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三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三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考生注意: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上填写好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在非答题区位置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 1. 下列变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S2﹣→HS﹣ B. HCO3﹣→CO2 C. I﹣→I2 D. Cu2+→Cu 【答案】C 【解析】A、S2-→HS-的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HCO3-→CO2的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需要加入氧化剂,与酸反应即可,故B错误;C、I-→I2的反应中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C正确;D、Cu2+→Cu的反应中Cu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需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故D错误;故选C。 点睛:当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时,被氧化,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注意有些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时,不一定需要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如氯酸钾的分解反应等。 2. 下列四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电解质,后者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 二氧化碳 碳酸钠 B. 硫酸钠 乙醇 C. 氧化铝 硫 D. 盐酸 蔗糖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就是电解质。例如: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水等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例如:非金属氧化物、绝大部分有机物、氨气等。 都必须为纯净物,必须为化合物;盐酸为混合物;因此A正确。 考点:非电解质、电解质概念。 3. 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5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为( ) A. v(O2)=0.01mol/(L•s) B. v(NO)=0.08mol/(L•s) C. v(H2O)=0.003mol/(L•s) D. v(NH3)=0.001mol/(L•s)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则NO的反应速率是=0.002 mol·L-1·s-1。又因为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则氧气、氨气、水蒸气的反 应速率分别是0.0025 mol·L-1·s-1、0.002 mol·L-1·s-1、0.003 mol·L-1·s-1,选C。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计算 4. 下列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NH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 ②BaSO4投入水中,导电性较弱,故它是弱电解质 ③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④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钠溶液是电解质 ⑤硫磺(S)不能导电,所以硫磺是非电解质 ⑥CaCO3投入水中几乎不能导电,但CaCO3是强电解质. A. 1项 B. 2项 C. 3项 D. 4项 【答案】B 【解析】①NH3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故氨水能导电和氨气本身无关,即氨气为非电解质,故错误;②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能否完全电离,而BaSO4投入水中能完全电离,故为强电解质,故错误;③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由于盐酸能导电,故HCl为电解质,故正确;④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故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错误;⑤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硫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错误;⑥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能否完全电离,CaCO3投入水中几乎不能导电,但能完全电离,故为强电解质,故正确;正确的有③⑥,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有关概念和区别,应注意的是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能否完全电离,和溶解度无关。本题的易错点为①,电解质必须是自身能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如SO2、CO2、NH3属于非电解质。 5. 一种燃料电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在酸性溶液中甲醇与氧作用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是( ) A. CH3OH(g)+O2(g)=H2O(1)+CO2(g)+2H+(aq)+2e- B. O2(g)+4H+(aq)+4e-=2H2O(1) C. CH3OH(g)+H2O(1)=CO2(g)+6H+(aq)+6e– D. O2(g)+2H2O(1)+4e–=4OH 【答案】C ........................ 6. 在一定条件下,相同pH的硫酸和硫酸铁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H+)分别是10﹣amol/L和10﹣bmol/L,在此温度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 B. Kw=1.0×10﹣(7+a) C. a=b D. Kw=1.0×10﹣(b+a)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硫酸铁溶液中氢离子都是水电离出来的,水电离出来的c(H+)为1×10-bmol/L,即溶液pH为b;所以硫酸溶液pH也是b,即硫酸电离出氢离子浓度(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10-bmol/L;而溶液中水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浓度=水电离出氢离子浓度=1×10-amol/L,所以此温度时,水的离子积=(1×10-a)×(1×10-b)=1.0×10-(b+ a)。故选D。 考点:水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 7. 在下列过程中,需要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 钢铁腐蚀 B. 食物腐烂 C. 工业炼钢 D. 塑料老化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钢铁制品人们总希望使用的时间越长越好,使用钢铁时应该减缓其反应速率,A错误;B.食物人们需要其有一定的保质期,使用食物时要减缓其反应速率,B错误;C.工业炼钢总希望速率越快越好,所以需要增大化学反应速率,C正确;D.塑料制品人们总设法减缓其老化,使使用时间延长,所以塑料老化不需要增大起反应速率,D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人们的愿望的关系的判断的知识 8. 两份等质量且足量的锌粉a和b,分别加入等量的稀硫酸中,a中同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下列各图中表示相同条件下其产生氢气的总体积(V)与时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锌和硫酸反应,加入硫酸铜,会置换出金属铜,形成锌、铜、稀硫酸原电池,加速金属锌和硫酸反应的速率,所以反应速率是:a>b,速率越大,锌完全反应时所用的时间越短,所以a所用的时间小于b的时间;产生氢气的量取决于稀硫酸的质量,两份溶液中硫酸的质量相同,产生的氢气的体积a=b,故选D。 考点: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 9. 在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SO2和3molO2,一定条件下建立平衡:2SO2(g)+O2(g)2SO3(g)ΔH=-QkJ/mol,测得SO2的转化率为90%,则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 A. 2QkJ B. 1.8QkJ C. QkJ D. 0.9QkJ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SO2的转化率为90%,说明消耗SO2的物质的量为4×90%mol=3.6mol,因此放出的热量为3.6×Q/2kJ=1.8QkJ,故选项B正确。 考点:考查热量的计算等知识。 10. 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 B(g) 2C(g)+D(g) 。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 mol,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度为0.12 mol/(L·s),则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 A. 1.6 mol B. 2.8 mol C. 2.4 mol D. 1.2 mol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B)=0.5v(A)=0.5×0.12mol/(L•s)=0.06mol/(L•s),所以△c(B)=0.06mol/(L•s)×10s=0.6mol/L,所以△n(B)=0.6mol/L×2L=1.2mol,故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4mol-1.2mol=2.8mol.故选B.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11. 利用如图装置,完成很多电化学实验.下列有关此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若X为锌棒,Y为NaCl溶液,开关K置于M处,可减缓铁的腐蚀,这种方法称为牺牲阴极保护法 B. 若X为碳棒,Y为NaCl溶液,开关K置于N处,可加快铁的腐蚀 C. 若X为铜棒,Y为硫酸铜溶液,开关K置于M处,铜棒质量将增加,此时外电路中的电子向铜电极移动 D. 若X为铜棒,Y为硫酸铜溶液,开关K置于N处,可用于铁表面镀铜,溶液中铜离子浓度将减小 【答案】C 【解析】当开关置于M处时,此装置为原电池,锌比铁活泼,所以锌是负极,铁是正极,负极锌溶解失去电子,电子通过外电路传到正极保护了铁,这种铁的防护方法在电化学上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所以A不正确。 当开关置于N处时,此装置为电解池,碳电极连接电源正极作阳极,铁电极作阴极被保护起来,此法称为外接电流的阴极保护法,B不正确。 当开关置于M处时,此装置为原电池,铁比铜活泼,铁作负极失去电子,电子经外电路流向正极铜,溶液中铜离子在正极表面得到电子被还原为铜附着在铜表面,所以铜棒质量增加,C正确。 当开关置于N处时,此装置为电镀池,阳极铜失电子变为铜离子进入溶液,溶液中铜离子在阴极表面得到电子被还原为铜镀到铁棒表面,因为阴阳两极得失电子守恒,所以溶液中铜离子浓度保持不变,D错了。 点睛:电解池与原电池的最大区别是电解池有外接电源。在原电池中,一般是较活泼金属作负极,有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还原剂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外电路流向正极,氧化剂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在电解池中,先分析阳极材料,如果是惰性电极,则阳极上是溶液中的阴离子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上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得到 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如果阳极为活泼电极,则阳极金属会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溶解。 12. 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 已知2SO2(g)+O22SO3(g)为放热反应,则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 B. 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 已知H+(aq)+OH–(aq)=H2O(1) △H = -57.3kJ·mol-1,则任何酸碱中和的反应热均为57.3 kJ D. 已知2C(s)+2O2(g)=2CO2(g) △H1,2C(s)+O2(g)=2CO(g) △H2;则△H1﹤△H2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放热反应是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SO2的能量与SO3的能量大小无法判断,故错误;B、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此反应是吸热反应,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因此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错误;C、中和热中的酸和碱都是稀溶液,因为浓溶液遇水放热,数值大于57.3kJ,酸和碱都是强电解质,因为弱电解质电离是吸热,数值小于57.3kJ,故错误;D、两个反应都是放热反应,△H<0,碳完全燃烧生成CO2放出的热量大于生成CO的热量,即△H1<△H2,故正确。 考点:考查物质的稳定和能量关系、放热反应和能量关系、中和热、反应热等知识。 13. 用酸性氢氧燃料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燃料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 B. 电解精炼铜时,若转移1mol电子,a极质量减少32g C. 铁表面镀铜时,a为铁,b为Cu,工作一段时间要使右池溶液复原可加入适量的CuO D. 若a、b两极均为石墨时,在相同条件下,a极产生的气体与电池中消耗的O2体积相同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因该燃料电池是在酸性电解质中工作,所以正极反应为:O2+4e-+4H+=2H2 O,故A错误;B.电解精炼铜时,a极是粗铜,溶解的是铜和比铜活泼的金属,故B错误;C.铁表面镀铜时,阳极a为铜,b为铁,工作一段时间硫酸铜的浓度基本不变,故C错误;D.a、b两极均是石墨时,电解CuSO4溶液时,a极产生的气体为O2,产生1molO2需4mol电子,所以燃料电池需要消耗1molO2,二者的体积相等,故D正确;故选D。 【考点定位】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知识 【名师点晴】解答此种类型的题目的关键是能把握电化学原理,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左边装置是氢氧燃料电池,所以是原电池,原电池放电时,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投放燃料氢气的电极为负极,投放氧化剂氧气的电极为正极,正极上氧化剂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由于电解质溶液呈酸性,正极反应为:O2+4e-+4H+=2H2O;右边装置有外接电源,所以是电解池,连接负极的b电极是阴极,连接正极的a电极是阳极,阳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结合电解反应解答。 14. 将N2、H2的混合气体分别充入甲、乙、丙三个容器中,进行合成氨反应,经过相同的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速率分别为:甲:v(H2)=3 mol·L-1·min-1;乙:v(N2)=2 mol·L-1·min-1;丙:v(NH3)= 1 mol·L-1·min-1。则三个容器中合成氨的反应速率 A. v(甲)>v(乙)>v(丙) B. v(乙)>v(丙)>v(甲) C. v(丙)>v(甲)>v(乙) D. v(乙)>v(甲)>v(丙) 【答案】D 【解析】反应方程式为:N2+3H2=2NH3,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不同物质的表示的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表示的反应速率越快,则: =1mol•L-1•min-1;=2mol•L-1•min-1;=0.5mol•L-1•min-1,故反应速率v乙>v甲>v丙,故选D。 15. KIO3是食用碘盐的添加剂,工业上制取KIO3的方法之一如图所示,其中阳(阴)离子隔膜只允许阳(阴)离子通过,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可用铁作阳极、石墨作阴极 B. 装置中的隔膜为阳离子隔膜 C. 当外电路中通过2 mole-时,阴极上会有22.4LH2生成 D. 阳极电极反应式为:I--6e-+6OH-=IO3-+3H2O 【答案】D 【解析】由题意知以碘化钾为原料采用电解法制取碘酸钾,就是把-1价碘氧化为+5价碘的过程,所以阳极上的电极反应为I--6e-+6OH-=IO3-+3H2O,因此阳极只能用惰性电极而不能用铁作阳极,D正确、A不正确;阴极上水电离的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理论上每转移2mole-,可生成1molH2,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为22.4L,C不正确;只有使用阴离子交换膜,才能保证阴极区的碘离子定向移动到阳极区被氧化为碘酸根从而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同时阴极区可得到副产品氢氧化钾,所以B不正确。 16. 下列各图中,表示吸热反应的图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如果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就是吸热反应,反之是放热反应。所以根据图像可知,A表示吸热反应,B表示放热反应,CD是错误的,答案选A。 17.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mol/L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4mol/L的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的速率加快 B. 对于可逆反应2CO+2NON2+2CO2,使用合适的催化剂,CO的生成速率和消耗速率都加快 C. 工业上合成氨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慢 D. 在K2SO4和BaCl2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生成沉淀速率加快 【答案】B 18. 2016年8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中国的首个“氢经济示范城市”在江苏如皋落户。用吸附了H2的碳纳米管等材料制作的二次电池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放电时,甲电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2+OH‾ B. 放电时,甲电极为正极,OH‾移向乙电极 C. 电池总反应为H2+2NiO(OH) 2Ni(OH)2 D. 充电时,电池的碳电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 【答案】C 【解析】A.放电时,乙电极为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2+OH-,则甲电极发生反应为氧化反应,故A错误;B.放电时,该电池为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OH-向负极甲电极移动,故B错误;C.放电时,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NiO(OH)+2H2O+2e-═2Ni(OH)2+2OH-,负极电极反应式为:H2+2OH--2e-═2H2O,则两式相加得总反应:H2+2NiOOH 2Ni(OH)2,故C正确;D.放电时,氢气在碳电极发生氧化反应,碳电极作负极,充电时,碳电极发生还原反应作阴极,应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明确正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及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是解题关键,易错选项是D,注意结合电解原理确定与原电池哪个电极相连,为易错点;开关连接用电器时,应为原电池原理,甲电极为负极,负极上氢气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H2+2OH--2e-═2H2O,乙电极为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2+OH-;开关连接充电器时,为电解池,充电与放电过程相反,据此解答。 19. 一定条件下,CO2(g)+3H2(g)H2O(g)+CH3OH(g) △H=-53.7kJ/mol;向2L 恒容恒温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2.8molH2反应,图中过程I、Ⅱ是在两种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建立平衡的过程中CO2的转化率[α(CO2)]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m点:v(正)>v(逆) B. 活化能:过程Ⅱ>过程I C. n点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50 D. 过程I,t2时刻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 【答案】C 【解析】A. m点CO2的转化率不是最大,反应在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因此v(正)>v(逆),A正确;B. 过程I首先达到平衡状态,说明反应速率快,因此活化能:过程Ⅱ>过程I,B正确;C. n点时CO2的转化率是0.8,则根据方程式可知 CO2(g)+3H2(g)H2O(g)+CH3OH(g) 起始浓度(mol/L) 0.5 1.4 0 0 转化浓度(mol/L) 0.4 1.2 0.4 0.4 平衡浓度(mol/L) 0.1 0.2 0.4 0.4 所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00,C错误; D. 过程I,t2时刻转化率降低,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由于正反应放热,因此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D正确,答案选C。 20. 如图所示装置,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同时A极逐渐变粗,B极逐渐变细,C为电解质溶液,则A、B、C应是下列各组中的 ( ) A. A是Zn,B是Cu,C为稀硫酸 B. A是Cu,B是Zn,C为稀硫酸 C. A是Cu,B是Fe,C为稀Cu(NO3)2溶液 D. A是Fe,B是Ag,C为稀AgNO3溶液 【答案】C 【解析】该原电池中,A极逐渐变粗,B极逐渐变细,所以B作负极,A作正极,B的活泼性大于A的活泼性,所以 A、D错误; A极逐渐变粗,说明有金属析出,B选项析出氢气不是金属,故B项错误;C选项析出金属,所以C 符合题意,故选C 。 21. 下列应用与水解原理无关的是( ) A. 实验室盛放碳酸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B. 泡沫灭火器用碳酸氢钠溶液和硫酸铝溶液,使用时只需将两者混合就可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的泡沫 C. 用氯化铵溶液除去铁锈 D. 可用碳酸钠与醋酸制取少量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A.碳酸钠水解呈碱性,可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而导致玻璃瓶打不开,实验室盛放碳酸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与水解原理有关,A不选;B.碳酸氢钠溶液和硫酸铝发生互促水解反应而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灭火,与盐的水解原理有关,B不选;C.铵根离子部分水解,溶液呈酸性,氢离子与铁锈反应,该应用与盐的水解原理有关,C不选;D.醋酸酸性比碳酸强,可用碳酸钠与醋酸制取少量二氧化碳,与盐类水解无关,D选;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盐类水解的应用,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不大,试题侧重于盐的水解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考查,明确盐的水解原理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22.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越大,导电能力越强。用0.100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10.00 mL浓度均为0.100 mol·L-1 的盐酸和CH3COOH溶液。利用传感器测得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曲线①代表滴定HCl溶液的曲线 B. A点溶液中:c(CH3COO-)+c(OH-)-c(H+)=0.1 mol·L-1 C. 在相同温度下,A、B、C三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C<B<A D. D点溶液中:c(Cl-)=2c(OH-)-2c(H+) 【答案】D 【解析】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CH3COOH是弱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较小,加入NaOH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性增强;HCl是强电解质,随着NaOH溶液加入,溶液体积增大,导致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溶液导电能力减弱,当完全反应后离子浓度最小,继续加入NaOH溶液,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能力增强,根据图知,曲线②代表0.1 mol/L NaOH 溶液滴定HC1溶液的滴定曲线,曲线①代表0.1 mol/LNaOH溶液滴定CH3COOH溶液的滴定曲线,则A.由分析可知,曲线①代表滴定CH3COOH溶液的曲线,A错误;B.A点溶液中c(Na+)=0.05mol/L,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c(CH3COO-)+c(OH-)-c(H+)=c(Na+)=0.05mol/L,B错误;C.酸或碱抑制水电离,含有弱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C点溶质为NaCl,A点溶质为醋酸钠,促进水电离,B点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钠和NaOH,NaOH会抑制水的电离,所以在相同温度下,水的电离程度:B<C<A,C错误;D.定量分析可知,D点溶液中,c(Na+)=1.5c(Cl-),根据电荷守恒得c(Cl-)+c(OH-)=c(H+)+c(Na+),则c(Cl-)=2c(OH-)-2c(H+),D正确;答案选D。 23. 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Na+、Al3+、HCO3-、NO3- B. AlO2-、Cl-、Mg2+、K+ C. NH4+、Na+、CH3COO-、NO3- D. Na+、NO3-、ClO-、I-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Al3+与HCO3-发生双水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错误;B.AlO2-与Mg2+反应生成Mg(OH)2和Al(OH)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错误;C.NH4+与CH3COO-虽能发生双水解反应,但能大量共存,正确;D.ClO-与I-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考点:考查离子大量共存的知识。 24. H2和I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2(g)+I2(g)2HI(g),1molH2完全反应放出akJ热量。 已知: (a、b、c均大于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 断开1molH-H键和1molI-I键所需能量大于断开2molH-I键所需能量 C. 断开2molH-I键所需能量约为(c+b+a)kJ D. 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H2和2molI2,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大小2akJ 【答案】B 【解析】A.1molH2 完全反应放出akJ热量,可知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A正确;B.焓变等于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减去成键释放的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断开1molH-H键和1molI-I键所需能量小于断开2molH-I键所需能量,故B错误;C.设断开2molH-I键所需能量为x,由信息可知,b+c-x=-a,则能量约为(c+b+a)kJ,故C正确;D.物质的量与热量成正比,且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则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2akJ,故D正确;故选B。 25. —定温度下,在三个等体积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CO2(g)+6H2(g)C2H5OH(g)+3H2O(g)达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容器 温度/K 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 物质的平衡浓度(mol/L) CO2(g) H2(g) C2H5OH(g) H2O(g) C2H5OH(g) 甲 500 0.20 0.60 0 0 0.083 乙 500 0.40 1.20 0 0 丙 600 0 0 0.10 0.30 0.039 A. 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 达平衡时,甲、乙容器内:2c(CO2,甲)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