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二轮复习鲁科版专题02物质的量学案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二轮复习鲁科版专题02物质的量学案6

‎ 专题二 物质的量 学习目标:‎ ‎1、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2、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物质的质量、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学习重难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 自主学习 考点一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有关概念及应用 ‎【知识梳理】‎ ‎1.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n)‎ 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单位为摩尔(mol)。‎ ‎(2)阿伏加德罗常数(NA)‎ ‎0.‎012 kg C12中所含的原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数值约为6.02×1023,单位为mol-1。‎ 公式:NA=。‎ ‎2.摩尔质量 ‎(1)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是 g·mol-1。‎ ‎(2)表达式:M=。‎ ‎3.气体摩尔体积 ‎(1)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①微粒的大小(物质的本性)‎ ‎②微粒间距的大小(由温度与压强共同决定)‎ ‎③微粒的数目(物质的量的大小)‎ ‎(2)气体摩尔体积 ‎①含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为Vm,标准状况下,Vm约为 ‎22.4 L·mol-1。‎ ‎②基本关系式 n===。‎ ‎③影响因素: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决定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 正误辨析 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多少的基本物理量(  )‎ ‎(2)‎0.012 kg C12中含有约6.02×1023个碳原子(  )‎ ‎(3)1 mol H2O中含有2 mol氢和1 mol氧(  )‎ ‎(4)2 mol水的摩尔质量是1 mol水的摩尔质量的2倍(  )‎ ‎(5)在标准状况下, 1 mol O2与1 mol SO3的体积相同(  )‎ ‎(6)在标准状况下,1 mol气体的体积约是‎22.4 L,在非标准状况下,1 mol气体的体积则一定不是‎22.4 L(  )‎ ‎(7)标准状况下,‎22.4 L己烷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19NA(  )‎ 答案 (1)× (2)√ (3)× (4)× (5)× (6)× (7)×‎ ‎【针对训练】‎ 题组一 有关概念的判断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6.02×1023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B.1 mol NaCl和1 mol HCl含有相同的粒子数目 C.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D.1 mol水中含有2 mol H和1 mol O 答案 D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 mol O2的质量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B.1 mol OH-的质量为‎17 g·mol-1‎ C.氖气的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D.2 mol H2O的摩尔质量与1 mol H2O的摩尔质量相等 答案 B ‎【易错警示】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或分子)质量的易混点 ‎(1)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或kg·mol-1,相对原子(或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不是同一个物理量。摩尔质量只有当以g·mol-1作单位时,在数值上才等于其相对原子(或分子)质量。‎ ‎(2)熟记几组摩尔质量相同的物质,如①H2SO4和H3PO4(‎98 g·mol-1);②Mg3N2和CaCO3(‎100 g·mol-1);③CO、N2、C2H4(‎28 g·mol-1)。‎ 题组二 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理解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5 mol H2所占体积为‎11.2 L B.标准状况下,1 mol H2O的体积为‎22.4 L C.标准状况下,‎28 g CO与N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 L D.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的物质的量为1 mol 答案 C 题组三 有关“n===的应用 ‎4.已知a g N2含有b个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由n==可知,NA=== mol-1。‎ ‎5.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体积为V L的该气体所含有的分子数为X。则表示的是(  )‎ A.V L该气体的质量(以g为单位)‎ B.‎1 L该气体的质量(以g为单位)‎ C.1 mol该气体的体积(以L为单位)‎ D.‎1 L该气体中所含的分子数 ‎【答案】B ‎【解析】X除以NA为该气体的物质的量;然后乘以M表示其质量;最后除以V为‎1 L该气体的质量。‎ 题组四 气体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 ‎6.按要求计算 ‎(1)由‎8 g O2和‎28 g N2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 。‎ ‎(2)若m g某气体中含分子数N个,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 ‎【答案】(1)‎28.8 g·mol-1 (2) g·mol-1‎ ‎【解析】(1)==‎28.8 g·mol-1。‎ 题组五 阿伏加德罗定律(加试)‎ ‎7.等温等压下,有质子数相等的CO、N2、C2H2三种气体,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体积之比为13∶13∶14 B.密度之比为14∶14∶13‎ C.质量之比为1∶1∶1 D.原子数之比为1∶1∶1‎ ‎(1)‎28.8 g·mol-1‎ ‎(2) g·mol-1‎ ‎【答案】B ‎【解析】A项,三种气体分子的质子数分别为14、14、14,质子数相等的CO、N2、C2H2‎ 三种气体,物质的量相等,等温等压下,气体的体积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所以三者体积之比为1∶1∶1,故A错误;B项,CO、N2、C2H2的摩尔质量分别为‎28 g·mol-1、28 g·mol-1、26 g·mol-1,等温等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根据ρ=知,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则密度之比为28∶28∶26=14∶14∶13,故B正确;C项,三种气体分子的质子数分别为14、14、14,质子数相等的CO、N2、C2H2三种气体,物质的量相等,CO、N2、C2H2摩尔质量分别为‎28 g·mol-1、28 g·mol-1、26 g·mol-1,根据m=nM知:质量之比与摩尔质量成正比,则质量之比为28∶28∶26=14∶14∶13,故C错误;D项,三种气体分子的质子数分别为14、14、14,质子数相等的CO、N2、C2H2三种气体,物质的量相等,1分子CO、N2、C2H2分别含原子数为2、2、4,所以三种气体原子数之比为1∶1∶2,故D错误。‎ ‎8.同温同压下,a g甲气体和‎2a g乙气体所占的体积之比为1∶2,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下甲和乙的密度之比为1∶1‎ B.甲与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 C.同温同体积下等质量的甲和乙的压强之比为1∶1‎ D.等质量的甲和乙中的原子数之比为1∶1‎ ‎【答案】D ‎【解析】由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推知∶=1∶2,M(甲)=M(乙),根据密度公式,气体的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在同温同压下甲、乙密度之比为1∶1,A项正确;甲、乙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B项正确;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压强成正比,等质量的甲、乙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压强也相等,C项正确;相对分子质量相等、质量相等,甲、乙分子数相等,但是甲、乙分子的组成不确定,可能为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原子数不一定相等,D项错误。‎ ‎【归纳总结】‎ ‎1.阿伏加德罗定律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或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2.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 相同 条件 结论 公式 语言叙述 T、p相同 =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 T、V相同 = 温度、体积相同的气体,其压强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 T、p相同 =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其摩尔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提醒 对于同一种气体,当压强相同时,密度与温度成反比例关系。‎ 题组六 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9. 0.1 mol某元素的单质直接跟氯气反应后,质量增加‎7.1 g,这种元素是(  )‎ A.Mg B.Na C.Al D.Fe ‎【答案】A ‎【解析】‎2M + xCl2===2MClx ‎ 0.1mol 0.05x mol n(Cl2)=0.05x mol==0.1 mol,则x=2,‎ 故该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A项正确。‎ ‎10. Na2CO3、NaHCO3的混合物与100 mL 3 mol·L-1的盐酸恰好反应,产生‎4.48 L(标准状况)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请计算混合物中Na2CO3的物质的量(用守恒法计算)。‎ ‎【答案】设混合物中Na2CO3、Na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 Na2CO3+2HCl===2NaCl+CO2↑+H2O ‎1 mol 2 mol 1 mol x 2x x NaHCO3+HCl===NaCl+CO2↑+H2O ‎1 mol 1 mol 1 mol y y y 则 解得,所以n(Na2CO3)=0.1 mol。‎ 考点二 洞悉陷阱设置、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应用 题组一 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及物质的聚集状态 ‎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2.24 L 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NA(×)‎ ‎(2)常温下,‎11.2 L甲烷气体含有的甲烷分子数为0.5NA(×)‎ ‎(3)标准状况下,‎22.4 L己烷中含共价键数目为19NA(×)‎ ‎(4)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5)标准状况下,‎2.24 L HF含有的HF分子数为0.1NA(×)‎ ‎【突破陷阱】抓“两看”,突破“状态、状况”陷阱 一看“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 二看“标准状况”下,物质是否为“气体”(如CCl4、H2O、Br2、SO3、HF、己烷、苯等在标准状况下不为气体)。‎ 题组二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2.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在常温常压下,‎32 g 18O2中含有2NA个氧原子(×)‎ ‎(2)‎17 g —OH与‎17 g OH-所含电子数均为10NA(×)‎ ‎(3)相同质量的N2O4与NO2中所含原子数目相同(√)‎ ‎(4)m g CO与N2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分子数目为NA(√)‎ ‎(5)‎4.5 g 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的数目为0.3NA(√)‎ ‎(6)‎30 g甲醛中含共用电子对总数为4NA(√)‎ ‎【突破陷阱】 记“组成”,突破“结构”判断陷阱 ‎(1)记特殊物质中所含微粒的数目,如Ne、D2O、18O2、—OH、OH-等。‎ ‎(2)记最简式相同的物质,如NO2和N2O4、乙烯(C2H4)和丙烯(C3H6)等。‎ ‎(3)记摩尔质量相同的物质,如N2、CO、C2H4等。‎ 题组三 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数目的判断 ‎3.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和KCl溶液中,阴、阳离子数目之和均为2NA(×)‎ ‎(2)0.1 mol·L-1的NaHSO4溶液中,阳离子的数目之和为0.2NA(×)‎ ‎(3)‎25 ℃‎时,pH=13的‎1.0 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 ‎【突破陷阱】 审“要求”,突破“离子数目”判断陷阱 一审是否指明了溶液的体积;‎ 二审所给条件是否与电解质的组成有关,如pH=1的H2SO4溶液,c(H+)=0.1 mol·L-1,与电解质的组成无关;0.05 mol·L-1的Ba(OH)2溶液,c(OH-)=0.1 mol·L-1,与电解质的组成有关。‎ 题组四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的判断 ‎4.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0.1 mol Zn与含0.1 mol HCl的盐酸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 ‎(2)1 mol 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转移的电子数为NA(√)‎ ‎(3)1 mol Na2O2与足量C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4)向FeI2溶液中通入适量Cl2,当有1 mol Fe2+被氧化时,共转移的电子的数目为NA(×)‎ ‎(5)1 mol 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NA(×)‎ ‎【突破陷阱】 “分类”比较,突破“电子转移”判断陷阱 ‎(1)同一种物质在不同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如:‎ ‎①Cl2和Fe、Cu等反应,Cl2只作氧化剂,而Cl2和NaOH反应,Cl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②Na2O2与CO2或H2O反应,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而Na2O2与SO2反应,Na2O2只作氧化剂。‎ ‎(2)量不同,所表现的化合价不同。如:‎ Fe和HNO3反应,Fe不足,生成Fe3+,Fe过量,生成Fe2+。‎ ‎(3)氧化剂或还原剂不同,所表现的化合价不同。如:‎ Cu和Cl2反应生成CuCl2,而Cu和S反应生成Cu2S。‎ ‎(4)注意氧化还原的顺序。如:‎ 向FeI2溶液中通入Cl2,首先氧化I-,再氧化Fe2+。所以上述题(4)中转移的电子数目大于NA。‎ 题组五 浙江学考、模拟试题汇编 ‎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个氧分子与NA个氢分子的质量之比为8∶1‎ B.100 mL 1.0 mol·L-1 FeCl3溶液与足量Cu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C.标准状况下,‎11.2 L CCl4中含有C—Cl键的数目为2NA D.NA个D2O分子中,含有10NA个电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知识。A项,NA个氧分子与NA个氢分子的质量比是16∶1,错误;B项,100 mL 1.0 mol·L-1 FeCl3溶液与足量Cu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错误;C项,标准状况下,CCl4是液态不是气态,所以‎11.2 L CCl4物质的量不是0.5 mol,错误;D项,D是H的同位素,含一个质子,一个中子,核外有一个电子,故一个D2O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NA个D2O分子中,含有10NA个电子,正确。故选D。‎ ‎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 FeI2与1 mol Cl2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B.‎2 g H2O与D2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电子数目均为NA C.273 K、101 kPa下,‎28 g乙烯与丙烯混合物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5NA D.pH=1的H2SO4溶液‎10 L,含H+的数目为2NA ‎【答案】B ‎【解析】A项,转移电子数应为2NA;C项,×2NA=4NA;D项,n(H+)=‎10 L×10-1 mol·L-1=1 mol。‎ ‎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8 g铁粉与50 mL 4 mol·L-1盐酸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15NA B.常温下‎1 L 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的数目为0.1NA C.标准状况下,‎8.96 L氢气、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消耗氧分子的数目为0.2NA D.‎1.2 g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中含有碳碳单键的数目为0.4NA ‎【答案】C ‎【解析】A项,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2+,所以转移电子数应为0.1NA,错误;B项,在pH=13的NaOH溶液中,c(H+)水=10-13mol·L-1,所以‎1 L pH=13 NaOH溶液中,n(H+)水=10-13mol,错误;C项,根据2H2+O2===2H2O、2CO+O2===2CO2,标准状况,‎8.96 L(即0.4 mol)该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消耗氧分子数目为0.2NA,正确;D项,‎1.2 g金刚石中含有碳碳单键的数目为0.2NA,而‎1.2 g的石墨中含有碳碳单键的数目为0.15NA,所以‎1.2 g的该混合物中,含有碳碳单键的数目应在0.15NA~0.2NA之间,错误。 ‎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 mol乙烯和乙醇(蒸气)混合物完全燃烧所消耗的氧分子数一定为0.3NA B.在反应KIO3+6HI===KI+3I2+3H2O中,每生成3 mol I2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C.含4 mol Si—O键的二氧化硅晶体中,氧原子数为4NA D.‎120 g NaHSO4固体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3NA ‎【答案】A ‎【解析】B项,反应中I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当生成3 mol I2时转移电子数为5NA;C项,含4 mol Si—O的SiO2的物质的量为1 mol,1 mol SiO2中含有2NA个氧原子;D项,n(NaHSO4)=1 mol,含有Na+和HSO共2NA个。‎ 考点三 溶液的配制与分析 ‎【知识梳理】‎ ‎1.物质的量浓度概念 ‎(1)概念:表示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2)表达式:cB=。‎ ‎(3)单位:mol·L-1(或 mol/L)。‎ ‎2.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 ‎(1)主要仪器 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烧杯、容量瓶、胶头滴管。‎ ‎(2)容量瓶的构造及使用 ‎①容量瓶上标有温度、规格和刻度线。常用规格有50 mL、100 mL、250 mL、1 000 mL等。‎ ‎②容量瓶在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其操作顺序为装水盖塞→倒立→正立→玻璃塞旋转180°→倒立。‎ ‎(3)配制过程 以配制100 mL 1.00 mol·L-1 NaCl溶液为例。‎ ‎①计算:需NaCl固体的质量为‎5.9 g。‎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固体。‎ ‎③溶解:将称量好的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 ‎④移液:待烧杯中的溶液冷却至室温后,用玻璃棒引流将溶液注入100 mL容量瓶。‎ ‎⑤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全部注入容量瓶。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⑥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距瓶颈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⑦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配制流程如下图所示:‎ 正误辨析 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1 L水中溶解‎5.85 g NaCl所形成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1 mol·L-1(  )‎ ‎(2)将‎62 g Na2O溶于水中,配成‎1 L溶液,所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 ‎(3)用图A装置配制0.1 mol·L-1的NaOH溶液(  )‎ ‎(4)用图B装置配制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  )‎ ‎(5)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  )‎ ‎ 答案 (1)× (2)× (3)× (4)× (5)×‎ ‎【针对训练】‎ 题组一 根据cB=的计算 ‎1.若‎20 g密度为ρ g·cm-3的Ca(NO3)2溶液中含有‎2 g Ca(NO3)2,则溶液中N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答案】C ‎【解析】Ca(NO3)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N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2.在标准状况下,将V L A气体(摩尔质量为M g·mol-1)溶于‎0.1 L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为(  )‎ A. B. C. D.1 000VρM(MV+2 240)‎ ‎【答案】B ‎【解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ol,所得溶液的质量为(×M+100)g,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M+100)g÷(1 000ρ g·L-1)]= mol·L-1。‎ 题组二 关于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溶解度的换算 ‎3.在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V mL,溶液密度为d g·cm-3,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溶液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为m g,该温度下NaOH的溶解度为S。‎ ‎(1)用w来表示该温度下氢氧化钠的溶解度(S)为 。‎ ‎(2)用m、V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为 。‎ ‎(3)用w、d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为 。‎ ‎(4)用c、d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为 。‎ ‎(5)用S、d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为 。‎ ‎【答案】(1) g (2) mol·L-1‎ ‎(3)25dw mol·L-1 (4)%‎ ‎(5) mol·L-1‎ ‎【解析】(1)S=×‎100 g(溶解度定义);‎ ‎(2)c== mol·L-1;‎ ‎(3)c==25dw mol·L-1;‎ ‎(4)w=×100%=%;‎ ‎(5)c== mol·L-1。‎ 题组三 溶液稀释与混合的计算 ‎4.从‎1 L 1 mol·L-1 NaOH溶液中取出100 mL:‎ ‎(1)取出的这100 mL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含NaOH的质量是 。‎ ‎(2)若将取出的这100 mL NaOH溶液加水稀释至500 mL,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答案】(1)1 mol·L-1 ‎4 g (2)0.2 mol·L-1‎ ‎【解析】(1) m=‎0.1 L×1 mol·L-1×‎40 g·mol-1=‎4 g。‎ ‎(2)100 mL NaOH溶液加水稀释至500 mL,NaOH的物质的量不变,由c(浓)·V(浓)=c(稀)·V(稀)可知c(稀)‎ ‎===0.2 mol·L-1。‎ ‎5.(1)用‎14.2 g无水硫酸钠配制成500 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2)若从中取出50 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溶质的质量为 g。‎ ‎(3)若将这50 mL溶液用水稀释到100 mL,所得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S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答案】(1)0.2 (2)0.2 1.42 (3)0.2 0.1‎ ‎【解析】 (1)n(Na2SO4)==0.1 mol,‎ c(Na2SO4)==0.2 mol·L-1。‎ ‎(2)从中取出50 mL溶液,浓度仍为0.2 mol·L-1,‎ 溶质的质量为m=n·M=c·V·M=0.2 mol·L-1×‎0.05 L×‎142 g·mol-1=‎1.42 g。‎ ‎(3)50 mL溶液用水稀释到100 mL,据c(浓)·V(浓)=c(稀)·V(稀),Na2SO4的浓度变为原来的,即0.1 ‎ mol·L-1,故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1,S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 题组四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6.下列关于容量瓶及其使用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专用仪器 ②使用前要先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液 ③容量瓶可以用来加热 ④不能用容量瓶贮存配制好的溶液 ⑤一定要用 500 mL 容量瓶配制250 mL溶液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答案】B ‎7.有下列化学仪器:①托盘天平 ②玻璃棒 ③药匙 ④烧杯 ⑤量筒 ⑥容量瓶 ⑦胶头滴管 ⑧细口试剂瓶 ⑨标签纸 ‎(1)现需要配制500 mL 1 mol·L-1硫酸溶液,需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 mL。‎ ‎(2)从上述仪器中选出实验仪器(按实验使用的先后顺序填写) 。‎ ‎(3)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的方法是 。‎ ‎【答案】 (1)27.2 (2)⑤⑦④②⑥⑧⑨‎ ‎(3)玻璃棒的末端位于容量瓶刻度线以下并靠在容量瓶颈内壁上(注意:不要让玻璃棒其他部位触及容量瓶口),然后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玻璃棒缓缓注入容量瓶中 ‎【解析】(1)设需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V。V×‎1.84 g·cm-3×98%=‎0.5 L×1 mol·L-1×‎98 g·mol-1,V≈27.2 mL。‎ ‎(2)配制顺序:计算→量取→稀释→移液→定容,因此使用仪器的顺序为⑤⑦④②⑥⑧⑨。‎ 题组五 误差分析“10”例 ‎8.用“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填空。‎ ‎(1)配制450 mL 0.1 mol·L-1的NaOH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1.8 g 。‎ ‎(2)配制500 mL 0.1 mol·L-1的硫酸铜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胆矾‎8.0 g 。‎ ‎(3)配制NaOH溶液时,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两张质量相等的纸片,其他操作均正确 。‎ ‎(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需称量溶质‎4.4 g,称量时物码放置颠倒 。‎ ‎(5)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 。‎ ‎(6)配制NaOH溶液时,将称量好的NaOH固体放入小烧杯中溶解,未经冷却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 。‎ ‎(7)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取多余的液体至刻度线 。‎ ‎(8)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继续加水至刻度线 。‎ ‎(9)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 ‎(10)定容摇匀后少量溶液外流 。‎ 答案 (1)偏小 (2)偏小 (3)偏小 (4)偏小 ‎(5)偏大 (6)偏大 (7)偏小 (8)偏小 (9)偏小 (10)无影响 ‎【练后反思】‎ ‎1.误差分析的理论依据 根据cB=可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nB和溶液的体积V引起的。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溶液配制过程中引起了nB和V怎样的变化。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nB比理论值小,或V比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nB比理论值大,或V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2.仰视、俯视的分析 ‎ ‎ 结果:仰视时,容器内液面高于刻度线;俯视时,容器内液面低于刻度线。‎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