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作业

专题限时集训(十)    ‎专题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 一、选择题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准备派外交使团出使西方,由于中外外交礼仪不同,“用中国人为使臣,诚不免于为难”,于是委任美国人蒲安臣担任中国全权使节出使美、英、法、普、俄诸国,并取得一系列外交成果。这反映了当时 (  )‎ A.美国政府侵犯中国外交主权 B.清政府熟悉近代外交的规则 C.传统华夷观念影响外交行为 D.中国逐渐摆脱外交被动局面 ‎2.《科学苦旅》中指出:洋务派虽呼吁变法,自己却并不清楚所谓西方文明、近代工商业究竟是怎么回事,故办起洋务来错误百出。作者意在说明洋务派 (  )‎ A.仅进行制度变革必然失败 B.认识与指导思想具有局限性 C.救国道路是完全错误的 D.肯定了西方文明是救国之道 ‎3.曾国藩认为儒学的学问分为四个方面:有义理之学,有词章之学,有经济之学,有考据之学。四者缺一不可,既强调义理为儒学之本,又使经济之学为义理所统辖。曾国藩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 A.为“中体西用”寻找理论依据 B.缓和与顽固派的根本矛盾 C.宣传西学,挽救民族危机 D.开始以全新眼光审视世界 ‎4.晚清以前,郑成功至多是以“遗民忠义”的“忠烈”形象受人景仰,也有人视之为“草寇”。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郑成功因“排满驱荷开拓台湾”而备受国人推崇。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  )‎ A.国人信仰推高了郑成功的地位 B.国人重构民族历史以适应时代 C.近代以来传统儒家思想式微 D.国人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普遍认同 ‎5.严复发表《原强》一文,指出:“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由此可见严复 (  )‎ A.倡导富国强兵 B.学习西方制度 C.突出中西差异 D.关注民众启蒙 ‎6.“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抗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这表明陈独秀旨在(  )‎ A.否定孔教传统的是非和价值标准 B.肯定孔教是传统社会的精神支柱 C.强调孔子个人学说不适合现代生活 D.从现代生活角度重新评估孔教的价值 ‎7.有学者研究发现,新文化运动期间,当时的人讲“科学”很少往“技术”方向走,而更注意其“精神”和“方法”,讲到西方的物质一面时也往往提高到“文明”层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 B.共和政体未能挽救危机 C.封建君主专制已被推翻 D.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 ‎8.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注意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时出版物上看不到反对或怀疑社会主义的文章,似乎有不谈社会主义不足以称新文化运动的出版物的气概。这反映出 (  )‎ A.实现社会主义成为国人的共识 B.中国具有接受社会主义的基础 C.国际形势变化决定思想界动向 D.西方资本主义观念被中国抛弃 ‎9.190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发表《驳保皇报书》一文,他在文中写道:“夫今日,专制之时代也。必先破坏此专制,乃得行君主或民主之立宪也。既有力以破坏之,则君主民主随我所择。如过渡焉,与其滞乎中流,何不一棹而登彼岸,为一劳永逸之计也?”这表明孙中山主张 (  )‎ A.在君主制和民主制中择其一 B.以君主制作为民主制的过渡 C.将民主制和君主制有机结合 D.反对君主立宪,倡导民主共和 ‎10.孙中山认为,共和是中国政治之精髓,先哲之遗业;人们所共尊的尧、舜、禹三代就是“天下为公”的自治共和时代,共和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这表明孙中山意在 (  )‎ A.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剖析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 C.为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 D.继承和发展儒家传统文化 ‎11.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必须依靠广大贫农作革命先锋,团结中农和其他可以争取的力量,彻底摧毁地主阶级的政权和武装力量,建立农民协会和农民武装,由农民协会掌握农村一切权力,然后进行减租减息、分配土地等斗争。这表明当时中共 (  )‎ A.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创建了人民革命军队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重视对农民问题的探索 ‎12.邓小平在1979年指出:“社会主义以计划经济为主,但也结合市场经济,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表明 (  )‎ A.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有了质的突破 B.计划经济必须以市场经济为依托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基础是市场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建立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初年,伴随政治上的动荡局势和帝制复辟的酝酿,思想界一度出现尊孔复古逆流,学术界注重传统风气的抬头……凡此种种,都与民国精神不相吻合。与此同时,民国局面的不如人意,促进了另一批知识分子的深刻反思,引发了进一步宣传民主、科学,猛烈批判传统的新文化启蒙运动。‎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 材料二 李大钊把中国传统大同思想建立在唯物史观的科学基础之上,成为近代实现大同理想从空想到科学的第一人。他把对“中国向何处去”的现实思考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联系起来,构想出社会主义与人道主义、大同团结与个性解放相统一的理想社会,并且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具体探讨了实现这一社会理想的具体途径,从而将近代关于社会理想的探讨推进到一个科学的历史阶段。‎ ‎——摘编自王松涛《论李大钊的大同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新文化启蒙思想的特点,说明民国时期新文化启蒙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大钊的大同思想的特点和成因。‎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 时期 人物 内容 维新变 法时期 康有为、‎ 梁启超 ‎ 倡孔教与基督教抗衡。康有为组织孔教会,梁启超组织保国会。提出“保国、保种、保教”‎ 辛亥革 命时期 邓实、黄节、‎ 章太炎 ‎ 成立国学保存会。提倡研究国学,保存国粹。提出了“保种、爱国、存学”的口号 新文化 运动时期 杜亚泉、‎ 梁漱溟 ‎ 中西文化可调和互补,却不能彼此互代。肯定民族文化独立的体系与价值 ‎——据郑师渠《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整理 上表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专题限时集训(十)‎ ‎1.C [解析]由材料可知,清政府担心“用中国人为使臣,诚不免于为难”,于是委任美国人担任中国全权使节出使西方,说明传统华夷观念影响外交行为,故选C项。材料中清政府委派美国人为中国使节,不能说明美国侵犯中国主权,排除A项;由材料中清政府委派外国人为中国使节可知,清政府对近代外交规则并没有完全清楚,排除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外交上逐渐受到列强的控制和影响,排除D项。‎ ‎2.B [解析]材料表明,洋务派虽然呼吁变法,但却不了解西方文明、近代工商业,表明洋务派的认识与指导思想具有局限性,故B项正确。洋务派没有进行制度变革,A项错误;洋务运动虽然没有成功,但它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洋务派的不足,不是肯定西方文明是救国之道,D项错误。‎ ‎3.A [解析]曾国藩将儒学分为四个方面,强调“四者缺一不可,既强调义理为儒学之本,又使经济之学为义理所统辖”,为倡行“中体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故A项正确。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共同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二者不存在根本的矛盾冲突,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曾国藩对儒学的认识,其主要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不是挽救民族危亡,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以中学为根本,不是以全新眼光审视世界,D项错误。‎ ‎4.B [解析]据材料可知,晚清时期郑成功由以前“忠烈”“草寇”形象并存变为“排满驱荷”的民族英雄,这一转变适应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统治危机空前严重的社会现实,是国人对民族历史的重构,故选B项。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推高了郑成功的地位,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背景下,人们推崇“排满驱荷”的郑成功,体现不出传统儒家思想式微,排除C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指用革命推翻清朝封建统治,D项中“普遍认同”的说法不对,排除D项。‎ ‎5.D [解析]根据材料“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可知,严复认为国家富强的根本是民众启蒙,故选D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学习西方制度,排除B项;材料强调国家自强的措施而不是中西差异,排除C项。‎ ‎6.D [解析]“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体现出陈独秀是从现代生活角度重新评估孔教的价值,故D项正确。否定孔教传统的是非和价值标准与“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符,A项错误;肯定孔教与“我们反对孔教”不符,B项错误;强调孔子个人学说不适合现代生活与“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不符,C项错误。‎ ‎7.B [解析]新文化运动重视西方的“精神”和“方法”,反映出新文化运动从思想上进行反封建,主要原因是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共和政体没能挽救民族危机,故B项正确。民族工业取得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争后,A项错误;封建君主专制被推翻是辛亥革命的成果,C项错误;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并非主要原因,D项错误。‎ ‎8.B [解析]材料表明,一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在中国受到欢迎,并成为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版物的鲜明符号,说明中国具有接受社会主义的基础,故B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A项错误;材料能够体现国际形势变化对中国思想界动向的影响,但不能决定思想界动向,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9.D [解析]“如过渡焉,与其滞乎中流,何不一棹而登彼岸,为一劳永逸之计也”表明孙中山反对君主制,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故D项正确。‎ ‎10.C [解析]孙中山认为共和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表明他意在为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的信息,A、B两项错误;孙中山强调的是共和与中国古代文化的联系,并不是意在继承和发展儒家传统文化,D项错误。‎ ‎11.D [解析]由《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内容可知毛泽东对农民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说明当时中共重视农民问题的探索,故选D项。《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于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之前,排除A项;创建人民革命军队的标志是1927年南昌起义,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全面抗战时期,排除C项。‎ ‎12.A [解析]材料中三个时期对计划和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有不同的论述,特别是“南方谈话”,强调计划与市场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方式,体现出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有了质的突破,故A项正确。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B项错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C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于21世纪初,D项错误。‎ ‎13.(1)特点:吸收和借鉴了西方思想;以追求政治民主和民族解放为思想主题。‎ 影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解放;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2)特点:将传统思想与唯物史观相结合;将中国现实与人类目标相联系;提出了具体的实践途径。‎ 成因:近代各种救亡方案的失败;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入;传统大同思想的影响。‎ ‎[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思想主题等方面思考;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对思想解放、封建正统思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等方面分析。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传统思想与唯物史观的关系、中国现实与人类目标的关系、解决方法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各种救国方案的结局、经济和阶级结构、传统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等方面阐述。‎ ‎14.示例一:‎ 论题: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是民族危机和文化危机的产物。‎ 阐述:西方列强的侵略加深了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同时我国传统文化也面临着西方文化的冲击;出于对本国文化的保护和自救,近代有识之士极力倡导文化民族主义;康有为、梁启超的“保国、保种、保教”把挽救民族危亡和拯救民族文化相结合,邓实、黄节等人提倡研究国学、保存国粹,这些客观上体现了对本国文化的珍视;杜亚泉等人主张中西文化调和互补,有助于纠正新文化运动全面否定和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过激做法。因此,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具有挽救民族危机和文化危机的积极作用。‎ 示例二:‎ 论题: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阐述:近代中国不仅时刻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和政治危机,也面临着严重的文化危机;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后,西方文化犹如洪水一般涌入中国,从林则徐、魏源到曾国藩、李鸿章再到陈独秀等,都大力倡导向西方学习,甚至提出中国文化要全盘西化;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空前危机,文化民族主义者在主张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也极力保存并改造中国文化以适应近代社会的需要;他们的做法不仅体现了对本国文化的珍视,也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解析]本题是提取信息类论述题,提取表格信息,主要是从中找到不同时期文化民族主义的相同点,例如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等,归纳相同信息,拟定论题,运用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说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