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嘉祥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N:14 O:16 S :32 C:12 Fe:56 Cu:64 Na:23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50 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 2.做完每小题后,将答案写到答题纸上对应位置,只交答题纸。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0 小题,1——10 每小题 2 分,11——20 每小题 3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9年科幻片流浪地球中有个画面,冰原上是身穿“核电池全密封加热服”的人类,一旦被卸下核电池,人类就被冻僵,该装置提供电能,并将电能转化为 A. 化学能 B. 生物质能 C. 动能 D. 热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题意卸下核电池,人类就被冻僵可知,该装置提供电能,并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故选:D。 2.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耐高温的碳化硅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②现代建筑物大量使用的沙子和水泥都是硅酸盐材料 ③单质硅可以用来制造太阳能电池 ④水晶项链和陶瓷都是硅酸盐材料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 碳化硅(SiC)属于原子晶体,熔点高,耐高温,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①正确; ②沙子主要成分为SiO2,不属于硅酸盐材料,故②错误; ③单质硅可以用来制造太阳能电池,故③正确; ④水晶主要成分为SiO2,不属于硅酸盐材料,故④错误; 答案选D。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合成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黏合剂、涂料等 B. 用木材等经过加工制成的黏胶纤维属于合成纤维 C. 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胶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D. 合成橡胶的原料是煤、石油、天然气和农副产品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合成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黏合剂、涂料等,故A正确; B. 用木材等经过加工制成的黏胶纤维属于人造纤维,不是合成材料,故B错误; C. 棉花(纤维)、羊毛(蛋白质)和天然橡胶是有机高分子材料,故C正确; D. 合成橡胶的原料是煤、石油、天然气和农副产品,故D正确; 答案选B。 4.下列反应既属于放热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氨气与稀硫酸的反应 B. SO3 溶于水生成硫酸 C. 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D. 甲烷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氨气与稀硫酸的反应生成硫酸铵,化合价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 SO3 溶于水生成硫酸,化合价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 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C错误; D. 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属于放热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答案选D。 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向氨水中加入稀盐酸:H++OH-=H2O B. 向氯水中通入少量SO2:Cl2+SO2+2H2O=4H++2Cl-+SO42- C. 将过量SO2通入到饱和NaHCO3溶液中:2H++CO32-=H2O+CO2↑ D. 将SO2通入到BaCl2溶液中:SO2+H2O+Ba2+=BaSO3↓+2H+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氨水中主要成分一水合氨为弱碱,不能拆写,故离子方程式为NH3∙H2O+ H+=NH4++ H2O,A错误; B. SO2具有还原性,Cl2具有氧化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Cl2+SO2+2H2O=4H++2Cl-+SO42-,B正确; C.过量SO2与NaHCO3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和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为SO2+HCO3- =HSO3-CO2↑,C错误; D. 亚硫酸的酸性比盐酸弱,故SO2通入到BaCl2溶液不反应,D错误; 答案选B。 6.实验室里可按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干燥、收集气体 R,多余的气体 R 可用水吸收,则气 体 R 是 ( ) A. HCl B. Cl2 C. NH3 D. CO2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装置图可知,该气体可以用固体干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多余气体可用水吸收,以此分析。 【详解】A. HCl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故A错误; B. Cl2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且Cl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不能用水吸收,故B错误; C. NH3可以用碱石灰干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极易溶于水,可以用水吸收,故C正确; D. CO2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且CO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不能用水吸收,故D错误; 答案选C。 7.关于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种气体都是有毒的气体,且都可用水吸收以消除对空气的污染 B. 两种气体都具有强氧化性,因此都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 C. 二氧化硫与过量的二氧化氮混合后通入水中能得到两种常用的强酸 D. 两种气体溶于水都可以与水反应,且只生成相应的酸,大气中的 NO2 和 SO2 可以形成酸雨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氮不能直接用水吸收,会生成有毒气体NO,故A错误; B. 二氧化硫有较强的还原性,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能与某些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故B错误; C. 二氧化硫与过量二氧化氮混合后通入水中发生反应:,能得到两种常用的强酸,故C正确; D. 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因为能与某些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 8.如下图所示烧瓶中充满 a 气体,滴管和烧杯中盛放足量 b 溶液,将滴管中溶液挤入烧瓶,打开止水夹 f,不能形成喷泉的是( ) A. a 是 Cl2,b 是浓 NaOH 溶液 B. a 是 NO,b 是浓 NaOH 溶液 C. a 是 HCl,b 是 NaOH 溶液 D. a 是 CO2,b 是浓 NaOH 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信息可知,a中气体极易被b中试剂吸收或发生化学反应,容器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形成压强差,形成喷泉,以此分析。 【详解】A.Cl2能和NaOH 溶液反应,Cl2减少,气压减小,形成压强差,能形成喷泉,故A不选; B.NO不能和NaOH 溶液反应,压强不变,不能形成喷泉,故B选; C.HCl能和NaOH 溶液反应,HCl减少,气压减小,形成压强差,能形成喷泉,故C不选; D. CO2能和NaOH 溶液反应,CO2减少,气压减小,形成压强差,能形成喷泉,故D不选; 答案选B。 9.如图所示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同时 A 极上有气泡产生,B 极的质量减小,C 为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 极为原电池的正极 B. B 极发生氧化反应 C. A、B、C 分别可以为 Cu、Zn 和稀盐酸 D. C 中阳离子向 B 极移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则发生了原电池反应,同时 A 极上有气泡产生,B 极的质量减小,则B为负极,A为正极,且正极反应有气体生成,以此分析。 【详解】A. A 极为原电池的正极,故A正确; B. B 极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B正确; C. Zn为负极发生反应:,Cu为正极发生反应:,则A、B、C 分别可以为 Cu、Zn 和稀盐酸,故C正确; D.电解质中阳离子移动方向由负极向正极移动,则C 中阳离子向 A 极移动,故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在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动方向由负极向正极移动,阴离子移动方向由正极向负极移动。 10.下列物质反应后可生成 BrCH2CH2Br 的是( ) A. 乙烯和溴化氢加成 B. 乙烷和溴化氢光照 C. 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 D. 乙烷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 乙烯和溴化氢加成生成CH3CH2Br,故A错误; B. 乙烷和溴化氢光照下不发生反应,故B错误; C. 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rCH2CH2Br,故C正确; D. 乙烷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不发生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C。 11.可逆反应: ( 各物质均为气体) 在不同情况下测得有下列4种反应速率,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 A. u(A) = 0.45mol×L-1 ×s-1 B. u(B) = 0.6mol×L-1 ×s-1 C. u(C) = 0.5mol×L-1 ×s-1 D. u(D) = 0.4mol×L-1 ×s-1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反应速率的单位相同,用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除以对应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数值大的反应速率快。 【详解】A. =0.225mol/(L⋅s); B. =0.3mol/(L⋅s); C. =0.5mol/(L⋅s); D. =0.13mol/(L⋅s); 所以反应速率C>B>A>D。 答案选C。 12.下列有关甲烷的取代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烷与氧气在光照的条件下也能发生取代反应 B. 甲烷与氯水在光照的条件下也能发生取代反应 C. 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生成的产物中 HCl 最多 D. 1 mol 甲烷生成最多消耗 2 mol 氯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甲烷与氧气在光照的条件下不能发生取代反应,故A错误; B.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与氯水不行,故B错误; C. 甲烷与氯气的反应中每取代1 mol氢原子,消耗1 mol氯气,生成1 mol HCl,故产物中HCl最多,故C正确; D.根据C项分析,1 mol甲烷生成CCl4最多消耗4 mol氯气,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甲烷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是分步取代。 13.下列现象或事实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 A. 硫化钠和亚硫酸钠固体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B. 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 C. 常温下铁和铂都不溶于浓硝酸 D. SO2、漂白粉、过氧化钠都能使红墨水褪色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硫化钠具有还原性,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变质;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变质,能用同一原理解释,故A正确; B.浓硫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由于吸水浓度降低,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由于挥发浓度降低,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故B错误; C.常温下铁遇浓硝酸,发生钝化;铂的活泼性较弱,与浓硝酸不反应,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故C错误; D. SO2具有漂白性是由于SO2能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漂白粉、过氧化钠漂白性是由于其氧化性,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故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常温下铁、铝遇浓硝酸、浓硫酸发生钝化。 14.乙醇分子中的化学键如图, 关于乙醇在不同反应中断裂键的说明正确的是() A. 和金属钠反应键①③⑤断裂 B. 在铜催化下和 O2 反应键①⑤断裂 C.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①②③④⑤断裂 D. 和乙酸反应键②断裂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乙醇和金属钠反应生成CH3CH2ONa和氢气,只有①断裂,故A错误; B.乙醇在铜催化下和O2反应生成CH3CHO,①③断裂,故B错误; C.乙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①②③④⑤全部断裂,故C正确; D.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催化剂的加热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乙醇失去羟基中的氢原子,①断裂,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催化剂的加热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乙醇失去羟基中的氢原子。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对于 A(s)+B(g)⇌ C(g)+D(g)的反应,加入 A,v(A)不变 B. 100mL2mol·L-1 稀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生成氢气的速率不变 C. 2NO2⇌ N2O4(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v 增大 D. 一定温度下,反应 N2(g)+3H2(g)⇌ 2NH3(g)在恒压密闭容器中进行,充入 He,化学反应速率减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对于 A(s)+B(g)⇌ C(g)+D(g)的反应,A为固体,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加入 A,v(A)不变,故A正确; B. 100mL2mol·L-1 稀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和Zn反应生成Cu形成Cu-Zn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生成氢气的速率变大,故B错误; C. 2NO2⇌N2O4(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 增大,故C正确; D. 一定温度下,反应 N2(g)+3H2(g)⇌2NH3(g)在恒压密闭容器中进行,充入 He,体积增大,各物质的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小,故D正确; 答案选B。 16.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式为 C7H6O5 B. 1mol 该物质能与 4mol NaOH 发生反应 C. 分子中含有 3 种官能团 D. 在水溶液中羧基和羟基均能电离出 H+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由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7H10O5,故A错误; B 1mol该物质有1mol羧基,能与1mol NaOH反应,故B错误; C. 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羟基和羧基三种官能团,故C正确; D. 在水溶液中,羧基可以电离出氢离子,但醇羟基不能发生电离,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在水溶液中,羧基可以电离出氢离子,但醇羟基不能发生电离,若为酚羟基,则可以发生电离生成氢离子。 17.与 CH3CH2CH=CH2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 B. C. CH2=CH-CH=CH2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 与CH3CH2CH=CH2分子式相差一个CH2,结构相似为同系物,不是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 B. 与CH3CH2CH=CH2分子式相差一个CH2,结构相似为同系物,不是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 C. CH2=CH-CH=CH2与CH3CH2CH=CH2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 与CH3CH2CH=CH2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为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 答案选D。 18.如图是 1molCO(g)和 2molH2(g)发生反应 CO(g)+2H2(g)→CH3OH(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曲线。曲线 a 表示不使用催化剂时反应的能量变化,曲线 b 表示使用催化剂时反应的能量变化。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使用催化剂后该反应从放热反应变成了吸热反应 B. 使用和不使用催化剂相比反应的能量变化相同 C. 1molCO(g)和 2molH2(g)中的化学键完全被破坏需要释放 419kJ 能量 D. 1molCO(g)和 2molH2(g)完全反应生成1molCH3OH(g)会释放出 510kJ 能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使用催化剂后降低了该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没有改变,反应热不变,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使用和不使用催化剂相比,反应热不变,能量变化相同,故B正确; C.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由图可知,1molCO(g)和2molH2(g)中的化学键完全被破坏需要吸收419kJ能量,故C错误; D.1molCO(g)和2molH2(g)完全反应生成1molCH3OH(g)释放的能量为(510-419)kJ=91kJ,故D错误; 答案选B。 19.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 选项 a 中的物质 b 中的物质 c 中收集的气体 d 中的物质 A 浓氨水 CaO NH3 H2O B 稀硫酸 Na2SO3 SO2 NaOH 溶液 C 浓硝酸 Cu NO2 NaOH 溶液 D 浓盐酸 MnO2 Cl2 NaOH 溶液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实验装置可知,I为固体与液体的反应生成气体,II中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说明气体密度比空气大,III中吸收过量的气体,注意防止倒吸。 【详解】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应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装置c中的导管应改为短进长出,故A错误; B.实验室制SO2用浓硫酸和Na2SO3固体减少SO2在水中的溶解,故B错误; C.浓硝酸与Cu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氮能用NaOH溶液吸收,所以能用该装置制备收集,故C正确; D.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氯气时需要加热,图示装置中没有加热装置,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实验室制SO2用浓硫酸和Na2SO3固体,以减少SO2在水中溶解。 20.将 25.6gCu 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中,收集到氮的氧化物(含 NO、N2O4、NO2)的混合物,这些气体恰好能被 500mL1mol/LNaOH 溶液完全吸收,生成只含NaNO3 和 NaNO2 的盐溶液,其中 NaNO3 的物质的量为( ) A. 0.1mol B. 0.2mol C. 0.3mol D. 0.4mol 【答案】A 【解析】 【分析】 25.6克铜的物质的量为0.4mol,整个过程发生的反应较复杂,但从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得失的角度分析可以简化为铜和氮间电子的转移,铜和硝酸反应铜还原硝酸生成氮氧化合物,在NaOH溶液中氮氧化合物又转化成NaNO3和NaNO2,我们可以认为铜将失去的电子给了硝酸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了NaNO2,根据得失电子数目相等得到n(Cu)=n(NaNO2),据此解答。 【详解】用终态分析法容易看出只有两种元素的价态有变化,其一是Cu→Cu(NO3)2,Cu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2价,每个Cu原子失2个电子;另一个是HNO3→NaNO2,N元素由+5价降低为+3价,每个N原子得2个电子,25.6gCu的物质的量为:,共失电子为0.4mol×2=0.8mol,HNO3到NaNO2共得到电子0.8mol,根据得失电子数目相等得到n(Cu)=n(NaNO2),故产物中NaNO2的物质的量为=0.4mol,根据钠元素守恒,所以硝酸钠的物质的量是:0.5L×1mol/L−0.4mol=0.1mol。 答案选A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4 小题,每空 2 分,共 50 分) 21.在下列物质转化中,A 是一种正盐,D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 C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E 是酸,当 X 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的转化关系: 当 X 是强酸时,A、B、C、D、E 均含同一种元素; 当 X 是强碱时,A、B、C、D、E 均含另外同一种元素。 请回答: (1)A 是_____,Y 是_____。 (2)当X 是强酸时,B 是_____。写出C 生成D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当X 是强碱时,B 是_____,写出 D 生成E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NH4)2S (2). O2 (3). H2S (4). (5). NH3 (6). 【解析】 【分析】 本题中C、D的变化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的大16是题中一个最具有特征的条件,通过分析可初步判断D比C多一个氧原子,A为(NH4)2S,联想已构建的中学化学知识网络,符合这种转化关系的有:SO2→SO3,NO→NO2,Na2SO3→Na2SO4等,由此可推断Y为O2,由于E为酸,则D应为能转化为酸的某物质,很可能为SO3、NO2等,当X是强酸时A、B、C、D、E均含同一种元素,则B为H2S,C为SO2,D为SO3,E为H2SO4,Z为H2O,当X是强碱时,则B为NH3,C为NO,D为NO2,E为HNO3,Z为H2O,据此答题; 【详解】(1)由上述分析推断可知,A为(NH4)2S,Y为O2,故答案为:(NH4)2S;O2; (2)当X是强酸时,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B是 H2S,C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H2S;; (3)当X是强碱时,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B是 NH3,D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NH3;。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D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 C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由此推断D比C多一个氧原子,则Y为氧气,以此逐步推断出其他物质。 22.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模拟工业生产制备了少量硝酸,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 )实验时先用酒精喷灯加热催化剂,然后通入反应气体,当催化剂红热后撤离酒精喷灯,催化剂始终保持红热,温度可达到 700℃以上。下列图示中,能够正确表示该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的是_____(填字母)。 A. B. C. (2)高温时,2NO2(g)⇌ 2NO(g)+O2(g),因此氨气与氧气反应难以生成 NO2 。根据下列数据计算,当 4molNO2 分解时,反应会________________(填“吸收”或 “放出”)_____________________kJ 能量。 NO2(g)N(g)+2O(g) NO(g)N(g)+O(g) O2(g)2O(g) (3)在 2L 的恒温密闭容器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 NO 和 O2 气体,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t/s 0 1 2 3 4 5 n(NO)/mol 0.020 0 014 0.010 0.007 0.006 0.006 ①反应开始至第 1s 时,NO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 ②在第 5s 时,O2 的转化率为_____。 ③容器中混合气体压强与反应开始时的压强比值为_____。 ④下列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的是_____。 a.单位时间内,每生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NO,同时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O2 生成 b.气体混合物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c.气体混合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d.容器内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e.密闭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再改变 f.混合气密度不再改变 【答案】 (1). A (2). 吸收 (3). 226 (4). (5). 35% (6). 40:33 (7). bcde 【解析】 【分析】 (1)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大量的热,700℃时水是气体; (2)△H=反应物的键能和-生成物的键能和,△H>0吸热,反之放热; (3)①反应速率,以此计算; ②氧气转化率=,以此计算; ③气体压强比值等于气体物质的量比值,再利用三段法计算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 ④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百分含量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物理量不变。 【详解】(1)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700℃时水是气体,故答案为:A; (2)△H=反应物的键能和-生成物的键能和所以当4molNO2分解时,反应会吸收226kJ能量,故答案为:吸收;226; (3)①反应开始至第 1s 时,NO 的平均反应速率,故答案为:; ②由表可知参与反应的NO物质的量为0.02mol-0.006mol=0.014mol,由化学方程可知参与反应的O2物质的量为0.007mol,则氧气转化率=,故答案为:35%; ③由表格可得: 则反应前气体物质的量之和为0.02mol+0.02mol=0.04mol,反应后气体物质的量之和为0.006mol+0.013mol+0.014mol=0.033mol,气体压强比值等于气体物质的量比值,则气体压强比值为0.04:0.033=40:33,故答案为:40:33; ④a.单位时间内,每生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NO,同时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O2 生成,均表示逆反应,且速率不相等,故a错误; b.气体混合物物质的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当气体混合物物质的量不再改变则反应达到平衡,故b正确; c.气体质量不变,气体物质的量随着反应的进行而变化,则气体混合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变量,当气体混合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发生改变时,反应达到平衡,故c正确; d.容器内温度不再发生变化,则反应达到平衡,故d正确; e.密闭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再改变,则NO2浓度不再发生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e正确; f. 气体质量不变,且为恒容容器,气体体积不变,混合气的密度为定值,无法用密度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f错误;故答案选:bcde。 23.图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两个烧杯里的溶液为同浓度的稀硫酸,乙中 G 为电流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乙 甲 (1)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 A.甲中锌片是负极,乙中铜片是正极 B.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有气泡产生 C.两烧杯中溶液的 pH 均增大 D.乙中电子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 E.乙溶液中SO42-向锌片方向移动 (2)变化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形式主要是:甲为_____;乙为____________。 (3)若反应过程中有 2mol 电子发生转移,则生成的氢气在标况下的体积为______; (4)原电池在工作时,下列反应可以作为原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反应的是:_____ A. Cu+2AgNO3=Cu(NO3 )2 +2Ag B.H2SO4+ Na2SO3==Na2SO4+ SO2+H2O C.NaOH+HCl=NaCl+H2O D.2H2 +O2 =2H2O 【答案】 (1). CE (2).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3).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4). 22.4L (5). AD 【解析】 【分析】 锌比铜活泼,能与稀硫酸反应,铜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H元素之后的金属,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甲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乙形成闭合回路,形成原电池,根据原电池的组成条件和工作原理解答该题。 【详解】(1) A.甲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故A错误; B. 铜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H元素之后的金属,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甲烧杯中铜片表面没有气泡产生,故B错误; C.两烧杯中硫酸都参加反应,氢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的pH均增大,故C正确; D.乙能形成原电池反应,Zn为负极,Cu为正极,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故D错误; E.原电池中电解质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乙形成原电池,Zn为负极,Cu为正极,则溶液中SO42-向锌片方向移动,故E正确。 故答案为:CE; (2) 甲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反应放热,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乙形成闭合回路,形成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故答案为: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反应的关系式为2H+∼H2∼2e−,则,,故答案为:22.4L; (4)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之一是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A.、D均为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均能形成原电池,但B、C的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所以B、C不能作为原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反应,故答案为:AD。 【点睛】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有:1.电极材料由两种金属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由金属与其他导电的材料(非金属或某些氧化物等)组成。2.电解质存在。3.两电极之间有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4.发生的反应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24.A、B、C、D、E 均为有机物,其中 B 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有机物, 它易溶于水并有特殊香味;A 的产量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G 是生活中常见的高分子材料。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1)写出 A 的结构式_____;B 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③____; 反应④____。 (3)实验室利用反应⑥制取 E,常用如图装置: ①a 试管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实验开始时,试管甲中的导管不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_____;当观察到试管甲中_____时,认为反应基本完成。 【答案】 (1). (2). 羟基 (3). (4). (5). (6). 防止倒吸 (7). 不再有油状液体滴下 【解析】 【分析】 A的产量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A是乙烯,结构简式为CH2=CH2;B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有机物,它易溶于水并有特殊香味,根据框图中信息,B在红热铜丝发生催化氧化,可推知B是乙醇,根据框图中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反应试剂可推得, C是乙醛,D是乙酸,E是乙酸乙酯,据此进行解答。 【详解】A的产量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A是乙烯,结构简式为CH2=CH2;B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有机物,它易溶于水并有特殊香味,根据框图中信息,B在红热铜丝发生催化氧化,可推知B是乙醇,根据框图中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反应试剂可推得, C是乙醛,D是乙酸,E是乙酸乙酯。 (1)由上述分析可知A 的结构式为,B 为乙醇中官能团的名称为羟基,故答案为:;羟基; (2)反应③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④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 (3)①反应⑥为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则①a 试管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②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和乙醇蒸汽易溶于水,为了防倒吸,实验开始时,试管甲中的导管不伸入液面下;由于乙酸乙酯难溶于水,因此当观察到试管甲中不再有油状液体滴下时,反应基本完成,故答案为:防止倒吸;不再有油状液体滴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