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东南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东南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ww.ks5u.com 龙东南二○一八~二○一九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请将考号、姓名、座位号及试题答案写在指定的相应位置,并保持试卷整洁,以免影响你的成绩。‎ 一、单选题(每道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5小题。)‎ ‎1.春秋前期,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措施;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按田亩实数收税。晋、楚、郑等国也推行了类似的税制改革。这些改革实际上使 A. 土地私有合法化 B. 井田制开始瓦解 C. 地主阶级开始兴起 D. 私田开始出现 ‎【答案】A ‎【解析】‎ ‎【详解】“相地而衰征”是根据土地的好坏进行征收赋税,“初税亩”是根据亩数收税,这些改革的实质是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化,A正确;井田制开始瓦解不符合材料中土地私有化信息,B错误;地主阶级开始兴起是在战国时期,C错误;私田开始出现不符合材料中征税的信息,D错误。‎ ‎2. 《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古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部果蔬殖於疆易,鸡豚狗说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A. 精耕细作 B. 农林业牧业相互补充 C. 农业生产结构完备 D. 自给自足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古代的农业生产……以备灾害……毋失其时”可知中国古代的农业主要是为了满足家庭的各种需要,体现了自给自足的特点,即可选出D项;题目中未涉及精耕细作和农、林、牧业之间的关系,故排除A、B两项;C项中“结构完备”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的特点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3.北魏至唐中期,统治者常采取“均田”、“限田”的措施,主要目的是 A. 减小两极分化 B. 缓和社会矛盾 C. 鼓励小农垦荒 D. 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 ‎【答案】D ‎【解析】‎ ‎【详解】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经常采取“均田”“限田”的措施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D正确;减小两极分化不是材料中“均田”“限田”主要目的,A错误;缓和社会矛盾显然不是材料中限田的主要目的,B错误;鼓励小农垦荒也不是材料中现象主要目的,C错误。‎ ‎4.西周以后,丝织工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品种日益丰富,花色图案精美。我国的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了“丝国”的称号是在 A. 汉代 B. 隋唐 C. 宋元 D. 明清 ‎【答案】A ‎【解析】‎ ‎【详解】西汉时期丝绸之路开通,中国的丝织品远销罗马等国,中国被称为“丝国”,A正确;隋唐时期、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不符合材料中“丝国”的信息,B、C和D项错误。‎ ‎5.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我国古代城市的功能与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唐朝中后期已经出现了草市,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A. 坊市界限已经被打破 B. 城市的经济职能大大加强 C. 农村市场发展繁荣 D. 政府已经不再监控商业活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草市是农村交通较为发达的地区形成的乡村集市。“唐朝中后期已经出现了草市”的现象说明农村市场发展繁荣,C正确;坊市界限已经被打破是北宋时期,A错误;草市属于农村集市,不是城市经济,B错误;政府已经不再监控商业活动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错误。‎ ‎6.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户籍管理,鼓励人口 增长。这种现象与下列哪种情况最为相关 :‎ A. 防止由于人口流动而造成社会动荡 B. 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的来源 C. 征调人力兴修大型的农业水利工程 D. 为抵御外族入侵提供足够的兵源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重视户口管理,严格控制人口流动,其主要目的是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来源,故B正确;防止人口流失造成社会动荡是加强户籍管理的目的,但不是主要目的,故A错误;征调人力兴修大型的农业水利工程是徭役的一种,故C错误;为抵御外族入侵提供足够的兵源是保证兵役来源的体现,故D错误。‎ ‎7.下表是我国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职业结构表。从中解读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职业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占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①自然经济失去主导地位 ‎②经济生活中存在雇佣关系 ‎③土地兼并问题比较严重 ‎④工场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表格材料中自耕农和佃农所占的比例说明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工场工人和商人、工场主的比例说明出现了经济生活中存在雇佣关系;自耕农的比例低于佃农,说明土地兼并问题比较严重,工场主的比例30%,说明工场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故②③④符合题意,本题选择 D 项;自然经济失去主导地位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故①错误;A、B和C项排除。‎ ‎8.16世纪时,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先是里斯本、塞维尔,后来是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再后来是伦敦等城市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出现上述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 黑奴贸易 B. 欧洲的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D. 麦哲伦环球航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新航路开辟之后,引起了世界商路中心的转移,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材料中传统商路的衰落以及新兴商路的出现,正是新航路开辟引起的结果,B正确;黑奴贸易主要是非洲、美洲和欧洲之间贸易,A错误;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促进的是美洲的开发,C错误;麦哲伦环球航行验证了地圆学说,不是导致材料中商路转移的直接原因,D错误。‎ ‎9.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以下不是其原因的选项是 A. 欧亚非美建立直接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 全球逐渐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C. 人类从分散孤立到走向整体世界 D. 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之后,所以世界市场的形成不是公元1500年前后成为人类历史分水岭的原因,D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之后促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A不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商业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全球逐渐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B不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从分散孤立到走向整体世界,C不符合题意。‎ ‎10.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实用蒸汽机在此问世,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这是指近代什么企业 A. 上海发昌机器厂 B.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C. 安庆内军械所 D. 江南制造总局 ‎【答案】C ‎【解析】‎ ‎【详解】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1862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实用蒸汽机在安庆内军械所问世,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故C项正确。上海发昌机器厂和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不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实用蒸汽机的场所,A和B项错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实用蒸汽机不是在江南制造总局问世,故D项错误。‎ ‎11.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A. 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C. 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工商业市镇 D. 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可知,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也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以答案选B;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但并没有产生新的因素,所以排除A;C、D反映的是商品经济的繁荣,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 ‎12.英国学者汤因比认为文化辐射有各种成分,其中“非重要成分所引起的阻力小于决定性成分引起的阻力。因为非重要的成分不会引起因社会的传统方式受到冲击而造成的如此猛烈、痛苦的动乱。”以下历史事件符合这一认识的是 A. 洋务派从器物层面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 B. 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C.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D. 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在封建势力强大的社会环境下为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创造有利局面,符合材料中的主旨,故A项正确。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冲击了传统的封建君主专制体制,最终失败,B错误;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彻底否定传统文化,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排除,C错误;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强化了阶级斗争路线,践踏了民主法治,不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发展,D错误。‎ ‎13.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这段话说明苏联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斯大林经济 D. 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题干信息中“在许多经济问题上, 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可以看出这符合新经济政策中,允许本国资本家和外国资本家来经营企业,故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允许资本主义经济经营,A错误;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资本主义经济,C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货币等发展资本主义政策,不是计划经济体制,D错误。‎ ‎14. 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这一笑话主要反映( )‎ A. 苏联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B.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 C. 西方国家对苏联的“和平演变”‎ D. 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答案】D ‎【解析】‎ ‎【分析】‎ 略 ‎【详解】‎ ‎“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一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并用飞机来进行排队领取面包”是解题的关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期大林模式过分强调重工业,忽视轻工业,造成苏联轻工业与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故D正确。‎ ‎15.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A. 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B. 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C. 大街上电线林立,一到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 D. 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答案】C ‎【解析】‎ 本题要求选择需要修改的一项。依据“19世纪二三十年代”可知,这时还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807年,富尔顿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船。这一情景可能出现。故A项无需修改。工业革命中借助着蒸汽机的推广,机器大生产全面铺开,大量煤炭被燃烧,工厂林立的情景可能出现。故B项无需修改。电力的应用与电灯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此时不可能出现大街上电线林立,一到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的情景。故C项需要修改。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并于1825年试车成功。这一情景可能出现。故D项无需修改。‎ ‎16.我们在学习经济改革时要始终秉承着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客观规律,以下史实符合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是 A.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大跃进”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把土地分散给农民经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符合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规律,B正确;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指引下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都属于超越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的举措,不符合材料的主旨,A、C和D项错误。‎ ‎17.1929—1933年从美国开始爆发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影响了所有的经济部门,后果空前严重。造成这场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 股票投机过渡 B.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 供需矛盾突出 D.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D正确;股票投机过渡属于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A错误;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不是导致这场危机的根本原因,B错误;供需矛盾突出属于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C错误。‎ ‎【点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相对过剩只是直接原因。‎ ‎18.西方史学界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一般都将开辟新航路的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而把发现新航路的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或发现的时代。最先进行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的是 A. 葡萄牙西班牙 B. 荷兰 C. 法国 D. 英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中最先支持冒险家开辟新航路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所以最先进行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故A正确;荷兰是17世纪的世界殖民强国,并不是最先进行新航路开辟的国家,B错误;法国和英国不是最先进行新航路开辟的国家,C和D错误。‎ ‎19.凯恩斯承认资本主义存在着弊端,认为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远远低于商品的供给,而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就是扩大需求,充分利用“看得见的手”。这里“看得见的手”指的是 A. 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 B. 继续坚持自由放任主义 C. 彻底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D. 学习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答案】A ‎【解析】‎ ‎【详解】看不见的手指的是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看得见的手”指的是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A正确;“继续坚持自由放任主义”属于“看不见的手”,B错误;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政策不是彻底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C错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仍然属于市场经济模式下经济机制,并不是计划经济体制,D错误。‎ ‎【点睛】“看不见的手”出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这部著作,“看得见的手”出自英国另一位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他们的理论,都对当时和以后的经济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20.战争结束快十年了,Jack全家过着简单而平凡的生活。有一天他回家后眉飞色舞的对妻子说:“我买了公司的股票,以后我也是老板了!”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情况在发达国家被称为 A. 经营者革命 B. 人民资本主义 C. 凯恩斯主义 D. 新中间阶层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民资本主义是指通过大量发行小面额股票,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拥有,呈现分散化的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已无法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材料中“我买了公司的股票,以后我也是老板了”符合人民资本主义的概念,B正确。经营者革命指的是经营管理领域的变化。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A错误;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C错误;新中间阶层,是具有以下特征的一个群体。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 ‎21.二战后,各类国际组织不断涌现,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下列国际组织中不属于同类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属于世界性国际组织,B属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徽标;C是欧盟组织的徽标;D是亚太经合组织的徽标。B、C和D属于区域经济组织;A与其他三个不同,故选A项。‎ ‎22. 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 A. 资源因素 B. 市场因素 C. 理论因素 D. 劳动力因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 略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得以开展的背景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的主要原因是海外市场的扩大,故B项正确。‎ ‎23. 有人以“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来形容1948年以来的英国国民所享有的福利政策。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B. 造成财政赤字,加剧了国家财政负担 C. 扩大社会消费,大大地促进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D. 调整生产关系,反映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福利国家”的建立属于反映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促进了社会平等,缩短了贫富差距,稳定了社会秩序,但是导致了国家财政不堪重负;纳税人的负担加重特别是中产阶级,ABD都表述正确;C表述不正确,它助长了惰性,降低了企业和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因此选C.‎ 考点:“福利国家”的建立 点评:建立“福利国家”的实质: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评价: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1)促进了社会平等,缩短了贫富差距,稳定了社会秩序。(2)导致了国家财政不堪重负;纳税人的负担加重特别是中产阶级;助长了惰性,降低了企业和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24.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个状况,国家开始实行什么?并优先发展什么?‎ A. “一五”计划,重工业 B. 土地改革,轻工业 C. 三大改造,重工业 D. “三反五反”运动,重工业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中说明建国初期我国重工业十分落后,为此,1953年我国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A正确;土地改革主要是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不涉及重工业建设问题,B错误;三大改造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不涉及重工业建设,C错误;“三反五反”主要反对腐败的政治运动,不涉及重工业建设问题,D错误。‎ ‎25.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1984年,中国农村改革进入调整产业结构时期,这就使农民可以“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得益于什么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乡镇企业 C. 国有企业改革 D.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1984年,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农村改革进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时期,给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导致材料中“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现象出现,B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是农村生产关系进行变革,与“进厂”的信息不符,A错误;国有企业改革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C错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21世纪初,D错误。‎ ‎26.1979年4月,邓小平与时任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同志谈话时说:“……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下列哪个不是经济特区的优势 A. 地处沿海,交通便利 B. 临近港澳台,区位优势 C. 著名的侨乡,海外联系密切 D. 经济发展最快 ‎【答案】D ‎【解析】‎ ‎【详解】当时之所在广东率先设立经济特区,主要是地处沿海,交通便利,临近港澳台,区位优势,有利于引进外资,其次,广东是著名侨乡,海外联系密切,A、B和C都是经济特区的优势,当时的广东并不是经济发展最快,故D项不是经济特区的优势,故D符合题意。‎ ‎【点睛】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后于1980年3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并在深圳加以实施。按其实质,经济特区也是世界自由港区的主要形式之一。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以达促进特区所在国经济技术发展的目的。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并坚持以外向型经济为发展目标。‎ ‎27.下表反映了新时期我国经济运行方式在四个年份中的变化情况。该表反映了我国 农产品收购价(%)‎ ‎1978年 ‎1984年 ‎1991年 ‎1993年 国家定价(%)‎ ‎94.4‎ ‎37.0‎ ‎22.2‎ ‎10.3‎ 国家指导价(%)‎ ‎0‎ ‎23.0‎ ‎20.0‎ ‎7.0‎ 市场调节价(%)‎ ‎5.6‎ ‎40.0‎ ‎57.8‎ ‎82.7‎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B. 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转变的历程 C. 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加大市场引导 D. 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退出历史舞台 ‎【答案】B ‎【解析】‎ ‎【详解】表格显示我国经济运行方式在1978,1984、1991以及1993年四个年份变化表现,国家定价比例逐渐下降,市场调节价比重逐渐上升,说明我国经济体制逐渐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B 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是21世纪初,A错误;材料中表格不能体现出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加大市场引导的信息,C错误;表格显示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但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D错误。‎ ‎28.20世纪20年代,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30年代罗斯福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 A.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不可能互相学习借鉴 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 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 “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以及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都是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政策,体现出“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D正确;材料中政策的实行说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互相学习借鉴,A错误;材料并不是比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优劣问题,B错误;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不是材料论述的主题,C错误。‎ ‎29.1965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曾说:“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材料反映了 A. 世界货币体系内部的欧美矛盾 B. 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的困境 C. 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支配地位 D. 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趋向崩溃 ‎【答案】A ‎【解析】‎ ‎“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这些信息是说美国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为自己牟取经济利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二战之后美国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一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为自己谋取经济利益,而戴高乐总统的话代表了当时美国强势地位下,西欧国家对美国的不满,故选A而排除D;题干体现的是美元对美国的作用,所以B不是题干的主旨,故排除B ‎;题干中的“美元”代表的是货币体系而不是贸易体系,故排除C。‎ 点睛: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有知识依托,但是题干中的材料是考生所不熟悉或者没有见过的,考生需要将材料阅读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再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题目是在考查美国在二战后建立的世界货币体系为美国带来的积极影响,要注意区分这一体系与关贸总协定之间的区别。‎ ‎30.中国汶川地震后重建需要大量的资金。中国政府除了政府拨款外,还可以向哪一个国际组织申请贷款援助 A. 世界银行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世界贸易组织 D. 亚太经合组织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世界银行宗旨是向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投资。汶川地震后重建需要大量的资金属于长期贷款,故应该向世界银行提出申请,A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是致力于短期贷款和成员国的国际收支平衡,B错误;世贸组织主要是处理世界贸易争端问题,C错误;亚太经合组织属于经济区域组织,不是国际性组织,更不提供贷款,D错误。‎ ‎31.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之间既存在“水平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又存在“垂直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这里的“垂直形态的合作与竞争”是指 A.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与竞争 B.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与竞争 C. 发达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与竞争 D. 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与竞争 ‎【答案】B ‎【解析】‎ ‎【详解】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组织,所以“垂直形态的合作与竞争”就是指这方面的合作与竞争,B正确;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与竞争不符合材料中“垂直形态”的含义,A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并不完全是发达国家的经济组织,也不完全是发展中国家的组织,故C和D项错误;‎ ‎32.1981—1985年在美国的危害生态工业的国外投资中,发展中国家占35%,日本“最肮脏”生产部门的国外投资中,2/3~3/4在东南亚和拉丁美洲。全球每年生产有害垃圾5亿吨,90%来自发达国家,其中大部分被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这段材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哪方面问题 A. 贫富差距 B. 经济风险 C. 资源环境 D. 价值观念 ‎【答案】C ‎【解析】‎ ‎【详解】“日本‘最肮脏’生产部门的国外投资中”“全球每年生产有害垃圾5亿吨”说明是全球化生产带来了资源和环境污染的问题,C正确;材料中不是说明贫富差距的问题,A错误;经济风险不符合材料中环境污染的信息,B错误;价值观念不符合材料中环境和资源问题的信息,D错误。‎ ‎33.2016年6月24日,英国就是否留在欧盟举行全民公投,投票结果显示支持“脱欧”的票数以微弱优势战胜“留欧”票数,英国在加入欧盟43年后,或将最终与欧盟“分手”对于这段历史解读正确的是 A. 英国是欧共体的创始国 B. 欧洲一体化进程由此中断 C. 英国将同时退出欧元区 D. 欧盟的发展道路面临挑战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给出的内容来看,英国脱欧代表着欧盟内部出现问题,这表明欧盟发展道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欧共体创始国中没有英国;B 选项错误,欧洲一体化进程依旧在发展,只是道路比较曲折;C选项材料无法反映。‎ ‎34.据中新社布鲁塞尔2017年2月22日电,世贸组织宣布《贸易便利化协定》正式生效,要求各成员提高跨境贸易的透明度,减少货物进出口的程序,促进中小企业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之中。据此可知,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 A. 巩固区域集团化 B. 消除国际竞争 C. 推动贸易自由化 D. 促进国际合作 ‎【答案】C ‎【解析】‎ ‎【详解】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它的宗旨是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材料中的“要求各成员提高跨境贸易的透明度,减少货物进出口的程序,促进中小企业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之中”正说明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推动贸易自由化,故C项正确;世界贸易组织是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故A项错误;世贸组织主要是解决贸易纠纷,显然不可能消除贸易竞争,故B项错误;世贸组织宗旨不是促进国际间的合作,故D项错误。‎ ‎【点睛】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35.家住市区的李明早晨起床后先用潘婷(美国保洁公司品牌)洗发水洗头后,然后用佳洁士(美国)牙膏刷牙,洗脸时用了欧莱雅(法国)洗面奶,穿上阿迪达斯(德国)外套和耐克(美国)运动鞋,吃了昨晚买的肯德基(美国)汉堡,喝了杯雀巢(瑞士)咖啡,带上索尼(日本)mp5和诺基亚(芬兰)手机,刚出家门遇见邻居王叔叔开着新买的奔驰(德国)汽车……。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A. 经济一体化趋势 B. 经济全球化趋势 C. 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D. 经济联系开始紧密的趋势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论述李明生活用品等都是不同国家制造,体现出了当今世界生产的全球化,实质上反映出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B正确;材料中论述的是全球化,不是一体化趋势,A错误;材料中不是论述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C错误;材料中的经济全球化并不是开始紧密,D错误。‎ ‎【点睛】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 二、非选择题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的第一个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因为当时每个人都愿意买国货。‎ ‎——“火柴大王”刘鸿生 ‎(1)这则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哪一个发展时期?此时期民族工业得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15、16世纪,世界各地之间相对隔绝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整体。19世纪前期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为了抢占更多的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总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材料三:美国财政部长福勒得意的宣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说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 贸易保护主义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也是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加深的重要原因之一。危机使人们认识到加强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战后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积极倡导建立国际贸易组织,以有利于其商品输出。‎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以美元为中心国际货币体系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4)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是什么?‎ ‎(5)如何评价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答案】(1)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原因: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倡导使用国货;一战期间,欧洲各国减少对华商品输出,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群众性的法蒂爱国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推行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 ‎(2)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殖民扩张与掠夺,世界市场得以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世界市场基本(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4)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 ‎(5)在三大支柱中,美国拥有特殊地位;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爱国运动”“愿意买国货”并结合所学可知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原因:依据所学从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外原因回答即可。‎ ‎(2)依据材料二“15、16世纪、19世纪前期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以及20世纪初”的时间信息从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等方面进行回答。‎ ‎(3)依据材料三“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的信息和所学可知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4)依据所学从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二战后成立的贸易组织可知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关贸总协定。‎ ‎(5)依据材料和所学从三大支柱中美国拥有特殊地位以及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等思考回答。‎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局,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它保护了3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 ‎(1)这一工程起到的直接作用是什么?这一作用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哪一项措施。‎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全面来临的时代,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2)材料中新的发展道路指的是什么?‎ ‎(3)这一新的发展道路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1)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2)国家(政府)大规模(全面)干预经济 ‎(3)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可知是罗斯福新政时期兴办的公共工程,结合所学从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何缓解失业等回答;第二小问结合罗斯福新政的举措回答即可。‎ ‎(2)依据材料二“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和所学从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回答。‎ ‎(3)实质依据所学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回答。‎ ‎【点睛】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罗斯福新政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它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利用政权力量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它只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