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教案——元素周期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化学 教案——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1.初步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内容,理解元素周期律的本质。 2.掌握同周期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巩固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 过程与方法:1.掌握元素性质规律的分析方法。 2.利用各种图表分析处理数据,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素养。 3.初步学会实验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总结规律时,重视发现意识、感受在发现中寻找结论的乐趣 2.加强合作意识,在合作中享受学习的成功 3.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树立“有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 律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同周期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同周期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 《新课标》要求,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 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根据《新课标》和素质教育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基础,我设计了以学案导学为基本教学 方法,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如下教学方法: ○1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前利用学案,进行知识复习和预习,为新授课打下基础。 ○2 指导学生实验探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实验探究符 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3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提前将学生划分学习小组,课堂上进行分组实验探究;利用小组讨论总结知识内容、 方法和规律。 ○4 指导学生课后学习:设计学案,让学生进行课后反思,行成书面反思材料;做巩固练习 【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 (一)旧知识复习(完成后你你可以尝试一下后面的“每课一题”) 1.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原子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加。 同周期元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2.在元素周期表中,以碱金属和卤素为例: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二)课前预习 1.完成教材第 15 页最上表格填空内容,然后填空。 2.以第三周期 11——18 号元素为例,可以发现,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 1 增加到 7,呈现依次递增的变化; 除 Ar(填元素符号)外,其它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金属元素一般只有正化合价,非金属有正、 负两种化合价,并且,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化合价 依次增大,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依次减小。 〖处理方式〗课下完成,课堂上“每课一题”环节后提问,学生展示,然后师生评价总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化学知识;引导学生正确的分析、处理表格数据,学会用规范的语言 去总结知识和概括规律。 【学习过程二】:课堂学习 学习环节一:每课一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B. F-、 Cl-、 I-等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减弱。 C. 由于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所以 HCl HBr HI 的酸性减弱。 D. 已知 Be 与 Mg 同主族,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可以推测,金属 Ca 与水反应比 Be 与水反应更剧烈。 〖处理方式〗:上课接着讲评,学生先讲,然后学生评价,最后老师总结, 投影展示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用时约:4 分钟 〖设计意图〗:复习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引导学生从结构特点出发进行规律总结的方法,为本节课 重点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总结奠定基础;同时引入课题。 板书: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半径 元素化合价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内容 设计意图 展示 自主 学习 成果 引导学生主动展示自学成果,学生、教师评价 补充 投影展示: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原子半径依次减小(除氩外) 从左到右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最高正价依次升高最低负价绝对值依次减小 用时约 :3 分钟 1.总结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原子 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化 合价变化规律 2.了解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合作 交流 巩固 练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离子半径:Na+<F- B. 原子半径:Na>Be C. 硫元素所呈现的正化合价只有+6 价 D. 只有非金属元素存在负化合价,金属元素没有负 化合价 提问,学生分析答案 讲解 答案:C 用时 3 分 结合习题对知识规律进行巩固 引出元素金属性非金属的探究 提问 过渡 师: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会呈现怎样的变化呢?现在我就和大家一块来研究同 周期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首先我们采用实验探究的方式研究元素金属性变化。 板书:金属性/非金属性 实验 探究 1.明确探究课题, 2.回忆所学知识 师:请大家回顾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且特 别注意为什么有这种规律? 3.提出猜想与假设 师:第三周期有三种金属元素 Na Mg Al ,请大家回 创设问题情景 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探究程序进行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测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假设 实验 探究 顾所学知识,有根据地提出你的假设? 提 问 学生分析 提出假设 投影展示: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增大,半径减小 原子失电子能力减弱,金属性减弱 4.制定研究计划 设计实验方案 提供下列实验仪器、药品 仪器:试管 酒精灯 试管夹 砂纸小刀 镊子 烧 杯 锥形瓶 玻璃片 药品:钠 镁条 铝片 蒸馏水 稀盐酸 酚酞 MgCl2 溶液 AlCl3 溶液 NaOH 溶液 提问:如何证明元素金属性强弱? 引导:我们在第一节里,以碱金属为例总结同主族金 属性递变规律时,是怎样设计实验的啊? 投影展示: 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置 换出氢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 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 强弱。碱性越强,则原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投影展示: 小组交流的温馨提示 小组展示实验方案,并进行评价 用时:5 分钟 5 进行实验并记录现象 投影:实验合作的几点建议 用时:8 分钟 6 分析实验 得出结论 问:请**组同学描述实验现象及得出的结论 请**同学进行补充 投影:实验结论 7 反思与评价 提示: ○1 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可理解为失 电子的难易 ○2 注意提出假设的依据 引导学生以实验原理为依托 考虑利用现有的实验仪器药品 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 引导学生先思考 再交流 指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 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提高实验技能 提高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分工协作 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投影课堂小结 知识小结: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 方法小结:实验探究的基本程序 注意:提醒学生整理好学案 推理 阐述 问:根据以上实验的结论,进行推理,为什么同周期 元素的金属性会呈现这种递变规律?并阐述。 同周期从左往右,原子半径减小,核电荷数变大,金 属失电子能力减弱,金属性增强。 从结构决定性质的角度进行分析 规律 应用 推测:同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会有怎样的变化规律 呢?为什么? 提问 学生回答 结合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思考,怎样验证 你的推测? 提示: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16 页表格 3 引导学生学会应用规律 推导元素非金属性变化规律 规律 总结 叙述:以上我们以第三周期为例,总结出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即: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除稀有气 体外);元素最高正价逐渐递增,最低负价的绝对值逐渐递减;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 属性逐渐增强。 知识 小结 元素周期律的内容: 叙述:每一周期从左往右都存在类似的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如果我们从第一号元素一直 研究到最后一号元素的话,就会发现,它们的性质呈现这样的变化规律。(投影) 元素性质的这种变化我们称之为周期性变化,总结这种变化所得出的规律就是元素周期律。 板书: 巩固 练习 1.(08 山东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H4 比 CH4 稳定 B.O2―半径比 F―的小 C.Na 和 Cs 属于第ⅠA 族元素,Cs 失电子能力比 Na 的强 D.P 和 As 属于第ⅤA 族元素,H3PO4 酸性比 H3AsO4 的弱 2. 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 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原子量依次递增 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巩固知识规律 课堂 总结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重点内容 (灵活处理) 结合习题总结元素周期律的本质和规律总结归纳过程。(注意知识内容和方法同时总结) 学习过程三:课后反思与练习 (引导学生课后进行反思) (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知识没能当堂掌握? (二).课后练习 1. 某主族元素 R 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4,由此可以判断( ) A.R 一定是第四周期元素 B.R 一定是ⅣA 族元素 C.R 的气态氢化物比同周期其他元素气态氢化物稳定 D.R 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 H2R 2.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 正确的是( ) A. 酸性强弱: HI<HBr<HCl<HF B. 原子半径大小: Na > S > O C. 碱性强弱: KOH<NaOH<LiOH D. 还原性强弱: F- > Cl- > I- 3. 有 xn-、yn+、Z 三种微粒,其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微粒半径大小关系是 x>y B.z 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 C.原子序数关系是 z>y>x D.微粒半径关系是 xn-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