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32讲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32讲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教案)

第32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考纲要求] 1.宗教改革。 2.启蒙运动。‎ 考点一 宗教改革 一、背景 ‎1.文艺复兴在欧洲的影响有限。‎ ‎2.罗马天主教教廷对德国的剥削与压迫最多。‎ ‎3.教皇在德国出售“赎罪券”激起德国民众愤慨。‎ 二、兴起: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 三、主张 ‎1.因信称义:靠自己虔诚信仰即可得救。‎ ‎2.《圣经》至上: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直接与上帝沟通和对话。‎ ‎3.思想自由:自由是上帝最神圣的话,是基督的福音。‎ 四、影响 ‎1.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2.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误区警示] 正确认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基督教的关系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封建的教会与宗教思想,并没有放弃基督教,而是对基督教的发展与创新。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次意义深刻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 ‎[漫画解史] “赎罪券”引发的运动 ‎◆马丁·路德否定了教会的权威,肯定了个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具有鲜明的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色彩。‎ ‎[易错提醒] “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1)“因行称义”本质上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为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服务。‎ ‎(2)“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解放了人的个性。‎ ‎(3)“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是对“因信称义”的继承和发展。‎ 主题 “与上帝直接对话”——宗教改革 史料一 (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皇,反对教权的政府。‎ ‎——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 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史料二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因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 史料三 宗教改革时,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没收教会财产出售给贵族和租地农场主,得到土地的人往往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土地。这部分教会土地的资本主义化加速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世界通史》‎ ‎1.史料一主要反映了宗教改革的反对对象及主体。第一段史料注意以省略号分层,第二段史料注意“而”字的转折作用。‎ ‎2.史料二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从根本上否定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3.史料三注意结尾句,说明宗教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诉求,并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试答:(1)诉求: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2)关系: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传播仅局限于上层社会和知识阶层;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 ‎2.根据史料二、三,说明马丁·路德和罗马教会在得救方式上有何不同?‎ 试答:罗马教会主张要按照教会规定的行为,按教皇的命令去做才能得救;马丁·路德主张只要虔诚地信仰上帝,就能够赎罪,而不用靠教会、神职人员和繁琐的圣功。‎ 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的原因 ‎1.宗教改革以反对天主教会宗教特权、提倡人性解放的宗教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适应了人们要求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的要求。宗教改革时期的欧洲几乎全民都是基督教徒,利用宗教改革宣扬人文主义,其涉及面宽广,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2.宗教改革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反封建,反对宗教的繁琐仪式和教皇的特权地位,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要求。‎ ‎3.宗教改革宣扬王权高于神权,得到了世俗王权的支持。‎ 考点二 启蒙运动 一、17-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 ‎1.背景 ‎(1)经济上: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政治上: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 ‎(3)思想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 ‎(4)文化上:近代科学的兴起,科学与知识的进步。‎ ‎2.概况 ‎(1)性质:17-18世纪的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2)过程:从英、法两国开始,向德国和荷兰等国扩展。‎ ‎(3)内容:崇尚理性,矛头直指封建主义,反对宗教迷信,提倡科学。‎ ‎3.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1)霍布斯(英国):提出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立国,对推翻君权神授理论、摧毁封建专制制度影响深远。‎ ‎(2)洛克(英国):提出人民主权和分权学说,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基础。‎ ‎(3)伏尔泰(法国):提倡自然权利学说,不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赞成实行“开明专制”,推动启蒙运动发展。‎ ‎(4)孟德斯鸠(法国):提出三权分立的学说,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5)卢梭(法国):提出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否定了封建王权的合法性,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 ‎(6)狄德罗与百科全书派(法国):提出天赋人权、契约立国,体现了科学与民主的时代精神,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坚力量,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二、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1.康德道出启蒙的真谛 ‎(1)启蒙的真谛:使人获得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2)康德的贡献 ‎①在卢梭的“人生而自由”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思想的自由。‎ ‎②批判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强调“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③对理性做了哲学的探讨,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道出了启蒙的真谛。‎ ‎2.卢梭对“理性”的质疑 ‎(1)浪漫主义思潮的形成 ‎①质疑:认为崇拜理性、把理性视为人类行为和真理的向导是不可靠的,人类天性本善。‎ ‎②形成:震动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由此形成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潮,卢梭因此成为浪漫主义之父。‎ ‎(2)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 ‎①积极影响:浪漫主义思潮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②消极影响:使个人主义膨胀,为张扬个性而造成混乱和无序,并且排斥和拒绝现代科技。‎ ‎3.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1)与文艺复兴的关系: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以来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人们已从对人的崇拜发展到对理性的崇拜。‎ ‎(2)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 ‎①以人类的共同属性为前提,指出人类社会应该满足人对自由和平等的要求。‎ ‎②人的解放包括人身的解放和人的思想的解放两个方面,也就是要使人获得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3)性质:是17世纪和18世纪在欧洲知识界获得广泛拥护的思想解放运动。‎ ‎(4)意义 ‎①为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为人的解放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②留下了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 ‎③对后来欧洲和世界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漫画解史] 图解理性主义 ‎◆理性,即人要用自己的大脑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判断事物。‎ ‎[知识图解] 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 ‎[名师指津] 浪漫主义与人文主义、理性主义的关系 浪漫主义极大地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为人文精神增加了人的情感、个性、尊重自然和宽容心态等内容,是对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的补充,是思想启蒙的继续,是人文精神的发展。‎ ‎[特别说明] 人文主义在各时期的侧重点:古希腊时期侧重于哲学领域,文艺复兴时期侧重于文艺领域,宗教改革时期侧重于宗教领域,启蒙运动时期侧重于政治领域。‎ ‎[精要点拨] 正确区分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斗争对象和核心要求 ‎(1)文艺复兴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天主教会,强调人性。启蒙运动把斗争矛头既指向天主教会,又全面指向封建制度,强调理性。‎ ‎(2)文艺复兴的核心是要求摧毁神学世界观。启蒙思想家主张的核心是批判封建的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概念辨析] 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 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二者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产物,都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它崇尚理性,向往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追求个人的自由和解放。‎ ‎[名师指津] 启蒙思想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启蒙运动在人、自然、国家、宗教和科学的相互关系上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运动更为彻底,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主题 人与社会的“双重”觉醒——启蒙运动 史料一 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既然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这即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史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 ‎、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史料三 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性的“晚熟”启蒙。借助于“西学东渐”的刺激与发酵,中国文化传统的逻辑发展进程才发生历史的大转折,最终在“民族复兴”的理论大框架中,标立起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观、价值观和伦理观,逐渐折射和透显出“西方式”启蒙的反传统含义。‎ ‎——据孟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蒙》‎ ‎1.史料一阐述了卢梭“主权在民”的思想。卢梭认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人民;人民主权至高无上,不可分割、转让与代表;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个人服从公共意志。 ‎ ‎2.史料二为“分—总”结构,先分述,后表明观点。据“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可知,明清思想家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育迟缓。‎ ‎3.史料三为“总—分”结构,先摆明观点,后阐释,反映了西方启蒙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结合史料一,运用历史的、辩证的方法,评价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 试答: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坚持“主权在民”,创立民主共和国,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主要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 ‎2.根据史料二,概括说明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 试答:(1)不同:中国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欧洲则描绘出资产阶级国家的蓝图。‎ ‎(2)经济根源: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确立,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3.根据史料三,指出中国资产阶级的哪些主张反映了这种“人文思想”‎ ‎。促使这些主张反映“人文思想”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试答:(1)思潮:19世纪末维新思潮、20世纪初革命思潮,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潮、实业救国思潮。‎ ‎(2)原因: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半殖民地化程度日益加深,民族危机严重。欧洲启蒙思想被介绍到中国,激励着中国资产阶级为改造旧社会,救亡图存而努力。‎ 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思想的发展 ‎1.从批判对象看:文艺复兴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启蒙运动直指整个“黑暗的中世纪”。‎ ‎2.从涉及领域看:文艺复兴主要集中在文艺领域,核心是人文主义;启蒙运动扩展到宗教、思想、政治等各个领域,核心是理性主义。‎ ‎3.从批判形式看:启蒙运动彻底抛开了宗教的外衣,提倡理性思考和判断,公开向宗教神学挑战。‎ ‎4.从思想特点看:启蒙运动不再承认外界的一切权威,主张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追求民主自由平等,弘扬科学精神,为解放人类宣传理性真理。‎ 答题术语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它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启蒙运动 ‎1.启蒙思想家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强调理性,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为未来的资本主义社会勾画了蓝图 ‎2.启蒙运动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人、自然、国家、宗教和科学的相互关系上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考纲 卷别  ‎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全国卷Ⅰ ‎——‎ ‎2016·卢梭《社会契约论》‎ 全国卷Ⅱ ‎——‎ ‎——‎ 全国卷Ⅲ ‎——‎ ‎2017·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本讲内容在近年高考中逐渐开始考查,启蒙思想是考查的重点,主要从启蒙思想家的思想观念角度考查实践中的运用,考查分析、理解、运用问题的能力。复习备考时,主要理解不同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及思想家的主张、与近代代议制实践相结合,综合理解 ‎ 考向 从时空观念角度考查启蒙运动思想观念及影响 ‎(2017·高考全国卷Ⅲ)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 解析:选C。材料中“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平民大众”可知国民公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也是民意的代表,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政治理念,故C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权力的分立、君主立宪制和法律至上的理念,故A、B、D三项错误。‎ ‎1.马丁·路德主张:《圣经》是信仰的最高权威,教皇和教会没有解释教义的绝对权力,强调信徒信仰即可得救,教皇和赎罪券均无赦罪效能,信徒能直接与上帝相通,无须由教会做中介,要求用民族语言举行宗教仪式、简化形式等等。这些主张(  )‎ A.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势力 B.巩固了文艺复兴的成果 C.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D.表达了民主政治的理念 解析:选C。宗教改革只是对教皇一统天下的格局进行了调整,天主教会依然存在,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对天主教会及教皇是和解的态度,而宗教改革的主要对象就是改革教会一统天下的格局,故B项错误;无论是文艺复兴还是宗教改革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故C项正确;民主政治是启蒙思想的要求,故D项错误。‎ ‎2.文艺复兴时期,马洛笔下的浮士德是在魔鬼的引导下,享受了24年纵情声色的世俗生活,最后把灵魂交给了魔鬼。而在启蒙运动时期,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却是把灵魂抵押给魔鬼,利用魔鬼的力量体验人生的欢乐与悲伤,被上帝拯救,灵魂归于上帝。可见(  )‎ A.启蒙运动更强调个人力量 B.启蒙运动彻底改变了人文主义精神 C.启蒙运动时期宗教性更强 D.两个浮士德都处于中世纪的蒙昧中 解析:选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还没有突破教会的束缚,启蒙运动主张“理性”,突破教会的束缚,把人文主义发展到反封建、反教会,构建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理性王国的层次,突出强调人的理性,强调人的力量,故A项正确;启蒙运动继承并发展了文艺复兴运动,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启蒙运动时期人的力量大于宗教的力量,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主要是打破中世纪后期基督教会下的蒙昧,故D项错误。‎ ‎3.卢梭认为在民主国家,主权应属于全体人民,主权不可转让、分割,也是不能代表的。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对卢梭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 A.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B.与雅典的民主制本质相同 C.赞同三权分立的思想 D.可能导致侵犯人民的自由 解析:‎ 选D。卢梭所主张的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非君主立宪制,故A项错误;卢梭作为法国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其代表和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而非雅典的奴隶制民主制度,故B项错误;卢梭并不赞成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认为那会最终损害人民的利益,故C项错误;“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这种多数人的民主,可能会出现损害和侵害人民自由的现象,故D项正确。‎ ‎4.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提出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这位思想家主张(  )‎ A.人民主权  B.天赋人权 C.社会契约 D.三权分立 解析:选C。人民主权指国家或政府的最高权力来源于和最终属于人民,材料更多强调基于人民主权原则的“结合的形式”,故A项错误;天赋人权意指人具有天生的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财产的权利,强调自然权利,故B项错误;社会契约,用以解释个人和政府之间的适当关系。在社会契约中,每个人都放弃天然自由,约束自己,服从政府和法律;同时,政府要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个人安全,与材料所描述“结合”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权力的分割与制衡,故D项错误。‎ 课下达标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马丁·路德说:“所有信奉上帝的俗人都有资格出现在上帝面前,为他人做祈祷,相互传授有关上帝的道理……。”路德的观点(  )‎ A.宣扬了人人平等的观念 B.打破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C.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D.反对罗马教会垄断教义解释权 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路德反对教会传教的作用,D项符合此信息,故选D项。A项从题中无法体现。B项表述错误,宗教改革并没有否定宗教信仰。C项从题中无法体现。A、B、C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应排除。‎ ‎2.之所以说宗教改革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主要是因为它(  )‎ A.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B.使人开始摆脱基督教神学束缚 C.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藩篱 D.使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解析:选A。 宗教改革强调“因信称义”,挑战教皇的权威,使人获得了灵魂自救的自主权,故A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文主义,已经使人摆脱基督教宗教神学的束缚,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并未涉及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冲击,故C项错误;人的觉醒在古希腊时期就已开始,故D项错误。‎ ‎3.有学者认为“相对于路德的只把上帝等同于人的信仰,使人在获得思想的神圣性的同时而牺牲了人的行动自由的宗教思想,加尔文的宗教改革让上帝直接呈现于世俗生活、日常生活和职业劳动中,使现实的经济活动获得神圣性的宗教思想显然是一种全新的伦理观念”,由此可见加尔文的思想主张(  )‎ A.与路德的主张有着本质不同 B.比路德的思想体系更为科学合理 C.限制了人们精神信仰的自由 D.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解析:选D。加尔文与路德的主张是坚持基督教信仰,坚持因信称义,两者并无本质之别,故A项错误;无论是加尔文还是路德都是坚持宗教信仰,与科学相悖,故B项错误;路德与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代表的是近代西方的思想解放运动,所以并不是限制了人民信仰的自由,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使现实的经济活动获得神圣性的宗教思想显然是一种全新的伦理观”,加尔文的理论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做了辩护,故D项正确。‎ ‎4.从1527 年起,英王亨利八世以《圣经》中的弟娶兄嫂无后的故事为由,要求与王后离婚,结果遭到教皇拒绝批准。愤怒的英王便开始对抗教廷,秘密与安妮·博林结婚,国会立法脱离罗马教廷,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以国王为最高统治者的英国国教会。教皇不懂爱,由一场离婚案引发的宗教改革从本质上反映了(  )‎ A.路德教派提倡的因信称义影响巨大 B.人文主义思想进一步的传播 C.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教会的矛盾 D.世俗王权与神权的尖锐对立 解析:选C。材料讲述了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故事,与路德的教义不一样,故A项错误;英国国教的确立体现了世俗封建主与罗马教皇之间的争夺,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故C项正确;英国宗教改革后,神权依然存在,不过英国的教皇变成了国王,故D项错误。‎ ‎5. “‘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理解为对教会某些弊病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下列表述与材料主题意思相符的是(  )‎ A.宗教改革是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进行的 B.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运动实质 C.宗教改革是因为教会出售赎罪券而引发 D.宗教改革没有对天主教进行彻底的改革 解析:选B。材料并未涉及“异端的形式”,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说明宗教改革一词,并不能反映该运动的根源、本质,故B项正确;材料论及宗教改革的本质,非引发改革的原因,故C项错误;该项表述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6.宗教改革中晚期,市民、农民不满已取得的成就,自发冲击天主教会。马丁·路德撰文公开煽动诸侯贵族像打疯狗般地绞杀农民。因此,路德被认为是“出卖市民资产阶级的宗教改革”和“背叛农民革命的叛徒”。据此可知(  )‎ A.路德主张温和的宗教改革运动 B.宗教改革最终背弃了资产阶级 C.宗教改革没有反映农民的利益 D.路德改变了对世俗统治者态度 解析:选A。本题考查的路德宗教改革的局限性。从材料可知,路德反对农民、市民以暴力手段推进改革,因此他主张温和的改革方式,故A正确。路德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的统治,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农民的利益,故B、C错误。路德把罗马教廷作为打击对象,无意从根本上触动世俗封建制度,在某种程度上还要争取他们的支持。因此他对世俗统治者(诸侯贵族)的态度是一贯的,故D错误。‎ ‎7.卢梭认为,分权是对人民主权法则的反动,分走了本应完全属于人民的权利,制约了本应至高无上的人民意志。由此看出卢梭思想中(  )‎ A.强调民主与法治原则     B.践行社会契约 C.主张直接民主 D.反对分权学说 解析:选D。“法治原则”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根据史实我们不难知道卢梭是一位反对分权法治的启蒙思想家,故A项错误;“践行社会契约”表述虽然正确,但是材料并未体现,故B项错误;“主张直接民主”,非但材料没有体现,也并不符合历史上卢梭的思想主张,故C项错误;“分权是对人民主权法则的反动,分走了本应完全属于人民的权利,制约了本应至高无上的人民意志”,不难看出这里卢梭是反对分权学说的,故D项正确。‎ ‎8.卢梭认为社会不平等经历了三个阶段:私有制使不平等牢固起来,富人通过法律强化这种不平等;产生国家机关,实现强者对弱者的统治即政治不平等;出现专制暴政,然后革命暴力推翻专制君主,走向更高级的平等。对卢梭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认为出现私有制是历史的倒退 B.指出了历史是辩证发展过程 C.找到了社会发展的深层推动力 D.论证了人民革命权的合理性 解析:选B。根据“社会不平等经历了三个阶段”无法证实私有制的出现是进步还是倒退,故A项错误;根据“富人通过法律强化这种不平等”“实现强者对弱者的统治即政治不平等”“革命暴力推翻专制君主,走向更高级的平等”可看出历史从不平等走向平等的过程,是历史辩证的过程,故B项正确;历史发展的深层动力是生产力,故C项错误;材料中虽然谈到革命,但革命的性质是民主革命,不能确定是赋予人民革命的权力,故D项错误。‎ ‎9.1792年,英国作家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发表了《对妇女权益的辩护》。她指出,启蒙运动是建立在对于所有人的理性的理想之上的,如果女性也有理性,那她们也应该拥有与男性同样的权利。这表明18世纪(  )‎ A.英国启蒙运动走向新发展 B.欧洲妇女权益得到较大的提高 C.工业革命提高了妇女地位 D.现代女权运动取得突破性发展 解析:选A。从题干来看,英国作家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基于启蒙运动是建立在所有人的理性之上,那么有理性的女性也应该拥有与男性同样的权利,由此可见此时的启蒙运动已经由倡导理性发展到要求男女平等,说明英国启蒙运动走向新发展,故A项正确;题干中英国作家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是在对妇女权益进行辩护,表明此时妇女权利并未得到较大提高,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妇女经济地位,但题干内容是要求提高妇女政治地位,因而C选项与题意不符,故错误;题干仅对妇女权利进行辩护,未体现女权运动的发展成果,故D项错误。‎ ‎10.美国学者孟德卫认为:“在18世纪的法国,没有神圣启示的儒学,作为一种令人赞赏的哲学被反基督教的启蒙思想家接受。信奉自然神论和开明专制的中国君主成了启蒙思想家向欧洲宣传的极好典范。”这表明(  )‎ A.中国制度符合启蒙思想家的设想 B.启蒙思想家吸收了儒学合理成分 C.中国已经成熟实施开明专制制度 D.启蒙思想和儒学有共同的价值观 解析:选B。据材料,启蒙思想家利用中国的儒学和“信奉自然神论和开明专制的中国君主”来宣扬理性主义和反对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抓住材料“没有神圣启示的儒学,……被反基督教的启蒙思想家接受”,故B项正确;“开明专制的中国君主”是启蒙思想家对中国的宣传,当时中国仍是君主专制制度,故C项错误;D项说法本身错误,故D项错误。‎ ‎11.弗兰克·萨克雷在他的《世界大历史》一书中说道:“启蒙思想,要求我们摈弃上帝启示和传统教条,强调理性和自然规律,并且相信人类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据此可以判断,启蒙思想(  )‎ A.推动了人们观念的解放 B.与科学革命互相促进 C.摈弃了天主教的教义 D.开启了理性主义之旅 解析:选A。根据材料“启蒙思想,要求我们摈弃上帝启示和传统教条,强调理性和自然规律,并且相信人类有无限发展的可能”‎ 启蒙思想的推动作用,可以看出其强调的是推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看出科学革命,故B项错误;摈弃了天主教的教义片面,对材料的概括不全面,故C项错误;开启了理性主义之旅片面,不是对材料的全面概括,故D项错误。‎ ‎12.孟德斯鸠曾指出,英国革命把封建贵族打垮以后处于最危险的状态,很有可能会蜕变成最可怕的一种专制,个人最自由的情况实际上是专制产生最可怕的一个契机。材料反映出孟德斯鸠(  )‎ A.反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赞成英国的立宪政体 C.违背了三权分立精神 D.同情英国的封建贵族 解析:选B。材料信息是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种解释,并非反对,故A项错误;据材料“英国革命把封建贵族打垮以后处于最危险的状态,很有可能会蜕变成最可怕的一种专制,个人最自由的情况实际上是专制产生最可怕的一个契机”可知赞成英国的立宪政体,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违背三权分立精神,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同情英国的封建贵族,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文化,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汇渗透(的过程)。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汇、渗透。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尚书·五子之歌》中讲,“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梁惠王上》中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周易·乾》中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谈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论语·为政》中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孟子·公孙丑上》中讲,“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摘编自宋乃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材料二 西方的文化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说“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马丁·路德认为“信仰即可得救”;康德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精神的现实意义。(1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精神在不同时期的侧重点是什么。(8分)‎ ‎(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西方价值观差异的原因。(5分)‎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得出民本,根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得出和谐,根据“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得出自强,根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得出爱国,根据“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得出诚信,根据“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得出友善;第二小问,可从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等方面来分析其现实意义。(2)根据“人是万物的尺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崇尚自由,追求真理与个性;根据“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世生活,强调人的解放;根据“信仰即可得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要求将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提倡简约的生活,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根据“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倡导理性。(3)结合所学知识从中西方的地理环境、经济形态、政治制度等方面分析即可。‎ 答案:(1)精神:“民本”“和谐”“自强”“爱国”“诚信”“友善”。‎ 意义:有助于整合社会思想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经济增长;影响我国的内政外交;是塑造公民现代人格的精神资源;引导现代生活价值观念;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2)侧重点:古希腊时期——崇尚自由,追求真理与个性。‎ 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世生活,强调人的解放。‎ 宗教改革时期——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提倡简约的生活,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启蒙运动时期——提倡理性(人的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3)原因:从经济形态、政治制度、地理环境等角度分析。‎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 在西欧,曾有过一场思想骚动,而在欧亚其他地区则没有。这一根本的不同之处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中国,儒教继续在社会中居支配地位。它尊崇老年人,轻视年轻人;尊崇过去,轻视现在;尊崇已确认的权威,轻视变革;从而使它成为保持各方面现状的极好工具。最终,导致了处处顺从、事事以正统观念为依据的气氛,排除了思想继续发展的可能;这一点有助于说明为什么中国尽管最初在发明造纸、印刷、火药和指南针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后来却在技术上落后于西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自拟一个具体论题或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解析:据材料通过中西思想的对比可得出观点一:思想进步是社会发展的源泉。论述可以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这两场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的发展的推动作用入手。据材料通过中西思想的对比可得出观点二:思想保守束缚社会发展。论述可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如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而大力宣扬儒学,社会上出现复古尊孔逆流等展开。(注意观点明确,表达准确,逻辑清晰。)‎ 答案:评分标准:观点明确给3分,观点模糊、表述不清晰给1~2分,观点错误给0分。论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史实给4分,如果论述逻辑清楚、表达准确给2~3分。结论部分若能总结中心思想或在总结的基础上升华给1~2分。总分不超过12分。‎ 示例 观点:思想进步是社会发展的源泉。‎ 论证:西欧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的思想日益从教会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人文主义兴起,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和教会的思想,提倡民主与科学,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也推动了世界其他地区革命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因此,思想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思想进步引领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 专题总结提升 一条主线: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二大阶段:古希腊的人文精神与近代西方的人文精神;四大标志:古希腊智者运动(起源);文艺复兴(兴起);宗教改革(发展);启蒙运动 (高潮)。‎ 一、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历程 ‎1.萌芽:早期的人文精神萌芽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中,突破了神学对人的束缚,开始从实际出发,反对迷信和权威。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2.曲折:欧洲中世纪教会的专制统治使神进一步成为无需怀疑的世界主宰。封建主义神学统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人的现实生活被否定,人的价值被贬低,神学思想占据了中心地位。‎ ‎3.复苏:14、15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出现了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形式,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又产生了针对天主教神权统治的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西方长期被宗教神学所禁锢的人性得以复苏,被蒙蔽的理性得以昌明。‎ ‎4.成熟 ‎: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文艺复兴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深化,终于在17、18世纪爆发了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阐释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和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和构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高度。启蒙运动将西方的人文精神发展到成熟阶段。‎ ‎[针对训练1]金观涛在《探索现代社会的起源》中指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从不同方面刻画了同一过程。”“同一过程”是指(  )‎ A.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B.摆脱教会对人性的束缚 C.宣扬俗权至上增进民族意识 D.全面批判封建意识形态 解析:选B。依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强调的是人性的回归,人生的现实幸福,宗教改革强调人的信仰自由和发财致富的权利,都强调了人性的解放。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其他与题意不符。‎ 二、近代欧洲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1.兴起原因: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 ‎2.各自特点: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旗号,以人文主义为核心,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倡导个性解放。宗教改革挑战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以反映时代特征的宗教理论实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提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主权在民”,宣扬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 ‎3.共同影响: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思想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针对训练2]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则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这三者都(  )‎ A.着重强调人的平等自由  B.推进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C.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特征 D.促进欧洲思想的彻底解放 解析:选C。前者“笼子”是教会的精神束缚,后者“笼子”是来自教会和封建制度的束缚。强调人的平等自由只符合启蒙运动,故A项错误;三者都推进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但与题意撕开人类身上的“笼子”,即思想解放无关,故B项错误;三者都反对封建教会,故C项正确;促进欧洲思想的彻底解放只符合启蒙运动,故D项错误。‎ 三、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重视关注人与人类社会。‎ ‎(2)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民的根本。‎ ‎2.不同点 项目 儒家思想 古希腊人文精神 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 强调社会中的“人”,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人伦关系中的地位 特别强调人的“个体”,强调人的主观感受 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 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重视伦理道德,对维护封建专制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强调人的平等,为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研究自然科学的态度 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 充满理性与激情,关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 ‎[针对训练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时期是中国德育思想的发轫阶段,周公把德育与政治结合起来,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明德慎罚”的道德规范。后经孔子创立,孟子、荀子发展完善,强调仁、礼,以教化为方式,逐步形成一套以人伦道德为基础的德育思想体系。战国至西汉,《礼记·大学》中明确提出,大学之道在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宋明时期,理学家们对儒家的人性论、义利观、修缮论进一步发展。一方面,重视崇高的精神境界,讲究节操,舍生取义;另一方面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德育观念。到此,儒家德育思想成为约束人们道德行为的理论工具。 ‎ ‎——摘编自郭齐家《中国教育史》 ‎ 材料二 古希腊德育主要着眼于寻求个人应有的德性,揭示个人所应具备的品质特征和追求的生活目的。文艺复兴以后,出现了资本主义道德学说,提出解决道德和利益的关系以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等道德的基本原则。否定神性,强调人性;否定信仰,推崇理性。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实用主义哲学,构建了“培养良好公民”为目标,以“知识、情感、能力”为内容,以“从做中学”、间接引导为方法的德育思想理论,对美国20世纪初社会转型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的解决产生了重要影响。 ‎ ‎——摘编自高雅珍《西方德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德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德育思想的不同。‎ 解析:(1)第一小问西方德育思想产生背景,据材料二“古希腊德育……寻求个人应有的德性”得出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以及城邦民主政治的影响;据材料二“文艺复兴以后,出现了资本主义道德学说”得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崛起;据材料二“美国20世纪初社会转型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得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代议制的完善,人权意识的增强;第二小问中国德育思想产生背景,据材料一“周公把德育与政治结合起来……后经孔子创立,孟子、荀子发展完善……战国至西汉”得知,儒家思想的出现及其发展,并成为正统思想;从经济、政治角度分析德育思想的形成背景,得出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不断发展。 (2)据材料一“周公把德育与政治结合……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明德慎罚”与材料二“个人应有的德性,个人所应具备的品质特征和追求”得出,在伦理思想与道德规范上,西方是以个人为本位,中国是以国家为本位;据材料一“形成一套以人伦道德为基础……人性论、义利观、修缮论进一步发展”与材料二“否定神性,强调人性;否定信仰,推崇理性”得出,在德育思想内容和特点方面,西方重视契约,推崇理性,中国则重视人伦,强调义利观;据材料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重视崇高的精神境界,讲究节操”与材料二“‘从做中学’、间接引导……对社会转型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的解决”得出,在德育思想具体方法上,西方强调实践的作用,中国则重视自我反省内心;据材料一“儒家德育思想成为约束人们道德行为的理论工具”与材料二“培养良好公民为目标”得出,在德育目标上,西方强调培育健全的公民,而中国则重视培养遵守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的人。‎ 答案:(1)背景:西方:古希腊时期,人文主义精神起源;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发达;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崛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代议制的完善,人权意识的增强。 ‎ 中国:儒家思想的出现及其发展,并成为正统思想;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不断发展。‎ ‎(2)不同:在伦理思想与道德规范上,西方是以个人为本位,中国是以国家为本位;在德育思想内容和特点方面,西方重视契约,推崇理性,中国则重视人伦,强调义利观;在德育思想具体方法上,西方强调实践的作用,中国则重视自我反省内心;在德育目标上,西方强调培育健全的公民,而中国则重视培养遵守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的人。‎ 开放性材料解析题——提炼论题说明型 ‎(2016·高考全国卷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便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答模板】‎ 第一步:判断题型及特点。本题为材料类观点评述型,解题的题眼是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 第二步:紧扣题眼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从“是什么”角度阅读材料,判断出材料中关于启蒙思想中的近代民主思想观点是什么(人民主权学说),然后结合所学(启蒙运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等等),拟定论题,简要阐述。‎ 第三步:紧扣拟定的论题,迁移所学,从“为什么”与“怎么样”角度入手,注意问题的限制“世界史”“制度”,然后结合近代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的相关知识组织答案;言之有理,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条理清晰。‎ ‎【参考答案】 ‎ 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①概念解析准确,要素分解全面、科学;‎ ‎②解析充公,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其他相关解析对象解析、较全面;②解析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①偏离概念解析对象、观点不明确;②解析概念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示例一:美国的三权分立。‎ 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人民选举产生,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国会批准。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他们都要对人民负责。‎ 示例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英国国王世袭,但他没有实际权力,只是统而不治的虚君;英国内阁由首相组建,对议会负责,首相由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充任;英国议会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所以英国的首相和内阁也要对人民负责。‎ ‎【方法总结】‎ ‎(1)历史评述类题的基本模式是:阅读材料,提炼观点(从材料中直接获取)+阐释评述(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回答结果或特点),也就是观点判断+论证评价。 ‎ ‎ (2)根据试题的类型,抓住材料的观点及反映的主题,紧扣题眼,迁移所学知识,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角度回答,注意解答时有叙述、有评论,不可以只堆砌史实,也不可以空论。‎ ‎1.智者学派 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公元前5世纪前智者泛指聪明并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人,后来自然科学家、诗人、音乐家乃至政治家,也被称为智者。由于智者能言善辩及晚期智者的末流堕于诡辩,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把其看成是歪曲真理、玩弄似是而非的智慧的人。因而智者在历史上又成为诡辩论者的同义语。‎ ‎2.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 是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要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要尊重人的价值。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3.科学与启蒙运动的关系 ‎17世纪自然科学和哲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果,使人们意识到可以将“科学革命”的精神运用到人文社会领域,能够凭理性的力量发现有关自然、人类和社会的法则,谋取世俗的幸福;他们以理性、宗教容忍和进步的观念向保守现状的旧观念进行冲击,反对一切禁锢思想和压制自由的教条和制度。‎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