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卷·2018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卷·2018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全*品*高*考*网, 用后离不了!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 ‎ ‎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 ‎1.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石油裂解 B.氯乙烯聚合 C.煤的干馏 D.石油分馏 ‎2.下列有关电化学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Cu﹣Zn原电池 B.‎ 粗铜的精炼 C.‎ 铁片镀锌 D.‎ 验证NaCl溶液(含酚酞)电解产物 ‎3.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5 mol/(L•s) B.v(B)=0.3 mol/(L•s)‎ C.v(C)=0.8 mol/(L•s) D.v(D)=1 mol/(L•s)‎ ‎4.烯烃A与氢气加成后的生成物是2,2﹣二甲基丁烷,则A的名称是(  )‎ A.2,2﹣二甲基﹣3﹣丁烯 B.2,2﹣二甲基﹣1﹣丁烯 C.3,3﹣二甲基﹣1﹣丁烯 D.3,3﹣二甲基﹣2﹣丁烯 ‎5.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制取乙炔,为了降低反应速率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 B.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可用高锰酸钾溶液 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 D.乙烷和甲苯中都含有甲基,甲苯可以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成苯甲酸,而乙烷不能被其氧化,说明苯环对侧链产生了影响 ‎6.将一定量的SO2和O2充入一个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下列哪个量不再变化时,并不能说明化学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 A.混合气体的密度 B.混合气体的压强 C.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D.SO2的转化率 ‎7.常温下,1mol化学键分解成气态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用E表示.、结合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共价键 H﹣H F﹣F H﹣F H﹣Cl H﹣I E(kJ•mol﹣1)‎ ‎436‎ ‎157‎ ‎568‎ ‎432‎ ‎298‎ A.432kJ•mol﹣1>E(H﹣Br)>298kJ•mol﹣1‎ B.表中最稳定的共价键是H﹣F键 C.H2(g)→2H(g)△H=+436kJ•mol﹣1‎ D.H2(g)+F2(g)=2HF(g)△H=﹣25kJ•mol﹣1‎ ‎8.已知某有机物A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由红外光谱可知,该有机物中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化学键 B.由核磁共振氢谱可知,该有机物分子中有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C.仅由其核磁共振氢谱无法得知其分子中的氢原子总数 D.若A的化学式为C2H6O,则其结构简式为CH3﹣O﹣CH3‎ ‎9.已知反应:A(s)+3B(g)⇌2C(g)△H<0,在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4 min,用A表示反应速率为v(A)=0.005mol/(L•min)‎ B.X曲线表示B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C.第t1min时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 D.第10 min时,可能采取了降温 ‎10.在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 mol H2SO4与1 mol Ba(OH)2反应时放出的热叫做中和热 B.500℃、30MPa下,将0.5mol N2和 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38.6kJ•mol﹣1‎ C.Ba(OH)2•8H2O与NH4Cl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且反应的焓变大于零 D.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 ‎11.下表是几种弱酸常温下的电离平衡常数:‎ CH3COOH H2CO3‎ H2S H3PO4‎ ‎1.8×10﹣5‎ K1=4.3×10﹣7‎ K2=5.6×10﹣11‎ K1=9.1×10﹣8‎ K2=1.1×10﹣12‎ K1=7.5×10﹣3‎ K2=6.2×10﹣8‎ K3=2.2×10﹣13‎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碳酸的酸性强于氢硫酸 B.多元弱酸的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 C.常温下,加水稀释醋酸,增大 D.向弱酸溶液中加少量NaOH溶液,电离常数不变 ‎12.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且满足相应要求的是(  )‎ 选项 离子 要求 A K+、Cl﹣、SO42﹣、MnO4﹣‎ c(K+)<c(Cl﹣)‎ B Na+、Ca2+、I﹣、NO3﹣‎ c(H+)/c(OH﹣)=1×1014‎ C Al3+、NH4+、SO42﹣、CH3COO﹣‎ 滴加NaOH浓溶液立刻有气体产生 D Na+、HCO3﹣、Cl﹣、SO42﹣‎ 滴加Al2(SO4)3溶液立刻有沉淀和气体产生 A.A B.B C.C D.D ‎13.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向0.1mol/L、pH=1的NaHA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则离子方程式为:HA﹣+OH﹣=A2﹣+H2O B.室温时,1.0L、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2NA C.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K+、I﹣、Mg2+、NO3﹣‎ D.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使SO42﹣完全沉淀:NH4++Al3++2SO42﹣+2Ba2++4OH﹣=NH3•H2O+Al(OH)3↓+2BaSO4↓‎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浓度均为0.2mol•L﹣1的 Na2CO3、NaHCO3混合溶液:2c(Na+)=3‎ B.浓度相等的a、NH4HSO4溶液、b、NH4HCO3溶液、c、NH4Cl溶液中的c(NH4+):a>b>c C.NaHSO3溶液显酸性,c(Na+)>c(HSO3﹣ )>c(H+)>c(OH﹣)>c(SO32﹣)‎ D.pH=3.6 的0.lmol/LHX 与0.lmol/LNaX 的混合溶液中,2c(H+)﹣2c(OH﹣)=c(X﹣)﹣c(HX)‎ ‎15.在t℃时,Ag2CrO4(橘红色)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又知t℃时AgCl的Ksp=4×10﹣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t℃时,Ag2CrO4的Ksp为1×10﹣8‎ B.在饱和溶液中加入K2CrO4可使溶液由Y点到Z点 C.在t℃时,Ag2CrO4(s)+2Cl﹣(aq)⇌2AgCl(s)+CrO42﹣(aq)平衡常数K=6.25×107‎ D.在t℃时,以0.001mol/L AgNO3溶液滴定20mL 0.001mol/L KCl和0.001mol/L的K2CrO4的混合溶液,Cl﹣先沉淀 ‎16.瓦斯爆炸是煤矿开采中的重大危害,一种瓦斯分析仪(图甲)能够在煤矿巷道中的甲烷浓度达到一定浓度时,可以通过传感器显示.该瓦斯分析仪工作原理类似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其装置如图乙所示,其中的固体电解质是Y2O3﹣Na2O,O2﹣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瓦斯分析仪工作时,电池内电路中电子由电极b流向电极a B.电极b是正极,O2﹣由电极a流向电极b C.电极a的反应式为:CH4+4O2﹣﹣8e﹣=CO2+2H2O D.当固体电解质中有1 mol O2﹣通过时,电子转移4 mol ‎17.已知(HF)2(g)⇌2HF(g),△H>0,且平衡体系的总质量与总物质的量之比在不同温度下随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T1<T2‎ B.平衡常数:K(a)=K(b)<K(c)‎ C.反应速率:Vb>Va D.当=30g/mol时,n(HF):n(HF)2=2:1‎ ‎18.关于下列各图的分析或叙述,正确的是(  )‎ A.‎ 此图表示H2与O2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H2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 B.‎ 此图表示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2NO2(g)═N2O4(g)中,各物质的浓度与其消耗速率之间的关系,其中交点A对应的状态为化学平衡状态 C.‎ 此图表示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若将tl℃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则溶质的质量分数B>A D.‎ 此图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NaA溶液的pH小于同浓度的NaB溶液的pH ‎19.二氧化氯被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以KClO3溶液为原料,采用电解法生产二氧化氯反应原理如下:4ClO3﹣+2H2O4ClO2↑+O2↑+4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过程中OH﹣向阴极迁移 B.阳极反应式为:4OH﹣﹣4e﹣=O2↑+2H2O C.毎有l mol电子转移,生成标准状况下5.6L气体 D.电解过程中阴极区溶液的pH降低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a(aq)与NaCl(aq)中离子总数大小:N前>N后 B.0.1 mol•L﹣1醋酸溶液中:c2(H+)=c(H+)•c(CH3COO﹣)+KW C.常温下醋酸和醋酸钠混合溶液中c(CH3COOH)、c(CH3COO﹣)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当pH=4.5时,溶液中:c(CH3COOH)>c(CH3COO﹣)>c(H+)>c(OH﹣)‎ D.在25℃时,将c mol•L﹣1的醋酸溶液与0.02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刚好呈中性,用含c的代数式表示CH3COOH的电离常数Ka=2×10﹣9/(c﹣0.02)‎ ‎ ‎ 二、填空题(共40分):‎ ‎21.甲、乙、丙、丁分别是甲烷、乙烯、丙烯(CH3﹣CH═CH2)、苯中的一种;‎ ‎甲、乙能使溴水褪色,甲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但乙分子不是所有原子共平面.‎ ‎‚丙既不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也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ƒ丁既不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也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一定条件下,1mol丁可以和3mol H2完全加成.‎ 请根据以上叙述完成下列填空:‎ ‎(1)甲的结构简式  ,丙的空间构型是  .‎ ‎(2)丁与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2.某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回答下列问题:‎ ‎(1)烃A的分子式为  .‎ ‎(2)若烃A为链烃,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该分子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 ‎①A的结构简式为  名称为  .‎ ‎②链烃A与Br2的CCl4溶液反应生成B,写出由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  .‎ ‎③与A互为同分异构体,且主链碳原子个数与A相同的链烃有  种(不包括A)‎ ‎(3)若A不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且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则A的结构简式为  .‎ ‎23.甲醇既可用于基本有机原料,又可作为燃料用于替代矿物燃料.‎ ‎(1)以下是工业上合成甲醇的反应:CO(g)+2H2(g)⇌CH3OH(g)△H ‎下表所列数据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 温度 ‎250℃‎ ‎300℃‎ ‎350℃‎ K ‎2.041‎ ‎0.270‎ ‎0.012‎ 由表中数据判断反应I为  热反应(填“吸”或“放”).‎ ‎‚某温度下,将2mol CO和6mol 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CO)=0.2mol/L,则CO的转化率为  ,此时的温度为  (从表中选择).‎ ‎(2)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2CH3OH(l)+3O2(g)=2CO2(g)+4H2O(g)△H1 kJ/mol ‎②2CO(g)+O2(g)=2CO2(g)△H2 kJ/mol ‎③H2O(g)=H2O(l)△H3 kJ/mol 则反应 CH3OH(l)+O2(g)=CO(g)+2H2O(l)△H=  kJ/mol(用△H1、△H2、△H3表示)‎ ‎(3)现以甲醇燃料电池,采用电解法来处理酸性含铬废水(主要含有Cr2O72‾)时,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模拟该法:‎ ‎①N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②请完成电解池中Cr2O72‾转化为Cr3+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Cr2O72‾+  Fe2++  ═  Cr3++  Fe3++  ‎ ‎(4)处理废水时,最后Cr3+以Cr(OH)3形式除去,当c(Cr3+)=1×10‾5mol•L﹣1 时,Cr3+沉淀完全,此时溶液的pH=  . (已知,Ksp=6.4×10‾31,lg2=0.3)‎ ‎24.磷酸亚铁锂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正极材料橄榄石型LiFePO4通过粘合剂附着在铝箔表面,负极石墨材料附着在铜箔表面,电解质为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锂盐.‎ ‎(1)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为:LiFePO4+6CLi1﹣xFePO4+LixC6,则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充电时,Li+迁移方向为  (填“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图中聚合物隔膜应为  (填“阳”或“阴”)离子交换膜.‎ ‎(2)用该电池电解精炼铜.若用放电的电流强度I=2.0A的电池工作10分钟,电解精炼铜得到铜0.32g,则电流利用效率为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已知:法拉第常数F=96500C/mol,电流利用效率=×100%)‎ ‎25.现代传感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 某小组用传感技术测定喷泉实验中的压强变化来认识喷泉实验的原理(图1).‎ ‎(1)制取氨气.检验三颈瓶集满NH3的方法是  .‎ ‎(2)关闭a,将吸有2mL水的胶头滴管塞紧颈口c,打开b,完成喷泉实验,电脑绘制三颈瓶内气压变化曲线(图2).图2中  点时喷泉最剧烈.‎ ‎26.测定室温下NH3•H2O的浓度及电离平衡常数Kb ‎(1)从三颈瓶中用  (填仪器名称)量取25.00mL氨水至锥形瓶中,用0.0500mol•L﹣1HCl滴定.用pH计采集数据、电脑绘制滴定曲线如下图.‎ ‎(2)据图,计算氨水的浓度为  mol•L﹣1;写出NH3•H2O电离平衡常数Kb的表达式,Kb=  ,当pH=11.0时计算Kb的近似值,Kb≈  .(Kb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关于该滴定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锥形瓶中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测定结果B.未滴加酸碱指示剂,实验结果不科学 C.酸式滴定管未用盐酸润洗会导致测得氨水的浓度偏高D.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测得氨水的浓度偏高.‎ ‎27.某探究小组用KMnO4酸性溶液与H2C2O4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紫色消失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实验条件作如下限定:所用KMnO4酸性溶液的浓度可选择0.01mol•L﹣1、0.001mol•L﹣1,每次实验KMnO4酸性溶液的用量均为4mL、H2C2O4溶液(0.1mol•L﹣1)的用量均为2mL.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某同学改变KMnO4酸性溶液的浓度,测得以下实验数据(从混合振荡均匀开始计时):‎ KMnO4酸性溶液 的浓度/mol•L﹣1‎ 溶液褪色所需时间t/min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0.01‎ ‎14‎ ‎13‎ ‎11‎ ‎0.001‎ ‎6‎ ‎7‎ ‎7‎ ‎(2)计算用0.001mol•L﹣1KMnO4酸性溶液进行实验时KMnO4的平均反应速率  (忽略混合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 ‎(3)若不经过计算,直接看表中的褪色时间长短来判断浓度大小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是否可行?  .(填“行”或“不行”)‎ ‎ ‎ ‎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 ‎1.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石油裂解 B.氯乙烯聚合 C.煤的干馏 D.石油分馏 ‎【考点】18: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石油裂解:发生了分解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氯乙烯聚合:小分子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煤的干馏:煤的干馏是隔绝空气加强热,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石油分馏:是依据物质沸点不同,控制温度分离混合物,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 ‎ ‎2.下列有关电化学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Cu﹣Zn原电池 B.‎ 粗铜的精炼 C.‎ 铁片镀锌 D.‎ 验证NaCl溶液(含酚酞)电解产物 ‎【考点】BH: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A.含有盐桥的原电池中,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元素必须相同;‎ B.电解精炼时,粗铜作阳极;‎ C.电镀时镀层金属作阳极;‎ D.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 ‎【解答】解:A.锌极的烧杯内电解质是硫酸锌溶液,铜极的烧杯电解质溶液是硫酸铜,应电极或烧杯对调,故A错误;‎ B.电解精炼时,粗铜作阳极,则粗铜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极,故B错误;‎ C.电镀时镀层金属作阳极,铁片上镀锌,所以锌为阳极,即锌片与正极相连,故C错误;‎ D.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气,检验氯气用碘化钾淀粉溶液,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色,该装置能验证氯化钠溶液的电解产物,故D正确;‎ 故选D.‎ ‎ ‎ ‎3.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5 mol/(L•s) B.v(B)=0.3 mol/(L•s)‎ C.v(C)=0.8 mol/(L•s) D.v(D)=1 mol/(L•s)‎ ‎【考点】C2: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分析】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转化为用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然后再进行比较.‎ ‎【解答】解:都转化为D物质表示的速率进行比较,对于2A+B⇌3C+4D,‎ A、υ(A)=0.5 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D)=2υ(A)=1mol/(L•s),‎ B、υ(B)=0.3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D)=4υ(B)=1.2mol/(L•s),‎ C、υ(C)=0.8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D)=υ(C)=×0.8mol/(L•s)=1.1mol/(L•s),‎ D、υ(D)=1 mol/(L•s),‎ 故速率B>C>A=D,‎ 故选B.‎ ‎ ‎ ‎4.烯烃A与氢气加成后的生成物是2,2﹣二甲基丁烷,则A的名称是(  )‎ A.2,2﹣二甲基﹣3﹣丁烯 B.2,2﹣二甲基﹣1﹣丁烯 C.3,3﹣二甲基﹣1﹣丁烯 D.3,3﹣二甲基﹣2﹣丁烯 ‎【考点】H7:有机化合物命名.‎ ‎【分析】根据烯的加成原理,双键中的一个键断开,结合H原子,生成2,2﹣二甲基丁烷,采取倒推法相邻碳原子之间各去掉1个氢原子形成双键,即得到烯烃.‎ ‎【解答】解:2,2﹣二甲基丁烷的碳链结构为,2,2﹣二甲基丁烷相邻碳原子之间各去掉1个氢原子形成双键,从而得到烯烃;根据2,2﹣二甲基丁烷的碳链结构,可知相邻碳原子之间各去掉1个氢原子形成双键只有一种情况,所以该烯烃的碳链结构为,该烯烃的名称为3,3﹣二甲基﹣1﹣丁烯,‎ 故选C.‎ ‎ ‎ ‎5.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制取乙炔,为了降低反应速率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 B.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可用高锰酸钾溶液 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 D.乙烷和甲苯中都含有甲基,甲苯可以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成苯甲酸,而乙烷不能被其氧化,说明苯环对侧链产生了影响 ‎【考点】CA: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I9:有机化学反应的综合应用;PE: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 ‎【分析】A.电石与水反应非常剧烈,为了减慢反应速率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反应;‎ B、乙烯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甲烷与氯气的反应以及苯和硝酸的反应都为取代反应;‎ D、结构决定性质,苯环的存在,导致甲苯中的甲基变得比较活泼,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解答】解:A.电石与水反应剧烈,为了“减慢反应速率”,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故A正确;‎ B、乙烯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引入新杂质,应用溴水除杂,故B错误;‎ C、甲烷与氯气的反应以及苯和硝酸的反应都为取代反应,反应类型相同,故C正确;‎ D、乙烷和甲苯中都含有甲基,受苯环的影响,甲苯中的甲基变得比较活泼,所以甲苯可以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成苯甲酸,而乙烷不能被其氧化,说明苯环对侧链产生了影响,故D正确;‎ 故选B.‎ ‎ ‎ ‎6.将一定量的SO2和O2充入一个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下列哪个量不再变化时,并不能说明化学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 A.混合气体的密度 B.混合气体的压强 C.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D.SO2的转化率 ‎【考点】CG: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分析】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解答】解:A、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不变,故A错误;‎ B、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压强逐渐减小,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说明达平衡状态,故B正确;‎ C、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C正确;‎ D、SO2的转化率不变,说明消耗和生成速率相等,故D正确;‎ 故选A.‎ ‎ ‎ ‎7.常温下,1mol化学键分解成气态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用E表示.、结合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共价键 H﹣H F﹣F H﹣F H﹣Cl H﹣I E(kJ•mol﹣1)‎ ‎436‎ ‎157‎ ‎568‎ ‎432‎ ‎298‎ A.432kJ•mol﹣1>E(H﹣Br)>298kJ•mol﹣1‎ B.表中最稳定的共价键是H﹣F键 C.H2(g)→2H(g)△H=+436kJ•mol﹣1‎ D.H2(g)+F2(g)=2HF(g)△H=﹣25kJ•mol﹣1‎ ‎【考点】5D: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分析】A.依据溴原子半径大于氯原子小于碘原子,半径越大键能越小分析推断;‎ B.键能越大形成的化学键越稳定;‎ C.氢气变化为氢原子吸热等于氢气中断裂化学键需要的能量;‎ D.依据键能计算反应焓变=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计算判断.‎ ‎【解答】解:A.依据溴原子半径大于氯原子小于碘原子,半径越大键能越小分析,所以结合图表中数据可知432 kJ•mol﹣1>E(H﹣Br)>298 kJ•mol﹣1,故A正确;‎ B.键能越大形成的化学键越稳定,表中键能最大的是H﹣F,最稳定的共价键是H﹣F键,故B正确;‎ C.氢气变化为氢原子吸热等于氢气中断裂化学键需要的能量,H2(g)→2H (g)D△H=+436 kJ•mol﹣1 ,故C正确;‎ D.依据键能计算反应焓变=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计算判断,△H=436KJ/mol+157KJ/mol﹣2×568KJ/mol=﹣543KJ/mol,H2(g)+F2(g)=2HF(g)D△H=﹣543 kJ•mol﹣1,故D错误;‎ 故选D.‎ ‎ ‎ ‎8.已知某有机物A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由红外光谱可知,该有机物中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化学键 B.由核磁共振氢谱可知,该有机物分子中有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C.仅由其核磁共振氢谱无法得知其分子中的氢原子总数 D.若A的化学式为C2H6O,则其结构简式为CH3﹣O﹣CH3‎ ‎【考点】H2:有机物的结构式.‎ ‎【分析】A.由红外光谱可知,该有机物中C﹣H、C﹣O、O﹣H三种化学键;‎ B、核磁共振氢谱中有几个峰就有几种H原子,峰的面积之比等于H原子数目之比;‎ C、核磁共振氢谱中有几个峰就有几种H原子,只能确定H原子种类;‎ D、由红外光谱可知分子中含有C﹣H键、C﹣O键、O﹣H键结合分子得出结构简式.‎ ‎【解答】解:A.红外光谱可知分子中至少含有C﹣H键、C﹣O键、O﹣H键三种不同的化学键,故A正确;‎ B.核磁共振氢谱中有3个峰说明分子中3种H原子,故B正确;‎ C.核磁共振氢谱中只能确定H原子种类,不能确定氢原子总数,故C正确;‎ D.若A的化学式为 C2H60,CH3﹣O﹣CH3中只有一种氢原子,所以其吸收峰个数应该是1,与图象不符合,故D错误;‎ 故选D.‎ ‎ ‎ ‎9.已知反应:A(s)+3B(g)⇌2C(g)△H<0,在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4 min,用A表示反应速率为v(A)=0.005mol/(L•min)‎ B.X曲线表示B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C.第t1min时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 D.第10 min时,可能采取了降温 ‎【考点】CB: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A.根据反应:A(s)+3B(g)⇌2C(g),A为固体,不能用来表示反应速率;‎ B.根据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判断;‎ C.反应达到了平衡,反应物生成物的量保持不变;‎ D.第10 min时,Y的物质的量减小,X的物质的量增大,据此分析.‎ ‎【解答】解:A.反应:A(s)+3B(g)⇌2C(g),A为固体,不能用来表示反应速率,故A错误;‎ B.4min时,Y消耗1.2﹣0.6=0.6,X生成0.4,又方程式中B与C的系数之比=3:2,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X曲线表示C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Y曲线表示B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故B错误;‎ C.反应达到了平衡,反应物生成物的量保持不变,则t1min时X仍然增大Y减小,所以没有达到平衡,故C错误;‎ D.第10 min时,Y即B的物质的量减小,X即C的物质的量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又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降温可使平衡正向移动,故D正确.‎ 故选D.‎ ‎ ‎ ‎10.在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 mol H2SO4与1 mol Ba(OH)2反应时放出的热叫做中和热 B.500℃、30MPa下,将0.5mol N2和 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38.6kJ•mol﹣1‎ C.Ba(OH)2•8H2O与NH4Cl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且反应的焓变大于零 D.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 ‎【考点】BD:中和热.‎ ‎【分析】A.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 B.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生成的氨气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相同条件下的同一可逆反应,正逆反应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C.Ba(OH)2•8H2O和NH4Cl晶体反应需要吸热,焓变大于零,反应过程中无元素化合价变化属于复分解反应;‎ D.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 ‎【解答】解:A.1 mol H2SO4与1 mol Ba(OH)2反应生成水和硫酸钡,有沉淀生成,不是中和热,故A错误;‎ B.相同条件下的同一可逆反应,正逆反应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生成的氨气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所以2mol氨气分解,吸收的热量大于38.6kJ,故B错误;‎ C.Ba(OH)2•8H2O和NH4Cl晶体反应过程中无元素化合价变化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需要吸热,焓变大于零,故C错误;‎ D.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故D正确;选D.‎ 故 ‎ ‎ ‎11.下表是几种弱酸常温下的电离平衡常数:‎ CH3COOH H2CO3‎ H2S H3PO4‎ ‎1.8×10﹣5‎ K1=4.3×10﹣7‎ K2=5.6×10﹣11‎ K1=9.1×10﹣8‎ K2=1.1×10﹣12‎ K1=7.5×10﹣3‎ K2=6.2×10﹣8‎ K3=2.2×10﹣13‎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碳酸的酸性强于氢硫酸 B.多元弱酸的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 C.常温下,加水稀释醋酸,增大 D.向弱酸溶液中加少量NaOH溶液,电离常数不变 ‎【考点】D5: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分析】A.由表格数据可知,碳酸的K1>氢硫酸的K1;‎ B.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以第一步为主;‎ C. =,Ka、Kw均只与温度有关;‎ D.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 ‎【解答】解:A.由表格数据可知,碳酸的K1>氢硫酸的K1,则碳酸的酸性强于氢硫酸,故A正确 B.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以第一步为主,则多元弱酸的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故B正确;‎ C.常温下,加水稀释醋酸, =,则不变,故C错误;‎ D.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则向弱酸溶液中加少量NaOH溶液,电离常数不变,故D正确;‎ 故选C.‎ ‎ ‎ ‎12.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且满足相应要求的是(  )‎ 选项 离子 要求 A K+、Cl﹣、SO42﹣、MnO4﹣‎ c(K+)<c(Cl﹣)‎ B Na+、Ca2+、I﹣、NO3﹣‎ c(H+)/c(OH﹣)=1×1014‎ C Al3+、NH4+、SO42﹣、CH3COO﹣‎ 滴加NaOH浓溶液立刻有气体产生 D Na+、HCO3﹣、Cl﹣、SO42﹣‎ 滴加Al2(SO4)3溶液立刻有沉淀和气体产生 A.A B.B C.C D.D ‎【考点】DP:离子共存问题.‎ ‎【分析】A.c(K+)<c(Cl﹣),不能遵循电荷守恒;‎ B.c(H+)/c(OH﹣)=1×1014溶液呈酸性;‎ C.氢氧化钠先与铝离子反应;‎ D.铝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发生互促水解反应.‎ ‎【解答】解:A.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共存,但c(K+)<c(Cl﹣),不能遵循电荷守恒,故A错误;‎ B.c(H+)/c(OH﹣)=1×1014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I﹣、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氢氧化钠先与铝离子反应,应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故C错误;‎ D.铝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发生互促水解反应,有沉淀和气体产生,故D正确.‎ 故选D.‎ ‎ ‎ ‎13.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向0.1mol/L、pH=1的NaHA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则离子方程式为:HA﹣+OH﹣=A2﹣+H2O B.室温时,1.0L、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2NA C.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K+、I﹣、Mg2+、NO3﹣‎ D.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使SO42﹣完全沉淀:NH4++Al3++2SO42﹣+2Ba2++4OH﹣=NH3•H2O+Al(OH)3↓+2BaSO4↓‎ ‎【考点】49: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A.0.1mol/L、pH=1的NaHA溶液,可知为强酸的酸式盐,完全电离;‎ B.1.0L、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OH﹣为1L×0.1mol/L=0.1mol;‎ C.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 D.使SO42﹣完全沉淀,以1:2反应,生成硫酸钡、氢氧化铝和一水合氨.‎ ‎【解答】解:A.向0.1mol/L、pH=1的NaHA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则离子方程式为H++OH﹣=H2O,故A错误;‎ B.1.0L、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OH﹣为1L×0.1mol/L=0.1mol,含有OH﹣的数目为0.1NA,故B错误;‎ C..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酸溶液中I﹣、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碱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Mg2+,故C错误;‎ D.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使SO42﹣完全沉淀的离子反应为NH4++Al3++2SO42﹣+2Ba2++4OH﹣=NH3•H2O+Al(OH)3↓+2BaSO4↓,故D正确;‎ 故选D.‎ ‎ ‎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浓度均为0.2mol•L﹣1的 Na2CO3、NaHCO3混合溶液:2c(Na+)=3‎ B.浓度相等的a、NH4HSO4溶液、b、NH4HCO3溶液、c、NH4Cl溶液中的c(NH4+):a>b>c C.NaHSO3溶液显酸性,c(Na+)>c(HSO3﹣ )>c(H+)>c(OH﹣)>c(SO32﹣)‎ D.pH=3.6 的0.lmol/LHX 与0.lmol/LNaX 的混合溶液中,2c(H+)﹣2c(OH﹣)=c(X﹣)﹣c(HX)‎ ‎【考点】DN: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分析】A.浓度均为0.2mol•L﹣1的 Na2CO3、NaHCO3混合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2n(Na)=3n(C);‎ B.a.NH4HSO4溶液中H+抑制铵根离子的水解,铵根离子的浓度最大;b.NH4HCO3溶液中碳酸氢根对铵根离子的水解具有促进作用,铵根离子的浓度最小;c.NH4Cl溶液中氯离子对铵根离子的水解没有影响;‎ C.NaHSO3溶液显酸性是亚硫酸氢根离子电离大于其水解;‎ D.pH=3.6 的0.lmol/LHX 与0.lmol/LNaX 的混合溶液中,HX电离程度大于X﹣离子水解程度,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计算得到.‎ ‎【解答】解:A.浓度均为0.2mol•L﹣1的 Na2CO3、NaHCO3混合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2n(Na)=3n(C),2c(Na+)=3+c(H2CO3),故A错误;‎ B.浓度相等的a.NH4HSO4溶液中H+抑制铵根离子的水解,铵根离子的浓度最大;b.NH4HCO3溶液中碳酸氢根对铵根离子的水解具有促进作用,铵根离子的浓度最小;c.NH4Cl溶液中氯离子对铵根离子的水解没有影响,所以c(NH4+):a>c>b,故B错误;‎ C.NaHSO3溶液显酸性是亚硫酸氢根离子电离大于其水解,c(Na+)>c(HSO3﹣ )>c(H+)>c(SO32﹣)>c(OH﹣),故C错误;‎ D.pH=3.6 的0.lmol/LHX 与0.lmol/LNaX 的混合溶液中,HX电离程度大于X﹣离子水解程度,电荷守恒:c(H+)+c(Na+)=c(OH﹣)+c(X﹣),物料守恒:c(X﹣)+c(HX)=2c(Na+),带入计算得到2c(H+)﹣2c(OH﹣)=c(X﹣)﹣c(HX),故D正确;‎ 故选D.‎ ‎ ‎ ‎15.在t℃时,Ag2CrO4‎ ‎(橘红色)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又知t℃时AgCl的Ksp=4×10﹣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t℃时,Ag2CrO4的Ksp为1×10﹣8‎ B.在饱和溶液中加入K2CrO4可使溶液由Y点到Z点 C.在t℃时,Ag2CrO4(s)+2Cl﹣(aq)⇌2AgCl(s)+CrO42﹣(aq)平衡常数K=6.25×107‎ D.在t℃时,以0.001mol/L AgNO3溶液滴定20mL 0.001mol/L KCl和0.001mol/L的K2CrO4的混合溶液,Cl﹣先沉淀 ‎【考点】DH: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分析】A.Ksp=c2(Ag+)c(CrO42﹣);‎ B.Ag2CrO4(s)⇌2Ag+(aq)+CrO42﹣(aq),饱和溶液中加入K2CrO4,平衡逆向移动,c(Ag+)减小;‎ C.Ag2CrO4(s)+2Cl﹣(aq)⇌2AgCl(s)+CrO42﹣(aq)平衡常数K===;‎ D.需要阴离子浓度小的先沉淀,结合Ksp计算.‎ ‎【解答】解:A.在t℃时,Ag2CrO4的Ksp=(10﹣3)2×(10﹣5)=1×10﹣11,故A错误;‎ B.Ag2CrO4(s)⇌2Ag+(aq)+CrO42﹣(aq),饱和溶液中加入K2CrO4,平衡逆向移动,c(Ag+)减小,溶液由Y点到Z点,c(Ag+)减小,c(CrO42﹣)增大,可实现转化,故B正确;‎ C.Ag2CrO4(s)+2Cl﹣(aq)⇌2AgCl(s)+CrO42﹣(aq)平衡常数K=====6.25×107,故C正确;‎ D.以0.001mol/L AgNO3溶液滴定20mL 0.001mol/L KCl和0.001mol/L的K2CrO4‎ 的混合溶液,c(Cl﹣)==4×10﹣7mol/L,c(CrO42﹣)==10﹣5mol/L,Cl﹣先沉淀,故D正确;‎ 故选A.‎ ‎ ‎ ‎16.瓦斯爆炸是煤矿开采中的重大危害,一种瓦斯分析仪(图甲)能够在煤矿巷道中的甲烷浓度达到一定浓度时,可以通过传感器显示.该瓦斯分析仪工作原理类似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其装置如图乙所示,其中的固体电解质是Y2O3﹣Na2O,O2﹣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瓦斯分析仪工作时,电池内电路中电子由电极b流向电极a B.电极b是正极,O2﹣由电极a流向电极b C.电极a的反应式为:CH4+4O2﹣﹣8e﹣=CO2+2H2O D.当固体电解质中有1 mol O2﹣通过时,电子转移4 mol ‎【考点】BL: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分析】瓦斯分析仪工作原理类似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其装置如图乙所示,其中的固体电解质是Y2O3﹣Na2O,O2﹣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电子在外电路转移,通甲烷气体的为负极,通空气一端为正极,电池总反应为CH4+2O2=CO2+H2O,正极反应为:O2+4e﹣=2O2﹣,负极反应为:CH4+4O2﹣﹣8e﹣=CO2+2H2O,结合原电池的原理和电极反应回答问题;‎ ‎【解答】解:A、电子不能在电池内电路流动,只能在外电路中流动,故A错误 B、电极b氧气得电子,生成O2﹣,而电极a需要O2﹣作为反应物,故O2﹣‎ 由正极(电极b)流向负极(电极a),故B错误;‎ C、甲烷所在电极a为负极,电极反应为:CH4+4O2﹣﹣8e﹣=CO2+2H2O,故C正确;‎ D、1mol O2得4mol电子生成2molO2﹣,故当固体电解质中有1mol O2﹣通过时,电子转移2mol,故D错误;‎ 故选C.‎ ‎ ‎ ‎17.已知(HF)2(g)⇌2HF(g),△H>0,且平衡体系的总质量与总物质的量之比在不同温度下随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T1<T2‎ B.平衡常数:K(a)=K(b)<K(c)‎ C.反应速率:Vb>Va D.当=30g/mol时,n(HF):n(HF)2=2:1‎ ‎【考点】CI: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压强变化曲线.‎ ‎【分析】A、根据平衡体系的总质量与总物质的量之比为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反应是吸热反应,升温平衡正向进行,气体物质的量增大,总质量与总物质的量之比减小分析;‎ B、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不随压强变化;‎ C、依据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判断;‎ D、根据的值,可计算出混合体系中n(HF)与n(HF)2的比值并判断.‎ ‎【解答】解:A、根据平衡体系的总质量与总物质的量之比为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反应是吸热反应,升温平衡正向进行,气体物质的量增大,总质量与总物质的量之比减小分析,T1>T2,故A错误;‎ B、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不随压强变化,温度越高,平衡正向进行,平衡常数增大,平衡常数:K(a)=K(c)<K(b),故B错误;‎ C、分析判断可知T1>T2,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反应速率:Vb>Va,故C正确;‎ D、设n(HF):n=x:y,根据==30g/mol,得x:y=1:1,故D错误;‎ 故选C.‎ ‎ ‎ ‎18.关于下列各图的分析或叙述,正确的是(  )‎ A.‎ 此图表示H2与O2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H2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 B.‎ 此图表示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2NO2(g)═N2O4(g)中,各物质的浓度与其消耗速率之间的关系,其中交点A对应的状态为化学平衡状态 C.‎ 此图表示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若将tl℃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则溶质的质量分数B>A D.‎ 此图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NaA溶液的pH小于同浓度的NaB溶液的pH ‎【考点】BB:反应热和焓变;62: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CG: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D5: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分析】A、依据燃烧热概念,结合图象分析判断,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温度氧化物放出热量;‎ B、A点是石墨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消耗速率相同,依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相同时间,二氧化氮消耗速率是四氧化二氮消耗速率的2倍时,二氧化氮的正逆反应速率相同,说明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AB溶解度增大,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分析图象加水稀释酸溶液PH变化大的酸性强,依据酸越弱对应盐溶液中酸根阴离子水解程度大.‎ ‎【解答】解:A、依据燃烧热概念,结合图象分析判断,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温度氧化物放出热量,图象中的反应焓变是2mol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不是燃烧热,故A错误;‎ B、依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相同时间下,二氧化氮消耗速率是四氧化二氮消耗速率的2倍时,二氧化氮的正逆反应速率相同,说明反应达到平衡,A点是说明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消耗速率相同,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B错误;‎ C、升高温度A、B溶解度均增大,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误;‎ D、分析图象加水稀释酸溶液PH变化大的HA酸性强,依据酸越弱对应盐溶液中酸根阴离子水解程度大,A﹣离子水解程度小于B﹣离子,则NaA溶液的pH小于同浓度的NaB溶液的pH,故D正确;‎ 故选D.‎ ‎ ‎ ‎19.二氧化氯被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以KClO3溶液为原料,采用电解法生产二氧化氯反应原理如下:4ClO3﹣+2H2O4ClO2↑+O2↑+4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过程中OH﹣向阴极迁移 B.阳极反应式为:4OH﹣﹣4e﹣=O2↑+2H2O C.毎有l mol电子转移,生成标准状况下5.6L气体 D.电解过程中阴极区溶液的pH降低 ‎【考点】DI:电解原理.‎ ‎【分析】A.电解池中阴离子移向阳极;‎ B.阳极氢氧根离子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C.依据方程式4ClO3﹣+2H2O4ClO2↑+O2↑+4OH﹣.转移1mol电子生成0.25mol氧气和1mol二氧化氯;‎ D.阴极氯酸根离子得到电子结合氢离子生成二氧化氯和水.‎ ‎【解答】解:A.氢氧根离子为阴离子,电解过程移向阳极,故A错误;‎ B.阳极氢氧根离子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4OH﹣﹣4e﹣=O2↑+2H2O,故B正确;‎ C.依据方程式4ClO3﹣+2H2O4ClO2↑+O2↑+4OH﹣.转移1mol电子生成0.25mol氧气和1mol二氧化氯,生成气体标况下体积28L,故C错误;‎ D.阴极电极反应式为:4ClO3﹣+4e﹣+8H+=4ClO2↑+4H2O,消耗氢离子,溶液pH值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 ‎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a(aq)与NaCl(aq)中离子总数大小:N前>N后 B.0.1 mol•L﹣1醋酸溶液中:c2(H+)=c(H+)•c(CH3COO﹣)+KW C.常温下醋酸和醋酸钠混合溶液中c(CH3COOH)、c(CH3COO﹣)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当pH=4.5时,溶液中:c(CH3COOH)>c(CH3COO﹣)>c(H+)>c(OH﹣)‎ D.在25℃时,将c mol•L﹣1的醋酸溶液与0.02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刚好呈中性,用含c的代数式表示CH3COOH的电离常数Ka=2×10﹣9/(c﹣0.02)‎ ‎【考点】DN: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分析】A.强碱弱酸盐发生水解以及电荷守恒来分析判断;‎ B.0.1mol•L﹣1某一元弱酸溶液中:c(H+)2=c(H+)•c(CH3COO﹣)+KW,整理可得:c(H+‎ ‎)=c(CH3COO﹣)+=c(CH3COO﹣)+c(OH﹣),该关系满足电荷守恒;‎ C.由图象可看出,浓度增大的曲线应为c(CH3COO﹣),浓度减小的曲线应为c(CH3COOH),W点时c(CH3COOH)=c(CH3COO﹣);‎ D.常温下两溶液反应后呈中性,则c(H+)=c(OH﹣)=10﹣7mol/L,c(Na+)=c(CH3COO﹣)=0.01mol/L,据此结合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 ‎【解答】解:A.醋酸是弱酸,所以CH3COONa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CH3COO﹣+H2O⇌CH3COOH+OH﹣,使溶液呈碱性,氢离子浓度小于10﹣7mol/L,所以NaCl溶液中c(Na+)+c(H+)大于CH3COONa溶液中c(Na+)+c(H+),根据电荷守恒:c(Na+)+c(H+)=c(OH﹣)+c(Cl﹣)可得溶液中离子总数为2××V;同理可得CH3COONa溶液中总数为2××V,所以NaCl溶液中离子总数大于CH3COONa溶液,即:N前<N后,故A错误;‎ B.该一元弱酸溶液中满足:c(H+)2=c(H+)•c(CH3COO﹣)+KW,方程式两同时除以氢离子浓度可得:c(H+)=c(CH3COO﹣)+=c(CH3COO﹣)+c(OH﹣),根据HA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可知:c(H+)=c(CH3COO﹣)+c(OH﹣),故B正确;‎ C.由图象可看出,浓度增大的曲线应为c(CH3COO﹣),浓度减小的曲线应为c(CH3COOH),W点时c(CH3COOH)=c(CH3COO﹣),所以当pH=4.5时,溶液中:c(CH3COOH)>c(CH3COO﹣)>c(H+)>c(OH﹣),故C正确;‎ D.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则c(H+)=c(OH﹣)=10﹣7mol/L,c(Na+)=c(CH3COO﹣)=0.01mol/L,‎ 根据物料守恒,反应后溶液中醋酸的浓度为:(﹣0.1)mol/L,‎ 所以用含c的代数式表示CH3COOH的电离常数为:Ka==,故D正确;‎ 故选A.‎ ‎ ‎ 二、填空题(共40分):‎ ‎21.甲、乙、丙、丁分别是甲烷、乙烯、丙烯(CH3﹣CH═CH2)、苯中的一种;‎ ‎甲、乙能使溴水褪色,甲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但乙分子不是所有原子共平面.‎ ‎‚丙既不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也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ƒ丁既不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也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一定条件下,1mol丁可以和3mol H2完全加成.‎ 请根据以上叙述完成下列填空:‎ ‎(1)甲的结构简式 CH2═CH2 ,丙的空间构型是 正四面体 .‎ ‎(2)丁与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考点】HB:有机物的推断.‎ ‎【分析】由甲、乙能使溴水褪色,甲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但乙分子不是所有原子共平面,可知甲为CH2═CH2,乙为CH3﹣CH═CH2;‎ 结合丙既不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也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及丁既不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也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一定条件下,1mol丁可以和3mol H2完全加成,则丁为苯,则丙为甲烷,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由上述分析可知,甲为CH2═CH2,乙为CH3﹣CH═CH2,丙为甲烷,丁为苯,‎ ‎(1)甲的结构简式为CH2═CH2,丙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故答案为:CH2═CH2;正四面体;‎ ‎(2)丁为苯,与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 ‎22.某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回答下列问题:‎ ‎(1)烃A的分子式为 C6H12 .‎ ‎(2)若烃A为链烃,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该分子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 ‎①A的结构简式为  名称为 2,3﹣二甲基﹣2﹣丁烯 .‎ ‎②链烃A与Br2的CCl4溶液反应生成B,写出由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 +Br2→ .‎ ‎③与A互为同分异构体,且主链碳原子个数与A相同的链烃有 2 种(不包括A)‎ ‎(3)若A不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且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则A的结构简式为  .‎ ‎【考点】M8: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 ‎【分析】(1)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则该烃可能为烯烃或环烷烃,分子式应为C6H12;‎ ‎(2)①若烃A为链烃,应含有一个碳碳双键,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该分子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则A为,据结构简式进行命名;‎ ‎②与Br2发生2,3位加成反应,生成则B为;‎ ‎③与A互为同分异构体,且主链碳原子个数与A相同的链烃有:CH2=C(CH2)CH(CH3)2,CH2=CHC(CH3)3;‎ ‎(3)若A不能使溴水褪色,没有不饱和键,且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则A为环己烷.‎ ‎【解答】解:(1)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则该烃可能为烯烃或环烷烃,分子式应为C6H12,‎ 故答案为:C6H12;‎ ‎(2)①若烃A为链烃,应含有一个碳碳双键,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该分子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则A为 ‎,名称为:2,3﹣二甲基﹣2﹣丁烯,‎ 故答案为:;2,3﹣二甲基﹣2﹣丁烯;‎ ‎②与Br2发生2,3位加成反应,生成则B为,故方程式为+Br2→,‎ 故答案为: +Br2→;‎ ‎③与A互为同分异构体,且主链碳原子个数与A相同的链烃有:CH2=C(CH2)CH(CH3)2,CH2=CHC(CH3)3,‎ 故答案为:2;‎ ‎(3)若A不能使溴水褪色,且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则A为环己烷,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 ‎ ‎ ‎23.甲醇既可用于基本有机原料,又可作为燃料用于替代矿物燃料.‎ ‎(1)以下是工业上合成甲醇的反应:CO(g)+2H2(g)⇌CH3OH(g)△H ‎下表所列数据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 温度 ‎250℃‎ ‎300℃‎ ‎350℃‎ K ‎2.041‎ ‎0.270‎ ‎0.012‎ 由表中数据判断反应I为 放 热反应(填“吸”或“放”).‎ ‎‚某温度下,将2mol CO和6mol 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CO)=0.2mol/L,则CO的转化率为 80% ,此时的温度为 250℃ (从表中选择).‎ ‎(2)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2CH3OH(l)+3O2(g)=2CO2(g)+4H2O(g)△H1 kJ/mol ‎②2CO(g)+O2(g)=2CO2(g)△H2 kJ/mol ‎③H2O(g)=H2O(l)△H3 kJ/mol 则反应 CH3OH(l)+O2(g)=CO(g)+2H2O(l)△H= (△H1﹣△H2+4△H3)/2 kJ/mol(用△H1、△H2、△H3表示)‎ ‎(3)现以甲醇燃料电池,采用电解法来处理酸性含铬废水(主要含有Cr2O72‾)时,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模拟该法:‎ ‎①N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O2+4e‾+4H+=2H2O .‎ ‎②请完成电解池中Cr2O72‾转化为Cr3+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Cr2O72‾+ 6 Fe2++ 14H+ ═ 2 Cr3++ 6 Fe3++ 7H2O ‎ ‎(4)处理废水时,最后Cr3+以Cr(OH)3形式除去,当c(Cr3+)=1×10‾5mol•L﹣1 时,Cr3+沉淀完全,此时溶液的pH= 5.6 . (已知,Ksp=6.4×10‾31,lg2=0.3)‎ ‎【考点】BH: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BB:反应热和焓变;DH: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分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某温度下,将2molCO和6mol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CO)=0.2mol/L,则:‎ ‎ CO(g)+2H2(g)═CH3OH(g)‎ 起始浓度(mol):1 3 0‎ 变化浓度(mol):0.8 1.6 0.8‎ 平衡浓度(mol):0.2 1.4 0.8‎ 转化率=×100%,根据K=计算平衡常数,进而判断温度;‎ ‎(2)利用盖斯定律构造目标热化学方程式并求焓变;‎ ‎(3)①氢离子由质子交换膜由M电极区移向N电极区,则M为负极、N为正极,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甲醇失去电子,生成二氧化碳与氢离子,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氧气获得电子,与通过质子交换膜的氢离子结合为水;‎ ‎②电解池溶液里Cr2O72﹣转化为Cr3+,化合价降低共6价,左侧Fe电极为阳极,Fe失去电子生成Fe2+,酸性条件Fe2+将Cr2O72﹣还原为Cr3+,自身被氧化为Fe3+,化合价升高共1价,化合价升降最小公倍数为6,则Cr2O72﹣的系数为1,Fe2+的系数为6,再结合电荷守恒、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 ‎(4)Ksp=c(Cr3+)×c3(OH﹣)=6.4×10‾31计算c(OH﹣),根据Kw=c(H+)×(OH﹣)计算溶液中c(H+),再根据pH=﹣lgc(H+)计算.‎ ‎【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H<0,某温度下,将2molCO和6mol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CO)=0.2mol/L,则:‎ ‎ CO(g)+2H2(g)═CH3OH(g)‎ 起始浓度(mol):1 3 0‎ 变化浓度(mol):0.8 1.6 0.8‎ 平衡浓度(mol):0.2 1.4 0.8‎ CO转化率=×100%=80%,平衡常数K===2.041,故温度为250℃,‎ 故答案为:放;80%;250℃;‎ ‎(2)①2CH3OH(l)+3O2(g)=2CO2(g)+4H2O(g)△H1 kJ/mol ‎②2CO(g)+O2(g)=2CO2(g)△H2 kJ/mol ‎③H2O(g)=H2O(l)△H3 kJ/mol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4③)可得:CH3OH(l)+O2(g)=CO(g)+2H2O(l)△H=(△H1﹣△H2+4△H3)/2kJ/mol,‎ 故答案为:(△H1﹣△H2+4△H3)/2;‎ ‎(3)①氢离子由质子交换膜由M电极区移向N电极区,则M为负极、N为正极,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甲醇失去电子,生成二氧化碳与氢离子,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H2O=6H++CO2↑,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氧气获得电子,与通过质子交换膜的氢离子结合为水,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 故答案为:O2+4e‾+4H+=2H2O;‎ ‎②电解池溶液里Cr2O72﹣转化为Cr3+,化合价降低共6价,左侧Fe电极为阳极,Fe失去电子生成Fe2+,酸性条件Fe2+将Cr2O72﹣还原为Cr3+,自身被氧化为Fe3+,化合价升高共1价,化合价升降最小公倍数为6,则Cr2O72﹣的系数为1,Fe2+的系数为6,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故答案为:1;6;14H+;2;6;7H2O;‎ ‎(4)Ksp=c(Cr3+)×c3(OH﹣)=6.4×10‾31,c(Cr3+)=1×10‾5mol•L﹣1 时,溶液中c(OH﹣)=4×10‾9mol•L﹣1,则c(H+)=mol/L=2.5×10‾6mol•L﹣1,则pH=﹣lg2.5×10‾6=5.6,‎ 故答案为:5.6.‎ ‎ ‎ ‎24.磷酸亚铁锂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正极材料橄榄石型LiFePO4通过粘合剂附着在铝箔表面,负极石墨材料附着在铜箔表面,电解质为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锂盐.‎ ‎(1)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为:LiFePO4+6CLi1﹣xFePO4+LixC6,则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Li1﹣xFePO4+xLi++xe﹣═LiFePO4 .充电时,Li+迁移方向为 由左向右 (填“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图中聚合物隔膜应为 阳 (填“阳”或“阴”)离子交换膜.‎ ‎(2)用该电池电解精炼铜.若用放电的电流强度I=2.0A的电池工作10分钟,电解精炼铜得到铜0.32g,则电流利用效率为 80.4%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已知:法拉第常数F=96500C/mol,电流利用效率=×100%)‎ ‎【考点】BH: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1)放电时,Li1﹣xFePO4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充电时,阳离子向阴极移动;电解质为锂盐,锂离子通过交换膜向正极移动;‎ ‎(2)电解精炼铜得到铜0.32g时,电解消耗的电量Q=znF,根据放电的电流强度I=2.0A,电池工作10分钟,可计算得电池的输出电量,根据电流利用效率=,可计算出电流利用率.‎ ‎【解答】解:(1)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为:LiFePO4+6CLi1﹣xFePO4+LixC6,放电时,Li1﹣xFePO4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反应为Li1﹣xFePO4+xLi++xe﹣═LiFePO4;充电时,正极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为阳极,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即Li+由左向右移动;电解质为锂盐,锂离子通过交换膜向正极移动,所以交换膜应该为阳离子交换膜,‎ 故答案为:Li1﹣xFePO4+xLi++xe﹣═LiFePO4;由左向右;阳;‎ ‎(2)LiFePO4+6CLi1﹣xFePO4+LixC6,电解精炼铜得到铜0.32g时,即铜的物质的量为=0.005mol,所以电解消耗的电量Q=2×0.005mol×96500C/mol=965C,根据放电的电流强度I=2.0A,电池工作10分钟,可计算得电池的输出电量Q=It=2.0×10×60=1200C,根据电流利用效率==×100%=80.4%,‎ 故答案为:80.4%.‎ ‎ ‎ ‎25.现代传感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 某小组用传感技术测定喷泉实验中的压强变化来认识喷泉实验的原理(图1).‎ ‎(1)制取氨气.检验三颈瓶集满NH3的方法是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瓶口c,试纸变蓝色,证明NH3已收满 .‎ ‎(2)关闭a,将吸有2mL水的胶头滴管塞紧颈口c,打开b,完成喷泉实验,电脑绘制三颈瓶内气压变化曲线(图2).图2中 D 点时喷泉最剧烈.‎ ‎【考点】EB:氨的化学性质.‎ ‎【分析】(1)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而导致氨水溶液呈碱性,红色石蕊试液遇碱蓝色;‎ ‎(2)三颈瓶内气体与外界大气压压强之差越大,其喷泉越剧烈.‎ ‎【解答】解:(1)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而导致氨水溶液呈碱性,红色石蕊试液遇碱蓝色,所以检验三颈瓶集满NH3的方法是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瓶口c,试纸变蓝色,证明NH3已收满,故答案为: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瓶口c,试纸变蓝色,证明NH3已收满;‎ ‎(2)三颈瓶内气体与外界大气压压强之差越大,其反应速率越快,D点压强最小、大气压不变,所以大气压和D点压强差最大,则喷泉越剧烈,‎ 故答案为:D.‎ ‎ ‎ ‎26.测定室温下NH3•H2O的浓度及电离平衡常数Kb ‎(1)从三颈瓶中用 碱式滴定管(或移液管) (填仪器名称)量取25.00mL氨水至锥形瓶中,用0.0500mol•L﹣1HCl滴定.用pH计采集数据、电脑绘制滴定曲线如下图.‎ ‎(2)据图,计算氨水的浓度为 0.0450 mol•L﹣1;写出NH3•H2O电离平衡常数Kb的表达式,Kb=  ,当pH=11.0时计算Kb的近似值,Kb≈ 2.2×10﹣5 .(Kb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关于该滴定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C .‎ A.锥形瓶中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测定结果B.未滴加酸碱指示剂,实验结果不科学 C.酸式滴定管未用盐酸润洗会导致测得氨水的浓度偏高D.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测得氨水的浓度偏高.‎ ‎【考点】D5: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分析】(1)可以用移液管或碱式滴定管量取碱性溶液;‎ ‎(2)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mol/L=0.0450mol/L;pH=11的氨水中c(OH﹣)=0.001mol/L,c(OH﹣)≈c(NH4+)=0.001mol/L,c(NH3•H2O)≈0.0450mol/L,根据Kb=,计算电离平衡常数;‎ ‎(3)A.锥形瓶中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氨水的物质的量;‎ B.利用pH计判断滴定终点更准确;‎ C.酸式滴定管未用盐酸润洗会导致盐酸浓度偏低;‎ D.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会导致盐酸物质的量偏小.‎ ‎【解答】解:(1)氨水中含有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而使溶液呈碱性,所以用移液管或碱式滴定管量取氨水,‎ 故答案为:碱式滴定管(或移液管);‎ ‎(2)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mol/L=0.0450mol/L;pH=11的氨水中c(OH﹣)=0.001mol/L,c(OH﹣)≈c(NH4+)=0.001mol/L,c(NH3•H2O)≈0.0450mol/L,根据Kb===2.2×10﹣5;‎ 故答案为:0.0450;;2.2×10﹣5;‎ ‎(3)A.锥形瓶中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氨水的物质的量,所以不影响测定结果,故A正确;‎ B.利用pH计判断滴定终点更准确,不需要酸碱指示剂即可,故B错误;‎ C.酸式滴定管未用盐酸润洗会导致盐酸浓度偏低,则使用盐酸的体积偏大,所以导致测定结果偏高,故C正确;‎ D.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会导致盐酸体积偏小,则盐酸物质的量偏小,测定结果偏低,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 ‎ ‎27.某探究小组用KMnO4酸性溶液与H2C2O4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紫色消失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 实验条件作如下限定:所用KMnO4酸性溶液的浓度可选择0.01mol•L﹣1、0.001mol•L﹣1,每次实验KMnO4酸性溶液的用量均为4mL、H2C2O4溶液(0.1mol•L﹣1)的用量均为2mL.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某同学改变KMnO4酸性溶液的浓度,测得以下实验数据(从混合振荡均匀开始计时):‎ KMnO4酸性溶液 的浓度/mol•L﹣1‎ 溶液褪色所需时间t/min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0.01‎ ‎14‎ ‎13‎ ‎11‎ ‎0.001‎ ‎6‎ ‎7‎ ‎7‎ ‎(2)计算用0.001mol•L﹣1KMnO4酸性溶液进行实验时KMnO4的平均反应速率 1×10﹣4mol/(L•min) (忽略混合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 ‎(3)若不经过计算,直接看表中的褪色时间长短来判断浓度大小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是否可行? 不行 .(填“行”或“不行”)‎ ‎【考点】RJ: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分析】(1)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将草酸氧化为二氧化碳,本身被还原为锰离子,据此书写离子方程式;‎ ‎(2)先求出反应开始时c(KMnO4),然后求出三次褪色的平均时间,最后根据ν(KMnO4)=进行计算;‎ ‎(3)因颜色是由KMnO4产生,虽然KMnO4浓度大反应快,但KMnO4的量也多,故无法比较.‎ ‎【解答】解:(1)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将草酸氧化为二氧化碳,本身被还原为锰离子,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故答案为: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2)反应开始时:c(KMnO4)==0.00067 mol•L﹣1‎ 反应时间:△t==6.7min ‎ KMnO4的平均反应速率v(KMnO4)===1×10﹣4 mol/(L•min)‎ 故答案为:1×10﹣4 mol/(L•min);‎ ‎(3)由题中数据知浓度大的褪色时间反而长,因颜色是由KMnO4产生,虽然KMnO4浓度大反应快,但KMnO4的量也多,故无法比较,故不经过计算直接利用表中的褪色时间长短来判断浓度大小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是不可行的,‎ 故答案为:不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