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版必修2
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此开始了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伟大实践,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过挫折和失误。 2.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和开放开始起步,并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逐步地将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与此同时,进行了由点到面的对外开放。 3.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把改革开放伟业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学习目标] 学考内容 考试要求 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 b 2.中共八大的召开 b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 4.“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经济建设的破坏 b 13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时间:1956年底。 2.三大改造的方式 (1)对农业: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2)对手工业: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对工商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3.标志 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从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思维点拨] 1949~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是“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 [图解识记]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二、中共八大的召开 1.背景: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2.时间: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 3.内容 (1)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3 (2)提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4.意义: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是一次成功的探索。 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原因 (1)根本原因:“左”倾错误。 (2)具体原因 ①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 ②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缺乏深刻认识。 2.表现 (1)1958年,“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生产力发展的高速度,尤其是追求重工业发展的高速度,表现为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2)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追求生产关系变革的高速度,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即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到1958年底,全国99%以上的农户加入了人民公社。 3.危害: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同时也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尤其是农业遭到更大程度的破坏。 4.纠正:1960年冬,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5.教训:经济发展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变革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一切从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 [易混易错]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是“左”倾错误的体现,但两者本质属性不一样 (1)“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的问题,主要特点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 (2)人民公社化运动涉及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主要特点是“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公社的规模大;所谓“公”,就是公有化程度高。 四、“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经济建设的破坏 1.原因: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 2.破坏:“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 3.影响:受“文化大革命”影响,中国不仅没有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差距,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图解识记] 1956~1976年成功的探索、失误及启示 13 主题一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史料 下面是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 [史料解读] 史料隐含两层信息:一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逐渐消失;二是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上升。 [问题思考] 史料反映了1950~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提示 变化: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意义:标志着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1)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 (2)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 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被喻为“一体两翼”。 (3)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3 主题二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失误 1.中共八大 史料 有可能调整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也必须估计到当前经济上、财政上、技术上和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性,而不应当脱离经济发展和正常比例……就是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积极而又稳妥可靠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 [史料解读] 史料中的划线句子表明中共八大的路线方针是正确的,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 [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中共八大提出了怎样的经济发展主张?你怎样认识? 提示 主张: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发展国民经济。认识:为我国经济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史料一 打开最近各地的报纸,革命的干劲洋溢在字里行间。农村……城市中……一而再、再而三地①突破原订的计划指标。——1958年2月3日《人民日报》社论 史料二 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民的共产主义觉悟;②公共食堂、幼儿园……红专学校等,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 ——1958年4月3日《人民日报》社论 [史料解读] ①说明当时的经济建设出现了冒进倾向。 ②说明集体化被明显夸大了。 [问题思考] 史料一说明“大跃进”有哪些危害?史料二体现了人民公社什么特点?实质如何? 提示 危害: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高指标、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特点:“一大二公”。 实质: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左”倾错误及其教训 事件 特征 影响 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多快好省 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1)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2)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13 (3)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盲目求快; (4)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 “大跃进” 大炼钢铁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大二公 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文化大革命” 以阶级斗争为纲 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1.(2017·4月浙江学考)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这里“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 ) A.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 B.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 C.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 D.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周恩来认为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应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方法是指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故选D项。 2.宣传画是一种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艺术形式。右图为1955年出版的宣传画,它宣传鼓动的主要内容是( ) A.农业合作化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A 解析 由题目中图片的文字信息“互助模范”以及时间“1955年”,可知是农业合作化运动,故A项正确;“大跃进”运动是在1958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1958年,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1978年以后,故D项错误。 13 3.读下图。1958年,为了在“两年到三年”内“超过英国”,中国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该运动的最大特点是( ) A.片面追求高指标、高速度 B.变革生产关系,追求高速度 C.公有化程度高,绝对平均主义 D.鼓足干劲,科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答案 A 解析 1958年正处于“大跃进”时期,这一时期经济建设的特点是片面追求高速度、高指标,故A项正确。 4.1962年我国发展农业计划是农业总产值比上一年增长8.5%,实际结果是比上一年增长了11.6%。形成良好发展势头局面的原因是( ) A.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 D.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答案 C 解析 注意题干时间“1962年”,1960年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得到逐步恢复和发展。题干材料正是这种现象的反映,故选C。 5.(2016·4月浙江学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毛泽东指出大会的任务是“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刘少奇作政治报告,对国内主要矛盾变化作出判断,并提出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周恩来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陈云针对急切期望实现“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的想法,指出:“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这些报告和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56~1965)》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召开这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背景,并概括大会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答案 (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3 成果:正确判断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了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任务;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思考计划与市场的作用。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1956年”及“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国内主要矛盾变化”“主要任务”“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计划生产……按照市场变化……的补充”进行概括。 [对点练] 考点1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1.(2017·绍兴高一期末)1953年,中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农业改造的主要特征是( ) A.合作化 B.人民公社化 C.发展小农经济 D.实行生产责任制 答案 A 解析 对农业进行改造的主要方式就是成立合作社,故A项正确。 2.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在( ) A.1949年 B.1952年 C.1956年 D.1979年 答案 C 解析 从图片信息可知,我国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主体地位,该现象最早出现在三大改造完成的1956年。故选C项。 3.观察下面柱状图,图中数据的变化表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已顺利完成 B.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初步实现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 13 D.我国正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答案 D 解析 观察柱状图,国营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私营经济所占比例逐渐减少,说明我国正处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4.下面是关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四枚邮票。其反映的本质是( ) A.劳动人民主人公的责任意识 B.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热情 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变革 D.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发展 答案 C 解析 题目的关键词是“本质”。从四枚邮票的内容可知,这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本质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变革,故C项正确。 5.(2018·海宁学考评估)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 年代 全民 集体 公私合营 私营 个体手工业 开始年 41.5 3.2 4 30.7 20.6 结束年 54.5 17.1 27.2 0.04 1.2 A.1946 1949 B.1952 1956 C.1966 1976 D.1978 1982 答案 B 解析 从表格中材料可以得出:全民、集体所有制和公私合营所有制企业总产值上升,而私营和个体手工业的产值急剧下降,这正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果,时间应是三大改造时期,选B。 考点2 中共八大 6.“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中共它所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这里的“大会”是指( )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3 C.中共八大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中共八大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故C项正确。 7.(2018·浙江课改联盟命题交流)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了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 ) A.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B.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C.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D.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答案 A 解析 1956年的中共八大,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故A项正确;B项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C项是指“大跃进”运动;D项是新时期的任务。 考点3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8.下图是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宣传画。上面有“社社亩产万斤粮,人人共庆丰收年”等标语,它反映了当时( ) A.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 B.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 C.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 D.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 答案 D 解析 由题干关键信息:“社社亩产万斤粮”,这是反映“大跃进”时期浮夸现象,故选D。 9.田汉诗云:“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斜阳。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它( ) A.颂扬“一五”计划时期重工业的巨大成就 B.反映了“大跃进”违背客观规律对环境的破坏 C.反映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D.展现了十年探索时期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答案 B 13 解析 材料描述的是“大跃进”运动,由“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可知,材料反映了“大跃进”运动对环境的破坏,故B项符合题意。 10.(2017·湖州期末)下图为新中国某历史时期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从中可以看出( ) A.“一五”计划开局之年农业总产值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B.“三大改造”期间的工业总产值始终不及农业总产值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总产值进一步下降 D.20世纪5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健康发展趋势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1958年我国开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结合变化图,农业总产值不断下降,故C项正确。 11.“大跃进”运动在建设上追求大规模、高速度,提出了名目繁多的全党“大办”“特办”的口号,如全党全民大炼钢铁、大办铁路、大办万头猪场等。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吸取了苏联建设教训 B.符合中国实际情况 C.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D.滋长了右倾错误 答案 C 解析 “大跃进”是“左”倾错误发展的结果,盲目追求高指标、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12.1961年,中共中央起草颁布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取消了农村部分供给制和公共食堂。这说明( ) A.由于物资匮乏,生活必需品要凭票供应 B.中共中央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 C.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全面展开 D.为调整国民经济取消了人民公社体制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1961年中共中央取消农村部分供给制和公共食堂说明中共中央在进行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整,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故B项正确。 13.阅读下列国民经济发展统计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13 在总产值中的比例 1957年 43.3% 31.2% 25.5% 1960年 21.8% 26.1% 52.1% 增长率 -22.8% 47% 223% A.“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D.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动工业发展 答案 B 解析 三年经济困难中农业经济严重衰退、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故B项正确。 14.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从1961年起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调整”的对象是( ) A.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 B.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C.“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D.国民经济各部门失调的比例关系 答案 D 解析 从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因此中央实行八字方针,故D正确。 考点4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经济建设的破坏 15.“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但是在1973年,我国农业生产比上一年增长9.2%,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B.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 C.“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 D.周恩来调整经济政策 答案 D 解析 注意题干的时间“1973年”,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调整和整顿国民经济,使国民经济有所恢复,故选D。 [综合练]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小麦亩产12万公斤》《皮棉亩产5 000斤》和《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 材料二 “大跃进”时期的宣传漫画。 13 材料三 1966~1968年的国民经济状况(部分)。 年份 工业总产值 比上年 国家财政总收入 比上年 1966年 2 534亿元 +317.3% 558.7亿元 +24.4% 1967年 2 104.5亿元 -10% 419.4亿元 -24% 1968年 2 015.3亿元 -4.2% 361.3亿元 -13.9% (1)上述材料所示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材料说明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危害。 (2)材料一、二涉及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试作简要评价。 (3)针对材料三所示问题,党和政府进行了哪些努力? 答案 (1)根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政治路线、经济路线的“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极“左”错误。危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和1959~1961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给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2)“大跃进”运动。评价:是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3)周恩来的调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 解析 第(1)问阅读材料,分析出“左”倾错误是造成“大跃进”和国民经济下滑的原因,结合所学归纳出危害;第(2)问观察图片,分析“大跃进”运动及评价;第(3)问根据时间为“文化大革命”时期,联系20世纪70年代初的调整措施进行回答。 13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