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卷·2019届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末期考试(2018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卷·2019届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末期考试(2018

高二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Ba-137‎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尼龙绳主要成分是合成纤维 B.天然油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C.麦芽糖水解产物为还原性糖 D.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2.新制饱和氯水中存在:Cl2+H2O HCl+HClO,为增强溶液漂白能力,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加稀硫酸 B.加 CaCO3 固体 C.加 NaCl 固体 D.通入 SO2‎ ‎3.用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4g 乙烯和丁烯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3NA 个 B.标准状况下,22.4L 己烷中共价键数目为 19NA C.高温下,0.2molFe 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 H2 分子数目为 0.3NA D.78 g 苯含有 C=C 双键的数目为 3NA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均可通过改变化学反应条件而改变 C.在气体反应中,缩小体积,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D.常温下硝酸铵能够溶于水,因为其溶于水是一个熵增大的过程 ‎5.某烃经分析测得碳的质量分数为 85.71%,质谱图显示,其质荷比为 84;该烃的核磁共振氢谱如图所示。 则该烃为( )‎ A.HCHO B. C. D.‎ ‎O CH3—C—CH3‎ ‎=‎ ‎6.已知反应:①101kPa 时,2C(s)+O2(g)=2CO(g) ΔH=-221 kJ/mol ‎②稀溶液中,H+(aq)+OHˉ(aq)=H2O(l) ΔH=-57.3 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①表示 2molC(s)燃烧生成 2CO(g)需要吸收 221 kJ 的热量 B.碳的燃烧热等于 110.5 kJ/mol C.稀硫酸与稀 NaOH 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 ΔH=-57.3 kJ/mol D.稀醋酸与稀 NaOH 溶液反应生成 1 mol 水,放出 57.3 kJ 热量 ‎7.柑橘中柠檬烯的结构可表示为,下列关于这种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与苯的结构相似,性质也相似 B.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易发生取代反应,难发生加成反应 D.该物质极易溶于水 ‎8.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环境中 NH3 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O2 在电极 b 上发生还原反应 B.溶液中 OH—向电极 a 移动 C.反应消耗的 NH3 与 O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3‎ D.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H3-6e—=N2+6H+‎ ‎9.下列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①已达平衡的反应 C(s)+H2O(g) CO(g)+H2(g) △H>0,当增加反应物物质的量时,平衡一定向正反应 方向移动 ‎②已达平衡的反应 C(s)+H2O(g) CO(g)+H2(g) △H>0,升高温度,正、逆反应的速率都增大 ‎③恒温恒容下,已达平衡的反应 2NH3(g) N2(g)+3H2(g),再充入少量 NH3,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④恒温恒容下,已达平衡的反应 2NH3(g) N2(g)+3H2(g),再充入少量 NH3,达到新平衡后 NH3 的体 积分数减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 ‎①‎ ‎②‎ ‎③‎ ‎④‎ O2‎ ‎⑤ N2‎ ‎‎ NO2‎ ‎H2O Cu ‎‎ HNO3‎ A.①② B. ①③④ C. ③④⑤ D.③⑤‎ ‎11.温度为 T 时,向 2.0 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1.0 mol PCl5,反应 PCl5(g) PCl3(g)+Cl2(g)经过一段 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t / s ‎0‎ ‎50‎ ‎150‎ ‎250‎ ‎350‎ n(PCl3) / mol ‎0‎ ‎0.16‎ ‎0.19‎ ‎0.20‎ ‎0.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在前 50 s 的平均速率 v(PCl3)= 0.0032 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 c(PCl3)=0.11 mol·L-1,则反应的△H<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1.0 mol PCl5、0.20 mol PCl3 和 0.20 mol Cl2,反应达到平衡前 v(正)>v(逆)‎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1.0 mol PCl3 和 1.0 mol Cl2,达到平衡时,PCl3 的转化率小于 ‎80%‎ ‎12.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变蓝 浓氨水显碱性 B 将 SO2 通入 Ba (NO3)2 溶液中 产生白色沉淀 SO2 有还原性 C 其他条件不变,压缩 2HI(g) I2(g)+H2(g)‎ 平衡体系的体积 混合气体颜色变深 平衡向生成 I2(g)的方向移 动 D 将颗粒大小相同的钠,同时加入到等体积的乙 醇和水中 都产生气体,但钠 与水产生气体更快 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 中的氢具有不同的活性 ‎13.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硝基甲苯又可以被称为间硝基甲苯 B.甲苯共面原子数目最多为 13‎ C.乙烯与苯乙烯为同系物 D.丙烷和 2,2-二甲基丙烷的一氯代物均为两种 ‎14.短周期主族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Y 的原子半径 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由 X、Y 和 Z 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入稀盐酸,有黄色沉 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 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 W 的强 B.Y 的简单离子与 X 的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由 W、X 和氢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含有离子键 D.Z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 ‎15.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的是( )‎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A.图 1 表示 KNO3 的溶解度曲线,图中 a 点所示的溶液是 80 ℃时 KNO3 的不饱和溶液 B.图 2 表示某放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C.图 3 表示石墨的总键能比金刚石的总键能小 D.图 4 表示已达平衡的某反应,在 t0 时改变某一条件后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增大压强 ‎16 .CH3OH 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用 CO 与 H2 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 CH3OH ,其反应为:‎ CO(g)+2H2(g) CH3OH(g)。按 n(CO)∶n(H2)=1∶2 向密闭容器中充入反应物,测得平衡时混合物中 CH3OH 的体积分数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P1<P2 B.该反应的△H>0‎ C.平衡常数:K(A)=K(B) D.在 C 点时,CO 转化率为 75%‎ 二、非选择题(5 小题,共 52 分)‎ ‎17.(6 分)氨的转化对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有重要意义。‎ 催化剂 ‎(1)工业合成氨:N2(g)+3H2(g)‎ ‎高温高压 2NH3(g)。已知断开 1 mol 化学键所需的能量见下表:‎ N≡N H—H N—H 键能/kJ·mol-1‎ ‎945‎ ‎436‎ ‎391‎ 运用键能数据计算,该反应的 ΔH 约为 kJ·mol-1‎ ‎(2)NH3 在一定条件下可被氧化:4NH3(g)+3O2(g) 2N2(g)+6H2O(g),下列能确定该反应在恒温恒容下 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4 mol N—H 键断裂的同时断裂 6 mol H—O 键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c(NH3)/c(H2O)不再变化 D.v(NH3)=2v(N2)‎ ‎(3)水中的氨在微生物作用下可被氧化为亚硝酸(HNO ),某实验小组用 50 mL 0.50 mol·L-1‎ ‎0.55 mol·L-1 NaOH 溶液和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中和热,得到表中的数据:‎ ‎HNO2、50 mL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 t1/℃‎ 终止温度 t2/℃‎ 盐酸 NaOH 溶液 ‎1‎ ‎20.2‎ ‎20.3‎ ‎23.3‎ ‎2‎ ‎20.3‎ ‎20.5‎ ‎23.4‎ ‎3‎ ‎21.5‎ ‎21.6‎ ‎24.5‎ ‎①不能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的理由是 。‎ ‎②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 ΔH= kJ·mol-1 [HNO 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按 4.18×10-3 kJ·(g·℃)-1 计算]‎ ‎和 NaOH 溶液的密度按 1 g·cm-3 计算,反应后 ‎18.(8 分)氯化亚铜(CuCl)是白色粉末,不溶于水、乙醇及稀硫酸,常用作有机合成工业中的催化剂。‎ ‎2-‎ 以粗盐水(含 Ca2+、Mg2+、SO4‎ ‎等杂质)、Cu、稀硫酸、SO2 等为原料合成 CuCl 的工艺如下:‎ ‎①过量 A ‎②过量 Na2CO3 滤渣 ‎‎ Cu H2O ‎③过量 NaOH ‎适量 HCl ‎CO2‎ ‎反应Ⅲ D ‎反应Ⅳ 粗盐水 ‎过滤 反应Ⅰ ‎‎ 反应Ⅱ C E Cu 反应Ⅴ O2‎ 稀 H2SO4‎ ‎反应Ⅵ SO2‎ ‎CuCl ‎(1)A 的化学式为 ,NaOH 的电子式为 。‎ ‎(2)反应Ⅲ是氯碱工业的基础,是电解由反应Ⅱ所得到的溶液,生成两种气体(一种是所有气体中密度 最小的气体 C,一种是黄绿色气体 D)和一种易溶、易电离的碱 E。请写出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 ‎ ‎ 。‎ ‎(3)反应 V 的氧化剂是 。‎ ‎(4)反应 VI 的离子方程式为 。‎ ‎(5)写出一种在本工艺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 。‎ ‎19.(12 分)实验室制乙酸乙酯得主要装置如图 A 所示,主要步骤①在 a 试管中 按 2∶3∶2 的体积比配制浓硫酸、乙醇、乙酸的混合物; ②按 A 图连接装置, 使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 b 试管所盛的饱和碳酸钠溶液中;③小火加热 a 试管中 的混合液; ④等 b 试管中收集到约 2 mL 产物时停止加热。撤下 b 试管并用力振 荡,然后静置待其中液体分层; ⑤分离出纯净的乙酸乙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配制混合物加入试剂顺序: 。‎ ‎(2)步骤④中可观察到 b 试管中有细小的气泡冒出,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A 装置中使用球形干燥管除起到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 ,步骤⑤中分离乙 酸乙酯必须使用的一种仪器是 。‎ ‎(4)为证明浓硫酸在该反应中起到了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某同学利用上图 A 所示装置进行了以下 4 个实验。实验开始先用酒精灯微热 3min,再加热使之微微沸腾 3min。实验结束后充分振荡小试管 b 再测 有机层的厚度,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 编号 试管 a 中试剂 试管 b 中试剂 测得有机层 的厚度/cm W ‎3 mL 乙醇、2 mL 乙酸、2mL 18mol·L-1 浓硫酸 饱和 Na2CO3‎ 溶液 ‎5.0‎ X ‎3 mL 乙醇、2 mL 乙酸 ‎0.1‎ Y ‎3 mL 乙醇、2 mL 乙酸、2mL 3mol·L-1 H2SO4‎ ‎1.2‎ Z ‎3 mL 乙醇、2 mL 乙酸、盐酸 ‎1.2‎ ‎①实验 Y 的目的是与实验 Z 相对照,证明 H+对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实验 Z 中应加入盐酸的体积 和浓度分别是 mL 和 mol·L-1 。‎ ‎②分析实验 (填实验编号)的数据,可以推测出浓 H2SO4 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 浓硫酸的吸水性能够提高乙酸乙酯产率的原因是 。‎ ‎③加热有利于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但实验发现温度过高乙酸乙酯的产率反而降低,可能的原因是 ‎ 。‎ ‎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后,经过洗涤,为了干燥乙酸乙酯可选用的干燥剂为 (填字母)。‎ A.P2O5 B.无水 Na2SO4 C.碱石灰 D.NaOH 固体 ‎20.(13 分)煤是我国重要的化石燃料,煤化工行业中产生的 H2S 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资源。‎ ‎(1)煤液化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过程。‎ ‎(2)通过热化学循环在较低温度下由硫化氢分解制备氢气的反应系统原理如下:‎ 通过计算,可知系统制氢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3)H2S 在煤的工业脱硫中起重要作用,H2S 与 CO2 在高温下发生反应:H2S(g)+CO2(g)COS(g)‎ ‎+H2O(g),将 0.10 mol CO2 与 0.40 mol H2S 充入体积可变的 2.5 L 的容器中 ‎①保持容器体积不变,温度为 610 K,反应达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0.02。H2S 的平衡转化率 a1 = %,反应平衡常数 K= 。‎ ‎②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在 620 K 重复实验,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0.03,H2S 的转化率a2 a1 , 该反应的 D H 0。(填“>”“<”或“=”)‎ ‎③保持压强不变,温度为 610 K,当反应达平衡后,再向容器中通入 0.10 mol CO2 与 0.10 mol H2O, 此时 v(正) v(逆)(填“>”“<”或“=”)‎ ‎(4)煤液化过程中产生的 H2S 可生产硫酸,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生产过程中的尾气需要测定 SO2 的含量符合标准才能排放。已知有 V 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尾气, 通入足量 H2O2 吸收再加足量 BaCl2 溶液充分反应后(不考虑尾气中其他成分的反应),过滤、洗涤、干燥、 称量得到 b g 沉淀。H2O2 吸收 SO2 的化学方程式是 ;尾气中 SO2 的含量(体积分数)的计算式是 。‎ ‎21.(13 分)化合物 F 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它的合成路线如下:‎ ‎(1)化合物 D 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F 分子式为 ‎ ‎(2)的化学名称是 ‎ ‎(3)由 C 生成 D 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 ‎(4)写出化合物 C 与乙酸反应生成酯的化学方程式: ‎ ‎(5)写出化合物 B 的结构简式: ‎ ‎(6)某化合物是 D 的同分异构体,且分子中只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写出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 (任写一种)。‎ ‎(7)请根据已有知识并结合相关信息,写出以苯酚()和 CH2=CH2 为原料制备有机物的合成 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 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高二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选择题:1-5:DBACC 6-10:CBDBB 11-16:CCBDCD ‎17.(6 分)‎ ‎(1)-93 (2 分) (2)C(1 分) (3)①Cu 比玻璃传热快,造成热量损失大(1 分)‎ ‎②ΔH=-[100 g×4.18×10-3 kJ·(g·℃)-1×3 ℃]÷0.025 mol=-50.16 kJ·mol-1(2 分)‎ ‎18.(8 分)‎ ‎(1)BaCl2(1 分) (1 分) (2)2NaCl+ 2H2O H2↑ + Cl2↑ + 2NaOH(2 分)‎ ‎2-‎ ‎(3)O2 (1 分) (4)2Cu2++2Cl-+SO2+2H2O=2CuCl↓+4H++ SO4‎ ‎(5)NaOH 或 H2SO4(1 分)‎ ‎19.(12 分)‎ ‎(2 分)‎ ‎2- -‎ ‎(1)乙醇、浓硫酸、乙酸(1 分) (2)2CH3COOH+CO3‎ ‎=2CH3COO +H2O+CO2↑(2 分);‎ ‎(3)防倒吸(1 分);分液漏斗(1 分);‎ ‎(4)①2(1)、6(1分) ②WY(1分)、浓硫酸可以吸收酯化反应中生成的水,降低了生成物浓度使平衡 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2分) ③大量乙酸、乙醇未经反应就脱离反应体系(或温度过高发生其他反 应)(1分)。④B(1分);‎ ‎20.(13 分)‎ ‎(1)化学(1 分)‎ ‎(2)H2S(g)=H2(g)+S(s) ΔH=+20 kJ/mol(2 分)‎ ‎(3)①2.5(2 分) 2.8×10–3 (2 分) ②>(1 分) >(1 分) ③<(1 分)‎ ‎(4)SO2+H2O2=H2SO4 (1 分) ×100%(2 分)‎ ‎21.(13 分)‎ ‎(1)羰基(1 分); C11H20O2(1 分) (2)2-甲基丙烯(1 分) (3)氧化反应(1 分)‎ ‎(4) (2 分)‎ ‎(5) (2 分)‎ ‎(6) 、等(2 分)‎ ‎(7) (每步 1 分,共 3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