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湖南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
湖南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命题人:伏炎安(第Ⅰ卷) 刘丽珍(第Ⅱ卷) 审题人:高二历史备课组 时量:90分钟(Ⅰ卷60分钟,Ⅱ卷30分钟) 满分:150分(Ⅰ卷100分,Ⅱ卷50分) 得分:____________ 第Ⅰ卷 必考部分(共100分) (命题范围:必修三第一至三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被后世推崇,是因为一些在历史的星空中永恒闪耀的名字:老子、孔子、墨子、孟子……。他们针对社会和学术上的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相互诘难、批驳。历史上将这一局面称为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百花齐放” 2.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B.“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C.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D.教育从“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 3.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下列关于“仁”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仁就是爱人 B.统治者要爱惜民力 C.仁与礼结合 D.君臣有别长幼有序 4.孔子认为教育不分贵贱贫富,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这反映了孔子教育方面的基本思想是 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5.先秦时期,各种治国方略层出不穷。“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治国方略 A.孟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6.战国末期,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的思想家还提出了以下哪一思想 A.专制集权 B.无为而治 C.克己复礼 D.兼爱非攻 7.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材料表达不出的历史信息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当时阶级矛盾比较尖锐 C.要实行大一统 D.汉初各家学派仍很活跃 8.有学者认为:“董仲舒的儒学很杂,包括先秦各家思想、巫蛊方术,因此提出天人合一,更多充满了神性的意识,与先秦儒学的思想有明显的差异。”据此推断,该学者强调董仲舒的儒学 A.融合佛道思想解释义理 B.背离了先秦时的儒学思想 C.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经糅合改造成为正统思想 9.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之一,宋朝的程朱理学是新兴的儒学。以下观点属于程颢、程颐的是 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②“人伦者,天理也” ③“天下为主,君为客” ④“格物致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朱熹在理学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他是宋明理学的开创者 B.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C.他将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 D.他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 11.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心外无物的是 A.孔孟儒学 B.老庄道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12.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政治社会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13.提倡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现实问题的思想家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14.“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下列哪一思想家的思想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普罗泰格拉 D.孟德斯鸠 15.“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提出这个观点的古希腊哲学家是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16.“人文主义”“古典文化”“世俗化”是某书中的核心概念。该书研究的主题是 A.社会主义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17.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的一生充满了无穷无尽的掌声和赞誉,每当他到达一座城市,全城的男女老少都蜂拥迎接他,就像欢迎一位征服世界后凯旋的英雄。这表明当时 A.意大利人非常崇尚诗歌文学 B.彼特拉克因倡导人文主义而受到了尊重 C意大利已彻底摆脱了神学世界观的束缚 D.意大利是当时欧洲最民主的国家 18.1517年马丁·路德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倡导廉洁教会。他的“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的主张直接冲击了教会的神圣地位。马丁·路德的创举 A.标志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 B.标志着路德完全抛弃了基督教信仰 C.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开始 D.标志着理性主义的巅峰 19.欧洲宗教改革后出现了一些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派。下列不属于新教派的是 A.天主教 B.路德教 C.加尔文教 D.英国国教 20.16世纪席卷欧洲的宗教改革,几乎涉及到了每一个人。对于宗教改革的影响表述错误的是 A.导致新的教派出现 B.使宗教摆脱了神的影响 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 21.启蒙运动被誉为是文艺复兴的超越与发展。其“超越与发展”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A.以理性主义为核心 B.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 C.揭露批判天主教会 D.提出民主与法治的主张 22.强调“人非工具”,对启蒙思想作了经典总结的思想家是 A.康德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卢梭 23.下列杰出的著作,成书于东汉的有 ①《九章算术》 ②《农政全书》 ③《离骚》 ④《伤寒杂病论》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24.说到宋词,有人誉称“唱彻宋代的歌声”。当其时,词坛群星璀璨,词风或豪放雄壮,或婉约细腻。其中“豪放雄壮”的代表人物有 A.李清照 B.辛弃疾 C.柳永 D.关汉卿 25.宋朝瓦舍是重要的游乐场所,内有勾栏,专供大众娱乐。东京的瓦舍见于《东京梦华录》的就有十座。临安的瓦舍见于《武林旧事》的有廿三座。在宋朝瓦舍会出现的现象有 A.叫卖京剧脸谱 B.表演关汉卿《窦娥冤》 C.评说小说《三国演义》 D.吟唱柳永新词《雨霖铃》 26.明清四大长篇小说中,属于神魔小说的是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红楼梦》 D.《水浒传》 27.中国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汉字演变的过程中,下列字体产生的先后应是 ①篆书 ②甲骨文 ③隶书 ④楷书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28.下图是汉字“风”字的演变历程。据此可知,汉字形体演进的基本趋势是 A.艺术化 B.形象化 C.写意化 D.简约化 29.中国绘画与文字相伴而生,注重写意传神。下图是元代王冕的《墨梅图》,其风格属于 A.宗教画 B.风俗画 C.文人画 D.人物画 30.“京剧的形成是有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反映了 A.京剧已成为“百戏之祖” B.京剧艺术经融合而推陈出新 C.京剧是古代戏曲的高峰 D.京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 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其中第31题10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6分,共40分。) 31.(10分)李贽是晚明中国“离经叛道”的思想家,具有强烈的反正统意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 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学者只宜于伦物上识真空(源),不当于伦物上辨伦物。” ——李贽《焚书》 材料二 他是中国社会刚刚开始其内发原生的近代化转型初期所出现的一位思想巨人,是一位走在时代最前列的有着最为孤绝的理性的先知先觉者,是晚明中国早期启蒙运动的思想旗帜。在中国,他的后继者们赋予了他如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的文化象征意义。在世界上,他被中西文化交流的伟大先行者利玛窦称为“中国人中罕见的典例”。 ——摘编自《李贽评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主要观点,并据此分析其思想的主要特点。(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李贽“是晚明中国早期启蒙运动的思想旗帜”的理解。(2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思想发展的态势。(2分) 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二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思想?有何进步意义?(6分) (2)据材料二说明,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8分) 33.(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材料二 18世纪之后,欧洲各国的纸张生产,逐步从手工劳动方式向机械操作过渡,改进了工艺,提高了效率和质量,翻开了造纸工业新的一章。……(但是我国在纸发明以后)1700年内一直停留在手工造纸阶段,直到1881年(清光绪七年)在上海成立了由美商出面经营的华章造纸厂,中国才有了第一家机器造纸厂。 ——王连科《造纸术从中国走向世界》 (1)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8分) (2)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18世纪之后欧洲“翻开了造纸工业新的一章”而中国却长期“停留在手工造纸阶段”的原因。(8分) 第Ⅱ卷 选考部分(共50分) (命题范围:必修三第1~16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1.殷商有甲骨卜辞:“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辞中文字与现代汉字非常接近 B.卜辞反映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 C.这是研究青铜技术的重要史料 D.殷商已经使用天干地支纪年法 2.春秋战国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礼失而求诸野”的局面,主要反映了 A.“百家争鸣”的局面 B.学术下移的趋势 C.诸子百家的形成 D.儒家思想的兴盛 3.《汉书·艺文志》:“杂家……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及荡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杂家的特点反映了 A.杂家内部的冲突与批评 B.诸子百家思想的对立 C.思想的融合与渐趋统一 D.“三教合一”的趋势 4.“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下列人物中,持这一言论最早的是 A.孔子 B.董仲舒 C.王阳明 D.孟子 5.史学家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中提到:“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诸家皆于明一节之用,道家则总揽其全,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体。”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在道家。”两者对道家思想高度肯定的主要依据是道家 A.哲学有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B.“无为而治”的理念影响深远 C.经典著作充满了中国人的智慧 D.对世界本原进行了深入探讨 6.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这主要是因为 A.陆王心学回答了对终极问题的追问 B.理学思想从知识精要扩展到普罗大众 C.心学主张“心即理也”“心外无物” D.王阳明是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7.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表明 A.唐朝时雕版印刷开始流行 B.北宋时期活版取代雕版 C.政府重视科技的收集推广 D.印刷术有利于儒学传播 8.乾隆帝酷爱书法,于卧室边专置一间“三希阁”,用以珍藏中国书法艺术名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此三帖被后人称为“三希帖”( 见下图)。下列对其书体特征介绍最准确的是 A.笔画详备,朴厚雄强,方峻坚削 B.龙蛇飞动,钩连不断,纵任奔逸 C.庄重典雅,圆劲均匀,形式奇古 D.错落有致,收放结合,浓淡相融 9.右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青人。这幅漫画主要反映了 A.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 B.立宪制度得到民众支持 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要性 D.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雄厚 10.蒋介石曾在1925年演讲中说:“民生主义就是打倒资本家,反对大地主。这明明白白是为无产阶级而奋斗的……只是因为民生两个字足以代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解决人类生活,谋求社会生存的要义,所以我们叫做民生主义,而不再分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这一论断 A.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 B.推动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兴起 C.奠定了国共之间第二次合作的理论基础 D.明确显示蒋介石掩盖反动面目的欺骗性 11.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这反映出 A.人们的约定是制定法律的基础 B.西方社会契约思想的萌发 C.法律的制定完全遵循人的意志 D.智者学派重视法律和正义的作用 12.“不是一种思想流派或哲学学说,而是一种宽泛的倾向、一个思想与信念的维度,以及一场持续性的辩论……它们不是由一个统一的结构维系在一起的,而是由某些共同的假设以及对某些具有代表性的、因时而异的问题的共同关切维系在一起的。”材料描绘的最有可能的是 A.神学世界观 B.蒙昧主义 C.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D.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 13.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对人类而言,未来是相对于现在,对永恒的神而言,他只有现在,他知道我们的未来,但并不是说他决定了我们的未来,而是他视我们的未来如他的现在。”他的观点体现出 A.理性和信仰的结合 B.悲观消极的世界观 C.对神的意志的否定 D.对上帝权威的蔑视 14.有学者说:“启蒙运动是欧洲的一个历史事件,但是‘什么是启蒙’这个问题,却独一无二地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德国问题。”这表明 A.在德国哲学家眼里启蒙不可作简单化理解 B.人们应该把启蒙运动看作是一个法国现象 C.启蒙运动是整个欧洲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D.德国启蒙运动与英法相比呈现出相同气质 15.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17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 A.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 B.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 C.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 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 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6.(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以后形成的洋务思潮,出现了许多立论不同又互相关联的西学观……1861年,冯桂芬也强调:“中华扶舆灵秀,磅礴而郁结,巢燧羲轩数神圣,前民利用所创造。诸夷晚出,何尝不窃我绪余?”……张自牧较含蓄地说:“名之为西学,则儒者动以非类为羞,知其本出于中国之学,则儒者当以不知为耻,是在乎正其名而已。”……19世纪下半叶,冯桂芬“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王韬“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当自躬”;薛福成“取西人气数之学,以卫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都以不同角度表达中体西用思想。……1884年,郑观应在《南游日记》中指出:“查西人立国之本,体用兼备,育才于书院,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练兵、练器械、铁路、电线等事,此其用。中国遗其体效其用,所以事多扦格,难臻富强。” ——周辉湘《洋务思潮中的三种西学观》 材料二 他们找到了一种“良方”——“中体西用”。……在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下,貌似强大的清王朝还没有被彻底推翻,……“中体西用”论不啻是一帖救世良药,它既照顾了形势的变化,即必须向先进的西方学习,又照顾到了长期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人的情感。 ——梁凯《“中体西用”:近代中西文化冲突的“最佳”调和物》 材料三 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晋身之阶,有个“用武”之地,这就是一个进步。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之内,是很难完全如愿的……以后的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的引导下迈开步伐的,又徐徐地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 ——陈旭麓《近代史思辨录》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思潮中出现了哪三种西学观?这三种立论分别针对的是西学东渐过程中哪三个焦点问题?(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体西用”论出现的历史背景。(6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如何冲击“中体西用”的宗旨的。(6分) 历史参考答案 第Ⅰ卷 (共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D D B A B D B B D B C C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B C A B C A C B D B C D C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其中第31题10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6分,共40分。) 31.(1)观点:反对迷信孔子(或不应以儒家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空谈伦理道德。(4分) 特点:反传统、反权威。(2分) (2)李贽的反正统思想,冲击了迂腐的纲常名教,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2分) (3)态势:理学占据主导地位,新思想开始滋生。(2分) 32.(1)体现了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4分) 意义:对当时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斗争起了积极作用。(2分) (2)国家学说:按照共同意志制定社会契约,建立国家;政府官员是人民公仆,应当接受人民的严格监督。(4分) 人权学说:人民主权高于一切,人民主权就是公共意志,自由并不是不受限制的自由。(2分) 法治学说:国家要以法律保障人民主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分) 33.(1)火药: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促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指南针:促进远洋航行,迎来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推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的解放。(任答两点,8分) (2)欧洲:18世纪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自然科学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工业革命的展开,推动了造纸术从手工劳动方式向机械操作过渡。(任答两点,4分)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政策,阻碍了科技进步;文化专制主义不利于科技创新等。(任答两点,4分) 第Ⅱ卷(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C D D B D D C A B C A A C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6.(1)西学观:西学中源、中体西用、西体西用(或西体中用)论。(4分,任答一点计2分,答两点计3分,答三点计4分) 针对:能不能(或要不要)学西方、怎样学西方(或谁是主体)、学什么(或学西方的层次)问题。(4分,任答一点计2分,答两点计3分,答三点计4分) (2)中西文明的激烈碰撞;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洋务派努力调和中西文化。(6分) (3)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反对君主专制,“中体”受到冲击;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抛弃“中体”;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派提倡民主和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全盘否定“中体”。(6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