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卷·2018届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201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卷·2018届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2016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三中高二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 化学试题 ‎ (本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O-16 N‎-14 C-12 Na-23 Cl-35.5 S-32 Fe-56 ‎ ‎ Si-28 Ag-108 Cu-64 Mn-55‎ 一、 单选题:(共16题 每题3分 共48分)‎ ‎1.已知 X、Y 为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除外),且电负性 X>Y,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A.X 与 Y 形成化合物时,X 可能显负价,也可能显正价 B.第一电离能 X 可能小于 Y C.X 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于 Y 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 D.原子序数 X 一定大于 Y ‎2.X、Y、Z、W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中只有一种是金属元素,X、 W 同主族且能形成一种离子化合物 WX;Y 的气态氢化物、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反应 生成一种盐;Z 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总数之比为 3︰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Z>Y>X ‎ B.氢化物稳定性:Y>Z C.WY3 中只有离子键没有共价键 D.X 与 Z 可形成 l0 电子分子和 18 电子分子 ‎ ‎3.根据科学人员探测:在海洋深处的沉积物中含有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其 ‎ 组成的两种分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 B.它们的成键方式都只有ó键 C.可燃冰的存在说明甲烷和水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D.它们的分子空间构型都相同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烯中 C=C 的键能是乙烷中 C —C 的键能的 2 倍 ‎ B.同一原子中,2p,3p,4p 能级的轨道数目依次增多 ‎ C.C—O 键的极性比 N—O 键的极性大 D.根据能量最低原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先填满离核近的轨道,再填充离核远的轨道 ‎ ‎5.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 NH3>PH3>SiH4 ‎ B.微粒半径:K+>Na+>Mg2+>Al3+ ‎ C.氢键的作用能 F—H…F >O—H…O>N—H…N D.电负性: F>N>O>C ‎6.关于几种分子中的化学键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苯每个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 2p 轨道形成大π键 B.CH4 中的 4 个 C—H 键都是 H 的 1s 轨道与 C 的 2p 轨道形成的 s—p σ键。 C.C2H4 中,每个碳原子的 sp2 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 2p 轨道形成π键 ‎ D.乙炔分子中,每个碳原子都有两个未杂化的 2p 轨道形成π键 ‎7.下列选项中,都是只由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的一组物质是 ` A.BCl3、CS2、SO3 B.CH4、CH2Cl2、BeCl2‎ C.P4、SiO2、CO2 D.NF3、CCl4、苯(C6H6)‎ ‎8.下列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相同的是 A.CO2 与 SO2 B.CH4 与 NH3 ‎ C.BeCl2 与 BF3 D.C2H2 与 C2H4‎ ‎9.下列有关晶体和非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均为晶体 ‎ B.晶体具有自范性,有固定的熔点,可以使 X 光发生有规律的衍射 C.晶体研碎后即变为非晶体 ‎ D.将玻璃加工成规则的固体即变成晶体 ‎10.石墨能与熔融金属钾作用,形成石墨间隙化合物,钾原子填充在石墨各层碳原子中。 比较常见的石墨间隙化合物是青铜色的化合 物,其化学式可写作 CnK,其平面图形见右 图,则 n 值为 A.4 B. 6‎ C. 8 D.12‎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氯化钠固体不导电,所以氯化钠是非电解质 B.向纯水中加入碳酸钠能使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水的离子积增大 ‎ ‎ C.如右图研究的是 铁的吸氧腐蚀,实验中红色首先在食盐水滴的中心出现 D.常温下,反应4Fe(OH)2(s)+2H2O(l)+O2(g)=4Fe(OH)3(s) 的△H<0 △S<0‎ ‎12.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过氧化氢的结构式:H—O—O—H B.氮原子的 L 层电子轨道表示式:‎ C.CO2 的比例模型:‎ D.Cl-的结构示意图: ‎ 13. 只有在化合物中才能存在的化学键是①离子键②氢键③共价键④极性键⑤非极性键 ‎ A.①④ B.①②④ C.③⑤ D.①③⑤ ‎ ‎14.下列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中,由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 ‎ A.半导体材料砷化镓 B.吸氢材料镧镍合金 C.透明陶瓷材料硒化锌 D.超导材料 K‎3C60 ‎ ‎15.下列说法或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达正确的是 ‎ A.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p 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 s 轨道电子能量 B.核外电子排布由 1s22s22p63s1 →1s22s22p6 的变化需要吸收能量 C.因氧元素电负性比氮元素大,故氧原子第一电离能比氮原子第一电离能大 ‎ D.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Cu 在周期表中属于 s 区元素 ‎ ‎16.下列关于金属及金属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 B.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 ‎ ‎ C.金属导电是因为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产生自由电子 ‎ ‎ D.金属具有光泽是因为金属阳离子吸收并放出可见光 一、 非选择题(共4题 , 共52分)‎ ‎17. (每空2分,共10分)‎ ‎(1) 已知常温下,Ksp[Al(OH)3]=4.0×10-38, 在AlCl3溶液中加入NaHCO3溶液产生沉淀和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若将所得悬浊液的pH调整为3,则溶液中Al3+浓度为______mol•L-1‎ ‎(2)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1的下列五种钠盐溶液的PH如下表,‎ 溶质 CH3COONa NaHCO3‎ Na2CO3‎ NaClO NaCN PH ‎8.8‎ ‎9.7‎ ‎11.6‎ ‎10.3‎ ‎11.1‎ 上述盐溶液中的阴离子,结合H+能力最弱的是__________。根据表中数据,浓度均为0.01 mol•L-1的下列四种酸的溶液分别稀释100倍,PH变化最大的是________(填编号)。‎ A.HCN B.HClO C.CH3COOH D.H2CO3‎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某温度下纯水中的c(H+)=10-6,故显酸性 ‎ B.用稀盐酸洗涤AgCl沉淀比用水洗涤损耗AgCl小 C.相同温度下,0.1mol/LNH4Cl溶液中NH4+的浓度比0.1mol/L氨水中NH4+的浓度大 D.相同温度下,PH均为8的Na2CO3和NaHCO3溶液,前者物质的量浓度小 E.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CaO固体,溶液中Ca2+、OH-的物质的量均减小 ‎18. (每空2分,共16分)‎ Ⅰ.查阅资料,乙二酸(HOOC﹣COOH,可简写为H‎2C2O4)俗称草酸,易溶于水,属于二元中强酸(为弱电解质),且酸性强于碳酸。‎ ‎(1)已知高锰酸钾能氧化草酸.反应如下(部分产物和生成物未写):MnO4﹣+H‎2C2O4Mn2++CO2↑.若把该反应设计成一原电池,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2)某同学将‎2.52g草酸晶体(H‎2C2O4•2H2O)加入到100mL 0.2mol•L﹣1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则其中含碳元素的粒子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小的微粒化学式为     。‎ Ⅱ.某化学兴趣小组在一次实验探究中发现,向草酸溶液中逐滴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时,发现反应速率变化如图所示,小组成员探究t1~t2时间内速率变快的主要原因,为此“异常”现象展开讨论,猜想造成这种现象的最可能原因有两种。‎ 猜想Ⅰ:此反应过程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猜想Ⅱ:……。‎ ‎(3)猜想Ⅱ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基于猜想Ⅱ成立,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请完成以下实验记录表内容。 ‎ 试管A 试管B 加入试剂 ‎2mL0.1mol/L H‎2C2O4溶液、1mL 0.05mol/L 酸性KMnO4‎ ‎2mL0. 1mol/L H‎2C2O4溶液、‎ ‎1mL 0.05mol/L 酸性KMnO4,‎ 少量 固体(填物质名称)‎ 实验现象(褪色时间)‎ 褪色时间10min 褪色时间 10min ‎(选填“<” “>”或 “=”)‎ 结论 猜想Ⅱ正确 Ⅲ.为了测定含有H‎2C2O4·2H2O、KHC2O4和K2SO4的试样中各物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①称取‎6.0g试样,加水溶解,配成250mL试样溶液。‎ ‎②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5.00mL试样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并加入2~3滴酚酞试液,用0.2500mol/LNaOH溶液滴定,消耗NaOH溶液20.00mL。‎ ‎③再取25.00 mL试样溶液放入另一锥形瓶中,用0.1000mol/L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消耗高锰酸钾溶液16.00mL。‎ 回答下列问题:‎ ‎(5)步骤③中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是                                 。‎ ‎(6)步骤②中量取试样溶液时,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过后没有润洗,则测得 H‎2C2O4·2H2O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7)原‎6.0g试样中H‎2C2O4·2H2O的物质的量为             ‎ ‎19.(14分)实验室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 乙醇 ‎1,2﹣二溴乙烷 乙醚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密度/g•cm﹣3‎ ‎0.79‎ ‎2.2‎ ‎0.71‎ 沸点/℃‎ ‎78.5‎ ‎132‎ ‎34.6‎ 熔点/℃‎ 一l30‎ ‎9‎ ‎﹣‎1l6‎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乙烯的反应方程式   ;‎ ‎(2)在此实验中,装置A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下面的选择题相同)‎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3)在此实验中,装置A中要加些沸石,原因是   ;‎ ‎(4)在装置C中应加入  ,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CCl4‎ ‎(5)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  层(填“上”、“下”);‎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应用   的方法除去;‎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   .‎ ‎20(12分).现有通式为(CH2O)n的五种有机物,性质如下:‎ ‎①甲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②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甲的2倍,戊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甲的3倍;‎ ‎③乙、戊的水溶液均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还可以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酯化,且两分子戊可以形成六元环酯;‎ ‎④丙既能水解,又能发生银镜反应;丁既能与钠反应放出H2,又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反应产生红色沉淀.‎ ‎(1)推断各物质的结构,写出其结构简式.‎ 甲  ,乙  ,丙  ,丁  ,戊  .‎ (2) 等物质的量的戊,分别与足量Na反应产生的气体和与足量NaHCO3反应产生的气体 体积之比是  (在相同条件下测定).‎ 化学答案:‎ 一、1-16:ADBCD BABBC BCACB B 二、‎ ‎17. (每空2分,共10分) ‎ ‎(l) Al3++3HCO3-=Al (OH)3↓+3CO2↑; 4.0×10-5‎ ‎(2) CH3COO- ; C ‎(3) A ‎ ‎18. (每空2分,共16分)‎ Ⅰ (1)MnO4-+ 5e-+8H+=Mn2++4H2O ‎(2)H‎2C2O4 ‎ Ⅱ(3)生成的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加快反应速率;‎ ‎(4)硫酸锰 <‎ Ⅲ (5) 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或紫色、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 (6)偏小 ‎(7)0.03mol ‎19.(14分)解:(1)三颈烧瓶A中发生反应是乙醇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加热到‎170℃‎产生乙烯,反应方程式为:CH3CH2OHCH2=CH2↑+H2O,‎ 故答案为:CH3CH2OHCH2=CH2↑+H2O;‎ ‎(2)乙醇在浓硫酸‎140℃‎的条件下,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乙醚,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故答案为:d;‎ ‎(3)给液体加热加沸石,可以防止液体暴沸,‎ 故答案为:防止液体暴沸;‎ ‎(4)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将乙醇氧化成二氧化碳,自身被还原成二氧化硫,CH3CH2OH+4H2SO4(浓)4SO2↑+CO2↑+7H2O+C,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在装置C中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 故答案为:c;‎ ‎(5)1,2﹣二溴乙烷和水不互溶,1,2﹣二溴乙烷密度比水大,‎ 故答案为:下;‎ ‎(6)1,2﹣二溴乙烷沸点‎132℃‎,乙醚‎34.6℃‎,1,2﹣二溴乙烷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两者均为有机物,互溶,用蒸馏的方法将它们分离,‎ 故答案为:蒸馏;‎ ‎(7)溴在常温下,易挥发,乙烯与溴反应时放热,溴更易挥发,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但1,2﹣二溴乙烷的凝固点‎9℃‎较低,不能过度冷却,过度冷却会使其凝固而使气路堵塞,‎ 故答案为:避免溴大量挥发.‎ ‎20.(12分)解:有通式为(CH2O)n的五种有机物,性质如下:‎ ‎①甲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以发生银镜反应,为HCHO;‎ ‎②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甲的2倍,则其相对分子质量=30×2=60,戊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甲的3倍,戊的相对分子质量=30×3=90;‎ ‎③乙、戊的水溶液均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还可以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酯化,说明乙、戊中含有羧基,且两分子戊可以形成六元环酯,说明戊中还含有醇羟基,则戊中C原子个数==3…4,则戊分子式为C3H6O3、乙中C原子个数==2…3,所以乙结构简式为CH3COOH,根据戊形成酯的结构简式知;‎ ‎④丙既能水解,又能发生银镜反应,则丙中含有酯基和醛基,根据乙结构简式知,丙结构简式为HCOOCH3;丁既能与钠反应放出H2,又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反应产生红色沉淀,说明丁含有醛基、醇羟基,丁中含有2个碳原子,则丁结构简式为HOCH2CHO,‎ ‎(1)通过以上分析知,甲、乙、丙、丁、戊结构简式为HCHO、CH3COOH、HCOOCH3、HOCH2CHO、,‎ 故答案为:HCHO;CH3COOH;HCOOCH3;HOCH2CHO;;‎ ‎(2)戊中含有醇羟基和羧基,醇羟基、羧基能和Na反应生成氢气,只有羧基能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氢气,且反应时﹣OH、﹣COOH与氢气的关系式是2:1,﹣COOH与二氧化碳的关系式是1:1,假设戊的物质的量是1mol,分别与足量的Na、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氢气、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分别是1mol、1mol,则等物质的量的戊,分别与足量Na反应产生的气体和与足量NaHCO3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是1:1,‎ 故答案为:1: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