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及经济全球化课件(70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及经济全球化课件(70张)

专题二 世界近代史 第一讲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 —— 工场手工业时期 欧美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化进程启动,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 条件;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 张,欧洲封建制度迅速解体,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高举人文主义大旗,批判封建思想,促进了思想的 解放;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核心猛烈批判封建专制制度,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 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为代表的近代科技产生。 14 世纪至 18 世纪下半期 政治 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3 世纪初,英王签署限制王权的 《 大宪章 》 ,以后逐渐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1688 年 “ 光荣革命 ” ,最终解决了国王与议会的主权之争。 1689 年英国议会通过 《 权利法案 》 ,标志着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18 世纪前期,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2.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76 年,北美 13 个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国诞生。 1787 年,各州代表通过费城制宪会议,制定了美国 1787 年宪法 经济 1. 新航路开辟: 15 ~ 16 世纪,受追求黄金欲望的驱使、商业危机的促进、宗教狂热的驱动和自信心的推动。经过迪亚士、达 · 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 “ 商业革命 ” 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解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2.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16 ~ 18 世纪 ) :荷兰组建商业垄断公司,垄断航海。英国主要通过商业战争和掠夺、黑奴贸易。 18 世纪中期,英国夺取了大片殖民地,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成为 “ 日不落 ” 帝国 文化 1. 文艺复兴 (14 ~ 16 世纪末 ) :意大利兴起,盛行于欧洲的一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追求现实幸福,反对灭人欲;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代表人物有 “ 前三杰 ” ( 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 ) 和 “ 后三杰 ” ( 达 · 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 。 2. 宗教改革 (16 ~ 17 世纪 ) :发起于德意志,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出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资产阶级反封建教会的政治斗争。代表人物:马丁 · 路德。 3. 启蒙运动 (17 ~ 18 世纪 ) :兴起于英国, 18 世纪盛行于法国。核心是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等学说,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做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思想准备;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作用。 4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应试指导 栏 目 导 航 抓核心 · 强技提能 查效果 · 即时评价 应试指导 时间 考点分布 政治 经济 文化 2018 年 新课标 Ⅰ 卷 T42 :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新课标 Ⅱ 卷 T41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 新课标 Ⅱ 卷 T32 :黑奴贸易 新课标 Ⅱ 卷 T33 :启蒙运动 2017 年 新课标 Ⅱ 卷 T34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 总统职权的行使 新课标 Ⅲ 卷 T40 :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 新课标 Ⅱ 卷 T33 :文艺复兴 新课标 Ⅰ 卷 T41 :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 时间 考点分布 政治 经济 文化 2016 年 新课标 Ⅰ 卷 T33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新课标 Ⅰ 卷 T41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新课标 Ⅱ 卷 T40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新课标 Ⅰ 卷 T41 :卢梭 《 社会契约论 》 备考策略  根据上表和近三年全国卷高考真题,可以发现本讲命题有如下特点: 从题型上看,材料题和选择题并重, 2018 年高考材料题的比重在上升。 从内容上看,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共和制、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等考点。 从命题特点来看,一是注重考查对概念的认识,选择题考查近代西方政体建立过程与内容比重相当高,主观题偏重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二是折射时代热点,如 2018 年 Ⅱ 卷第 41 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等考点,与国家积极实行“一带一路”的时政热点相吻合,又如 2017 年 Ⅱ 卷第 34 题,既呼应了同年美国大选,也呼应了美国宪法 230 周年纪念;三是素养立意、能力引导,如 2018 年 Ⅰ 卷第 42 题以小说 《 鲁宾逊漂流记 》 的相关情节为素材,将特定的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通过开放式设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小说中蕴含的历史现象,为考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创造了空间,体现了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四是思想史逐渐受到命题者的关注,体现国家注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基于上述,建议: 1. 政治史:一是由于对西方近代代议制度内容本身的考查比较浅,建议复习时不必详细对政治制度本身进行深度挖掘,以落实基础为主;二是本部分考题存在超出教材范围的倾向,但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把握,建议要在老师的指引下结合最新的学术成果进行适度拓展,不要盲目补充。 2. 经济史:这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尤其是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建议从世界市场的形成、欧洲的社会转型和对整体世界的形成等角度进行评价和分析。另外要适当关注与考点相关的时政热点。 3. 思想史:这部分内容在全国卷中所占比例偏低,但 2018 年高考逐渐有所涉及。从命题特点来看,建议淡化细节,从宏观上把握人文思想发展的总体趋势和阶段性特征,同时从近代化角度来认识欧洲人文主义的发展。另外建议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比较分析中西方同时期不同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对中外文明的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影响。 4. 文化史:试题考查的重点不是经典力学的内容,而是考查经典力学的影响,建议多方面认识经典力学对人类社会、对科学发展、对近代思想解放等方面的影响。 抓核心 · 强技提能 主干一 工场手工业时期西方政治 关键词: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共和制 基础清单 1. 英国君主立宪制:背景、确立的标志、发展阶段与内容、特点和意义。 (1) 前提与标志: 1688 年的 “ 光荣革命 ” 与 1689 年 《 权利法案 》 的颁布。 (2) 主要发展阶段与内容 ①英国的有限君主制度起源于 13 世纪的 《 大宪章 》 和议会制度。 ② 17 世纪末 《 权利法案 》 颁布使议会主权,君主立宪制原则初步确立。 ③ 18 世纪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使国王的行政权力转移到内阁。 (3) 特点:从制度核心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特征是议会至上,国王 “ 统而不治 ” ;从发展过程看,英国君主立宪制具有和平渐进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的特点;从权力制约与平衡看,英国君主立宪制在议会与国王,议会与内阁,选民与内阁 ( 政府 ) ;反对党与执政党之间建立有效分权与制衡体制。 2. 美国共和制:背景、过程、确立的标志、内容和意义。 (1) 背景:独立之初邦联制使美国无法应对内忧外患 ( 即独立与统一需要 ) 。 (2) 确立标志:美国 1787 年宪法的颁布 ( 实行联邦制与民主共和政体 ) 。 (3) 三种原则: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民主共和制原则。其中,分权与制衡是 1787 年宪法的显著特征,它主要体现在三种制衡即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制衡、国家权力的三权分立,两党交替执政权力制衡。 (4) 意义:美国 1787 年宪法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是美国长盛不衰的制度基础,对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影响深远。 C 1. 马克 垚在 《 世界文明史 》 中指出, 1721 年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内阁制形成。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中国清王朝也于 1732 年设立军机处,极权政治进入新阶段 。从世界政治文明进程演进的角度来看,这一论述意在强调英国政治文明的开创性。 2. 从文明史观角度分析,英国和美国代议制的确立都顺应资产阶级民主与法治社会历史潮流,推动了启蒙思想发展,促进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英国成为现代政治制度的发源地,美国是世界上典型的民主共和政体的国家,二者都推动了世界政治文明的进程。 思维拓展 主干二 工场手工业时期西方经济 关键词: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 基础清单 1. 新航路开辟:背景、经过、影响、评价 (1) 背景 ① 四个原因:根本原因、社会根源、商业危机、精神动力。 ② 三个条件:王室的支持;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增加。 (2) 经过 ① 两个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是西欧最早探寻新航路的国家。 ② 三条航路:由欧洲到达亚洲 ( 印度 ) ;从欧洲前往美洲;环球航行。 ③ 四个人物:迪亚士、达 · 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 (3) 多视角评价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全球史观:世界市场联系之路,世界逐渐连为一体;但同时也要看到 “ 全球化 ” 进程中的负面影响如屠杀印第安人、破坏了印第安文明。 文明史观: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近代化史观: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之路和资产阶级壮大之路。 唯物史观:促进了西欧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发展。 社会史观:增加了人类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革命史观:是殖民掠夺之路也是反侵略斗争之路。 2. 早期殖民扩张:荷兰、英国殖民扩张的背景、过程、特点和影响 16 ~ 18 世纪中期殖民霸权转移: (16 世纪 ) 西班牙、葡萄牙→ (17 世纪 ) 荷兰→ (18 世纪中期 ) 英国。 争夺地区:非洲、亚洲、美洲 ( 北美 ) 和大洋洲。 主要推手:垄断性贸易公司 ( 荷属东、西印度公司和英属东印度公司为典型 ) 。 掠夺方式:海外贸易、海盗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奴等。 3. 世界市场的拓展: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疯狂对外殖民扩张,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客观上加强了各地的联系,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核心突破 16 ~ 18 世纪中期殖民扩张对东西方世界产生的不同影响 1. 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对英国的影响 16 ~ 18 世纪中期英国凭借制度 ( 较早建立君主立宪制 ) 优势、经济 ( 工场手工业发达 ) 优势和军事 ( 海军 ) 优势,先后与西班牙、荷兰争夺海上争霸,在重商主义旗帜下,英国建立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贸易公司对外殖民扩张,在殖民地建立殖民制度,并贩卖黑人奴隶,发动与法国争夺殖民地的战争并取得胜利,这样, 18 世纪中期建立了世界殖民霸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原料和资金等。为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英国工业革命提到日程上来。 2. 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影响 (1)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甘薯、玉米等农作物传入中国,大幅度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养活更多的人口,并且有了更多的土地种植经济作物,出现了专业的生产区域,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客观上为清朝前期人口的迅速增长创造了条件。在客观上改变了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白银流入促使中国币制改革和商品经济发展。 (2) 对中国外交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开始侵扰中国,中国被迫开始反侵略的战争,捍卫国家主权,如郑成功收复台湾;另一方面为抵制西方殖民者在东南沿海海盗式的骚扰,清政府设置了广州十三行,开始实行 “ 闭关 ” 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阻碍了中国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近代中国逐渐落伍的根源之一。 (3) 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 “ 西学东渐 ” 开始,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东来,传播了一些先进的西方文化。徐光启等人开始注意吸收西方科技成果, 《 农政全书 》 中介绍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与工具。 大西洋给西方带来的优惠是不平均的 《 世界文化史知识丛书 》 称: “ 大西洋给西方带来的优惠不是平均施恩于它的每个成员。 ” 能够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的国家是意大利和英国。 新航路的开辟让欧洲各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名称如 “ 黄金漏斗 ”“ 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 ”“ 新航路的受害者 ” 等。与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西班牙、荷兰、意大利。 知识拓展 主干三 工场手工业时期西方思想与科技 关键词: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基础清单 1. 文艺复兴:背景、成就、核心思想、实质、影响 (1) 一个核心和中心:人文主义和意大利。 (2) 两个阶段:前期 ( 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 ) 和后期 ( 达 · 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 ) 。 (3) 三个领域:文学艺术领域、自然科学领域、思想领域。 (4) 实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5) 四个方面影响: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容易导致个人私欲膨胀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出现。 2. 宗教改革:原因、开始、主张、性质、影响 (1) 开始: 1517 年,贴出 “ 九十五条论纲 ” ,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 主要观点: “ 因信称义 ” 。 (3) 性质: 16 世纪开始的西欧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 (4) 影响:打破了对罗马天主教会的迷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3. 启蒙运动: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以及思想主张、影响 (1) 一个核心:理性主义。 (2) 三个内容: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科学理性。 (3) 四个代表及其主张:伏尔泰 —— 提倡天赋人权,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鸠 —— 提出 “ 三权分立 ” 学说;卢梭 —— 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康德 —— 人权、自由、平等。 (4) 五个影响: 强调人权,为欧美乃至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和舆论准备;理性主义,破除迷信,促进了世界民主和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自身和思想的彻底解放;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留下了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传统。 4.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 经典力学 ) :标志、意义、特征 (1) 基础: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2) 标志: 1687 年牛顿发表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 (3) 内容: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4) 意义:促进了资本主义两次科技革命的出现。 (5) 特征: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具有预见性和科学性。 核心突破 2 不同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定内涵 1. 文艺复兴时期: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 即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盲从愚昧;提倡追求现实幸福,反对禁欲主义 ) 。 2. 宗教改革时期: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出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了更多的个人自由。 3. 启蒙运动时期:主张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反对封建专制、天主教会和贵族特权;提倡自由民主平等、天赋人权。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 “ 理性王国 ” 、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 A 中外联系 查效果 · 即时评价 主干一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西方政治 1. (2018 · 安徽黄山一模 ) 马克思写道: “ 为了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资产阶级曾不得不在英国两次赶走斯图亚特王朝。 ” 可是英国社会却流行这样一句名言: “ 当国王在白金汉宫时,全国人民睡得更安静更和平。 ” 这是因为 ( ) A. 英国国王 “ 统而不治 ” B. 英吉利民族具有激进性 C. 英国历史文化传统悠久 D. 英国政体实行三权分立 解析: 材料 “ 当国王在白金汉宫时,全国人民睡得更安静更和平 ” 表明英国人民希望保留君主,英国历史文化传统是其主要原因,故 C 项正确。 C 2. (2018 · 广州一模 ) 18 世纪晚期到 19 世纪早期,英国下院出现了 “ 党鞭 ” 。这一职位的设置是为了加强政党内部沟通和纪律监督,以适应议会斗争。但凡重大问题,特别是两党分歧严重时,表决前各党 “ 党鞭 ” 都会通报党的立场,并要求本党议员按照党的指示投票。 “ 党鞭 ” 在英国的出现 ( ) A. 加强了内阁的政治影响   B. 改变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C. 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D. 消除了两党之间的矛盾 解析: 根据材料 “ 特别是两党分歧严重时,表决前各党 ‘ 党鞭 ’ 都会通报党的立场,并要求本党议员按照党的指示投票 ” 可知, “ 党鞭 ” 的存在,强化了内阁对议会的影响力,故 A 项正确; 1689 年 《 权利法案 》 以来英国始终奉行议会至上,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 “ 要求本党议员按照党的指示投票 ” ,主要体现的是其对议会的影响力,故 C 项错误;消除矛盾的表述过于绝对,故 D 项错误。 A C C D C 7. (2018 · 太原期中 ) 16 世纪初,佛罗伦萨香料价格为每磅 20 个格罗特,葡萄牙香料则为 17 个格罗特。佛罗伦萨商人因此被迫亏本出售胡椒。这种现象说明 ( ) A. 葡萄牙是香料的原产地 B. 佛罗伦萨经济地位下降 C. 欧洲市场联系日益紧密 D. 欧洲出现了 “ 价格革命 ” 解析: 葡萄牙不是香料的原产地,故 A 项错误; B 项夸大了材料中 “ 佛罗伦萨商人被迫亏本出售胡椒 ” 的影响,故 B 项错误;随着欧洲市场联系日益紧密,葡萄牙香料卖到意大利佛罗伦萨,导致供应量增加,价格下跌,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出欧洲市场联系日益紧密,出现了 “ 商业革命 ” ,故 D 项错误。 C 8. (2018 · 山东临沂三模 ) 英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保护性的重商主义政策,从 17 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实行的 《 航海条例 》 到 1815 年颁行的 “ 谷物法 ” 都体现了这一政策。 但到 1846 年废除了 “ 谷物法 ” , 《 航海条例 》 也在 1849 年被取消了。这说明当时英国 ( ) A. 积极应对国际竞争,完善自由市场制度 B. 废弃重商主义政策,国家干预经济盛行 C. 保护新贵族的利益,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D. 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掌权 D 解析: “ 谷物法 ” , 《 航海条例 》 是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体现;但到 19 世纪前半期,强大的英国工业已经不再需要国家来保护了,相反地,这个政策只能阻碍商品的自由流通,因而不利于英国工业的发展。 1832 年议会改革后,上台掌权的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们要求废除 “ 谷物法 ” 和 《 航海条例 》 ,故本题的答案选 D 项。 A B 11. (2018 · 洛阳期中 ) 17 世纪中叶,荷兰不仅垄断了黑奴贸易,还从非洲源源不断地将黄金、白银运到国内,将美洲庄园生产的蔗糖、棉花、玉米等农作物大量地运输到欧洲市场出售。这反映了当时 ( ) A. 荷兰成为世界殖民帝国   B. 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C. 黑奴贸易引发价格革命   D. 欧洲殖民扩张的加剧 解析: 根据材料中 “ 荷兰不仅垄断了黑奴贸易,还从非洲源源不断地将黄金、白银运到国内,将美洲庄园生产的蔗糖、棉花、玉米等农作物大量地运输到欧洲市场出售 ” 说明当时世界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体现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故 B 项正确。 B C 13. (2018 · 郑州三模 ) 16 世纪的英国,天主教会及其信条遭到变革,传统宗教机构被大量解散,使得延续数个世纪之久的社会调节剂和润滑剂几近消逝,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这说明宗教改革 ( ) A. 推动了社会秩序的重组   B. 促进了行政机构的调整 C. 摧毁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D. 阻碍了近代城市的转型 解析: 由材料中的 “ 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 ” 可知宗教改革会推动城市社会秩序的重建,故 A 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城市社会秩序而不是行政机构,故 B 项错误;宗教改革并没有否定宗教信仰,故 C 项错误;从题干看宗教改革是有利于城市社会秩序重建的而不是阻碍,故 D 项错误。 A C 15. (2018 · 湖南衡阳一模 ) 伏尔泰说: “ 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 …… 这是非常奇异的。 ” 伏尔泰所说的 “ 永恒的法则 ” ( ) A. 准确预见了海王星的存在 B. 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 C. 成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 D. 推动近代实验科学的诞生 解析: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提出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把地球上物体的运动和天体的运动概括到牛顿力学体系中,按照牛顿的理论,准确预见了海王星的存在,故 A 项正确;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故 B 项错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故 C 项错误;伽利略是世界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故 D 项错误。 A Thank you for watching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