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化学试题 ‎1.已知Zn(s)+H2SO4(aq)===ZnSO4(aq)+H2(g) ΔH<0,则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旧键断裂需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放出能量,所以总能量不变 B. 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的ΔH的值与反应物的用量无关 C. 该反应的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D.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吸收能量;新键形成放出能量,但两者的能量大小是不一样的,所以反应中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A叙述不正确;‎ B.反应的焓变与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有关,系数不同焓变数值不同,而与物质的用量无关,故B叙述正确;‎ C.该反应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叙述正确;‎ D.反应是放热反应,根据能量守恒,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故D叙述正确;‎ 答案选A。‎ ‎2.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 A. 分子个数 B. 原子个数 C. 物质的质量 D. 物质的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不表示微粒个数,故答案选D。‎ ‎3.下列过程一定释放出能量的是 A. 所有化合反应 B. 所有分解反应 C. 分子拆成原子 D. 原子组成分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化合反应不一定释放能量,如碳和二氧化碳化合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A错误;‎ B.多数分解反应吸收能量,但也有分解反应是放热的,如双氧水的分解反应,故B错误;‎ C.分子拆成原子时,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故C错误;‎ D.原子组成分子时,形成新的化学键,一定释放能量,故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应的热效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一般常见的放热反应有: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2CO是吸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CO(g)+H2(g)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2SO2+O22SO3  ΔH=-196.6 kJ·mol-1‎ B. H2(g)+1/2O2(g)===H2O(l) ΔH=-285.8 kJ·mol-1‎ C. 2H2(g)+O2(g)===2H2O(l) ΔH=+ 571.6 kJ·mol-1‎ D. C(s)+O2(g)===CO2(g) ΔH=393.5 kJ ‎【答案】B ‎【解析】‎ ‎【详解】A.方程式中没有注明物质的状态,物质的状态不同,所具有的能量也不同,故A错误;‎ B.符合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故B正确;‎ C.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的△H应小于0,故C错误;‎ D.反应热的单位应为kJ/mol,不是kJ,故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相比,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1.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以“mol”为单位,数值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2.反应物和产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H也不同。因此,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g( 气态)、l(液态)、S(固态)、aq(溶液),由于已经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 ‎3.反应热△H与测定条件如温度、压强等有关。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明△H的测定条件。若不注明,则表示在298K、101325Pa下测定的。‎ ‎4.在所写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写下△H的“+”与“-”、数值和单位,方程式与△H应用空格隔开。若为放热反应,△H为“-”,若为吸热反应,△H为“+”,由于△H与反应完成的物质的量有关,所以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H的单位为kJ/mol。‎ ‎5. 下列叙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比化学腐蚀更普遍 B. 用牺牲锌块的方法来保护船身 C. 用铝质铆钉铆接铁板,铁板易被腐蚀 D. 在镀件上电镀锌,用锌作阳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用铝质铆钉,铁板不易被腐蚀。‎ 考点:原电池原理、电解池原理。‎ ‎6.下列有关能量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 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可以发生 C. 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D. 化学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反应条件 ‎【答案】A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A说法正确;‎ B.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条件没有必然联系,有的放热反应可能需要加热才能发生,有的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也能发生,故B说法不正确;‎ C.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木炭在常温下引燃时需要加热才能发生,但木炭燃烧为放热反应,故C说法不正确;‎ D.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取决于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过程中释放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并不取决于反应的条件,故D说法不正确;‎ 答案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反应的热效应与反应条件之间的关系以及反应中热量变化的原因,需让学生明确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与反应条件加热与否没有必然联系。‎ ‎7.已知25 ℃、101 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石墨)+O2(g)===CO2(g) ΔH=-393.5 kJ·mol-1①‎ C(金刚石)+O2(g)===CO2(g) ΔH=-395.4 kJ·mol-1②‎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B.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C.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D.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C(石墨)+O2(g)=CO2 ( g ) ΔH=-393.51 kJ·mol-1 ①,C(金刚石)+O2(g)=CO2 ( g ) ΔH=-395.41 kJ·mol-1 ②,①-②得出:C(石墨)=C(金刚石) △H=+1.9kJ·mol-1,此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即在质量相等时,石墨的能量小于金刚石的能量,故答案选A。‎ ‎8. 由右图分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B+C和B+C→A两个反应吸收或放出的能量数值不相等 B. A→B+C是放热反应 C. A具有的能量高于B和C具有的能量总和 D. A→B+C是吸热反应,则B+C→A必然是放热反应 ‎【答案】D ‎【解析】‎ 根据图像可知,B和C的总能量高于A的总能量,所以选项D正确,其余都是不正确,答案选D。‎ ‎9.已知:C(s)+ 1/2O2(g)CO(g) ΔH1 =—110.5 kJ/mol CO(g)+ 1/2O2(g)CO2(g) ΔH2 = —283.0 kJ/mol 则反应C(s)+O2(g)CO2(g)的反应热为 A. 172.5 kJ/mol B. —172.5 kJ/mol C. 393.5 kJ/mol D. —393.5 kJ/mol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盖斯定律可得反应C(s)+O2(g)CO2(g)的反应热为ΔH1 +ΔH2= (—110.5 kJ/mol)+(—283.0 kJ/mol)=—393.5 kJ/mol,故答案选D。‎ ‎10.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铜是正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 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 铜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该装置是原电池,活泼性较强的锌作负极,锌失去电子生成锌离子进入溶液,所以锌片质量减少;活泼性较差的铜作正极,铜离子得电子生成铜单质,附着在铜片上,所以铜片质量增加;电子从锌片沿导线流向铜片,电流从铜片沿导线流向锌片。据此分析可得结论。‎ ‎【详解】A.铜是正极,铜片上有铜析出,没有气泡产生,故A错误;‎ B.铜片质量逐渐增加,故B错误;‎ C.电流的流向与电子的方向相反,电流从铜片沿导线流向锌片,故C错误; ‎ D.铜离子得电子被还原生成铜单质,附着在铜片上,故D正确;‎ 答案选D。‎ ‎11.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现给出化学键的键能(见下表):‎ 化学键 H—H Cl—Cl Cl—H 键能/(kJ·mol-1)‎ ‎436‎ ‎243‎ ‎431‎ 请计算H2(g)+Cl2(g)===2HCl(g)的反应热(  )‎ A. +862 kJ·mol-1 B. +679 kJ·mol-1 C. -183 kJ·mol-1 D. +183 kJ·mol-1‎ ‎【答案】C ‎【解析】‎ 反应热=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436kJ/mol+243kJ/mol﹣431kJ/mol×2=﹣183.0 kJ/mol,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反应热的计算,抓住反应热=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即可完成,难度不大.‎ ‎12.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一般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有:①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②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③有电解质溶液;④形成闭合回路,据此分析可得结论。‎ ‎【详解】A.装置中两个电极没有用导线连接,没有形成闭合回路,故A不能构成原电池;‎ B.装置中两个电极均为锌电极,活泼性相同,故B不能构成原电池;‎ C.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故C能形成原电池;‎ D.酒精为非电解质,不导电,没有形成闭合回路,故D不能构成原电池;‎ 答案选C。‎ ‎13.下列关于电解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阴极 B.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阴极 C. 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D. 电解池的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电解池中,与外接电源负极相连的为阴极,与正极相连的为阳极,故A叙述错误;‎ B.电解池中,与外接电源负极相连的为阴极,故B叙述正确;‎ C.电解池中阳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C叙述正确;‎ D.电解池中阴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D叙述正确;‎ 答案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注意以电子的转移为中心来进行梳理,电子由外接电源的负极流出,流入电解池的阴极,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电解池的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流回到电源的正极。‎ ‎14.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腐蚀,发生的原电池反应为 2Fe+2H2O+O2===2Fe(OH)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钢柱在水下部分比在空气与水交界处更容易腐蚀 B. 正极发生的反应为 2H2O+O2+2e-===4OH-‎ C. 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 D. 负极发生的反应为 Fe-2e-===Fe2+‎ ‎【答案】D ‎【解析】‎ ‎【分析】‎ 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发生电化学腐蚀,钢铁中含有铁和碳,在潮湿的环境中构成原电池,其中铁作原电池的负极,碳作原电池的正极,在负极铁失去电子,在正极空气中的氧气得电子,结合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分析可得结论。‎ ‎【详解】A.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而交界处氧气充足,所以钢柱在水下部分的腐蚀速率小于交界处,故A错误;‎ B.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则正极发生的反应为:2H2O+O2+4e-=4OH-,故B错误;‎ C.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故C错误;‎ D.根据反应方程式知,负极反应式为Fe-2e-=Fe2+,故D正确;‎ 答案选D。‎ ‎15. 已知电池的比能量是参与电极反应的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放出电能的大小。有关下述两种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 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为:LixC+Li1-xCoO2C+LiCoO2‎ 锂硫电池的总反应为:2Li+SLi2S A. 锂离子电池放电时,Li+向负极迁移 B. 锂硫电池充电时,锂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 理论上两种电池的比能量相同 D. 右图表示用锂离子电池给锂硫电池充电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锂离子电池放电时,Li+向正极迁移,A错误;B、锂硫电池充电时,锂电极与负极相连,作阴极,发生还原反应,B正确;C、电池的比能量是参与电极反应的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放出电能的大小,两电池负极材料不同,所以比能量不同,C错误;D、由图中物质可知锂硫电池在放电,锂离子电池在充电,D错误。答案选B。‎ 考点:原电池、电解池原理 ‎16.如图是某公司批量生产的笔记本电脑所用的甲醇燃料电池的构造示意图。甲醇在催化剂作用下提供质子(H+)和电子,电子经过电路、质子经内电路到达另一极与氧气反应,该电池总反应式为:2CH3OH+3O2===2CO2+4H2O。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右边的电极为电池的负极,b处通入的是空气 B. 左边的电极为电池的负极,a处通入的是甲醇 C. 电池负极的反应式为:2CH3OH+2H2O-12e-===2CO2↑+12H+‎ D. 电池正极的反应式为:3O2+12H++12e-===6H2O ‎【答案】A ‎【解析】‎ A、根据原电池中电子以及氢离子的移动方向,可知b为正极,正极上通入空气,故A错误;‎ B、依据图中电子流向分析,原电池中电子是从负极流向正极;电子流出的一端是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a处是失电子的一端,通的是甲醇,故B正确;‎ C、负极是甲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依据电池反应和酸性环境,2CH3OH+3O2=2CO2+4H2O,负极电极反应为:CH3OH+H2O﹣6e﹣=CO2+6H+,故C正确;‎ D、正极是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氧气得到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在图中是酸性介质,电极反应产物应写成水的形式;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故D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的原理应用,电极判断,电极名称,电极反应,电极反应式书写的分析判断,掌握原电池原理是解题关键,燃料电池的特征是燃料是电子在负极反应,氧气再正极发生还原反应,题目难度中等.‎ ‎17.下列图示中关于铜电极的连接错误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锌比铜活泼,锌作负极,铜作正极,连接正确,故错误;B、精炼铜,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连接正确,故错误;C、电镀时,镀件作阴极,镀层金属作阳极,连接错误,故正确;D、电解氯化铜,铜作阴极,石墨作阳极,连接正确,故错误。‎ 考点: 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解原理的应用等知识。‎ ‎18.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b都是惰性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b电极附近溶液呈红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是负极,Y是正极 B. Pt是阴极,Cu是阳极 C. CuSO4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 D. CuSO4溶液的酸性不变 ‎【答案】C ‎【解析】‎ 通电一段时间后,b电极附近溶液呈红色,这说明b电极周围溶液显碱性,从b电极是阴极,则Y是负极,X是正极,Pt是阳极,溶液中的OH-放电生成氧气。铜电极是阴极,铜离子放电析出铜,同时还有硫酸生成,所以选项A、B、D都是错误的,正确的答案选C。‎ ‎19.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H4(g) + 2O2(g) == CO2(g) + 2H2O(l) ΔH== -889.6kJ/mol。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物能量总和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能量总和。‎ ‎(2)若1 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则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_(填“>”、“<”或“=”)889.6kJ。‎ ‎(3)已知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g)+O2(g) ===2H2O(l) ΔH =-572kJ/mol ,则相同质量的甲烷和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热较多的是________。‎ ‎(4)如图所示的装置是由CH4 、O2和KOH溶液组成的新型燃料电池。 ‎ ‎①该电池的负极是______(填“a”或“b”)电极,该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 ‎ ‎②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pH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 (1). 大于 (2). < (3). 氢气 (4). a (5). CH4+10OH--8e-===CO32-+7H2O (6). 减小 ‎【解析】‎ ‎【详解】(1)已知CH4(g)+2O2(g)=CO2(g)+2H2O(l)△H=﹣889.6kJ/mol,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能量总和大于生成物能量总和,故答案为:大于;‎ ‎(2)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要放出热量,所以1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放出的热量小于889.6kJ,故答案为:<;‎ ‎(3)已知CH4(g)+2O2(g)=CO2(g)+2H2O(l)△H=﹣889.6kJ/mol,2H2(g)+O2(g)=2H2O△H=﹣572kJ/mol,则1g甲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889.6kJ=55.6kJ,1g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572kJ=143kJ,所以相同质量的甲烷和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氢气放的热量较多,故答案为:氢气;‎ ‎(4)①该电池的负极是CH4,电极a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H4+10OH﹣﹣8e﹣═CO32﹣+7H2O,故答案为:a;CH4+10OH--8e-===CO32-+7H2O; ‎ ‎②总的电极反应式为CH4+2OH﹣+2O2=CO32﹣+3H2O,由总的电极反应式可知:氢氧根离子不断被消耗,且反应中生成水,则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减小,所以溶液的pH值减小,故答案为:减小。‎ ‎20.已知: ①P4(S,白磷)+5O2(g)= P4O10(S)△H = —2983.2kJ•mol-1‎ ‎②P(S,红磷)+5/4O2(g)=1/4P4O10(s) △H = —738.5kJ•mol-1‎ ‎(1)写出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则对应下列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图,能正确反映出由白磷转化为红磷的是[选填A~D]________。‎ ‎【答案】 (1). P4(s,白磷)= 4P(s,红磷) △H = —29.2kJ•mol-1 (2). B ‎【解析】‎ ‎【详解】(1)由盖斯定律可知:将①-4②可得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P4(s、白磷)=4P(s、红磷)△H=﹣2983.2kJ/mol+4×738.5kJ•mol﹣1=﹣29.2KJ/mol,故答案为:P4(s,白磷)= 4P(s,红磷) △H = —29.2kJ•mol-1;‎ ‎(2)白磷转化为红磷是放热的反应,所以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B图符合此关系,故答案为:B。‎ ‎21.已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所致。下图为N2(g)和O2(g)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人们通常把拆开1 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则N≡N键的键能为_________________kJ·mol-1。根据上图写出N2(g)和O2(g)生成NO(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O(g)分解生成N2(g)和O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有16 g O2(g)生成时,该反应中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__kJ。‎ ‎【答案】 (1). 946 (2). N2(g)+O2(g)2NO(g) ΔH=180 kJ·mol-1 (3). 2NO(g)N2(g)+O2(g) ΔH=—180 kJ·mol-1 (4). 90‎ ‎【解析】‎ ‎【详解】(1)根据示意图可知,N≡N键的键能为946kJ/mol。反应热就是断键吸收的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的差值,因此根据键能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热△H=946kJ/mol+498kJ/mol-2×632kJ/mol=+180kJ/mol,所以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N2(g)+O2(g)=2NO(g) ΔH=+180 kJ·mol-1。故答案为:946;N2(g)+O2(g)2NO(g) ΔH=+180 kJ·mol-1;‎ ‎(2)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则逆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NO(g)分解生成N2(g)和O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O(g)=N2(g)+O2(g) ΔH=-180 kJ·mol-1。16g氧气是0.5mol,所以放出的热量是180 kJ·mol-1×0.5mol=90kJ。故答案为:2NO(g)N2(g)+O2(g) ΔH=—180 kJ·mol-1; 90。‎ ‎22.对下图中两极加以必要的连接并填空:‎ ‎(1)在图A中,使铜片上产生氢气。‎ ‎①若加以导线连接,则锌片发生___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铜片上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外加电源,则铜片作为该装置的______极,连接电源的_______极;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B中,使a极析出铜。‎ ‎①若a、b电极均为石墨电极并加以必要的连接,则连接后的装置应为____________(填“原电池”或“电解池”);该装置工作时,溶液中阴离子向________极作定向移动(填“a”或“b”); 经过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并搅匀溶液,溶液的酸性__________ (填“增强”、“降低”或“不变”)。‎ ‎②若a、b电极加以导线连接,且a极为铜电极,则b极可以为________电极(填序号)。 A.铂 B.铁 C.石墨 D.银 E.锌 该装置工作时,溶液中阴离子向________极作定向移动(填“a”或“b”)。‎ ‎【答案】 (1). 氧化 (2). 2H+ + 2e-= H2↑ (3). 阴极 (4). 负极 (5). Zn - 2e- = Zn2+ (6). 电解池 (7). b (8). 增强 (9). B、E (10). b ‎【解析】‎ ‎【详解】(1)①在A图中,使铜片上产生H2,则铜片作正极,锌作负极,该电池属于原电池,锌电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电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答案为:氧化;2H+ + 2e-= H2↑;‎ ‎②若外加电源,则为电解池,阴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则Cu为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Zn为阳极,则锌片失电子生成锌离子,其电极反应为:Zn﹣2e﹣=Zn2+;故答案为:阴极 ;负极;Zn- 2e- = Zn2+; ‎ ‎(2)①在B图中(a,b都为惰性电极),使a极析出铜,电极材料不能得失电子,所以该装置是电解池,a是阴极,阴极上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b是阳极,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溶液中阴离子向阳极即b极移动,总反应为:2Cu(NO3)2+2H2O ‎2Cu+O2↑+4HNO3,反应后溶液酸性增强;故答案为:电解池;b;增强;‎ ‎②若a、b电极加以导线连接,则构成原电池,使a极析出铜,则a为正极,b为负极,b电极的活泼性比Cu强,所以b电极可以选用铁和锌;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即阴离子向b极移动;故答案为:B、E;b。‎ ‎23.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 (aq) + Cu(s) == Cu2+ (aq) + 2Ag (s)设计的原电池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X的材料是____________;电解质溶液Y是_____________;‎ ‎(2)银电极为电池的_________极;银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 ‎(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________电极流向______电极(填电极的材料)。‎ ‎【答案】 (1). 铜 (2). AgNO3溶液 (3). 正 (4). Ag+ + e- =Ag (5). 铜 (6). 银 ‎【解析】‎ ‎【详解】(1)由反应“2Ag+(aq)+Cu(s)═Cu2+(aq)+2Ag(s)”可知,在反应中,Cu被氧化,失电子,应为原电池的负极,Ag+在正极上得电子被还原,电解质溶液为AgNO3;故答案为:铜;AgNO3溶液;‎ ‎(2)正极为活泼性较Cu弱的Ag,Ag+在正极上得电子被还原,电极反应为Ag++ e-=Ag;故答案为:正;Ag+ + e- =Ag;‎ ‎(3)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则由Cu极经外电路流向Ag极。故答案为:铜、银。‎ ‎【点睛】注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如根据反应“2Ag+(aq)+Cu(s)═Cu2+(aq)+2Ag(s)”分析,在反应中,Cu被氧化,失电子,应为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为Cu-2e-=Cu2+,则正极为活泼性较Cu弱的Ag,Ag+在正极上得电子被还原,电极反应为Ag++ e-=Ag,电解质溶液为AgNO3 。‎ ‎24.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下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 ;X、Y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饱和NaCl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则:‎ ‎①电解池中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在X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Y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该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要用电解方法精炼粗铜,电解液a选用CuSO4溶液,则:‎ ‎①X电极的材料是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Y电极的材料是_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杂质发生的电极反应不必写出)‎ ‎【答案】 (1). 2H+ + 2e-= H2↑ (2). 放出气体,溶液变红 (3). 2Cl--2e-= Cl2↑ (4). 把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放在Y电极附近,试纸变蓝色 (5). 纯铜 (6). Cu2+ + 2e- = Cu (7). 粗铜 (8). Cu - 2e- = Cu2+‎ ‎【解析】‎ ‎【详解】(1)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反应:2Cl--2e-=Cl2↑;阴极反应:2H++2e-=H2↑。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为阳极,反之为阴极。所以X为阴极,Y为阳极。X极在反应过程中消耗了H2O电离出的H+,溶液呈碱性,加入酚酞试液变成红色;Y极产生Cl2,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为蓝色。故答案为:①2H+ + 2e-= H2↑;放出气体,溶液变红;②2Cl--2e-= Cl2↑;把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放在Y电极附近,试纸变蓝色;‎ ‎(2)电解精炼Cu时,用含杂质的Cu为阳极,纯Cu为阴极。反应过程中阳极上的Cu以及比Cu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成为离子,进入溶液,活泼性比Cu差的金属形成阳极泥;在阴极只有Cu2+能得电子成为单质,其他较活泼的金属对应的离子较难得电子。根据装置图,X为阴极,Y为阳极,所以,X电极的材料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Y电极的材料是粗铜,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故答案为:①纯铜;Cu2+ + 2e- = Cu;②粗铜;Cu - 2e- = Cu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电解池原理的应用,在电解精炼铜时,根据电解的需求,用含杂质的Cu为阳极,纯Cu为阴极。反应过程中阳极上的Cu以及比Cu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成为离子,进入溶液,活泼性比Cu差的金属形成阳极泥;在阴极只有Cu2+能得电子成为单质,这样粗铜不断溶解,纯铜上不断析出铜,从而达到精炼铜的目的。‎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