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广东省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广东省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 化学试 卷 时间:90分钟 命题人:贺岩 ‎ 第Ⅰ卷(选择题,共xx分)‎ 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題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注意事项)中,主要是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 A.实验剩余的药品一般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B.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 C.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须验纯 D. 过滤时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 ‎2.三位科学家因在“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领域做出贡献而荣获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他们利用原子、分子的组合,制作了最小的分子马达和分子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化学的特征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B.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一门自然科学 C. 化学注重理论分析、推理,而不需要做化学实验 D. 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 ‎3.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碳酸钙和水 过滤 B. 食盐和水 蒸发 C. 汽油和植物油 分液 D. 碘和CCl4 蒸馏 ‎4.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称量固体药品时,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B.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结束时,先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 C. 过滤时,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 D. 称量物质时先取小砝码,再依次取较大的砝码 ‎5.向100mL碘的饱和溶液中加入5mL苯,充分混合后静置,实验现象为(  )‎ A. 液体分层,下层为紫色 B. 液体分层,上层无色 C. 液体分层,下层无色 D. 有固体沉淀析出 ‎6.下列除去杂质方法正确的是(  )‎ A. 除去CO2中混有的CO:用浓NaOH溶液洗气 B. 除去BaCO3固体中混有的BaSO4:加过量稀盐酸后,过滤、洗涤 C. 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NaCl:蒸发结晶 D. 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加适量稀硫酸后,过滤、洗涤 ‎7.下列分离或提纯混合物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在除去生石灰中的石灰石时,加水后进行过滤 B. 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碘水中的碘 C. 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碘 D. 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除去固体BaCl2中的BaSO4‎ ‎8.化学实验设计和操作中必须十分重视安全问题和环保问题.下列实验方法或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①在制取氧气中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出现倒吸现象,立即松开试管上的橡皮塞 ②进行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③水和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分液时,水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漏斗上口倒出 ④进行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⑤酒精着火时可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 ⑥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A. ①⑥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9.现有三组液体混合物:①乙醇与水②汽油与水③碘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 蒸馏、分液、萃取 B. 萃取、蒸馏、分液 C.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10.已知0.4mol的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6.4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A. ‎16g B. ‎32 ‎C. ‎16g/mol D. ‎64g/mol ‎11.下列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是固定不变的,都约为‎22.4L B. 通常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 ‎ C. 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22.4L D. 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 ‎12.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 mol·L-1的是( )‎ A. ‎10 g NaOH固体溶解在水中配成250 mL溶液 B. 将‎80 g SO3溶于水并配成‎1 L的溶液 C. 将0.5 mol·L-1的NaNO3溶液100 mL加热蒸发掉‎50 g水的溶液 D. 标准状况下,将‎22.4 L氯化氢气体溶于水配成‎1 L溶液 ‎13.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1mol氦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A B. 常温常压下,‎8g甲烷中含有的电子数为5NA C. 46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D. 标准状况下,‎11.2L四氯化碳所含分子数为0.5NA ‎14.实验室需用2mol•L-1氯化钠溶液450mL,配置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氯化钠的质量分别是(  )‎ A. 450 mL,52.7 g B. 500 mL,58.5 g C. 1000 mL,117 g D. 任意规格,111.2 g ‎15.配制100mL 0.100mol/L Na2CO3溶液时,有下列步骤:①溶解 ②转移 ③定容 ④计算 ⑤称量⑥洗涤,正确的顺序为(  )‎ A. ⑤④①⑥②③ B. ⑤④②①⑥③ C. ④⑤①②⑥③ D. ⑥④③⑤①②‎ ‎16.在相同条件下,2mL X(气)跟5mL C2(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mL AC2(气)与2mL B‎2C(气),则X的分子式是(  )‎ A. AB B. B‎2C C. A2B2 D. BC2‎ ‎17.标准状况下,m g气体X和n g气体Y所含分子数相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X与Y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m:n B. 同温同压下X与Y两气体的密度之比为n:m C. 等质量气体X与Y所含分子数之比为n:m D. 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X与Y质量比为m:n ‎18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分类组合 A Na2CO3‎ H2SO4‎ NaHCO3‎ SiO2‎ CO2‎ B NaOH HCl NaCl[‎ Na2O CO C NaOH CH3COOH CaF2‎ SO3‎ SO2‎ D KOH HNO3‎ CaCO3‎ CaO SO3‎ ‎19.下列关于胶体的认识及应用正确的是(  )‎ A.胶体具有电泳现象,是因为胶体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 B.纳米材料的粒子直径一般为几纳米或几十纳米(1 nm=10-‎9m),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 C.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逐渐溶解 D.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原因是烟尘粒子的直径比较小 ‎20.“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 nm(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④⑥‎ 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小题,共计40分)‎ ‎21.(6分)现有含有少量NaCl、Na2SO4、Na2CO3等杂质的NaNO3溶液,选择适当的试剂除去杂质,得到纯净的NaNO3固体,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 ‎(1)沉淀A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 、 ______ (填化学式)。‎ ‎(2)③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溶液3经过处理可以得到NaNO3固体,溶液3中肯定含有的杂质是 ______ ,为了除去杂质,可向溶液3中加入适量的 ______ 。‎ ‎ 22.(13分)对一定量气体体积的探究。已知1 mol不同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体积:‎ 化学式 条件 ‎1 mol 气体体积/L H2‎ ‎0 ℃‎‎,101 kPa ‎22.4‎ O2‎ ‎0 ℃‎‎,101 kPa ‎22.4‎ CO ‎0 ℃‎‎,101 kPa ‎22.4‎ H2‎ ‎0 ℃‎‎,202 kPa ‎11.2‎ CO2‎ ‎0 ℃‎‎,202 kPa ‎11.2‎ N2‎ ‎273 ℃‎‎,202 kPa ‎22.4‎ NH3‎ ‎273 ℃‎‎,202 kPa ‎22.4‎ ‎(1)从上表分析得出的结论:‎ ‎①1 mol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约为________。‎ ‎②1 mol不同的气体,在不同的条件下,体积____________(填“一定”、“一定不”或“不一定”)相等。‎ ‎(2)理论依据:相同条件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几乎相等,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应用:在标准状况下,‎4 g O2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_。‎ ‎(4)等温、等压下,等体积的O2和O3所含分子个数比______,质量比为_______。‎ ‎(5) 已知‎16 g A和‎20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04 mol C和‎31.76 g D,则C的摩尔质量为_____。‎ ‎(6)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分别用p(Ne)、p(H2)、p(O2)表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23.(10分)C、N、O、S、H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元素。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0.5 mol CH4的质量为____________;标准状况下,‎4.48 L NH3所含分子数为___________。‎ ‎(2)等物质的量的CH4、NH3和N2三种气体,所含原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等质量的CH4和N2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 ‎(3)某气态氧化物化学式为RO2,在标准状况下,‎1.28 g该氧化物的体积是448 mL,则氧化物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 ‎(4)在标准状况下,由SO2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为‎8.96 L,质量为‎24 g,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______,混合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是_____‎ ‎24.(11分)实验室欲配制0.5mol•L-1的NaOH溶液500mL,已有以下仪器:‎ ‎①烧杯②500mL量筒 ③1000mL容量瓶④500mL容量瓶⑤玻璃棒⑥托盘天平(带砝码)⑦药匙 ‎(1)配制时,必须使用上述仪器中的①⑤⑥⑦和______(填代号)这四种仪器外,还缺少另一种仪器,其名称是__________。‎ ‎(2)该实验中两次用到玻璃棒,第一次在溶解过程中是用于搅拌,第二次是用于__________.‎ ‎(3)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 ‎(4)配制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称量  ②计算   ③溶解后冷却  ④摇匀   ⑤转移   ⑥洗涤    ⑦定容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用序号填写)在称量操作中需称量NaOH________g ‎(5)配制过程中,下列情况会使配制结果偏高的是 _______ (填序号)‎ ‎①容量瓶使用时未干燥                 ②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观察液面 ‎③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补至刻度线 ‎④移液时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⑤移液时不慎有少量溶液洒落到桌面上 ‎1.【答案】C 【解析】解:A.为了避免污染试剂,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该目的不是从安全角度考虑,故A错误; B.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为加速溶解,不是从安全角度考虑,故B错误; C.可燃性气体若纯度不够,容易发生爆炸,目的是出于安全角度考虑,故C正确; D.若将玻璃棒靠在单层滤纸上引流,单层滤纸易被玻璃棒戳破,使其失去过滤的作用。而若将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引流,可以防止滤纸戳破,该目的不是从安全角度考虑,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实验基本操作,较基础,熟悉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2.【答案】C 【解析】 ‎ 本题考查化学的学科特点及化学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对生活、生产的影响是解答的关键,难度不大。‎ ‎【解答】‎ A.化学是具有创造性的、实用的科学,它帮助我们发现、认识、提取、制造自然界已有的物质,根据我们的需要设计、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所以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化学的特征就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故A正确; ‎ B.化学就是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故B正确;‎ C.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习化学就要重视化学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培养能力。所以学习化学既注重理论分析、推理,又需要做化学实验,故C错误。‎ D.因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故D正确。‎ ‎​故选C。‎ ‎3.【答案】C ‎【解析】解:A.碳酸钙不溶于水,可用过滤分离,故A正确; B.氯化钠难挥发,水易挥发,可分离,故B正确; C.汽油和植物油互溶,不分层,不能用分液分离,故C错误; D.碘和CCl4‎ 的沸点不同,可用蒸馏分离,故D正确。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注意常用分离提纯方法的原理以及适用对象,掌握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4.【答案】D ‎【解析】解:A.使用托盘天平时,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对于没有腐蚀性的药品,需要在托盘上放两张大小相同的纸,如果药品具有腐蚀性,需要在烧杯中称量,故A正确; B.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结束时,为了避免出现倒吸现象,应该先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故B正确; C.过滤时,应该做的“一贴、二低、三靠”,如:为了避免液体溅出,漏斗下端需要紧贴烧杯内壁,故C正确; D.在使用天平时要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如:在加砝码时先加大的,再加小的,最后移动游码,故D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了计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化学实验操作方法、化学安全事故及处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化学基本操作方法,明确常见计量仪器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5.【答案】C 【解析】解:苯不溶于水,苯的密度比水小,则溶液分层,由于碘易溶于苯,则苯层呈紫色,水层呈无色, 故选C。 碘易溶于苯,且苯不溶于水,苯的密度比水小,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侧重考查萃取知识,为高频考点,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题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6.【答案】D ‎【解析】解:A.二氧化碳与NaOH反应,将原物质除去,不能除杂,故A错误; B.碳酸钡与盐酸反应,将原物质除去,不能除杂,故B错误; C.二者均溶于水,但二者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不能蒸发分离,应利用结晶法,故C错误; D.CuO与稀硫酸反应,而Cu不能,则加适量稀硫酸后,过滤、洗涤可除杂,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混合物的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侧重于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实验能力,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题目难度不大。 7.【答案】D 【解析】解:A.生石灰和水反应,除杂不能影响被提纯的物质,应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分离,故A错误; B.碘水能透过滤纸,应用萃取分离,故B错误; C.乙醇和水互溶,应用四氯化碳作萃取剂,故C错误;‎ ‎ D.氯化钡可溶于水,硫酸钡不溶于水,溶于水后过滤即可分开,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题目难度不大,解答该类题目要牢固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易错点为B,注意萃取的原理. 8.【答案】B ‎【解析】解:①在制取氧气中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出现倒吸现象,立即松开试管上的橡皮塞,使倒吸现象停止,防止炸裂试管,故正确; ②进行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但萃取剂的密度不一定比水大,如苯作萃取剂,故错误; ③分液时,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下口倒出,水和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分液时,水在上层、四氯化碳在下层,则水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漏斗下口流出,故错误; ④进行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大部分蒸干后,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故错误; ⑤酒精着火时可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不能用水,故正确; ⑥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避免因液体热胀冷缩产生误差,故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实验基本操作、实验安全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实验操作规范性及元素化合物性质是解本题关键,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及实验操作和评价能力,注意萃取剂的选取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9.【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性质差异及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①乙醇与水互溶,但沸点不同,则选择蒸馏法分离; ②汽油与水分层,则选择分液法分离; ③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则利用有机溶剂萃取分离, 故A正确。 故选A。‎ ‎10.【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摩尔质量的概念理解和公式计算应用,题目较简单。 【解答】依据n=m/M计算,气体摩尔质量单位g/mol。 0.4mol的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6.4g,所以摩尔质量M===‎16g/mol,故选C。 11.【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气体摩尔体积,明确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及单位是解题关键,注意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题目难度不大. A.气体的摩尔体积由温度和压强决定; B.通常状况为25度,101kPa,1mol气体体积大于‎22.4L; C.气体的摩尔体积单位为L/mol; D.标况下,1mol任何气体体积大约‎22.4L. 【解答】 解:A.气体的摩尔体积由温度和压强共同决定的,温度、压强改变,气体摩尔体积就变,故A错误; B.通常状况为25度,101kPa,1mol气体体积大于‎22.4L,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故C错误; D.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故D正确; 故选:D. 12.【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明确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表达式为解答结构,C为易错点,注意硝酸钾溶液与水的密度不同,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解答】 A.10gNaOH的物质的量为:,所得溶液浓度为:,故A错误; B‎.80g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1mol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1mol硫酸,所得溶液浓度为:,故B错误; C.将0.5 mol•L-1的NaNO3溶液100 mL加热蒸发掉50 ‎ g水,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50mL,则所得溶液的浓度不是1mol/L,故C正确; D.标准状况下,22.4LHCl的物质的量为:,所得溶液浓度为:,故D错误。 故选C。 13.【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相关计算,注意结合物质的量的计算进行判断,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范围。 【解答】 A.常温常压下,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1mol氦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A,故A正确; B‎.8g甲烷物质的量==0.5mol,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5NA,故B正确; C.NO2和N2O4化学式最简式相同,只需计算46gNO2中所含的原子数=×3×NA=3NA,故C正确; D.四氯化碳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11.2L四氯化碳物质的量不是0.5mol,故D错误。 故选D。 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溶液配制,难度不大,注意容量瓶规格的选择。 实验室没有450mL容量瓶,应选择容积相近的500mL容量瓶,根据n=cV计算NaCl的物质的量,再根据m=nM计算需要氯化钠的质量。 【解答】 实验室没有450mL容量瓶,应选择容积相近的500mL容量瓶,NaCl的物质的量为‎0.5L×2mol/L=1mol,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1mol×‎58.5g/mol=‎58.5g。 ​故选B。 15.【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难度不大,注意掌握用固体溶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 【解答】 用固体溶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因此配制100mL 0.100mol/L Na2CO3溶液时的步骤为:④⑤①②⑥③‎ ‎, 故选C。 16.【答案】C 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明确参加反应的气体计量数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相同条件下,参加反应的不同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X、C2、AC2、B‎2C的计量数之比=2mL:5mL:4mL:2mL=2:5:4:2,其方程式为2X+‎5C2=‎4AC2+2B‎2C,再结合原子守恒得X化学式为A2B2,故C正确。 故选C。 17.【答案】B ‎【解析】解:m g气体X和n g气体Y所含分子数相同,根据V=n•Vm,则二者的物质的量相同,设物质的量为1mol,则 A、根据m=n•M可知两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质量之比,为m:n,故A正确; B、由n=可知,,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m:n,故B错误; C、由n==可知,等质量气体X与Y所含分子数与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即为n:m,故C正确; D、n==可知,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X与Y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m:n,故D正确. 故选B. m g气体X和n g气体Y所含分子数相同,根据V=n•Vm,则二者的物质的量相同,根据m=n•M可知两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根据n===可知分子数与质量关系.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题目难度中等,注意物质的量与体积、密度、原子数目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18.答案:D 解析:A.Na2CO3是盐不是碱,故A错误;B.CO不是酸性氧化物,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B错误;C.SO3是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 ‎19.答案:C 解析:胶体具有电泳现象,是因为胶体粒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胶体本身不带电,A项错误;纳米材料的微粒直径一般为几纳米或几十纳米(1 nm=10-‎9m),若形成分散系,则该分散系属于胶体,B项错误;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先使胶粒间的相互排斥作用减小从而发生聚沉,即产生沉淀,然后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沉淀逐渐溶解,C项正确;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原因是烟尘微粒带电荷,在直流电作用下可发生电泳现象,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D项错误。‎ ‎20.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可知,将纳米碳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的是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能透过滤纸;胶体较稳定,静置不会出现沉淀。‎ ‎21.【答案】BaSO4;BaCO3;除去过量的Ba(NO3)2〔或BaCl2〕和AgNO3;Na2CO3;HNO3‎ ‎【解析】解:由实验流程可知,加入过量的Ba(NO3)2,生成BaSO4、BaCO3沉淀,然后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AgNO3,使Cl-全部转化为AgCl沉淀,在所得滤液中加入过量的Na2CO3,使溶液中的Ag+、Ba2+完全沉淀,最后所得溶液为NaNO3和Na2CO3的混合物,加入稀HNO3,最后进行蒸发操作可得固体NaNO3. (1)加入过量的Ba(NO3)2,Na2SO4、Na2CO3和Ba(NO3)2反应生成BaSO4、BaCO3沉淀,故答案为:BaSO4;BaCO3; (2)滤液中含有Ag+、Ba2+,在所得滤液中加入过量的Na2CO3,使溶液中的Ag+、Ba2+完全沉淀,故答案为:除去过量的Ba(NO3)2〔或BaCl2〕和AgNO3; (3)溶液3为NaNO3和Na2CO3的混合物,加入稀HNO3,可除去Na2CO3,最后加热蒸发、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硝酸钠,故答案为:Na2CO3;HNO3. 由实验流程可知,加入过量的Ba(NO3)2,生成BaSO4、BaCO3沉淀,然后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AgNO3,使Cl-全部转化为AgCl沉淀,在所得滤液中加入过量的Na2CO3,使溶液中的Ag+、Ba2+完全沉淀,最后所得溶液为NaNO3和Na2CO3的混合物,加入稀HNO3,最后进行蒸发操作可得固体NaNO3.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操作方法,题目难度中等,解答时注意明确Cl-、SO42-的性质,把握除杂原则,提纯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注意把握实验的先后顺序. 22.【答案】(1)①‎22.4 L ②不一定 ‎(2)①气体分子数目相等 ②相同条件下,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相等 ‎(3)V(O2)=n·Vm=·Vm=×‎22.4 L·mol-1=‎‎2.8 L ‎(4)1∶1 2∶3 (5)‎106 g·mol−1 (6)p(H2)>p(Ne)>p(O2) ‎ ‎23.【答案】 (1) ‎8.0 g 0.2 NA (2) 5 : 4 : 2 7 : 4 (3) ‎64 g/mol 32 (4) ‎60 g/mol 20%‎ ‎23.【答案】④;胶头滴管;引流;检漏;②①③⑤⑥⑦④;10.0;② 【解析】解:(1)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可知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故必须使用的仪器有:①④⑤⑥⑦,还缺少的仪器室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④;胶头滴管; (2)在配制过程中,溶解氢氧化钠固体时玻璃棒的用途是:搅拌,加速溶解;在移液时玻璃棒的用途是引流,‎ ‎ 故答案为:引流; (3)容量瓶带有瓶塞,为防止漏液,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漏水; 故答案为:检漏; (4)配制0.5mol•L-1的NaOH溶液500mL,配制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用天平称量NaOH(用到药匙),在烧杯中稀释,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2-3次,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所以操作顺序是②①③⑤⑥⑦④; 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m=CVM=0.5mol/L×‎0.5L×‎40g/mol=‎10.0g, 故答案为:②①③⑤⑥⑦④;10.0; (5)①容量瓶使用时未干燥,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体积都不产生影响,溶液浓度不变,故不选; ②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观察液面,导致液面下降,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选; ③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补至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不选; ④移液时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导致部分溶质损耗,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不选; ⑤移液时不慎有少量溶液洒落到桌面上,导致部分溶质损耗,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不选; 故选:②. 本题考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操作步骤和仪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和误差分析的方法.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