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卷·2019届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卷·2019届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 (21小题,每小题3分,共63分)‎ ‎1. 对于:2C4H10(g)+13O2(g)===8CO2(g)+10H2O(l) ΔH=-5 800 kJ·mol-1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的反应热为ΔH=-5 800 kJ·mol-1,是放热反应 B. 该反应的ΔH与各物质的状态有关,与化学计量数也有关 C. 该式的含义为:25 ℃、101 kPa下,2 mol C4H10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5 800 kJ D. 该反应为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由此可知丁烷的燃烧热为5 800 kJ·mol-1‎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热化学反应方程式,△H<0,说明反应是放热反应,故说法正确;B、反应热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同时也与化学计量数有关,故说法正确;C、该式的含义为25 ℃、101 kPa下,2 mol C4H10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5 800 kJ,故说法正确;D、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燃烧热为2900kJ·mol-1,故说法错误。‎ 考点:考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意义、燃烧热等知识。‎ ‎2.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00 mL 2 mol·L-1的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适量的NaCl溶液,生成H2的速率不变 B. 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改用铁片和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H2的速率 C. 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D. 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答案】D ‎【解析】A.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溶液体积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则反应速率减小,故A错误;‎ B.铁片和浓硫酸在加热时生成二氧化硫,不加热发生钝化,反应不生成氢气,故B错误;‎ C.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C错误;‎ D.减小压强,活化分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D正确.‎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影响因素以及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难度不大.‎ ‎3. 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 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SO3的反应 C. 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的合成 D. 工业制取金属钾Na(l)+KCl(l)NaCl(l)+K(g)选取适宜的温度,使K变成蒸气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答案】C ‎【解析】A.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之间存在化学平衡2 NO2N2O4,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是因为加压后二氧化氮的浓度变大了,后来变浅说明化学平衡向生成四氧化二氮的方向移动了,A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B. 合成SO3的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加压后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SO3的反应,B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 加入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以有利于氨的合成,但是不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D. 工业制取金属钾,Na(l)+ KCl(l) NaCl(l)+ K(g),选取适宜的温度,使K成蒸气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有利于化学平衡向生成钾的方向移动,D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本题选C。‎ ‎4. 反应CO(g)+H2O(g)H2(g)+CO2(g) ΔH ‎ <0,改变其中一种条件,能加快反应速率且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的是(  )‎ A. 升高温度 B. 减小压强 C. 加入CO D. 加入催化剂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正方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放出的热量减少,A不正确;B、正方应是体积不变的,减小压强平衡不移动,但反应速率降低,B不正确;C、加入CO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放出的热量增加,C不正确;D、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反应速率增大,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和热量的影响 ‎5. 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F2(g)ClF3(g) ΔH=+268 kJ·mol-1,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K不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变小 C. 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F2的转化率提高 D. 降低温度,ClF3的产率提高 ‎【答案】C ‎【解析】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K值增大,A项错误;B,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变大,B项错误;C,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F2的转化率提高,C项正确;D,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lF3的产率降低,D项错误;答案选C。‎ ‎6. 一定温度下,向容积固定为a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X气体和2 mol Y气体,发生反应X(g)+2Y(g)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 容器内气体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B. 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 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 D. 单位时间内消耗0.1 mol X,同时生成0.2 mol Z ‎【答案】B ‎【解析】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种物质的含量不变。A项,容器的体积不变,混合气体质量不变,其密度始终不变,故错误。B项,容器内各种物质的浓度不变即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C项,各种物质的浓度之比与反应初始量和转化率有关,故错误。D项,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是单位时间消耗0.1 mol X同时生成0.2 mol Z,故错误。‎ ‎7. 如图表示的是可逆反应A+2B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可推断出(  )‎ A.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 若A、B是气体,则D是纯液体或固体 C. 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 A、B、C、D均为气体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图像可知降低温度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正方应是放热反应,A错误;B、加压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即正方应是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如果A、B是气体,则D一定是液体或固体,B正确;C、根据A中分析可知逆反应是吸热反应,C错误;D、根据B中分析可知A、B、C、D不能均为气体,D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 ‎8. 如图所示为800‎ ‎ ℃时A、B、C三种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时浓度的变化,只从图上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A是反应物 B. 前2 min A的分解速率为0.1 mol·L-1·min-1‎ C. 达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反应的方程式为2A(g) 2B(g)+C(g)‎ ‎【答案】C ‎【解析】A、由图象可知,A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B和C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则A为反应物,B和C为生成物,故A正确;‎ B、由图可知前2 minA的△c(A)=0.2mol/L,所以v(C)=="0.1" mol•L﹣1•min﹣1,故B正确;‎ C、根据图象不能确定该反应的反应热,不能判断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故C错误;‎ D、由反应的浓度的变化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得:△c(A):△c(B):△c(C)=0.2mol/L:0.2mol/L:0.1mol/L=2:2:1,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2B+C,故D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图象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图是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曲线,不能判断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9. 将NO2装入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当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一个条件,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气体颜色加深,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B. 慢慢压缩气体体积,平衡向右移动,混合气体颜色变浅 C. 慢慢压缩气体体积,若体积减小一半,压强增大,但小于原来的两倍 D. 恒温恒容时,充入稀有气体,压强增大,平衡向右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 ‎【答案】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选项C,本题应考虑一个假设过程,体积缩小一半,假设平衡不移动,此时的压强是原来的2倍,但是现在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气体物质的量减小,因此压强比原来的2倍小。‎ ‎10. 下列电离方程式或水解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H2S2H++S2﹣ B. NaHSO4═Na++H++SO42﹣‎ C. CO32﹣+2H2OH2CO3+2OH﹣ D. Al3++3H2OAl(OH)3↓+3H+‎ ‎【答案】B ‎【解析】A,H2S属于弱酸,H2S分步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2SH++HS-、HS-H++S2-,A项错误;B,NaHSO4属于强酸的酸式盐,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B项正确;C,CO32-分步水解,CO32-水解方程式为CO32-+H2OHCO3-+OH-、HCO3-+H2OH2CO3+OH-,C项错误;D,Al3+水解程度小,不标“↓”,Al3+水解方程式为Al3++3H2OAl(OH)3+3H+,D项错误;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正误判断。需要注意:(1)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必须分清强弱电解质,强电解质用“=”连接,弱电解质用“‎ ‎”连接,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分步书写不能合并(如A项);(2)盐类水解程度一般不大,书写水解方程式一般用“”连接,不标“↑”和“↓”符号(如D项),多元弱酸盐分步水解、分步书写不能合并(如C项)。‎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强电解质溶液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 B. BaSO4是弱电解质 C. 蔗糖、CO2是非电解质 D. 盐酸能导电,所以盐酸是电解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强电解质的到电能力不一定强于弱电解质,如BaSO4和醋酸的比较,醋酸的导电能力强于BaSO4,故错误;B、强电解质一般包括强酸、强碱、大多数的盐类等,BaSO4属于盐,因此属于强电解质,故错误;C、蔗糖属于有机物,属于非电解质,CO2属于非电解质,故正确;D、盐酸是混合物,电解质是纯净物,故错误。‎ 考点:考查强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等知识。‎ ‎12. 在室温下,100ml 0.1mol/L的醋酸溶液中,欲使其溶液的pH减小,但又要使醋酸电离程度减少,应采取(  )‎ A. 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 B. 通入少量氯化氢气体 C. 升高温度 D. 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CH3COOHCH3COO-+H+,pH变小,说明溶液中c(H+)增大,醋酸电离程度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A、加入醋酸钠,c(CH3COO-)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消耗H+,pH增大,故错误;B、通入HCl后,溶于水后产生盐酸,盐酸属于强酸,溶液中pH减小,增加了c(H+)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正确;C、弱电解质的电离属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电离,故错误;D、加入NaOH,消耗溶液中H+‎ ‎,促进电离,故错误。‎ 考点:考查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等知识。‎ ‎13. 室温下,不能说明H2CO3为弱电解质的是(  )‎ A. 0.01mol•L﹣1H2CO3溶液pH大于2‎ B. NaHCO3溶液显碱性 C. 向紫色石蕊试液中呼气,溶液变红色 D. 向Na2CO3溶液滴加醋酸,有气泡产生 ‎【答案】C ‎【解析】A. 0.01mol·L-1 HCO3-溶液pH大于2,说明HCO3-未完全电离,说明HCO3-为弱电解质,故A正确;B. NaHCO3溶液显碱性,说明碳酸氢钠属于强碱弱酸盐,说明HCO3-为弱电解质,故B正确;C. 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显酸性,向紫色石蕊试液中呼气,溶液变红色,只能说明碳酸为电解质,不能说明HCO3-为弱电解质,故C错误;D. 向Na2CO3溶液滴加醋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醋酸的酸性强于碳酸,而醋酸为弱酸,说明HCO3-为弱电解质,故D正确;故选C。‎ 点睛:判断弱电解质的方法常用的有:(1)从水解的角度分析,取其钠盐(NaA)溶于水,测其pH,若pH>7,则说明HA是弱酸,若pH=7,则说明HA是强酸。(2)从是否完全电离的角度分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HA溶液(如0.1 mol·L-1),测其pH,若pH>1,则说明HA是弱酸,若pH=1,则说明HA是强酸。‎ ‎14. 下列物质中,既能导电又属于强电解质的一组物质是(  )‎ A. 石墨、食醋 B. 液氨、石灰水 C. 熔融MgCl2、熔融NaOH D. 稀硫酸、蔗糖 ‎【答案】C ‎【解析】A中石墨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醋酸是弱电解质;液氨是非电解质,石灰水和稀硫酸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蔗糖是非电解质,所以正确的答案选C。‎ ‎15. 现有常温时pH=1的某强酸溶液10mL,下列操作能使溶液的pH变成2的是( )‎ A. 加入10mL 0.01mol·L-1的NaOH溶液 B. 加入10mL 的水进行稀释 C. 加水稀释成100mL D. 加入10mL 0.01mol·L-1的盐酸溶液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常温下pH=1的某强酸溶液中c(H+)=0.1mol/L,使溶液的pH变成2,此时溶液中c(H+)=0.01mol/L。A、pH=1的某强酸溶液10mL,n(H+)=0.01L×0.1mol/L=0.001mol,10mL0.01mol/L的NaOH溶液,n(OH-)=0.01L×0.01mol/L=0.0001mol,混合后c(H+)=(0.01mol-0.001mol)÷0.02L≠0.01mol/L,错误;B、加入10mL的水进行稀释,混合后溶液中c(H+)=0.05mol/L,错误;C、加水稀释成100mL,稀释后的溶液中c(H+)=0.01mol/L,正确;D、加入10mL0.01mol/L的盐酸,混合后,c(H+)=(0.01mol+0.001mol)÷0.02L≠0.01mol/L,错误。‎ 考点:考查溶液的酸碱性、pH计算 ‎16. 向稀硫酸溶液中逐渐加入氨水,当溶液中c(NH4+)=2c(SO42﹣)时,溶液的pH(  )‎ A. 大于7 B. 等于7 C. 小于7 D. 无法判断 ‎【答案】D ‎【解析】稀硫酸溶液中加入氨水,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H4+)+c(H+)=2c(SO42-)+c(OH-),当溶液中c(NH4+)=2c(SO42-)时,c(H+)=c(OH-),溶液呈中性,由于温度未知,无法判断溶液的pH与7的大小关系,25℃时溶液的pH=7,答案选D。‎ 点睛:酸碱混合后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可借助电荷守恒快速判断。需要注意中性溶液中c(H+)=c(OH-),中性溶液的pH不一定等于7,25℃时中性溶液的pH=7,高于25℃中性溶液的pH7。‎ ‎17. 化学上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1时,沉淀就达完全.已知:常温下Ksp[M(OH)2]=1×10﹣21.则溶液中M2+沉淀完全时的pH为(  )‎ A. 7 B. 4 C. 5 D. 6‎ ‎【答案】D ‎【解析】Ksp[M(OH)2]=c(M2+)·c2(OH-)=110-21,当M2+沉淀完全时c(M2+)110-5mol/L,c(OH-)=110-8mol/L,常温下c(H+)110-14(110-8)=110-6mol/L,pH6,答案选D。‎ ‎18. 对于常温下pH=2的醋酸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c(H+)=c(CH3COO﹣)‎ B. 加水稀释时增大 C. 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中性 D. 加入醋酸钠固体可抑制醋酸的电离,电离常数Ka变小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常温下pH=2的醋酸溶液,根据电荷守恒,c(H+)=c(CH3COO-)+c(OH-),所以c(H+)>c(CH3COO-),故A错误;B.==,加水稀释时,醋酸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n(CH3COO-)增大,n(CH3COOH)减小,则增大,故B正确;C.与pH = 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因醋酸过量,溶液呈酸性,故C错误;D.加入醋酸钠固体,醋酸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可抑制醋酸的电离,但电离常数Ka不变,故D错误;故选B。‎ 考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9. 下列盐类水解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配制氯化铁溶液时,滴入少量稀硫酸抑制水解 B. 为使纯碱溶液的去油污效果更好,可以使用热的纯碱溶液 C. 明矾可用于净水,是由于溶于水后产生的Al(OH)3胶体具有吸附作用 D. 铵态氮肥不能和草木灰混合施用,是由于NH4+与CO32﹣互相促进水解,肥效下降 ‎【答案】A ‎【解析】A、铁离子水解呈酸性,加入盐酸可抑制水解,防止溶液变浑浊,但不能加入硫酸,因引入新的杂质,选项A错误;B、碳酸钠水解溶液显碱性,可以用去除油污。水解吸热,因此热的纯碱溶液比冷的纯碱溶液洗涤油污效果更好,选项B正确;C、明矾作为净水剂是因为明矾溶于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铝胶体可以吸附杂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H2O⇌Al(OH)3(胶体)+3H+,选项C正确;D、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施用,是由于铵根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发生互促水解的原因,选项D正确。答案选A。‎ ‎20. 把三氯化铁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是 ( )‎ A. 无水三氯化铁 B. 氢氧化铁 C. 氧化亚铁 D. 三氧化二铁 ‎【答案】D ‎ ‎ 考点: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 ‎21. 在25℃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1。该溶液的pH可能为( )‎ A. 12 B. 7‎ C. 6 D. 4‎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在25 ℃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1‎ ‎,这说明该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是被抑制的,因此可能是酸溶液,也可能是碱溶液,因此该溶液的pH可能为2或12,答案选A。‎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以及溶液的pH计算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贴近高考,注重解题的灵活性。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外界条件是如何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 二、非选择题(共37分)‎ ‎22. 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叫煤化工。‎ ‎(1)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炭即可产生水煤气。反应为C(s)+H2O(g)⇌CO(g)+H2(g) ΔH=+131.3 kJ·mol-1。‎ ‎①该反应在常温下_______(填“能”或“不能”)自发进行。‎ ‎②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填字母,下同)。‎ a.容器中的压强不变 b.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 mol H—O键 c.c(CO)=c(H2)‎ d.密闭容器的容积不再改变 ‎(2)将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H2O(g)⇌CO2(g)+H2(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实验组 温度/℃‎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H2O CO H2‎ CO ‎1‎ ‎650‎ ‎2‎ ‎4‎ ‎1.6‎ ‎2.4‎ ‎6‎ ‎2‎ ‎900‎ ‎1‎ ‎2‎ ‎0.4‎ ‎1.6‎ ‎3‎ ‎3‎ ‎900‎ a b c d t ‎①实验1中从反应开始至平衡以C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CO2)=________(取小数点后两位,下同)。‎ ‎②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__(填“吸”或“放”)热反应,实验2条件下平衡常数K=________。‎ ‎(3)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如图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单位为kJ·mol-1)的变化。在体积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达到平衡后下列措施中能使c(CH3OH)增大的是________。‎ a.升高温度 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出来 d.再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 ‎【答案】 (1). 不能 (2). bd (3). 0.13 mol·L-1·min-1 (4). 放 (5). 0.17 (6). c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判断,化学平衡的标志,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①该反应的ΔH0,ΔS0,在常温下ΔG=ΔH-TΔS0,该反应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 ‎②a,该容器容积可变,在建立平衡过程中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容器中的压强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1molH-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molH-O键,表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根据转化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c(CO)与c(H2)始终相等,c(CO)=c(H2)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建立平衡过程中气体分子物质的量增大,在容积可变容器中容器的容积增大,平衡时气体分子物质的量不变,容器的容积不变,容器的容积不再改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d,答案选bd。‎ ‎(2)①实验1中从反应开始至平衡υ(CO)=(4mol-2.4mol)2L6min=0.13mol/(L·min),则υ(CO2)=υ(CO)=0.13mol/(L·min)。‎ ‎②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根据等效平衡的规律,650℃起始向容器中充入1molH2O(g)和2molCO(起始物质的量为实验1的一半),达到平衡时H2物质的量为0.8mol、CO物质的量为1.2mol(平衡物质的量为实验1的一半);实验2为900℃起始向容器中充入1molH2O(g)和2molCO,达到平衡时H2物质的量为0.4mol、CO物质的量为1.6mol,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的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实验2条件下用三段式 ‎ CO(g)+H2O(g)CO2(g)+H2(g)‎ c(起始)(mol/L) 1 0.5 0 0‎ c(转化)(mol/L) 0.2 0.2 0.2 0.2‎ c(平衡)(mol/L) 0.8 0.3 0.2 0.2‎ 平衡常数K===0.17。‎ ‎(3)a,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CH3OH)减小;b,充入He(g),由于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平衡不发生移动,c(CH3OH)不变;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出来,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CH3OH)增大;d,再充入1molCO2和3molH2,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CH3OH)增大;能使c(CH3OH)增大的是cd,答案选cd。‎ 点睛:第(1)问中的②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逆向相等,变量不变”,“逆向相等”指必须有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且两者相等,“变量不变”指可变的物理量不变是平衡的标志(如题中恒压时容器的容积不变),不变的物理量不变不能作为平衡的标志(如题中恒压时压强不变)。‎ ‎23. 某学生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用标准的盐酸滴定待测的NaOH溶液时,左手握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______________,直到因加入一滴盐酸后,溶液由________色变为________色,并________为止。‎ ‎(2)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NaOH溶液的浓度数值偏低的是__________。‎ 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 B.滴定前盛放NaOH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3)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则起始读数为_______mL,终点读数为_______mL,所用盐酸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mL。‎ ‎【答案】 (1). 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 (2). 黄 (3). 橙 (4). 在半分钟内不变色 (5). D (6). 0.00 (7). 26.10 (8). 26.10‎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酸碱中和滴定。侧重考查酸碱中和滴定的仪器、实验操作、终点判断和误差分析。‎ ‎(1)根据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用标准的盐酸滴定待测的NaOH溶液时,左手握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由于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3.1~4.4,所以终点的实验现象为:加入一滴盐酸,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并在30s内不变色。‎ ‎(2)根据计算公式c(NaOH)=分析。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直接注入标准盐酸,V[HCl(aq)]偏大,所测NaOH溶液浓度偏高;B,滴定前盛放NaOH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对所测NaOH溶液浓度无影响;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V[HCl(aq)]偏大,所测NaOH溶液浓度偏高;D,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V[HCl(aq)]偏小,所测NaOH溶液浓度偏低;所测NaOH溶液浓度偏低的是D,答案选D。‎ ‎(3)根据滴定管的构造特点,起始读数为0.00mL,终点读数为26.10mL,所用盐酸溶液的体积为(26.10mL-0.00mL)=26.10mL。‎ ‎24. 现有反应mA(g)+nB(g)pC(g),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减小,则 ‎(1)该反应的逆反应是________热反应,且m+n______(填“>”“<”或“=”)p。‎ ‎(2)减压时,A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3)若加入B(体积不变),则A的转化率________,B的转化率________。‎ ‎(4)若升高温度,则平衡时,B、C的浓度之比将________。‎ ‎【答案】 (1). 放 (2). > (3). 增大 (4). 增大 (5). 减小 (6). 减小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该反应的逆反应为放热反应。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减小,说明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m+np。‎ ‎(2)减压,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质量分数增大。‎ ‎(3)若加入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只能“减弱”加入的B,B加入的多,而转化的少,B的转化率减小。‎ ‎(4)若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C)增大,c(B)减小,将减小。‎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