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选考)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海南省海口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选考)试卷

www.ks5u.com 海口四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化学试题 考试说明:‎ ‎1.本试卷共有20道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42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8分。‎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填涂答题卡上的选择题选项时需用2B铅笔。‎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a:23 Cl:35.5‎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2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认识正确的是 A. 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化为清洁能源 B. 石油是混合物,可通过分馏得到汽油、煤油等纯净物 C. 酸雨的pH在5.6~7.0之间 D. “地沟油”可以用来制造肥皂或生产生物柴油 ‎【答案】D ‎【解析】‎ ‎【分析】‎ 煤的气化、液化都是化学变化;石油分馏产物仍然是混合物;酸雨的pH小于5.6,;地沟油可以通过皂化反应生成肥皂,通过酯化和酯交换反应可以转化成生物柴油。‎ ‎【详解】A.煤的气化是煤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进行部分氧化形成H2、CO等气体的过程,煤的液化是将煤与H2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液体燃料或利用煤产生的H2和CO通过化学合成产生液体燃料或其他液体化工产品的过程,所以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变化是化学变化,A项错误;‎ B.石油的分馏产物汽油、柴油、煤油仍然是多种烃的混合物,并非纯净物,B项错误;‎ C.酸雨的pH值小于5.6,不在5.6~7.0之间,C项错误;‎ D.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油脂碱性条件下水解成为皂化反应,可生成肥皂,通过酯化和酯交换反应可以将地沟油转化成生物柴油,D项正确;‎ 答案选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矿物油也可以发生皂化反应 B. 葡萄糖和蔗糖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C. 环己烯与苯可用溴水鉴别 D. 采取分液方法可以将液溴和CCl4的混合物进行分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 A. 矿物油属于烃类;‎ B. 还原性糖能发生银镜反应;‎ C. 双键能与溴水中的溴,发生加成使溴水褪色;‎ D. 液溴会溶于有机溶剂;‎ ‎【详解】A.矿物油属于烃类,不能发生皂化反应,A项错误;‎ B.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蔗糖不属于还原性糖,B项错误;‎ C.环己烯中含有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它褪色,苯能与溴水发生萃取,C项正确;‎ D.液溴能溶于有机溶剂,所以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D项错误;‎ 答案选C。‎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错误的是 A. 中子数为34,质子数为29的铜原子:‎ B. 羟基的电子式:‎ C. 聚乙烯的单体是:―CH2―CH2―‎ D.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中子数为34,质子数为29的铜原子,质量数为34+29=63,元素符号的左下角为质子数,原子表示为,A项正确;‎ B. 氧原子周围7个电子,氢原子周围1个电子,B项正确;‎ C.聚乙烯中不含C=C,聚乙烯的单体为CH2═CH2,C项错误;‎ D.乙烯分子中含有官能团碳碳双键,其结构简式中必须标出碳碳双键,D项正确;‎ 答案选C。‎ ‎4.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溴单质时,可用纯碱溶液吸收空气吹出的溴,发生反应:‎ ‎(I )3Br2+3Na2CO3===5NaBr+NaBrO3+3CO2;‎ ‎(II )5NaBr+NaBrO3 +3H2SO4 ===3Na2SO4 +3Br2+3H2O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反应I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 溴元素由化合态转化成游离态时一定发生了还原反应 C. 反应Ⅱ中生成3 mol Br2时,必有5 mol电子转移 D. 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种元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A. (I)3Br2+3Na2CO3===5NaBr+NaBrO3+3CO2中溴为氧化剂和还原剂,其中做氧化剂的为2.5mol,做还原剂的溴为0.5mol,故二者比例为5:1,故错误;B. 溴元素由化合态转化成游离态时化合价可能降低也可能升高,可能发生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故错误;C. 反应Ⅱ5NaBr+NaBrO3 +3H2SO4 ===3Na2SO4 +3Br2+3H2O中溴化钠中的溴从-1价升高到0价,溴酸钠中溴从+5价降低到0价,所以生成3 mol Br2时,必有5 mol电子转移,故正确;D.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肯定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可能是一种元素也可能是不同的元素,故错误。故选C。‎ ‎5.有机化合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卤代烃C3H7Cl有三种同分异构体 B. 石油裂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和质量 C. 棉花和合成纤维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D. 结构简式如图所示的有机物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A.C3H8只有一种结构:CH3CH3CH3,分子中只有2种氢原子;‎ B.石油裂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汽油,煤油,柴油等)的产量,特别是提高汽油的产量;‎ C.合成纤维是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 D.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碳碳双键、酯基。‎ ‎【详解】A. C3H8只有一种结构:CH3CH2CH3,分子中只有2种氢原子,则卤代烃C3H7Cl有2种同分异构体,A项错误;‎ B..石油裂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汽油,煤油,柴油等)的产量,特别是提高汽油的产量,裂解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乙烯、丙烯、丁二烯、丁烯、乙炔等,B项错误;‎ C..合成纤维是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而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项错误;‎ D..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氧化反应,含有酯基可以在碱性或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D项正确;‎ 答案选D。‎ ‎6.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已知2H2(g)+O2(g)=2H2O(g);△H=-483.6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kJ·mol—1‎ B. 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kJ· mol—1,则含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大于28.65kJ的热量 C. 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D. 己知2C(s)+2O2(g)=2CO2(g) △H=a、2C(s)+O2(g)=2CO(g) △H=b,则a>b ‎【答案】C ‎【解析】‎ ‎【分析】‎ A.燃烧热是指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放出的热量,应生成液态水;‎ B.醋酸是弱酸,电离过程需要吸热,据此回答;‎ C.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热量,焓变为负值,据此分析比较大小;‎ D.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吸热反应,产物的能量高于反应物的能量,据此回答。‎ ‎【详解】A. 燃烧热是指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放出的热量,氢气燃烧热应生成液态水,2H2(g)+O2(g)═2H2O(g)△H=−483.6kJ⋅mol−1,反应中生成物水为气态,A项错误;‎ B. 醋酸是弱酸,电离过程需要吸热,则含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小于28.7kJ的热量,B项错误;‎ C. C(石墨⋅s)=C(金刚石⋅s)△H>0,可知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吸热,即金刚石的总能量高,能量越高越不稳定,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C项正确;‎ D. 2molC完全燃烧生成CO2放出的热量比生成CO放出的热量要多,焓变为负值,则b>a,故D错误;‎ 答案选C。‎ ‎7.下列家庭化学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 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羊毛织物 B. 用湿润的淀粉-KI 试纸检验 HCl气体中是否混有 Cl2‎ C. 向 Ca(ClO)2 溶液中加入硫酸溶液,来证明 S、Cl 的非金属性强弱 D. 将一片铝箔用火灼烧,铝箔熔化但不滴落,证明铝箔表面致密Al2O3薄膜熔点高于Al ‎【答案】C ‎【解析】‎ ‎【详解】A.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所以用灼烧方法可以鉴别纯棉织物和纯羊毛织物,故A正确;‎ B.氯气与KI反应生成碘单质,而HCl不能,淀粉遇碘变蓝,则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故B正确;‎ C.向Ca(ClO)2溶液中加入硫酸溶液,生成HClO,但HClO不是最高价含氧酸,不能比较非金属性的强弱,应利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故C错误;‎ D.将一片铝箔置于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生成氧化铝,氧化铝的熔点高,包裹在Al的外面,则铝箔熔化但不滴落,证明铝箔表面致密Al2O3薄膜熔点高于Al,故D正确。‎ 故选C。‎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就得0分)‎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每生成2.24LO 2,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0.4NA B. 常温下,7.8g苯中所含C—H键数目为0.6NA C. 常温常压下,1.7g羟基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9NA D. 25℃时,1.0L0.1mol/L的CH3CH2OH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1NA ‎【答案】BC ‎【解析】‎ ‎【分析】‎ A.标准状况下,每生成2.24L O2,物质的量为0.1mol,可以是-1价氧元素生成也可以是-2价氧元素生成; B.苯分子中的碳碳键为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键,苯中单键为碳氢键; C.1.8g甲基(-CH3)物质的量为0.1mol,甲基不显电性,计算0.1mol-CH3含中子个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D. 乙醇不能电离出OH-。‎ ‎【详解】A.标准状况下,每生成2.24LO2,物质的量为0.1mol,可以是−1价氧元素生成,如过氧化钠和水反应,单质转移0.2NA,也可以是−2价氧元素生成如水分解,单质转移0.4NA,A项错误;‎ B. 7.8g苯的物质的量为0.1mol,苯中不存在碳碳单键,0.1mol苯分子中含有0.6mol碳氢单键,则含有单键的数目为0.6NA,B项正确;‎ C. 1.8g甲基(−CH3)物质的量为0.1mol,甲基不显电性,故0.1mol−CH3含中子个数=0.1mol×[12−6+(2−1)×3]×NA=0.9NA,C项正确;‎ D.乙醇不能电离出OH-,溶液中没有OH-, D项错误;‎ 答案选BC。‎ ‎【点睛】乙醇不能电离出OH-,如果题中问,乙醇溶液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要注意水中也含有大量氧原子。‎ ‎9.高温条件下,Al和Fe2O3反应生成Fe和Al2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B. 该反应条件下,Al的还原性强于Fe C. 反应中每生成1molFe转移3×6.02×1023个电子 D. 实验室进行该反应时常加入KClO3作催化剂 ‎【答案】BC ‎【解析】‎ ‎【分析】‎ A.铝热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B.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C.反应中Fe元素的化合价从+3价降低到0价;‎ D.铝热反应中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 ‎【详解】A.铝热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图像不符,A项错误;‎ B.Al和Fe2O3反应生成Fe和Al2O3,Al作还原剂,Fe是还原产物,所以Al的还原性强于Fe,B项正确;‎ C.反应中Fe元素的化合价从+3价降低到0价,所以反应中每生成1mol Fe转移3×6.02×1023个电子,C项正确;‎ D.铝热反应中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反应中KClO3不是催化剂,D项错误。‎ 答案选BC。‎ ‎10.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半径比Y的小,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W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X、Z原子的核电荷数之和,X和Z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r(W)>r(Z)>r(Y)‎ B. 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W的强 C. 化合物X2Y2和Z2Y2所含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D. 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W的氧化物制备W的单质 ‎【答案】B ‎【解析】‎ 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则Y为O元素。X的原子半径比Y的小,X的原子序数比Y的小,则X为H元素。X和Z同主族,Z的原子序数大于O的原子序数,Z为Na元素。W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X、Z原子的核电荷数之和,则W的原子序数为12,为Na元素。所以X、Y、Z、W分别为:H、O、Na、Mg。‎ A、原子半径r(Na)>r(Mg)>r(O),A错误。B、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强碱NaOH,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中强碱Mg(OH)2,NaOH碱性大于Mg(OH)2,B正确。C、H2O2含的化学键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Na2O2含的化学键为离子键和非极性键,不完全相同,C错误。MgO熔点很高,要成为熔融态,消耗大量能量,成本高。MgCl2熔点相对较低,故工业上电解熔融的MgCl2来制取Mg单质,D错误。正确答案为B ‎11.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涉及以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将海带灼烧成灰 B. 过滤得含I-的溶液 C. 放出碘的苯溶液 D. 分离碘并回收苯 ‎【答案】D ‎【解析】‎ ‎【分析】‎ 实验室从海带提取碘过程中涉及多种基本操作,根据仪器、装置、操作要领回答正误。‎ ‎【详解】A项:将海带灼烧成灰应使用坩埚,装置①用烧杯不正确;‎ B项:过滤应用玻璃棒引流,装置②错误;‎ C项:碘的苯溶液密度比水小,在上层,应从分液漏斗上口放出,装置③放出碘的苯溶液错误;‎ D项:用蒸馏方法分离碘并回收苯,装置④正确。‎ 本题选D。‎ ‎12.下列有关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 B. 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ΔH=+(2×283.0)kJ/mol C. 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D. 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57.3kJ热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中和热是酸碱发生中和反应产生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所以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与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相同,都是ΔH=-57.3kJ/mol,错误;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表示1molCO完全燃烧产生CO2放出热量是283.0kJ,则2CO2(g)=2CO(g)+O2(g)反应的ΔH=+(2×283.0)kJ/mol,正确;C.1mol甲烷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错误;D.由于醋酸是弱酸,电离吸收热量,所以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热量小于57.3kJ,错误。‎ 考点:考查有关热化学反应的描述正误判断的知识。‎ ‎13.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实现路线图中部分转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乙醇在铜网表面被还原 B. 甲、乙烧杯中的水均起到冷却作用 C. 试管a收集到的液体中至少有两种有机物 D. 实验开始后熄灭酒精灯,铜网仍能红热,说明发生的是放热反应 ‎【答案】CD ‎【解析】‎ ‎【分析】‎ A. 铜的表面氧气与乙醇发生氧化反应;B. 甲中为热水,起到加热乙醇的作用,乙中水起到冷却作用;C. 试管a收集到的液体为乙醇和乙醛;D. 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反应中有热量放出。‎ ‎【详解】A. 在铜作催化剂的作用下,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即铜的表面氧气与乙醇发生氧化反应,A项错误;‎ B. 甲中为热水,起到加热乙醇的作用,使乙醇形成蒸气挥发,乙中水起到冷却作用,使乙醛蒸气冷却,B项错误;‎ C. 试管a收集到的液体为乙醇和乙醛,乙醛还可能被氧化为乙酸,所以试管a收集到的液体中至少有两种有机物,C项正确;‎ D. 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乙醇的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足以维持反应进行,D项正确;‎ 答案选CD。‎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炒菜时,加一点酒和醋酸能使菜味香可口 B. 蔗糖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产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C. CuSO4·5H2O可用于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 D. 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可以制甘油和肥皂 ‎【答案】C ‎【解析】‎ 酒的成分为乙醇,乙醇和醋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具有香味的酯,因此能使菜味香可口,A正确;蔗糖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两种产物分子式均为C6H12O6,结构不一样,互为同分异构体,B正确;可用无水CuSO4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若含有水,白色固体变为蓝色CuSO4·5H2O,C错误;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以生产甘油和高级脂肪酸钠(肥皂主成分),D正确;正确选项C。‎ 点睛: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可用无水硫酸铜进行检验,除去酒精中的水可加入生石灰,加蒸馏即可。‎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8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6 小题,共58分)‎ ‎15.短周期元素a、b、c、d、e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a元素形成的物质种类最多。‎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周期表中,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 ‎(2)b、c、e的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在d的氢化物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 ‎(4)a的单质在过量的d的单质气体中燃烧生成气态产物,转移1mol电子时放出的热量为98.75kJ。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5)请写出e单质与石灰乳制成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答案】 (1). 第三周期第ⅣA族 (2). HCl>PH3>SiH4 (3). (4). C(s)+O2(g)=CO2(g)△H=-395kJ/mol (5).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解析】‎ ‎【分析】‎ ‎(1)根据b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推出b为Si元素,所以Si在第三周期第ⅣA族;‎ ‎(2)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推断,b、c、e分别为Si、P、Cl,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与它的非金属性有关,同一周期依次递增,所以HCl>PH3>SiH4;‎ ‎(3)在d的氢化物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分子是过氧化氢;‎ ‎(4)根据燃烧热的定义进行书写,要注意1mol纯物质;‎ ‎(5)氯气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次氯酸钙、氯化钙和水。‎ ‎【详解】(1)根据周期数和主族数得出;‎ ‎(2)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推断,b、c、e分别为Si、P、Cl,热稳定性根据非金属性来判断;‎ ‎(3)在d的氢化物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分子是过氧化氢,电子式为;‎ ‎(4)根据燃烧热的定义进行书写,要注意1mol纯物质,C变成CO2失去4个电子,所以方程式为C(s)+O2(g)=CO2(g)△H=-395kJ/mol;‎ ‎(5)氯气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次氯酸钙、氯化钙和水,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16.以苯为原料合成一些化工产品的转化关系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是_________。‎ ‎(2)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3)B→D的反应类型是______;E中所含官能团名称是______。‎ ‎(4)B→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5)写出E发生加聚反应方裎式_________。‎ ‎【答案】 (1). 硝基苯 (2). (3). 取代反应 (4). 碳碳双键 (5). +HNO3+H2O (6). n ‎ ‎【解析】‎ ‎【分析】‎ ‎(1)A名称是硝基苯;‎ ‎(2)C为苯环加成后的产物; ‎ ‎(3)B→D是将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CH2CH3取代,所以该反应为取代反应;E中所含官能团是碳碳双键;‎ ‎(4)B→A是硝化反应; ‎ ‎(5)苯乙烯加聚变成聚苯乙烯。‎ ‎【详解】(1)A的名称是硝基苯;‎ ‎(2)C为苯环加成后的产物环己烷,结构简式为; ‎ ‎(3)B→D是将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CH2CH3取代,所以该反应为取代反应;E中所含官能团是碳碳双键;‎ ‎(4)B→A是苯的硝化反应,方程式为+HNO3+H2O; ‎ ‎(5)苯乙烯加聚变成聚苯乙烯,方程式为n 。‎ ‎【点睛】注意苯环不是官能团。‎ ‎17.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目前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燃料。‎ ‎(1)在25℃、101kPa时,8g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445.15kJ,则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已知:‎ C(s)+O2(g) = CO2(g) △H=-437.3kJ·mol -1‎ H2(g)+1/2O2(g) = H2O(g) △H=-285.8kJ·mol-1‎ CO(g)+1/2O2(g) = CO2(g) △H=-283.0kJ·mol-1‎ 则煤气化反应C(s)+H2O(g) = CO(g)+H2(g)的焓变△H=___ kJ·mol-1。‎ ‎【答案】 (1). CH4(g)+2O2(g)=CO2(g)+2H2O(l) △H=-890.3kJ/mol (2). +131.5kJ/mol ‎【解析】‎ ‎【分析】‎ ‎(1)计算1mol甲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焓变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根据盖斯定律,由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乘以合适的系数进行加减,构造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焓变也进行相应的计算;‎ ‎【详解】(1)在25℃、101kPa时,8g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445.15kJ,则1mol甲烷燃烧放出的热量为:445.15kJ×1mol×16g/mol8g=890.3kJ,则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H4(g)+2O2(g)=CO2(g)+2H2O(l)△H=−890.3kJ/mol,‎ 故答案为:CH4(g)+2O2(g)=CO2(g)+2H2O(l)△H=−890.3kJ/mol;‎ ‎(2)已知:①.C(s)+O2(g)═CO2(g)△H=−437.3kJ⋅mol-1‎ ‎②.H2(g)+12O2(g)═H2O(g)△H=−285.8kJ⋅mol-1‎ ‎③.CO(g)+12O2(g)═CO2(g)△H=−283.0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③可得:‎ C(s)+H2O(g)═CO(g)+H2(g)‎ ‎△H=−437.3kJ⋅mol-1−(−285.8kJ⋅mol-1)−(−283.0kJ⋅mol-1)=+131.5kJ⋅mol-1,‎ ‎18.海洋是一个远未完全开发的巨大化学资源宝库,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回答下列问题:‎ ‎(1)据媒体报道,挪威和荷兰正在开发一种新能源盐能。当海水和淡水混合时,温度将升高0.1℃,世界所有入海口的这种能源相当于电力需求的20%。海水和淡水混合时,温度升高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A.发生了盐分解反应 B.发生了水分解反应 C.由于浓度差产生放热 D.盐的溶解度增大 ‎(2)蒸馏法是人类最早使用的淡化海水的方法。你认为蒸馏法淡化海水最理想的能源是_______。‎ ‎(3)从海水中可得到多种化工原料和产品,如图是利用海水资源流程图。‎ ‎①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②从反应Ⅲ后的溶液中得到纯净的单质溴的实验操作方法是_____。‎ ‎【答案】 (1). C (2). 太阳能 (3). SO2+2H2O+Br2=4H++SO42-+2Br- (4). 蒸馏 ‎【解析】‎ ‎【分析】‎ ‎(1)海水与淡水混合,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溶解度与温度有关;‎ ‎(2)太阳能来源普遍,不会污染环境,它最清洁能源之一;‎ ‎(3)根据流程图知反应Ⅱ为SO2与Br2的反应;从溶液中提取固体的方法,可以选用蒸馏。‎ ‎【详解】(1)海水与淡水混合,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A项错误、B项错误;海水和淡水存在浓度差,因此会放热,C项正确;温度升高可以使盐的溶解度增大,但溶解度增大不会使温度升高,D项错误,答案选C;‎ ‎(2)太阳能来源普遍,不会污染环境,它是最清洁能源之一,因此蒸馏法淡化海水最理想的能源是太阳能;‎ ‎(3)反应Ⅱ为SO2与Br2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SO2+2H2O+Br2=4H++SO42-+2Br-;‎ 从反应Ⅲ后的溶液中得到纯净的单质溴的实验操作方法是蒸馏。‎ ‎19.用“>”“<”或“=”填空: ‎ ‎ (1)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化学计量数相同)分别为ΔH1、ΔH2,则ΔH1________ΔH2。‎ ‎(2)相同条件下,2 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______1 mol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 ‎(3)已知常温下红磷比白磷稳定,比较下列反应中(反应条件均为点燃)ΔH的大小:ΔH1______ ΔH2。‎ ‎①P4(白磷,s)+5O2(g)===2P2O5(s) ΔH1,‎ ‎②4P(红磷,s)+5O2(g)===2P2O5(s) ΔH2。‎ ‎(4)已知:101 kPa时,2C(s)+O2(g)===2CO(g) ΔH=-221 kJ·mol-1,则碳的燃烧热数值________110.5 kJ·mol-1。‎ ‎(5)已知: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则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的热量________57.3 kJ;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钡溶液中和生成1 mol 水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_____57.3 kJ。‎ ‎(6)已知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 ΔH=-92.0 kJ·mol-1,相同条件下将1 mol N2和3 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假定热量无损失)________92.0 kJ。‎ ‎【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解析】‎ ‎【分析】‎ ‎(1)反应热与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有关,与反应条件无关。‎ ‎(2)化学键断裂为吸热过程,新键生成放热的过程。‎ ‎(3)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说明白磷能量高,反应放出的热量较多。‎ ‎(4)燃烧热是指在101kp时,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 ‎(5)浓硫酸稀释放热;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水和硫酸钡沉淀时,因为伴随着沉淀热,故放出的热量增大。‎ ‎(6)合成氨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消耗。‎ ‎【详解】(1)同温同压下,氢气和氯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焓变与过程、反应条件无关,只与反应始态、终态有关,所以ΔH1=ΔH2;正确答案:=。‎ ‎(2)2 mol氢原子合成1 mol氢分子时形成化学键,要放出热量,故前者能量大;正确答案:>。‎ ‎(3)红磷比白磷稳定,红磷的能量比白磷低,红磷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少,带负号比较时,后者大;正确答案:< 。 ‎ ‎(4)CO燃烧时还能放出热量,所以碳的燃烧热值大于110.5 kJ·mol-1;正确答案:>。‎ ‎(5)浓硫酸稀释时能放出热量,故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 ‎;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钡溶液反应时生成硫酸钡,还需形成化学键(生成硫酸钡),放出能量,故中和时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正确答案: >;>。‎ ‎(6)合成氨反应是可逆反应,1 mol N2和3 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不能全部反应,故放出的热量小于92.0 kJ;正确答案:<。‎ ‎【点睛】明确燃烧热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然后仔细观察生成物的状态;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越高,该反应物就越不稳定,燃烧放出的热量就越多,反之,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越低,该反应物就越稳定,燃烧放出的热量就越少。‎ ‎20.已知:Cl2O常温下为气态,溶于水可得只含单一溶质A的弱酸性溶液,且有漂白性,A溶液在放置过程中其酸性会增强。常温下,Cl2O与NH3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B、气体单质C和常见液体D,C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_______,气体单质C的结构式为_________。‎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A溶液酸性增强的原因______。‎ ‎(3)A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褪色,体现了A具有____性。‎ ‎(4)固体B与碱共热能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是_____(填“离子” 或“共价”)化合物。‎ ‎【答案】 (1). NH4Cl (2). NN (3). 2HClO=2HCl+O2 (4). 漂白 (5). 共价 ‎【解析】‎ ‎【分析】‎ 根据Cl2O溶于水生成一种弱酸且有漂白性,A溶液在放置过程中其酸性会增强,判断A溶液是HClO,根据常温下,Cl2O与NH3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B、气体单质C和常见液体D,C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推断C是N2,D为常见液体H2O,B为离子化合物,结合元素来看,是NH4Cl。‎ ‎【详解】根据Cl2O溶于水生成一种弱酸且有漂白性,A溶液在放置过程中其酸性会增强,判断A溶液是HClO,根据常温下,Cl2O与NH3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B、气体单质C和常见液体D,C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推断C是N2,D为常见液体H2O,B为离子化合物,结合元素来看,是NH4Cl。‎ ‎(1)B为离子化合物,B的化学式为NH4Cl,气体单质C为氮气,结构式为NN;‎ ‎(2)次氯酸会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方程式为2HClO=2HCl+O2;‎ ‎(3)HClO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褪色,体现了HClO具有漂白性;‎ ‎(4)固体B与碱共热能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B中含有铵根离子,结合元素推断B为NH4Cl。‎ ‎【点睛】此题要注意弱酸溶液,在放置过程中其酸性会增强,根据其含有氯元素要想到是次氯酸,借此解题。‎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