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2020届高三化学6月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2020届高三化学6月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化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9页。满分 100分。考试用时 90分钟。 原子量:H 1 C 12 S 32 Mg 24 Cu 63.5 Zn 65 第Ⅰ卷(选择题,共 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 2分,共 20分) 1.中国人民在悠久的历史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木活字”是由元代王祯创制的用于印刷的活字,“木活字”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苏绣”是用蚕丝为线在丝绸上做绣的工艺,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C.“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灰”的主要成分为 CaCO3 D.“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中的“杓”的主要成分是天然磁铁(Fe3O4)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木活字”由木材制造而成,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A正确; B.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正确; C.“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指的是将牡蛎壳灼烧得“灰”,碳酸钙受热分解得 CaO,“灰”的主要成分为 CaO,C错误; D.司南之杓由由天然磁石制成,天然磁石的主要成分是 Fe3O4,D正确。 答案选 C。 2.目前,新型冠状病毒仍在世界各地蔓延,李兰娟院士指出:新冠病毒怕酒精、不耐高温,50~ 60℃持续 30分钟,病毒就死亡。下列有关该病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核酸检测是确认病毒种类的有效手段,核酸属于生物大分子 B. 新冠病毒颗粒直径在 80~120nm之间,在空气中能形成气溶胶,可能传播较远的距离 C. 加热可破坏蛋白质中的氢键,而使病毒丧失生物活性死亡 D. 戴口罩可有效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熔喷布的主要原料聚丙烯是丙烯缩聚而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核酸是由许多核苷酸聚合成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病毒都有其独特的基因序列, 通过检测病人体内的病毒核酸,就可判断病人体内是否存在病毒,A正确; B.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为 1-100nm,新型冠状病毒直径在 80-120nm,它形成的气溶胶粒 径一般在 100nm 左右,B 正确; C.天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通过氢键等次级键维持的,而加热变性后次级键被破坏,病毒死亡, C正确; D.聚丙烯是丙烯加聚反应形成,D不正确。 答案选 D。 3.降冰片二烯类化合物是一类太阳能储能材料,降冰片二烯在紫外线照射下可以发生下列转 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四环烷的一氯代物超过三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B. 降冰片二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 降冰片二烯与四环烷互为同分异构体 D. 降冰片二烯分子中位于同一平面的碳原子不超过 4个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四环烷的一氯代物 (不考虑立体异构)种数就是看等效氢原子个数,四环烷中只有 3种氢,一氯代物只有 3种,A错误; B. 降冰片二烯的结构中存大碳碳双键,而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正确; C. 降冰片二烯与四环烷结构不同,而分子式均为 C7H8,故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C正确; D. 根据乙烯分子是平面分子,与碳碳双键连接的 C 原子在碳碳双键所在的平面上,所以降冰 片二烯分子中位于同一平面的碳原子为 4 个,D正确。 答案选 A。 4.I-具有还原性,含碘食盐中的碘元素主要以 KIO3的形式存在,I-、I2、IO3 -在一定条件下可 发生如图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淀粉-KI试纸和食醋可检验食盐是否加碘 B. 由图可知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 C12>IO3 ->I2 C. 生产等量的碘,途径 I和途径Ⅱ转移电子数目之比为 2:5 D. 途径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C12+I-+3H2O=6C1-+IO3 -+6H+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碘食盐中的碘元素主要以 KIO3的形式存在,IO3 -和 I-在酸性条件下可生成 I2,I2 遇淀粉变蓝,A正确; B. 由图途径Ⅲ可知,Cl2可将 I-氧化为 IO3 -,氧化性 Cl2>IO3 -,途径Ⅱ可知 IO3 -可被还原为 I2,氧化性为 IO3 ->I2,则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 Cl2>IO3 ->I2,B正确; C. 生产 1mol碘,途径 I中-1价碘转变为 0价碘,需要转移 2mol电子,途径Ⅱ中+5 价碘转变 为 0 价碘,需要转移 10mol 电子,故转移电子数目之比为 1:5,C错误; D. 途径Ⅲ中 Cl2可将 I-氧化为 IO3 -,而氯气被还原为 C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l2+I-+3H2O=6Cl-+IO3 -+6H+,D正确; 答案选 C。 5.探究浓硫酸和铜的反应,下列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A. 用装置甲进行铜和浓硫酸的反应 B. 用装置乙收集二氧化硫并吸收尾气 C. 用装置丙稀释反应后的混合液 D. 用装置丁测定余酸的浓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铜与浓硫酸反应需加热,无酒精灯,错误; B.SO2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应该长管进,短管出,错误; C.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正确; D.NaOH溶液腐蚀玻璃,应放在碱式滴定管中,该滴定管是酸式滴定管,错误; 选 C。 6.钟南山院士指出,实验证明中药连花清瘟胶囊对治疗新冠肺炎有明显疗效,G是其有效药理 成分之一,存在如图转化关系: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合物Ⅱ中所有碳原子可能都共面 B. 化合物Ⅰ分子中有 3个手性碳原子 C. 化合物 G、Ⅰ、Ⅱ均能发生氧化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 D. 若在反应中,G与水按 1:1发生反应,则 G的分子式为 C16H20O10 【答案】A 【解析】 【详解】A.化合物Ⅱ中含乙烯结构,4 个碳共平面,还含苯的结构,7 个碳共平面,所以所有 碳原子可能都共面,A正确; B.手性碳原子是连有四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化合物Ⅰ 中有 4 个 手性碳,B错误; C.化合物Ⅱ不能发生消去反应,C错误; D.化合物Ⅰ的分子式 C7H10O6,化合物Ⅱ的分子式 C9H8O4,若在反应中,G与水按 1:1发生 反应,则 G的分子式是将化合物Ⅰ、Ⅱ的分子式相加,减水,为 C16H16O9,D错误。 答案选 A。 7.已知:①正丁醇沸点:117.2℃,正丁醛沸点:75.7℃;②正丁醇合成正丁醛的反应: 2 2 7Na Cr O 3 2 2 2 3 2 290-95CH CH CH CH OH CH CH CH CHO ℃  ,装置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为防止产物进一步氧化,应将适量 Na2Cr2O7酸性溶液逐滴加入正丁醇中 B. 向分馏出的馏出物中加入少量金属钠,可检验其中是否含有正丁醇 C. 当温度计 1示数为 90~95℃,温度计 2示数在 76℃左右时收集产物 D. 向分离所得的粗正丁醛中,加入无水 CaCl2固体,过滤,蒸馏,可提纯正丁醛 【答案】B 【解析】 【详解】A.醛基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剂氧化成酸,Na2Cr2O7中+7 价的铬具有氧化性,在 酸性条件下能氧化正丁醛,实验过程中,所需正丁醇的量大于酸化的 Na2Cr2O7的量,防止产 物进一步氧化,正丁醇也能被酸化的 Na2Cr2O7氧化,加入药品时,应将酸化的 Na2Cr2O7溶液 逐滴加入正丁醇中,故 A正确; B.分馏出的馏出物中的水也可以和钠反应,故不能用来检验产物中是否含有正丁醇,B不正 确; C.由反应物和产物的沸点数据可知,温度计 1保持在 90~95℃,既可保证正丁醛及时蒸出, 又可尽量避免其被进一步氧化,温度计 2示数在 76℃左右时,收集产物为正丁醛,C正确; D.正丁醛中有水,由于水与正丁醛的沸点相差不多,直接蒸馏,得到的正丁醛中仍还有较多 的水,所以可加入无水 CaCl2固体除去水,过滤后蒸馏,D正确。 答案选 B。 8.为了探究温度、硫酸铜对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某同学设计如下方案(见下表)。 编号 纯锌粉质量 0.2mol·L-1硫酸体积 温度 硫酸铜固体质量 Ⅰ 2.0g 10.0ml 25℃ 0g Ⅱ 2.0g 10.0ml T℃ 0g Ⅲ 2.0g 10.0ml 35℃ 0.2g Ⅳ 2.0g 10.0ml 35℃ 4.0g 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 选择Ⅱ和Ⅲ探究硫酸铜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控制 T=25℃ B. 根据该实验方案得出反应速率的大小可能是Ⅲ>Ⅱ>Ⅰ>Ⅳ C. 根据该方案,还可以探究硫酸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 待测物理量是收集等体积(相同条件)的气体所需的时间,时间越长,反应越快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 选择Ⅱ和Ⅲ探究硫酸铜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要控制变量,所以必须控制 T=35℃, A不合理; B. 根据该实验方案,Ⅲ和Ⅱ比较,Ⅲ可以形成原电池,加快了负极的反应速率,Ⅲ>Ⅱ,Ⅱ 和Ⅰ比较,Ⅱ的温度更高,反应速率更快,Ⅱ>Ⅰ,Ⅳ中硫酸铜过量,导致锌粒几乎不与硫 酸反应,得出反应速率的大小是Ⅲ>Ⅱ>Ⅰ>Ⅳ,B合理; C. 在该方案中,硫酸浓度均相同,没有探究硫酸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 不合理; D.待测物理量是收集等体积(相同条件)气体所需要的时间,时间越长,反应越慢,D不合理。 答案选 B。 9.下图是某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其中 X是一种强碱,A为正盐,通常条件下 Z是无色液体,D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 E小 16,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是可与草木灰混合使用的肥料 B. C可用排空气法收集 C. F和 B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盐 D. B在一定条件下可直接与 Y反应生成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A为正盐,X是一种强碱,二者反应生成氢化物 B,则 A为铵盐、B 为 NH3,B 连续与 Y 反 应得到氧化物 D与氧化物 E,且 E的相对分子质量比 D大 16,则 Y为 O2、C为 N2、D为 NO、 E为 NO2,通常条件下 Z是无色液体,E与 Z反应得到含氧酸 F,则 Z为 H2O、F为 HNO3, F与强碱 X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得到 G为硝酸盐,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物质 A为铵盐,草木灰主要成分是 K2CO3,水溶液呈碱性,二者混合会发生反应 放出氨气,使肥效降低,A错误; B.C是 N2,氮气的密度与空气接近,不宜采取排空气法收集,可以利用 N2难溶于水的性质, 用排水法收集,B错误; C.B是 NH3,F是 HNO3,二者发生化合反应生成 NH4NO3,该反应是化合反应,不是复分解 反应,C错误; D. B是 NH3,Y为 O2,NH3在催化剂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与 O2反应生成 NO和 H2O,D正 确; 故合理选项是 D。 【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的知识。“盐与碱反应生成氢化物以及氢化物连续反应生成氧 化物”等是推断的突破口,熟练掌握中学常见连续反应、三角转化以及特殊的置换反应、特殊 现象反应等特殊转化是解答本题的基础。该题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以 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 10.CO2的固定和转化是世界性课题。兰州大学景欢旺教授团队巧妙设计构建了系列新型光电 催化人工光合成体系——光电催化池,p-n 半导体异质结催化 CO2在水中直接制备长碳链有机 物并放出氧气,原理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极 1的电势比电极 2的电势高 B. 该设计向大自然学习,模仿植物的光合作用 C. 电子从 a极流到电极 1,从电极 2流到 b极 D. 负极区,p-n为催化剂,CO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长碳链有机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总方程式可知,该装置为电解装置,氧气为氧化产物,是阳极产物,则光电池的 b电极为 正极,长链有机物为还原产物,是阴极产物,则光电池的 a电极为负极。 【详解】A.电极 1连接的是正极 b,电极 2连接的是负极 a,正极电势高于负极,所以电极 1 的电势比电极 2的电势低,故 A错误; B.p-n半导体异质结催化 CO2在水中直接制备长碳链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原理类似光合作用, 故 B正确; C.电子从电源的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即从 a极流到电极 1,从电极 2流到 b极,故 C正 确; D.根据图示电极 a是负极,1和负极相连,相当于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长碳链有机物, 故 D正确; 故答案为 A。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 5小题,每小题 4分,共 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 符合题意,全都选对得 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分,有选错的得 0分) 11.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 中最大的,W的核外电子数与 X、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Y的原子序数是 Z的最外层 电子数的 2倍,由W、X、Y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M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顺序为W>Y>Z B. Y单质的熔点高于 X单质 C. 化合物M中W不都满足 8电子稳定结构 D. W的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比 Y的简单氢化物稳定性强 【答案】BD 【解析】 【分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 最大的,则 X为 Na 元素;由 W、X、Y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台物 M的结构分析可知,Y形成 四个共价键,则 Y为 Si 元素;Y的原子序数是 Z的最外层电子数的 2 倍,则 Z是 Cl元素; W的核外电子数与 X、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则W为 O元素。 【详解】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则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硅元素,故 A错误; B.硅单质为原子晶体,具有很高的熔点,金属钠为金属晶体,熔点较低,则硅单质的熔点高 于金属钠,故 B正确; C.化合物M中,单键氧原子和双键氧原子都满足 8电子稳定结构,故 C错误;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越稳定,氧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硅元素,则氧元素的简 单氢化物稳定性比硅元素的简单氢化物稳定性强,故 D正确; 故选 BD。 【点睛】由W、X、Y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台物M的结构确定 Y形成四个共价键,由原子序数 的大小推断得到 Y为 Si元素是解答关键和难点。 12.厌氧氨化法(Anammox)是一种新型的氨氮去除技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1mol NH4+ 所含的质子总数为 10NA B. 联氨(N2H4)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C. 过程 II属于氧化反应,过程 IV属于还原反应 D. 过程 I中,参与反应的 NH4+与 NH2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答案】A 【解析】 A、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1molNH4 +中含有质子总物质的量为 11mol,故 A说法错误;B、联 氨(N2H4)的结构式为 ,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故 B 说法正确;C、过程 II, N2H4→N2H2-2H,此反应是氧化反应,过程 IV,NO2 -→NH2OH,添 H或去 O是还原反应, 故 C说法正确;D、NH4 +中 N显-3价,NH2OH中 N显-1价,N2H4中 N显-2价,因此过 程 I中 NH4 +与 NH2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故 D说法正确。 点睛: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这是有机物中的知识点,添氢或去氧的反应为还原反应,去 氢或添氧的反应的反应氧化反应,因此 N2H4→N2H2,去掉了两个氢原子,即此反应为氧化反 应,同理 NO2 -转化成 NH2OH,是还原反应。 13.水溶液中可能存在 Na+、Al3+、Fe2+、NH4+、NO3 -、CO32 -、SO42 -中的几种离子,且存在的 各离子具有相同的物质的量,某同学对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气体 A一定是 CO2,气体 B一定是 NH3 B. 白色沉淀不可能是 Al(OH)3 C. 溶液中一定存在 Al3+、Fe2+、NO3 -、NH4+ D. 溶液中一定不存在大量 Na+ 【答案】B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给信息,反应生成有色沉淀,故一定有 Fe2+,则溶液中不含有 CO32-,加入盐酸反应放 出气体,则一定含有 NO3-,气体 A为 NO。加入过量氢氧化钡,产生气体 B,说明溶液中含 有 NH4+;溶液Ⅱ呈碱性,白色沉淀可能为氢氧化铝、碳酸钡等。溶液中存在的各离子具有相 同的物质的量,根据现象可知存在 NH4+、Fe2+、NO3-,不存在 CO32-,再根据正负电荷守恒, 溶液中一定存在 SO42-,此时 n(NH4+)=n(NO3-),n(Fe2+)=n(SO42-),溶液恰好呈电中性,故一 定不存在大量的 Al3+,则白色沉淀为碳酸钡。 【详解】A. 根据上述分析知,气体 A为 NO,A项错误; B. 根据上述分析知,白色沉淀为碳酸钡,B项正确; C. 根据分析溶液中一定不存在 Al3+,C项错误; D. 根据电荷守恒,且各离子的物质的量相同,溶液中一定不含 Na+,D项正确; 答案选 BD。 【点睛】本题的突破口是加入氢氧化钡产生有色沉淀,结合题干信息可知,该沉淀为氢氧化 铁,原溶液中存在 Fe2+,不含有 CO32-,故加入稀盐酸时,在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将亚铁 离子氧化,同时得到 NO气体,此处容易错误认为,加入稀盐酸时,产生气体,原溶液中存在 碳酸根离子。 14.我国科技工作者设计了一种电解装置,能将甘油(C3H8O3)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甘油醛(C3H6O3) 和合成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催化电极 b与电源正极相连 B. 电解时催化电极 a附近的 pH增大 C. 电解时阴离子透过交换膜向 a极迁移 D. 生成的甘油醛与合成气的物质的量相等 【答案】CD 【解析】 【分析】 由示意图可知,催化电极 b表面上 CO2还原为 CO,为电解池的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则 催化电极 a为阳极,电极表面上甘油(C3H8O3)氧化为甘油醛(C3H6O3)。 【详解】A.催化电极 b表面 CO2还原为 CO,为电解池的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故 A错 误; B.催化电极 a为阳极,电极表面上甘油(C3H8O3)氧化为甘油醛(C3H6O3),电极反应式为 C3H8O3-2e-+2CO32-= C3H6O3+2HCO3-,溶液中碳酸根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碳酸钠溶液的 碱性强于碳酸氢钠溶液,则电极附近的 pH减小,故 B错误; C.电解池工作时,阴离子向阳极区移动,即阴离子透过交换膜向 a极迁移,故 C正确; D.阳极生成 1mol C3H6O3转移 2mole-,阴极生成 1molCO和 H2的混合气体转移 2mole-,电解 池工作时,阴、阳极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则生成的甘油醛与合成气的物质的量相等, 故 D正确; 故选 CD。 【点睛】根据准确根据电解池原理判断电极是解题关键,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而甘油转化 为甘油醛是氧化反应,则催化电极 a为阳极,电解池工作的特点是电子守恒,据此判断阳极和 阴极电解产物之间的关系,是解题难点。 15.H2C2O4是一种二元弱酸。常温下向 H2C2O4溶液中滴加 KOH溶液,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与 pH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 2 2 4 - 2 4 c(H C O )y= c(HC O ) 或 - 2 4 2- 2 4 c(HC O ) c(C O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直线Ⅱ表示的是 - 2 4 2- 2 4 c( )HC O C O lg c( ) 与 pH的变化关系 B. 图中纵坐标应该是 a=1.27,b=4.27 C. - 2- 2 4 2 4 2 2 4c(HC O ) c(C O ) c(H C O )> > 对应 1.27<pH<4.27 D. + - 2- 2 4 2 4c(K )=c(HC O )+c(C O )对应 pH=7 【答案】CD 【解析】 【详解】A.草酸为二元弱酸,一级电离抑制二级电离,电离常数 2 4 1 2 2 4 c(HC O )c(H )K = c(H C O )   > 2 2 4 2 2 4 c(C O )c(H )K = c(HC O )    ,由图可知,当 lgy=0时,溶液 pH=-lgc(H+ )=-lgK,pH1=1.27<pH2 =4.27,表明 K1=10−1.27>K2=10−4.27,所以直线 I表示的是 2 2 4 - 2 4 c( )H C O Cc(H O lg ) 与 pH的变化关系, 直线Ⅱ表示的是 - 2 4 2- 2 4 c( )HC O C O lg c( ) 与 pH的变化关系,故 A正确; B.由图可知,pH=0时, - 2 4 2- 2 4 c( )HC O C O lg c( ) = 2 (H )lg 4.27c K   , 2 2 4 - 2 4 c( )H C O Cc(H O lg ) = 1 (H )lg 1.27c K   , 则图中纵坐标应该是 a=1.27,b=4.27,故 B正确; C.设 pH=a,c(H+ )=10−a, - 2 4 2- 2 4 c(HC O ) c(C O ) = 4.27 2 (H ) 10 ac K   , - 2- 2 4 2 4c(HC O ) c(C O )> ,104.27-a >1,则 4.27-a>0,解得 a<4.27, 2 2 4 2 4 1 2 2 2 4 2 4 c(HC O )c(H ) c(C O )c(H ) c(H C O ) c(HC O ) K K       = 2 2 2 4 2 2 4 c(C O )c (H ) c(H C O )   , 2 5.54 2 5.542 4 1 2 2 2 2 2 4 c(C O ) 10 10 c(H C O ) c (H ) 10 a a K K       ,当 2- 2 4 2 2 4c(C O ) c(H C O )> ,102a-5.54>1,则 2a-5.54>0,解得 a>2.77,所以 - 2- 2 4 2 4 2 2 4c(HC O ) c(C O ) c(H C O )> > 对应 2.77<pH<4.27, 故 C错误; D.由电荷守恒可得 c(K+ )+c(H+ )= - 2 4c(HC O ) +2 2- 2 4c(C O ) +c(OH- ),当 c(K+ )= - 2 4c(HC O ) +2 2- 2 4c(C O )时,溶液中 c(H+ )=c(OH- ), pH=7,故 D错误; 故选 C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60分) 三、本题包括 5小题,共 60分。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 卷上。 16.一种以辉铜矿(主要成分为 Cu2S,含少量 SiO2)为原料制备硝酸铜晶体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写出“浸取”过程中 Cu2S溶解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2)恒温“浸取”的过程中发现铜元素的浸取速率先增大后减少,有研究指出 CuCl2是该反应 的催化剂,该过程的反应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①Cu2S+2CuCl2=4CuCl+S; ②__________。 (3)向滤液M中加入(或通入)_______________(填字母),所得物质可循环利用。 a.铁 b.氯气 c.高锰酸钾 d.氯化氢 (4)“保温除铁”过程中,加入 CuO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向浓缩池中加入适量 HNO3的 作用是_____________。操作 1是_______________。 (5)某探究性小组的研究成果如图所示,可以用废铜屑和黄铜矿来富集 Cu2S。通入的硫化氢的 作用是_____________,当转移 0.2mol电子时,生成 Cu2S________mol。 【答案】 (1). Cu2S+4Fe3+=2Cu2++4Fe2++S (2). CuCl+FeCl3=CuCl2+FeCl2 (3). b (4). 调节溶液的 pH,使铁完全转化为 Fe(OH)3沉淀 (5). 抑制 Cu2+的水解 (6). 冷却(降 温)结晶 (7). 催化剂 (8). 0.2 【解析】 【分析】 辉铜矿加入氯化铁溶液溶解浸取,二氧化硅不反应,过滤得到矿渣用苯回收硫单质,说明 Cu2S 和 FeCl3发生反应生成 S单质,还生成氯化铜、氯化亚铁。在滤液中加入铁还原铁离子和铜离 子,然后过滤,滤液M主要含有氯化亚铁,保温除铁加入稀硝酸溶液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 子,用氧化铜调节溶液 pH,使 Fe3+转化为 Fe(OH)3沉淀,过滤分离,滤液中主要含有硝酸铜, 加入硝酸抑制铜离子水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硝酸铜晶体。 【详解】(1)浸取过程中 Fe3+将 Cu2S氧化成 Cu2+和硫单质,本身被还原为二价铁离子,根据 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得其离子反应方程式,故答案为:Cu2S+4Fe3+=2Cu2++4Fe2++S; (2)根据 CuCl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最终产物为 CuCl2,可得反应②为三氯化铁氧化氯化 亚铜为氯化铜,故答案为:CuCl+FeCl3=CuCl2+FeCl2; (3)M中主要物质为氯化亚铁,通入氯气可生成氯化铁,实现循环使用,故答案为:b; (4)“保温除铁”过程要除去 Fe3+,故需要加入氧化铜来调节 pH值,使 Fe3+生成氢氧化铁 沉淀;铜离子会水解,故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程中需要加入硝酸来抑制其水解,故答案为: 调节溶液的 pH,使铁完全转化为 Fe(OH)3沉淀;抑制 Cu2+的水解;冷却(降温)结晶; (5)从图中可知,反应前后硫化氢的质量和性质没有发生改变,为催化剂,在该转化中 Cu 被氧化成 Cu2S,化合价升高+1价,CuFeS2被还原成 Cu2S,化合价降低-1价,根据电子守恒, 当转移 0.2mol电子时,生成 Cu2S 0.2 mol,故答案为:催化剂;0.2。 【点睛】解决工艺流程题,首先要根据题干信息,了解生产的产品,此题为以辉铜矿(主要成 分为 Cu2S,含少量 SiO2)为原料制备硝酸铜晶体,围绕着将亚铜氧化,除去二氧化硅,引入硝 酸根,溶液变晶体的方法来解题,分析时要明白整个流程中各操作步骤的目的,搞清楚发生 了什么反应;再结合具体的题目进行详细解答。 17.某研究小组将纯净的 SO2气体缓缓的通入到盛有 25mL0.1mol· L-1的 Ba(NO3)2溶液中,得 到 BaSO4沉淀。为探究该反应中的氧化剂,该小组提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Ⅰ:溶液中的 NO3 -; 假设Ⅱ:________________。 (1)该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验证了假设Ⅰ成立(为排除假设Ⅱ对假设Ⅰ的干扰,在配制下列实验 所用溶液时,应___________________),请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 象 结论 实验 ① 向盛有 25mL0.1mol·L-1BaCl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 SO2气体 ______ 假设Ⅰ成 立 实验 ② 向盛有 25mL0.1mol· L-1Ba(NO3)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 的 SO2气体 ______ (2)为深入研究该反应,该小组还测得上述两个实验中溶液的 pH随通入 SO2体积的变化曲线如 图。V1时,实验②中溶液 pH小于实验①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 (3)验证假设Ⅱ。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请完成下列表格(可以不填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目的 实验③ 同实验①步骤 同实验①的相关现象 ______ 实验④ ______ ______ ______ (4)查资料知:H2SO3是二元酸(Kl=1.54×10-2,K2=1.02×10-7),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 H2SO3是 二元酸______(试剂及仪器自选)。 【答案】 (1). 溶解在溶液(或水)中的 O2 (2). 配制溶液前应将蒸馏水煮沸后密封冷 却 (3). 无明显现象 (4). 产生白色沉淀 (5). 3SO2+2NO3 -+2H2O=3SO42 -+2NO+4H+ 或 3SO2+3Ba2++2NO3 -+2H2O=3BaSO4↓+2NO+4H+ (6). 作对照实验 (7). 向盛有未经脱 O2处理的 25mL0.1mol·L-1BaCl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 (8). 产生白色沉淀 (9). 证明 O2可将 SO2或 H2SO3氧化为硫酸或 SO42 - (10). 向一定体积和一定浓度的 NaOH 溶液中,缓缓通入与 NaOH 等物质的量的 SO2气体至全部溶解,然后用 pH试纸测定溶液的 pH,若 pH<7,则证明 H2SO3为二元酸 【解析】 【分析】 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在溶液中能被硝酸和溶解的氧气氧化生成硫酸; (1)亚硫酸酸性弱于盐酸,二氧化硫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二氧化硫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 亚硫酸,亚硫酸与硝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 淀; (2)实验①中,二氧化硫溶于水后生成亚硫酸,亚硫酸电离出氢离子,所以溶液的 pH减小; 实验②中反应生成强电解质硫酸,则实验②的 pH更小; (3)要验证假设 2成立,只需要验证二氧化硫通入未经脱氧气处理氯化钡溶液中看是否产生 白色沉淀,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假设二成立; (4)若亚硫酸为一元酸,等物质的量的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溶液 呈碱性,若亚硫酸为二元酸,等物质的量的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酸式盐,由计 算可知亚硫酸氢根电离大于水解,溶液呈酸性,所以只要测定等物质的量的二氧化硫和氢氧 化钠溶液反应所得溶液 pH,即可证明亚硫酸是一元酸还是二元酸。 【详解】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在溶液中能被硝酸和溶解的氧气氧化生成硫酸,二氧化硫气 体缓缓的通入到硝酸钡溶液中,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使溶液呈酸性,生成白色硫 酸钡沉淀可能是酸性条件下,硝酸根将二氧化硫氧化生成硫酸钡沉淀;也可能是溶液中溶解 的氧气将亚硫酸氧化生成硫酸钡沉淀,则假设二为溶解在溶液(或水)中的 O2,故答案为: 溶解在溶液(或水)中的 O2; (1)为排除假设Ⅱ对假设Ⅰ的干扰,在配制下列实验所用溶液时,应将蒸馏水煮沸,排出溶 液中溶解的氧气,再密封冷却,故答案为:配制溶液前应将蒸馏水煮沸后密封冷却; 实验①亚硫酸酸性弱于盐酸,依据强酸制备弱酸规律,二氧化硫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不会 产生沉淀,所以无明显现象,故答案为:无明显现象; 实验②二氧化硫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与硝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 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会产生白色沉淀,故答案为:产生白色沉淀; (2)由图可知,实验②中溶液 pH小于实验①,原因是二氧化硫溶于水后生成 H2SO3,亚硫 酸部分电离出氢离子:H2SO3 H++HSO3-,所以溶液的 pH减小;实验②中酸性条件下,硝 酸根将二氧化硫氧化生成硫酸钡沉淀酸性条件下,硝酸根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硫酸和一氧化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O2+2H2O+2NO3-=2NO+4H++3SO42-,反应中生成了 强酸硫酸,导致实验②的 pH小于实验①,故答案为: 3SO2+2NO3-+2H2O=3SO42-+4H++2NO; (3)实验③向盛有 25mL0.1mol·L-1BaCl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 SO2气体,无明显现 象,目的是作对照实验,验证假设 2成立,故答案为:作对照实验; 实验④将纯净的SO2气体通入未经脱 O2处理的 25mL0.1mol/L的 B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 成,说明溶液中溶解的氧气将亚硫酸氧化生成硫酸钡沉淀,证明假设二成立,故答案为:向 盛有未经脱 O2处理的 25mL0.1mol·L-1BaCl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 SO2气体;产生白 色沉淀;证明 O2可将 SO2或 H2SO3氧化为硫酸或 SO42 -; (4)若亚硫酸为一元酸,等物质的量的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溶液 呈碱性,若亚硫酸为二元酸,等物质的量的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酸式盐,由 H2SO3 电离常数可知亚硫酸氢钠的水解常数 Kh= w a1 K K = -14 -2 1 10 1.54 10   =6.5×10—13<K2=1.02×10-7,亚硫酸氢 根电离大于水解,溶液呈酸性,所以只要测定等物质的量的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 得溶液 pH,即可证明亚硫酸是一元酸还是二元酸,实验方案为向一定体积和一定浓度的 NaOH 溶液中,缓缓通入与 NaOH等物质的量的 SO2气体至全部溶解,然后用 pH试纸测定溶液的 pH,若 pH<7,则证明 H2SO3为二元酸,故答案为:向一定体积和一定浓度的 NaOH溶液中, 缓缓通入与NaOH等物质的量的SO2气体至全部溶解,然后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若pH<7, 则证明 H2SO3为二元酸。 【点睛】若亚硫酸为一元酸,等物质的量的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 溶液呈碱性,若亚硫酸为二元酸,等物质的量的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酸式盐, 由计算可知亚硫酸氢根电离大于水解,溶液呈酸性,所以只要测定等物质的量的二氧化硫和 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得溶液 pH证明亚硫酸是二元酸是实验设计的难点,也是易错点。 18.(1)第四周期元素中价层成对电子数与基态Mg 价层成对电子数相等的元素有_________种。 (2)吡咯(平面形结构,结构式为 ),N原子杂化方式为______。多原子分子中的大π键可用 符号 n mπ 表示,其中 m代表参与形成大π键的原子数,n代表参与形成大π键的电子数,则吡咯 环中的大π键应表示为_______。 (3)一种锰的氧化物的晶胞如图甲,请写出该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若沿 z轴方向观察该晶 胞,可得投影图如图乙,请画出沿 y轴方向的投影图______。 (4)某含Mg 储氢晶体储氢后转化为MgH2,MgH2晶体的结构如图丙,晶胞参数 a=b=450pm, c=301pm,原子分数坐标为 A(0,0,0)、B(0.305,0.305,0)、C(1,1,1)、D(0.195,0.805,0.5)。 ①该晶体中Mg的配位数是__________。 ②Mg2+的半径为 72pm,则 H-的半径为____________pm(列出计算表达式) ③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则MgH2晶体中氢的密度是标准状况下氢气密度的_______倍(列 出计算表达式,氢气密度为 0.089g·L-1) 【答案】 (1). 8 (2). sp2 (3). 6 5 π (4). MnO2 (5). (6). 6 (7). 2 ×(450×0.305)-72 (8).  310 5 A 4 (450 450 301) 10 8.9 10 N      【解析】 【分析】 (1)Mg 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3s2,成对电子数为 1,由价层电子排布式确定第四周期元素中价 层成对电子数为 1 的元素; 【详解】(1)Mg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3s2,成对电子数为 1,依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第四周 期元素中价层成对电子数为 1的有 Ca(4s2)、Sc(3d14s2)、Ti(3d24s2)、V(3d34s2)、Mn(3d54s2)、 Ga(4s24p1)、Ge(4s24p2)、As(4s24p3),共 8 种,故答案为:8; (2)由吡咯为平面形结构,分子中各原子在同一平面内可知,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是 3, 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判断 N 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sp2杂化;吡咯中大π键是 1 个 N 原子和 5 个 C 原子提供 6 个电子形成的,可表示为π5 6,故答案为:sp2;π5 6; (3)由图可知,晶胞中Mn原子位于体心与顶点上,O原子位于上下两个面上及体内(有 2 个),,晶胞中Mn 元素数目=1+8× 1 8 =2,O原子个数为 2+4× 1 2 =4,则晶胞中Mn和 O的原子 个数比为 1:2,氧化物的化学式为MnO2;若沿 y轴方向投影,顶点上处于对称位置的 Mn 原子 会重合在长方形的顶点,位于体心的 Mn 原子会位于长方形的面心,位于面上的 O 原子会位于 长方形上下的边上,体内的氧原子会位于面内,投影图为 ,故答案为:MnO2; ; (4)①由晶胞结构可知,位于体心的镁离子周围有 6 个 H-离子,则晶体中Mg的配位数是 6, 故答案为:6; ②由晶胞结构可知,底面为正方形,底面顶点的镁离子的四分之一与面内的两个氢离子恰好 占满整个底面对角线,则 H- 的半径为 0.305×405pm× 2 —72pm,故答案为: 2 ×(450×0.305)-72; ③由晶胞结构可知,晶胞中镁离子的个数为 1+8× 1 8 =2,由化学式为MgH2可知晶胞中含有 4 个 H- ,则晶体中氢的密度是  310 A 4 (450 450 301) 10 N   ,由标况下氢气密度为 0.089g·L -1可知,MgH2晶体中氢的密度是标准状况下氢气密度的  310 5 A 4 (450 450 301) 10 8.9 10 N      倍,故答案为:  310 5 A 4 (450 450 301) 10 8.9 10 N      。 【点睛】MgH2晶体中底面为正方形,底面顶点的镁离子的四分之一与面内的两个氢离子恰好 占满整个底面对角线是计算 H-的半径的关键,也是易错点。 19.工业合成氨是解决人类的生存问题。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研究利用铁触媒催化合成氨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 “ad”表示,对图中线间距离窄小的部分,其能量差用 的方式表示。由图可知合成氨反 应 N2(g)+3H2(g) 2NH3(g)的ΔH =_______kJ·mol-1,反应速率最慢的步骤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 (2)工业合成氨反应为:N2(g)+3H2(g)  2NH3(g),当进料体积比 V(N2):V(H2)=1:3时,平 衡气体中 NH3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和压强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 500℃时: ①平衡常数 KP(30MPa)________KP(100MPa)。(填“<”、“=”、“>”) ②30MPa 时,氢气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_(结果保留 3位有效数字)。用平衡分压表示平衡 常数 KP=___________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不必化简)。 (3)科学家利用电解法在常温常压下实现合成氨,工作时阴极区的微观反应过程如图所示,其 中电解液为溶解有三氟甲磺酸锂和乙醇的有机溶液。 ①阴极区生成 NH3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A.三氟甲磺酸锂的作用是增强导电性 B.选择性透过膜可允许 N2和 NH3通过,防止 H2O进入装置 C.保持电流强度不变,升高溶液的温度,可以加快电解反应的速率 【答案】 (1). -92 (2). Nad+3Had⇌NHad + 2Had (3). = (4). 33.3% (5).       2 3 30 20% 30 20% 30 60%     (6). N2+6e-+6C2H5OH=2NH3+6C2H5O- (7). AB 【解析】 【分析】 (1)由图可知,反应物[ N2(g)+ H2(g)]和生成物[NH3(g)]的能量差为 46 kJ·mol-1;反应的活化 能越大,破坏化学键消耗能量越大,反应速率越慢,由图可知,(Nad+3Had)转化为(NHad+ 2Had) 时,反应物破坏化学键消耗能量最大; (2)①化学平衡常数是温度函数,只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②由题意建立三段式求解可得; (3)①从阴极区的微观反应过程示意图可知,N2与 C2H5OH在阴极区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 成 NH3和 C2H5O-; ②A.三氟甲磺酸锂电离出离子,使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增强溶液导电性; B.从示意图可知,水在选择性透过膜上方; C.保持电流恒定,升高温度不改变电解反应速率。 【详解】(1)由图可知,反应物[ N2(g)+ H2(g)]和生成物[NH3(g)]的能量差为 46 kJ·mol-1,合 成氨反应 N2(g)+ H2(g) NH3(g)的∆H=—46 kJ·mol-1,则 N2(g)+3H2(g) 2NH3(g)的 ΔH =2×(—46 kJ·mol-1)=—92kJ·mol-1;反应的活化能越大,破坏化学键消耗能量越大,反 应速率越慢,由图可知,(Nad+3Had)转化为(NHad+ 2Had)时,反应物破坏化学键消耗能量 最大,则反应速率最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d+3Had⇌ NHad+ 2Had,故答案为:—92; Nad+3Had⇌ NHad+ 2Had; (2)①化学平衡常数是温度函数,只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则 500℃时,反应平衡常数 Kp(30MPa)=Kp(100MPa),故答案为:=; ②设参加反应 N2的物质的量为 x,由题意建立如下三段式: 由图可知,氨气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20%,则由三段式可得 ,解得 x= ,则氢气 的平衡转化率为 =33%;由三段式数据可得 N2的体积分数为 1 100% 4 2    x x =20%, H2的体积分数为 3 3 100% 4 2    x x =60%,则用平衡分压表示平衡常数 Kp= ,故答案为:33%; ; (3)①从阴极区的微观反应过程示意图可知,N2与 C2H5OH在阴极区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 成 NH3和 C2H5O-,电极反应式为 N2+6e-+6C2H5OH=2NH3+6C2H5O-,故答案为: N2+6e-+6C2H5OH=2NH3+6C2H5O-; ②A.从阴极反应看,电解液为溶解有三氟甲磺酸锂和乙醇的有机溶液,三氟甲磺酸锂并未参 与反应,作用是电离出离子,使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增强溶液导电性,A正确; B.从示意图可知,水在选择性透过膜上方,说明选择性透过膜可允许 N2和 NH3通过,不允 许 H2O透过,B正确; C.保持电流恒定,升高温度不改变电解反应速率,C错误; AB正确,故答案为:AB。 【点睛】我们易忽略化学平衡常数是温度函数,只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在比较“平衡常数 Kp(30MPa)与 Kp(100MPa)”的关系时,错误推理为增大压强,NH3的体积分数增大,显然平衡 正向移动,所以平衡常数增大。 20.由芳香化合物 A制备有机材料中间体 H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① 3 2 ①O ②H O/Zn  RCHO+R′CHO ②RCHO+R′CH2CHO 2NaOH/H O Δ +H2O ③ + 催化剂 (1)1mol芳香族化合物 B最多能与__________mol H2加成。 (2)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3)G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化合物 Y,其中符合下列条件的 Y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种 ①分子中含有苯环,且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 CO2; ②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 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峰面积比为 6:2:1:1。 (4)根据题目所给信息,以 2-戊烯为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如下,请依据示意图, 写出片断①、②、③合成方案(无机试剂任选)。 片断③:___________ 片断②:___________ 片断①:__________ 【答案】 (1). 4 (2). (3). 4 (4). 浓硫酸 170℃  (5). + ①KOH,醇,Δ ②H  (6). 【解析】 【分析】 由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可知, 发生信息①反应生成 和 CH3CHO,则 芳香族化合物 B为 、C为 CH3CHO;CH3CHO和 发生信息②反应生成 ,则 D为 ; 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发 生氧化反应后,酸化得到 ,则 E为 ; 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则 F为 ; 在氢氧化钾醇溶液中共热发生消去反应后, 酸化生成 ,则 G为 ; 与 发生 信息③反应生成 ,则 X为 。 【详解】(1)芳香族化合物 B的结构简式为 ,分子中含有的苯环和醛基均能与氢 气发生加成反应,则 1mol 最多能与 4mol氢气加成,故答案为:4; (2)由分析可知,X的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 ; (3)G的结构简式为 ,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 ,其同分 异构体分子中含有苯环,且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 CO2,说明分子含有羧基,由核磁 共振氢谱显示有 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峰面积比为 6:2:1:1说明分子的两个甲基在苯环 上处于对称位置,符合条件的结构简式为 、 、 和 ,共有 4种,故答案为:4; (4)结合题给有机物转化关系可知,片断①为 发生信息①反应生成 CH3CHO 和 CH3 CH2CHO,CH3CHO和 CH3 CH2CHO发生信息②反应生成 , 与 新制的氢氧化铜发生氧化反应后,酸化得到 ;片断②为 在 氢氧化钾醇溶液中共热发生消去反应后,酸化生成 ;片断③为乙醇在浓硫 酸作用下加热到 170℃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故答案为: 浓硫酸 170℃  ; + ①KOH,醇,Δ ②H  ; 。 【点睛】B的结构简式为 ,分子中含有的苯环和醛基都能与氢气反应,注意官能 团的重合性,从有机物的官能团分析解答是关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