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行为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用已脱硫的煤作燃料 B. 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社会对水的需求 C. 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D. 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已脱硫的煤作燃料可减小SO2的排放,减小酸雨的产生,故A正确;B.大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面沉降、塌陷、河流,湖泊水量减少,形成干涸等各种灾害问题,不符合环保理念,故B错误;C.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可缓解能源危机,也能防止因过度开发对地球环境的破坏,故C正确;D.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是从源头消除了污染,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节约资源,故D正确;故答案为B。 2.下列关于实验问题处理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A. 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 B. 金属钠着火燃烧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 大量氯气泄漏时,用饱和食盐水浸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子,并迅速离开现场 D. 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答案】D 【解析】 【详解】A.实验结束后不能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腐蚀下水道、污染环境,故A错误;B.金属钠能与水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氢气,钠燃烧产物过氧化钠能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故钠燃烧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应用干燥沙土扑盖,故B错误;C.氯气有毒,几乎不溶于饱和食盐水,但能够与碱性溶液反应生成无毒的物质,所以大量氯气泄漏时,用肥皂水浸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子,并迅速离开现场,故C错误;D.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故D正确;故答案为D。 3.医院里医生给病人做心电图时,在仪器与皮肤接触部位擦的一种电解质溶液是 A. 氯化钠溶液 B. 医用酒精 C. 葡萄糖溶液 D. 碘酒 【答案】A 【解析】 氯化钠是电解质,溶于水可以导电;乙醇、葡萄糖为非电解质,所以医用酒精、葡萄糖和碘酒均不导电,做心电图时在仪器与皮肤接触部位擦的一种电解质溶液是氯化钠溶液,答案选A。正确答案为A。 4.合金是一类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下列物质中,属于合金的是 A. 碳素钢 B. 石墨 C. 玻璃 D. 水银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合金的定义与特点进行解答.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详解】A.碳素钢是铁和碳的混合物,属于合金,故A正确;B.石墨是碳的单质,不属于合金,故B错误;C.玻璃是混合物,是硅酸盐,属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属于合金,故C错误;D.水银是单质,不属于合金,故D错误;故答案为A。 5.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①有尘埃的空气 ② 稀硫酸 ③蒸馏水④ 豆浆,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①有尘埃的空气,属于胶体分散系,具有丁达尔现象;②稀硫酸是硫酸的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③蒸馏水,是化合物,属于纯净物,不是分散系,没有丁达尔效应;④豆浆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选C。 6.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8 g的NH4+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 B. 标准状况下,22.4LSO3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 C. 1L1mol·L-1K2SO4溶液中含有的钾离子数为NA D. 3mol NO2与足量H2O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1.8 g的NH4+的物质的量为0.1mol,每个NH4+含有10个电子,则1.8 g的NH4+共含有的电子数为NA,故A正确;B.标准状况下,SO3为固体,不能根据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故B错误;C.K2SO4中含有2个K+,则1L1mol·L-1K2SO4中K2SO4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钾离子数为2NA ,故C错误;D.根据3NO2+H2O=2HNO3+NO可知,3mol NO2和足量H2O反应,转移2NA个电子,故D错误;故答案为A。 【点睛】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时要注意:①气体的摩尔体积适用的对象为气体,而标况下水、CCl4 、HF等为液体,SO3为固体;②必须明确温度和压强是0℃,101kPa,只指明体积无法求算物质的量;③22.4L/mol是标准状态下或一定温度、一定压强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7.下列离子组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 H+、NO3ˉ、Fe2+、Na+ B. K+、Ba2+、OHˉ、SO42ˉ C. Ag+、NO3ˉ、Clˉ、K+ D. Cu2+、NH4+、Brˉ、OHˉ 【答案】A 【解析】 A.酸性条件下,NO3﹣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A选; B.Ba2+与SO42﹣反应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但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 C.Ag+与Cl﹣反应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但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 D.Cu2+与OH﹣反应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但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 故选A.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 小苏打溶液中加入盐酸:CO32﹣+2H+=CO2↑+H2O B. 氯气和水反应:Cl2+H2O=H++ Cl-+ HClO C. 氯水和氯化亚铁溶液混合:Fe2++ Cl2 ══Fe3++ 2Clˉ D. 铜溶解在稀硝酸中:Cu+4H+ +2NO3-══Cu2+ +2NO2↑+ 2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NaHCO3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HCO3-,HCO3-只能部分电离,加入盐酸发生的离子反应为HCO3﹣+H+=CO2↑+H2O ,故A错误;B.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故B正确;C.离子反应方程式必须遵守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氯水和氯化亚铁溶液混合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Fe2++ Cl2 ══2Fe3++ 2Clˉ,故C错误; D.铜与稀硝酸反应,还原产物为NO,不是NO2,故D错误;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发生的反应并熟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题时尤其要注意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等守恒关系方面设置的陷阱。 9.吸入人体内的氧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它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生命杀手”,服用含硒元素(Se)的化合物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由此推断Na2SeO3的作用是 A. 作还原剂 B. 作氧化剂 C. 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D. 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 【答案】A 【解析】 活性氧具有强氧化性,服用含硒元素(Se)的化合物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人体內的活性氧,这说明Na2SeO3的作用是作还原剂,用来还原活性氧,答案选A。 10.下图是病人输液用的氯化钠注射液标签的部分内容,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注射液的质量为2.25g B. 0.9%是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C. 该注射液的密度约为1g/mL D. 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15mol/L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标签可知,该注射液含NaCl的质量为2.25g,故A错误; B.标签中的0.9%,指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故B正确;C.该注射液的密度为1g/mL,故C正确; D.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5mol/L,故D正确;故答案为A。 11.把一定量的铁粉放入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Fe2+ 和Fe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3:1,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1 B. 2:3 C. 2:1 D. 3:2 【答案】C 【解析】 【分析】 铁粉放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发生反应Fe+2Fe3+=3Fe2+,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Fe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设生成的Fe2+的物质的量为3mol,根据方程式计算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以此来解答. 【详解】铁粉放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发生反应Fe+2Fe3+=3Fe2+,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Fe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设生成的Fe2+的物质的量为3mol,则: Fe+2Fe3+=3Fe2+ 2mol 3mol 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为3mol时,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2mol,未反应的Fe3+ 的物质的量为1mol,即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mol:1mol=2:1,故答案为C。 12.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硫可用于杀菌、消毒 B. 氯气可用于消毒和制造漂白粉 C. 碳酸钠可用作食用碱 D. 四氧化三铁可用作红色涂料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硫能够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故A正确;B.Cl2可生成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的HClO,能与石灰乳反应制备漂白粉,故B正确;C.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可用作食用碱,故C正确;D.三氧化二铁为红棕色,可用于做红色涂料,而四氧化三铁是磁性氧化铁,制磁性材料,故D错误;故答案为D。 13.对于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 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B. 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 C. 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D. 氨气可以完成喷泉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故A错误;B.浓硝酸见光或是加热条件下易分解为二氧化氮、氧气和水,导致浓硝酸颜色变黄,体现了浓硝酸的不稳定性,故B错误;C.常温下,金属铝遇到浓硝酸会钝化,钝化是发生反应生成致密氧化膜的过程,故C错误;D.氨气极易溶解于水,可利用氨气设计喷泉实验,故D正确;故答案为D。 14.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某钾盐溶于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说明该钾盐是K2CO3 B. 向溶液中滴加稀硝酸,再滴加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 向某溶液中先加氯水再加KSCN溶液后,溶液呈血红色,原溶液中一定含Fe2+ D. 用铂丝蘸取某溶液在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溶液中有Na+,无法判断是否有K+ 【答案】D 【解析】 【详解】A.某钾盐溶于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说明该钾盐是KHCO3或K2CO3 ,故A错误;B.向溶液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O42-,原溶液中若含有亚硫酸根或亚硫酸氢根离子,被硝酸氧化后得到硫酸根离子也会生成白色沉淀,故B错误;C.向某溶液中先加氯水,再加KSCN 溶液,溶液呈血红色,则表明原溶液中可能含Fe2+,也可能含Fe3+,或者两种离子都有,应先加KSCN溶液,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Fe3+,故C错误;D.用铂丝蘸取待测液在火焰上灼烧,若火焰呈黄色,则表明待测液中有钠离子存在,但钾离子无法判断,检验K+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去观察是否显紫色,故D正确;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离子的检验,要掌握常见阴离子的检验方法,并会设计合理的实验。尤其要注意硫酸根离子检验时试剂的加入顺序、碳酸根离子的检验的现象描述,注意区分亚硫酸根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检验方法的区别。 15.下列物质中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除杂试剂和除杂方法都正确的是 物质及其杂质 除杂试剂 除杂方法 A CO2(SO2) 饱和碳酸钠溶液 洗气 B NH4Cl(I2) 无 加热 C Cl2 (HCl) NaOH溶液 洗气 D FeCl2(FeCl3) 过量Fe粉 过滤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者都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杂,故A错误;B.加热时碘升华,但同时氯化铵易分解,不能除去碘,故B错误;C.Cl2和HCl均能被NaOH溶液吸收,应用饱和食盐水来除HCl,故C错误;D.Fe能将FeCl3还原为FeCl2,过量的铁粉通过过滤除去,故D正确;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B项为易错点,注意氯化铵加热易分解,不能采用加热的方法分离碘和氯化铵。 16.为检验一种氮肥的成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加热氮肥样品生成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另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取少量该氮肥样品溶于水,并加入少量BaCl2溶液,没有明显变化。由此可知该氮肥的主要成分是 A. NH4HCO3 B. NH4Cl C. (NH4)2CO3 D. NH4NO3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该气体是氨气,即该氮肥中含有NH4+。另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CO2。取少量该氮肥样品溶于水,并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没有明显变化,这说明该氮肥中没有SO42-和CO32-,因此该氮肥应该是碳酸氢铵,答案选A。 考点:考查物质的检验 点评:进行物质的检验时,要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验证即可。 17.某同学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过程中,发现含有相同元素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存在转化规律,绘制出如下转化关系图。 请回答: (1)若 A为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C为红棕色气体。 ①A、B、C、D中均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②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为金属单质,C为淡黄色固体。 ①A、B、C、D中均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② C→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N (2). 4NH3 + 5O2 4NO + 6H2O (3). Na (4). 2Na2O2+2H2O=4 Na++4OH-+O2↑ (5). 1:1 【解析】 【分析】 (1)若A为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C是红棕色气体,则A为NH3,B为NO,C为NO2,D为HNO3。 (2)若A为金属单质, C为淡黄色固体,则A为Na,B为Na2O,C为Na2O2,D为NaOH; 【详解】(1)若A为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C是红棕色气体,则A为NH3 ,B为NO,C为NO2,D为HNO3。 ①A、B、C、D中均含有的元素是N; ②A→B是氨气的催化氧化,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NH3 + 5O2 4NO + 6H2O; (2)若A为金属单质,C为淡黄色固体,则A为Na,B为Na2O,C为Na2O2,D为NaOH; ①A、B、C、D中均含有的元素是Na; ② C→D发生的反应是Na2O2溶于水生成NaOH和氧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Na2O2+2H2O=4 Na++4OH-+O2↑;该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物质均为Na2O2,并且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1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试回答以下问题: I用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密度为1.16 g·cm-3)配制成1 mol·L-1的稀盐酸。现实验室仅需要这种盐酸220 mL,试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稀盐酸时,应选用容量为________mL的容量瓶。 (2)经计算需要________mL浓盐酸,在量取时宜选用下列量筒中的________。 A.5 mL B.10 mL C.25 mL D.50 mL (3)在量取浓盐酸后,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等稀释的盐酸的温度与室温一致后,沿玻璃棒注入250 mL容量瓶中。 ②往容量瓶中小心加蒸馏水至液面离容量瓶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使溶液的液面与瓶颈的刻度标线相切。 ③在盛盐酸的烧杯中注入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④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至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注入容量瓶。 上述操作中,正确的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____。 (4)在上述配制过程中,用刚刚洗涤洁净的量筒来量取浓盐酸,其配制的稀盐酸浓度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若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或未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则配制的稀盐酸浓度是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II实验室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 (5)装置甲和戊用于制取并收集少量氨气,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戊装置收集氨气应从收集装置的_____(填字母序号)导管进气。 (6)选用装置乙、丙、戊制备、收集一氧化氮气体,乙中塑料板上若放置石灰石,戊中 盛满稀NaOH溶液,仪器正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接口字母表示)。 【答案】 (1). 250 (2). 21.6 (3). C (4). ③①④② (5). 偏低 (6). 偏低 (7).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8). e (9). abcd(e) 【解析】 【分析】 I.(1)容量瓶只有一条刻度线,故只能配制和其规格相对应的体积的溶液,据此选择;(2)先计算出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然后根据溶液稀释定律C浓V浓=C稀V稀来计算;根据“大而近”的原则,根据需要量取的浓盐酸的体积来选择合适的量筒;(3)根据配制步骤即: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来对操作顺序进行排序;(4)根据c=并结合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的体积V的变化来进行误差分析; II. (5)图1中在加热条件下,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6)NO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用CO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则乙中制备二氧化碳,丙制备NO,戊收集NO。 【详解】I.(1)容量瓶只有一条刻度线,故只能配制和其规格相对应的体积的溶液,常用的规格有100mL、250mL、500mL、1000mL,现在需要这种盐酸220mL,故应选用250mL容量瓶; (2)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 =11.6mol/L,设需要浓盐酸的体积为VmL,根据溶液稀释定律C浓V浓=C稀V稀可知:11.6mol/L×VmL=1mol/L×250mL,解得V=21.6mL.根据“大而近”的原则,需要量取浓盐酸的体积为21.6mL时应选择25mL量筒,故答案为C;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是: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则操作顺序进行排序为:③①④②; (4)在上述配制过程中,用刚刚洗涤洁净的量筒来量取浓盐酸,会对浓盐酸造成稀释,导致所取的盐酸的物质的量偏小,则其配制的稀盐酸浓度偏低;若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或未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会造成溶质的损失,则配制的稀盐酸浓度偏低; II.(5)在加热条件下,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所以氨气应从收集装置的e导气管进入; (6)NO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用CO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则乙中塑料板上放置大理石与硝酸反应生成CO2,丙制备NO,戊收集NO,仪器正确的连接顺序为abcd。 【点睛】本题考查基本的实验操作,注意容量瓶规格选择的依据,试题难度不大。 19.某小组同学欲研究SO2的性质。 (1)将相关的含硫物质分为如下表所示3组,第2组中物质X的化学式是________。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S(单质) SO2、X、Na2SO3、NaHSO3 SO3、H2SO4、Na2SO4、NaHSO4 (2)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研究SO2的性质:(熔点:SO2 -76.1 ℃,SO3 16.8 ℃;沸点:SO2 -10 ℃,SO3 45 ℃) ①装置Ⅰ模拟工业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甲同学按Ⅰ、Ⅱ、Ⅲ、Ⅳ的顺序连接装置,装置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Ⅲ中溶液逐渐褪色,说明SO2具有__________性 【答案】 (1). H2SO3 (2). 2SO2+O2 2SO3 (3). 使SO3凝结成固体与SO2分离 (4). 吸收多余的硫氧化物,避免污染空气 (5). 还原 【解析】 【分析】 (1)将相关的含硫物质依据硫元素化合价分组,依据第三组分类顺序,判断X为+4价的酸为H2SO3 ; (2)①工业生产中利用SO2的催化氧化制备SO3; ②装置II是冷却装置,三氧化硫的沸点较低,通过冰水混合物,使SO3凝结成固体与SO2分离,装置III中高锰酸钾溶液能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 ③SO2有还原性,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详解】(1)将相关的含硫物质依据硫元素化合价分组,依据第三组分类顺序,判断X为+4价的酸为H2SO3 ; (2)①工业生产中利用SO2的催化氧化制备SO3,化学方程式为:2SO2+O2 2SO3; ②装置II是冷却装置,三氧化硫的沸点较低,通过冰水混合物,使SO3凝结成固体与SO2分离,装置III利用高锰酸钾的强氧化性,吸收硫氧化物,避免污染空气; ③装置III中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是高锰酸钾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的缘故,体现了SO2的还原性。 20.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废液中含有大量会污染环境的物质,为了保护环境,这些废液必须经处理后才能排放。某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废液中含有两种金属离子:Fe3+、Cu2+,化学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对废液进行处理,以回收金属,保护环境。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 (2)沉淀A中含有的金属单质有_______。 (3)操作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4)操作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 (1). 过滤 (2). 铁、铜 (3).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 (4). Fe3+ + 3NH3·H2O = Fe(OH)3↓ + 3NH4+ 【解析】 【分析】 废液中含有Fe3+和Cu2+,加入过量铁屑反应后过滤,沉淀A为Fe和Cu,溶液A中含有Fe2+,加入双氧水将Fe2+氧化为Fe3+,再加入氨水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详解】(1)操作①中加入过量的铁,由于铁的化学性质比铜活泼,因此可以把金属铜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同时Fe3+能氧化单质铁生成Fe2+,通过过滤得到沉淀Fe、Cu和溶液A; (2)由上述分析可知,沉淀A中含有金属单质铜、铁; (3)Fe2+能被过氧化氢氧化生成Fe3+,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 (4)溶液B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为Fe3+,溶液B中加入氨水,发生反应Fe3++3NH3•H2O=Fe(OH)3↓+3NH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