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017年8月,四川九寨沟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财产损失。地震救援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消毒剂,下列消毒剂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 A. 高锰酸钾 B. 二氧化氯 C. 酒精 D. 过氧化氢 ‎【答案】A ‎【解析】A、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属于强电解质,A正确;B、二氧化氯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属于非电解质,B错误;C、酒精是非电解质,C错误;D、过氧化氢属于弱电解质,D错误,答案选A。‎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0.1mol/ L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B. Al3+、NO3-、Cl-、CO32-、Na+可大量共存于pH=2的溶液中 C. 乙醇和乙酸都能溶于水,都是电解质 D. 分别与等物的量的HCl 和H2SO4 反应时,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相同 ‎【答案】A - 18 - / 18‎ ‎【解析】A、碳酸钠水解,溶液显碱性,向0.1mol/L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A正确;B、Al3+与CO32-水解相互促进,不能大量共存,pH=2的溶液显酸性,碳酸根离子也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乙醇是非电解质,C错误;D、盐酸是一元强酸,硫酸是二元强酸,分别与等物的量的HCl和H2SO4反应时,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不相同,D错误,答案选A。‎ ‎3. 下 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NaHS=Na++H++S2- B. H2SO3==2H++SO32-‎ C. HClO=H++ClO- D. Ba(OH)2=Ba2++2OH-‎ ‎【答案】D ‎【解析】A. 硫氢化钠是弱酸的酸式盐:NaHS==Na++HS-,A错误;B. 亚硫酸是二元弱酸:H2SO3H++HSO3-,B错误;C. 次氯酸是弱电解质:HClOH++C1O-,C错误;D. 氢氧化钡是二元强碱:Ba(OH)2==Ba2++2OH-,D正确,答案选D。‎ - 18 - / 18‎ 点睛: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应特别注意:①要正确书写出电离的阳离子、阴离子的符号。这里注意区分离子符号和化合价的书写。②含有原子团的物质电离时,原子团应作为一个整体,不能分开。③表示离子数目的数字要写在离子符号的前面,不能像在化学式里那样写在右下角。④在电离方程式中,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的总数必须相等。⑤酸碱盐电离出的阴、阳离子的个数应与其化学式中相应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相同,电离出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应与该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值相等。⑥强电解质用等号,弱电解质一律用可逆号,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多元弱碱一步电离。强酸的酸式盐一步电离。弱酸的酸式盐分步电离,第一步不可逆,以后步步可逆,且一步比一步的电离程度小。‎ ‎4. 一定量的锌粉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制取H2,下列措施会减慢反应速率而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的是( )‎ A. 加少量CuSO4溶液 B. 加少量浓盐酸 C. 加CH3COONa 溶液 D. 加KNO3 溶液 ‎【答案】C ‎【解析】A.加入硫酸铜,锌置换出铜,构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锌减少,产生的氢气总量减少,A错误;B、加入少量浓盐酸,氢离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且生成更多的氢气,不符合题意,B错误;C.加入CH3COONa溶液,醋酸根结合氢离子,会使得溶液中H+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随着反应的进行,醋酸又逐渐电离出氢离子,最终氢气的总量不变,C正确;D.加入硝酸钾溶液,溶液中会存在硝酸,消耗金属锌生成的是一氧化氮,会影响氢气的量,D错误;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注意题目要求为解答该题的关键,学习中注意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选项D是解答的易错点,学生容易忽视酸性溶液中硝酸根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得不到氢气。‎ ‎5. 将0.01mol的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或通入)等量的水中,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其中在水溶液中的导电能力最强的是( )‎ A. H2S B. CH3COONH4 C. AgCl D. CO2‎ ‎【答案】B - 18 - / 18‎ ‎【解析】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溶液导电性越强。H2S是二元弱酸,溶于水部分电离;醋酸铵溶于水完全电离;氯化银难溶于水;CO2溶于水生成的碳酸是二元弱酸,所以导电性最强的是醋酸铵,答案选B。‎ ‎6. 将a、b、c、d 四块金属片浸泡在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若a、d 相连,a为负极;c、d相连,c极产生大量气泡;b、c相连,b 为正极;则这四种金属中金属性最强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由题意,若a、d相连,a为负极,则金属性a>d;c、d相连,c极产生大量气泡,则c为正极,d为负极,金属性d>c;b、c相连,b为正极,则金属性c>b;综上,这四种金属中金属性最强的是a,故选A。‎ 点睛:本题从原电池的角度比较金属性的活动性顺序,正确判断原电池负极是解本题关键,原电池中,一般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还可以根据电子、电流的流向及电极反应现象等判断正负极。‎ ‎7. 下图是某氢氧燃料电池构造示意图。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 电极是负极 B. 该电池的总反应为2H2+O2=2H2O C. 电子由b电极通过灯泡流向a 电极 D. 氢氧燃料电池是环保电池 ‎【答案】C - 18 - / 18‎ ‎【解析】试题分析:a电极通入氢气,所以a是负极,b是正极,电子由a通过灯泡流向b,选项C不正确,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C。‎ 考点:考查氢氧燃料电池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也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试题注重基础,侧重能力的训练。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然后结合同样灵活运用、分析、判断即可。‎ ‎8. 用铜片、银片、Cu(NO3)2溶液、AgNO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KNO3的U 形管)构成一个原电池。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②正极反应为Ag++e-=Ag ‎③②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仍继续工作 ‎④将铜片没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①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故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故电流由银电极流向铜电极,①错误;②银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Ag++e-=Ag,②正确;③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构成断路,构不成原电池,③错误;④该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负极:Cu-2e-=Cu2+,正极:Ag++e-=Ag,故总反应为Cu+2Ag+=Cu2++2Ag.铜片与硝酸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Ag+=Cu2++2Ag,与原电池的总反应相同,④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易错点原理的应用与判断 - 18 - / 18‎ ‎9. 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 A. 使用热的纯碱溶液去油污 B. 浓氨水有刺激性气味 C. 明矾、氯化铁常用于净水 D. 硫化钠浓溶液有臭味 ‎【答案】B ‎10.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完成反应2HCl+2Cu=2CuCl+H2 ↑,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是 A. B. C. D. ‎ ‎【答案】C ‎..................‎ 点睛: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铜排在H以后,铜不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因此不能用构成原电池方法达成,因此通过电解原理设计此实验,根据电解原理,铜失去电子,应作阳极,故选项C正确。‎ ‎11. 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 Al3+、Na+、OH-、SO42- B. H+、NH4+、CH3COO-、SO42-‎ C. Na+、Ca2+、Cl-、CO32- D. K+、Ba2+、NO3-、Cl-‎ ‎【答案】D - 18 - / 18‎ ‎【解析】A、Al3+与OH-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H+与CH3COO-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Ca2+与CO3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K+、Ba2+、NO3-、Cl-在溶液中相互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D正确,答案选D。‎ ‎12. X、Y两根金属棒插入Z溶液中构成下图的装置,实验中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同时X棒变粗,Y 棒变细,则X 、Y、Z可能是( )‎ 选项 X Y Z A Zn Cu 稀硫酸 B Cu Zn 稀硫酸 C Cu Ag 硫酸铜溶液 D Ag Zn 硝酸银溶液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首先由题中所给信息(X棒变粗,Y棒变细)可知X棒是正极,Y棒是负极,Y比X活泼,所以选项A、C均错;再看电解质溶液,B选项中硫酸里的H+在正极X棒上得电子生成氢气,X棒不会变粗;只有D选项符合,D选项中负极Y棒Zn失电子生成Zn2+,Y棒变细,Ag+在正极X棒上得电子生成Ag附着在X棒上使其变粗。‎ ‎13. T℃时,Ksp[Cu(OH)2]= 2.2×10-20,Ksp[Fe(OH)3]=1.1×10-38。此温度下要除去Cu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可以边搅拌边加入一种试剂,这种试剂是( )‎ A. CuO B. NaOH 溶液 C. 氨水 D. CuSO4溶液 ‎【答案】A - 18 - / 18‎ ‎【解析】根据溶度积常数可知氢氧化铜的溶解度大于氢氧化铁的溶解度,因此要除去混在CuCl2溶液中的FeCl3,可加入氢氧化铜粉末、CuO或CuCO3,通过调节溶液的pH,促进铁离子的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而除去,且不引入新的杂质,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以及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注意根据铁离子易水解的性质利用调节溶液pH的方法除杂,选项B和C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除杂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4. 常温下,将pH=8的NaOH溶液与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c(H+)最接近于( )‎ A. 10-8 mol·L-1 B. 10 -4mol·L-1 C. 5 ×10-9 mol·L-1 D. 2 × 10-10 mol·L-1‎ ‎【答案】D ‎【解析】常温下,将pH=8的NaOH溶液与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氢氧根的浓度是,所以溶液中c(H+)为,答案选D。‎ 点睛:选项C是解答的易错点,错因在于直接利用两种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进行计算,而忽略了混合过程中不变的是氢氧根的物质的量,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是变化的,这与两种强酸混合是不同的,因此两种强碱混合时应该首先计算混合后的氢氧根浓度,最后利用水的离子积常数进行换算。‎ - 18 - / 18‎ ‎15. 科学家模仿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发出了利用太阳光、水及二氧化碳(CO2)合成甲烷(CH4 )的人工光合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GaN 为负极,Cu 为正极 B. 该装置中只存在两种能量的转化 C. GaN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 4e-=4H++ O2 ↑ D. 该装置工作时,H+ 向Cu 电极移动 ‎【答案】B ‎【解析】A.根据电子流向可判断Cu是正极,GaN为负极,A正确;B.根据图示可知,该装置中存在太阳能、化学能和电能三种能量的转化的过程,B错误;C.GaN为负极,水电离出的氢氧根失去电子生成氧气,电极反应式为2H2O-4e-=4H++O2↑,C正确;D.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装置中的H+由铜电极移动,D正确;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电源新型电池,明确原电池原理为解答根据,注意正确判断电极反应、电子流向、离子流向,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书写时首先要判断放电微粒,尤其要特别注意结合电解质的性质,是否存在交换膜。例如本题中存在质子交换膜,氢离子会参与正极反应。‎ ‎16. 室温时,向20 mL0.1mol·L-1醋酸溶液中不断滴入0.1mol·L-1 的NaOH 溶液,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点:c (CH3COOH)+2c(H+)=c CH3COO-)+2c (OH-)‎ B. b 点:c (Na+)=c(CH3COOH)+c(CH3COO-)‎ C. c点:c(OH-)=c(CH3COOH) +c(H+ )‎ - 18 - / 18‎ D. d点:2c(Na+)=3[c(CH3COOH)+c(CH3COO-) ]‎ ‎【答案】B ‎【解析】A.a点:V(NaOH)=10mL,醋酸有一半参加反应,所以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显酸性,说明CH3COOH电离程度大于CH3COO-的水解程度,根据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可知溶液中c(CH3COOH)+2c(H+)=cCH3COO-)+2c(OH-),A正确;B.b点:混合溶液呈中性,说明c(H+)=c(OH-),根据电荷守恒得c(Na+)=c(CH3COO-),B错误;C.c点:酸碱的物质的量相等,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H3COONa,根据电荷守恒得c(H+)+c(Na+)=c(CH3COO-)+c(OH-),根据物料守恒c(Na+)=c(CH3COO-)+c(CH3COOH),所以c(H+)+c(CH3COOH)=c(OH-),C正确;D.d点:碱过量,醋酸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3,所以根据物料守恒可知2c(Na+)=3[c(CH3COOH)+c(CH3COO-)],D正确,答案选B。‎ 点睛:本题以酸碱混合定性判断为载体考查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明确混合溶液中溶质及其性质、溶液酸碱性是解本题关键,难点是判断溶液中溶质成分,注意图像中几个特殊点,即起点、反应一半时、中性点、恰好反应时以及过量一半时等。另外注意物料守恒、电荷守恒的运用。‎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 小题,共52分)‎ ‎17. 25℃时,硫氢化钾溶液里存在下列平衡:‎ a.HS-+H2OOH-+H2S b.HS-H++S2-‎ - 18 - / 18‎ ‎(1)平衡a是_________平衡;平衡b是_________平衡。(填“电离”或“水解”)‎ ‎(2)向KHS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时,c(S2-)将_________(填“增大”“城小”或“不变”。下同);向KHS溶液中通入HCl 时,c(HS-)将_________。‎ ‎(3)向KHS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时,有黑色沉淀(CuS)产生,则平衡a_________(填“正向”“逆向”或“不”,下同)移动,平衡b_________移动;溶液的pH_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变”)。‎ ‎【答案】 (1). 水解 (2). 电离 (3). 增大 (4). 减小 (5). 逆向 (6). 正向 (7). ;减小 ‎【解析】(1)根据方程式可知平衡a中生成H2S,是水解平衡,平衡b中生成氢离子,是电离平衡。(2)向KHS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时生成硫离子,则c(S2-)将增大,向KHS溶液中通入HCl时生成H2S,则c(HS-)将减小。(3)向KHS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时,有黑色沉淀(CuS)产生,说明向电离的方向进行,则平衡a逆向移动,平衡b正向移动,促进电离,氢离子浓度增大,因此溶液的pH減小。‎ ‎18. 由锌片、铜片和200 mL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1)原电池的负极反应是_____________,正极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 ‎(2)电流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当在铜片上放出1.68‎ - 18 - / 18‎ ‎ L(标准状况下)气体时,H2SO4恰好消耗一半。则产生这些气体的同时,共消耗_________g锌,有_________个电子通过了导线,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设溶液体积不变)。‎ ‎【答案】 (1). Zn-2e-=Zn2+ (2). 2H++2e-=H2↑ (3). 从Y电极流向X电极 (4). 4.875 (5). 0.15NA (6). 0.75mol/L ‎【解析】(1)锌的金属性强于铜,锌是负极,则原电池的负极反应是Zn-2e-=Zn2+,铜是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放电,则正极反应是2H++2e-=H2↑。(2)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流向负极,即从Y电极流向X电极;(3)1.68L标准状况下氢气的物质的量是1.68L÷22.4L/mol=0.075mol,需要同时消耗锌的物质的量是0.075mol,质量是0.075mol×65g/mol=4.875g,通过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075mol×2=0.15mol,个数是0.15NA;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是0.075mol×2=0.15mol,所以硫酸的浓度是0.15mol÷0.2L=0.75mol/L。‎ ‎19. “中和滴定”原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用I2O5可定量测定CO的含量,该反应原理为5CO+I2O55CO2+I2。其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250 mL(标准状况)含有CO的某气体样品通过盛有足量I2O5的干燥管中在170 ℃下充分反应;‎ ‎②用水一乙醇液充分溶解产物I2,配制100 mL溶液;‎ ‎③量取步骤②中溶液25.00 mL于锥形瓶中,然后用0.01 mol·L-1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消耗标准Na2S2O3溶液的体积如表所示。‎ - 18 - / 18‎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滴定前读数/mL ‎2.10‎ ‎2.50‎ ‎1.40‎ 滴定后读数/mL ‎22.00‎ ‎22.50‎ ‎21.50‎ ‎(1)步骤②中配制100 mL待测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的名称是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Na2S2O3标准液应装在__________(填字母)中。‎ ‎(3)指示剂应选用__________,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气体样品中CO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已知:气体样品中其他成分不与I2O5反应:2Na2S2O3+I2=2NaI+Na2S4O6)‎ ‎(5)下列操作会造成所测CO的体积分数偏大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滴定终点俯视读数 ‎ b.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 c.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没有气泡 ‎ d.配制100 mL待测溶液时,有少量溅出 ‎【答案】 (1). 100mL容量瓶 (2). B (3). 淀粉溶液 (4). 滴加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 (5). 17.92% (6). bc ‎【解析】(1)步骤②中配制100‎ - 18 - / 18‎ ‎ mL待测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的名称是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和100mL容量瓶。(2)Na2S2O3溶液显碱性,则Na2S2O3标准液应装在碱式滴定管中,即答案选B。(3)碘遇淀粉显蓝色,则指示剂应选用淀粉溶液,反应中单质碘被消耗,则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滴加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三次滴定消耗标准液体积分别是19.90mL、20.00mL、20.10mL,所以消耗标准液体积的平均值是20.00mL。根据方程式5CO+I2O55CO2+I2、2Na2S2O3+I2=2NaI+Na2S4O6可知5CO~I2~2Na2S2O3,则气体样品中CO的体积分数为;(5)a.滴定终点俯视读数,读数偏小,结果偏低,a错误;b.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消耗标准液体积增加,结果偏高,b正确;c.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没有气泡,消耗标准液体积增加,结果偏高,c正确;d.配制100 mL待测溶液时,有少量溅出,浓度偏低,消耗标准液体积减少,结果偏低,d错误,答案选bc。‎ ‎20. 下图为铜锌原电池装置,盐桥中Cl-的移动方向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烧 杯A中的电解质溶液可能为__________。‎ A.CuSO4 溶液 B.CuCl2溶液 C.ZnSO4溶液 D.Na2SO4溶液 ‎(2)a极为原电池的__________极,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某电极变粗,则铜锌原电池的总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18 - / 18‎ ‎【答案】 (1). AB (2). 正 (3). Cu2++2e-=Cu (4). Zn+Cu2+=Cu+ Zn2+‎ ‎【解析】(1)氯离子向烧杯B中移动,说明b电极是负极,a电极是正极,即a是铜电极,所以烧杯A中的电解质溶液可能为CuSO4溶液或CuCl2溶液,答案选AB;(2)a极为原电池的正极,溶液中的铜离子放电,其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3)若某电极变粗,该电极是正极,铜离子放电析出铜,则铜锌原电池的总反应为Zn+Cu2+=Cu+Zn2+。‎ ‎21. 现有如下两个反应:‎ ‎(A)NaOH+ HCl=NaCl+H2O ‎(B)Cu+2Ag+=2Ag+Cu2+‎ ‎(1)根据两反应本质,判断能否设计成原电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不能,说明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可以,则写出正、负极材料及其电极反应式和反应类型(“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导线上转移电子1mol,则正极质量增加_________g,电解质溶液是_________。‎ - 18 - / 18‎ ‎【答案】 (1). (A)不行 (B)可以 (2). (A)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发生电子的转移 (3). 铜 (4). Cu-2e-=Cu2+ (5). 氧化反应 (6). 石墨 (7). 2Ag++2e-=2Ag (8). 还原反应 (9). 108 (10). 硝酸银溶液 ‎【解析】(1)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有电子的转移,而(A)为非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B)为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2)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发生电子的转移,故不能设计成原电池:(3)在Cu+2Ag+=2Ag+Cu2+反应中,Ag+被还原,为正极反应,可用碳棒作正极,电极反应为2Ag++2e-=2Ag,Cu被氧化,为原电池负极反应,电极反应为Cu-2e-=Cu2+。导线上转移电子1mol,则正极质量增加1mol×108g/mol=108g,电解质溶液是硝酸银溶液。‎ ‎22. 某硫酸工业废渣的主要成分为SiO2、MgO、Al2O3、Fe2O3 等。回收废渣中金属元素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常温条件下:‎ ‎①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开始沉淀和恰好完全沉淀(阳离子浓度等于10-5 mol·L-1 )时的pH 如下表所示。‎ B 离 子 Fe3+‎ Al3+‎ Mg2+‎ 开始沉淀时的pH ‎1.9‎ ‎3.7‎ ‎9.6‎ 恰好完全沉淀时的pH ‎3.2‎ ‎5.2‎ ‎11.0‎ ‎②饱和氨水溶液中c(OH-)约为1×10-3'mol·L-l。‎ - 18 - / 1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C 为_________(填化学式)。‎ ‎(2)上述流程中两次使用试剂X,试剂X 是__________(填“氨水”或“氢氧化钠”),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D→固体E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溶液pH=13,如果PH过小,可能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溶液F→溶液H 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Ksp[Mg(OH)2]=__________。‎ ‎【答案】 (1). Fe(OH)3 (2). 氢氧化钠 (3). 经过计算饱和氨水的pH= 11,使用氨水不能将溶液调至pH=13,所以选择氢氧化钠调节溶液酸碱性 (4). 镁离子沉淀不完全或氢氧化铝溶解不完全 (5). AlO2- +CO2 +2H2O=Al(OH)3↓+HCO3- (6). 10 -11‎ ‎【解析】废渣中加入过量的盐酸,氧化镁溶解生成镁离子,氧化铝溶解生成铝离子,氧化铁溶解生成铁离子,二氧化硅不溶解,所以固体A为二氧化硅,溶液B中加入试剂X,调pH=3.7生成固体C为氢氧化铁,溶液D加入试剂X,调pH=13,则产生的沉淀为氢氧化镁,说明此时铝离子应以偏铝酸根离子存在,在试剂X为强碱,溶液F含有偏铝酸根,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溶液H含有碳酸氢根离子。‎ ‎ (1).根据以上分析,固体C为氢氧化铁,故答案为: Fe(OH)3 ;‎ - 18 - / 18‎ ‎ (2)根据以上分析,且经过计算,饱和氨水溶液的pH为11,不能将溶液调成13,试剂X为氢氧化钠,。故答案为: 氢氧化钠;经过计算饱和氨水的pH=11,使用氨水不能将溶液调至pH=13,所以选择氢氧化钠调节溶液酸醎性;(3).根据铝离子和镁离子的完全沉淀时的pH数值分析,如果pH过小,镁离子沉淀不完全或氢氧化铝溶解不完全,故答案为:镁离子沉淀不完全或氢氧化铝溶解不完全; (4) 溶液F→溶液H为偏铝酸根离子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氢根离子的过程,离子方程式为:AlO2-+CO2+2H2O=Al(OH)3↓+HCO3-; (5) 镁离子完全沉淀时的pH为11,则氢氧根离子浓度为10-3mol/L,氢氧化镁的溶度积常数=10-5×(10-3)2=l0-11,故答案为:l0-11。‎ - 18 - / 1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