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 ‎1. 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A. 3,4,5-三甲基己烷 B. 2,3-二甲基-3-乙基-4-戊烯 C. 1,8-二硝基萘 D. 3-甲基-5-乙基-1-己炔 ‎【答案】C ‎【解析】A.碳链编号不对,取代基位次之和不是最小;依据系统命名法得到名称为:2,3,4-三甲基己烷,故A错误;B.碳链编号不对,依据系统命名法得到名称为:3,4-二甲基-3-乙基-1-戊烯,故B错误;C.的名称为1,8-二硝基萘,符合命名规则,故C正确;D.主链选择错误,依据系统命名法得到名称为3,5-二甲基-1-庚炔,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命名,解答关键是明确有机物的命名原则。有机物系统命名中常见的错误有:①主链选取不当(不包含官能团,不是主链最长、支链最多);②编号错(官能团的位次不是最小,取代基位号之和不是最小)。‎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铬原子的电子排布式:ls22s22p63s23p63d44s2‎ B. Na、Mg、Al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 C. 碳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D. N、O、F的电负性逐渐增大 ‎【答案】D ‎【解析】A. 铬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54s1,选项A错误;B.Mg的最外层为3s电子全满,稳定结构,难以失去电子,第一电离能最大,Na的最小,选项B错误;C. 碳原子的轨道表示式:,选项C错误;D.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强,故N、O、F电负性依次增大,选项D正确。答案选D。‎ ‎3. 固体熔化时,必须破坏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A. 冰 B. 晶体硅 C. 溴. D. 二氧化硅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冰和单质溴都是分子晶体,熔化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晶体硅和二氧化硅都是原子晶体,熔化破坏的分别是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答案选B。‎ 考点:考查晶体的结构、性质 点评:本题是基础性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主要是训练学生的答题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4. 下列措施中,一定能使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A. 改变温度 B. 改变压强 C. 使用催化剂 D. 改变容器体积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改变温度一定能使化学平衡移动,正确;B、对于没有气体参与或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相等的反应,改变压强化学平衡不移动,错误;C、使用催化剂,化学平衡不移动,错误;D、改变容器体积相当于改变压强,对于没有气体参与或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相等的反应,改变压强化学平衡不移动,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的移动。‎ ‎5. 某化合物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红外光谱图有C-H键、C=O键、C-O键的振动吸收,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 A. CH3COOCH3 B. HCOOCH3 C. CH3CH(OH)CH3 D. CH3CH2OCH3‎ ‎【答案】B ‎【解析】A. CH3COOCH3相对分子质量为74,故A错误;B、HCOOCH3相对分子质量为60,分子中含C-H键、C-O键、C=O键,故B正确;C.CH3CH(OH)CH3相对分子质量为60,分子中含有C-H键、O-H键、C-O键,不含有C=O键,故C错误;D、CH3CH2OCH3相对分子质量为60,分子中含C-H键、C-O键,不含有C=O键,故D错误;故选B。‎ ‎6. 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晶体中原子呈周期性有序排列,有自范性;而非晶体中原子排列相对无序,无自范性②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③共价键可决定分子晶体的熔、沸点 ④Mg的晶格能远比NaCl大,这是因为前者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多,离子半径小 ⑤晶胞是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晶体内部的微粒按一定规律作周期性重复排列 ⑥晶体尽可能采取紧密堆积方式,以使其变得比较稳定 ⑦干冰晶体中,一个CO2分子周围有12个CO2‎ 分子紧邻;CsCl和NaCl晶体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都为6‎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④⑤⑥ D. ②③⑦‎ ‎【答案】D ‎【解析】①晶体中原子呈周期性有序排列,且有自范性,非晶体中原子排列相对无序,无自范性,可以用衍射方法鉴别晶体和非晶体,①正确;②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例如金属晶体中也含有阳离子,但含有阴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②不正确;③决定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的分子间作用力,共价键决定分子的稳定性,③不正确;④晶格能与离子半径成反比、与离子电荷成正比,镁离子、氧离子电荷都大于钠离子、氯离子,且半径都小于钠离子、氯离子,所以MgO的晶格能远比NaCl大,④正确;⑤晶胞是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晶体内部的微粒按一定规律作周期性重复排列,⑤正确;⑥在以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的作用力结合形成晶体时,晶体尽量采取紧密堆积方式以使其变得比较稳定,⑥正确;⑦干冰晶体中,一个CO2分子周围有12个CO2分子紧邻,CsCl晶体中阴阳离子配位数是8、NaCl晶体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是6,⑦不正确。综上,②③⑦不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的构成、晶胞的概念、配位数的判断等,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晶体熔沸点高低比较的一般规律是:原子晶体,熔沸点大小和共价键的强弱有关系;金属晶体中,形成金属键的金属阳离子半径越小,电荷数越多,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分子晶体中形成分子晶体的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离子晶体中形成离子键的离子半径越小,电荷数越多,离子键越强,熔沸点越高。‎ ‎7. 下表是某饼干包装袋上的说明:‎ 品名 苏打饼干 配料 面料、鲜鸡蛋、精炼食用植物油、白砂糖、奶油、食盐、苏打 保质期 ‎12个月 生产日期 ‎2018年2月1日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精炼食用植物油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 白砂糖属于双糖,在人体内水解而转化为单糖 C. 向该苏打饼干粉末上滴加KI溶液可出现蓝色 D. 葡萄糖与白砂糖不是同分异构体,也不是同系物 ‎【答案】C ‎【解析】植物油中含有不饱和键,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正确;白砂糖为二糖,可水解生成单糖,B正确;碘遇淀粉变蓝色,碘离子不能使淀粉变蓝,滴加KI溶液不可能出现蓝色,C错误;葡萄糖为单糖,白砂糖为二糖,二者既不是同系物也不是同分异构体,D正确;正确选项C。‎ ‎8. 某一溴代烷的同分异构体水解后的产物在红热铜丝催化下,最多可被空气氧化生成4种不同的醛,该一溴代烷的分子式可能是 A. C3H7Br B. C4H9Br C. C5H11Br D. C6H13Br ‎【答案】C ‎【解析】A.C3H7Br水解生成在链端的碳原子上的醇,且该碳上有2个氢原子的卤代烃为:CH3CH2CH2Br,被空气氧化生成1种醛:CH3CH2CHO,故A错误;B.正丁烷有两种一溴代物,异丁烷有两种一溴代物,共4种,所以分子式为C4H9Br的同分异构体共有4种,其中溴原子连接在链端的碳原子上能被氧化成醛的只有1-溴丁烷、1-溴-2-甲基丙烷,故B错误;C.C5H11Br水解生成在链端的碳原子上的醇,且该碳上有2个氢原子的卤代烃为:CH3CH2CH2CH2CH2Br、CH3CH2CH(CH3)CH2Br、CH3CH(CH3)CH2CH2Br、CH3C(CH3)2CH2Br,水解后的醇被空气氧化生成4种不同的醛为:CH3CH2CH2CH2CHO (戊醛);CH3CH2CH(CH3)CHO (2-甲基丁醛);CH3CH(CH3)CH2CHO(3-甲基丁醛);CH3C(CH3)2CHO(2,2-二甲基丙醛);故C正确;D.C6H13Br水解生成在链端的碳原子上的醇,且该碳上有2个氢原子的醇超过4种,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卤代烃的水解、醇的氧化等。解答本题需要先确定烷烃的一溴代物的种类,然后,溴原子只有连接在链端的碳原子上水解生成的醇,且该碳上有2个氢原子,才能被氧化成醛。‎ ‎9. 如图是某分子的比例模型,黑色的是碳原子,白色的是氢原子,灰色的是氧原子。该分子是 A. C2H5OH B. CH2(OH)CH2(OH) C. CH3CHO D. CH3COOH ‎【答案】D ‎【解析】由比例模型可以看出分子中有2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则结构简式为CH3COOH,故选D。‎ ‎10. 下列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A. 己烯、甲醇、溴苯 B. 苯、己烷、四氯化碳 C. 硝基苯、丙醇、四氯化碳 D. 溴苯、乙醇、乙酸 ‎【答案】A ‎【解析】A. 己烯密度小于水,浮在水面上、甲醇与水混溶、溴苯密度大于水,沉在水下,现象各不相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B.苯、己烷、四氯化碳都不溶于水,但苯和己烷的密度都小于水,无法鉴别,故B错误;C.硝基苯、四氯化碳都不溶于水,且密度都比水大,无法鉴别,故C错误;D.乙醇和乙酸都与水混溶,无法鉴别,故D错误;故选A。‎ ‎11. 短周期主族元素R、X、Y、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既能与强碱反应,又能与强酸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P4, 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 D. 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由图Ⅰ可知,温度为T1时,根据到达平衡的时间可知P2>P1‎ ‎,且压强越大,C的含量越高,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压强为P2时,根据到达平衡的时间可知T1>T2,且温度越高,C的含量越低,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P3<P4,在温度相同条件下,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A2的转化率增大,同时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A2的转化率降低,图象与实际不符,故A错误;P3<P4,在温度相同条件下,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A2的浓度降低,同时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A2的浓度增大,图象与实际不符,故B错误;P3>P4,在温度相同条件下,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但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密度不变.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但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密度不变,图象与实际不相符,故C错误;P3>P4,在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总的物质的量减小,混合气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增大,混合气的平均摩尔质量减小,图象与实际相符,故D正确。‎ 考点:化学平衡图象、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16. 如图所示,某刚性容器内有一活塞和弹簧,B为真空,A内已充入2molSO2和lmol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2SO2+O22SO3;△H=-QkJ/mol,(Q>0)—段时间后活塞己保持静止,SO2的反应速率为Y0。再往A内迅速充入2 molSO2和lmolO2,当活塞再次保持静止时,SO2的反应速率为Y,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活塞先下移,后上移到原静止位置,Y>Y0‎ B. 活塞先下移,后上移到原静止位置,Y = Y0‎ C. 活塞先下移,后上移但不到原静止位置,Y>Y0‎ D. 活塞先下移,后上移但不到原静止位置,Y = Y0‎ ‎【答案】C ‎【解析】B为真空,A内已充入2molSO2和1mol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2SO2+O2⇌2SO3;△H=-QkJ/mol,(Q>0)一段时间后活塞已保持静止,SO2的反应速率为Υ0。再往A内迅速充入2molSO2和1molO2,当活塞再次保持静止时,SO2的反应速率为Υ,A中压强增大,这个反应压强越大反应越快,放入后压强增大,先将弹簧压下,随着反应进行压强变小弹簧又伸回去,但是无论怎样,‎ 压强比原来要大,活塞不可能回到原位置,反应速率比原来大;故选C。‎ 二、实验题(每题2分)‎ ‎17. 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如图一装置制取溴苯。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A (A下端活塞关闭)中。‎ ‎(1)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可向试管D中加入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2). 除去溶于溴苯中的溴 (3). Br2+2NaOH=NaBr+NaBrO+H2O (4). 除去溴化氢气体中的溴蒸气 (5). 石蕊试液 (6). 溶液变红色(或者硝酸银溶液,有黄色沉淀)‎ ‎【解析】(1)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所取代,生成溴苯,同时有溴化氢生成:,故答案为:;‎ ‎(2)溴单质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溴苯不能,反应方程式:Br2+2NaOH═NaBr+NaBrO+H2O,故答案为:除去溶于溴苯中的溴;Br2+2NaOH═NaBr+NaBrO+H2O;‎ ‎(3)CCl4 能溶解溴,不能溶解溴化氢,因此四氯化碳是除去溴化氢气体中的溴蒸气,故答案为:除去溴化氢气体中的溴蒸气;‎ ‎(4)如果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则有HBr生成,如果发生的是加成反应,则无HBr生成,也就是说,如果要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只需检验有无HBr 生成。可向试管D中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淡黄色沉淀,则能证明发生取代反应,也可以用石蕊试液,若溶液变红,则能证明发生取代反应,故答案为:AgNO3溶液;产生淡黄色沉淀(或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18. Ⅰ.有机物的结构可用“键线式”简化表示,CH3-CH=CH-CH3可简写为 ,有机物X的健线式为 ‎(1)有机物Y是X的同分异构体,且属于芳香烃,写出Y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Y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有机物X的键线式为:______________;‎ ‎(3)二甲苯苯环上的一溴代物有6种同分异构体,这些一溴代物与生成它们的对应二甲苯的熔点分别为:‎ 一溴代二甲苯 ‎234℃‎ ‎206℃‎ ‎213.8℃‎ ‎204℃‎ ‎214.5℃‎ ‎205℃‎ 对应二甲苯 ‎13℃‎ ‎-54℃‎ ‎-27℃‎ ‎-54℃‎ ‎-27℃‎ ‎-54℃‎ 由以上数据推断:‎ 熔点为234℃的一溴代二甲苯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熔点为-27℃的二甲苯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Ⅱ.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常见药物有奥司他韦、扎那米韦、金刚乙胺及金刚烷胺以及预防药物如中药材金银花、大青叶等。其中金刚烷胺可按下列路线合成:‎ 已知狄尔斯-阿德耳反应(也称双烯合成反应)如下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B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填键线式)。‎ ‎(2)上述物质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上述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 ‎【答案】 (1). (2). (3). 略 (4). (5). 邻二甲苯 (6). (7). CD (8). ①②‎ ‎【解析】(1)的分子式为,Y中含有苯环,Y的结构简式:;正确答案:。‎ ‎ (2)中含有双键能发生加聚反应:;正确答案:。‎ ‎ (3)二甲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分别为对二甲苯、间二甲苯和邻二甲苯.其一溴代物分别有1种、3种和2种;根据表中对应二甲苯的熔点可判断,熔点为的二甲苯只有一种一溴代物,熔点为的二甲苯有3种一溴代物,而熔点为的二甲苯有2种一溴代物.因此熔点为的二甲苯是对二甲苯,熔点为的二甲苯是间二甲苯,熔点为的二甲苯是邻二甲苯.熔点为的一溴二甲苯所对应的二甲苯是的二甲苯;由上述分析可以知道,熔点为的一溴代二甲苯对应的是熔点为二甲苯:对二甲苯,对二甲苯苯环上的一溴代物的结构简式为:;熔点为的二甲苯为邻二甲苯;正确答案:;邻二甲苯。‎ II. (1)根据信息狄尔斯阿德耳反应可知,反应①为2分子A生成B,显然发生的是加成反应;故B的结构式为 ;正确答案:。‎ ‎(2)同分异构体指的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分析给出物质的结构简式,其中C和D两种有机物分子式均为C10H16,但是结构不同,显然互为同分异构体;正确答案:CD。‎ ‎(3)根据上述流程过程分析可知,只有①②属于加成反应,③④⑤属于取代反应;正确答案:①②。‎ 点睛:分子式C8H10,属于芳香烃的有4种,其中,乙苯环上一氯取代物有3种;邻二甲苯,环上一氯取代物有2种;间二甲苯,环上一氯取代物有3种;对二甲苯,环上一氯取代物有1种。‎ ‎19. 已知1-丁烯A发生如下反应,F的核磁共振氢谱有三种吸收峰,‎ ‎(1)反应类型A→D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①A→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E→F___________________。‎ ‎(3)由A的官能团位置异构的同分异构体G生成1,4-丁二醇需______步,请写出最后一步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加聚反应 (2). (3). (4). (5). 5 步 (6). ‎ ‎【解析】根据流程图,1-丁烯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D,D为;1-丁烯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氢气加成生成B,B为正丁烷(CH3CH2CH2CH3);1-丁烯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水加成反应生成醇E,E氧化生成F,F的核磁共振氢谱有三种吸收峰,则F为,则E为;1-丁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rCH2CHBrCH2CH3。‎ ‎(1)根据上述分析,A→D为加聚反应,故答案为:加聚反应;‎ ‎(2) ①A→D为1-丁烯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的加聚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n CH2=CHCH2CH3,故答案为:n CH2=CHCH2CH3;‎ ‎②A→E为1-丁烯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水加成反应生成,反应的方程式为CH2=CHCH2CH3+H2O,故答案为:CH2=CHCH2CH3+H2O;‎ ‎③E→F为发生的催化氧化,反应的方程式为2+O2+2H2O,故答案为:2+O2+2H2O;‎ ‎ ‎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机合成与推断。本题的易错点为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难点是E和F结构的判断,要注意根据“F的核磁共振氢谱有三种吸收峰”分析判断。‎ ‎20. 某离子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该晶胞可看成由8个小立方体构成,在每个小立方体的体心各有一个黑球,在大立方体的8个顶点和6个面心上各有一个白球)试求:‎ ‎①晶体中每一个Y同时吸引着______个X,每个X同时吸引着_____个Y,该晶体的化学式是______。‎ ‎②晶体中在每个X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X共有________个。‎ ‎③晶体中距离最近的2个X与一个Y形成的夹角(∠XYX)为___________。‎ ‎④设该晶体的摩尔质量为Mg/mol,晶胞密度为ρ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晶体中两个最近的X间中心距离为___________cm。‎ ‎【答案】 (1). 4 (2). 8 (3). XY2 (或Y2X) (4). 12 (5). 109°28' (6). ‎ ‎【解析】(1)Y位于立方体的中心,所以根据晶胞的结构可知,晶体中每个Y同时吸引着4个X。立方体的顶点是被8个立方体共用,所以每个X同时吸引着8个Y。其化学式为XY2或Y2X;‎ ‎(2)晶体中在每个X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X位于面的对角线上,所以X共有3×8÷2=12个;(3)根据晶胞的结构可知,晶胞中4个X恰好位于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上,所以∠XYX=109°28′;(4)设晶胞的边长是acm。该晶胞中含有1个Y,所以有 ‎,解得a=,所以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X中心间的距离为cm。‎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