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课标要求: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2.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3.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4.简述孟德斯鸠、伏尔秦、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第五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思想,了解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主要思想。2.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3.认识“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等人文主义观点在西方思想发展史上具有的重要影响。‎ ‎ [情景导学]‎ ‎ 材料 下图是古希腊神话中主神宙斯的塑像。古希腊神话反映了古代希腊人对神的敬畏和崇拜。但是,古希腊神话的突出特点是众神的人格化。‎ 思考: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说明古希腊文化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教材导学]‎ ‎1.历史背景 ‎(1)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2.智者学派 54‎ ‎(1)研究领域: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2)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 ‎(3)主要观点 ‎①智者学派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智者学派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 ‎③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 ‎(4)历史意义 ‎①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②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轻巧识记] 智者学派 ‎[深化拓展]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含义是充分肯定人的意义、人的价值,把人放在中心位置上。人文精神包含三个元素:第一是人性,就是对人的尊重,强调人的尊严,实际上就是广义的人文主义精神;第二是理性,就是人的大脑对真理的思考和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实质上就是广义的科学精神;第三是超越性,即对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的精神追求,实质上就是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易错易混]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不是一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工商业的发展,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经济文化的繁荣,都使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渐提高,促使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人文主义随之兴起。‎ 二、“美德即知识”‎ ‎[教材导学]‎ ‎1.背景:智者学派忽视道德;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苏格拉底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主张: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指出教育使人认识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54‎ ‎3.意义:他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易错易混] 苏格拉底并不否定“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其目的在于要求人们重视道德的修养,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苏格拉底不仅没有否定“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而是对这一观点的完善、发展,使之进一步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教材导学]‎ ‎1.柏拉图 ‎(1)关注焦点:人类社会。‎ ‎(2)著作:《理想国》。‎ ‎①内容: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②评价: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亚里士多德 ‎(1)地位: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2)主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轻巧识记] 人文精神的起源 ‎ [易错易混] 古希腊哲学家的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是近代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但不能说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兴起。‎ 探究一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 [材料探史]‎ ‎[史料呈现] 材料一 普罗塔哥拉的一个著名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 智者学派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和伦理规范等,热衷于探讨政治和法律问题。‎ 材料三 奴隶制不合人性,追求所有人“平等”。‎ 54‎ 材料四 角色——教师,任务——培养公私兼顾、能言善辩的好公民,目的——参与雅典的民主政治。‎ ‎——以上四则材料出自岳麓版、人教版和 人民版教科书内容 材料五 苏格拉底以自知无知为自豪,提出美德即知识。“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 ‎(1)依据材料一至材料四,分别概括归纳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问题所关注的侧重点。‎ ‎(2)概括指出材料五中体现的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3)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观点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信息解读] (1)抓住关键词,材料一中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材料二中“关注人与人之间……”、材料三中人的“平等”、材料四中关于人的“角色、任务、目的”等叙述,进行归纳;(2)结合材料五中的“美德即知识”及“苏格拉底以自知无知为自豪”思考其哲学思想;(3)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社会根源。‎ ‎[答案提示] (1)人的价值作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平等;对人的教育。‎ ‎(2)崇尚知识和美德。‎ ‎(3)希腊民主政治的需求。‎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题型突破]‎ ‎ 苏格拉底是保守派的代表,当时不存在明确的生活 54‎ 准则使他深为忧虑……(他)发起一套辩证科学……用这种方法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或者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因为它会为人生提供永久性的指导。苏格拉底深为忧虑的原因是(  )‎ A.人是万物尺度的观念导致价值标准混乱 B.希腊的政治腐败阻碍哲学的进步 C.人们不重视辩证法导致道德标准失控 D.希腊人不理解人生追求的是真善美 ‎[思路引导] ‎ ‎[解析] 从材料信息来看苏格拉底忧虑的是“不存在明确的生活准则”,这与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作用,忽视道德,造成雅典社会道德沦丧有关。故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 A 评价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1)题型特点 此类题型侧重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不着眼于“是什么”,而着眼于“为什么”,而且题干所展现的内容往往以全新的结论(或表述)出现,即在知识框架下注重对能力的考查,在史实框架下注重对历史理论运用的考查,在旧知识框架下注重对创新和思维能力的考查,注重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评价型选择题日益成为高考考查的重要题型之一。‎ ‎(2)解答技巧 54‎ ‎①背景法,适用于与所学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的题目。‎ ‎②理论法,这是解答此类题目最常用的方法。对历史的评价离不开历史理论和方法的支撑,许多题目命制的目的就是考查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理论和方法的掌握情况,因此学生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理论。‎ ‎③史学法,即按历史学中常用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如一分为二法、阶段评价法、阶级分析法、矛盾分析法等。‎ ‎④史论结合法,弄清结论和史实的关系,根据题干给出的结论,分析其与选项中的史实的关系,然后进行综合分析。‎ ‎ [针对训练1] “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绝对正确和错误的东西——对一个人是正确的东西或许对另一个人就是错误的。真正的智慧应该是能觉察并能够满足自己的利益。”智者学派的上述主张(  )‎ A.反映了城邦民主的高度繁荣 B.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 C.提供了判断是非的客观标准 D.提高了雅典公民的道德修养 ‎[解析] 智者学派关注人本身,强调人的主观感受,这是雅典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的产物。题干提供的材料表明,智者学派完全以个人的利益为转移,认为“没有绝对正确和错误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好坏优劣取决于人的尺度,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这种观点的宣扬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会导致人为追求个人的利益而损害公共利益。因此,B、C、D三项的叙述是错误的。故选A项。‎ ‎[答案] A 探究二 人文精神 ‎ [材料探史]‎ ‎[史料呈现] 材料一 智者学派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伦理规范等,热衷于探讨政治和法律问题。‎ 材料二 苏格拉底以自知无知为自豪,提出“美德即知识”,“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等观点。‎ 材料三 我们断言感觉不是智慧,尽管要知道个别事物主要通过感觉,但它们不告诉关于任何事物为什么,例如火为什么热,而只知火热。——亚里士多德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问题所关注的侧重点。‎ ‎(2)概括指出材料二体现的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应该怎样认识事物?‎ ‎[信息解读] (1)抓住关键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 54‎ ‎(2)根据引号内的句子总结概括。‎ ‎(3)抓住开头关键句,理解材料中心意思。‎ ‎[答案提示] (1)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2)崇尚知识。‎ ‎(3)应该靠智慧(即思考)而不单靠感觉。‎ 希腊先哲的思想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的原因 ‎(1)自然哲学家的研究,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究自然的奥妙,打破传统的束缚,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2)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3)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对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的崇尚与追求,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4)亚里士多德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把希腊哲学爱智慧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5)他们的哲学思想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言必称希腊”也说明了古希腊先哲思想的重要地位。所以说,希腊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题型突破]‎ ‎ 苏格拉底坐牢时,听到有一犯人在唱一首新歌,就 要求教他唱。唱歌的犯人很吃惊:“您就要被处决了,为什么还要学唱新歌啊?”这个伟人回答:“这样我死的时候就多会唱一首歌。”这体现了苏格拉底的什么思想(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认识你自己 C.美德即知识 D.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思路引导] ‎ 54‎ ‎[解析] 选项中B、C是苏格拉底的主张,材料信息表明,苏格拉底临死不忘学习知识,实践其“美德即知识”的主张。故选择C。‎ ‎[答案] C 注意对比古希腊普罗泰格拉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他们讨论的是人自身,是人对外部自然统治力量的反抗和对人自身生存状况的觉醒,在永恒地追求外物本质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现了对命运的追寻、对智慧境界的向往和对人性的多角度的追求,具有深厚的人文意蕴。但角度有明显的不同。 ‎ ‎[针对训练2] 智者学派运动被看作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其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则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其核心思想内容是(  )‎ A.强调追求真理 B.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 C.尊崇理性,强调道德作用 D.提倡人性,强调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 ‎[解析]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而反对智者学派的人认为他们巧言善辩、假冒智慧,称其为“诡辩学派”,故A项错误;智者学派反对迷信,特别强调人的价值,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故B项正确;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故C项错误;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 B 54‎ 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异同 孔子 苏格拉底 不 同 点 目的 为奴隶制度服务,‎ 恢复周礼。‎ 挽救世风日下的 雅典民主政治 主张 核心为“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张为政以德的民本思想;强调“礼”,压抑人性;注重人的社会性;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 ‎“美德即知识”;崇尚人性自由;强调人,反对神,主张个性解放和个人价值;“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影响 开创了儒家学说,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基础。‎ 崇尚知识和自由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同点 强调道德和知识的作用;都主张追求个人的善;追求个人品性的修养。‎ ‎[网络构建]‎ 54‎ ‎ [关键必背]‎ ‎1.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充分肯定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2.苏格拉底关注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柏拉图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亚里士多德特别强调在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课时跟踪训练(五)‎ 一、选择题 ‎1.表明了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这一观点应该是指 (  )‎ A.“水是万物的本原” B.“感觉即知识”‎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美德即知识”‎ ‎[解析] 材料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强调“人类自我意识”,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反映了智者学派的思想,其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故选C。A是泰勒斯的命题,D是苏格拉底的主张,B本身有错误之处,排除A、B、D。‎ ‎[答案] C ‎2.“角色——有偿家教,任务——培养公私兼顾、能言善辩的好公民,目的——参与雅典的民主政治。”符合上述说法的哲学家是 (  )‎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梭伦 ‎[解析] ‎ 54‎ 根据有偿家教,培养公私兼顾、能言善辩的好公民,可知是指智者学派代表人物,符合要求的只有A项。‎ ‎[答案] A ‎3.有一天,甲乙二人在街上相遇,甲说:“今天天气转凉了,不是好天气。”而乙则说:“今天的风好凉爽,真是好天气。”与他们的说法观点相似的是(  )‎ A.“水是万物的本原”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美德即知识” D.“认识你自己”‎ ‎[解析] 天气好与坏全在人的感觉,这反映了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哲学观点,即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人的感觉,强调人的价值与作用。‎ ‎[答案] B ‎4.对于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两名同学展开了讨论。小王说:“二者实质上是一致的,因为他们都是对人和人类社会的研究。”小李说:“二者所处的政治背景相同,因为他们是同一时代的人。”对于他们的言论你的判断是(  )‎ A.二人的话都是正确的 B.二人的话都不对 C.小王说得不对 D.小李说得不正确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是同一时代的思想家,他们都是在民主政治的背景下提出了人文主义的思想观。‎ ‎[答案] A ‎5.下图两人分别是同一时期东西方思想领域涌现出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下列有关他们思想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思想研究重点都是人类社会 B.都重视道德的作用 C.都反对专制政治 D.政治主张都是为了挽救正在衰落的旧制度 ‎[解析] ‎ 54‎ 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可以判断孔子并不反对专制政治。A、B、D三项都是两人的共同点。故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 C ‎6.他追求真理的热情将希腊哲学导向了一个新方向——对内在道德的强调,可以说,他是第一个将伦理道德作为关注中心的哲学家。该哲学家是(  )‎ A.苏格拉底 B.普罗泰格拉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解析] “他是第一个将伦理道德作为关注中心的哲学家”符合苏格拉底的思想特征,高度认可道德的重要性,提出“美德即知识”的主张,所以选A项。‎ ‎[答案] A ‎7.柏拉图说:“在所有动物中,人是最非凡和最高明的。”亚里士多德表示:“一个自由人是为自己活着,因而不是为伺候别人而活着。”这反映了古希腊先哲的精神实质是(  )‎ A.理性主义 B.个人主义 C.怀疑主义 D.人文主义 ‎[解析] 本题考查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柏拉图肯定了“人”的价值,亚里士多德肯定了“自己”,这都是人文主义的精神。‎ ‎[答案] D ‎8.以下对雅典学园的描述中,最能体现亚里士多德“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的一项是 (  )‎ A.努力探索自然的奥妙 B.系统学习哲学 C.自由探讨和追求真理 D.自由选择科目 ‎[解析] “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主要体现了亚里士多德崇尚真理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故选C项。‎ ‎[答案] C ‎9.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兽。它有一个谜语,询问过路的人,谜语是:“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许多人因回答不出来被它吃掉。最终少年英雄俄狄浦斯给出了正确的谜底——“人”。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就大叫了一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腊怎样的哲学思想 (  )‎ A.重视对人自身的探讨 B.尊重自然规律 C.强调人是世界的主宰 D.渴望征服自然 ‎[解析] 从希腊神话故事的内容看,主要讲述人的一生,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腊重视对人自身的探讨。‎ ‎[答案] A ‎10.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共同点是 (  )‎ 54‎ A.关注人类社会或生活 B.研究自然和观察世界 C.支持人是万物的尺度 D.反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 三人的思想都体现了人文主义,A是他们研究的主题;B是智者学派出现前的古希腊人的探索方向;C是智者学派的思想;D错误,他们有的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但不是三者的共同点。‎ ‎[答案] A ‎11.关于柏拉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 ②认为“贤人”应做统治者 ③认为武士们应保家卫国 ④认为农民和手工业者负责生产 ⑤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解析] 柏拉图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故①正确;②③④是柏拉图《理想国》中的观点,故也正确;⑤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故排除。‎ ‎[答案] A ‎12.古希腊的一位思想家曾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据此言论,该思想家最可能是 (  )‎ A.苏格拉底 B.普罗泰格拉 C.亚里士多德 D.屋大维 ‎[解析] 从“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可知,反映的是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主张,故A项正确;普罗泰格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故B项错误;亚里士多德主张真理高于一切,故C项错误;屋大维是古罗马帝国时期的人物,不是古希腊思想家,故D项错误。‎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3.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者肯定知识有赖于具体的认知者。在一个人看来是真的,对他来说就是真的,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意见。所以普罗泰格拉这样教诲人,在知识方面,人以自己为准则。智者利用各种逻辑谬误和诡辩,这使研究正确的思维规律成为必要,从而加速了逻辑的诞生。‎ ‎——[美]梯利《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一个好争之徒在争论的时候并不在意问题的正确与否,而只是急于说服他的听众。此刻我和这种人唯一的不同仅仅是——他想使他的听众相信他所说的都是正确的,而我想说服的是我自己。……我请你们思考的是真理而不是苏格拉底。”‎ 54‎ ‎——苏格拉底(死前与朋友的谈话)‎ ‎(1)概括材料一、二中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哲学贡献,简述这些哲学贡献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对知识的获得有什么共同看法?对此,在亚里士多德的探索中有什么继承和发展?‎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二中的信息说明哲学贡献的表现;第二小问,结合所学智者学派及苏格拉底的思想的影响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的“智者肯定知识有赖于具体的认知者”“而我想说服的是我自己”,可得出二者的共同点;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1)哲学贡献:阐述了人的价值。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发现了“自我”。意义:使人的自我意识觉醒,西方的人文主义由此起源。‎ ‎(2)共同看法: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继承和发展:尊崇理性;创立逻辑学。‎ ‎14.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与雅典学园的创办几乎同时,在遥远的东方,也有一个类似的学术机构,叫稷下学宫。稷下是齐国都城一座城门的名字,究竟是南门还是西南门,有待继续考证。稷下学宫和雅典学园虽然相隔万里,却有很多相似之处:两者都以地名命名,创办时间接近,运行方式也相差无机。”——余秋雨 综合图文材料信息提炼主题,结合两幅作品内容反映的历史背景,说明图片中学习机制的特点和功能。(要求:主题明确;层次清晰,表述完整)‎ ‎[解析] 本题设问较多,要分清问题的层次。主题要结合图文材料,得出主题;背景则要注意答题的角度,从政治、思想等角度分析,注意语言的概括性,总结东西方的共同点;特点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思想和学术发展状况;功能分析注意其直接、间接和深远影响,对文化、思想和文明的不同作用分开叙述即可。‎ ‎[答案] 主题:学术发展,思想异彩纷呈的古代东西方。‎ 54‎ 历史背景:旧的社会权力结构逐渐松动,新的政治力量正在上升(雅典民主政治;中国战国七雄等);思想界挣脱蒙昧的束缚和权力的压抑;用理性自由重新思考自然、社会、自身。‎ 特点:都是交流思想文化的场所。学派林立;开放,言论自由;多元思想交流辩论;思想独立;人格平等;尊重学术等。‎ 功能:既是智库,又是学堂,还是一个交流思想文化的场所;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推动了智慧型学者的涌现;思想的对抗或平衡,为变革的时代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支柱;多元思维方式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推动了东西方思想文明的发展。‎ 54‎ ‎第六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学习目标:1.识记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2.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的背景、性质和影响。3.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体现的人文精神,比较两者的异同点。‎ ‎ [情景导学]‎ ‎ 材料 提起意大利,人们不禁会浮想联翩,那里有世界最具权威性的足球赛;那里有最迷人的“蒙娜丽莎的微笑”;那里有世界著名的永恒之城——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就在这片土地上,曾哺育了斯巴达克斯、伽利略、马可·波罗等伟大的人物;也是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恺撒大帝、墨索里尼等暴君。这就是意大利——一个神秘的王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14、15世纪的意大利,探寻文艺复兴的足迹。‎ 思考:你知道著名的意大利“文艺三杰”分别指谁吗?‎ 提示: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教材导学]‎ ‎1.出现 ‎(1)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业城市。‎ ‎(2)这些城市各自独立,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影响 ‎(1)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新兴的资产阶级。‎ ‎(2)贵族和教会失去了昔日的权威。‎ ‎(3)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的享乐,胜过关心虚幻的神学说教。‎ ‎[深化拓展] 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等工商业城市,与国家的重商主义政策密切相关。但采取重商主义政策的根本目的不是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增强实力以巩固政权。‎ 二、文艺复兴 ‎[教材导学]‎ ‎1.兴起 十四五世纪,意大利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因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因而被人们称为文艺复兴运动。‎ ‎2.实质 文艺复兴运动不是提倡复古,而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54‎ ‎3.思想核心——人文主义 ‎(1)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他们抨击教会的腐败,提倡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4.表现 ‎(1)文学领域 ‎①薄伽丘是佛罗伦萨人,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是《十日谈》。作者在这一著作中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②但丁在他的长诗《神曲》中,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③彼特拉克的代表作是《歌集》,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2)艺术领域 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一扫中世纪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 ‎5.传播 ‎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许多国家,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易错易混] “文艺复兴”这一概念并不能揭示其本质,它不是古希腊罗马文明在湮没千年后的复兴,而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可以形象地比喻为“旧瓶装新酒”,即在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旧瓶”中装上资产阶级的“新酒”。‎ ‎[深化拓展] 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外衣的原因 ‎(1)当时封建神学占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庞大,不允许其他思想和学说传播,封建神学的理论体系大多建立在古希腊罗马的科技、思想文化基础之上。‎ ‎(2)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还无力与封建神学正面冲突,所以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而行反对封建神学、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之实。‎ 三、宗教改革 ‎[教材导学]‎ ‎1.背景:文艺复兴使人们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天主教会从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财富。‎ ‎2.兴起:马丁·路德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 ‎3.概况 ‎(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2)其他地区:形成路德派等新教,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54‎ ‎4.影响: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轻巧识记] (1)归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2)“因信称义”与“因行称义”‎ ‎[易错易混] 欧洲的宗教改革只是否定教皇和天主教会的权威,但其仍信仰上帝、《圣经》,并成立了新的教会组织。因此,宗教改革并未否定宗教。‎ 探究一 文艺复兴的性质和特点 ‎ [材料探史]‎ ‎[史料呈现] 材料一 文艺复兴并非是对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的一种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便不得不借用作为基督教神学的对立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的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1)依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和实质。‎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借古喻今”的含义及文艺复兴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 54‎ ‎[信息解读] (1)抓住句中转折词“并非……而是……”;理解中心句“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2)由关键信息“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可以得出利用古希腊罗马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结论。‎ ‎[答案提示] (1)特点:资产阶级用古典文化为现实政治服务。实质: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2)含义: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封建宗教神学,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原因: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欧洲资本主义刚刚兴起,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古希腊罗马文化有深厚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反对封建神学。‎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 ‎(1)文艺复兴运动是14~17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2)从形式上看,文艺复兴是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复兴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实际上它不是对古典文化的简单模仿,而是一种创新,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文学、艺术、哲学、自然科学以及政治、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等领域内开展的一场新思想、新文化的革命运动。,(3)文艺复兴运动是以资本主义萌芽为经济基础,以反封建反教会为内容,并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为目的的一场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 ‎ [题型突破]‎ ‎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下列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评述正确的是(  )‎ A.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 B.是对古代希腊罗马人文主义的复制 C.重点追求各阶层社会地位的平等 D.促使人们对教会的统治更加顺从 ‎[思路引导] 根据题意评价文艺复兴时的人文主义 54‎ ‎[解析] 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文艺复兴不是简单地模仿古典文化,而是新文化的兴起,它反对封建教会的说教,维护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B、C、D三项的叙述都是不正确的。‎ ‎[答案] A ‎“文艺复兴”这一概念并不能揭示其本质,它不是古希腊罗马文明在湮没千年后的复兴,而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可以形象地比喻为“旧瓶装新酒”,即在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旧瓶”中装上资产阶级的“新酒”。 ‎ ‎[针对训练1] 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  )‎ A.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B.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C.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D.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 ‎[解析] 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应从经济角度分析,材料中“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说明了这一点。‎ ‎[答案] B 54‎ 探究二 欧洲的宗教改革 ‎[材料探史]‎ ‎ [史料呈现] 材料一 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 ‎——《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二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 ‎——斯大林《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国》‎ ‎(1)材料一中的“因信称义”体现了什么思想?有何意义。‎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信息解读] (1)从“因信称义”强调人的信仰自由和权利等角度去分析体现的思想与意义。‎ ‎(2)抓住材料二中的数字,可以判断出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影响巨大,获得了广泛支持。‎ ‎[答案提示] (1)思想:人文主义思想。意义;使民众打破了对教会的迷信,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与发展。‎ ‎(2)德意志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的矛盾十分尖锐,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获得了广泛支持。‎ 全面理解欧洲宗教改革 ‎(1)原因 ‎①经济上,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严重束缚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 ‎②意识形态上,文艺复兴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是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思想条件。‎ ‎③政治上,以天主教会为精神支柱的封建势力相互勾结,导致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政治斗争不得不借助于宗教神学的方式进行。这是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必然形势。‎ ‎④直接原因,教会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的活动,终于点燃了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54‎ ‎(2)性质 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3)意义 ‎①政治上,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经济上,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思想上,打破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进一步得到解放,促进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 [题型突破]‎ ‎ 马丁·路德曾说:“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 因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了他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这个观点的主要意义是(  )‎ A.使人们获得更容易得到拯救的方法 B.使教会服从于国家 C.否认了教皇和教职人员的权威 D.消除了教职人员与俗人的差别 ‎[思路引导] ‎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因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可知马丁·路德认为行为不重要,信仰是非常重要的,因信称义,否认教皇和教职人员的权威,故选C。‎ ‎[答案] C 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继续,是人文主义思想在宗教领域的运用与发展,它从教会内部破除了封建的旧观念,树立了以人为主体的新思想。 ‎ 54‎ ‎[针对训练2] 在宗教改革中,改革家们用人文主义的宗教观挑战教会权威。下列表述体现这种宗教观的是 (  )‎ A.“基督徒靠行事修为成为义人”‎ B.“认识你自己”‎ 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D.“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 ‎[解析] A是罗马天主教的“因行称义”的主张,是宗教改革反对的内容,故A错误;B是古希腊苏格拉底名言,没有宗教改革的内容,故B错误;C肯定了人在信仰中的主体地位,主张人可以和上帝直接沟通,否定了天主教的权威,与题中“用人文主义的宗教观挑战教会权威”相符,故C正确;D是启蒙思想家宣扬民主自由的思想主张,与题干无关,故D错误。‎ ‎[答案]  C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不同点 项目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斗争形式 借助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进行。‎ 借助宗教“异端”的形式进行,把斗争矛头直指罗马天主教会。‎ 范围 首先从意大利开始,主要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和进行。‎ 首先从德国开始,它是一场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运动。‎ 作用 把人们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在思想和社会领域扫荡了封建势力,新教思想还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相同点 ‎①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历史年代。‎ ‎②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都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③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54‎ ‎④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近代文化的繁荣。‎ ‎ [网络构建]‎ ‎ [关键必背]‎ ‎1.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其实质是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2.16世纪,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欧洲出现了马丁·路德等人的宗教改革,它是对西欧基督教神权统治的批判和否定,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 ‎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是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与思想自由。‎ 课时跟踪训练(六)‎ 一、选择题 ‎1.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这里面“独特社会”的含义是 (  )‎ A.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 B.罗马天主教会势力日渐衰落 C.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纷纷兴起 54‎ D.人们热衷于追求理性、民主、自由 ‎[解析] 从材料描述中可以看出文艺复兴在继承古典文化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代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独特社会”的含义就是指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A ‎2.通过十个青年男女由死亡之城来到乡间别墅,象征从中世纪的禁欲主义的森严统治下解放出来,并用一百个故事来寓意作者思想的文学家是 (  )‎ A.但丁 B.薄伽丘 C.彼特拉克 D.达·芬奇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十个青年男女”“一百个故事”可知该作品应是薄伽丘的《十日谈》。‎ ‎[答案] B ‎3.文艺复兴运动是西方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的先驱们所承担的历史任务是 (  )‎ A.把人从禁欲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B.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C.把人从罗马教皇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D.把人从封建主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解析] 文艺复兴主张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从禁欲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答案] A ‎4.历史学界普遍把出生于十四世纪初的彼特拉克视为“人文主义之父”。有一位学者描述了有关彼特拉克生平的四件事情。下述哪两件事可作为“彼特拉克是人文主义之父”这个论题的说明 (  )‎ ‎(甲)他最初学习法律,后因经济问题改投神职成为教士。‎ ‎(乙)他的拉丁文造诣高,并以意大利方言创作美丽诗歌。‎ ‎(丙)他的著作常叙述自己,以追求名声,显示个人主义。‎ ‎(丁)他曾经攀登法国南部高山,为了居高临下欣赏美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解析] 甲属于出身,丁属于正常活动,均没有体现人文主义的内涵。“以意大利方言创作美丽诗歌”“以追求名声,显示个人主义”说明具有人文主义的内涵,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5.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 54‎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解析] 马丁·路德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阅读《圣经》,同上帝对话,信仰即可得救,教会代表认为《圣经》容易被人曲解,个人的得道要依赖于教会对《圣经》的解释,所以他们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故选C项。‎ ‎[答案] C ‎6.中世纪的女人们认为,在私人领域以外,必须把头发藏好,要用帽子、头巾保护起来。文艺复兴时期的女人们则用白色或黄色的蚕丝做成假发装饰品,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整天在露天中度过。这表明文艺复兴的重要特征是 (  )‎ A.宽容的心态 B.人性的复苏 C.高雅的追求 D.理性的崇拜 ‎[解析] 依据材料“中世纪的女人们认为,在私人领域以外,必须把头发藏好,要用帽子、头巾保护起来”信息可知,中世纪基督教会及神学思想束缚、压抑人性。依据材料“文艺复兴时期的女人们则用白色或黄色的蚕丝做成假发装饰品,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整天在露天中度过”信息可知,文艺复兴时期头发是美丽的象征,充分追求并展示美,这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性的复苏,追求现世幸福有关,选择B符合题意。‎ ‎[答案] B ‎7.“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是(  )‎ A.极力反对教会神学 B.信仰即可得救 C.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D.主张因行称义 ‎[解析] 注意材料的意思是“只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获得拯救,不用任何中介”,这符合马丁·路德的“信仰即可得救”主张。‎ ‎[答案] B ‎8.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一主张的进步意义在于(  )‎ A.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 B.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自由 C.使理性与自由平等思想迅速传播 D.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解析] 题干强调因信称义的意义是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自由,故B项正确。‎ 54‎ ‎[答案] B ‎9.16世纪马丁·路德的思想和主张引发了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发端于德国,说明当时德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  )‎ A.农民与庄园主的矛盾 B.教会与地主的矛盾 C.教会与德意志资产阶级的矛盾 D.市民与城市贵族的矛盾 ‎[解析] 宗教改革后确立的新教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认为教会应从属于国家,实质上反映了教会与各国新兴资产阶级的矛盾,故选C。‎ ‎[答案] C ‎10.威尔斯认为:‎ ‎,④错误。‎ ‎[答案] A“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  )‎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D.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解析] “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表明宗教改革本质上并非是反对教皇的宗教斗争,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宗教改革反对教皇是因为他是“富有的世俗君主”,但这并非民主革命,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反对“富有的世俗君主”,体现了它是反封建的政治斗争,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民族色彩,故D项错误。‎ ‎[答案] C ‎1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者反对天主教会腐败、反对特权的主要目标虽基本一致,但内涵和影响有别,两者互有促进,有先后之序。”可见两者的主要历史作用在于(  )‎ A.改变了西方社会的宗教信仰 B.强化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 C.在不同领域打破旧的精神枷锁 D.构想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架构 ‎[解析] 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宗教改革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故C项正确。‎ ‎[答案] C 54‎ ‎12.1521年,德国维登堡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版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耶稣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图意在(  )‎ A.倡导宗教宽容 B.宣扬教会权威 C.反对宗教改革 D.抨击罗马教会 ‎[解析] 材料中没有体现宗教宽容的内容,故A项错误;宣扬教会权威与“其中一幅的左侧是耶稣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反对宗教改革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赞扬耶稣对门徒的奉献,抨击教皇对信徒的轻视,故D项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梵澄先生有言,“十三、十四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其实未尝‘复’出古代文化到什么地步”。但是,“它的光明,至少透过了它以前一千年”。文艺复兴……并不是对古典作品一本正经的拘礼模仿。……文艺复兴奠定了欧洲近代文明的新基础。‎ ‎——摘编自《欧洲文明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 从汉朝以后到唐代,儒学比较强调价值、强调人格、强调修养的内在传统中断了,变成比较注重文献、历史,宋代的理学就致力于把在汉代以后中断的儒学的内在传统连接起来。‎ 宋明理学是以“天理”为中心观念的综合性的思想文化体系。它是宋代以后历经元、明到清,占据七百多年历史,在我们国家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学术形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文艺复兴、宋明理学的特点及其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者带来的不同影响。‎ ‎[解析] (1)第一小问从二者思想内涵角度思考;第二小问从二者兴起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思想角度分析,分别说明即可。(2)“文艺复兴”从思想解放、世界文化角度回答;“宋明理学”从思想传承、封建统治角度分析。‎ ‎[答案] (1)特点:文艺复兴致力于打破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精神统治;宋明理学致力于复兴儒学的内在传统。‎ 背景:文艺复兴运动,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和发展;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影响;宗教神学对人性的极端压制。‎ 宋明理学,佛、道的发展使儒学面临危机;唐代以来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唐末五代以来的混战割据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 ‎(2)影响:文艺复兴强调人文主义思想,崇尚人的价值和现世的幸福,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是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做了必要的思想文化上的准备;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动员和准备。‎ 宋明理学,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一度对当时社会 54‎ 的发展起过好的作用;但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理学日益僵化,其在强化封建礼教、维护宗法等方面,愈益起着消极乃至反动的作用。‎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6年1月4日,一个意大利人在种植葡萄时,无意中挖出一座群雕像,这就是古希腊的雕塑名作《拉奥孔》。它的出土,震动一时,被推崇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 材料二 除非《圣经》或理由清楚地说服我……我受所引用的《圣经》约束,我的良心受神的话捆绑。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的意见,因为违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当。我不能那样做。这是我的立场,求神帮助我。‎ ‎——马丁·路德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的意大利主要流行什么社会思潮?这一思潮要表达的思想主旨是什么?《拉奥孔》的出土为什么会在意大利引起“震动”?‎ ‎(2)材料二中马丁·路德对《圣经》的态度是什么?‎ ‎(3)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解析] 第(1)问注意时间“1506年”;第(2)问根据材料回答即可;第(3)问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间的关系回答。‎ ‎[答案] (1)社会思潮:人文主义。‎ 主旨: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或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或人性解放);追求现世幸福。‎ 原因:再现了古典文明的辉煌与伟大,增强了人们创造新文化的信心。‎ ‎(2)以自己对《圣经》的理解为准,服从于《圣经》的约束,不盲目听从教会说教。‎ 54‎ ‎(3)文艺复兴推动了宗教改革,宗教改革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第七课 启蒙运动 学习目标:1.识记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2.分析并理解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其核心思想。3.认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 [情景导学]‎ 材料 巴黎,一座闻名于世的繁华大都市,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而去巴黎的游客无不被一座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先贤祠所震撼。古朴的建筑,浓厚的文化氛围,非凡事迹,震荡着来这里参观的每一个人。至今,共有72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而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们则位列其中。‎ 思考:你知道的法国启蒙思想家都有谁呢?‎ 提示:伏尔泰、孟德斯鸠等。‎ 一、理性时代的到来 ‎[教材导学]‎ ‎1.背景 ‎(1)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科学家们揭示了许多自然界的奥秘,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 ‎(2)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 ‎2.过程 ‎(1)17世纪时,英国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 ‎(2)18世纪中叶,法国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 54‎ ‎、卢梭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推动启蒙运动进入高潮。‎ ‎3.核心:理性主义。‎ ‎4.主张 ‎(1)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 ‎(2)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 ‎(3)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 ‎(4)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5.性质: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 ‎[轻巧识记] 理性主义的内涵 ‎ [易错易混] “理性不是启蒙运动时期的开始”‎ ‎“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但“理性”并非始于启蒙运动时期。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就已经开始了“理性”的思考,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柏拉图则是将人分为三等,各司其职。‎ ‎[深化拓展] 启蒙运动之前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借助于外力和披上宗教外衣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而启蒙运动从一开始就直接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主要是因为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二、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教材导学]‎ 54‎ ‎[轻巧识记] 卢梭的思想 ‎[易错易混] 启蒙运动反对封建特权,但当时大部分启蒙思想家并不反对君主制,而是反对封建专制主义。‎ 三、启蒙运动的扩展 ‎[教材导学]‎ ‎1.扩展 ‎(1)代表人物:德意志著名哲学家康德。‎ ‎(2)代表作品:《纯粹理性批判》等。‎ ‎(3)主要观点 ‎①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②他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③相信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 54‎ ‎④坚持人要自律,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2.影响 ‎(1)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 ‎(2)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爆发了大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 ‎(3)启蒙运动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4)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轻巧识记] 巧妙归纳启蒙运动的“一、二、三、四”‎ 一个核心:理性主义;两个进步: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构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三大主张:自由平等、分权制衡、天赋人权;四位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 ‎[易错易混] 启蒙运动发生、发展于欧洲,但其影响范围不是只局限于欧洲地沤,而是影响了整个世界。‎ 探究一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材料探史]‎ ‎ [史料呈现] 材料一 国会是立法机构……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行政权赋予总统……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1787年美国宪法 材料二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体现了怎样的原则?这与哪位启蒙思想家主张一致?‎ ‎(2)依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 ‎[信息解读] (1)抓住“国会”“总统”和“大法官”三个关键词理解权力的分配。‎ ‎(2)抓住材料中的并列复句,从“宗教方面”和“政治方面”来思考;把握关键句“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和“社会契约”。‎ ‎[答案提示] (1)原则: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的原则。思想家:孟德斯鸠。‎ ‎(2)宗教上,反对神权统治,主张宗教自由;政治上,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 54‎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1)启蒙运动不仅在自由和个性解放上继续发展,而且要根本变革国家体制,实行法治和一整套民主政治制度。‎ ‎(2)启蒙运动提高到哲学角度论述问题,而且不给宗教留下一块阵地,用无神论完全否决了任何宗教与神学。‎ ‎(3)启蒙运动为未来的“理性”社会提出了经济自由、人权自由、政治平等、议会制民主、三权分立等思想主张,后来都成为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奉行的原则,至今仍在实行。‎ ‎[题型突破]‎ ‎ 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一书中说:“如果说文 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人文主义者们开创了一种趋势的话,那么启蒙思想便是这种趋势的最高峰。”其中“最高峰”突出表现在(  )‎ A.批判宗教神权统治 B.主张构建理性王国 C.极力宣扬人性解放 D.充分肯定人的价值 ‎[思路引导] ‎ ‎[解析] ‎ 54‎ 材料比较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核心为理性,主张构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故选择B项。‎ ‎[答案] B 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的发展 ‎(1)从批判对象上看,由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扩展为整个“黑暗的中世纪”。‎ ‎(2)从涉及的领域看,由文学、艺术领域扩展到宗教、哲学、经济、科学、史学、文学、美学等领域的各个方面。‎ ‎(3)从批判形式上看,摆脱了文艺复兴的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4)从思想特点上看,不再承认外界的任何权威,而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宣传理性真理。 ‎ ‎[针对训练1] 伏尔泰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孟德斯鸠写过多篇自然科学的论文,康德在46岁之前的著述也集中在自然科学方面,他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据此可见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 (  )‎ A.划清与自然科学的界限 B.汲取了理性思考的精神 C.偏离了文艺复兴的轨道 D.开启近代思想解放序幕 ‎[解析] 自然科学的发展对启蒙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倡导理性主义,故B项正确;启蒙运动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不是偏离,故C项错误;开启近代思想解放序幕的是文艺复兴,故D项错误。‎ ‎[答案] B 探究二 启蒙运动的特点 ‎ [材料探史]‎ ‎ [史料呈现] 材料一 伏尔泰在给他的一个反对者的信中写道:“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曾说过:“没有一个人从自然得到了支配别人的权利。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享有理性,就有享受自由的权利。”‎ 材料二 “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则开辟了一个新时代。”——歌德 材料三 被推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 54‎ ‎(1)材料一中两位著名思想家的相同主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这两个时代分别是指什么社会制度?卢梭的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路易十六的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信息解读] (1)抓住关键句“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和“只要享有理性,就有享受自由的权利”说明其主张。‎ ‎(2)注意结合材料的时代背景来把握历史发展的潮流。‎ ‎(3)结合伏尔泰和卢梭思想主张理解其影响。‎ ‎[答案提示] (1)“天赋人权”,人人都享有自由的权利。‎ ‎(2)制度: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制。影响:卢梭的思想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为革命中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3)启蒙运动促进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启蒙运动的特点 ‎(1)从批判的对象看,矛头指向专制主义、教权主义。伏尔泰倡导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明确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其共同的本质就是反对专制主义。孟德斯鸠以“天赋人权”反对教会作为第一等级的封建等级制度;卢梭用“社会契约”论对抗“君权神授”,都是对教权主义的批判。 ‎ ‎(2)从批判的方式上看,摆脱了宗教的束缚,诉诸理性。启蒙思想家宣传理性,对封建制度进行理性的批判,是科学进步与资产阶级强大的反映。 ‎ ‎(3)从批判的领域来看,集中于政治、思想领域。即使是百科全书派,宣扬科学和理性的目的也是为了反对专制、教权和迷信。 ‎ ‎(4)从历史作用上看,主要是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做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批判,说明了革命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君主立宪和三权分立不仅提供了依法治国的理论,还为资产阶级的政权组织形式设计了不同的方案,启蒙运动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设政权的强大思想武器。‎ ‎[题型突破]‎ ‎ 英国史学家阿伦·布洛克指出:“启蒙运动的了不起 54‎ 的发现,是把批判理性应用于权威、传统和习俗时的有效性,不管这权威、传统、习俗是宗教方面的、法律方面的、政府方面的,还是社会习惯方面的。”据此,阿伦·布洛克(  )‎ A.认为批判理性能够应用于一切领域 B.认为启蒙运动在英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C.抨击欧洲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性 D.赞誉启蒙思想家敢于挑战权力和政府 ‎[思路引导] ‎ ‎ [解析] 根据材料“启蒙运动的了不起的发现”,可知阿伦·布洛克是在赞赏启蒙运动;再由“把批判理性应用于权威、传统和习俗时的有效性”,可知其赞赏的是启蒙运动敢于挑战封建政府的权力,据此推理可知D项正确。A、B两项从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C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 ‎[答案] D 启蒙运动强调的“理性”并不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性”的否定,而是发展。“理性”是指人的思考和判断,仍然是强调人,只是把人的自然欲求发展到更高的层次。 ‎ ‎[针对训练2] 在法国大革命中沦为阶下囚的国王路易十六读完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后,不禁喟然长叹:“这两个人毁了法国。”这说明启蒙思想(  )‎ A.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彻底解放 B.导致了法国的政教分离 C.对法国大革命起到了动员作用 D.否定了法国的等级制度 ‎[解析] 伏尔泰和卢梭是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启蒙思想家批判专制王权和教权主义,宣传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这些思想否定王权,对法国大革命起到了动员作用,最终导致封建制度被推翻。故选C。‎ ‎[答案] C 54‎ 一、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1.从内容上看 ‎(1)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动摇了封建统治。‎ ‎(2)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进行了思想和理论上的架构。‎ ‎2.从时间上看:对17~20世纪的人类历史乃至当今社会都产生了久远而巨大的影响。‎ ‎3.从空间上看 ‎(1)在欧洲,为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提供了思想武器。‎ ‎(2)在美洲,为美国独立战争及其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3)在亚洲,先后激励着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4.从政治上看 ‎(1)推动了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 ‎(2)推动了亚非拉民族的解放斗争。‎ ‎(3)为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思想营养。‎ ‎5.从思想上看 对人类的思想解放和人文主义的发展作出贡献,极大丰富了人类的精神文明。‎ 二、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注重人的价值,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 ‎(2)都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 ‎(3)都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2.不同点 ‎(1)时代背景不同: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14世纪,当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形成,封建教会神学统治着人民的思想;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此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壮大,欧洲各国封建君主的改革强化了专制统治。‎ ‎(2)兴起和发展历程不同: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后扩展到西欧;启蒙运动起源于英国,后以法国为中心,波及欧洲大多数国家,并影响了全世界。‎ ‎(3)方式不同:文艺复兴借助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借用宗教的外衣;启蒙运动则通过提出无神论思想,摆脱了宗教束缚,公开向宗教神学挑战。‎ ‎(4)领域和核心不同:文艺复兴集中在文艺领域,其核心是人文主义;启蒙运动则主要在思想政治领域,其核心是理性主义。‎ 54‎ ‎(5)内容上的侧重点不同:文艺复兴侧重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神”为中心,重视现世生活,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反对基督教的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而启蒙运动呼唤理性的阳光,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一套政治构想。‎ ‎(6)影响不同:启蒙运动所起的思想解放作用更大,为资产阶级革命作的思想准备更直接、更深入。‎ ‎[网络构建]‎ ‎ [关键必背]‎ ‎1.法国启蒙思想家主张用理性取代专制和愚昧,建立自由和平等的理想社会;要求获得人的彻底解放,进一步弘扬人文精神。‎ ‎2.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伏尔泰的“天赋人权”思想,卢梭的“主权在民”学说,康德的理性判断主张是欧洲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主要思想武器。‎ 54‎ ‎课时跟踪训练(七)‎ 一、选择题 ‎1.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们“已经开始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他们从理性和经验出发,而不是从神学出发来阐明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 A.独立的思考与科学的判断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集体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教会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解析] 根据关键词“启蒙思想家”和所学知识可知,“理性”指独立的思考与科学的判断,故选A项。‎ ‎[答案] A ‎2.人们由高举人文精神的旗帜到进入理性时代,其根本原因是 (  )‎ A.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B.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C.欧洲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 D.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 ‎[解析] 解题关键在于抓住关键词“根本原因”。理性时代是指启蒙运动时期,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对封建制度的思想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发起这场运动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答案] B ‎3.伏尔泰的名言:“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反映了启蒙思想家(  )‎ A.主张限制王权,保障议会自由 B.提倡君主立宪,倡导言论自由 C.反对教权主义,倡导信仰自由 D.宣扬权利平等,争取政治自由 ‎[解析] 伏尔泰的这段话表明他捍卫人权的立场,与此相同的是D项。‎ ‎[答案] D ‎4.孟德斯鸠认为:“在这样的社会中占上风的不是作为民主政体的品德,而是所有人的野心和贪婪。”为此孟德斯鸠提出(  )‎ A.强化专制君主的权力 B.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D.加强法律制度的建设 ‎[解析] ‎ 54‎ 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思想,认为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彼此制衡以防止专制独裁的出现,故答案为B。‎ ‎[答案] B ‎5.启蒙运动中一位思想家曾谈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这段话所体现的思想是 (  )‎ A.天赋人权 B.权力“制约与平衡”‎ C.主权在民 D.社会契约 ‎[解析] 由“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可以判断这主要体现的是天赋人权;B、C、D三项中的思想材料没有体现。‎ ‎[答案] A ‎6.下图是位于日内瓦的卢梭岛,中间的标识部分是卢梭雕像,雕像基座上刻着“日内瓦公民——让·雅克·卢梭”,这是为了纪念卢梭在哲学史上和革命史上的伟大贡献而命名和设立的。卢梭思想中最核心的部分是(  )‎ A.天赋人权说 B.社会契约论 C.三权分立说 D.人民主权说 ‎[解析] 本题考查卢梭思想的核心主张——社会契约论,他认为人民大众有革命的权利,有义务去创造一个新的社会契约,这种社会契约不取决于财富,不取决于国王的意愿,而取决于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 ‎[答案] B ‎7.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这三位思想家被称为法兰西的“自由三剑客”。主要是因为他们 (  )‎ ‎①抨击天主教,提倡“民主共和” ②追求民主、平等和自由 ③强调理性 ④反对专制主义、等级制度 54‎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是对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三人观点共性的考查。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但不赞成共和,排除①。故选D。‎ ‎[答案] D ‎8.“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限制的唯一的方法,是同其他人协议,以谋他们彼此之间的舒适、安全和和平的生活,以便安稳的享受他们的财产并且有更大的保障来防止共同体以外任何人的侵犯,无论人数多少都可以这样做。”材料体现的思想是(  )‎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社会契约 D.自由平等 ‎[解析] 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放弃其自然自由……”“……同其他人协议………”“谋……彼此之间……舒适、安全和和平的生活”,结合所学知识,此为社会契约论,C项正确。天赋人权指人生来是平等、自由的,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主权在民指国家代表人民的利益去行使权力,一切为了人民,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自由平等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答案] C ‎9.启蒙思想的传播引起了欧洲各国君主的极度恐慌。这是因为 (  )‎ A.天主教会的势力已经遭到严重削弱 B.各国君主还没有摆脱封建神学世界观的束缚 C.它反对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 D.启蒙思想明确提出要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 A、B两项局限于教会方面,尚未直接触及封建君主制;D项不符合伏尔泰、孟德斯鸠的思想;C项是其反对对象因而危及封建君主统治。‎ ‎[答案] C ‎10.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解析] 启蒙思想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B项排除;题干中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D项与题干观点相对立,排除;A、C两项都是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然而题干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强制工具,显然,A项与题意不符,故C项正确。‎ 54‎ ‎[答案] C ‎11.在一次历史兴趣小组活动时,一名比较粗心的同学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进行了以下归纳。你认为正确的是 (  )‎ ‎①都是思想解放运动 ②都描绘了资产阶级统治的理想蓝图 ③前者侧重于个性解放,后者侧重于强调理性 ④前者实质是主张复兴古典文化,后者实质是宣扬资产阶级文化 ‎ A.①③ .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是思想解放运动,①正确;文艺复兴没有描绘资产阶级的理想蓝图,②错误;文艺复兴侧重于个人解放,启蒙运动则强调理性,③正确;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实质都是宣扬新兴资产阶级文化 ‎12.下图这幅漫画的主题是(  )‎ A.提倡复兴古代文化 B.宣扬理性,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C.突出现实社会中“人”的巨大作用 D.痛斥资本主义是是非颠倒的罪恶社会 ‎[解析] 图片反映的是启蒙运动的作用,A、C、D三项不属于其影响,其中A项为文艺复兴的主张,C项为智者学派的主张,D项没有出现在启蒙思想家的描述中。‎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17世纪,中国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把欧洲启蒙运动推向高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54‎ 材料二 卢梭的社会契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材料三 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两者的相同之处。这两者在政治、经济方面有何相似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三并结合伏尔泰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儒学的原因。结合中国传统儒学的本质指出伏尔泰认识的局限。‎ ‎(3)18世纪法国的进步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迅速爆发,而17世纪中国的进步思想却很快沉寂下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两种不同状况的根本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中国思想和同时期欧洲启蒙运动的对比。第(1)问,考查黄宗羲、卢梭思想的对比,把握其思想核心即可,政治背景从封建制度,经济背景从资本主义萌芽方面解答。第(2)问,把握启蒙运动时期的时代背景以及伏尔泰代表阶级的利益即可,其局限性在于未了解中国国情,未区分两种思想的本质。第(3)问,把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即可。‎ ‎[答案] (1)观点:材料一,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材料二,社会契约论。相同:都反对君主专制,具有民主性。时代背景:封建社会日趋衰落(或专制统治强化);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或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2)原因:认为儒学文化具有自由、平等的精神;法国处于封建专制时代,认为儒学可以作为抨击天主教神学思想和封建等级制度的理论武器。局限:没有认识到传统的儒学思想对封建专制统治的维护,没有认识到儒学思想与启蒙思想的本质区别。‎ ‎(3)法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幅画。‎ 54‎ 图注: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士,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 材料二 (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全球通史》‎ 材料三 因为您是大贵族,您就自以为是伟大的天才!门第、财产、爵位、高官,这一切使您多么洋洋得意……除去从娘胎中出来时用过一些力气之外,您还有什么了不起的……至于我,仅仅是为了生活而施展出来的学问和本领,就足够统治整个西班牙一百年还有富余。‎ ‎——博马舍《费加罗的婚礼》‎ ‎(1)材料一所体现出的思想及其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指什么?‎ ‎(3)材料三所体现出的思想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4)以上三则材料体现的主题是什么?‎ ‎[解析] 第(1)问回答宗教改革的内容和实质。第(2)问回答启蒙运动针对的目标和影响。第(3)问回答启蒙运动的自由平等思想和对资产阶级革命的作用。第(4)问回答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所反映的人文主义精神。‎ ‎[答案] (1)体现的是信仰得救的宗教思想,其实质就是反对封建神学,肯定人的价值。‎ ‎(2)指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抨击天主教会,宣扬“人民主权”思想,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3)思想:反映了启蒙思想家要求自由、平等、人权的强烈愿望。‎ 作用: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4)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 单元学习总结 54‎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 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对天主教的态度 ‎1.文艺复兴时期 54‎ 借助于古希腊罗马的人文主义思想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宗教题材揭露教会的腐朽和黑暗。他们反对天主教神学的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对教会势力持和解的态度,不愿走宗教改革的道路。‎ ‎2.宗教改革时期 宗教改革直接与教会教皇进行斗争。这一时期的斗争主要是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束缚,提倡人的解放,宣扬王权高于教权。它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这一时期反对天主教会的斗争采用披着宗教外衣的形式,但并没有抛弃宗教神学思想。‎ ‎3.启蒙运动时期 这一时期的启蒙思想家抛弃了宗教外衣,提出了无神论思想,公开向宗教神学宣战,引导人们由迷信上帝转向崇尚自然,实际上是要打倒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否定教权,他们倡导建立一个符合理性、人性的社会,天主教会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二、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的比较 54‎ 质量检测(二)‎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1.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是东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儒家的“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主要的不同是 (  )‎ A.讨论主题不同 B.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 C.价值取向不同 D.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 ‎[解析] 前者是大动荡、大变革下的产物,后者是民主政治下的产物,B项符合史实。‎ ‎[答案] B ‎2.在雅斯贝尔斯所谓的“轴心时代”,古代中西方思想有着极为相似之处,“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这句中国古话,在西方最为相似的观点是(  )‎ A.“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认识你自己”‎ D.“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解析] ‎ 54‎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意思是尊敬自己的老师,但是更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真理,故A错误;“人是万物的尺度”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与材料内容相符,故B正确;“认识你自己”观点是人是可以被自己认知的,而且也应该认识自己,认识可以指导实践,与材料内容不符,故C错误;“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的是人的思想力,与材料内容不符,故D错误。‎ ‎[答案] B ‎3.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对“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主要体现在(  )‎ A.人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 B.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来自感觉 C.美德即知识,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 D.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标准判断是非 ‎[解析] 苏格拉底对“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主要体现在第一次将人上升到哲学高度,提出美德即知识,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所以C项正确。‎ ‎[答案] C ‎4.房龙在《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到:“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这一观点产生于(  )‎ A.智者运动 B.宗教改革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 ‎[解析] 根据材料“……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及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深受基督教的束缚,基督教主张原罪说、来世说,文艺复兴主张现世幸福说,故C项符合题意。智者运动第一次把人从自然和神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并非基督教,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宗教信仰的自由,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启蒙运动把反教会、反封建提高到构建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理性王国”的政治高度,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 ‎5.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大多和宗教有关,宗教改革家也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这说明(  )‎ A.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复兴 B.资产阶级不反对天主教会 C.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资产阶级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 D.宗教改革中改革家的根本目的是振兴基督教 ‎[解析]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均属于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两者均和宗教有密切关系,主要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资产阶级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 ‎[答案] C 54‎ ‎6.学者钱乘旦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宗教改革运动的直接后果并不是社会生活的世俗化。恰恰相反,16、17世纪的欧洲正是由于新教的出现才使得宗教情绪变得更为强烈。”其依据在于新教(  )‎ A.排斥世俗生活 B.对人的束缚更严苛 C.主张信仰自由 D.加剧宗教信仰狂热 ‎[解析] 传统的天主教实行禁欲主义,排斥世俗生活,不是新教,故A项错误;新教主体上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自由的趋势,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信仰自由的信息,故C项错误;因为新教基本上都主张信仰得救和《圣经》是唯一权威,在事实上让更多的人摆脱了教会权威的干涉,但也加剧了对宗教信仰的狂热,故D项正确。‎ ‎[答案] D ‎7.写信给教皇表示“决不能有承认错误的闪念”,因而被人们热情地称赞为“天使的化身”“神学家中的凤凰”,并使其著作“九十五条论纲”销售量猛增的思想家是(  )‎ A.普罗泰格拉 B.马丁·路德 C.主教 .拉斐尔 ‎[解析] A项是古希腊的思想家;B项是宗教改革的发起者,“九十五条论纲”的作者;C项本身就是支持教皇的;D项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 ‎[答案] B ‎8.下面两幅作品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品,主要是因为它们都(  )‎ A.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腐化 B.赞美了人体的美丽和人性的伟大 C.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D.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 ‎[解析] 两幅作品都极力宣扬人体之美,赞美了人体的美丽和人性的伟大。‎ ‎[答案] B ‎9.中国一位历史学家曾说:“我们不妨把文艺复兴运动看作是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心情的结束。”因为这场运动(  )‎ A.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54‎ B.使教会权威遭到理性否定 C.构建了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 D.促进了民主、自由思想的发展 ‎[解析] 中世纪在宗教神学的统治下,人们的思想受宗教束缚,处于悲观、迷信、冷漠等状态。而文艺复兴倡导的提倡人性、反对神性的人文精神,把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由此可以看作是题干中各种心情的结束。因此正确答案为A,B、C、D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及影响。‎ ‎[答案] A ‎10.康德认为,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为虽然受客观因果的限制,但是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据此可以得出(  )‎ A.康德强调人的自由是有限的 B.启蒙思想是以道德为核心的 C.理性主义是康德的核心思想 D.德意志启蒙运动强调道德 ‎[解析] 材料中康德提到人的行为受客观因果的限制,但人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就是说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人的自由是有限的。‎ ‎[答案] A ‎11.一个历史事实可以有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 A.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人是万物的尺度”‎ B.启蒙运动——理性主义——“人非工具”‎ C.资本主义萌芽——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 D.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解析] 启蒙运动以理性为口号,其代表人物之一康德主张“人非工具”,故B项正确。‎ ‎[答案] B ‎12.下列言论按照其发表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 ‎①“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个人的感觉。” ②“上帝赋予了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自身的能力,他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到与上帝相似的东西。” ③“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④“灵魂单凭信仰,无需‘事功’,可由上帝的允许获得释罪。”‎ A.②①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 D.④①③②‎ ‎[解析] ‎ 54‎ 本题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欧洲启蒙运动。古希腊的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把个人感觉作为衡量事物的标准,故①属于公元前5世纪的智者学派的观点;根据“上帝赋予了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自身的能力,他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到与上帝相似的东西”,强调人的地位,②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观点;③属于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观点;④属于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宗教改革家主张“信仰得救”的观点。根据以上分析,按照时间排序,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13.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他们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表现在(  )‎ 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 C.倡导思想自由 D.构建理性王国 ‎[解析] 由“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可知是启蒙运动的核心理性主义,突出表现为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构建理性王国,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强调的是人文主义。故答案为D。‎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48分)‎ ‎14.(24分)起源于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是近代西欧社会转型的文化支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中曾对“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个命题作过解释。他认为,普罗泰格拉命题的意思是:“事物对于你就是它向你显现的那样,对于我就是它向我显现的那样。”‎ 材料二 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54‎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的局限性。(8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解决个人主义合法性”问题的重要意义。(8分)‎ ‎(3)依据材料三,列举启蒙运动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8分) ‎ ‎[解析] 第(1)问,据“它向你显现的那样”“它向我显现的那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局限性。第(2)问,根据“只有……”“才……”的逻辑关系可知材料后半部分即为其意义,概括即可。第(3)问,材料共涉及三个角度:经济领域、宗教方面、政治方面,分别将其与人文主义的主张相联系即可。‎ ‎[答案] (1)它夸大了人的主观作用,忽视了客观规律的存在和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2)意义:冲破神学传统的束缚,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潜能;开启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进程。‎ ‎(3)主张:经济领域,主张自由放任;宗教方面,主张信仰自由;政治方面,主张人民主权和建立社会契约。‎ ‎15.(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 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政治)制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表明普罗泰格拉对神持何态度?概述这一思想产生的经济、政治条件。(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观点。根据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其他主张。(6分)‎ ‎(3)材料三描述的是近代西方哪一思想解放运动?“传统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6分)‎ ‎(4)纵观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6分)‎ ‎[解析] ‎ 54‎ 第(1)题第一小问态度,梳理材料一关键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普罗泰格拉强调以人为中心,怀疑神灵;第二小问概述这一思想产生的经济、政治条件,联系该阶段希腊政治、经济情况,予以关联分析,罗列相关因素即可。第(2)题第一小问观点,梳理材料二逻辑,厘清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路德观点予以概括表述即可;第二小问主张,联系所学知识罗列即可。第(3)题第一小问联系其中关键词“社会契约”可知所指为启蒙运动;第二小问结合语境,联系相关时代及启蒙运动的内容,可知其所指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第(4)题比较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史上的事件,厘清其发展规律和趋势,予以评述。‎ ‎[答案] (1)态度:怀疑神灵。‎ 条件:经济上,奴隶制工商业的繁荣;政治上,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2)观点: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 主张:信仰即可得救;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运动:启蒙运动。‎ 制度: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4)认识:思想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随着时代的进步,思想不断向前发展。‎ 5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