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第一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
第 3 课 宋明理学 [等级提升] 1.(2018·江西玉山一中月考)唐代的佛教与道教都强调自己的师承与宗脉。韩 愈则强调儒家思想经历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至孔孟的传递顺序,“轲之死, 不得其传焉”,并宣称:“己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韩愈这祥 做的目的是( ) A.仿照佛道做法,追溯儒学源流 B.抬高孟子地位,宣扬格物穷理 C.顺应三教合一,汲取佛道精髓 D.建立儒学道统,树立自身权威 答案 D 解析 魏晋以来,佛教和道教的盛行,严重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 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韩愈对儒学道统的建立,是为了维护儒家的正统地位, 故 D 项正确。追溯儒学源流是手段,不是目的,A 项错误;格物穷理是宋代程朱 理学的方法论,B 项错误;理学吸取了佛道精髓,C 项错误。 2.(2018·山东济宁一中阶段检测)封禅大典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礼仪,礼仪的执 行者往往是封建帝王,但在唐高宗举行封禅泰山时,皇后武则天随行并参与祭拜。 690 年,武则天做了皇帝。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 A.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彻底改变 B.武则天具有超强的能力和意志 C.儒家思想地位受到严重地冲击 D.唐代有不拘礼数的传统和风气 答案 C 解析 武则天做了皇帝只是个别现象,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没有改变,A 项 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武则天的个人素质,B 项错误;“武则天做了皇帝”冲击了 儒家思想男尊女卑的观念,故 C 项正确;“武则天做了皇帝”不拘儒家男尊女卑 的礼数,但只是个别现象,并不能代表唐代的传统和风气,D 项错误。 3.(2018·青海西宁四中月考)程颢、程颐兄弟认为,不是物喜己悲之乐,而是 悟本达源之乐、超凡脱俗之乐,这种至善圆满之乐是建立在觉悟“自心”基础上 的。这反映出( ) A.理学有教人消极处世之意 B.佛道文化对理学影响至深 C.二程彻底改造了传统儒学 D.理学对修身养性的重视 答案 D 解析 二程的至善圆满之乐是建立在觉悟“自心”基础上的,反映出理学对 修身养性较为注重,故 D 项正确。这种至善圆满之乐,并非教人消极处世,A 项 错误;从材料无法推断觉悟“自心”源自佛道文化,故 B 项错误;二程继承先秦 儒学,对传统儒学进行部分改造,C 项错误。 4.(2018·河北承德一中月考)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 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 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 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答案 A 解析 从孔子“德治”,孟子“仁政”,董仲舒“郡守、县令,民之师帅”, 朱熹“正君心”可知,儒学家都要求统治者行“仁政”和“德治”,发挥楷模和 教化作用,故选 A 项。 5.(2018·天津耀华中学月考)当代一些学者特别推崇王阳明的一句话:“夫道, 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 他们对阳明心学的关注焦点在于( ) A.“致良知”的理想 B.“知行合一”的主张 C.儒家道统的文化传承 D.解放思想的历史作用 答案 D 解析 材料“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反映的是“道”与 “学”都“非一家之私”,这有利于打破对圣人权威的迷信,解放人们的思想, 故 D 项正确。A、B 两项是王阳明的思想,但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排除;材料中没 有体现出对儒学文化的传承,排除 C 项。 6.(2018·内蒙古奋斗中学月考)宋理宗读了朱熹的书后,感慨地说,“读之不 释手,恨不与之同时”,并追封朱熹为“太师”,还把他的牌位放进孔庙从祀。 宋理宗的言行( ) A.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表明理学得到普遍认同 C.扩大了科举考试的内容 D.强化了理学的教化功能 答案 D 解析 宋理宗的言行使程朱理学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 哲学,理学的功能得到发挥,故 D 项正确。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西汉时期, A 项错误;B 项中“普遍认同”说法绝对,排除;C 项中扩大科举考试内容不符合 材料主旨,排除。 7.(2018·江西南昌十中期中)下图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说 明了( ) ①书院注重对学生个人品德的养成教育 ②注重人身修养是儒家思想的重要 内容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④理学具有伪善性和欺骗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都正确,④材料中无法体现。故选 A 项。 8.(2018·黑龙江双鸭山一中期中)程朱理学认为:“耳闻目见,饮食男女…… 喜怒哀乐之变,皆性之自然,今其(佛教)言曰:‘必灭绝是,然后得天真。’吾多 见其丧天真矣。”“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 有天理。”此材料表明程朱理学( ) A.程朱理学的灭人欲和佛教的禁欲主义是一致的 B.饮食是没有道德规范的要求 C.认可道德规范内的人欲 D.认可一部分私欲,主张个性适度自由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 自有天理”可知程朱理学认可道德规范内的人欲,故 C 项正确。依据材料“耳闻 目见,饮食男女……喜怒哀乐之变,皆性之自然,今其(佛教)言曰:‘必灭绝是, 然后得天真。’吾多见其丧天真矣”可知,程朱理学并不赞同佛教的禁欲主义,A 项错误;依据材料“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 有天理。”可知对饮食是有要求的,B 项错误;程朱理学认可人的部分私欲,但并 不主张个性自由,D 项错误。 9.(2018·江西南昌七校期中)朱熹指出: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 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 所得,是炒沙而欲成其饭也。他强调格物致知以( )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答案 B 解析 依据材料“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 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炒沙而欲成 其饭也”可知做学问要穷天理,明人伦,故 A 项错误,B 项正确。题干强调明人 伦,穷天理,不是研究自然规律,也不是研究社会问题,故 C、D 两项错误。 10.(2018·江西南昌二中月考)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 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 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从中可以得知( ) A.儒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 B.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 C.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 D.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 答案 B 解析 朱熹认为日常行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也认为日常行 为的“事上磨练”成就圣人,说明二者的思想都注重人们的日常行为,呈现出世 俗化特点,故 B 项正确。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排除 A 项;C、D 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11.(2018·河北武邑中学月考)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 理学:“它(理学)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 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 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上述材料旨在说明理学 ( ) A.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B.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 答案 A 解析 “它(理学)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 穷尽世界一切真理”说明理学博大精深,“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 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 内”表明有一定封闭性,故 A 项正确。理学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B 项错误;C 项太过绝对,错误;D 项不能全面反映题干材料的主旨,排除。 12.(2018·湖南师大附中期中)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亚圣的历史叙述。据此能 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颜子亚圣地位仅为民间说法 B.颜子贤能不及孟子是历代共识 C.理学的盛行使孟子地位提升 D.儒家圣人地位完全由政府左右 答案 C 解析 颜子为亚圣的说法记录进了《唐会要》和《元史》,说明得到了官方认 可,排除 A 项;根据“颜子去圣人,只毫发之间。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也”可知 二程认为颜子的贤能是超过孟子的,排除 B 项;二程、朱熹是宋代理学的代表人 物,但他们不代表政府,他们认可颜子亚圣的地位,说明儒家圣人地位不仅仅是 由政府左右的,排除 D 项。朱熹作为理学集大成者,认为孟子要优于颜子,最终 由于理学的兴盛奠定了孟子亚圣的地位,故选 C 项。 13.(2018·江西上高二中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子谓“道之大原出于天”,“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 子”。董子又谓“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 阳长居大夏而以生育长养为事,阴长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 德不任刑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刑者不可以治世,犹 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董子《举贤良对策》谓“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 出灾害以谴告之。……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 此受命之符也。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周敦颐、张载用太极或太虚的气一元论,结合易传的宇宙论模式, 建立起抗衡佛老的本体宇宙论。二程用“天者理也”“性即理也”“格物即穷 理”重新解释经典的内涵,从本体论、人性论、知识论三个方面真正建立起了理 学。朱熹把这一理学发展为以“理气”“心性”“格致”问题为中心的“致广大 而尽精微”的全面体系。陆九渊以及明代的王守仁提倡“心即理”“知行合 一”“致良知”,认为人心即是道德主体,心能自身决定道德规范,突出了道德 实践中的主体性原则。理学和心学的互动、论争贯穿并促进了理学的发展。宋明 理学作为儒学复兴的运动具有崇高的理想,典型地表达在张载的四句话,“为天 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摘编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 ——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明理学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发展的原因。 答案 (1)特点:强调君权神授,神化君主的权威;把阴阳五行学说、法家思 想引入儒家思想;主张治国刑德并用,重德远刑(或答“德主刑辅”);宣扬天人感 应,限制君主权力。 影响:继承、发展了儒家思想,推动其最终成为古代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有利于维护君权,构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有利于制约皇权。 (2)趋势:不断发展完善(或答“体系化”);哲学化(或答“思辨化”);重视个 人的道德修养;更加注重责任感、使命感。 原因:唐宋时期政局变动,社会动荡;儒学受到来自佛、道的冲击(或答“三 教合一”);理学家个人的主观努力;理学与心学各派别之间的论争。 解析 第(1)问,董仲舒思想的特点,根据“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 子”可以得出强调君权神授,神化君主的权威;根据“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 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可以得出把阴阳五行学说、法家思想引入儒家思 想;根据“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刑者不可以治世,犹阴之不 可任以成岁也”,说明董仲舒主张治国刑德并用,重德远刑;根据“国家将有失 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说明董仲舒宣扬天人感应,以此限制君主 权力。其影响应当联系所学知识,从教材所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产 生的影响来回答。第(2)问,宋明理学的发展趋势,根据“从本体论、人性论、知 识论三个方面真正建立起了理学”可以得出不断发展完善、表现出哲学化的趋势; 根据“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以得出重视 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更加注重责任感、使命感。其发展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知识, 从理学产生的背景及学术论争的推动等角度来回答。 14.(2018·福建莆田一中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在哲学本体论上,他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 本原,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标准的三纲五常。他认为,人性本与天理一致,但被 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在认识论上,“格物致知”。 “物”就是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朱熹认为,如果放弃对天理的追求,“兀 然存心乎草木、器用之间,此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成饭也。” 材料二 有一天王守仁和朋友去看花,朋友问他,你常说天下无心外之物, 你看这朵花,在山中自开自落,不随你的心而开落,你做何解释?王守仁回答: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守仁在他的《传习录》中说,当有一个人看见一个 小孩子掉到井里面,必然会动恻隐之心,倘若顺着这种恻隐之心的自然发展,他 必定会奔走呼救。王守仁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材料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五祖弘忍唤门人各作一偈,上座神秀写一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惠能闻此,亦作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易中天《中华史:禅宗兴起》 (1)根据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朱熹在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的主要观 点,并分析其思想的精华与糟粕。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王守仁的主要思想,联系所学知识,指出阳明心学与程 朱理学在哲学思想体系上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明理学的特点。 答案 (1)主要观点:本体论上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认识论上是“格 物致知”。 糟粕:强调三纲五常,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一 味强调封建天理,轻视对于“草木”“器用”的科学研究,是一种思想上的误导。 精华: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有利于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 (2)思想:王守仁认为“心外无物”,“心即理也”;人天生具有良知;强调 知行合一。不同:阳明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程朱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 (3)特点:进一步思辨化(哲学化);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核心,政治教化和道 德修养一致化;继承孔孟,吸取佛道思想。 解析 第(1)问,从材料“在哲学本体论上,他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 原”“在认识论上,‘格物致知’”中可以得出朱熹在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的 主要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程朱理学的积极性和消极性两个方面来得出第二 小问的答案。第(2)问,从材料“天下无心外之物”“恻隐之心的自然发展,他必 定会奔走呼救”“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中可概括出第一小问的答案。根 据所学知识可知,阳明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程朱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第(3)问, 根据材料“存天理,灭人欲”及材料三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理学的哲学 化、伦理道德修养、融合佛道思想等方面来分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