹防御为“盾”,以核进攻式器为“剑”,使美国处于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战略优势地位。其二是要利用苏联的“重大经济困难”和技术落后,来达到它的政治目的。此外,美国还希望通过“星球大战”计划的推行,推动新技术革命,刺激美国整个高技术工业的发展。因为在新技术革命中占主要地位的核技术、航天技术、电子技术、新材料等,无一不是首先为军事目的而研制和发展,然后再转到民用生产领域的。美国一位学者断言,“这是一次可以和电的发现相媲美的革命”。美国政府官员诺曼·贝利甚至说,克服世界经济衰退,只有通过“星球大战”计划才能做到。‎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星球大战”计划提出的主要背景。(6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影响。(9分)‎ ‎47.[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分)‎ 材料 ‎1922年,北京政府颁布《学校系统改革案》,史称“壬戌学制”。新学制没有明确规定教育的宗旨,但提出了七条标准: 发挥平民教育精神;注意个性之发展;力图教育普及;注重生活教育;多留伸缩余地,以适应地方情形与需要;顾及国民经济力;兼顾旧制,使改革易于着手。新学制的实质是以儿童为中心、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平民教育和职业教育。胡适是新学制创建的重要人物,他认为新学制的特别之处在于其弹性,七条标准的精神就是“发展青年个性,使得选择自由”。‎ 8‎ ‎“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使各地方可以按照各地方的需要与能力,兴办相当的学校,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选择自由。他强调,在推行新学制学校时,应容许旧学制学校的存在。在这种精神指导下,对当时城乡仍大量存在的私塾,教育当局并未以行政力量强行取消。‎ ‎——摘编自《南方都市报》(2011年8月18日)‎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适有关教育改革的基本主张。(6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适教育改革主张形成的主要历史背景。(9分)‎ 8‎ 参考答案 选择题:‎ A卷:24.B 25.D 26.A 27.A 28.D 29.D 30.A 31.B 32.C 33.D 34.B 35.C B卷:24.A 25.C 26.D 27.B 28.B 29.C 30.A 31.D 32.D 33.C 34.A 35.C ‎41.(1)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世界性联系的加强;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4分)‎ 意义:适应了国际合作和发展的需要,是当今全球治理的重要载体,成为多边外交的重要舞台。(4分)‎ ‎(2)第一阶段:冷战;中美对抗;中国外交实行一边倒方针。第二阶段: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文化大革命。第三阶段: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中国改革开放。(12分) ‎ 期待:积极参与,趋利避害;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促进共同发展,努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5分)‎ ‎42.答案示例1:朱熹诗 观点:历史事物的发展进步需要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统一。‎ 论述: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思想。孔孟周游列国希望统治者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思想,实现社会稳定和谐有序,但在当时并未被统治者接受。西汉建立后,随着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统治者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治国思想,董仲舒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学并得到了汉武帝的支持认可,最终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并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的思想纽带。‎ 结论:人生发展也要善于把握机遇,顺势而为,借力求成。‎ 答案示例2:杨万里诗 观点:历史的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论述:古代中国的发展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曲折发展的过程。虽然古代中国历经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宋元多个时期的国家大分裂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但是国家统一、民族融合一直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随着历代王朝制度政策的不断完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各民族对共同经济生活文化观念的认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壮大。‎ 结论:中华民族具有伟大的民族精神,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必将再创辉煌。 ‎ ‎45.(1)学习西方;涉及面广;分步实施;形成了新税制体系;进步与落后并存。(9分)‎ ‎(2)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巩固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为抗战作了一定准备。(6‎ 8‎ 分)‎ ‎46.(1)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美苏争霸互有攻守;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6分)‎ ‎(2)确保了美国对苏战略优势;给苏联政治和经济产生巨大压力和不利影响;促进了科技革命的新发展;推动了美国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革。(9分)‎ ‎47.(1)发展青年个性,使得选择自由;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兼顾旧制,使改革易于着手。(6分)‎ ‎(2)中华民国建立;近代民族经济发展;新文化运动推动;新旧教育的转型。(9分)‎ 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