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16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作业
跟踪检测评估1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江苏松江、太仓一带是中国棉纺织业中心,索有“衣被天下”的美誉。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以低廉的价格长驱直入。因为洋布充斥市场,布市很快萧条。当地一些专门靠纺织为业的乡村已经无纱可纺。材料说明( ) A.农产品商品化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家庭手工棉纺织业转型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自然经济的解体而非农产品商品化,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呈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信息,且材料强调的是自然经济的解体,故B项错误;由材料“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以低廉的价格长驱直入。因为洋布充斥市场,布市很快萧条。当地一些专门靠纺织为业的乡村已经无纱可纺”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商品的大量涌入冲击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故C项正确;由材料“专门靠纺织为业的乡村已经无纱可纺”可知是家庭手工业的解体而非转型,故D项错误。 答案:C 2.有学者认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启动并非始自中央,而是地方,中国早期近代化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部分区域的近代化。以下史实可以证明该观点的是( ) A.晚清政府限制私人投资工商企业 B.早期近代企业多由地方要员举办 C.通商口岸地区小农经济最早解体 D.江南地区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由材料“部分区域的近代化”结合洋务运动的相关史实,可知早期近代企业多由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地方官员举办,故B项正确。 答案:B 3.[2019·济宁市模拟]下表为1875~1894年上海等三口洋(工业制成品)、土货(土特产品)净进口货值(五年平均)的数据。该数据表明( ) 单位:千关两 年份 上海 汉口 广州 进口洋货 进口土货 进口洋货 进口土货 进口洋货 进口土货 12 660 7 634 8 653 4 974 3 886 5 538 1875~1879 1880~1884 13 667 7 601 12 440 6 841 4 178 8 189 1885~1889 16 727 6 966 11 549 5 953 8 140 8 219 1890~1894 19 480 8 099 11 341 5 319 12 519 13 057 A.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较为缓慢 B.商品输出始终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C.自然经济的抑制作用逐渐消失 D.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解析:题目中并未牵涉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后资本输出成为主要的侵华方式,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的依然是自然经济,故C项错误;根据题意,中国进口的洋货和土货不断增加,体现了中国不断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故D项正确。 答案:D 4.《中国现代化历程》中说:“在1895~1901年间,除去铁路业不计,新办企业的资本已是洋务运动30年全部民用企业资本的一半。”这得益于( ) A.清末新政的推进 B.变法政策的实施 C.商品输出的加强 D.清政府政策鼓励 解析:“在1895~1901年间”这段时间没有“清末新政”,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没有成功,其经济政策基本没有得到执行,故B项错误;“在1895~1901年间”时期,帝国主义的侵略方式主要为资本输出,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故D项正确。 答案:D 5.据统计,1912年一年内成立的实业团体有40多个,遍及全国22个省区。这些实业团体以“振兴实业”,“富强国家”为宗旨。如中国实业共济会章程规定:“本会以集合五大民族,共筹振兴实业,开拓国家之富源,发展民族之经济为宗旨”。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各种实业团体崛起 B.实业救国潮流 C.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D.辛亥革命影响 解析: 各种实业团体崛起说的是当时一些现象,这些现象背后反映的是实业救国潮流,故A项错误,故B项正确;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是在各种实业团体崛起后实业救国潮流的推动下出现的,故C项错误;实业救国潮流出现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故D项错误。 答案:B 6.1912年至1916年,北京政府颁布的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八十多项,如《暂行工厂通则》《公司条例》《商人条例》《矿业条例》等。这些条例、章程、细则( ) A.适应了洋务运动发展的需要 B.反映了清政府抵抗侵略的决心 C.旨在抑制列强的资本输出 D.有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洋务运动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A项错误;1912年至1916年为中华民国时期,B项错误;北京政府兴办实业是为了发展经济,解决民生问题和财政枯竭问题,C项错误;北京政府颁布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等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D项正确。 答案:D 7.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国家进口关税税则》,进口税的最高税率比1929年提高了近一倍,1933年国民政府再次提高进口税率,比1930年的最高税则提高50%以上。这说明国民政府( ) A.为实现关税自主做准备 B.注重保护国内民族工业 C.旨在改变政府财政困难 D.积极抵制日本的侵略 解析:提高进口税率就提高了进口商品的价格,还有利于本国商品与外国商品进行市场竞争从而起到保护民族工业的作用,B项正确。 答案:B 8.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上海久益烟公司立即生产出“三省”烟,烟盒上绘有东北三省地图,并印有曾子的名句“吾日三省而思”,告诫国人勿忘国耻,一时畅销全国。由此可知( ) A.民族资本家讲究商业营销策略 B.国民政府唤醒国民的爱国意识 C.日本全面侵华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D.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面临巨大困难 解析:根据“烟盒上绘有东北三省地图……一时畅销全国” 可知,烟草业广告的内容掌握了消费者的关注焦点,这就使得广告与时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此可知民族资本家讲究商业营销策略,A项正确;材料是香烟广告,无法体现国民政府的态度,排除B项;日本全面侵华开始于1937年的七七事变,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香烟广告,无法体现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排除D项。 答案:A 9.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废两改元”,规定全国所有公私款项收付与订立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规定全国停止使用银币,改用法币(中央各大银行发行的纸币)。这在当时( ) A.有利于收回贸易主权 B.造成严重通货膨胀 C.有利于稳定金融体系 D.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国民政府先后推行“废两改元”和“法币政策”,对国家的货币进行改革和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制和改变白银无序外流的局面,维护了中国国币值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稳定金融体系,C项正确。 答案:C 10.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B.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 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 D.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 解析:结合图中三种经济成分变化趋势和所处时代背景可以判断出,尽管从1913年到1936年民族资本有较大发展,但外国资本一直占有很大份额,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 答案:B 11.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根据国防需要和可能的经济能力,拟定了一项重工业建设计划,预定于三年之内,在中部的湘、鄂、赣等内地建设与国防需要直接相关的重要工业和矿业,奠定我国冶金、燃料、化学、机器及电器工业的基础。这表明( ) A.政府忽视轻工业建设 B.国共对峙日趋缓和 C.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 D.工业布局逐步合理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根据国防需要和可能的经济能力,拟定了一项重工业建设计划”,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共关系,故B项错误;出于国防的需要,联系所学,与日本侵华有关,故C项正确;材料与工业布局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C 12.[2019·四川凉山诊断]下表是1935年和1941年中国民族工业资本状况对比表 时间 工业类别 1935年 1941年 资本总额(万元) 占全国总资本比例 资本总额(万元) 占全国总资本比例 冶炼业 47.4 0.19% 13 570.7 37.01% 机械金属业 415.5 1.66% 4 402.7 10.6% 纺织业 12 170.3 48.53% 5 884.7 14.17% 食品工业 6 159.8 24.56% 2 726.6 6.57% 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 ) A.轻工业的发展逐渐衰退 B.工业结构日趋合理化 C.工业生产为军事服务 D.民族经济遭到日本破坏 解析:轻工业占民族资本的比例下降,并不代表轻工业生产下降,故A项错误;根据表格可知,1935年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而1941年纺织业和食品工业比例迅速下降,冶炼业比例急剧上升,这是不正常的,故B项错误;根据表格可知重工业占比迅速上升,结合1941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可推知重工业比重上升是为军事服务,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民族工业结构的变化,不能体现民族经济遭到日本破坏,故D项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以来民族主义在中国社会的勃兴以经济层面表现较为明显。“商战”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一个直接体现,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须减内地出口货税,以畅其源;加外来出口税,以遏其流”,使“中国之富可期”。重商主义者提倡政府设“商部”,定“商律”,轻“厘税”,给“凭单”(专利证书),以期获得政府对实业的支持。利权观念是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随着晚清利权观念的侧重点由保富争利转向维护国家主权,人们所倡导的“收回利权”的主要方式也逐步由19世纪后半期的发展工商业、与外人商战向20世纪初的对外交涉、收回路权、矿权转变。 ——摘编自袁为鹏《从利权观念的变迁看晚清经济民族主义》等 材料二 近代早期的英国经济民族主义者认为,国内贸易固然重要,但对外贸易是检验一个王国是否繁荣的试金石,为便于远洋贸易而进行殖民扩张,是英国摆脱对西欧其他国家依赖并最终变成强国的关键。他们强调:“在我们出口的货物里边,不应只注意到自己富余的东西,还必须考虑到我们邻友们的必需品;即使是他们不需要的以及尚未在别的地方加工制成的东西,我们也应(除了出售原料之外)尽量加工制造以从中牟利。”他们强烈要求政府限制乃至禁止羊毛出口,在他们的努力下,英国于1617年最终禁止羊毛出口。 ——摘编自傅琼《近代早期英国经济民族主义刍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英国经济民族主义与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主张的异同。(9分) (3)说明上述不同之处产生的原因。(6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民族意识等方面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一中的“对外贸易是检验一个王国是否繁荣的试金石”“尽量加工制造以从中牟利”“强烈要求政府限制乃至禁止羊毛出口”以及材料二中的“外国……自行贩运;中国……自行制造”“减内地出口货税,以畅其源;加外来出口税,以遏其流”“中国之富可期”“以期获得政府对实业的支持”等概括相同点。根据材料一中的“为便于……殖民扩张,是英国……变成强国的关键”以及材料二中的“晚清利权观念的侧重点由保富争利转向维护国家主权”概括不同点。第(3)问,上述不同的原因从社会性质、国情等方面分析回答。 答案:(1)影响:推动了政治制度的变革(或促进民主革命的进程或辛亥革命);推动了反帝爱国斗争;促进了近代经济的发展或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改变了传统的“抑商”观念(或促进了实业救国思想的发展);促进民族意识的形成与发展。(10分) (2)相同:主张依靠政府的力量;认为发展经济是强国的重要手段;主张在对外贸易中牟利;主张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或重商主义;主张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 不同:英国强调殖民扩张,带有侵略性质;中国强调收回利权,带有救亡图存性质。(9分) (3)原因:英国处于早期殖民扩张时期,希望通过殖民掠夺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争取民族独立是主要任务。(6分) 1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持续提高是工业部门获得各种生产要素和销售市场的前提条件,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进程都离不开农业部门从劳动者到产业剩余的供给。工业化进程作为现代化的主体部分,通过对农业产业化的推动来完成农民、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的解决。 ——摘编自《民族工业资本家与近代中国农业发展》 解读材料:围绕“农业与工业”的关系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例证(评述)该论题。(要求:明确提出论题,史实运用准确)(12分) 解析:本题是一道观点论述题,首先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农业与工业”的关系的论题,如“农业发展缓慢对工业发展具有制约作用”,再运用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简要分析,对史实的分析准确、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答案:示例:论题:农业发展缓慢对工业发展具有制约作用。(3分) 评述:首先,近代中国传统农业依旧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不能给近代工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市场;其次,近代中国传统农业一直处于西方资本掠夺的深渊不能给近代工业提供足够的原材料;再次,近代中国没有改变重农政策,劳动力得不到解放,不能给近代工业提供足够多的劳动力。总之,中国传统的男耕女织的农业不可能为中国资产阶级提供资本的原始积累,因此严重制约了近代工业的发展。(9分) (答案“示例”仅作参考,不作为唯一答案,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