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9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惠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惠州市 2021 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r-52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 1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54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化学与环境、工农业生产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灼烧的方法能区分蚕丝和棉花 B. 混凝法、中和法和沉淀法是常用的工业污水处理方法 C.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蛋白质,其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 D. 我国华为公司自主研发的 5G 芯片巴龙 5000 的主要材料是 Si 【答案】C 【解析】 【详解】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灼烧没有什么特殊气味,故 A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混凝法、中和法和沉淀法都是工业污水的常见处理方法,故 B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蛋白质是由 C、H、O、N、P、S 等元素组成的,故 C 错误,符合题意; D.半导体材料主要是硅单质,故 D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 碱性:KOH>NaOH B. 非金属性:S<Cl C. 金属性:Mg>Al D. 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答案】D 【解析】 【详解】A. 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由于金属性 K>Na,故碱性 KOH>NaOH,故可以解释,故 A 不选; B. 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非金属性:S<Cl,故可以用元素周 期律来解释,故 B 不选; C. 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故金属性:Mg>Al,故可以用元素周期律 来解释,故 C 不选; - 2 - D.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是化学性质的比较, 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 D 选; 故选:D。 3. 下列物质转化关系,在给定条件下都能实现的是 ① 2 2 2 O O 2 3H ON NO HNO 放电或高温 ② 2 2O CO 2 2 2 3Na Na O Na CO ③ 2Cu CuCl (aq) Cu 浓盐酸 电解 ④ 2l 3 3Fe FeCl Fe(OH)C 氨水 点燃 A. ①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根据 N2 的性质,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生成 NO,NO 和氧气和水反应生成硝酸, 故① 2 2 2 O O 2 3H ON NO HNO 放电或高温 能实现; ②钠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故②能实现; ③铜属于不活泼金属,与浓盐酸不反应,故③中铜→氯化铜不能实现; ④铁和氯气生成氯化铁,氯化铁能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故 ④ 2l 3 3Fe FeCl Fe(OH)C 氨水 点燃 能实现; 故答案:A。 4. 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图正确的是 A. 在潮湿的中性环境中,钢铁吸氧腐蚀的负极反应为:Fe-3e-=Fe3+ B. Cl−的结构示意图: C. 硅酸盐 Ca2Mg5Si8O22(OH)2 可用氧化物形式表示为:2CaO•5MgO·8SiO2•H2O D. 氯化镁的电子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潮湿的中性环境中,钢铁吸氧腐蚀的负极反应为:Fe-2e-=Fe2+,故 A 错误; - 3 - B. 氯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17,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 B 错误; C. 硅酸盐 Ca2Mg5Si8O22(OH)2 可用氧化物形式表示为:2CaO•5MgO·8SiO2•H2O,故 C 正确; D. 氯化镁的电子式为 ,故 D 错误; 故选:C。 5. 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 A. Na+、K+、SO 2 4 、HCO 3 B. Cu2+、K+、SO 2 4 、NO 3 C. Na+、K+、Cl-、NO 3 D. Na+、K+、SO 2 3 、NO 3 【答案】C 【解析】 【详解】无色溶液就是溶液中不含有颜色的离子,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氢离子, A. 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 HCO 3 ,氢离子与 HCO 3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不能大量共存, 故 A 不符合题意; B. 含 Cu2+的溶液为蓝色,与无色不符,故 B 不符合题意; C. 酸性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且离子均为无色,故 C 符合题意; D. 酸性溶液中,NO 3 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 SO 2 3 ,故不能大量共存,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6. 为防止废弃的硒单质(Se)造成环境污染,通常用浓硫酸将其转化成二氧化硒(SeO2),再用 KI 溶液处理后回收 Se。发生的反应为:①Se+2H2SO4(浓)=2SO2↑+SeO2+2H2O;②SeO2+4KI +4HNO3=4KNO3+Se+2I2+2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①中 SO2 是还原产物,SeO2 是氧化产物 B. ②中 KI 是还原剂,HNO3 是氧化剂 C. ②中每生成 0.2molI2 共转移 0.4mol 电子 D. 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SO4(浓)>SeO2>I2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反应①中,硒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硒是还原剂,SeO2 为氧化产物,硫元素化 - 4 - 合价降低被还原,浓硫酸是氧化剂,SO2 是还原产物,故 A 正确; B. 反应②中,硒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二氧化硒为氧化剂,碘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碘 化钾是还原剂,氮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硝酸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 B 错误; C. 反应②中,生成 2mol 碘单质,转移 4mol 电子,则每生成 0.2molI2 共转移 0.4mol 电子, 故 C 正确; D. 在同一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反应①中硫酸为氧化剂,二氧化硒 为氧化产物,氧化性 H2SO4(浓)>SeO2;反应②中 SeO2 为氧化剂,I2 为氧化产物,氧化性 SeO2 >I2,则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SO4(浓)>SeO2>I2,故 D 正确; 故选 B。 7. 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①实验Ⅰ: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②实验Ⅱ:酸性 KMnO4 溶液中出现气泡,溶液的颜色没有变化 ③实验Ⅲ:微热稀 HNO3 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④实验Ⅳ: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实验Ⅰ:振荡后静置,由于上层苯中溶解的溴不断与 NaOH 溶液反应,所以上层溶 液的颜色最终变为无色,①不正确; ②实验Ⅱ:浓硫酸使蔗糖先碳化,后将碳氧化生成 CO2、SO2 等,CO2 在酸性 KMnO4 溶液中溶解度 不大而以气泡逸出,SO2 与酸性 KMnO4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其还原,从而使溶液颜色逐渐褪 去,②不正确; ③实验Ⅲ:微热稀 HNO3 片刻,与 Cu 发生反应生成 NO 等,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 NO 与 O2 反应生成 NO2,气体为红棕色,③不正确; ④实验Ⅳ: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此时得到氢氧化铁胶体,当光束通过体系时, - 5 - 可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产生丁达尔效应,④正确; 综合以上分析,只有④正确,故 D 符合; 故选 D。 8. 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仪器使用正确的是 A. 将高锰酸钾溶液盛装在碱式滴定管中 B. 用 CCl4 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应将溴的 CCl4 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C. 取用金属钠或钾时,没用完的钠或钾要放回原瓶,不能随便丢弃 D. 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橡胶的主要成分是聚异戊二烯,烯类因含碳碳双键 具有还原性,高锰酸钾溶液会与橡胶中的碳碳双键反应,所以高锰酸钾溶液不可以盛装在碱 性滴定管中,故 A 错误; B. 用 CCl4 萃取溴水中的溴时,CCl4 的密度比水大,位于下层,因此溴的 CCl4 溶液应从分液漏 斗下口倒出,故 B 错误; C.金属钠或钾能与空气中的水或氧气反应,没用完的钠或钾要放回原瓶,避免一些安全隐患, 故 C 正确; D.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 应重新配制,故 D 错误; 故选:C。 9. 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mol 氢氧根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 9NA B. 将 1molN2 与足量 H2 充分反应,生成 NH3 的分子数为 2NA C. 标准状况下,2.24L 乙烯中含有 C-H 键的数目为 0.4NA D. 常温下,1L 0.2mol/LAlCl3 溶液中含 Al3+数为 0.2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 一个 OH-离子含有 10 个电子,则 1mol 氢氧根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 10NA,故 A 错误; B. 该反应 2 2 3N +3H 2NH 是可逆反应,则将 1molN2 与足量 H2 充分反应,生成 NH3 的分子 - 6 - 数小于 2NA,故 B 错误; C. 标准状况下,2.24L 乙烯的物质的量为 0.1mol,一个乙烯分子中含有 4 个 C-H 键,则 0.1mol 乙烯含有 C-H 键的数目为 0.4NA,故 C 正确; D. 由于 Al3+会发生水解,则 1L 0.2mol/LAlCl3 溶液中含 Al3+数小于 0.2NA,故 D 错误; 故选 C。 10.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 A. 向 FeBr2 溶液中通入过量 Cl2:2Fe2++Cl2=2Fe3++2Cl- B. Cu 溶于足量浓硝酸:Cu+2NO 3 +4H+=Cu2++2NO2↑+2H2O C. 氯水具有漂白性:Cl2+H2O═2H++Cl-+ClO- D. 向硫酸铵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Ba2++SO 2 4 =BaSO4↓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向 FeBr2 溶液中通入少量 Cl2:2Fe2++Cl2=2Fe3++2Cl-,过量的氯气可同时氧化 亚 铁离子与溴离子生成相应的铁离子与溴单质,故 A 错误; B. Cu 溶于足量浓硝酸:Cu+2NO 3 +4H+=Cu2++2NO2↑+2H2O,符合客观事实,电荷守恒,电 子守恒,故 B 正确; C. 氯水具有漂白性:次氯酸是弱酸,不能拆成离子的形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是 Cl2+H2O H++Cl-+HClO,故 C 错误; D. 向硫酸铵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Ba2++SO 2 4 =BaSO4↓,不符合客观事实,正确的离子 方程式是 2NH4 ++2OH-+Ba2++SO 2 4 =BaSO4↓+2NH3↑+2H2O,故 D 错误; 故选:B。 11.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 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湿润的 KI 淀粉试纸靠近气体 X,试纸变蓝 X 一定是 Cl2 B 将氧化铁加入到足量的 HI 溶液中,充分溶解后,滴加四氯化碳, Fe3+氧化性强于 I2 - 7 - 振荡静置,下层呈紫红色 C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钠溶液,有沉淀出现 蛋白质发生变性 D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一定含 SO 2 4 或 Ag+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氧气也可以氧化 I-生成碘单质,使试纸变蓝,故 A 错误; B. 将氧化铁加入到足量的 HI 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的 Fe3+具有强氧化性,又可以把 I-离子氧 化为 I2,证明 Fe3+氧化性强于 I2,故 B 正确; C.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钠溶液,有沉淀出现是盐析现象,不是蛋白质变性,故 C 错误; D.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可能含有 3HSO 、 2 3SO 、 2 4SO 或 Ag+,故 D 错误; 故选 B。 12. 有机物 W 在工业上常用作溶剂和香料,其合成方法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 的一氯代物有 3 种 B. N、W 组成上相差一个 CH2 原子团,所以互为同系物 C. M、N、W 均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D. W 属于酯类,能发生皂化反应 【答案】C 【解析】 - 8 - 【详解】A. M 的等效氢原子有 4 种,如图 ,故其一氯代物有 4 种,故 A 错误; B. N 含有官能团为羧基,属于羧酸类,W 含有官能团为酯基,属于酯类,不是同系物,故 B 错误; C. M、N、W 三种有机物结构中均含有苯环,均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M 能够与溴单质在溴 化铁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N 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 W 能够在酸性或碱性环境下发生水解反应,酯化反应和水解反应均属于取代反应,故 C 正确; D. 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碱性环境下的水解为皂化反应,W 不属于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能够与 碱反应,但不是皂化反应,故 D 错误; 故选 C。 13. MnO2 在电池、玻璃、有机合成等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利用粗 MnO2(含有杂质 MnO 和 MnCO3) 制取纯 MnO2 的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酸浸过程中可以用浓盐酸代替稀硫酸 B. 操作 X 的名称是过滤 C. 氧化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Mn2++2ClO 3 +4H2O=5MnO2↓+Cl2↑+8H+ D. Cl2 与 NaOH 溶液加热反应得到的 NaClO3 可以循环使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粗 MnO2(含有杂质 MnO 和 MnCO3)样品加入稀硫酸,MnO2 不溶于硫酸,所以加稀硫酸时样品中的 MnO 和 MnCO3 分别和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 MnSO4,同时产生二氧化碳,过滤后得到二氧化锰固 体及含有硫酸锰的滤液,向滤液中加入氯酸钠,氯酸钠将 Mn2+氧化为 MnO2,生成的氯气与氢氧 化钠反应得到氯酸钠溶液,将反应后的溶液过滤得到固体二氧化锰。 【详解】A. 由分析可知,MnO2 不溶于硫酸,浓盐酸能与 MnO2 反应,所以在酸浸过程中不能用 - 9 - 浓盐酸代替稀硫酸,故 A 错误; B. 粗 MnO2 样品加入稀硫酸,MnO2 不溶于硫酸,所以加稀硫酸时样品中的 MnO 和 MnCO3 分别和 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 MnSO4,同时产生二氧化碳,过滤后得到二氧化锰固体及含有硫酸锰的 滤液,操作 X 为过滤,故 B 正确; C. 过渡后向滤液中加入氯酸钠,将 Mn2+氧化生成 MnO2 沉淀,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 元素守恒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Mn2++2ClO 3 +4H2O=5MnO2↓+Cl2↑+8H+,故 C 正确; D. 由流程可知,Cl2 与 NaOH 溶液加热反应得到的 NaClO3 可以在“氧化”步骤循环使用,故 D 正确; 故选 A。 14. 锂-空气电池是一种可充放电池,电池反应为 2Li+O2=Li2O2,某锂-空气电池的构 造原理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选用有机电解液或水性电解液 B. 含催化剂的多孔电极为电池的负极 C. 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Li-e-=Li+ D. 充电时锂电极应连接外接电源的正极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锂-空气电池中,锂失电子作负极,负极反应式为:Li-e-=Li+,以空气中的氧气作为正极 反应物,氧气得电子生成 Li2O2,正极反应为:O2+2Li++2e-=Li2O2,总反应为:2Li+O2=Li2O2, 据此解答。 【详解】A. 应选用有机电解液,水性电解液会与 Li 直接反应,故 A 错误; B. 含催化剂的多孔电极为电池的正极,故 B 错误; C. 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Li-e-=Li+,故 C 正确; D. 充电时锂电极应连接外接电源的负极,发生电极反应:Li++e-=Li,故 D 错误; - 10 - 故选 C。 15. X、Y、W、Z 是四种常见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图所示。已知 W 的一 种核素的质量数为 18,中子数为 10,X 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比 Ne 原子多 1 个;Y 的单质常用 于制作半导体材料;Z 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最高化合价:X>Y>Z B.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W C. Y 的氧化物与 X、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能反应 D. 由 X、Z、W 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答案】D 【解析】 【分析】 W 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 18,中子数为 10,则 W 的质子数为 8,W 为 O 元素;X 原子的核外电 子总数比 Ne 原子多 1 个,则 X 为 Na 元素;Y 的单质常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则 Y 为 Si 元素; Z 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强,再参照 Z 的原子半径和原子序数,则 Z 为 Cl 元素, 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W、X、Y、Z 分别为 O、Na、Si、Cl 元素, A. X(Na)的最高化合价为+1 价,Y(Si)的最高化合价为+4 价,Z(Cl)的最高化合价为+7 价,则 最高化合价:Z>Y>X,故 A 错误; B. 非金属性 Si<O,则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SiH4<H2O,故 B 错误; C. Y 的氧化物为 SiO2,与 Na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NaOH 能反应,但与 HClO4 不能反应, 故 C 错误; D. 由 X、Z、W 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为 NaClO、NaClO2、NaClO3、NaClO4,都含有离子键 和有共价键,故 D 正确; 故选 D。 16. 25℃时,向 10mL0.01mol/LNaCN 溶液中逐滴滴加 10mL0.01mol/L 的盐酸,其 pH 变化曲线 - 11 - 如图所示。下列溶液中的关系一定正确的是(忽略体积微小变化) A. a 点溶液的 pH 12 B. b 点的溶液:c(CN-)>c(HCN) C. c 点的溶液:c(CN-)+c(HCN)+c(Cl-)=0.01mol/L D. pH=7 的溶液:c(Na+)+c(H+)=c(Cl-)+c(CN-) 【答案】C 【解析】 【详解】A. NaCN 属于强碱弱酸盐,在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CN-+H2O⇌ HCN+OH-,则 0.01mol/LNaCN 溶液中 c(OH-)<0.01mol/L,则 c(H+)>10-12mol/L,a 点溶液的 pH<12,故 A 错误; B. b 点的溶液,发生反应 HCl+NaCN=NaCl+HCN,反应后得到的溶液中含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Cl、 HCN 和 NaCN,由于溶液呈碱性,NaCN 的水解程度大于 HCN 的电离程度,则溶液中 c(HCN)> c(CN-),故 B 错误; C. c 点的溶液,NaCN 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0.005mol/L 的 HCN 和 NaCl 的混合液,依据物料守恒:c(CN-)+c(HCN)=0.005mol/L,c(Cl-)=0.005mol/L,所以 c(CN-)+c(HCN ) +c(Cl-)=0.01 mol/L,故 C 正确; D. 所得溶液中电荷守恒:c(Na+)+c(H+) =c(Cl-)+c(CN-)+c(OH-),pH =7 时,c(H+)=c(OH-),所 以 c(Na+)=c(Cl-)+c(CN-),故 D 错误; 故选 C。 17. 常温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 A. pH=5 的 H2S 溶液中,c(H+)=c(HS-)=1×10-5mol·L-1 B. pH=a 的 CH3COOH 溶液,稀释 10 倍后,其 pH=b,则 b=a+1 C. 室温下,将 pH=2的盐酸与 pH=12 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溶液显酸性 D. 在 0.1mol·L-1Na2CO3 溶液中:c(Na+)>c(CO 2 3 )>c(OH-)>c(HCO 3 ) 【答案】D - 12 - 【解析】 【 详 解 】 A. 溶 液 中 存 在 电 荷 守 恒 , 根 据 电 荷 守 恒 得 c(H+)=c(HS−)+2c(S2−)+c(OH−)=1×10−5mol⋅ L−1,故 A 错误; B. CH3COOH 是弱电解质,加水稀释促进 CH3COOH 电离,导致稀释 10 倍后溶液中 c(H+)大于原来 的 1 10 ,则 pH=a 的 CH3COOH 溶液,稀释 10 倍后,其 pH=b<a+1,故 B 错误; C. 常温下,将 pH=2 的盐酸和 pH=12 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氨水为弱碱,则氨水过量的多,混 合液呈碱性,故 C 错误; D. 在 0.1mol·L-1Na2CO3 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2- - - 3 2 3CO +H O HCO +OH 、 - - 3 2 2 3HCO +H O H CO +OH 和水的电离 + - 2H O H +OH ,碳酸根离子的第一步水解程度 远大于第二步的水解程度,故存在 c(Na+)>c(CO 2 3 )>c(OH-)>c(HCO 3 ),故 D 正确; 故选 D。 18. 自然界中时刻存在着氮的转化。实现氮气按照一定方向转化一直是科学领域研究的重要 课题,如图为 N2 分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系列转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使用催化剂 a、b 均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生成物的产量 B. 在催化剂 b 作用下,O2 发生了氧化反应 C. 催化剂 a、b 表面均发生了极性共价键的断裂 D. N2→NH3,NH3→NO 均属于氮的固定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生成物的产量,故 A 正确; B.由示意图可知,在催化剂 b 作用下,氧气和氨气生成了 NO,氧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氧气发 生了还原反应,故 B 错误; - 13 - C.由示意图可知,在催化剂 a 表面,氮气和氢气只发生了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故 C 错误; D.氮的固定是把氮由游离态转变为化合态的过程,N2→NH3 属于氮的固定,NH3→NO 不属于氮 的固定,故 D 错误; 故选 A。 【点睛】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共 46 分。第 19~20 题为必考题。第 21~22 题 为选做题。 (一)必考题:共 31 分) 19. 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1)已知:①CH3OH(l)+3/2O2(g)=CO2(g)+2H2O(g) △H=-638.5kJ·mol-1 ②CO(g)+1/2O2(g)=CO2(g) △H=-283.0kJ·mol-1 ③H2O(l)=H2O(g) △H=+44.0kJ·mol-1 则反应 CH3OH(l)+O2(g)=CO(g)+2H2O(l)的△H=____kJ·mol-1。 (2)工业上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 CO、CO2 和 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 应如下: Ⅰ.CO(g)+2H2(g)⇌ CH3OH(g) △H1 Ⅱ.CO2(g)+3H2(g)⇌ CH3OH(g)+H2O(g) △H2<0 Ⅲ.CO2(g)+H2(g)⇌ CO(g)+H2O(g) △H3>0 ①已知升高温度,反应Ⅰ的平衡常数 K 减小,则该反应的△H1____0(填“>”或“<”) ②对反应Ⅱ而言,下列叙述中,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 a.单位时间内消耗 1molCO2 的同时生成 3molH2 b.反应过程中 c(CO2):c(CH3OH)=1:1 c.恒温恒容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绝热恒容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再变化 ③上述反应体系中,当合成气的组成 n(H2)/n(CO+CO2)=2.50 时,体系中 CO 的平衡转化率(α) 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图中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α(CO)值随温度升高而 减小的原因是____。 - 14 - (3)用甲醇、二氧化碳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碳酸二甲酯(CH3OCOOCH3,简称 DMC),其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2CH3OH(g)+CO2(g)⇌ CH3OCOOCH3(g)+H2O(g)。在体积为 2L 的密闭容器中投入 4molCH3OH 和 2molCO2 合成 DMC,一定条件下 CO2 的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压强的变化关系如 图所示。则: ①A 点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____(mol·L-1)-1。 ②A、B、C 三点的速率 v(A)、v(B)、v(C)由快到慢的顺序为____。 (4)写出以 KOH 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甲醇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____。 【答案】 (1). -443.5 kJ·mol-1 (2). < (3). ad (4). P3>P2>P1 (5). 升 高温度时,反应Ⅰ是放热反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使得平衡体系中 CO 的量增大;反应 Ⅲ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又使平衡体系中 CO 的量增大,总结果, 随 温 度 升 高 CO 的 转 化 率 减 小 (6). 0.5 (7). v(C)>v(B)>v(A) (8). CH3OH-6e-+8OH-=CO3 2-+6H2O 【解析】 【详解】(1)根据盖斯定律,①-②-2×③可得 CH3OH(l)+O2(g)=CO(g)+2H2O(l),因此该反 应的△H=[(-638.5 kJ·mol-1)-(-283.5 kJ·mol-1)-2×44 kJ·mol-1]=-443.5 kJ·mol-1, 故答案为:-443.5 kJ·mol-1; (2)①已知升高温度,反应Ⅰ的平衡常数 K 减小,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反应的的△H1<0, 故答案为:<; - 15 - ②a.二氧化碳和氢气都是反应物,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是 1:3,单位时间内生成 3mol 氢气 的同 时消耗 1mol 二氧化碳也就消耗 3mol 氢气,即氢气的生成速率和消耗速率相等,可以说明该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 a 正确; b.反应过程中 c(CO2):c(CH3OH)=1:1,只能说明某一时刻二者的浓度比,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 态,故 b 错误; c.恒温恒容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不变,该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都是气体,根据质量守恒, 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混合气体的质量÷混合气体的体积,因此混合气体的 密度始终保持不变,因此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 c 错误; d.绝热恒容时,随着反应进行,该体系的温度不断发生变化直到平衡,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 度有关,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再变化,也就说明体系温度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ad; ③相同温度下,反应Ⅲ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压强改变不影响其平衡移动,反应Ⅰ正反应为 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 的转化率增大,故压 强增大有利于 CO 的转化率升高,故压强:P3>P2>P1;由图可知,压强一定时,随温度的升高, CO 的转化率减小,反应Ⅰ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体系 中 CO 的量增大,反应Ⅲ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又使平衡体系中 CO 的量增大,总结果,随温度升高 CO 的转化率减小, 故答案为:P3>P2>P1;升高温度时,反应Ⅰ是放热反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使得平衡体 系中 CO 的量增大;反应Ⅲ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又使平衡体系中 CO 的量增大,总结果,随温度升高 CO 的转化率减小; (3)①A 点的转化率为 50%,列三段式: 则 A 点的平衡常数为 K= c CH3OCOOCH3 c H2O c2 CH3OH c CO2 = 0.5 0.5 12 0.5 =0.5, 故答案为:0.5; ②温度越高,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压强越大转化率 越高,故 P2>P1,A、B 两点温度相同,C 点温度最高,故 v(C)>v(B)>v(A), - 16 - 故答案为:v(C)>v(B)>v(A); (4)甲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OH(l)+3O2(g)=2CO2(g)+4H2O(g),甲醇燃料电池负极 发生氧化反应,电解质溶液为碱性,因此其负极反应式为 CH3OH-6e-+8OH-=CO3 2-+6H2O, 故答案为:CH3OH-6e-+8OH-=CO3 2-+6H2O。 20. 工业上用低品铜矿(主要含 CuS、FeO 等)制备氯化亚铜(CuCl)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①CuCl 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露置于潮湿的空气中易被氧化。 ②“氧化”时,NO 3 中 N 元素主要被还原为最低价态,少部分被还原为 NO。 (1)①“氧化”阶段的温度需控制在 65℃,其适宜的加热方式为____; ②该步骤中 FeO 被 NH4NO3 氧化,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2)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时,“氧化”阶段反应可在如图所示装置中进行: ①实验开始时,温度计显示反应液温度低于室温,主要原因是____。 ②通入氧气的目的是____。 ③为便于观察和控制产生 O2 的速率,制备氧气的装置最好选用_______(填字母)。 (3)已知常温下 CuCl 在水溶液中 Ksp=1.2×10-6,工艺流程最后一步析出 CuCl 晶体后的溶液 中,如果 c(Cl-)=4.0mol·L-1,则 c(Cu+)=____。 (4)已知 pH 对 CuCl 沉淀率的影响如图所示,请设计从“过滤 II”所得的滤液中获取 CuCl 的 实验方案:____。(实验中必须使用的试剂有:NaCl 溶液、Na2SO3 溶液、NaOH 溶液、95%乙醇)。 - 17 - 【答案】 (1). 水浴加热 (2). 8FeO+NO3−+26H+=8Fe3++NH4 ++11H2O (3). 硝酸铵溶于 水吸热 (4). 将三颈瓶中的NO、NO2转化为 HNO3 (5). B (6). 3.0×10−7mol/L (7). 边搅拌边向滤液中滴加稍过量的 Na2SO3 溶液和 NaCl 溶液,然后缓慢滴加 NaOH 溶液至溶液 pH 为 3.5,过滤,用 95%乙醇洗涤,干燥,密封保存 【解析】 【分析】 低品铜矿(主要含 CuS、FeO 等)溶解于硫酸、硝酸铵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Fe 元素分 别被氧化为 SO4 2-、Fe3+,过滤 I 分离出滤渣Ⅰ为不溶性杂质,再加 CuO 促进铁离子水解,过滤 II 分离出滤渣 II 为氢氧化铁,滤液中含 Cu2+ 再加入过量的 Na2SO3 溶液和 NaCl 溶液发生 SO3 2-+2Cu2++2Cl-+H2O═2CuCl↓+SO4 2-+2H+,生成 CuCl 沉淀,加 NaOH 调节 pH 为 3.5,过滤、醇 洗最后烘干得到 CuCl,以此来解答。 【详解】(1)“氧化”阶段的温度需控制在 65℃,其适宜的加热方式为水浴加热,可控制温度; 该步骤中 FeO 被 NH4NO3 氧化,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8FeO+NO3−+26H+=8Fe3++NH4 ++11H2O, 故答案为:水浴加热;8FeO+NO3−+26H+=8Fe3++NH4 ++11H2O; (2)①实验开始时,温度计显示反应液温度低于室温,主要原因是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故答案为: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②通入氧气的目的是将三颈瓶中的 NO、NO2 转化为 HNO3;为便于观察和控制产生 O2 的速率,制 备氧气的装置最好选用 B,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加入,且 C 中过氧化钠为粉末,与水接触后发 生反应至反应结束,不能控制氧气的生成, 故答案为:将三颈瓶中的 NO、NO2 转化为 HNO3;B; (3)Ksp[CuCl]=c(Cl−)⋅ c(Cu+)=1.2×10−6,所以如果 c(Cl−)=4.0 mol⋅ L−1,则 c(Cu+)=1.2 10 6 4.0mol / L =3.0×10−7mol/L, 故答案为:3.0×10−7mol/L; (4)由图可知,从“过滤Ⅱ”所得的滤液中获取 CuCl 的实验方案为边搅拌边向滤液中滴加稍 过量的 Na2SO3 溶液和 NaCl 溶液,然后缓慢滴加 NaOH 溶液至溶液 pH 为 3.5,过滤,用 95%乙醇 - 18 - 洗涤,干燥,密封保存; 故答案为:边搅拌边向滤液中滴加稍过量的 Na2SO3 溶液和 NaCl 溶液,然后缓慢滴加 NaOH 溶液 至溶液 pH 为 3.5,过滤,用 95%乙醇洗涤,干燥,密封保存。 (二)选做题:共 15 分。请考生从 21-22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或未涂所选题目的信息 点,则按第一题计分。 21. 目前半导体生产正在进行一场“铜芯片”革命:在硅芯片上用铜代替铝布线。古老的金 属铜在现代科技应用上取得了突破。用黄铜矿(主要成分为 CuFeS2)生产粗铜,其反应原理如 图: (1)基态铜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硫、氧元素相比,第一电离能较大的元素是_____(填 元素符号)。 (2)反应①、②中均有 SO2 气体生成,SO2 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类型是____,其立体结构是____。 (3)某学生用硫酸铜溶液与氨水做了一组实验:CuSO4 溶液 氨水 蓝色沉淀 氨水 沉淀溶 解,得到深蓝色透明溶液。生成蓝色沉淀溶于氨水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4)铜是第四周期最重要的过渡元素之一,其单质及化合物具有广泛用途。铜晶体中铜原子堆 积方式为________;铜的某种氧化物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若该晶体的密度为 dg/cm3,阿伏加 德罗常数的值为 NA,则该晶胞中铜原子与氧原子之间的最近距离为________pm。(用含 d 和 NA 的式子表示) 【答案】 (1). 3d104s1 (2). O (3). sp2 (4). V 型 (5). Cu(OH)2+4NH3·H2O =[Cu(NH3)4]2++2OH-+4H2O 或 Cu(OH)2+4NH3=[Cu(NH3)4]2++2OH- (6). 面心立方最密堆 积 (7). 3 3 288 4 AdN 1010pm 【解析】 【详解】(1)铜位于第四周期 IB 族,价电子包括最外层电子和次外层电子的d 能级,即铜原 - 19 - 子的价电子为 3d104s1,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减小,即 O 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2)产生的气体为 SO2,中心原子 S 的含有 2 个σ键,孤电子对数 6 2 2 2 - =1,杂化轨道数 为 3,即类型是 sp2,立体结构是 V 型; (3)形成络合物,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 或 Cu(OH)2+4NH3=[Cu(NH3)4]2++2OH-; (4)铜晶体的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O 的个数为 8× 1 8 +1=2,铜位于体心,化学式为 Cu2O, 晶胞的质量为 2 144 AN g,根据晶胞的密度定义,晶胞的边长是 3 288 AdN cm,铜和氧原子最近的 原子之间距离是体对角线的 1 4 ,因此距离是 3 3 288 4 AdN 1010pm。 22. 新泽茉莉醛是一种名贵的香料,其合成路线如图: 已知: Ⅰ.RCHO+ +H +H2O Ⅱ.RCHO+R′CH2CHO NaOH溶液 Δ +H2O (1)A 的化学名称是____。 (2)D 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 (3)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由 F 制取新泽茉莉醛的反应类型是____。 (4)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 (5)芳香族化合物 G 与 D 互为同分异构体,1molG 能与足量 NaHCO3 溶液反应产生 1mol 气体,且 G 遇三氯化铁溶液呈紫色,则 G 的结构有____种。其中一种结构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 其结构简式为:____。 - 20 - (6)结合已知Ⅱ,设计以乙醇和苯甲醛 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制备 的合成路线(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 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____。 【答案】 (1). 溴苯 (2). 醛基、(酚)羟基 (3). 取代反应 (4). 加成反应 (5). (6). 3 (7). (8). 【解析】 【分析】 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A 为溴苯 ,结合 B 的分子式可知,A 发生水解反应生成 B 为 ,结合 C 的分子式与 D 的结构简式可知 C 为 ,对比 D 与新泽茉莉醛 的结构简式,结合 D→E、E→F 的反应条件及信息反应 I、Ⅱ,可知 D→E 发生信息 I 中的反应, E 为 ,E→F 发生信息Ⅱ中的反应,F 为 , F 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新泽茉莉醛,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A 为 ,化学名称是溴苯; (2)D 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醛基、(酚)羟基; (3)由以上分析知,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由 F 制取新泽茉莉醛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 应; - 21 - (4)根据信息反应 I 可知,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5)D 为 ,芳香族化合物 G 与 D 互为同分异构体,1molG 能与足量 NaHCO3 溶液反应产生 1mol 气体,则 G 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羧基,又 G 遇三氯化铁溶液呈紫色,则 G 还应含有一个 羟基,则 G 中苯环上有一个羧基和一个羟基,可以是邻、间、对的位置关系,则 G 的结构有 3 种;其中一种结构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其结构简式为 ; (6)结合已知反应Ⅱ,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乙醛与苯甲醛反应得到 , 再进一步氧化生成 ,最后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得到目标物,合成路线流程 图为 。 - 2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