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化学平衡(基础知识规律总结)学案
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学案
第三节 化学平衡(基础知识+规律总结)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1.可逆反应
(1)概念: 叫可逆反应。
(2)表示方法:
①用 符号连接反应物与生成物,表示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把 称作正反应,把 称作逆反应。
(3) 特征:
①正逆反应必须在 下同时进行,若反应的 不相同则不能称为可逆反应。
②反应 进行到底,反应物 实现完全转化。
③与化学反应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会 。
2.不可逆反应:
(1)概念:有些反应的逆反应进行程度太小因而可忽略,正反应 ,叫不可逆反应
(2)表示方法:用 连接反应物与生成物。 例如:Ba2++SO===BaSO4↓
(3)特征:在反就条件下,反应物之间是不可能大量共存的,必有一种或几种反应物 。
二、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的概念:
(1) 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化学平衡的特征:
①——研究对象必须是 ,不可逆反应则不存在化学平衡。
②——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即反应达平衡时,表面上看 ,实际上 。
③——v正=v逆≠0,即 速率相等,这是化学平衡的本质。
④——在平衡体系中,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 保持不变。
⑤——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可能变化,发生 。
2.化学平衡的建立:如果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装入密闭容器,其反应过程如下:
(1)反应开始时:v正 , v逆 。
(2)反应进行时:反应物浓度 ―→v正 。生成物浓度由零开始 ―→v逆从零开始 。
(3)当用同一物质表示反应速率达到 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
。即达到化学平衡。
三、化学平衡的移动
1.化学平衡移动的含义: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 ,
, 这种现象称作平衡状态的移动,简称平衡移动。
2.勒夏特列原理:
⑴内容: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将向着 的方向移动。
⑵具体结论与理解——参照“连通器原理”来理解平衡移动的结论。
①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产物浓度,平衡 ;减小反应物或增大产生浓度,平衡 。
②增大压强,平衡向 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 移动。
③升高温度,平衡向 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 移动。
(3)掌握勒夏特列原理注意事项:
①平衡移动的结果是只“减弱这种改变”。研究体系的性质变化时,时刻牢记“人为改变效果是主要的,平衡移动效果是微弱的” 。
②只适用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若有多个条件变化影响平衡移动且结论矛盾时,则无法判断。
⑷“两点重合法”快速解答化学平衡移动问题
①先画一条长箭头,在箭头左侧写出条件变化,如浓度××、温度××、压强××,在箭头上侧写出平衡移动原理的结论,如吸热、放热、气体减少、气体增多等。
②在箭头右侧写出题中给出平衡移动结果,如××含量增多等,再逆推出平衡移动方向,如向左向右。
③把箭头上、下的两个结论统一,就得出答案。该方法称为“两点重合法”:
假设条件变化吸热 / 放热;气体减少 / 气体增多
向左 / 向右
移动结果(题中结论)
例:已知平衡aA(g)+ bB(g) cC(g)+ dD(g) ;ΔH,升温后D的体积分数减少,则ΔH 0。
升高温度由升温知移动方向: 吸热
由D减少知移动方向: 向左
D减少
两点重合,向左吸热,那么正反应则是放热,ΔH< 0。
3.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因素。 对可逆反应:mA(g)+nB (g) pC(g)+qD(g)
条件变化
反应特点
υ(正)
υ(逆)
υ正 与υ逆
移动方向
加入A
减少C
减少B
加入D
升高温度
正反应吸热
正反应放热
降低温度
正反应吸热
正反应放热
压缩体积
增大压强
m+n>p+q
m+n=p+q
m+n<p+q
容积不变,充入He
压强不变
充入He
m+n>p+q
m+n=p+q
m+n<p+q
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由于催化剂能够 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因此它对化学平衡的移动 。但是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达到平衡 。
四、化学平衡常数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反应达平衡时, 是一个常数,称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 表示。
2.表示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对于化学反应:aA(g)+bB(g) cC(g)+dD(g) K= 。
3.化学平衡常数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 K值越大,该反应进行得越 ,一般地说, 时,该反应进行得就基本完全了。反之,K值越小,反应就越 。
(2)计算平衡常数时,必须用 时,各物质 的浓度。一定用浓度计算,绝对不能使用 来计算平衡常数。
(3)当反应中有固体物质时,因固体的浓度可以看作常数,在K的表达式中不出现固体的浓度项。如CaCO3(s) CaO(s)+CO2(g),K= 。
(4) 对于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溶剂的浓度是一个常数,此常数可归并到平衡常数中去,在K的表达式中不出现溶剂的浓度项,如CO+H2OHCO+OH-,K= 。
(5)平衡常数不随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变化或压强变化而改变,但随 而改变。
(6)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 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 反应。
4.判断某时刻反应是否达平衡,或有两个条件变化后的平衡移动方向,可用该时刻各物质的浓度商Qc与Kc比较大小来判断。
当Qc>Kc,υ(正)<υ(逆),未达平衡,反应 进行;
当Qc
υ(逆),未达平衡,反应 进行;
当Qc=Kc,υ(正)=υ(逆),达到平衡,平衡 。
1.下列反应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
A.H2和O2点燃生成H2O的反应与H2O电解生成H2和O2的反应
B.Cl2溶于水
C.CuSO4吸水形成晶体蓝矾与蓝矾加热失去水分生成CuSO4
D.Na2O溶于水
2.在一定条件下,使NO和O2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为零
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不变
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不变
3.一定条件下,在反应2SO2(g)+O2(g)2SO3(g)的化学平衡体系中,SO2、O2、SO3的浓度分别是2.0 mol·L-1、0.8 mol·L-1、2.4 mol·L-1,则O2在反应起始时可能的浓度范围是( )
A.0.8~2.0 mol·L-1 B.0~2.0 mol·L-1 C.0~0.8 mol·L-1 D.无法确定
4.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物质的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
A(s)+2B(g) 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密度 B.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C.混合气体的压强 D.混合气体的总体积
5.对已达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g)+Y(g) 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
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6.下列颜色的变化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①红棕色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逐渐变浅 ②在H2、I2和HI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混合气体颜色变深 ③FeCl3溶液加入铁粉后颜色变浅 ④FeCl3和KSCN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无色KSCN溶液,颜色变深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7.一定条件下在2L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g)+O2(g)2SO3(g)达平衡时,O2的浓度为0.8 mol·L-1 ,现在加压使体积缩小到1L,则O2在反应起始时可能的浓度范围是( )
A.0~0.8 mol·L-1 B.0.8~1.6 mol·L-1 C.1.6~2.0 mol·L-1 D.无法确定
8.一定温度下反应CaCO3(s) CaO(s)+CO2(g)达平衡后,缩小体积增大压强,平衡 移动;CO2(g)的浓度 。
9.对于一个给定的可逆反应,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化学平衡常数有单位吗?
第三节 化学平衡 参考答案:
【基础落实】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1. (1)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2)可逆符号 从左向右的反应 从右向左的反应 (3)相同条件 条件 不能 不能 同时存在于同一体系中
2. 几乎完全进行 等号 完全消耗
二、化学平衡状态
1. (1)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保持恒定 (2)可逆反应 反应已经停止 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继续进行 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和生成 浓度(或质量或百分含量) 移动达到新的化学平衡
2. (1) 最大 为0 (2)逐渐减小 逐渐减小 逐渐增大 逐渐增大 (3)v正=v逆 不再发生变化
三、化学平衡的移动
1.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化学平衡状态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化学平衡状态
2.减弱这种改变 正向移动 逆向移动 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 气体分子数增多的方向 吸热反应方向 放热反应方向
3.
条件变化
反应特点
υ(正)
υ(逆)
υ正 与υ逆
移动方向
增大
不变
υ正 >υ逆
向右
不变
减小
减小
不变
υ正< υ逆
向左
不变
增大
增大
增大
υ正 >υ逆
向右
增大
增大
υ正< υ逆
向左
减小
减小
υ正< υ逆
向左
减小
减小
υ正 >υ逆
向右
增大
增大
υ正 >υ逆
向右
增大
增大
υ正= υ逆
不移动
增大
增大
υ正< υ逆
向左
不变
不变
υ正= υ逆
不移动
减小
减小
υ正< υ逆
向左
减小
减小
υ正= υ逆
不移动
减小
减小
υ正 >υ逆
向右
4.同等程度 无影响 所需的时间
四、化学平衡常数
1. 生成物浓度幂之积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 K
2. K =
3. (1) 完全 K>105 不完全 (2)平衡状态 真实存在 物质的量 c(CO2) 温度的变化 吸热 放热
4. 逆向 正向 不移动
【对点训练】
1. C 2. B 3. B 4. A 5. C 6. B 7.B 8.向逆反应方向 不变
9.答: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之间互为倒数关系。化学平衡常数有单位,但没有统一的固定单位。
一、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的判断标志
1.依 “等——(υ正=υ逆)”判断。
(1)首先速率的正逆昨须明确。题中必须明确指出一个是 ,另一个是 ,否则无法判断。若题中没有明确指出,则都默认是正反应速率,不能成为判断平衡的标志。
(2)其次要把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换算成 然后再进行判断。换算方法: 。
2.依“定——各组分浓度或物质的量都固定不变”判断。关键词:“ ”,否则无法判断。
(1)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质量、百分含量、浓度、颜色不变,均 。
(2)若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总物质的量、总压强、总体积、密度、浓度比不变,需根据方程式进行讨论。
①若反应向左或向右进行,该量 ,则不能是平衡的标志;
②若反应向左或向右进行,该量 ,则是平衡的标志。
3.实例分析:(分别以反应①2SO2(g)+O2(g)2SO3和 ②H2+I2 2HI为例进行分析)
(1)总体积不变、总压强不变,等同于总物质的量不变。分析如下:
①2SO2(g)+O2(g)2SO3,对此反应,若反应向右进行,总物质的量 ,若反应向左进行,总物质的量 ,只有平衡时总物质的量才会不变,因此 。
②H2+I2 2HI,对此反应,若反应向右进行,总物质的量 ,若反应向左进行,总物质的量 ,也就是说,不论反应如何进行,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因此 。
(2)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M=m / n,因为气体总质量m恒定,M是否变化由 决定,在分析总物质的量n的变化情况中,结论同(1)。
(3)密度不变:ρ = m/V,因为气体总质量m恒定,ρ是否变化由体积V决定。
①当题中条件为恒容时,不论反应如何进行,ρ将永远不变,因此 。
②当题中条件为恒压时,体积变化与气体总物质的量变化一致,在分析总物质的量n的变化情况中,结论同(1)。
⑷若反应中气体总质量不恒定,如A(s)+2B(g) C(g)+D(g),要分别分析反应向左或向右进行时,m、n或V的变化情况,再得出结论,方法大同小异。
二、化学平衡图象题的分析
1.读图象:一纵横,纵坐标与横坐标的含义,弄清对应的化学操作方法。
二增减,看线变化趋势是递增或递减,是否分段变化。
三辅助,为解题方便,常画一些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
四节点,特殊点必然包含特殊巧合意义,如起点、折点、终点、交叉点等。
2.几种类型图像题总结:
⑴.浓度-时间图。反应中各种反应物及生成物随着时间的变化关系图。需读出内容如下:
t/s
c
mol/L
C
A
B
3
2
1
0
t1
① (是/否)可逆反应;判断依据 ;
②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③求转化率,A的转化率= ;B的转化率= 。
④求反应速率,通过浓度变化与时间之比求出。
υ(A)= mol/(L·s) ;υ(B)= mol/(L·s) ;υ(C)= mol/(L·s)。
⑵.速率-时间图之一。已知可逆反应A(g)+3B(g) 2C(g)+D(g) ΔH。需读出内容如下:
υ逆
υ正
υ正
υ逆
t3
υ
时间
t1
t2
t4
t6
t5
υ逆
υ正
①反应起始时容器存在的物质有 ,反应 (正向/逆向)进行。
②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有: 。
③t2时刻的条件改变是 ,平衡向 移动,ΔH 0。判断依据是:
ⅰ.速率变化整体增大,且图像是不连续的,因此不能是浓度改变,只可能是 或 。
ⅱ.若是增大压强,由方程式判断平衡应 移,与图像不符;若是升温,由方程式判断平衡应 移,与图像关系一致,故条件变化是升温。
④t4时刻的条件改变可能是 ,平衡 移动。
⑶.速率-时间图之二。已知可逆反应aA+bBcC+dD;ΔH。需读出内容如下:
t3
t1
t2
t4
t
t5
υ
υ逆
υ正
υ正
υ逆
υ逆
υ正
①反应起始时容器存在的物质有 ,反应 (正向/逆向)进行。
②如果已知题中所有条件改变都是浓度变化,则t2时刻是 ,平衡 移动。t4时刻是 ,平衡 移动。
③如果已知题中的条件变化是由压强改变引起的,由于速率变化是连续的的,可判断 是非气态物质。则t2时刻是 ,平衡 移动。t4时刻是 ,平衡 移动。
⑷.浓度—时间—温度(或压强)图。已知反应aA(g)+ bB(g) cC(g)+ dD(g) ;ΔH,需读出内容如下:
①判断温度(或压强)的大小,”斜率或变化率大的线,相应的反应速率 ,对应条件 ”。
②判断ΔH的正负以及气体系数关系时,作等温线、等压线,用“两点重合法”判断解题。
T1
T2
C%
时间
T1
T2
C%
时间
C%
时间
P1
P2
A%
时间
P1
P2
A%
时间
P1
P2
T1 T2 T1 T2 P1 P2 P1 P2 P1 P2
ΔH 0 ΔH 0 a+b c+d a+b c+d a+b c+d
⑸.浓度—温度—压强图。已知反应aA(g)+ bB(g) cC(g)+ dD(g) ;ΔH,需读出内容如下:
①确定温度不变,画出等温线,分析 对平衡的影响,用“两点重合法”判断解题。
②确定压强不变,画出等压线,分析 对平衡的影响,用“两点重合法”判断解题。
1000℃
2000℃
A%
P
A%
P
2000℃
1000℃
A%
P
2000℃
1000℃
C%
T
100KPa
200KPa ℃
C%
T
200KPa
100KPa ℃
ΔH 0 ΔH 0 ΔH 0 ΔH 0 ΔH 0
a+b c+d a+b c+d a+b c+d a+b c+d a+b c+d
三、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三行计算法”
1. 模式 mA(g)+nB(g) pC(g)+qD(g)
起始量 a b 0 0
变化量 mx nx px qx
平衡量 a-mx b-nx px qx
对于反应物: n(平)= ;对于生成物: n(平)= 。反应若从右向左逆向进行,计算方法则相反。
2.基本解题思路
(1)写出反应方程式,列出三行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按上述“模式”列表。
(2)若存在未知量,则设未知数;一般设系数为1的物质的转化量为x 。
(3)根据题中相应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如反应物转化率、混合气体密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平衡常数、起始平衡体积比等等。
3.计算中常用概念——转化率定义 :平衡转化率= 。
对于反应aA+bBcC+dD,反应物A的平衡转化率=×100% 。
四、等效平衡
1.等效平衡的含义:在一定条件(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下,同一可逆反应, 不同,达到平衡后 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称为等效平衡。
2. 等效平衡的类型
⑴“全等等效平衡”:等温等容条件下,两个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体积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密度、物质的量、质量均对应相同。
⑵“相似等效平衡”: 等温等压条件下,两个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体积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密度等各种比值对应相同;各物质的量、质量等各种绝对的量均成比例。
⑶两种等效平衡的性质比较
平衡时对比的性质
全等等效平衡
相似等效平衡
平衡建立的条件
等温等容
等温等压
反应速率
与原平衡相同
与原平衡
各物质百分含量
与原平衡相同
与原平衡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与原平衡相同
与原平衡
密度
与原平衡相同
与原平衡
各物质的浓度
与原平衡相同
与原平衡
各物质的质量
与原平衡相同
与原平衡
各物质的量
与原平衡相同
与原平衡
3.等效平衡的解题方法
⑴“全等等效平衡”:把起始加入的物质,通过方程式换算到同一边时,各种物质初始的物质的量 。
⑵“相似等效平衡”:把起始加入的物质,通过方程式换算到同一边时,各种物质初始的物质的量 。
⑶“先等效,再合并”解题模式:常先假设出一个新平衡与原平衡等效,然后把两个平衡合并,判断存在的条件变化,以及平衡移动方向,最后得出结论。
4.讨论气体体积数不变反应
⑴无论是等温等容,还是等温等压,只要按各物质初始的物质的量 投料,达平衡后各物质百分含量与原平衡相同。
⑵这不完全属于等效平衡。它是平衡题中的一种特例,属于增大压强后平衡不移动。虽然各物质百分含量与原平衡相同,但反应速率、浓度、密度均已变化,不再相同。
1.一定温度下,3X2(g)+Y2 (g)2YX3(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在一定温度下,X2(g) + Y2(g)2XY(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1)单位时间内生成3n mol X2,同时消耗n mol Y2
(2)单位时间内生成3n mol X2,同时生成n mol Y2
(3)X2的生成速率与YX3(或YX)的生成速率相等
(4)X2的生成速率是YX3(或YX)的生成速率的1.5倍
(5)X2、Y2、YX3(或YX)的浓度相等
(6)X2、Y2、YX3(或YX)的分子个数比为3:1:2.
(7)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时,容器内总压强保持不变
(8)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时,容器内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9)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时,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
(10)单位时间内减少3x mol X2,同时生成2x mol YX3(或YX);
(11)单位时间内生成 2x mol YX3(或YX), 同时生成3x mol X2;
(12)反应混合物中,X2、Y2、YX3(或YX)的物质的量比为3:1:2时;
(13)单位时间内1mol X-X键断裂,同时形成1 mol Y—X键;
(14)单位时间内减少1mol Y2,同时断裂2 mol Y—X键;
(15)反应混合物中,Y2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16)X2与Y2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3:1且不变
(17)X2与Y2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1:1且不变
2.在某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B(g) xC(g) ΔH,符合图象(Ⅰ)所示关系。由此推断,对图象(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p3>p4,Y轴表示A的转化率 B.p3>p4,Y轴表示B的质量分数
C.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 D.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3.在一恒定的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2A(g) + B(g) xC(g),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ω%;若维持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按起始物质的量A:0.6mol、B:0.3mol、C:1.4mol充入容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仍为ω%,则x值为( )
A、只能为2 B、只能为3 C、可能是2,也可能是3 D、无法确定
4.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A和1 molB,发生反应:2A(g)+B(g)3C(g)+D(g),达平衡时,C的浓度为Wmol/L,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做起始物质,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Wmol/L的是( )
A.4molA + 2 molB B.2molA + 1molB + 3molC + 1molD
C.3molC + 1molD + 1molB D.3molC + 1molD
5.容积相同的四个容器,进行同样的可逆反应:2A(g)+B(g)3C(g)+2D(g);起始时甲、乙、丙、丁四个容器中所装的A和B的量分别为:甲中A 2 mol,B1 mol;乙中A1 mol,B1 mol;丙中A2 mol,B2 mol;丁中A1 mol,B2 mol。在相同温度下,建立平衡时,A或B的转化率关系为( )
A.A的转化率为甲<乙<丙<丁 B.A的转化率为甲<乙<丁<丙
C.B的转化率为甲>乙>丙>丁 D.B的转化率为甲<丙<乙<丁
6.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是否一定增大?
【规律总结】参考答案
一、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的判断标志:
1.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同一物质的正逆速率 除以自己的系数
2. 不变 能成为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 始终不变 也随之变大或变小
3. (1)变小 变大 能由此判断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不变 不变 不能由此判断反应是否达平衡状态
(2) 气体总物质的量n
(3) 不能由此判断反应是否达平衡状态
二、化学平衡图象题的分析
2.. ⑴是 A、B、C三种物质共存且物质的量不变 2A+B 3C (必须写可逆符号) 33.3% 66.7% 1/ t1 2/ t1 3/ t11
⑵. A、B、C、D 正向 t1~ t2、 t3~ t4、 t5~ t6 升高温度 逆反应方向 < 升高温度 增大压强 向右 向左 减小压强 向左
⑶A、B、C、D 逆向 减小C或D的浓度 正向 增大C或D的浓度 逆向
AB 减小压强 正向 增大压强 逆向
⑷大 高
T1 > T2 T1 < T2 P1 < P2 P1 < P2 P1 > P2
ΔH <0 ΔH > 0 a+b >c+d a+b< c+d a+b = c+d
⑸压强 温度
ΔH > 0 ΔH < 0 ΔH < 0 ΔH < 0 ΔH > 0
a+b >c+d a+b< c+d a+b = c+d a+b <c+d a+b> c+d
三、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三行计算法”
1.n(始)-n(变) n(始)+n(变)
3.反应物转化量 / 反应物总量
四、等效平衡
1. 起始加入物质 任何相同组分的百分含量(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等)均
2. 相同 相同 相同 相同 相同 成正比关系 成正比关系
3. 分别相等 比值相等
4.比值相等
【对点训练】
1. (1)(4)(7)(8)(11)(15)(17) (14)(15)(16)
2. B 3.C 4. D 5.C
6. 答:不一定。平衡正向移动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如何变化,要根据具体反应及引起平衡移动的原因而定。如对于反应N2(g)+3H2(g)←→2NH3(g),若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都增大,若只增大N2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H2转化率增大,而N2转化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