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学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适应练习化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学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适应练习化学试题

海淀区高一年级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适应练习 化学 考 生 须 知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本试卷共8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25个小题(共50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9个小题(共50分)。‎ ‎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在下列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钧瓷是中国古代五大名瓷之一,以其独特的釉料及烧制方法而闻名于世。下列钧瓷的制作工艺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掘泥 B.做坯 C.画坯 D.烧炉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掘泥过程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A不选;‎ B.做坯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B不选;‎ C.画坯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C不选;‎ D.烧炉过程中做好的坯体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故D选;‎ 故答案为D。‎ ‎2.甲醇不仅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还可用于制备车用燃料。甲醇属于( )‎ A. 氧化物 B. 无机物 C. 有机化合物 D. 碱 ‎【答案】C ‎【解析】‎ ‎【详解】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的化合物;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氢氧根的化合物;有机物为含C元素的化合物,甲醇含有C、H、O三种元素,不能电离,分子式为CH4O,属于有机化合物,故答案为C。‎ ‎3.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 Fe(OH)3胶体 B. K2SO4溶液 C. 蔗糖溶液 D. NaCl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硫酸钾溶液、蔗糖溶液、氯化钠溶液均属于溶液,不具有丁达尔效应,氢氧化铁胶体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答案为A。‎ ‎4.下列物质中,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冶炼的是( )‎ A. Fe B. Na C. Cu D. Ag ‎【答案】B ‎【解析】‎ ‎【详解】A.冶炼较不活泼的金属Zn、Fe、Sn、Pb、Cu,采用热还原法,故A错误; B.冶炼活泼金属K、Ca、Na、Mg、Al,一般用电解熔融的氯化物(Al是电解熔融的三氧化二铝)制得,Na通常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冶炼制备,故B正确; C.冶炼较不活泼的金属Zn、Fe、Sn、Pb、Cu,采用热还原法,故C错误; D.Hg、Ag用加热分解氧化物的方法制得,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根据金属的活泼性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金属的冶炼一般有电解法、热还原法、热分解法、物理分离法。电解法:冶炼活泼金属K、Ca、Na、Mg、Al,一般用电解熔融的氯化物(Al是电解熔融的三氧化二铝)制得;热还原法:冶炼较不活泼的金属Zn、Fe、Sn、Pb、Cu,常用还原剂有(C、CO、H2等);热分解法:Hg、Ag用加热分解氧化物的方法制得,物理分离法:Pt、Au用物理分离的方法制得。‎ ‎5.盛装浓硫酸的试剂瓶上,最适合贴的图标是( )‎ A. B. ‎ C. D. ‎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为腐蚀品标志,B为剧毒品标志,C为爆炸品标志,D为易燃液体标志,浓硫酸属于腐蚀品,故答案为A。‎ ‎6.我国的古代文物呈现了瑰丽的历史文化。下列文物中,主要成分属于合金的是( )‎ A.颜真卿祭侄文稿 B.西汉素纱禅衣 C.唐兽首玛瑙杯 D.三星堆青铜面具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不属于合金,故A不选;‎ B.西汉素纱禅衣由蚕丝织造,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属于合金,故B不选;‎ C.唐兽首玛瑙杯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属于合金,故C不选;‎ D.三星堆青铜面具中的青铜为铜合金,故D选;‎ 故答案为D。‎ ‎7.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是( )‎ A. 金属铜 B. 稀硫酸 C. 氯化钾 D. 乙醇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 A.金属铜为单质,不属于电解质,故A不选;‎ B.稀硫酸为硫酸和水的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故B不选;‎ C.氯化钾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可以导电,属于电解质,故C选;‎ D.乙醇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D不选;‎ 故答案为C。‎ ‎【点睛】B选项为易错点,要注意盐酸、稀硫酸、浓硫酸、氨水等均为混合物,不能说是电解质。‎ ‎8.下列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 A. Cl B. S C. P D. F ‎【答案】D ‎【解析】‎ ‎【详解】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至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所以非金属性Cl>S>P,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减弱,所以非金属性F>Cl,综上所述非金属性最强的是F,故答案为D。‎ ‎9.下列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的是( )‎ A. HCl B. CH‎4 ‎C. NaCl D. NaOH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HCl为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故A不符合题意;‎ B.甲烷为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故B不符合题意;‎ C.NaCl为离子化合物,只含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的离子键,故C符合题意;‎ D.NaOH为离子化合物,既有钠离子和氢氧根之间的离子键,又有氧原子和氢原子之间的共价键,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下列关于氨气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B. 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的大 C. 极易溶于水 D. 能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A正确;‎ B.相同条件下,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故B错误;‎ C.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故C正确;‎ D.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NH3 + H2O NH3·H2ONH4++OH-,氨气能与水反应,且水溶液显碱性,故D正确;‎ 故选B。‎ ‎11.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所必须的营养物质。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水解的是( )‎ A. 葡萄糖 B. 淀粉 C. 植物油 D. 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葡萄糖属于单糖,不能发生水解,故A符合题意;‎ B.淀粉为多糖,可以水解生成葡萄糖,故B不符合题意;‎ C.植物油含有酯基,可以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故C不符合题意;‎ D.蛋白质含有肽键,可以水解生成氨基酸,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2.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将周期表第116号元素Lv命名为“鉝”(lì)。下列关于Lv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质子数为116 B. 中子数为293‎ C. 核外电子数为116 D. 与Lv互为同位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核素符号左上角数字代表质量数,左下角数字代表质子数,所以Lv质子数为116‎ ‎,故A正确;‎ B.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93-116=177,故B错误;‎ C.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116,故C正确;‎ D.Lv与Lv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不同,为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3.航天服是保障航天员生命活动和航天工作正常运转的重要装备。下列有关航天服涉及的材料中,不属于高分子材料的是( )‎ A. 保互层——聚四氟乙烯 B. 保暖层——羊毛 C. 液冷服——聚氯乙烯 D. 躯干部位——玻璃纤维 ‎【答案】D ‎【解析】‎ ‎【详解】A.聚四氟乙烯为四氟乙烯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属于高分子材料,故A不符合题意;‎ B.羊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为氨基酸聚合成的高分子,故B不符合题意;‎ C.聚氯乙烯为氯乙烯聚合而成的高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 D.玻璃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等小分子物质,不是高分子材料,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D。‎ ‎14.下列物质中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A. 甲烷 B. 苯 C. 乙烯 D. 乙酸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甲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符合题意;‎ B.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符合题意;‎ C.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符合题意;‎ D.乙酸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15.下列分子中,具有平面正六边形结构的是( )‎ A. CH4 B. CH2=CH‎2 ‎C. CH≡CH D. ‎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形,故A不符合题意;‎ B.乙烯为平面形分子,但不是平面正六边形结构,故B不符合题意;‎ C.乙炔分子为直线形,故C不符合题意;‎ D.苯分子为平面六边形结构,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6.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乙烯与氢气反应生成乙烷 B. 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 C. 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 D. 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答案】A ‎【解析】‎ ‎【详解】A.乙烯与氢气反应生成乙烷,C=C键生成C-C键,为加成反应,故A选;‎ B.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的过程中甲烷的H被Cl原子替代,为取代反应,故B不选;‎ C.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为氧化反应,故C不选;‎ D.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为酯化反应,也为取代反应,故D不选;‎ 故选A。‎ ‎17.CO2可与H2催化合成甲醇,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下列描述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 CO2、H2、CH3OH、H2O在容器中共存 B. CO2、H2、CH3OH、H2O的浓度均不再变化 C.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等于零 D. CO2、H2、CH3OH、H2O的浓度相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A.任何情况下,都在容器中共存,故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 B. 浓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 C.可逆反应为动态平衡,反应速率不会变为零,C错误;‎ D. 浓度相等时不一定不再变化,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方法:1、 ;2、当变量不再变化,如体系中气体总物质的量在反应中会发生变化,则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就是变量,当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则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 ‎18.控制变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相同质量的锌与足量稀硫酸在下列条件下发生反应,初始阶段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B C D 锌的状态 块状 块状 粉末 粉末 c(H2SO4)/(mol·L−1)‎ ‎1‎ ‎2‎ ‎1‎ ‎2‎ t/℃‎ ‎20‎ ‎40‎ ‎20‎ ‎40‎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该反应的速率与接触面积,硫酸浓度,温度有关。‎ ‎【详解】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故锌的状态为粉末时反应速率快;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故时反应速率快;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t=‎‎40℃‎ 时反应速率快;‎ 故答案选D。‎ ‎19.下列物质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H:O:H B. C.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未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水的电子式为,A错误;‎ B.二氧化碳中碳氧之间共用两对电子,B正确;‎ C.氯化氢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应为:,C错误;‎ D.氯化钠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应为,D错误;‎ 故答案选B ‎20.某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由此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元素符号是Cl B.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3周期,第ⅦA族 C. 原子半径大于S D. 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即为17号氯元素,A正确;‎ B.氯元素位于第3周期,第ⅦA族,B正确;‎ C.氯和硫原子,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氯的质子数大于硫,故氯原子半径小于硫原子,C错误;‎ D.根据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其容易得到一个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正确;‎ 故答案选C。‎ ‎21.在实验室或生产生活中,安全措施是避免伤害和事故的保障。下列安全问题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 A. 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B. 金属钠着火时应立即用沙土盖灭 C. 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D. 大量氯气泄漏时,迅速离开现场并尽量往高处去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点燃氢气前,为防止氢气不纯而发生爆炸,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A正确;‎ B.钠着火时不能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等来灭火,只能选择干沙,B正确;‎ C.氢氧化钠是强碱,也能腐蚀皮肤,故不能用氢氧化钠冲洗,C错误;‎ D.氯气密度比空气大,聚积在低洼处,故氯气泄露时要撤往高处,D正确;‎ 故答案选C。‎ ‎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30gNO含有的原子总数为6.02×1023‎ B. 标准状况下,18gH2O的体积为‎22.4L C. 常温常压下,22.4LCO2物质的量为1mol D. 100mL1mol·L-1NaCl溶液中含有0.1molCl-‎ ‎【答案】D ‎【解析】‎ ‎【详解】A. 30gNO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2mol原子,含有原子总数为,A错误;‎ B. 标准状况下,水的状态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B错误;‎ C. 不是标况下,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C错误;‎ D. 100mL 1mol/L NaCl溶液中含有0.1molNaCl,含有0.1 mol,D正确;‎ 故答案选D。‎ ‎23.下列解释事实的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向FeCl2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变为黄色:2Fe2++Cl2=2Fe3++2Cl-‎ B. 向铜粉中滴加稀硝酸,产生气体:Cu+4H++2NO3-=Cu2++2NO2↑+2H2O C. 向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蓝色沉淀:Cu2++2OH-=Cu(OH)2↓‎ D. Na2O2是重要的供氧剂:2Na2O2+2H2O=4Na++4OH-+O2↑‎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向溶液中通入氯气,将为,溶液变为黄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正确;‎ B. Cu和稀反应放出的是NO,不是,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B错误;‎ C. 向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和反应生成沉淀,离子方程式为:,C正确;‎ D.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离子方程式为: ,D正确;‎ 故答案选B。‎ ‎【点睛】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规律(三“看”),第一看:符不符(即是否符合反应事实);第二看:平不平(即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守恒);第三看:拆不拆(即离子、分子形式的书写是不是有问题)。‎ ‎24.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不相符的一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酸雨样品中加入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酸雨试样中一定含SO42-‎ B 向KI-淀粉溶液中滴入氯水,溶液变成蓝色 I-的还原性强于Cl-‎ C 将Ba(OH)2·8H2O和NH4Cl晶体在小烧杯中混合搅拌,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感觉变凉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D 向某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 该盐溶液中含有NH4+‎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酸雨中可能含有亚硫酸,亚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会生成亚硫酸钡白色沉淀,A错误;‎ B.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加入氯水变蓝,说明氯水将氧化为,故的还原性强于,B正确;‎ C.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感觉变凉,温度降低,说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C正确;‎ D.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生成了氨气,则原溶液中含有,D正确;‎ 故答案选A。‎ ‎25.氮元素在海洋中的循环,是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和关键。海洋中无机氮的循环过程可用如图表示,下列关于海洋氮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海洋中不存在游离态的氮 B. ②中的含氮物质转化属于氮的固定 C. ④中的含氮物质转化属于氮的还原 D. 向海洋中排放含NO3-的废水不会影响NH4+的含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图像,海水中存在氮气,A错误;‎ B. ②中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属于氮的固定,B正确;‎ C. ④中转化为或,化合价升高,属于氮的氧化反应,C错误;‎ D.根据图像,能转化为,转为氮气,氮气转化为,故向海水中排放会造成浓度增大,D错误;‎ 故答案选B。‎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26.请从1—A和1—B两题中任选1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1—A评分。___‎ ‎1—A补齐物质及其用途的连线 ‎1—B补齐物质及其用途的连线 物质用途 物质用途 ‎【答案】‎ ‎1—A补齐物质及其用途的连线 ‎1—B补齐物质及其用途的连线 物质用途 物质用途 ‎【解析】‎ ‎【详解】1—A.‎ A.乙醇是液态,是常用的有机溶剂,故A连c;‎ B.二氧化硫催化氧化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水生成硫酸,故二氧化硫可用于制取硫酸,B连d;‎ C.蔗糖具有甜味,可用作甜味剂,故C连a;‎ D.碳酸氢钠与酸性物质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碳酸氢钠可用于制发酵粉,D连b;‎ 故答案为:;‎ ‎1—B.‎ A.次氯酸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故次氯酸钙可作漂白粉,A连c;‎ B.乙酸能和水垢中的碳酸钙、氢氧化镁反应,故乙酸用作除水垢,B连d;‎ C.液氨汽化会吸收大量热量,达到制冷的目的,故氨气可作制冷剂,C连a;‎ D.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故D连b;‎ 故答案为:。‎ ‎27.选择装置,完成实验。‎ ‎①‎ ‎②‎ ‎③‎ ‎④‎ ‎(1)分离水和植物油,选用___(填序号,下同)。‎ ‎(2)配制100mL0.1mol·L-1NaOH溶液,选用___。‎ ‎(3)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选用__。‎ ‎(4)用乙酸、乙醇和浓硫酸制备乙酸乙酯,选用__。‎ ‎【答案】 (1). ① (2). ③ (3). ④ (4). ②‎ ‎【解析】‎ ‎【详解】(1)水和植物油互不相溶,会分层,通过分液进行分离,故答案为①;‎ ‎(2)配制100mL0.1mol·L-1NaOH溶液需要用100mL容量瓶等仪器,故答案为:③;‎ ‎(3)受热不分解,‎ 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④;‎ ‎(4)制备乙酸乙酯采用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和加热条件反应,产生的乙酸乙酯通入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同时要防倒吸,故答案为:②。‎ ‎【点睛】制取乙酸乙酯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1)中和乙酸(2)溶解乙醇(3)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 ‎28.铝热法是铝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获得高熔点金属单质的方法。工业上可用于制造无碳或低碳铁合金。铝粉和赤铁矿发生铝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2Al2Fe+Al2O3。‎ ‎(1)上述反应中,作为氧化剂的物质是__,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__。‎ ‎(2)若反应中消耗了0.2molAl,生成Fe的物质的量为__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mol。‎ ‎【答案】 (1). Fe2O3(氧化铁) (2). Al(铝) (3). 0.2 (4). 0.6‎ ‎【解析】‎ ‎【分析】‎ ‎,该反应中铁的化合价降低,铝的化合价升高,反应转移6个电子。‎ ‎【详解】(1),该反应中铁从+3价降为0价,故氧化铁做氧化剂,铝从0价升高到+3价,故答案为:(氧化铁);Al(铝);‎ ‎(2),反应中铝和铁系数比为1:1,故消耗了0.2molAl的同时会生成0.2mol铁,一个铝失去3个电子,故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6mol,故答案为:0.2;0.6。‎ ‎29.化学电源的发明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 ‎(1)将锌片、铜片按照如图所示装置连接,铜片做__极(填“正”或“负”),外电路电子的流向为__(填“Cu→Zn”或“Zn→Cu”)。‎ ‎(2)若将装置中的稀H2SO4用CuSO4溶液替代,则相应原电池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3)下列化学反应通过原电池装置,可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是__(填序号)。‎ ‎①NaOH+HCl=NaCl+H2O ‎②CH4+2O2CO2+2H2O ‎③Fe+Cu2+=Cu+Fe2+‎ ‎【答案】 (1). 正 (2). Zn→Cu (3). Zn+CuSO4=ZnSO4+Cu(Zn+Cu2+=Zn2++Cu) (4). ②③‎ ‎【解析】‎ ‎【详解】(1)锌片、铜片插入稀硫酸中,由于锌比铜活泼,所以锌做负极,铜做正极,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即由锌流向铜,故答案为:正;Zn→Cu;‎ ‎(2)将装置中的稀用溶液替代,则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故答案为:Zn+CuSO4=ZnSO4+Cu(Zn+Cu2+=Zn2++Cu);‎ ‎(3)能构成原电池的反应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①是非氧化还原反应,②CH4+2O2CO2+2H2O和③Fe+Cu2+=Cu+Fe2+是氧化还原反应,可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故答案为:②③。‎ ‎3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合成氨工业结束了人类依靠天然氮肥的历史,解决了人类的粮食问题。近一百年来,工业上一直采用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将氮气和氢气转化为氨气,这样的条件每年需要消耗全世界1%~2%的能源供应,科学家一直致力于探索在温和条件下合成氨。中科大研究团队研制了“钌单原子催化剂”合成氨,应用该催化剂通过电化学反应在室温下即可合成氨。原理如图1所示。‎ 阴极表面电极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 该项研究工作开辟了单原子催化剂在电化学合成氨反应中的新途径,使得温和条件下合成氨成为可能。‎ 请依据以上短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1)合成氨工业对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___‎ ‎(2)传统方法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___‎ ‎(3)传统合成氨的方法需消耗大量能源。___‎ ‎(4)“钌单原子催化剂”合成氨体现了我国科学家在科研领域的创新。___‎ ‎(5)图1中,水在阳极失去电子生成氧气。___‎ ‎(6)图2中,步骤②所示反应的方程式为有N+H+NH。___‎ ‎【答案】 (1). 对 (2). 对 (3). 对 (4). 对 (5). 对 (6). 错 ‎【解析】‎ ‎【分析】‎ 由合成氨气的原理图可知,阴极氮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氨气,其电极反应式为:N2+6e-+6H+=2NH3,阳极水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其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 ‎【详解】(1)合成氨工业的巨大成功,改变了世界粮食生产的历史,解决了人类因人口增长所需要的粮食,奠定了多相催化科学和化学工程科学基础,(1)对;‎ ‎(2)传统方法合成氨是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生成氨气,其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2)对;‎ ‎(3)传统合成氨是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进行,苛刻的条件,对设备要求更高,需消耗大量能源,(3)对;‎ ‎(4)“钌单原子催化剂”合成氨是一种温和条件下合成氨的方法,不像传统合成氨,对设备要求高、能耗大,所以“钌单原子催化剂”合成氨体现了我国科学家在科研领域的创新,(4)对;‎ ‎(5)根据合成氨气的原理图可知,阳极水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其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5)对;‎ ‎(6)步骤②所示反应为:N+H+NH,(6)错误;‎ ‎31.实验小组对SO2的性质进行探究。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A的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 ‎(2)请将A方框中的装置补充完整___。‎ ‎(3)实验过程中,说明SO2与水反应生成了酸的实验现象是__。‎ ‎(4)D的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答案】 (1). 吸收水蒸气(干燥SO2) (2). (3). B中试纸不变色,C中试纸变红色 (4). SO2+2NaOH=Na2SO3+H2O(SO2+NaOH=NaHSO3)‎ ‎【解析】‎ ‎【分析】‎ 根据实验装置图分析,装置A中的浓硫酸具有干燥的作用,SO2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但因为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最后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尾气处理。‎ ‎【详解】(1)SO2与浓硫酸不反应,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以吸收SO2中的水蒸气,所以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干燥SO2),故答案为:吸收水蒸气(干燥SO2);‎ ‎(2)A的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SO2,所以气流应长进短出,装置为:‎ ‎,故答案为:;‎ ‎(3)装置B内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虽然与二氧化硫气体接触,但却不变色,可以说明二氧化硫气体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C装置内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所以实验过程中,说明SO2与水反应生成了酸的实验现象是B中试纸不变色,C中试纸变红色,故答案为:B中试纸不变色,C中试纸变红色;‎ ‎(4)D装置是尾气处理装置,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SO2,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SO2+NaOH=NaHSO3),故答案为:SO2+2NaOH=Na2SO3+H2O(SO2+NaOH=NaHSO3)。‎ ‎32.2019年是化学元素周期表问世150周年,联合国宣布此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元素周期表在学习、研究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a b ‎3‎ c d e f g ‎(1)e的元素符号是___。‎ ‎(2)f、g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较强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_。‎ ‎(3)c的金属性强于d的金属性,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___,失电子能力c大于d。‎ ‎(4)下列对于a及其化合物的推断中,正确的是___(填序号)。‎ ‎①a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绝对值相等 ‎②a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强于f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③单质a比单质b难与氢气反应 ‎【答案】 (1). Si (2). HClO4 (3). c、d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c小于d),原子半径c大于d (4). ②③‎ ‎【解析】‎ ‎【分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分析可知,a为N元素、b为F元素、c为Na元素、d为Mg元素、e为Si元素、f为P元素、g为Cl元素。‎ ‎【详解】(1)e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ⅣA族,是硅元素,其元素符号是Si,故答案为:Si;‎ ‎(2)f为P元素、g为Cl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磷酸和高氯酸,同周期,从左到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所以酸性较强的物质是高氯酸,其化学式为:HClO4,故答案为:HClO4;‎ ‎(3)c为Na元素、d为Mg元素,Na和Mg元素的原子结构中,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Na小于Mg,失电子能力Na大于Mg,原子半径Na大于Mg,所以Na的金属性强于Mg的金属性,故答案为:Na、Mg元素的原子结构中,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Na小于Mg),原子半径Na大于Mg;‎ ‎(4)①a为N元素,N元素的原子结构中,最外层上有5个电子,失去5个电子,形成+5价,为最高化合价;得到3个电子,形成-3价,为最低化合价;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绝对值不相等,①错误;‎ ‎②a为N元素,f为P元素,其氢化物分别为NH3和PH3,同主族,从上到下,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所以NH3稳定性强于PH3的稳定性,②正确;‎ ‎③a为N元素、b为F元素,其单质分别是N2和F2,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其单质更易与氢气反应,所以N2比F2难与氢气反应,③正确;故答案为:②③。‎ ‎33.由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Fe3O4、Fe2O3和FeO)制备绿矾(FeSO4·7H2O))的流程如图:‎ 已知:FeS2(S的化合价为-1)难溶于水。‎ ‎(1)①中加入的酸为___,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___。‎ ‎(2)①中生成Fe3+的离子方程式为Fe3O4+8H+=2Fe3++Fe2++4H2O、___。‎ ‎(3)检验②中Fe3+已经完全转化成Fe2+的实验方法:取适量溶液2,___。‎ ‎(4)通过③得到绿矾晶体的实验操作:加热浓缩、冷却结晶、___。‎ ‎【答案】 (1). 硫酸(H2SO4) (2). FeS2 (3). Fe2O3+6H+=2Fe3++3H2O (4). ‎ 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 (5). 过滤、洗涤、干燥 ‎【解析】‎ ‎【分析】‎ 烧渣(主要成分:Fe3O4、Fe2O3和FeO)均溶于硫酸,溶液1含Fe2+、Fe3+,步骤②发生FeS2+7Fe2(SO4)3+8H2O=15FeSO4+8H2SO4,步骤③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析出绿矾,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1)因绿矾的酸根离子为硫酸根离子,则步骤①,应用硫酸来溶解烧渣;步骤②发生FeS2+7Fe2(SO4)3+8H2O=15FeSO4+8H2SO4,因为FeS2难溶于水,所以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FeS2,故答案为:硫酸(H2SO4);FeS2;‎ ‎(2)①中生成Fe3+的物质有Fe3O4、Fe2O3,则另一个离子反应为Fe2O3+6H+=2Fe3++3H2O,故答案为:Fe2O3+6H+=2Fe3++3H2O;‎ ‎(3)可向其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则可说明②中Fe3+已经完全转化为Fe2+,故答案为: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 ‎(4)通过③得到绿矾晶体的实验操作: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故答案为:过滤、洗涤、干燥。‎ ‎34.实验小组为验证NO2与水反应的产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Ⅰ.打开K1、K3、K5,关闭K2、K4,通入一段时间N2,关闭K1‎ ‎——‎ Ⅱ.打开K2,放入足量浓HNO3,同时打开pH传感器和NO3-传感器,记录数据 圆底烧瓶中反应剧烈,铜片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绿色, ;片刻后,三颈瓶内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III.5min后,打开K4,用注射器将少量空气注入三颈瓶,关闭K4‎ 三颈瓶内的气体从无色变为浅红棕色 步骤II中,传感器记录数据如图所示:‎ ‎【解释及结论】‎ ‎(1)NO2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 ‎(2)步骤I中,通入N2的目的是___。‎ ‎(3)将步骤II中圆底烧瓶内的实验现象补充完整:___。‎ ‎(4)该实验验证NO2与水反应产物的实验证据包括___(填序号)。‎ A.圆底烧瓶中溶液变为蓝绿色 B.三颈瓶内的气体从无色变为浅红棕色 C.pH传感器记录所得数据 D.NO3-传感器记录所得数据 ‎(5)有同学认为该实验不严谨,因为也可能导致传感器所记录的数据结果___。‎ ‎【答案】 (1). 3NO2+H2O=2H++2NO3-+NO (2). 排出装置中的氧气(空气) (3). 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4). BCD (5). 圆底烧瓶中浓硝酸的挥发 ‎【解析】‎ ‎【分析】‎ 打开K1、K3、K5,关闭K2、K4,通入一段时间N2,排出装置中的氧气(空气);打开K2‎ ‎,放入足量浓HNO3,打开pH传感器和NO3-传感器,铜与浓硝酸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打开K4,用注射器将少量空气注入三颈瓶,三颈瓶内的气体从无色变为浅红棕色的现象可知,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硝酸,生成的一氧化氮被氧气氧化又生成了二氧化氮。‎ ‎【详解】(1)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离子反应方程式为:3NO2+H2O=2H++2NO3-+NO,故答案为:3NO2+H2O=2H++2NO3-+NO;‎ ‎(2)一氧化氮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氮,所以通入N2排出装置中的氧气(空气),故答案为:排出装置中的氧气(空气);‎ ‎(3)步骤II中圆底烧瓶内铜与浓硝酸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所以溶液变为蓝绿色,有红棕色气体生成,故答案为: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4)A. 圆底烧瓶中铜与浓硝酸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溶液变为蓝绿色说明生成硝酸铜,不能验证NO2与水反应产物,A错误;‎ B. 三颈瓶内气体从无色变为浅红棕色,说明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氮,能验证NO2与水反应生成的产物,B正确;‎ C. pH传感器是用来检测被测物中氢离子浓度并转换成相应的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随着反应的进行,pH传感器记录所得数据表示,pH减小,酸性增强,能验证NO2与水反应生成的产物,C正确;‎ D. 随着反应的进行,NO3-传感器记录所得数据表示,NO3-的浓度增大,能验证NO2与水反应生成的产物,D正确;故答案为:BCD;‎ ‎(5)浓硝酸易挥发,该实验不严谨,有可能导致传感器所记录的数据结构式圆底烧瓶中挥发出来的浓硝酸,故答案为:圆底烧瓶中浓硝酸的挥发。‎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