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化学模拟试题(Word版附解析)
2020 年高三模拟考试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Zn 65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
题意
1.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一系列举措体现了中国力量。在各种防护防控措施中,化学知识起
了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使用 84 消毒液杀菌消毒是利用 HClO 或 ClO-的强氧化性
B. 使用医用酒精杀菌消毒的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C. N95 型口罩的核心材料是聚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 医用防护服的核心材料是微孔聚四氟乙烯薄膜,其单体四氟乙烯属于卤代烃
【答案】B
【解析】
【详解】A. 84 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 NaClO,ClO-能发生水解生成 HClO,HClO 或 ClO-具有
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故 A 说法正确;
B. 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属于化学变化,故 B 说法错误;
C. 聚丙烯是由丙烯发生加聚反应得到,即聚丙烯属于高分子材料,故 C 说法正确;
D. 四氟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CF2=CF2,仅含有 C 和 F 两种元素,即四氟乙烯属于卤代烃,故 D
说法正确;
答案:B。
2.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 羰基硫(COS)的结构式为 O C S
C. 为 Si 原子的一种激发态
D. 中子数为 10 的氧原子形成的过氧根离子: 10 2
8 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原子核外共有 17 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A 选项正确;
B.羰基硫(COS)的中心原子为 C,C 与 O、C 与 S 均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其结构式为 O=C=S,
B 选项正确;
C.Si 原子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Ne]3s23p2,3s 轨道中一个电子跃迁至 3p 轨道中形成
,处于激发态,C 选项正确;
D.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可知,中子数为 10 的氧原子质量数=10+8=18,则其形成的过
氧根离子应为 18 2
8 2O ,D 选项错误;
答案选 D。
3.磷酸氯喹(结构如图所示)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2020 年 3 月 4 日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明确规定了其用量。下列关于磷酸氯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化学式为 18 33 3 8 2C H ClNOP
B. 含有 2 个 3sp 杂化的氮原子和 1 个 2sp 杂化的氮原子
C. 所含官能团之一为氯原子(碳氯键)
D. 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磷酸氯喹的结构式可知,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C18H32ClN3O8P2,A 选项错误;
B.该分子中有 2 个 N 原子形成的均是单键,1 个 N 原子形成双键,因此含有 2 个 sp3 杂化的
氮原子和 1 个 sp2 杂化的氮原子,B 选项正确;
C.由磷酸氯喹的结构式可知,该分子中苯环处含有官能团氯原子,C 选项正确;
D.该分子中苯环能够发生取代、加成反应,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D 选项
正确;
答案选 A。
4.设 A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1L 10.1mol L 醋酸钠溶液含有的 Na 数目为 A0.1N
B. 2.24L 2N 和 2CO 的混合气体中含有 π 键的数目为 A0.2N
C. 7g 乙烯和环丁烷 4 8C H 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 AN
D. 100mL 112mol L 的浓 3HNO 与过量 Cu 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大于 A0.6N
【答案】B
【解析】
【详解】A.1L 0.1mol·L-1 醋酸钠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 1L×0.1mol·L-1=0.1mol,则该溶液
中含有的 Na+物质的量为 0.1mol,数目为 0.1NA,A 选项正确;
B.N2 的结构式为 N≡N,1 个 N2 分子中含有 2 个 π 键,CO2 的结构式为 O=C=O,1 个 CO2 分
子中含有 2 个 π键,但此处没有注明标准状况下,不能准确得出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故不能
得出混合气体中含有 π 键的数目,B 选项错误;
C.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最简式为“CH2”,7g“CH2”的物质的量为 -1
7g =0.5mol14g mol
,氢原
子数目为 NA,C 选项正确;
D.浓 HNO3 与铜反应生成 NO2,稀 HNO3 与铜反应生成 NO,即 Cu+4HNO3(浓)= Cu(NO3)2
+2NO2↑+2H2O、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100mL12mol·L-1 的浓 HNO3
中含有的 n(HNO3)=0.1L×12mol·L-1=1.2mol,1.2molHNO3 参与反应,若其还原产物只有 NO2,
则反应转移 0.6mol 电子,还原产物只有 NO 则反应转移 0.9mol 电子,100mL12mol·L-1 的浓
HNO3 与过量 Cu 反应的还原产物为 NO 和 NO2,因此转移的电子数大于 0.6NA,故 D 选项正
确;
答案选 B。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 D 选项,解答时需要注意浓硝酸与铜反应,稀硝酸也与铜反应,计
算电子时用极限思维。
5.碱式氯化铜 a b 2Cu Cl (OH) xH O 是一种重要的无机杀虫剂,它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制备。步
骤 1:将铜粉加入稀盐酸中,并持续通空气反应生成 2CuCl 。已知 3Fe 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其催化原理如图所示。步骤 2:在制得的 2CuCl 溶液中,加入石灰乳充分反应后即可制得碱式
氯化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a、b、c 之间的关系式为 a=2b+2c
B. 图中 M、N 分别为 3Fe 、 2Fe
C. 为了除去 2CuCl 溶液中的杂质 3Fe ,可加入过量的 CuO 、过滤
D. 若制备1mol a b 2Cu Cl (OH) xH O ,理论上消耗11.2a 2L(STP)O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实验步骤及转化图可知,发生反应 2Cu+O2+4HCl===2CuCl2+2H2O, N 为 Fe2+,M 为 Fe3+,
在制得在制得的 CuCl2 溶液中,加入石灰乳充分反应后即可制备碱式氯化铜,且化合物中正负
化合价代数和为 0,依此结合选项解答问题。
【详解】A.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可知 2a=b+c,A 选项错误;
B.根据上述分析,N 为 Fe2+,M 为 Fe3+,B 选项正确;
C.Fe3+水解使溶液显酸性,CuO 与 H+反应产生 Cu2+和水,当溶液的 pH 增大到一定程度,Fe3+
形成 Fe(OH)3 而除去,从而达到除去 Fe3+的目的,C 选项正确;
D.若制备 1mol a b 2Cu Cl (OH) xH O ,转移的电子数为 2a 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理论上
消耗 0.5a molO2,标准状况(STP)下的体积为 11.2a L,D 选项正确;
答案选 A。
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红褐色固体 3Fe(OH) 全部溶于氢碘酸: 3
3 2Fe(OH) 3H Fe 3H O
B. 水杨酸溶于 3NaHCO 溶液中:
C. 将等浓度的 2Ba(OH) 溶液与 4NaHSO 液按体积比 2:3 混合:
2 2
4 4 22Ba 2SO 3H 3OH 2BaSO 3H O
D 洁厕灵(含 HCl )与 84 消毒液混合后产生氯气: 2Cl H ClO Cl OH
【答案】C
【解析】
【详解】A.Fe(OH)3 溶于氢碘酸,Fe3+会氧化 I-得到 I2,正确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应为:
2Fe(OH)3+2I-+6H+===2Fe2++6H2O+I2,A 选项错误;
B.水杨酸中酚羟基不能与 NaHCO3 发生反应,正确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HCO3-→ +CO2↑+H2O,B 选项错误;
C.等浓度的 Ba(OH)2 溶液与 NaHSO4 溶液按体积比 2:3,则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 2:3,两者混
合后,2molBa2+消耗 2molSO42-,3molH+消耗 3molOH-,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2 2
4 4 22Ba 2SO 3H 3OH 2BaSO 3H O ,C 选项正确;
D.84 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 NaClO,具有强氧化性,可还原洁厕灵中的 HCl,反应的离子反应
方程式为:Cl-+ClO-+2H+===Cl2↑+H2O,D 选项错误;
答案选 C。
【点睛】本题 B 选项为易错选项,在解答时要注意酚羟基的酸性是弱于碳酸的,不能和 HCO3-
发生发应。
7.短周期元素 X、Y、Z 原子半径的顺序为 Z>X>Y,基态 X 原子 p 能级上的电子数是 Y 原
子质子数的 3 倍,它们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 2 5X Y Z ,其中阳离子 +
2 5X Y (已知 2 4X Y 水合物
的 b1K 为 -6.0610 、 b2K 为 -13.7310 )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2 5X Y Z 的阴、阳离子均含有 18 个电子
B. 常温下, 2 5X Y Z 的水溶液呈碱性
C. 三种元素中 Y 的电负性最小
D.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X>Z
【答案】B
【解析】
【分析】
X、Y、Z 是短周期元素,基态 X 原子 p 能级上的电子数是 Y 原子质子数的 3 倍,且原子半径
X>Y,根据 X2Y5+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X 为 N 元素,Y 为 H 元素,又 X、Y、Z 可形成离
子化合物 X2Y5Z,且原子半径 Z>X,则 Z 为 Cl 元素,据此分析解答问题。
【详解】A.X2Y5Z 为 N2H5Cl,化合物中阴离子为 Cl-,含有 18 个电子,阳离子为 N2H5+,含
有的电子总数为 7×2+1×5-1=18,A 正确;
B.已知 N2H4 水合物的 b1K 为 -6.0610 、 b2K 为 -13.7310 ,则 N2H4 的水合物 N2H4·H2O 为弱碱,因
此常温下,N2H5Cl 溶液中 N2H5+水解显酸性,B 错误;
C.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非金属性 H 元素最弱,故 H 的电负性最小,C 正确;
D.X、Z 的简单氢化物分别为 NH3、HCl,元素非金属越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由于氧
化性 Cl>N,则 NH3 的还原性更强,D 正确;
答案选 B。
8.牛津大学与 IBM 苏黎世研究中心首次借助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分子甲及反应中间体乙、丙
进行高分辨率的探测成像,并利用单原子操纵技术对其进行原子尺度的操作,通过针尖施加
电压脉冲逐步切断 C O 基团,最终成功合成了 2019 年度明星分子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甲分子含有 6 个手性碳原子
B. 反应中间体乙、丙都是碳的氧化物
C. 丁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D. 甲生成丁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手性碳原子一定是饱和的碳原子,且碳原子所连接的四个基团不相同,根据甲分
子的结构可知,甲分子中的碳原子均为不饱和碳,故甲分子中不含有手性碳原子,A 选项错误;
B.反应中间体乙、丙均是只由 C、O 两种元素组成,属于碳的氧化物,B 选项正确;
C.由丁分子的结构可知,丁是 C 元素形成的单质,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C 选项正确;
D.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甲通过针尖施加电压脉冲分解得到丁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D
选项正确;
答案选 A。
9.根据下列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碳酸钙中加入盐酸,产生的气体经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气后,再
通入硅酸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利用该实验可以证明非金属
性: Cl C Si
B
取少量某硫酸盐样品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
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样品为硫酸铵
C
向 等体积等浓度稀硫酸中分别加入少许等物质的量的 ZnS和
CuS固体, ZnS溶解而 CuS不溶解 sp spK (CuS)
H2CO3,但不能说明非金属性 Cl>C,A 选项错误;
B.某硫酸盐样品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
该样品中含有 NH4+,可能为(NH4)2SO4 或 NH4HSO4,B 选项错误;
C.相同条件下,溶解度大的物质先溶解,组成和结构相似的难溶物,溶解度越大,其溶度积
越大,等体积等浓度稀硫酸中分别加入少许等物质的量的 ZnS 和 CuS 固体,ZnS 溶解而 CuS
不溶解,则 Ksp(CuS)[H2PO4-]>[HPO42-]>[H3PO4],B 选项正确;
C.当 pH=7 时,[H+]=[OH-],溶液中有电荷守恒[Na+]+[H+]=[H2PO4-]+2[HPO42-]+3[PO43-]+[OH-],
则[Na+]=[H2PO4-]+2[HPO42-]+3[PO43-],C 选项正确;
D.当 V(NaOH)=40mL 时,溶液的 pH=9.7,溶质为 Na2HPO4,溶液中存在着电荷守恒:
[Na+]+[H+]=[H2PO4-]+2[HPO42-]+3[PO43-]+[OH-],物料守恒:
[Na+]=2[H2PO4-]+2[HPO42-]+2[PO43-]+2[H3PO4],两式相减有:
[PO43-]+[OH-]=[H+]+[H2PO4-]+2[H3PO4],D 选项正确;
答案选 A。
二、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
题意,全部选对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1.2020 年 3 月 9 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
54 颗导航卫星。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一二子级使用液体四氧化二氮和液体偏二甲肼( 2 8 2C H N ,
又称 1,1-二甲基联氨)作为推进剂,第三子级使用液氢和液氧作为推进剂,两组推进剂燃烧的
产物均为无毒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偏二甲肼分子中既有极性键也有非极性键,属于非极性分子
B. 燃烧时每消耗1mol 偏二甲肼会转移16mol 电子
C. 若1mol 液氢与足量液氧完全反应生成液态水会释放 akJ 能量,则氢气的燃烧热为
-1akJ mol
D. 两组推进剂燃烧的产物不会造成任何环境问题
【答案】B
【解析】
【详解】A.偏二甲肼(C2H8N2,又称 1,1-二甲基联氨)的结构式为 ,分子中 N
和 C、N 和 H、C 和 H 均形成极性键,N 和 N 形成非极性键,但该分子结构不对称,是极性
分子,A 选项错误;
B.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燃烧的反应方程式为 C2H8N2+2N2O4===3N2↑+4H2O↑+2CO2↑,C2H8N2
中的 N 的化合价由-2 价变为 0 价,C 元素的化合价由-2 价变为+4 价,因此燃烧时每消耗 1mol
偏二甲肼会转移 2×2+6×2=16mol 电子,B 选项正确;
C.1mol 液氢与足量液氧完全反应生成液态水会释放 a kJ 能量,液态氢变成氢气需要吸收热
量,故氢气的燃烧热小于 a kJ·mol-1,C 选项错误;
D.第一组推进剂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燃烧会生成 CO2,CO2 会引起温室效应,D 选项错误;
答案选 B。
12.硫酸亚铁的用途广泛,可以制备下图所示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4 2 4 5Fe (OH) SO 属于碱式盐,可用作净水剂
B. 与足量 4 3NH HCO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3 3HCO Fe FeCO H
C. 可用稀硫酸和 3 6K Fe(CN) 溶液检验铁红中是否含有 3FeCO
D. “冷却结晶”后的操作是过滤,“煅烧”操作的主要仪器有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答案】BD
【解析】
【详解】A.Fe4(OH)2(SO4)5 电离后的阴离子为 OH-和 SO42-,阳离子为 Fe3+,属于碱式盐,其
中 Fe3+可水解产生 Fe(OH)3 的胶体,吸附水中的杂质,可作净水剂,A 选项正确;
B.FeSO4 与足量 NH4HCO3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2HCO3-===FeCO3+CO2↑+H2O,B 选项
错误;
C.Fe2+能使 K3[Fe(CN)6]生成蓝色沉淀,用稀硫酸和 K3[Fe(CN)6]溶液检验铁红中是否含有
FeCO3,若含有,溶液会生成蓝色沉淀,若不含有,则无明显现象,C 选项正确;
D.“冷却结晶”后的操作是过滤,“煅烧”操作的主要仪器有酒精灯、三脚架、坩埚、泥三角、
玻璃棒,D 选项错误;
答案选 BD。
13.2019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锂离子电池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三位科学家。某锂离子电池
6C Li 为负极, 1-x 2Li MO 为正极,锂盐有机溶液作电解质溶液,电池反应为
1-x 2 2 6 1-xLi MO LiMO +C Li
放电
充电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属锂的密度、熔点和硬度均比同族的碱金属低
B. 该锂离子电池可用乙醇作有机溶剂
C. 电池放电时,Li+从正极流向负极
D. 电池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
2 1-x 2LiMO -xe =xLi +Li MO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结合电池反应可知,电池放电时作原电池,C6Li 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
反应,Li1-xMO2 为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池充电时为电解池,原电池的负极与外接
电源负极相连作电解池的阴极,则 C6Li1-x 为阴极,原电池的正极与外接电源正极相连作电解
池的阳极,则 LiMO2 作阳极。
【详解】A.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对应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故金属锂的熔点均比同族的碱
金属高,A 错误;
B.乙醇的氧化还原电位太低,容易被氧化,不能作该锂离子电池的有机溶剂,B 错误;
C.电池放电时,为原电池,阳离子(Li+)从负极向正极移动,C 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电池充电时,LiMO2 作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LiMO2-xe-=xLi++Li1-xMO2,D 正确;
答案选 D。
【点睛】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解池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
极发生还原反应。
14.丙酮的碘代反应 3 3 2 3 2CH COCH I CH COCH I HI 的速率方程为
3 2
n
3
m CH Cv=kc OCH c I ,其半衰期(当剩余反应物恰好是起始的一半时所需的时间)为
0.7/k 改变反应物浓度时,反应的瞬时速率如表所示。
1
3 3c CH COCH / mol L
1
2c I / mol L 3 1 1v/10 mol L min
0.25 0.050 1.4
0.50 0.050 2.8
1.00 0.050 5.6
0.50 0.100 2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率方程中的 m=1、 n=0
B. 该反应的速率常数 3 1k 2.8 10 min
C. 增大 2I 的浓度,反应的瞬时速率加快
D. 在过量的 2I 存在时,反应掉 87.5%的 3 3CH COCH 所需的时间是 375min
【答案】AD
【解析】
【详解】A.由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可得
m -3
-3
0.50 2.8 10=0.25 1.4 10
,则 m=1,由第二组数据
和第四组数据可得
n -3
-3
0.100 2.8 10=0.050 2.8 10
,则 n=0,A 选项正确;
B.由 A 可知,m=1,n=0,则 v=kc(CH3COCH3),带入第一组数据可得,k=5.6×10-3min-1,B
选项错误;
C.由第二组和第四组数据分析可知,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 I2 的浓度,反应的瞬时速率不
变,C 选项错误;
D.存在过量的 I2 时,反应掉 87.5%可以看作经历 3 个半衰期,即 50%+25%+12.5%,因此所
需的时间为 -3
3 0.7 =375min5.6 10
,D 选项正确;
答案选 AD。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 D 选项,正确理解半衰期的含义,知道反应掉 87.5%的 3 3CH COCH
可以看作经历 3 个半衰期,即 50%+25%+12.5%,为解答本题的关键。
15.某温度下,向10mL 10.01mol L 2PbCl 溶液中滴加 10.01mol L 的 2Na S 溶液,滴加过程
中 2+-lgc Pb 与 2Na S 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温度下, 28 2 2
spK (PbS) 1.0 10 mol L
B. a、b、c 三点对应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小的为 a 点
C. 若改用 10.02mol L 2Na S 溶液,b 点应该水平左移
D. 若改用 10.02mol L 2PbCl 溶液,b 点移向右下方
【答案】AC
【解析】
【详解】A.该温度下,平衡时 c(Pb2+)=c(S2-)=10-14mol·L-1,则 Ksp(PbS)= c(Pb2+)·c(S2-)=(10-14
mol·L-1)2=10-28 mol2·L-2,A 选项正确;
B.Pb2+单独存在或 S2-单独存在均会水解,促进水的电离,b 点时恰好形成 PbS 的沉淀,此时
水的电离程度最小,B 选项错误;
C.若改用 0.02mol·L-1 的 Na2S 溶液,由于温度不变,Ksp(PbS)=c(Pb2+)·c(S2-)不变,即平衡时
c(Pb2+)不变,纵坐标不变,但消耗的 Na2S 体积减小,故 b 点水平左移,C 选项正确;
D.若改用 0.02mol·L-1 的 PbCl2 溶液,c(Pb2+)增大,纵坐标增大,消耗的 Na2S 的体积增大,b
点应移向右上方,D 选项错误;
答案选 AC。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5 个小题,共 60 分。
16.利用某冶金行业产生的废渣(主要含 2 3V O ,还有少量 2SiO 、 2 3P O 等杂质)可以制备
4 6 3 9 25 4NH (VO) CO (OH) 10H O ,生产流程如下:
已知: 2 5V O 微溶于水、溶于碱生成 3
4VO (加热生成 3VO ),具有强氧化性。向 3 4Na VO 溶液
中加酸,不同 pH 对应的主要存在形式如表:
pH 13
10.6~12 约 8.4 3~8 约 2 <1
存在形式 3
4VO 4
2 7VO 3
3 9VO 6
10 28V O
2 5V O 2VO
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后 V 元素转化为 3NaVO ,Si元素转化为________(写化学式)。
(2)欲除尽磷元素(即 3 5 1
4PO 1.0 10 mol L ),最终溶液中 2+Mg 的浓度至少为
________ 1mol L (已知 24
sp 3 4 2K Mg PO 1.0 10 )。
(3)“沉钒”过程中, pH 由 8.5 到 5.0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最终需要控制 pH 约
为________;“沉钒”最终得到的主要含钒物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
(4)“还原”和“转化”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3Na SiO (2). 14
31.0 10
(3). 3 6
3 9 10 28 210V O 12H 3V O 6H O
(4). 2 (5). 2 5V O (6). 2
2 2 22VO HCOOH 2H 2VO CO 2H O (7).
2
4 3 2 4 6 3 9 2 25 45NH 6VO 17HCO 6H O NH (VO) CO (OH) 10H O 13CO
【解析】
【分析】
结合题干信息,根据(NH4)5(VO)6(CO3)4(OH)9·10H2O 的生产流程分析,废渣加入 Na2CO3 在空
气中焙烧得到 NaVO3 和 Na2SiO3,Na3PO4,水浸后加入 MgSO4 得到 H2SiO3 和 Mg3(PO4)2 的滤
渣除去,滤液加入稀硫酸沉钒最终得到 V2O5,过滤,再加入稀硫酸溶解得到 VO2+,加入 HCOOH
还原得到 VO2+,加入 NH4HCO3 转化得到产品,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废渣加入 Na2CO3 在空气中焙烧得到 NaVO3 和 Na2SiO3,Na3PO4,
故答案为:Na2SiO3;
(2)因为 Ksp[Mg3(PO4)2]=c3(Mg2+)·c2(PO43-),已知 Ksp[Mg3(PO4)2]=1.0×10-24,假设 PO43-刚好完全
除尽,即 c(PO43-)=1.0×10-5mol·L-1,则
14-3
-
4 22+ 3
24
3 -1
-
4
5- 32 3
1 mol L.0 10= = =
1.0 10
Mg PO
c Mg 1.0 10
c PO
spK
,即溶液中 Mg2+的浓度至
少为 14- 3 -1mol1.0 10 L ,故答案为: 14
31.0 10
;
(3)结合已知数据分析可知,“沉钒”过程中,pH 由 8.5 到 5.0 主要发生的反应时 V3O93-转化为
V10O286-,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10V3O93-+12H+===3V10O286-+6H2O,沉钒最终得到的物质时
V2O5,所需要控制的 pH 约为 2,故答案为:10V3O93-+12H+===3V10O286-+6H2O;2;V2O5;
(4)根据上述分析,“还原”过程中 HCOOH 将 VO2+还原得到 VO2+,自身被氧化为 CO2,根据氧
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得到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VO2++HCOOH+2H+===2VO2++CO2↑+2H2O,“转
化”时,NH4HCO3 与上一步还原得到 VO2+反应得到产品,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方程式为:
5NH4++6VO2++17HCO3-+6H2O===(NH4)5(VO)6(CO3)4(OH)9·10H2O+13CO2↑,故答案为:
2VO2++HCOOH+2H+===2VO2++CO2↑+2H2O;
5NH4++6VO2++17HCO3-+6H2O===(NH4)5(VO)6(CO3)4(OH)9·10H2O+13CO2↑。
17.工业炼铁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反应有:
① 2 2C(s) O (g) CO (g) 1
1ΔH 393kJ mol
② 2C(s) CO (g) 2CO(g) 1
2ΔH 172kJ mol
③ 2 3 2Fe O (s) 3CO(g) 2Fe(s) 3CO (g) 3ΔH
④ 2 3 22Fe O (s) 3C(s) 4Fe(s) 3CO (g) 1
4ΔH 460kJ mol
回答下列问题:
(1) 3ΔH = ________ 1kJ mol 。
(2) 1T 时,向容积为10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3mol 2 3Fe O 和3mol CO 发生反应③,5min 时
达到平衡,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中 2CO 的体积分数为 80%,则 0~5min 内反应的平均速率
2v CO = ________ 1 1mol L min ,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下列选项中能
够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固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B.体系的压强保持不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
D.单位时间内消耗 CO 和生成 2CO 的物质的量相等
(3)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③,正向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2t 时刻改变了一个外界条
件,可能是________。
(4)向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 2 3Fe O 、Fe 和一定量的 CO 、 2CO ,在 2T 和 3T 下,反应③体系中
CO和 2CO 的分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温度: 1 2 3T >T >T )
2T 时, 2P CO 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是________, 3T 时, P(CO) 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
是________。向 3T 时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③体系中再充入一定量的 CO ,再次达到平衡
时, CO与 2C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答案】 (1). -28 (2). 0.048 (3). 64 (4). AC (5). 恒压条件下充入一定量 2CO
(6). a (7). c (8). 1:7
【解析】
【分析】
(1)根据盖斯定律进行ΔH3 的计算;
(2)根据题干信息,列三段式求出 CO 转化的物质的量,从而求出 0~5min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和
平衡常数,根据分析“变量”来判断是否能够作为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
(3)结合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解答;
(4)结合第(2)中的平衡常数,根据 CO 和 CO2 的浓度比通过阿伏伽德罗定律得出三个温度下
2P CO
P CO
的大小关系,从而结合图像分析得出代表曲线,在根据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求
出比值。
【详解】(1)由题干信息分析可得,反应③可通过反应 1
2 (④-②×3)得到,根据盖斯定律,
ΔH3= 1
2 (ΔH4-3ΔH2)= 1
2 (460-3×172)=-28kJ·mol-1,故答案为:-28;
(2)T1 时,向容积为 10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 3molFe2O3 和 3molCO 发生反应③,平衡时测
得混合气体中 CO2 的体积分数为 80%,设 CO 转化了 x mol,列三段式有:
2 3 2Fe O (s) 3CO(g) 2Fe(s) 3C
mol 3 0
mol x x
mol 3-x x
O (g)
初始
转化
平衡
则 x =80%3-x+x
,解得 x=2.4mol,因此 0~5min 内反应的平均速率
-1 -1
2
2.4mol
10Lv CO = =0.048mol L min5min ,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33 -1
2
3 -1
c CO 0.24mol L= = =64c CO 0.06mol LK
;
A.由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中固体的物质的量为一个变量,当固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
改变时,可以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A 选项正确;
B.恒温恒容时,由阿伏伽德罗定律 PV=nRT 可知,体系的压强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因
为反应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始终保持不变,所以体系压强始终不变,故体系的压强保持不变不
能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B 选项错误;
C.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混合气体的总质量÷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
总质量增加,总物质的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一个变量,当混合气体的平均
摩尔质量保持不变时,可以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C 选项正确;
D.单位时间内消耗 CO 和生成 CO2 都是正反应方向,不能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D 选项错误;
答案选 AC,故答案为:0.048;64;AC;
(3)由于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且正反应是放热的反应,根据图像变化趋势可
知,在 t2 时 v 正减小,且重新平衡时等于原平衡的 v 正,平衡不移动,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在
恒压条件下充入一定量的 CO2 气体,故答案为:在恒压条件下充入一定量的 CO2 气体;
(4)由(2)知,T1 时,反应③的平衡常数
3
2
3
c CO= 64c COK ,因为 T1>T2>T3,所以 T2、T3 时,
反应达到平衡后 K3>K2>K,则达到平衡后,T3 时的
2P CO
P CO >T2 时的
2P CO 4P CO
,故曲线 a
表示 T2 时 P(CO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曲线 d 表示 T2 时 P(CO)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曲
线 b 表示 T3 时 P(CO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曲线 c 表示 T3 时 P(CO)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由于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向 T3 时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③体系中再充入一定量的
CO,再次达到平衡时,CO 与 CO2 的物质的量之比仍为 1:7,故答案为:a;c;1:7。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盖斯定律的应用、根据图像对平衡移动的判断、运用三段式计算平
衡常数等知识点,重点培养学生能够利用化学知识提取题干信息的能力,难点在于第(4)题曲
线的判断,需要灵活运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与浓度的关系,结合阿伏伽德罗定律推知分
压的关系。
18.工业上处理含苯酚废水的过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Ⅰ.测定废水中苯酚的含量。
测定原理: +3Br2→ ↓+3HBr
测定步骤:
步骤 1:准确量取 25.00mL 待测废水于 250mL 锥形瓶中。
步骤 2:将 5.00mL 1amol L 浓溴水(量)迅速加入到锥形瓶中,塞紧瓶塞,振荡。
步骤 3:打开瓶塞,向锥形瓶中迅速加入 bmL 10.10mol L KI溶液(过量),塞紧瓶塞,振荡。
步骤 4:滴入 2~3 滴指示剂,再用 10.010mol L 2 2 3Na S O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 2 2 3Na S O
溶液 1V mL (反应原理: 2 2 2 3 2 4 6I 2Na S O 2NaI Na S O )。待测废水换为蒸馏水,重复上
述步骤(即进行空白实验),消耗 2 2 3Na S O 溶液 2V mL 。
(1)“步骤 1”量取待测废水所用仪器是________。
(2)为了防止溴的挥发,上述步骤中采取的措施包括迅速加入试剂和________。
(3)“步骤 4”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
(4)该废水中苯酚的含量为________ 1mg L (用含 1V 、 2V 的代数式表示)。如果空白实验中“步
骤 2”忘记塞紧瓶塞,则测得的废水中苯酚的含量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
如果空白实验中“步骤 4”滴定至终点时俯视读数,则测得的废水中苯酚的含量________。
Ⅱ.处理废水。采用 Ti 基 2PbO 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含苯酚的废水为电解液,通过电解,
阳极上产生羟基(· OH ),阴极上产生 2 2H O 。通过交排列的阴阳两极的协同作用,在各自区域
将苯酚深度氧化为 2CO 和 2H O 。
(5)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
(6)写出苯酚在阴极附近被 2 2H O 深度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答案】 (1). (酸式)滴定管 (2). 塞紧瓶塞 (3). 滴入一滴溶液后,锥形瓶内溶液蓝
色恰好褪去,且半分钟不恢复原色 (4). 2 194 V -V
15
(5). 偏低 (6). 偏低 (7).
2H O e OH H (8). 6 5 2 2 2 2C H OH 14H O 6CO 17H O
【解析】
【分析】
向呈有待测废水加入浓溴水反应后得到三溴苯酚的沉淀,再加入 KI 溶液与剩下的 Br2 发生氧
化还原反应得到 I2,方程式为 Br2+2I-===I2+2Br-,再用 Na2S2O3 标准溶液滴定 I2,可根据消耗
的 Na2S2O3 标准溶液的体积和浓度算出溶液中剩余的 Br2 的物质的量,再设置一个空白实验测
出浓溴水的物质的量,用 Br2 总的物质的量-剩余 Br2 的物质的量即可得出与苯酚反应的 Br2 的
物质的量,再结合反应方程式得到苯酚的物质的量,从而求出废水中苯酚的含量,结合实验
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解答问题。
【详解】(1)由于苯酚显酸性,因此含苯酚的废水为酸性,“步骤 1”中准确量取废水时所用的仪
器可选用酸式滴定管,故答案为:酸式滴定管;
(2)由于溴单质易挥发,因此可采用塞进瓶塞、迅速加入试剂等方法防止其挥发,故答案为:
塞紧瓶塞;
(3)用 0.01mol/LNa2S2O3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由于 Na2S2O3 标准溶液会反应 I2,加入的淀粉遇
I2 变成蓝色,所以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滴入一滴溶液后,锥形瓶内溶液蓝色恰好褪去,且半分钟
不恢复原色,故答案为:滴入一滴溶液后,锥形瓶内溶液蓝色恰好褪去,且半分钟不恢复原
色;
(4)根据反应方程式可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关系式:
2 2 2 2 3
1 1
2 2
Br ~2KI ~I ~2Na S O
0.005V 0.01V
0.005V 0.01V
剩下的浓溴水中 Br2 的物质的量为 0.005V1 mmol,将待测废液换成蒸馏水时,5mL amol/L 的
浓溴水中 Br2 的物质的量为 0.005V2 mmol,则与苯酚参与反应的 Br2 的物质的量为 0.005(V2-V1)
mmol,根据方程式 +3Br2→ ↓+3HBr 可得苯酚的物质的量为
2 10.005 V -V
3
mmol,质量为 2 194 0.005 V -V
3
mg,则该废水中苯酚的含量为
2 1
2 1 -1
3
94 0.005 V -V mg 94 V -V3 mg L25 10 15L
,若步骤 2 中忘记塞进瓶塞,溴单质挥发,导致
最终消耗的 Na2S2O3 的体积偏小,则测得苯酚的含量偏低,如果空白实验中步骤 4 滴定终点时
俯视读数,读得的体积偏小,则消耗的 Na2S2O3 的体积偏小,使测得苯酚的含量偏低,故答案
为: 2 194 V -V
15
;偏低;偏低;
(5)由题干信息可知,Ti 基 PbO2 为阳极,则阳极 H2O 失去电子产生·OH,电极反应式为
H2O-e-===H++·OH,故答案为:H2O-e-===H++·OH;
(6)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苯酚被阴极产生的 H2O2 深度氧化产生 CO2 和 H2O,有氧化还原反应规
律得到其反应方程式式为 C6H5OH+14H2O2===6CO2↑+17H2O,故答案为:
C6H5OH+14H2O2===6CO2↑+17H2O。
19.如图所示是金刚石的晶胞结构,除顶点和面心上有碳原子外,4 条体对角线的 1/4 处还各有
1 个碳原子。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原子 1 的坐标为 (0,0,0) ,则原子 2 的坐标为________。若金刚石的晶胞参数为 1a pm ,
则其中碳碳键的键长d= ________pm(用含 1a 的代数式表示)。
(2)面心立方 ZnS晶胞与金刚石结构类似,阴、阳离子各占晶胞所含微粒数的一半。
①S 元素及其同周期的相邻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二氯化硫( 2SCl )分子
中 S 原子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_。
②写出基态 2Zn 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把晶胞示意图中表示 2Zn 的小球全部涂黑
_______。
③锌锰干电池中 2Zn 可吸收电池反应产生的 3NH 生成 2
3 4Zn NH
,该离子中含有
________个 σ 键。
④若该 ZnS晶胞的晶胞参数为 2a pm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AN ,则晶体的密度为
________ 3g cm (列出计算式)
(3)有人设想冰的晶胞也应该类似于金刚石,但实际较为复杂,可能是因为氢键较弱而导致“饱
和性和方向性”很难被严格执行。例如有文献报道氨晶体中每个氢原子都形成氢键,则每个
3NH 与周围________个 3NH 通过氢键相结合。
【答案】 (1). 1 1 3, ,4 4 4
(2). 13a
4
(3). S P Cl (4). 3sp (5).
10[Ar]3d (6). 或 (7). 16 (8).
32
3
2 A
3.88 10
a N
(9). 6
【解析】
【详解】(1)若图中原子 1 的坐标为(0,0,0),则可建立以原子 1 为原点的坐标系,根据题干信息
可知,原子 2 位于其中一条对角线上,根据立体几何可知,原子 2 的坐标为( 1
4 , 1
4 , 3
4 ,),晶胞
中 C 原子形成的碳碳单键的键长刚好为体对角线的 1
4
,因此,若金刚石的晶胞参数为 1a pm ,
则其中碳碳键的键长为 13a
4
pm,故答案为:( 1
4 , 1
4 , 3
4 ,); 13a
4
;
(2)①与 S 元素同周期的相邻元素分别为 P 和 Cl,一般情况下,同周期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
但 P 的 3p 轨道为 3p3 半充满状态,故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为顺序为 S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