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浙江省丽水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浙江省丽水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 丽水市2018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 高一历史试题卷(2019.1)‎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全卷34小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答题前,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卷上。‎ ‎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卷上相应区域内,答案 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答题前请仔细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第1题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史记·周本纪》载:“以微子开代殷后,国于宋。”‎ 材料中的“宋”位于右图 A.① B.② ‎ C.③ D.④‎ ‎2. 汉代曾在全国设置了十三个官员,他们俸给六百 石,却能在一定程度上监督官俸二千石的太守。‎ 这些“官员”被称为 A.卿大夫 B.御史大夫 ‎ C.刺史 D.三司使 ‎3.“时间”是学习历史必须掌握的重要信息。下表所列信息与朝代对应正确的是 ‎ A 唐朝 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 B 宋代 设立政事堂,作为宰相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 C 元朝 全国分设十二个行中书省,加强中央集权 D 明代 废丞相,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4.下图方框中应填入的列强侵略中国的战争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剑桥中华民国史》记载:当日军蚕食华北诸省时,激发了学生组织公开反抗不准示威游行的禁令。数千学生在北平游行,手持反日标语,并要求中国领导人停止内战及团结全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那些曾对日本保持友好态度的领导人逐步丧失威信。这段记载表明了当时中国 A.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B.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 C.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 D.国共合作宣言的发布 ‎6. ‎1940年8月15日,延安各界隆重追悼一位国民党爱国将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分别送了“尽忠报国”、“取义成仁”、“为国捐躯”的挽词,蒋介石也手书“荩忱忠勇义烈,牺牲成仁,光荣一死,炳彪千秋”。这位“爱国将领”是 A.宋哲元 B.蒋光鼐 C.蔡廷锴 D.张自忠 ‎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内阁总理由议会中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总理副署才能生效。”这说明南京临时政府实行 第8题图 A.三权分立原则 B.民主共和制 ‎ C.自由平等原则 D.责任内阁制 ‎8.右图是中国近代史上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局部示 意图。黑色箭头所示军队连克长沙、武昌、九江、‎ 南昌,短短半年之内将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 江流域。该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武昌起义 ‎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9.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解放了东北全境、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等几个孤立据点,共歼敌154万余人。”这一胜利最主要的战略意义是 A.解放了天津、北平 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 C.基本解放了全中国 D.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第10题图 ‎10.右图反映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两项政治制度,‎ 对其共同点认识错误的是 A.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 B.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C.实行了特殊的社会制度 D.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 ‎11.下图所示的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 设的基本历程。图中①处最适合填入 时间 民主法制建设成就 ‎1999年 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 1997年 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1982年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① ‎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保障人民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思想 A.通过“一国两制”构想 ‎ B.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C.审议并通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2.1987年的母亲节,台湾大量老兵们写了绝笔信,手持“抓我来当兵、送我回家去”、“白发娘望儿归”的标语发起了“返乡运动”。该运动直接推动了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台湾当局决定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 C.“九二共识”的达成 D.通航、通邮、通商终于变成现实 ‎13.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该材料表明尼克松考虑改善中美关系的因素是 A.中苏关系恶化 B.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 ‎14.邓小平说:“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稿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上述言论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是 A.求同存异 B.睦邻友好 C. 不结盟 D.区域合作 ‎15.有学者认为梭伦改革“财产的特权代替了世袭的特权,富人的政治代替了贵族的政治。这对于凭借氏族秩序的传统贵族来说,无疑又是一次政治上的削弱。”最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A.颁布“解负令” B.组成“四百人会议”‎ C.设立陪审法庭 D.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 ‎16.古罗马时期一政治家提倡:“事实上有一种真正的法律——即正确的理性——‎ 与自然相适应,它适用于所有的人并且是永恒不变的……”这一政治家是 A.屋大维 B.伯里克利 C.西塞罗 D.克利斯提尼 ‎17.英国历史学家麦考莱认为:“英国无疑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国家,而英国之所以伟大,其渊源就在于1688年的革命。”这场“革命”‎ A.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B.改变了英国国王的权力来源 C.用暴力方式结束复辟王朝统治 D.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 ‎18.《共产党宣言》在人类思想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该书的认识有误的是 A.1848年由马克思独立起草 B.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开创国际工人运动的新时代 D.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 ‎19.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国际政治力量是 A.欧洲共同体 B.不结盟运动 C.上海合作组织 D.华约组织 ‎20.《史记·河渠书》记载:“渠就……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主持修造该渠的是 A.蜀守李冰 B.太守杜诗 C.将军蒙恬 D.水工郑国 ‎21.古罗马学者普林尼在《博物志》中写道:“赛里斯(西方对中国的古称)人……其林中产丝,驰名宇内。丝生于树叶上,取出,湿之以水,理之成丝。后织成锦绣文绮,贩运至罗马。富豪贵族之妇女,裁成衣服,光彩夺目,由地球东端运之西端,故极其辛苦。”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①汉代的丝绸深受罗马人的喜爱 ②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远销到罗马 ‎③古罗马人对丝的出产认识有误 ④丝绸成为罗马民众的主要衣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2012年,湖南省考古学会邀请中国陶瓷学会、中国美术史研究专家召开专题研讨会,对长沙窑(铜官窑)进行重新定位,提出“南青北白长沙彩”的全新学术观点。下列能佐证“长沙彩”观点的信息是 A.“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B.“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C.瓷器“唐三彩”釉色浓艳瑰丽,风行一时 D.首创釉下彩绘,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 ‎23.“(宋代)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如糖蜜糕、灌藕、缎背心、逍遥巾、四时玩具……其余桥道仿巷,亦有夜市扑卖果子糖等物……至三更不绝。”从中不能得出宋代“市”特点的是 A.形成了繁华的商业街 B.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C.商品种类非常繁多 D.“草市”不受官吏直接监管 ‎24.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于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雍滞不能出口。”上述现象主要反映了 A.手工棉纺织业衰败,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外国商品质优价廉,深受中国人的喜爱 C.洋人在中国内地自由经商,买办开始出现 D.洋行大量增加,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厦门 ‎25.“清政府……颁发章程,奖励民营,从立法上奖励私人投资设厂。”这一举措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 A.产生与兴起 B.出现第一个高潮 C.迎来“短暂的春天” D.陷入困境 ‎26.下表所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1956年1月底 ‎1956年6月底 ‎1956年12月底 全国合作社数(万个)‎ ‎153‎ ‎99‎ ‎76‎ 其中高级社社数 ‎13.6‎ ‎31.2‎ ‎54‎ 入社农户户数(万户)‎ ‎9555‎ ‎11171‎ ‎11783‎ 入社农户占全国农户比重(%)‎ ‎80.3‎ ‎91.9‎ ‎96.3‎ 其中参加高级社农户所占比重(%)‎ ‎30.7‎ ‎63.2‎ ‎87.8‎ A.土地改革 B.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公私合营 ‎ ‎27.1980年9月,中央75号文件指出:“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反映了 A.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二为一 B.农业生产责任制得到了中央的肯定 C.人民公社体制彻底被废除 D.农村经济形势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变 ‎28.中国复关和入世谈判的首席代表龙永图回忆说:“1987年开始在谈判中就‘市场经济’‎ 概念与外国人纠缠不清……实际上我们用了6年的时间只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就是 承认中国是在搞市场经济。”中国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南方谈话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29.1931年,上海《民国日报》登出了《一般女士征求如意郎君的标准》:“面貌俊秀,中段身材;学不在博而在有专长;对于女子的情爱,专而不滥,诚而不欺;经济有相当的独立。”这反映了当时 A.礼教束缚严重 B.婚俗删繁就简 C.新潮女性追求婚姻自主 D.男尊女卑 ‎30.中国近代社会处于剧变的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下列现象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 ②电话传入中国 ‎ ‎③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建成 ④西装传入中国 A.②③①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④②③①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1.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关系影响着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在公元前221年,具有更重要的实际意义的一件事是把中央集权的行政新体制扩大到了“天下”,它断然屏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从而为中央统一全帝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各种手段。‎ ‎——整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秦汉史》‎ ‎(1)指出材料一中“中央集权的行政新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该制度的主要特点。(6分)‎ 材料二 美国联邦制的含义:一是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权;二是联邦的地位高于州同时各州享有主权;三是联邦政府的权力不是来自州政府,州政府的权力不是来自联邦政府,“两者的权力同出一源——宪法”……联邦制结束了邦联时期的混乱局面,“联邦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联邦制是“自由和绝对统治之间最成功的调和”。‎ ‎——李红军《美国联邦制的起源》‎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787年宪法如何体现联邦制是“自由和绝对统治之间最成功的调和”?并简述联邦制对结束“邦联时期混乱局面”的作用。(4分)‎ ‎3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周恩来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丰功伟绩名垂青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与周恩来的努力密不可分。周恩来能够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方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离不开中共中央正确方针政策的指导,离不开共产国际和国民党内部亲英美派、反蒋派的支持;另一方面,与周恩来个人高超的谈判艺术和灵活且有原则的执行中央命令是分不开的。‎ ‎——刘圣陶 谢倩《周恩来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作用评析》‎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指导周恩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中共中央正确方针政策”,‎ 并简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要意义。(4分)‎ 材料二 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度,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等理念……朝鲜战争后,中国国际威望得到空前提升……‎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谢剑南《周恩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与实践》‎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和意义。(6分)‎ ‎33.美国、苏联、欧洲三者的关系深刻地影响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走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总结起来说,我们面对着一种政治力量,它狂热的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它坚信,如果苏维埃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和必要的。‎ ‎——1946年2月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电报第511号 ‎(编者著:乔治·凯南被称为西方“冷战鼻祖、遏制之父”)‎ ‎(1)概括材料一中乔治•凯南认为美苏对抗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杜鲁门政府(1945年至1953年)遏制苏联的主要活动。(5分)‎ 材料二 战后欧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 件 ‎ ① 年 法、德、意、比、荷、卢六国签订《巴黎和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 六国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59年 戴高乐出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提出了“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 ‎1967年 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总部设在 ② 。‎ ‎1973年 欧共体强调“用一个声音说话”。‎ ‎1975年 欧共体的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 ‎(2)完成材料二中①、②相对应的信息。概括材料二中欧洲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述其重要影响。(5分)‎ ‎34.近代以来的上海从被迫开放到拥抱世界,虽历经沧桑,但生机勃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上海自19世纪40年代开埠后跨入近代发展阶段,20世纪30年代后期盛极一时,成为中国乃至远东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大中心,与伦敦、纽约这些世界顶级城市遥相呼应。但是,这样的繁荣并非是中国的骄傲,因为它深深刻有殖民侵略的烙印。尽管近代中国上海的崛起曾发挥过的作用不可否认,然而从根本上看……它没有成为振兴中华的经济支撑。‎ ‎——肖照青《上海在近代中国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及其历史因素》‎ ‎(1)概括材料一中作者是如何辩证评价近代上海的经济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发生在上海对近代民族工业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重大推进作用的历史事件各一例。(4分)‎ 材料二 2018.11.5—11.10“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 ‎ ‎ 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这体现了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的一贯立场,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 ‎——新华社评论《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2018年11月06日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在上海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上海1978年以来对外开放的主要历程。(6分)‎ 丽水市2018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评分细则)(2019.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A C A D D A B C C B B C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A B D A D D A B C B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1.(1)制度:郡县制。(2分)‎ 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答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也可给分)。(4分)‎ ‎(2)体现: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权力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2分)作用: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国家;形成全国性的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维护国内的统治秩序,应对外来的威胁(巩固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新政权)。(2分,答到两点即可)‎ ‎32.(1)“方针政策”:中共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答出《八一宣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亦可给分)(2分)。意义: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亦可给分)(2分)。‎ ‎(2)原因:中国爱好和平,崇尚“和”的传统理念;中国国际威望得到空前提升;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国内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4分)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或对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原则作了进一步的阐释,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2分)。‎ ‎33.(1)主要原因:美苏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2分)。活动:政治上提出“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3分)‎ ‎(2)①:1951年,②:布鲁塞尔。(2分)特点:西欧经济、政治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或“二战后西欧经济政治联合自强”)(1分)重要影响:欧洲经济政治地位提高;有力冲击美苏两极格局。(2分。若写出“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给1分)‎ ‎34.(1)评价:上海是近代中国乃至远东的经济中心(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大中心);‎ 但没有成为振兴中华的经济支撑(或“深深刻有殖民侵略的烙印”)。(2分)‎ 举例:1866年,方举赞、孙英德创办发昌机器厂(或1872年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1分);1919年五四运动(或1921年中共一大或1922年中共二大)(1分)。‎ ‎(2)目的: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2分)‎ 历程:1884年上海成为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开放长江三角洲为经济开放区;1990年开放浦东。(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答“上海自由贸易区”、“长江经济带”亦可得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