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化学(学考)试题
南安一中2019~2020学年度高二年第二次阶段考 化学科(学考)试卷 说明:1.本试卷分Ⅰ、Ⅱ两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英语科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 相对原子质量:O:16 Na:23 Mg:24 S:32 Cu:64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物质所含分子数最少的是( ) A. 1.5molH2 B. 标准状况下44.8LSO2 C. 96gO2(O2摩尔质量为32g·mol-1) D. NA个N2(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答案】D 【解析】 【详解】A、1.5molH2中含有分子数为1.5mol×NA=1.5NA; B、标准状况下44.8LSO2含有分子数为×NA=2NA; C、96gO2中含有分子数=×NA=3NA; D、NA个N2; 综上,以上物质所含分子数最少的是NA;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分析判断,主要是微粒数的计算比较,掌握物理量的换算是关键,根据n===计算选项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由N=nNA 可知,物质的量越多,含有分子数目越多。 2.“高钙牛奶”“富硒食品”中“钙”“硒”指的是( ) A. 单质 B. 原子 C. 分子 D. 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以上几种物质中碘、钙、硒、氟等不能以单质形式存在,如加碘食盐中加碘酸钾,选项A错误; B、原子不能单独存在于物质中,选项B错误; C、钙不存在分子,这里的“钙”、“硒”不能以分子存在,选项C错误; D、这里的“钙”、“硒”存在于无机盐中,是指元素,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3.实验室配制250mL0.1ml·L-1的Na2CO3溶液,无需用到的仪器是( ) A. 玻璃棒 B. 容量瓶 C. 酒精灯 D. 胶头滴管 【答案】C 【解析】 【详解】配制250mL0.1ml·L-1的Na2CO3溶液时,需要用烧杯溶解,用玻璃杯搅拌,用250mL的容量瓶配制,用胶头滴管进行滴加定容,整个操作过程不会用到酒精灯; 答案选C。 4.根据如图的原电池装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锌片为正极 B. 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C. 电子从铜片流出 D. 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A、活泼金属锌作负极,铜作正极,选项A错误; B、铜片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选项B正确; C、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即电子从锌片流出,经导线流向铜片,选项C错误; D、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工作原理,要会根据正负极上得失电子判断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现象及电子流向等知识点,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来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活泼金属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不活泼金属为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电流从正极沿导线流向负极。 5.在四支试管中发生反应:CaCO3+2HCl=CaCl2+CO2↑+H2O,生成气体的速率最大的是( ) 试管 温度/℃ 等质量的CaCO3的形状 盐酸浓度/mol.L-1 A 20 块状 0.5 B 20 块状 1.0 C 40 块状 1.0 D 40 粉末 1.0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温度越高,盐酸浓度越大,固体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选项C、D中温度高,则C、D中反应速率大于选项A、B中反应速率,又选项C、D相比,选项D中固体表面积较大,则反应速率D>C; 答案选D。 6.下列有关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铁管外壁上镀锌可防止其被腐蚀 B. 金属被腐蚀的本质是金属发生了氧化反应 C. 温度越高,金属腐蚀速率越快 D. 将钢闸门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可防止其被腐蚀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钢管外壁上镀锌,锌、铁和合适的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较活泼的金属锌作负极被腐蚀,从而铁被保护,所以在钢管外壁上镀锌可防止其被腐蚀,故A正确; B、金属被腐蚀时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金属被腐蚀的本质是金属发生了氧化反应,故B正确; C、无论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都加快反应速率,所以温度越高,金属腐蚀速率越快,故C正确; D、将钢闸门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钢闸(金属铁)作阳极, 容易失去电子而被腐蚀,所以将钢闸门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不能防止其被腐蚀,反而能加快被腐蚀,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D。 7.在标准状况下,用铂电极电解CuSO4溶液,当阴极产生12.8g铜时,阳极放出的气体是 A. 1.12L H2 B. 1.12L O2 C. 2.24L H2 D. 2.24L O2 【答案】D 【解析】 【详解】用铂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时,阴极反应式为:2Cu2++4e-=2Cu,阳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当阴极产生12.8g铜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8÷64g/mol×2=0.4mol,由电子守恒可得n(O2)=0.4mol÷4=0.1mol,体积为:0.1mol×22.4L/mol=22.4L,故答案选D。 8.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 硅太阳能电池 B. 锂离子电池放电 C. 火箭的燃料燃烧 D. 葡萄糖提供能量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反应,A. 硅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原电池发生的反应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C.火箭中燃料燃烧反应N2O4(1)+2N2H4(1)═3N2(g)+4H2O,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 葡萄糖被氧化过程为氧化还原反应。 详解:A项,硅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转化过程中,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B项,锂离子电池放电相当于原电池,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错误;C项,火箭的燃料燃烧反应为:N2O4(1)+2N2H4(1)═3N2(g)+4H2O,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D项,葡萄糖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时,葡萄糖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热量,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正确选项A。 9.下列有关电化学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可将河道中的钢铁闸门与外加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以保护其不受腐蚀 B. 在钢铁表面镀锌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C. 金属的导电是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是化学变化 D. 电镀过程相当于金属的“迁移”,可视为物理变化 【答案】D 【解析】 A. 可将河道中的钢铁闸门与外加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该金属做电解池的阴极材料,可以得到保护,故A正确;B. 在钢铁表面镀锌属于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故B正确;C.金属导电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为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在电极上必然发生得失电子的电极反应,为化学变化,故C正确;D.电镀的过程在镀件的表面发生了金属阳离子得电子变成金属的电极反应,是化学变化,故D错误;本题选D。 点睛:本题考查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明确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和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的区别。 10.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化学反应速率是用于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 B. 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停止,正、逆反应速率都为零 C.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D.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升高反应温度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B 【解析】 化学反应有的快,有的慢,则使用化学反应速率来定量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故A正确;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反应并没有停止,B项错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C项正确;即单位体积内的反应物分子增多,其中能量较高的活化分子数也同时增多,分子之间碰撞的机会增多,反应速率加快,升高反应温度,反应物分子获得能量,使一部分原来能量较低分子变成活化分子,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使得有效碰撞次数增多,故反应速率加大,D项正确。 11.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v(A)=0.5mol·L-1·s-1 B. v(B)=0.3mol·L-1·s-1 C. v(C)=0.8mol·L-1·s-1 D. v(D)=60mol·L-1·min-1 【答案】B 【解析】 【详解】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则 A. ==0.25 mol·L-1·s-1; B. ==0.3 mol·L-1·s-1; C. ==0.267 mol·L-1·s-1; D. ==0.25 mol·L-1·s-1; 显然B中反应速率最快;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反应速率快慢的比较,为高频考点,把握比值法比较反应速率为解答的关键,注意也可转化为同种物质的速率比较大小,还应注意单位要统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12. 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环境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在c(H+)=10-10 mol/L的溶液中 Al3+、NH、Cl-、NO B. pH值为13的溶液 K+ 、SO、Na+、S2- C. 水电离出来的c(H+)=10-12mol/L的溶液 K+、NH4+、Cl-、ClO- D. 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中 Fe3+、Na+ 、SO42-、CO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离子间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反之是可以的。A中溶液显碱性,则Al3+、NH4+不能大量共存;B中溶液也是显碱性的,可以大量共存;C中水的电离是被抑制的,则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如果显酸性,则ClO-不能大量共存,如果显碱性,NH4+不能大量共存;D中使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显酸性,则CO32-不能大量共存,且Fe3+和CO32-本身之间也不能大量共存,答案选B。 考点:考查离子共存正误判断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高频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检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题需要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即(1)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2)能生成难溶物的离子之间;(3)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4)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3+和 SCN-);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题目所隐含的条件一般有:(1)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OH-;(2)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 Cu2+、 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3)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4)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 13.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氯化镁溶液与氨水反应:Mg2+ + 2OH-= Mg(OH)2 ↓ B. 500℃、30MPa下,将0.5molN2和1.5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 + 3H2(g)2NH3(g)△H= -38.6kJ·mol-1 C. 甲烷的标准燃烧热△H= -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 + 2O2(g) = CO2(g)+2H2O(g) △H= -890.3kJ·mol-1 D. 氧化铝溶于NaOH溶液:Al2O3 + 2OH-=2AlO2-+ H2O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应用化学式表示,错误;B、合成氨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题给条件无法确定合成氨反应的焓变,无法书写其热化学方程式,错误;C、甲烷的标准燃烧热△H= -890.3kJ·mol-1,则表示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中水的状态应为液态,错误;D、氧化铝溶于NaOH溶液:Al2O3 + 2OH- =2AlO2- + H2O,正确。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书写。 14.下列有关混合物、纯净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正确组合为( ) 纯净物 混合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 A. 氯化氢 水煤气 稀硫酸 干冰 B. 蒸馏水 蔗糖溶液 氧化铝 二氧化硫 C. 胆矾 氢氧化铁胶体 铁 碳酸钙 D. 水银 澄清石灰水 氯化铜 碳酸钠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依据概念结合物质的组成结构进行分析判断;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 【详解】A. 稀硫酸是H2SO4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不是电解质;A项错误; B. 蒸馏水、蔗糖溶液、氧化铝、二氧化硫分别属于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B项正确; C. 铁是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又不属于非电解质,碳酸钙在熔融状态下可电离,属于电解质,不属于非电解质,C项错误; D. 碳酸钠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属于电解质,不属于非电解质,D项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掌握电解质的判断方法与物质导电的原因是解此题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判断给出的物质是不是电解质要先判断该物质属不属于化合物,若为化合物,再进一步该物质再判断特定条件(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进而做出最终判断,若是单质或者混合物,则一定不属于电解质。此外不能片面地认为能导电的物质就是电解质。 15.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氯、冰醋酸、C4H8均属于纯净物 B. Na2O、Fe2O3、Al2O3属于碱性氧化物 C. 常用投加明矾、硫酸铁等电解质的方法处理浑浊的水 D. 蔗糖、硝酸钾和硫酸钡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液氯、冰醋酸是纯净物,但C4H8不一定是纯净物,因为符合此分子式的有机物可能是正丁烷,可能是异丁烷,A不正确; B. Na2O、Fe2O3属于碱性氧化物,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B不正确; C. 常用投加明矾、硫酸铁等电解质的方法处理浑浊的水,因为它们都能水解生成胶体,具有吸附水中悬浮颗粒物的能力,C正确; D. 蔗糖、硝酸钾和硫酸钡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强电解质,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电解质的强弱与它的溶解度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强电解质的溶解度可能很小,弱电解质的溶解度可以很大。若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则它属于强电解质;若溶解的部分只发生部分电离,则它属于弱电解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16.原电池原理的发现是储能和供能技术的巨大进步,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 (1)现有如下两个反应:A.NaOH+HCl=NaCl+H2O;B.Zn+H2SO4=ZnSO4+H2↑。上述反应中能设计成原电池的是______(填字母代号),负极Zn发生了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2)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如图所示方式插入100 mL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回答下列问题: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代号)。 A.甲、乙均为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B.乙中铜片上没有明显变化 C.甲中铜片质量减少、乙中锌片质量减少 D.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②在相同时间内,两烧杯中产生气泡的速度:甲______乙(填“>”、“<“或“=”)。 ③请写出图中构成原电池的装置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 ④当乙中产生1.12 L(标准状况)气体时,将锌、铜片取出,再将烧杯中的溶液稀释至1 L,测得溶液中c(H+)=0.1 mol·L-1(设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试确定原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 【答案】 (1). B (2). 氧化 (3). BD (4). > (5). Zn-2e-=Zn2+ (6). 1 mol·L-1 【解析】 【分析】 根据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判断是否构成原电池;根据原电池原理判断正负和书写电极反应式;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浓度的计算。 【详解】(1)原电池原理必须是氧化还原反应,伴随着电子转移,则能设计成原电池的是B反应,B反应中Zn失去电子,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2)①A.由装置图可知,甲装置形成了闭合回路,具备原电池的条件,可以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乙装置中未形成闭合回路,没有构成原电池,所以不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故A错误; B.乙装置未构成原电池,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所以铜片上没有明显变化,故B正确; C.甲装置构成了原电池,锌作负极,锌片质量减小,铜作正极,铜片上有氢气生成,铜片质量不变,乙装置中Zn片溶解,锌片质量减少,故C错误; D.两烧杯中均发生了锌与稀硫酸的反应,溶液酸性减弱,pH均增大,故D正确,故答案选BD。 ②甲装置构成了原电池,促使反应速率加快,所以反应速率:甲>乙; ③活泼金属锌作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 ④消耗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n(H2SO4)=n(H2)=,则硫酸浓度减少为: c(H2SO4)=,则原硫酸浓度为:c(H2SO4)=0.05mol/L+(0.1mol/L)/2=0.1mol/L。 17.合成甲醇的反应2H2(g)+CO(g)CH3OH(g) △H= -90.8kJ,t℃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60。此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开始只加入CO、H2,反应l0min后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 物质 H2 CO CH3OH 浓度(mol/L) 0.2 0.1 0.4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时间段内反应速率v(H2)=______________。 (3)比较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v正 ___v逆(填“>”、“<”或“=”) (4)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若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一倍,v正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v逆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平衡向____(填“逆向”、“正向”或“不”)移动,平衡常数K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 (1). (2). 0.08mol/(L·min) (3). > (4). 减小 (5). 减小 (6). 逆向 (7). 不变 【解析】 【分析】 (1) 化学平衡常数: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 (2)根据v= 进行计算。 (3)计算此时的Qc,跟化学平衡常数比较判断。 (4) 容器体积扩大一倍,压强减小,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 【详解】(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2)反应过程中v(CH3OH)= ==004mol/(L·min),v(H2)=2 v(CH3OH) =0.08mol/(L·min) (3) Qc= = =100,小于平衡常数160,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v正>v逆。 (4)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若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一倍,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但由于浓度降低,正反应、逆反应速率都减小。v正 减小,v逆 减小,平衡向逆向移动,平衡常数K不变。 18.(1)常温下将0.2mol/LHCl溶液与0.2mol/LMOH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溶液的pH=6,则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__0.2mol/LHCl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填“>”“<”或“=”),该混合溶液的物料守恒式为__。 (2)常温下若将0.2mol/LMOH溶液与0.1mol/LHCl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溶液的pH<7,则说明在相同条件下MOH的电离程度__MCl的水解程度。(填“>”“<”或“=”)。 (3)常温下若将pH=3HR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溶液的pH≠7,则混合溶液的pH__。(填“>7”“<7”或“无法确定”) (4)某温度时,测得0.01mol/L的NaOH溶液pH为11,在此温度下,将pH=a的NaOH溶液VaL与pH=b的硫酸VbL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为中性,且a=12,b=2,求Va∶Vb=__。 【答案】 (1). > (2). c(Cl-)=c(MOH)+c(M+) (3). < (4). <7 (5). 1:10 【解析】 【分析】 (1)酸或碱能抑制水电离,含有弱根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 (2)二者混合得到等物质的量浓度的MCl和MOH,混合溶液呈酸性,说明碱的电离程度小于盐的水解程度; (3)pH=3的HR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两种溶液中c(H+)=c(OH-),如HR为强酸,则反应后呈中性,如为弱酸,则反应后呈酸性; (4)根据Va×10a-13=Vb×10-b进行计算。 【详解】(1)①酸或碱能抑制水电离,含有弱根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所以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0.2mol/LHCl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MOH为弱碱,不完全电离,则该混合溶液为MCl为溶质的溶液,其物料守恒式为c(Cl-)=c(MOH)+c(M+); (2)二者混合得到等物质的量浓度的MCl和MOH,混合溶液呈酸性,说明碱的电离程度小于盐的水解程度; 故答案为:<; (3)HR若为强电解质,二者都是一元酸或碱,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而混合溶液的pH≠7,说明HR为弱电解质,二者混合后溶液中酸过量,反应后溶液显示酸性,溶液pH<7; (4)若所得混合溶液为中Va×10a-13=Vb×10-b,Va:Vb=10-b:10a-13=1013-(a+b)=1013-(12+2)=10-1=1:10。 19.碳的单质、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1)石墨是碳的一种单质。 已知: C(石墨)+O2(g)=CO(g) △H=-110.5kJ·mol-1 H2(g)+O2(g)=H2O(g) △H=-241.8kJ·mol-1 则C(石墨)+H2O(g)=CO(g)+H2(g)△H=___kJ·mol-1 ②以石墨为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 (2)利用CO2生产甲醇: CO2(g)+3H2(g)=CH3OH(g)+H2O(g) ∆H=-49.0kJ·mol-l 往密闭容器中充入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CO2(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mol.L-1.min-1。 ②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填标号)。 A.升高温度 B.再充入一定量的CO2 C.减小压强 (3)醋酸是常见的弱酸。 ①往CH3COOH溶液中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氨水混合溶液的导电性___(填“增强”或“减弱“)。 ②25℃时,往CH3COOH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当c(CH3COO-)=(Na+)时,溶液pH___7(填“或“<") (4)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碳酸盐。 ①往0.1mol·L-1的Na2CO3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现___色,原因是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Na2CO3溶液可将锅炉水垢中的CaSO4转化为易除去的CaCO3:CaSO4(s)+CO32-(aq)=CaCO3(s)+SO42-(ag),2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Ksp(CaCO3)=5.0×10-9,Ksp(CaSO4)=7.1×10-5] 【答案】 (1). +131.3 (2). 2Cl--2e-=Cl2↑ (3). 0.45 (4). B (5). 增强 (6). = (7). 红 (8). CO32-+H2OHCO3-+OH- (9). 1.42×104 【解析】 【分析】 (1)根据C(石墨)、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利用盖斯定律可写出热化学方程式并求出反应热;阳极上氯离子失电子产生氯气; (2)①根据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示,先根据甲醇的浓度变化计算出消耗的氢气的浓度,再计算出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 ②根据平衡移动原理进行分析; (3)①弱电解质转为强电解质,导电性增强; ②根据电荷守恒c(CH3COO-)+c(OH-)=(Na+)+c(H+)判断; (4)①Na2CO3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 ②平衡常数K===。 【详解】(1)①C(石墨)+O2(g)=CO(g) △H1=-110.5kJ·mol-1;②H2(g)+O2(g)=H2O(g) △H2=-241.8kJ·mol-1;根据盖斯定律,由①-②得反应C(石墨)+H2O(g)=CO(g)+H2(g) △H=△H1-△H2=-110.5kJ·mol-1-(-241.8kJ·mol-1)=+131.3kJ·mol-1; ②以石墨为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上氯离子失电子产生氯气,其电极反应式是2Cl--2e-=Cl2↑; (2)①根据图示可知,10min达到平衡状态,甲醇浓度为1.5mol/L,由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可知,消耗氢气的浓度为:1.5mol/L×3=4.5mol/L,氢气平均反应速率为:=0.45mol/(L•min); ②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H=-49.0kJ·mol-l为气体体积缩小的放热反应; A.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选项A不符合; B.再充入一定量的CO2,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选项B符合; C.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选项C不符合; 答案选B; (3)①往CH3COOH溶液中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氨水,生成醋酸铵为强电解质,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 ②25℃时,往CH3COOH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当c(CH3COO-)=(Na+)时,根据电荷守恒c(CH3COO-)+c(OH-)=(Na+)+c(H+),因c(CH3COO-)=(Na+),则c(OH-)=c(H+),故溶液pH=7; (4)①往0.1mol·L-1的Na2CO3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Na2CO3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CO32-+H2OHCO3-+OH-,溶液呈现红色; ②25℃时,反应CaSO4(s)+CO32-(aq)=CaCO3(s)+SO42-(ag)的平衡常数K=====1.42×10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