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化学试题 ‎1. 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是( )‎ A. 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 B. 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C. 利用潮汐能发电 D. 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 ‎【答案】B ‎【解析】A.太阳能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是节能同时减少污染气体排放,符合节能减排思想,故A不选;B.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不能节能减排,反而增加了汽车尾气的排放,不符合节能减排思想,故B选;C.潮汐是一种绿色能源,利用潮汐发电,又可以节省资源,同时减少了气体的排放,符合节能减排思想,故C不选;D.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可以节约电能,符合节能减排思想,故D不选;故选B。‎ 点睛:熟悉节能减排的含义是解题关键,培养学生节能减排的理念,节能减排有广义和狭义定义之分,广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狭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 ‎2. 未来氢气将作为新能源的优点的是( )‎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 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③氢气是一种再生能源 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 - 21 - / 21‎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任何物质的燃烧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因此不能是氢气将作为新能源的优点,错误;②由于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所以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正确;③氢气燃烧的产物水可以作为产生氢气的原理,因此氢气是一种再生能源,正确;④氢气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的能量,正确;因此作为新能源的优点的是②③④,选项是D。‎ 考点:考查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的知识。‎ ‎3. 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① 液态水变成水蒸气 ② 酸碱中和反应 ③ 浓H2SO4稀释 ④ 固体NaOH溶于水 ⑤ H2在Cl2中燃烧 ⑥ 弱酸电离 A. ②③④⑤ B. ②③④ C. ②⑤ D. ①③⑤‎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①液态水变成气态水,需要吸收热量,故不符合题意;②酸碱中和是放热反应,故符合题意;③浓硫酸遇水放出大量的热,但不属于化学反应,故不符合题意;④NaOH或遇水放出大量的热,但不属于化学反应,故不符合题意;⑤燃烧是放热反应,故符合题意;⑥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电离,故不符合题意。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 考点:考查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21 - / 21‎ A.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B. 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 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 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个数,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故错误;B、增大压强,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个数,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错误;C、升高温度,增大了活化分子百分数,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故正确;D、催化剂降低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错误。‎ 考点: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等知识。‎ ‎5. 下列措施能加快Fe与0.1mol/L的稀H2SO4反应产生H2的反应速率的是( )‎ A. 向溶液中再滴加1mol/L的HNO3 B. 将稀硫酸改为98%的浓硫酸 C. 滴加少量的CuSO4 溶液 D. 降低温度 ‎【答案】C - 21 - / 21‎ ‎【解析】A、铁与硝酸反应不生成氢气,A错误;B、铁在浓硫酸中钝化,不生成氢气,B错误;C、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形成铁铜原电池,能够加快反应速率,C正确;D、降温,反应速率减慢,D错误;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常见因素,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基础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学生应熟悉温度、浓度、构成原电池、增大接触面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来解答,但硝酸、浓硫酸的性质是学生解答中容易忽略的知识。‎ ‎6.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g)+Y2(g)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2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 A. Z为0.3 mol·L-1 B. Y2为0.4 mol·L-1‎ C. X2为0.2 mol·L-1 D. Z为0.4 mol·L-1‎ ‎【答案】A ‎..................‎ ‎【考点定位】考查可逆反应的特点及物质的平衡浓度的计算的知识。‎ - 21 - / 21‎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可逆反应的特点及物质的平衡浓度的计算等知识,是对基础性知识的考查,侧重于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检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题的解题技巧是用极端假设法确定各物质浓度范围:先假设反应正向或逆向进行到底,求出各物质浓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开区间),从而确定它们的浓度范围。‎ ‎7. 已知25℃、101kPa条件下:4Al (s) + 3O2 (g) == 2Al2O3 (s) △H = -2834.9 kJ·mol-1 4Al (s) +2O3 (g) == 2Al2O3 (s) △H = -3119.91 kJ·mol-1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 为吸热反应 B. 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 为放热反应 C. O3比O2稳定,由O2变O3 为吸热反应 D. O2比O3稳定,由O2变O3 为放热反应 ‎【答案】A ‎【解析】已知:①4Al (s) + 3O2 (g)=2Al2O3 (s) △H = -2834.9 kJ·mol-1 ‎ ‎②4Al (s) +2O3 (g)=2Al2O3 (s) △H = -3119.91 kJ·mol-1 ‎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即得到3O2 (g)=2O3 (g) △H=+285.01kJ/mol,则A. 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A正确;B. 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B错误;C. 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C错误;D. 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D错误,答案选A。‎ - 21 - / 21‎ ‎8. 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外两种气体,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  )‎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为3B(g)+4D(g) 6A(g)+2C(g)‎ B. 反应进行到1 s时,v(A)=v(D)‎ C. 反应进行到6 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 mol·L-1·s-1‎ D. 反应进行到6 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 ‎【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反应达到平衡时A物质增加了1.2mol、D物质增加了0.4mol、B物质减少了0.6mol、C物质减小了0.8mol,所以A、D为生成物,物质的量之比为3:1,B、C为反应物,物质的量之比为3:4,反应方程式为:3B+4C6A+2D,故A错误;B、反应到1s时,v(A)═=0.3mol/(L•s),v(C)═=0.1mol/(L•s),所以v(A)≠v(C),故B错误;C、反应进行到6s时,v(B)===0.05mol/(L•s),故C正确;D、反应进行到6s时,v(A)==0.1mol/(L•s),v(B)===0.05mol/(L•s),v(C)===0.067mol/(L•s),v(D)===0.033mol/(L•s),所以反应进行到6 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C。‎ ‎9. 甲烷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0.25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222.5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 A. 2CH4(g) + 4O2(g) == 2CO2(g) + 4H2O(l) ΔH= +890 kJ·mol-1‎ B. CH4(g) + 2O2(g) == CO2(g) +2H2O(l) ΔH= +890 kJ·mol-1‎ - 21 - / 21‎ C. CH4(g) + 2O2(g) == CO2(g) +2H2O(l) ΔH= -890 kJ·mol-1‎ D. 2CH4(g) + 4O2(g) == 2CO2(g) + 4H2O(l) ΔH= -890 kJ·mol-1‎ ‎【答案】C 考点:考查热化学方程式判断 ‎10. 将等物质的量的N2、H2气体充入某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并达到平衡:N2(g)+3H2(g) 2NH3(g) ΔH<0。当改变某个条件并维持新条件直至新的平衡时,下表中关于新平衡与原平衡的比较正确的是(  )‎ 选项 改变条件 新平衡与原平衡比较 A 增大压强 N2的浓度一定变小 B 升高温度 N2的转化率变小 C 充入一定量H2‎ H2的转化率不变,N2的转化率变大 D 使用适当催化剂 NH3的体积分数增大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若减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虽平衡正向移动,但N2的浓度增大,故A错误;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2的转化率变小,故B正确;充入一定量H2,H2的转化率变小,N2的转化率变大,故C错误;使用适当催化剂不能使平衡移动,NH3的体积分数不变,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 ‎11.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aA(g)  - 21 - / 21‎ 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5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的转化率变大 B.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D的体积分数变大 D. a<c+d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气体体积刚压缩平衡还未移动时D的浓度是原来的2倍,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5倍,D的浓度减小,所以压缩体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变小,故A错误;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B错误;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的体积分数减小,故C错误;D、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a<c+d,故D正确。故选D。‎ 考点:化学平衡移动 ‎12. 已知(1)H2(g)+1/2O2(g)===H2O(g) △H1=a kJ·mol-1‎ ‎(2)2H2(g)+O2(g)===2H2O(g) △H2=b kJ·mol-1‎ ‎(3)H2(g)+1/2O2(g)===H2O(l) △H3=c kJ·mol-1‎ ‎(4)2H2(g)+O2(g)===2H2O(l) △H4=d kJ·mol-1‎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ad>0 C. 2a=b<0 D. 2c=d>0‎ ‎【答案】C - 21 - / 21‎ ‎【解析】H2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ΔH<0,a、b、c、d都小于0,B、D错;反应③与反应①相比较,产物的状态不同,H2O(g)转化为H2O(l)为放热反应,所以a>c,A错;反应②的化学计量数是①的2倍,反应热②也是①的2倍,b=2a<0,C对。‎ ‎13.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① C2H2(g) +5/2O2(g) == 2CO2(g)+H2O(l) ΔH1=-1301.0 kJ•mol-1‎ ‎② C(s)+ O2(g) == CO2(g) △H2=-393.5 kJ•mol-1‎ ‎③ H2(g)+ O2(g) == H2O(1) △H3 = -285.8 kJ·mol-1‎ 则反应④ 2C(s)+ H2(g) == C2H2(g)的△H为( )‎ A. +228.2 kJ·mol-1 B. -228.2 kJ·mol-1‎ C. +1301.0 kJ·mol-1 D. +621.7 kJ·mol-1‎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②×2+③-①即得到反应④ 2C(s)+ H2(g) == C2H2(g),所以该反应的△H=-393.5 kJ•mol-1×2-285.8 kJ·mol-1+1301.0 kJ•mol-1=+228.2 kJ·mol-1,答案选A。‎ 考点:考查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点评: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时,一般依据盖斯定律进行。‎ ‎14. 参考下表键能数据,估算晶体硅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硅晶体的热化学方程式:Si(s)+O2(g)===SiO2(s)中,ΔH的值为(  )‎ 化学键 Si—O O===O Si—Si Si—Cl Si—C 键能/‎ kJ·mol-1‎ ‎460‎ ‎498.8‎ ‎176‎ ‎360‎ ‎347‎ A. -989.2 kJ·mol-1 B. +989.2 kJ·mol-1‎ - 21 - / 21‎ C. -61.2 kJ·mol-1 D. -245.2 kJ·mol-1‎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硅和二氧化硅均是原子晶体,其中在晶体硅中每个硅原子形成4÷2=2个Si—Si键。在二氧化硅晶体中每个硅原子形成4个Si—O键。由于反应热等于断键吸收的能量与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的差值,则该反应的反应热△H=2×176 kJ/mol+498.8 kJ/mol—4×460 kJ/mol=—989.2 kJ/mol,答案选A。‎ 考点:考查反应热的计算 ‎15. 实验测得某反应在不同pH下产物A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其他条件相同)。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增大压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B. pH=6.8时,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C. 一定pH范围内,溶液中H+浓度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D. 可采用调节pH的方法使反应停止 ‎【答案】D ‎【解析】A.图象没有给出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不能确定,A错误;B.pH=6.8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曲线斜率逐渐减小,则说明反应速率逐渐减小,B错误;C.由图象可知,一定pH范围内,溶液中H+浓度越小反应速率越小,C错误;D.当pH=8.8时,c(A)基本不变,说明反应停止,D正确,答案选D。‎ - 21 - / 21‎ ‎16. 把在空气中久置的铝片5.0 g投入盛有500 mL 0.5 mol·L-1硫酸溶液的烧杯中,该铝片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v与反应时间t可用如图坐标曲线来表示。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 O~a段不产生氢气是因为表面的氧化物隔离了铝和硫酸溶液 B. b~c段产生氢气的速率增加较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温度升高 C. t>c时产生氢气的速率降低主要是因为溶液中c(H+)降低 D. t=c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答案】D ‎【解析】A、因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能与硫酸反应得到盐和水,无氢气放出,发生的反应为Al2O3+3H2SO4=Al2(SO4)3+3H2O,A正确;B、在反应过程中,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但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且后者为主要因素,B正确;C、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逐渐降低,所以反应速率逐渐减小,C正确;D、反应不是可逆反应,随反应进行反应放热对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减少的影响大,当t=c时温度影响最大,t>c时温度影响不是主要因素,浓度减少是主要因素,D错误;答案选D。‎ ‎17. 分别取40 mL的0.50 mol/L盐酸与40 mL0.55 mol/L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1)理论上稀强酸、稀强碱反应生成1 mol水时放出57.3 kJ的热量,写出表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 - / 21‎ ‎(2)如右图所示,A为泡沫塑料板,上面有两个小孔,分别插入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棒,两个小孔不能开得过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反应需要多次测量温度,每次测量温度后在进行下一次测量以前都必须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又知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为了计算中和热,实验时还需测量的数据有(填序号)__________;‎ A.反应前盐酸溶液的温度 B.反应前盐酸溶液的质量 C.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 D.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E.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 F.反应后混合溶液的质量 ‎(4)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 序号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盐酸 氢氧化钠 混合溶液 ‎1‎ ‎20.0‎ ‎20.1‎ ‎23.2‎ ‎2‎ ‎20.2‎ ‎20.4‎ ‎23.4‎ ‎3‎ ‎20.5‎ ‎20.6‎ ‎23.6‎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____________;‎ ‎(5)假定该学生的操作完全同上,实验中改用100 mL 0.5 mol/L盐酸跟100 mL 0.55 mol/L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 21 - / 21‎ ‎【答案】 (1). NaOH(aq)+H2SO4(aq)=== Na2SO4(aq)+H2O(l) ΔH=-57.3 kJ/mol (2). 减少热量损失 (3). 用水将温度计上的液体冲掉 (4). A、C、E (5). -51.8 kJ/mol (6). 不相等 (7). 相等 ‎【解析】(1)已知稀强酸、稀强碱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放出57.3kJ的热量,稀硫酸和氢氧化钠稀溶液都是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1/2H2SO4(aq)=1/2 Na2SO4(aq)+H2O(l) ΔH=-57.3 kJ/mol;‎ ‎(2)如图所示,A为泡沫塑料板,上面有两个小孔,分别插入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若两个小孔开得过大,会导致散失较多的热量,影响测定结果;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计上的酸与NaOH溶液反应放热,使温度计读数升高,温度差偏低,使测得的中和热偏高,所以每次测量后用水将温度计上的液体冲掉,并擦干温度计; ‎ ‎(3)由Q=cm△T可知,测定中和热需要测定的数据为:A.反应前盐酸溶液的温度;C.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和E.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答案选ACE;‎ - 21 - / 21‎ ‎(4)第1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05℃,反应后温度为:23.2℃,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15℃;第2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3℃,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1℃;第3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55℃,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05℃;40mL的0.50mol/L盐酸与40mL的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和为m=80mL×1g/cm3=80g,c=4.18J/(g•℃),代入公式Q=cm△T得到生成0.02mol的水放出热量Q=4.18J/(g•℃)×80g×(3.15℃+3.1℃+3.05℃)/3=1036J=1.036kJ,即生成0.02mol的水放出热量为:1.036kJ,所以生成1mol的水放出热量为:1.036kJ×1mol/0.02mol=51.8kJ/mol,即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51.8kJ/mol;‎ ‎(5)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若用100mL 0.50mol/L盐酸跟100mL 0.55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加,所放出的热量增加,但是中和热是指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与酸碱的用量无关,所以用100mL 0.50mol/L盐酸跟100mL 0.55mol/L 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中和热数值相等。‎ ‎18. 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⑤混合气体的颜色,⑥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⑦某种气体的百分含量 ‎(1)能说明2SO2(g)+O2(g) 3(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2SO ‎(2)能说明I2(g)+H2(g) _______________。2HI(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3)能说明2NO2(g) N2O4(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 - / 21‎ ‎(4)能说明C(s)+CO2(g) 2CO(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_。‎ ‎(5)能说明NH2COONH4(s) 2NH3(g)+CO2(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 ‎(6)能说明5CO(g)+I2O5(s) 5CO2(g)+I2(s)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答案】 (1). ①③④⑦ (2). ⑤⑦ (3). ①③④⑤⑦ (4). ①②③④⑦ (5). ①②③ (6). ②④⑦‎ ‎【解析】(1)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①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正确;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不变,错误;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正确;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正确;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一直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平衡状态,错误;⑥只要反应发生就有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错误;⑦某种气体的百分含量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正确,答案选①③④⑦;‎ - 21 - / 21‎ ‎(2)对于反应I2(g)+H2(g)2HI(g),①混合气体的压强一直不变,错误;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不变,错误;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一直不变,错误;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直不变,错误;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一直不变,即碘蒸气浓度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正确;⑥只要反应发生就有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错误;⑦某种气体的百分含量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正确,答案选⑤⑦;‎ ‎(3)对于反应2NO2(g) N2O4(g)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正确;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不变,错误;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正确;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正确;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一直不变,即二氧化氮浓度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正确;⑥只要反应发生就有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错误;⑦某种气体的百分含量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正确,答案选①③④⑤⑦;‎ ‎(4)对于反应C(s)+CO2(g)2CO(g),①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正确;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说明气体质量不变,达到平衡状态,正确;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正确;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和质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正确;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一直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平衡状态,错误;⑥只要反应发生就有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错误;⑦某种气体的百分含量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正确,答案选①②③④⑦;‎ ‎(5)对于反应NH2COONH4(s)‎ - 21 - / 21‎ ‎ 2NH3(g)+CO2(g),①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正确;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说明气体质量不变,达到平衡状态,正确;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正确;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错误;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一直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平衡状态,错误;⑥只要反应发生就有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错误;⑦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始终不变,因此气体的百分含量始终不变,错误,答案选①②③;‎ ‎(6)对于反应5CO(g)+I2O5(s)5CO2(g)+I2(s),①混合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错误;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说明气体质量不变,达到平衡状态,正确;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错误;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说明气体的质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正确;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一直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平衡状态,错误;⑥只要反应发生就有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错误;⑦某种气体的百分含量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正确,答案选②④⑦。‎ 点睛:明确平衡状态的含义、特征是解答的关键,注意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19.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 ‎(1)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21 - / 21‎ ‎(2)600 ℃时,在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硫和氧气混合,在反应进行至10 min和20 min时,分别改变了影响反应的一个条件,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前10 min正反应速率逐渐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前15 min内用SO3表示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3)图中反应进程,表示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即达到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_。‎ ‎(4)根据如图判断,10 min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下面编号,下同);20 min时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____。‎ a.加入催化剂 b.缩小容器容积 c.降低温度 d.增加O2的物质量 ‎【答案】 (1). 减小 (2). 减小 (3). 1.33×10-3mol·L-1·min-1 (4). 15~20 min,25~30 min (5). ab (6). d - 21 - / 21‎ ‎【解析】(1)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2)根据图像可知前10min内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前15min内生成三氧化硫是0.04mol,浓度是0.02mol/L,则用SO3表示平均反应速率为0.02mol/L÷15min=1.33×10-3 mol·L-1·min-1。(3)反应混合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化,说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由图可知在15~20min、25~30 min分别出现平台,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处于平衡状态;(4)(4)根据图像可知10min时曲线斜率均增大,说明反应速率加快,因此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加入催化剂或缩小容器容积,增大压强,答案选ad;20min时氧气浓度突然增大,其它物质的浓度不变,因此改变的条件是增加O2的物质的量,答案选d。‎ ‎20. (1) 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CH4(g)+4NO2(g)===4NO(g)+CO2(g)+2H2O(g) ΔH=-574 kJ/mol CH4(g)+4NO(g)===2N2(g)+CO2(g)+2H2O(g)ΔH=-1160 kJ/mol 若用标准状况下4.48 L 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转移电子总数为________(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NA表示),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kJ。‎ ‎(2)葡萄糖是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葡萄糖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s)+6O2(g)====6CO2(g)+6H2O(l) ΔH=-2800 kJ·mol-1。已知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与它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相同。计算100 g葡萄糖在人体中完全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为______kJ。‎ ‎(3)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经5分钟后,测得D的浓度为0.5 mol/L,c(A)∶c(B)=3∶5,C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1 mol/(L·min)求:‎ ‎①此时A的浓度为________,反应开始前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②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③x=________。‎ - 21 - / 21‎ ‎【答案】 (1). 1.60NA(或1.6NA) (2). 173.4 (3). 1555.6 (4). 0.75 mol·L-1 (5). 3 mol (6). 0.05 mol·(L·min)-1 (7). 2‎ ‎【解析】(1)已知: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 ΔH=-574 kJ/mol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ΔH=-1160 kJ/mol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2即得到CH4(g)+2NO2(g)=N2(g)+CO2(g)+2H2O(g)ΔH=-867kJ/mol。若用标准状况下4.48 L CH4还原NO2至N2,甲烷是0.2mol,碳元素化合价从-4价升高到+4价,因此整个过程中转移电子总数为1.60NA,放出的热量为0.2mol×867kJ/mol=173.4kJ。‎ ‎(2)100 g葡萄糖在人体中完全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为。‎ ‎(3)①测得D的浓度为0.5 mol/L,D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 mol/(L·min),又因为C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1 mol/(L·min),根据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x=2,设A和B的起始量均是nmol,则 ‎3A(g)+B(g)=2C(g)+2D(g)‎ 起始量(mol) n n 0 0‎ 转化量(mol) 1.5 0.5 1 1‎ 平衡量(mol) n-1.5 n-0.5 1 1‎ - 21 - / 21‎ 经5分钟后 c(A)∶c(B)=3∶5,因此(n-1.5):(n-0.5)=3∶5,解得n=3,所以此时A的浓度为1.5mol÷2L=0.75mol/L,反应开始前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3mol。‎ ‎②根据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 mol·(L·min)-1。‎ ‎③根据以上分析可知x=2。‎ - 21 - / 2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