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五 原子结构、化学键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五 原子结构、化学键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学案

专题五 原子结构、化学键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考试标准]‎ 知识条目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①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②原子的构成、原子符号 ‎③核素、同位素的概念 ‎④常见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a b a a b b b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1~18号元素原子结构)‎ ‎②元素周期律(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③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同主族、同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 ‎④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三者的关系 ‎⑤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意义与作用 b b b c a c b b c b ‎3.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①化学键的含义 ‎②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和成因 ‎③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④简单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的电子式 ‎⑤简单共价分子的结构模型、结构式 ‎⑥碳的成键特点与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的联系 ‎⑦分子间作用力的含义,分子间的作用力对分子构成的物质的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 ‎⑧简单共价分子的空间结构和键能 ‎⑨氢键的概念、形成条件和原因,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a b a b a a a a b a b a a b a b ‎4.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①同素异形体与同素异形现象 ‎②同分异构体与同分异构现象 ‎③NaCl、金刚石、足球烯、干冰、石英中微粒的空间排列方式及相互间作用力 a a a b b a ‎④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的形成方式 ‎⑤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的主要特性 a a a 考点一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每前进一步,都建立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之上。科学研究是揭示原子结构奥秘的重要手段。‎ ‎(1)用短线连接科学家与其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 ‎(2)20世纪2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用量子力学来描述的微观粒子具有量子化特征和波粒二象性,从而建立了近代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 ‎2.构成原子的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 X离子可以表示为Xn+,则中子数(N)=A-Z,核外电子数=Z-n。‎ ‎(1)原子中:质子数(Z)=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3)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4)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3.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有5种单核粒子,它们分别是、、+、2+、(“”内元素符号未写出),则它们所属元素的种类有______种。‎ ‎(2)1H、2H、3H三种微粒都属于________,因为它们是具有相同________的同一类原子。‎ ‎(3)在H、H、H、C、C、C、N、N中,核素、元素的种类分别为_____种、____种。‎ ‎(4)C、C、C的关系为__________,因为它们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其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5)O2和O3互称__________,它们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均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 (1)3‎ ‎(2)氢元素 核电荷数(质子数)‎ ‎(3)8 3‎ ‎(4)互为同位素 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 ‎(5)同素异形体 不同 ‎ 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联系 特别提醒 许多元素存在同位素,故原子的种数大于元素种数。一种单质可由不同的核素组成,如HD、HT等;同种核素可以构成不同的单质,如18O2、18O3等。‎ 题组一 以同位素为中心的概念辨析 ‎1.(2017·嘉兴一中高三联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6Li和7Li的电子数相等,中子数也相等 B.1H和2H是不同的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 C.14C和14N的质量数相等,它们的中子数不等 D.13C和14C属于同一种元素,它们互为同位素 答案 A 解析 A项,6Li和7Li的质子数都为3,电子数也都为3,中子数分别为6-3=3、7-3=4,所以中子数不相等,错误;B项,1H和2H的质子数都为1,中子数分别为0、1,所以1H和2H是不同的核素,正确;C项,14C和14N的质量数相等,质子数分别为6、7,中子数分别为14-6=8、14-7=7,所以它们的中子数不等,正确;D项,13C和14C的质子数都为6,属于同一种元素,中子数分别为13-6=7、14-6=8,所以它们互为同位素,正确。‎ ‎2.具有广泛用途的Co放射源首次实现了国内批量生产。另外,钴还有多种原子,如Co、Co、Co和Co。下列关于钴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o、Co、Co、Co和 Co是摩尔质量不同的五种同素异形体 B.Co放射源可以用来治疗癌症,其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等于6‎ C.Co、Co、Co、Co和 Co互为同位素,物理性质几乎相同,化学性质不同 D.Co、Co、Co、Co和 Co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 B 解析 Co、Co、Co、Co和 Co互为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A、C、D错误;Co的中子数为60-27=33,与电子数之差为33-27=6,B正确。‎ 规避4个易失分点 ‎(1)任何微粒中,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但质子数与电子数不一定相等,如阴、阳离子中。‎ ‎(2)有质子的微粒不一定有中子,如1H;有质子的微粒不一定有电子,如H+。‎ ‎(3)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如F-与OH-。‎ ‎(4)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其质子数不一定相同,如Al3+和Na+、F-等,NH与OH-等。‎ 题组二 原子或离子中数量关系判断 ‎3.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原子构成HmX分子。在a g Hm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 A.(A-N+m) mol B.(A-N) mol C.(A-N) mol D.(A-N+m) mol 答案 A 解析 同位素X的质量数为A,中子数为N,因此其质子数为A-N,故HmX中的质子数为m+A-N,又由于HmX中H为H,则a g Hm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A+m-N) mol。‎ ‎4.(2017·宁波市余姚中学期中考试)已知R元素的某种同位素能形成离子化合物AmRn,其中A的化合价为+n。该化合物中一个R微粒的核外电子数是a,核内中子数是b,则x g该同位素的原子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mol)为(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该离子化合物中R的化合价是-m价,该化合物中一个R微粒的核外电子数是a,则R的质子数是a-m,核内中子数是b,则R的质量数是a-m+b,因此x g 该同位素的原子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a-m) mol= mol,答案选D。‎ 考点二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规律 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按照由里向外的顺序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电子层里。‎ ‎(2)排布规律 特别提醒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必须同时满足各项要求,如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能容纳18个电子,当M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8个电子。‎ ‎2.强化记忆元素周期表 ‎3.识记理解元素周期律 项目 同周期(左→右)‎ 同主族(上→下)‎ 原子结构 核电荷数 逐渐增大 逐渐增大 电子层数 相同 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 逐渐减小 逐渐增大 离子半径 阳离子逐渐减小阴离子逐渐减小r(阴离子)>r(阳离子)‎ 逐渐增大 元素性质 化合价 最高正化合价由+1→+7(O、F除外)负化合价=-(8-主族序数)‎ 相同 最高正化合价=主族序数(O、F除外)‎ 金属性逐渐减弱 金属性逐渐增强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离子的氧化性、还原性 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减弱 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减弱 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 碱性逐渐减弱 酸性逐渐增强 碱性逐渐增强 酸性逐渐减弱 ‎4.利用周期律,观测物质性质,寻找新物质 ‎(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寻找未知元素 ‎(2)预测元素的性质(由递变规律推测)‎ ‎①比较不同周期、不同主族元素的性质 如:金属性:Mg>Al、Ca>Mg,则碱性:Mg(OH)2>Al(OH)3、Ca(OH)2>Mg(OH)2(填“>”“<”或“=”)。‎ ‎②推测未知元素的某些性质 如:已知Ca(OH)2微溶,Mg(OH)2难溶,可推知Be(OH)2难溶;再如:已知卤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可推知元素砹(At)应为有色固体,与氢气难化合,HAt不稳定,水溶液呈酸性,AgAt不溶于水等。‎ ‎(3)启发人们在一定区域内寻找新物质 ‎①半导体元素在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如:Si、Ge、Ga等。‎ ‎②农药中常用元素在右上方,如:F、Cl、S、P、As等。‎ ‎③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合金材料主要在过渡元素中找,如:Fe、Ni、Rh、Pt、Pd等。‎ 题组一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及应用 ‎1.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中,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  )‎ A.只有4种 B.只有3种 C.只有2种 D.只有1种 答案 D 解析 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中,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只有O一种元素,故答案选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越来越多 B.Li、Be、B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C.某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其最外层电子数越多 D.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是8个 答案 B 解析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即除H、He外,最外层电子数重复出现从1递增到8的变化,而不是越来越多,A项错误;Li、Be、B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B项正确;原子序数的大小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没有必然联系,C项错误;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可能是2个(He)或8个(其他稀有气体元素),D项错误。‎ ‎3.已知A、B、C三种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A<C,且都小于18,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B元素的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一半;C元素的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1个。试推断:‎ ‎(1)三种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画出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答案 (1)碳C 硅Si 氯Cl ‎(2)  ‎ 解析 由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可知A是碳元素;B元素的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一半,可知B为硅元素;C元素的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1个,可知C应为氯元素。‎ 题组二 元素周期表结构的考查 ‎4.下列各图为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原子序数与其位置不相符的是(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在B选项中,4号元素在第ⅡA族,5号元素在第ⅢA族,第ⅡA族和第ⅢA族在周期表中不相邻。‎ ‎5.下列各图为周期表的一部分(图中为原子序数),其中正确的是(  )‎ ‎ ‎ ‎ ‎ 答案 D 解析 原子序数为2的元素是He,在元素周期表的最后一列,A项错误;原子序数为2的元素位于第1周期,原子序数为3、4的两种元素位于第2周期,B项错误;原子序数为6、12、24的三种元素不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列,C项错误;原子序数为6、14、32的元素属于第ⅣA族元素,D项正确。‎ ‎6.根据中学化学教材中所附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相差8,则周期数一定相差1‎ B.L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 C.所有主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与它的族序数数值相等 D.某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则该元素位于第5周期ⅦA族 答案 C 解析 在短周期里,除第1周期含两种元素外,其余两个周期所含元素都是8种。若两元素原子序数相差8,则不可能在同一周期也不可能相差两个周期,A正确;L层电子为奇数,则一定是核外最外层电子,其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B正确;氟元素没有正价,氧无最高正价,C错误;稀有气体元素Xe是54号元素,故核电荷数为53的元素位于第5周期ⅦA族,D正确。‎ ‎ 区间定位法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对于原子序数较大的元素,若用核外电子排布法确定,步骤复杂且易出错,则可采用区间定位法。元素周期表中各族序数的排列顺序由左到右依次为ⅠA、ⅡA、ⅢB、ⅣB、ⅤB、ⅥB、ⅦB、Ⅷ、ⅠB、ⅡB、ⅢA、ⅣA、ⅤA、ⅥA、ⅦA、0,牢记各周期对应的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可以快速确定周期数。‎ 周期 ‎1‎ ‎2‎ ‎3‎ ‎4‎ ‎5‎ ‎6‎ ‎7‎ 起止序数 ‎1~2‎ ‎3~10‎ ‎11~18‎ ‎19~36‎ ‎37~54‎ ‎55~86‎ ‎87~118‎ 题组三 元素周期律的考查 ‎7.(2018·嘉兴一中高一期中)下列各项比较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外电子数:H>O>Al B.元素非金属性:F>Cl>Br C.热稳定性:PH3>H2S>HCl D.碱性:LiOH>NaOH>KOH 答案 B ‎8.(2017·浙江省三门亭旁高级中学高三月考)按C、N、O、F的顺序,下列递变规律错误的是(  )‎ A.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B.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C.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增大 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答案 C ‎9.(2018·嘉兴一中高一期中)下列能说明氯元素比硫元素非金属性强的是(  )‎ ‎①HCl比H2S稳定;②HClO4酸性比H2SO4强;③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④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S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⑤Cl2比S更易与H2化合生成相应气态氢化物;⑥盐酸是强酸,而氢硫酸是弱酸。‎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⑤ D.②④⑥‎ 答案 C 解析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HCl比H2S稳定,可说明非金属性:Cl>S,故①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HClO4酸性比H2SO4强,可说明非金属性:Cl>S,故②正确;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可说明氯气的氧化性比硫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对应的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故③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与核外最外层电子的多少无关,故④错误;非金属性越强越易形成氢化物,Cl2比S更易与H2化合生成相应气态氢化物,所以非金属性:Cl>S,故⑤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应比较最高价含氧酸或氢化物的稳定性,而不是氢化物的酸性,故⑥错误。故选C。‎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1)三表 ‎①元素周期表:金属性“右弱左强,上弱下强,右上弱左下强”;非金属性“左弱右强,下弱上强,左下弱右上强”。‎ ‎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按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的顺序,金属性逐渐减弱。‎ ‎③非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按F、O、Cl、Br、I、S的顺序,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2)三反应 ‎①置换反应:强的置换弱的,适合金属也适合非金属。‎ ‎②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金属性越强。‎ ‎③与氢气反应越容易,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非金属性越强。‎ ‎ “位—构—性”关系判断知识储备 ‎(1)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与下一周期的金属元素形成的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①与He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H-、Li+、Be2+;‎ ‎②与Ne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F-、O2-、Na+、Mg2+、Al3+等;‎ ‎③与Ar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Cl-、S2-、K+、Ca2+等。‎ ‎(2)周期表中特殊位置的常见元素 ‎①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Be、Al、Ge等。‎ ‎②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C、S。‎ ‎③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O。‎ ‎④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Li、Ca等。‎ ‎⑤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Na、Ba。‎ ‎⑥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H、C、Si等。‎ ‎⑦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S。‎ ‎⑧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 ‎(3)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 ‎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C;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金刚石;碳的气态氢化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的物质:CH4。‎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N。‎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O。‎ ‎④单质最轻的元素:H;单质最轻的金属元素:Li。‎ ‎⑤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Br;金属元素:Hg。‎ ‎⑥最高价氧化物及其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短周期元素:Al。‎ ‎⑦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N、能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S。‎ ‎⑧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Li、Na、F。‎ ‎10.(2017·温州六校期末联考)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Z的原子序数是X的两倍,且处于同主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B.Y的简单离子与 X 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Z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 D.Z有+6、 +4、-2 等多种化合价 答案 C 解析 W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W为氮元素;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Y为钠元素;Z的原子序数是X的两倍,且处于同主族,Z为硫元素、X为氧元素;原子半径越小,氢化物越稳定,r(O)NH3,A正确;Na+核外电子排布与O2-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B正确;硫元素的化合价有-2、+4、+6价等,硫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以是亚硫酸(弱酸),也可以是硫酸(强酸),C错误、D正确。‎ ‎11.(2018·乐清市乐成寄宿中学高三月考)X、Y、Z、W、R属于短周期元素。已知它们都不是稀有气体元素,X的原子半径最大,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m,次外层电子数为n,Z元素的原子L层电子数为m+n,M层电子数为m-n,W元素与Z元素同主族,R元素原子与Y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比为2∶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X与Y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 B.Y分别与Z、W、R三种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有5种 C.Z、W、R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R>W>Z D.Y的氢化物比R的氢化物稳定,Y的氢化物熔、沸点比R的氢化物熔、沸点低 答案 D 解析 X、Y、Z、W、R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都不是稀有气体元素,X原子半径最大,则X为Na元素;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m,次外层电子数为n,Z元素的原子L层电子数为m+n,M层电子数m-n,则m+n=8,故Y只能有2个电子层,则n=2,故m=8-2=6,可推知Y为O元素;Z元素M层电子数=6-2=4,则Z为Si元素;W元素与Z元素同主族,可推知W为C元素;R元素原子与Y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比为2∶1,可知R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6,则R为S元素。‎ ‎12.(2018·金华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甲~庚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己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有强脱水性,甲和丁在同一周期,甲原子最外层与最内层具有相同电子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丙与戊的原子序数相差25‎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庚<己<戊 C.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D.常温下,甲和乙的单质能与水剧烈反应 答案 C 解析 己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有强脱水性,则己为S,甲原子最外层与最内层具有相同的电子数,即甲为Mg,乙为Ca,丙为B,丁为Si,戊为As,庚为F。B和As的原子序数相差28,故A错误;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强弱顺序是F>S>As,则氢化物的稳定性:HF>H2S>AsH3,故B错误;丁的最高价氧化物为SiO2,SiO2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故C正确;甲为Mg,乙为Ca,Mg与冷水反应缓慢,Ca与水反应剧烈,故D错误。‎ ‎13.(2018·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下表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元素符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089‎ ‎0.102‎ ‎0.074‎ 主要化合价 ‎+2‎ ‎+3‎ ‎+2‎ ‎+6、-2‎ ‎-2‎ A.L2+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B.M与L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L>M C.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2TL 答案 B 解析 元素的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绝对值的和为8,R、T两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为第ⅥA族元素,而R的半径大于T,T为O,R为S,M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3,为B或Al,但是半径比氧和硫均大,应为Al,L的半径比铝大,最外层电子数为2,应为Mg,Q的半径小于M,大于T,最外层两个电子,故为Be;L2+是镁离子,R2-是硫离子,它们的核外电子数分别是10和18,核外电子数不相等,故A错误;Mg的金属性比Al强,即氢氧化镁的碱性比氢氧化铝强,故B正确;同主族,从上到下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小,所以稳定性:H2S<H2O,即H2T>H2R,故C错误;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的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所以失电子能力:Mg>Be,元素的金属性越强,与盐酸反应越剧烈,故D错误。‎ 考点三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1.化学键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相邻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2)形成与分类 ‎ ‎ ‎2.化学键与物质类型的关系 有以下9种物质:①Ne ②HCl ③P4 ④H2O2 ⑤Na2S ⑥NaOH ⑦Na2O2 ⑧NH4Cl ⑨AlCl3‎ 请用上述物质的序号填空:‎ ‎(1)不存在化学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存在极性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既存在非极性共价键又存在极性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只存在离子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的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 (2)②⑨ (3)③ (4)④ (5)⑤‎ ‎(6)⑥⑦⑧ (7)②④⑨ (8)⑤⑥⑦⑧ (9)离子键 共价键 离子键 化学键与物质的类别 除稀有气体内部无化学键外,其他物质内部都存在化学键。化学键与物质的类别之间的关系可概括如下:‎ ‎(1)只含有极性共价键的物质一般是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如SiO2、HCl、CH4等。‎ ‎(2)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物质是同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如Cl2、P4、金刚石等。‎ ‎(3)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一般由多个原子组成,如H2O2、C2H4等。‎ ‎(4)只含离子键的物质主要是由活泼非金属元素与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Na2S、CaCl2、NaCl等。‎ ‎(5)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共价键的物质,如NaOH、K2SO4等;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物质,如Na2O2等。‎ ‎(6)仅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如NH4Cl、NH4NO3等。‎ ‎(7)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间可能存在共价键,如AlCl3等。‎ ‎3.理解化学键与物质溶解、熔化的关系 ‎(1)离子化合物的溶解或熔化过程 离子化合物溶于水或熔化后均电离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离子键被破坏。‎ ‎(2)共价化合物的溶解过程 ‎①有些共价化合物溶于水后,能与水反应,其分子内共价键被破坏,如CO2和SO2等。‎ ‎②有些共价化合物溶于水后,与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离子,从而发生电离,形成阴、阳离子,其分子内的共价键被破坏,如HCl、H2SO4等。‎ ‎③有些共价化合物溶于水后,其分子内的共价键不被破坏,如蔗糖(C12H22O11)、酒精(C2H5OH)等。‎ ‎(3)单质的溶解过程 某些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溶于水后,能与水反应,其分子内的共价键被破坏,如Cl2、F2等。‎ ‎4.识记简单共价分子的空间结构和键能 ‎(1)指出下列分子的空间结构 Cl2:直线形;H2O:V形;NH3:三角锥型;CH4:正四面体型;CO2:直线形;C2H4:平面形;C2H2:直线形;:平面正六边形;CS2:直线形;CCl4:正四面体型。‎ ‎(2)键能 ‎①概念: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 mol化学键放出的最低能量。‎ ‎②因素:成键原子半径越小,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 试比较下列分子的稳定性(填“>”或“<”):‎ NH3>PH3;H2SHBr。‎ ‎5.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 ‎①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 ‎②特点 a.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它主要影响物质的熔、沸点等物理性质,而化学键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 b.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由共价键形成的多数共价化合物和绝大多数气态、液态、固态非金属单质分子之间。但像二氧化硅、金刚石等由共价键形成的物质,微粒之间不存在分子间作用力。‎ ‎③变化规律 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 沸点也越高。例如,熔、沸点:I2>Br2>Cl2>F2。‎ ‎(2)氢键(加试)‎ ‎①定义:分子间存在的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 ‎②形成条件:除H外,形成氢键的原子通常是O、F、N。‎ ‎③存在:氢键存在广泛,如蛋白质分子、醇、羧酸分子、H2O、NH3、HF等分子之间。分子间氢键会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 特别提醒 (1)氢键不是化学键,是介于分子间作用力和化学键之间的一种作用力。‎ ‎(2)氢键、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等。‎ 题组一 电子式和结构式的书写 ‎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MgCl2:;‎ Na2O2:;‎ NH4Cl:;‎ N2:;‎ H2O2:;‎ CO2:;‎ CCl4:。‎ ‎2.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式。‎ N2:N≡N;H2O:H—O—H;CO2:O==C==O;‎ H2O2:H—O—O—H。‎ 题组二 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3.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Na2S:;‎ CaCl2:;‎ CH4:;‎ CO2:。‎ 题组三 8电子结构的判断 ‎4.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 A.光气(COCl2) B.六氟化硫 C.二氟化氙 D.三氟化硼 答案 A ‎5.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 A.H2O B.BeCl2 C.CCl4 D.PCl5‎ 答案 C 判断分子中各原子是否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的主要方法 ‎(1)经验规律法 凡符合最外层电子数+|化合价|=8的皆为8电子结构。‎ ‎(2)试写结构法 判断某化合物中的某元素最外层是否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应从其结构式或电子式结合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判断,如:①H2O,O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H2O中每个O原子又与两个H原子形成两个共价键,所以H2O中的O原子最外层有6+2=8个电子,但H2O中的H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②N2,N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N与N之间形成三个共价键,所以N2中的N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题组四 物质变化与微粒间的作用力 ‎6.(2017·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考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干冰升华和液氯汽化时,都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B.硫酸氢钠晶体溶于水,需要克服离子键和共价键 C.氯化氢气体溶于水时,只有共价键的断裂,没有化学键的形成 D.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既有化学键的断裂,又有化学键的形成 答案 C 解析 A项,干冰和液氯都是分子晶体,所以干冰升华和液氯汽化时,都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正确;B项,硫酸氢钠是离子晶体,溶于水需要克服离子键,HSO 在水中电离需要克服共价键,正确;C项,氯化氢气体溶于水时,H—Cl共价键断裂,生成H3O+时有共价键的形成,错误;D项,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既有化学键的断裂,又有化学键的形成,正确。‎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沸点却依次升高 B.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C.NCl3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 D.NaHSO4晶体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是1∶2且熔化时破坏的是离子键和共价键 答案 C 解析 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通常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沸点高,但HF分子之间含氢键,则沸点为HF、HI、HBr、HCl依次减弱,故A错误;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而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为共价化合物,如氯化铝,故B错误;NaHSO4晶体中及熔化状态下电离,均存在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熔化时只破坏离子键,故D错误。‎ 题组五 结构模型、键能及氢键 ‎8.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CH4的球棍模型: (√)‎ ‎(2)CCl4的比例模型:(×)‎ ‎(3)水分子的比例模型:(×)‎ ‎(4)乙炔分子的球棍模型:(√)‎ ‎(5)比例模型可以表示CO2分子或SiO2分子(×)‎ ‎(6)比例模型 (其中○表示氢原子,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乙酸(√)‎ ‎9.如图中每条折线表示元素周期表中第ⅣA~ⅦA族中的某一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变化。每个小黑点代表一种氢化物,其中a点代表的是(  )‎ A.H2S B.HCl C.PH3 D.SiH4‎ 答案 D 解析 在第ⅣA~ⅦA族元素的氢化物中,NH3、H2O、HF因存在氢键,故沸点反常的高,则含a的线为第ⅣA族元素的氢化物,则a点为SiH4。‎ ‎10.下列现象与氢键有关的是 (  )‎ ‎①NH3的熔、沸点比PH3的熔、沸点高 ‎②小分子的醇、羧酸可以和水以任意比互溶 ‎③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 ‎④水分子高温下很稳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 答案 B 解析 水分子高温下很稳定是因为水分子中O—H键的键能大。‎ 考点四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1.“四同”的判断方法 判断的关键是抓住描述的对象。‎ ‎(1)同位素——原子,如H、H、H。‎ ‎(2)同素异形体——单质,如O2、O3。‎ ‎(3)同系物——有机化合物,如CH3CH3、CH3CH2CH3。‎ ‎(4)同分异构体——有机化合物,如正戊烷、新戊烷。‎ ‎2.识别“三种”晶体结构 ‎(1)金刚石和石英 ‎ ‎ ‎①金刚石晶体中,每个C与另外4个C形成共价键,C—C 键之间的夹角是109.5°,最小的环是六元环。含有1 mol C的金刚石中,形成的共价键有 2 mol。‎ ‎②SiO2晶体中,每个Si原子与4个O原子成键,每个O原子与 2个硅原子成键,最小的环是十二元环,在“硅氧”四面体中,处于中心的是Si原子,1 mol SiO2中含有4 mol Si—O键。‎ ‎③在金刚石、SiO2中微粒间的相互作用是共价键。‎ ‎(2)干冰和足球烯 ‎①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分子周围等距且紧邻的CO2分子有12个。‎ ‎②在C60中有12个正五边形,20个正六边形,共有60个碳碳单键,30个碳碳双键。‎ ‎③在干冰和足球烯微粒间的相互作用是分子间作用力,在微粒内部存在共价键。‎ ‎(3)NaCl ‎①NaCl型:在晶体中,每个Na+同时吸引6个Cl-,每个Cl-同时吸引6个Na+,配位数为6。每个晶胞含4个Na+和4个Cl-。‎ ‎②在NaCl中,Na+、Cl-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离子键。‎ ‎3.四种晶体类型与性质比较 晶体类型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 金属晶体 构成晶体的 粒子 阳离子、阴离子 分子 原子 金属阳离子、自由电子 离子键 分子间作用(‎ 共价键 金属键 组成晶体粒子间相互作用 有的存在氢键)‎ 典型实例 NaCl 冰(H2O)、干冰(CO2)‎ 金刚石、晶体硅、SiO2、SiC及Si3N4等大多数新型高温结构陶瓷 除汞外的金属及合金 晶体的物理性质 熔、沸点 熔点较高,沸点高 熔、沸点低 熔、沸点高 易导电、易导热,大多数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差别较大 导热性 不良 不良 不良 导电性 固态不导电,熔化或溶于水能导电 固态、熔融不导电,部分化合物溶于水能导电 不导电 机械加工性能 不良 不良 不良 硬度 略硬而脆 硬度低 高硬度 题组一 “四同”的比较与判断 ‎1.(2018·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考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和C60互为同位素 B.CH3CH2OH和CH3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 C.14CO2的摩尔质量为46‎ D.Cl、Cl为不同的核素,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答案 B 解析 A项,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之间的互称,石墨和C60互为同素异形体,错误;B项,CH3CH2OH和CH3OCH3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正确;C项,14CO2的摩尔质量是46 g·mol-1,错误;D项,二者是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错误。‎ ‎2.(2017·宁波市十校高三9月联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4C与16O是不同的核素但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二氯乙烷(C2H4Cl2)有两种结构 C.同素异形体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相互转化 D.环丙烷()和乙烯互为同系物 答案 D 解析 A项,它们属于不同的核素,前者的中子数为14-6=8,后者的中子数为16-8=8,它们具有相同的中子数,正确;B项,二氯乙烷的结构简式为CH2Cl—CH2Cl或CHCl2—CH3,有两种结构,正确;C项,在一定条件下,同素异形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石墨转化成金刚石,金刚石转化成石墨,正确;D项,环丙烷中不含碳碳双键,碳原子以环的形式连接,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且碳的连接方式为链状,因此它们不属于同系物,错误。‎ 题组二 微粒间作用力与晶体类型 ‎3.有A、B、C三种晶体,分别由H、C、Na、Cl四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对这三种晶体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序号 熔点/℃‎ 硬度 水溶性 导电性 水溶液与Ag+反应 A ‎811‎ 较大 易溶 水溶液或熔融导电 白色沉淀 B ‎3 500‎ 很大 不溶 不导电 不反应 C ‎-114.2‎ 很小 易溶 液态不导电 白色沉淀 ‎(1)晶体的化学式分别为A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晶体的类型分别是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3)晶体中微粒间作用力分别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NaCl C HCl ‎(2)离子晶体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3)离子键 共价键 范德华力 解析 根据A、B、C晶体的性质可知,A为离子晶体,只能为NaCl,微粒间的作用力为离子键;B应为原子晶体,只能为金刚石,微粒间的作用力为共价键;C应为分子晶体,且易溶于水,只能为HCl,微粒间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 ‎1.依据结构和分类判断晶体类型 ‎(1)依据构成晶体的微粒和微粒间的作用判断 ‎①离子晶体的构成微粒是阴、阳离子,微粒间的作用是离子键。‎ ‎②原子晶体的构成微粒是原子,微粒间的作用是共价键。‎ ‎③分子晶体的构成微粒是分子,微粒间的作用是分子间作用力。‎ ‎④金属晶体的构成微粒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微粒间的作用是金属键。‎ ‎(2)依据物质的分类判断 ‎①金属氧化物(如K2O、Na2O2等)、强碱(NaOH、KOH等)和绝大多数的盐类是离子晶体。‎ ‎②大多数非金属单质(除金刚石、石墨、晶体硅等)、非金属氢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除SiO2外)、几乎所有的酸、绝大多数有机物(除有机盐外)是分子晶体。‎ ‎③常见的单质类原子晶体有金刚石、晶体硅、晶体硼等,常见的化合物类原子晶体有碳化硅、二氧化硅等。‎ ‎④金属单质是金属晶体。‎ ‎2.依据晶体性质推断晶体种类 ‎(1)依据晶体的熔点判断 ‎①离子晶体熔点较高。‎ ‎②原子晶体熔点很高。‎ ‎③分子晶体熔点低。‎ ‎④金属晶体多数熔点高,但也有少数熔点相当低。‎ ‎(2)依据导电性判断 ‎①离子晶体溶于水及熔融状态时能导电。‎ ‎②原子晶体一般为非导体。‎ ‎③分子晶体为非导体,而分子晶体中的电解质(主要是酸和强极性非金属氢化物)溶于水,使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也能导电。‎ ‎④金属晶体是电的良导体。‎ ‎(3)依据硬度和机械性能判断 ‎①离子晶体硬度较大、硬而脆。‎ ‎②原子晶体硬度大。‎ ‎③分子晶体硬度小且较脆。‎ ‎④金属晶体多数硬度较大,但也有较低的,且具有延展性。‎ 注意 (1)常温下为气态或液态的物质,其晶体应属于分子晶体(Hg除外)。‎ ‎(2)AlCl3晶体中虽含有金属元素,但属于分子晶体,熔、沸点低(熔点190 ℃)。‎ ‎(3)合金的硬度比其成分金属大,熔、沸点比其成分金属低。‎ ‎4.(2018·浙江省五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SO4溶于水能电离出H+和SO,所以硫酸是离子化合物 B.Ba(OH)2晶体中既存在共价键又存在离子键 C.SiO2属于原子晶体,熔化破坏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D.干冰升华时,分子内共价键会发生断裂 答案 B 解析 H2SO4溶于水能电离出H+和SO,而硫酸是共价化合物,二者无因果关系,故A错误;Ba2+与OH-形成离子键,OH-中H和O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故B正确;SiO2属于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故C错误;干冰升华时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破坏共价键,故D错误。‎ ‎5.(2017·浙江省选考十校联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2的沸点低于SiO2,其原因是分子间作用力:CO2H2Te>H2S,故D错误。‎ ‎8.(2017·浙江省温州六校期末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S2、PCl5 中各原子或离子最外电子层都形成了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B.石英和金刚石都是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原子晶体 C.有离子键的物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只有共价键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冰醋酸晶体溶于水的过程中破坏了分子间作用力,但没有破坏分子内作用力 答案 B 解析 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需要结合一个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磷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需要结合3个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而PCl5中P原子最外层已经超8电子,A错误;石英通过硅原子与氧原子形成共价键,金刚石通过碳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二者都属于原子晶体,B正确;有离子键的物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但是只有共价键的物质可能是单质(如氢气、氧气等),也可能为共价化合物(如氯化氢、水等),C错误;冰醋酸晶体溶于水的过程中破坏了分子间作用力,醋酸分子羧基中的氧氢键发生断裂,使得醋酸电离出醋酸根离子和氢离子, D错误。‎ ‎1.(2017·浙江11月选考,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表示中子数为10的氧元素的一种核素 B.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两者之间不能相互转化 C.CH3COOH和CH3COOCH3互为同系物 D.C6H14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其熔点各不相同 答案 A 解析 核素是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氧的质子数为8,该原子的质量数为18,那么中子数为10,故A正确;金刚石和石墨可以相互转化,B错误;乙酸和乙酸甲酯的官能团不同,不是同系物,C错误;己烷有5种同分异构体,D错误。‎ ‎2.(2017·浙江11月选考,13)Q、X、Y和Z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这4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X Y Q Z A.Y的原子半径比X的大 B.Q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 C.X、Y和氢3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都只有共价键 D.Q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的性质,Q与Z可形成化合物QZ4‎ 答案 D 解析 由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推出X、Y、Q、Z分别为N、O、Si、Cl,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A错误;Si的非金属性弱于Cl,所以H2SiO3的酸性比HClO4的酸性弱,B错误;N、O与H元素可形成NH4NO3,含有离子键,C错误;Si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与Cl可形成化合物SiCl4,D正确。‎ ‎3.(2017·浙江11月选考,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g2+和S2-的最外电子层都形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B.石英和金刚石都是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原子晶体 C.浓H2SO4与H2O混合时放出热量与微粒之间的作用力有关 D.H2O2易分解是因为H2O2分子间作用力弱 答案 D 解析 S和Mg的最外电子层分别得、失2个电子后都形成了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A选项正确;石英和金刚石是原子晶体,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故B选项正确;浓硫酸与水混合时,浓硫酸发生电离,破坏了共价键,属于微粒间作用力,故C选项正确;H2O2分解破坏共价键,不属于分子间作用力,故D选项错误。‎ ‎4.(2017·浙江4月选考,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熔点和硬度都很高 B.氕、氘、氚是氢元素的三种核素,质子数都为1‎ C.乙醇和二甲醚(CH3—O—CH3)互为同系物 D.C4H10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 ‎ 答案 B 解析 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石墨的硬度较小,A错误;氕、氘、氚是氢元素的三种核素,质子数都为1,B正确;乙醇和二甲醚(CH3—O—CH3)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C错误;C4H10不论是正丁烷还是异丁烷,其一氯取代物均有两种,D错误。‎ ‎5.(2017·浙江4月选考,14)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Z、Y、X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非金属性依次降低 B.Z、Y、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降低 C.WH4与Z元素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化学反应 D.W的位置是第二周期ⅣA族 答案 A 解析 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位置如图所示,则W是C,X是O,Y是S,Z是Cl。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Y、Z、X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A错误;非金属性:Z>Y>W,Z、Y、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降低,B正确;CH4与Cl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取代反应,C正确;碳元素的位置是第二周期ⅣA族,D正确。‎ ‎6.(2017·浙江4月选考,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冰和石英晶体中的化学键类型相同,熔化时需克服微粒间的作用力类型也相同 B.化学变化发生时,需要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并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 C.CH4和CCl4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D.NaHSO4晶体溶于水时,离子键被破坏,共价键不受影响 答案 B 解析 干冰和石英晶体中的化学键类型相同,熔化时需克服微粒间的作用力分别是分子间作用力和共价键,A错误;化学变化发生时,需要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并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B正确;CH4中H原子的最外层具有2电子稳定结构,C错误;NaHSO4晶体溶于水时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离子键和共价键均被破坏,D错误。‎ ‎7.(2016·浙江4月选考,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和C是一种核素 B.红磷和白磷互为同素异形体 C.CH3COOCH2CH3和CH3CH2COOCH3是不同物质 ‎ D.CH3CH2OH可看成是由—C2H5和—OH两种基团组成 答案 A ‎8.(2016·浙江4月选考,14)W、X、Y、Z、M、N六种主族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Y>Z>W B.单质的还原性:X>Y C.溴与元素M同主族,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M的强 D.元素N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可以推断N元素的单质可作半导体材料 答案 C ‎9.(2016·浙江10月选考,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表示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的核素 B.甲醇(CH3OH)和甘油()互为同系物 C.C5H12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其沸点各不相同 D.CH3CH2CH2CH(CH3)2的名称是2甲基戊烷 答案 B 解析 A项,C中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B项,CH3OH是一元醇,而甘油是三元醇,所以它们不是同系物;C项,C5H12的同分异构体有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它们的沸点各不相同;D项,,其名称为2甲基戊烷。‎ ‎10.(2016·浙江10月选考,14)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W、Y、X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B.Z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高 C.W元素与氢元素可能会形成W2H6‎ D.Y元素的单质能从NaZ溶液中置换出Z元素的单质 答案 D 解析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推断出X为O,Y为S,Z为Cl,W为Si。A项,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B项,稳定性HCl>H2S;C项,由于C可形成C2H6,Si和C是同主族元素,所以Si也可能形成Si2H6;D项,Cl2+Na2S===S↓+2NaCl,反过来不能进行。‎ ‎11.(2016·浙江10月选考,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l2、Br2、I2的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减小 B.石英是由硅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原子晶体,加热熔化时需破坏共价键 C.氢氧化钠在熔融状态下离子键被削弱,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具有导电性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答案 A 解析 A项,Cl、Br、I是同一主族的元素,Cl2、Br2、I2的分子结构相似,由于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也越大,所以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大,错误;B项,石英是由硅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原子晶体,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加热熔化时需破坏共价键,正确;C项,氢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离子键被削弱,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因此具有导电性,正确;D项,水在通电时断裂共价键,形成H、O原子,然后它们重新结合形成H—H键、O==O键,故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正确。‎ 专题强化练 ‎1.(2017·金华十校期末调研)如图为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其中①为道尔顿原子模型,④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下列排列符合历史演变顺序的一组是(  )‎ A.①③②⑤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⑤③②④ D.①③⑤④②‎ 答案 A 解析 ①表示实心球模型,为道尔顿原子模型,于1803年提出;③为葡萄干面包式结构,于1904年由汤姆生提出;②为卢瑟福原子模型,由卢瑟福于1911年提出;⑤为玻尔的轨道模型,于1913年提出;④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即电子云模型,因此符合历史演变顺序的一组是①③②⑤④,答案选A。‎ ‎2.(2018·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期中联考)1996年2月,德国某研究所在高能加速器中,将Zn撞入一个Pb的原子核并释放出一个中子后,合成一种人造超重元素的原子。该元素原子内中子数为(  )‎ A.278 B.277‎ C.166 D.165‎ 答案 D 解析 Zn中含有的中子数是70-30=40,Pb中含有的中子数是208-82=126,所以该元素原子内中子数是126+40-1=165,故选D项。‎ ‎3.(2018·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期中联考)下列微粒中:①13Al3+ ② ③ ④F-,其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①13Al3+核外有10个电子,②根据离子结构示意图知,该微粒为氧离子,核外电子数是10,③根据电子式知,该离子为氯离子,核外电子数为18,④F-核外电子数为10,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①②④,选C。‎ ‎4.Fe揭秘了超新星爆炸的历史真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铁元素的质量数为60‎ B.Fe的核内质子数比中子数多8‎ C.Fe与Fe的核外电子数相同,二者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D.等物质的量的Fe与Fe,前者的质量比后者的多2 g 答案 C 解析 质量数是对核素而言的,A项错误;Fe的核内质子数(26)比中子数(34)少8,B项错误;只有当Fe与Fe均为1 mol时,前者的质量才比后者的多2 g,D项错误。‎ ‎5.如图为元素F、S、Cl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于F、S、Cl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非金属性:F>S>Cl B.原子半径:Cl>S>F C.稳定性:HF>HCl>H2S D.离子半径:Cl->S2->F-‎ 答案 C 解析 非金属性:F>Cl>S,原子半径:S>Cl>F,离子半径:S2->Cl->F-。‎ ‎6.(2018·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期中联考)硒为第4周期ⅥA族元素,根据它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推测,硒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硒的氧化性比硫弱 B.可以存在至少三种以上的化合价 C.SeO3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HBrO4弱 D.硒化氢的分子式为SeH3‎ 答案 D 解析 非金属性:S>Se,硒的氧化性比硫弱,A正确;S有-2、0、+4、+6等价态,则硒可以存在至少三种以上的化合价,B正确;非金属性:Br>Se,则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BrO4>H2SeO4,C正确;硒化氢的分子式为H2Se,D错误。‎ ‎7.(2017·金华十校期末调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沸点:H2O>HF B.热稳定性:HF>H2O C.NCl3、SiCl4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结构 D.仅由N、H、O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含离子键 答案 D 解析 常温下,水为液体,HF为气体,所以沸点:H2O>HF,A正确;F的非金属性大于O的,所以热稳定性:HF>H2O,B正确;NCl3中N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3个Cl 原子提供3个电子,使N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N原子也提供3个电子给3个Cl原子,使每个Cl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同样的道理,SiCl4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结构,C正确;NH4NO3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D错误。‎ ‎8.(2018·温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已知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W>X B.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和沸点:ZZ,可推知元素的非金属性:W>Z 答案 C 解析 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半径:W<X,A错误;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氢化物的热稳定性:Z<W,但沸点是H2S>HCl,B错误;元素Y与元素Z分别是C和S,可形成化合物CS2,C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与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强弱没有关系,D错误。‎ ‎9.(2017·金华十校期末调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晶体溶于水后,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该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B.CO2和SiO2的熔、沸点和硬度差异很大,是由于它们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不同 C.共价化合物溶于水,分子内共价键被破坏,单质溶于水,分子内共价键不被破坏 D.NaHSO4在熔融状态下离子键被削弱,电离出Na+、HSO 答案 D 解析 冰醋酸(CH3COOH)溶于水后,电离出氢离子和醋酸根离子,该晶体是分子晶体,A错误;CO2和SiO2所含的化学键均为共价键,熔、沸点和硬度差异很大的原因是前者为分子晶体,后者为原子晶体,B错误;共价化合物溶于水,分子内共价键可能被破坏,如HCl 溶于水电离出离子,共价键被破坏,也可能不被破坏,如CH3CH2OH溶于水还是分子形式;单质溶于水,分子内共价键可能被破坏,如Cl2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Cl原子间共价键被破坏,C错误;NaHSO4在熔融状态下离子键被削弱,电离出Na+、HSO,D正确。‎ ‎10.(2018·温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Cl溶于水与加热熔化时破坏的作用力不同 B.NH5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结构,是既具有离子键又具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 C.现代科技已经能够拍摄到氢键的“照片”,直观地证实了水分子间的氢键是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与另一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 D.SiO2分子是由1个Si原子和2个O原子构成的原子晶体 答案 B 解析 NaCl溶于水与加热熔化时破坏的作用力相同,均是离子键,A错误;NH5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结构,电子式为因此是既具有离子键又具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B正确;氢键不是化学键,C错误;SiO2晶体是Si原子和O原子按照1∶2构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原子晶体,不存在分子,D错误。‎ ‎11.根据下列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数据,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NaCl MgCl2‎ AlCl3‎ SiCl4‎ 单质B 熔点/℃‎ ‎810‎ ‎710‎ ‎190‎ ‎-68‎ ‎2 300‎ 沸点/℃‎ ‎1 465‎ ‎1 418‎ ‎182.7‎ ‎57‎ ‎2 500‎ 注:AlCl3的熔点是在2.5×105 Pa条件下测定的。‎ A.SiCl4是分子晶体 B.单质B是原子晶体 C.AlCl3加热能升华 D.MgCl2所含离子键的强度比NaCl大 答案 D 解析 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NaCl的熔点和沸点均比MgCl2高,所以NaCl中的离子键应比MgCl2中的强,故D不正确。‎ ‎12.(2017·金华十校期末调研)下图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E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请完成下列问题:‎ ‎(1)D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 ‎(2)A、E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___(用具体的微粒符号表示,下同) 。‎ ‎(3)写出A和F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用C的单质与 B的最高价氧化物制备B单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证明元素F和G的非金属性强弱(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第2周期ⅤA族 (2)O2->Na+ (3)OH-+H+===H2O (4)2C+SiO2Si+2CO↑ (5)H2S+Cl2===S↓+2HCl(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 (1)E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则E为O元素,所以D为N元素,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2周期ⅤA族。(2)E为O元素,则F为S元素,所以A为Na元素,O2-和Na+电子层结构相同,根据“序大径小”的规律可知O2-半径大于Na+半径。(3)Na和S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和H2SO4,两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H+===H2O。(4)C为碳元素,B为硅元素,C与SiO2在高温下反应的方程式为2C+SiO2Si+2CO↑。(5)F为硫元素,G为氯元素,将氯气通入H2S溶液中,溶液变浑浊,说明有S单质生成,即可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大于硫单质的氧化性,即氯的非金属性大于硫的非金属性,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Cl2===S↓+2HCl。‎ ‎13.甲、乙、丙、丁、戊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甲、丙处于同一主族,丙、丁、戊处于同一周期,戊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甲、乙、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甲、乙组成的常见气体X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戊的单质与X反应能生成乙的单质,同时生成两种溶于水均呈酸性的化合物Y和Z,0.1 mol·L-1的Y溶液pH>1;丁的单质既能与丙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溶液反应生成盐L,也能与Z的水溶液反应生成盐;丙、戊可组成化合物M。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戊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 ‎(2)写出乙的单质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 ‎(3)戊的单质与X反应生成的Y和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4,反应中被氧化的物质与被还原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4)写出少量Z的稀溶液滴入过量L的稀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3)2∶3‎ ‎(4)H++AlO+H2O===Al(OH)3↓‎ 解析 甲、乙、丙、丁、戊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甲、乙组成的常见气体X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X为NH3,甲为H,乙为N;甲、丙处于同一主族,结合原子序数可知,丙为Na;丙、丁、戊处于同一周期,即处于第3周期,戊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甲、乙、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即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1+5=7,则戊为Cl;氯气与X(NH3)反应能生成乙的单质,同时生成两种溶于水均呈酸性的化合物Y和Z,0.1 mol·L-1的Y溶液pH>1,则Y为NH4Cl,Z为HCl;丁的单质既能与丙(Na)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溶液反应生成盐L,也能与Z(HCl)的水溶液反应生成盐,则丁为Al元素,故L为NaAlO2;丙、戊组成化合物M为NaCl。‎ ‎14.图中A、B、C、D四条曲线分别表示第ⅣA、ⅤA、ⅥA、ⅦA族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其中表示第ⅥA族元素气态氢化物的沸点的是曲线________,表示第ⅣA族元素气态氢化物的沸点的是曲线________。同一主族中第3、4、5周期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沸点依次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线中第2周期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显著高于第3周期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 D 组成和结构相似,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强,故沸点依次升高 分子间存在氢键 解析 每个水分子可与4个其他水分子形成氢键,故沸点最高,因此曲线A表示第ⅥA族元素气态氢化物的沸点;第ⅣA族元素的氢化物都为非极性分子,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存在氢键,只有曲线D中第2‎ 周期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不存在氢键,沸点较低;同一主族中,第3、4、5周期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不存在氢键,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强,故沸点依次升高;曲线A、B、C中第2周期元素的氢化物中存在氢键,所以沸点较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