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模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模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20年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一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模拟卷)‎ 注意事项: ‎ ‎1.考试时间19:00-20:30。(截止提交时间20:40)‎ ‎2.在班级小管家答题,选择题 直接选。大题按答题卡制定的格式拍照,只拍一张。‎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K-39 Fe-56 Br-80 I-127‎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消毒剂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往血管里注射消毒剂可以消灭新冠病毒 B. 二氧化氯(俗称“泡腾片”)环境消毒片可以口服 C. 苯酚可以用来消毒,往人体穴位注射苯酚可以治疗疾病 D. 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可以用于皮肤消毒 ‎【答案】D ‎【解析】‎ ‎【详解】A.消毒剂具有氧化性,往血管里注射消毒剂可以使血液中的蛋白质变性,引起中毒,故A错误;‎ B.二氧化氯(俗称“泡腾片”)遇水反应释放出氯气,氯气具有氧化性,可使空气中的病毒发生蛋白质变性,从而杀死病毒,可用于环境,氯气有毒且具有强氧化性,不能口服,故B错误;‎ C.苯酚可以用来消毒,但苯酚有毒,不能用于人体治疗,故C错误;‎ D.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是医用酒精,可以杀死细菌病毒,具有杀菌消毒的功效,可以用于皮肤消毒,故D正确;‎ 答案选D。‎ ‎2.利用空气将氯化氢催化氧化,使之转化为氯气,已成为工业上生产氯气的重要途径,其反应为4HCl+O2=2H2O+2Cl2。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 质量数为18的氧原子:O B. 水的电子式:‎ - 21 -‎ C. HCl分子的球棍模型: D. Cl-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B ‎【解析】‎ ‎【详解】A.O原子的质量数为18,质子数为8,故正确的表达为,A错误;‎ B.O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其中有4个电子形成2对电子对,剩余2个电子分别与2个H原子形成两个共价键,B正确;‎ C.由于H原子和Cl原子的原子半径不同,故正确的HCl球棍模型为,C错误;‎ D.Cl-由于最外层多一个电子,故Cl-的结构示意图为,D错误;‎ 故选B。‎ ‎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FeCl3溶液显酸性,可用于刻蚀电路板 B. CaO具有吸水性,可用作食品脱氧剂 C. NH4Cl具有酸性,可用于金属除锈 D. 活性炭具有还原性,可用于水质净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FeCl3刻蚀电路板,是Fe3+与电路上的Cu发生反应,体现了Fe3+的氧化性,A错误;‎ B.氧化钙不具有还原性,具有吸水性,不能用作食品包装袋中作脱氧剂,B错误;‎ C.NH4Cl为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NH4+发生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故可以除锈,C正确;‎ D.活性炭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达到净水的目的,D错误;‎ 故选C。‎ ‎4.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0.1 mol·L-1 NaOH溶液:Na+、K+、CO32-、AlO2-‎ B. 0.1 mol·L-1 FeCl2溶液:K+、Mg2+、SO42-、MnO4-‎ C. 0.1 mol·L-1 KHCO3溶液:Na+、Al3+、Cl-、NO3-‎ D. 0.1 mol·L-1 H2SO4溶液:K+、NH4+、NO3-、HSO3-‎ ‎【答案】A ‎【解析】‎ - 21 -‎ ‎【详解】A.0.1 mol·L-1 NaOH溶液含有大量OH-,Na+、K+、CO32-、AlO2-离子之间以及与OH-之间不发生反应,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 B.0.1 mol·L-1 FeCl2溶液中Fe2+具有还原性,与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0.1 mol·L-1 KHCO3溶液中,HCO3-与Al3+发生双水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0.1 mol·L-1 H2SO4溶液含有大量H+,与NO3-、HS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HSO3-具有还原性,在酸性条件下可被硝酸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 ‎5.下列关于Cl2的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装置甲制取少量Cl2‎ B. 用装置乙除去Cl2中的HCl C. 用装置丙收集Cl2‎ D. 用装置丁吸收尾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A.选项中的浓盐酸可以和氯酸钾发生反应生成氯气,化学方程式为KClO3+6HCl=KCl+3Cl2↑+3H2O,A正确;‎ B.除去Cl2中的HCl需要用到饱和的NaCl溶液,但在洗气装置中需要长导管进短导管出,若短导管进为集气装置,B错误;‎ - 21 -‎ C.Cl2的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在集气装置中应长导管进,C错误;‎ D.Cl2易溶于NaOH溶液,用此装置吸收尾气容易导致Cl2没有完全被NaOH吸收,污染空气,D错误;‎ 故选A。‎ ‎6.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SO2与Ba(NO3)2反应生成BaSO3‎ B. NH3在纯O2中燃烧生成NO2‎ C 过量CO2与氨水反应生成NH4HCO3‎ D. 高温条件下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OH)3和H2‎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者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化学方程式为3SO2+Ba(NO3)2+2H2O=BaSO4↓+2NO↑+2H2SO4,A错误;‎ B.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B错误;‎ C.过量CO2通入到氨水时生成NH4HCO3,化学方程式为2NH3+CO2+H2O =2NH4HCO3,C正确;‎ D.高温条件下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D错误;‎ 故选C。‎ ‎7.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MgCl2溶液:2H2O+2Cl-2OH-+H2↑+Cl2↑‎ B. 过量的铁粉溶于稀硝酸:Fe+4H++NO3-=Fe3++NO↑+2H2O C. 用Na2S2O3溶液吸收水中的Cl2:4Cl2+S2O32-+5H2O=10H++2SO42-+8Cl-‎ D. SO2通入FeCl3溶液中:SO2+Fe3++2H2O=SO42-+Fe2++4H+‎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石墨电极电解MgCl2溶液,阳极Cl-失电子,阴极H+得电子,剩下氢氧根与镁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Cl2↑+H2↑+2OH-错误,A错误;‎ B.过量的铁粉溶于稀硝酸中,Fe与硝酸发生反应生成Fe3+,剩余的Fe继续和Fe3+‎ - 21 -‎ 发生反应生成Fe2+,离子方程式为3Fe+8H++2NO3-==3Fe2++2NO↑+4H2O,B错误;‎ C.氯气可与硫代硫酸根反应生成硫酸根和氯离子,离子方程式正确,C正确;‎ D.将SO2通入到FeCl3溶液中,SO2与Fe3+发生反应生成硫酸根和Fe2+,但选项中配平错误,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SO2+2Fe3++2H2O=2Fe2++SO42-+4H+,D错误;‎ 故选C。‎ ‎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W处于不同周期且X与W同一主族,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r(W)>r(Z)>r(Y)>r(X)‎ B. 由Y、W组成的化合物只能含有离子键 C. W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强碱 D. X与Y形成的一种常见化合物与Z的单质反应生成两种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分析,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说明Y为O元素,X、Y、W处于不同周期且X与W同一主族,说明X在第一周期,X为H元素,W为Na元素,Z为F元素,据此答题。‎ ‎【详解】A.原子半径同一周期从左向右依次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依次增大,四种元素原子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为r(W)>r(Y)>r(Z)>r(X),A错误;‎ B.Y与W形成的化合物为Na2O或Na2O2,存在离子键,但过氧化钠中还存在共价键,B错误;‎ C.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NaOH,是强碱,C正确;‎ D.X与Y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为H2O,与Z的单质F2反应生成HF和O2,方程式为2H2O+2F2=4HF+O2,D错误;‎ 故选C。‎ ‎9.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 NaCl(aq)Na(s)NaOH(aq)‎ B. Al(s)Al(OH)3(s)AlCl3(s)‎ C. HCl(aq) Cl2 Ca(ClO)2‎ - 21 -‎ D. AgNO3(aq)[Ag(NH3)2]+(aq)Ag(s)‎ ‎【答案】D ‎【解析】‎ ‎【详解】A.NaCl水溶液电解不能生成Na单质,A错误;‎ B.Al和NaOH反应生成NaAlO2,不生成Al(OH)3,B错误;‎ C.浓盐酸和MnO2反应需要加热,缺少反应条件,C错误;‎ D.硝酸银和氨水发生反应生成银氨溶液,银氨溶液与葡萄糖共热生成银,D正确;‎ 故选D。‎ ‎10.金属(M)空气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属M作电池正极 B. 电解质是熔融的MO C. 电路中转移2 mol电子,理论上约消耗空气56 L D. 电池总反应为2M+O2+2H2O=2M(OH)2‎ ‎【答案】D ‎【解析】‎ ‎【分析】‎ 从电池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左侧金属M失去电子变成M2+,为电池负极;右侧空气中的氧气得到电子与水反应生成OH-,为电池正极,据此答题。‎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M失电子生成M2+,故M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A错误;‎ B.从图中可以看出,M2+离子和OH-离子可在两电极之间移动,说明电解质为熔融M(OH)2,B错误;‎ C.阳极反应为O2+2H2O+4e-=4OH-,电路中转移2mol电子,正极需要消耗氧气0.5mol,标准状况为11.2L,C错误;‎ D.根据电池的正负极方程式可知,电池的总反应为2M+O2+2H2O=2M(OH)2,D正确;‎ 故选D。‎ - 21 -‎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56 g Fe在足量Cl2中充分燃烧,转移电子数为2×6.02×1023‎ B. 合成氨反应放热,采用低温可以提高氨的生成速率 C. 常温下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固体,溶液中的值减小 D. 若电工操作中将铝线与铜线直接相连会导致铜线更快被腐蚀 ‎【答案】C ‎【解析】‎ ‎【详解】A.56g Fe为1mol,1mol Fe在Cl2中完全燃烧生成FeCl3,转移电子数为3×6.02×1023,A错误;‎ B.合成氨的反应放热,降低温度有助于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降低温度会使反应速率降低,导致氨的生成速率下降,B错误;‎ C.常温下Na2CO3溶液呈碱性,是由于CO32-在溶液中水解,向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固体,会抑制碳酸根的水解,使水解平衡向左移动,使的值减小,C正确;‎ D.若将铝线和铜线直接相连,根据原电池原理,铝活动性比铜强,铝为原电池负极,使铝腐蚀的更快,D错误;‎ 故选C。‎ ‎12.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一种名为EIDD2801的新药有望改变医生治疗新冠肺炎的方式,有效减少肺损伤。其结构式如图:‎ 下列有关EIDD2801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EIDD2801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B. EIDD2801含有5个手性碳原子 C. EIDD2801能和NaOH溶液反应 - 21 -‎ D. EIDD2801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A.EIDD2801中不含苯环结构,故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A错误;‎ B.EIDD2801含有4个手性碳原子,分别为,B错误;‎ C.EIDD2801中含有酯基,可以和NaOH发生反应,C正确;‎ D.EIDD2801中含有羟基和碳碳双键,可以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错误;‎ 故选C。‎ ‎13.室温下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苯酚钠溶液中滴加NaHSO3溶液,溶液变浑浊 苯酚酸性弱于H2SO3酸性 B 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浓度均为0.05 mol·L-1的NaI、NaCl混合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Ksp(AgCl)>Ksp(AgI)‎ C 向FeCl3溶液中加入Cu粉,Cu粉溶解 Cu的还原性大于Fe D 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滴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 铁离子催化H2O2的分解 A. A B. B C. C D. D ‎【答案】AD ‎【解析】‎ ‎【详解】A.NaHSO3溶液呈酸性,HSO3-H++SO32-,苯酚钠溶液中加入NaHSO3‎ - 21 -‎ ‎,溶液变浑浊,说明产生苯酚,即HSO3-的酸性强于苯酚,H2SO3属于中强酸,电离以第一步电离为主,H2SO3的一级电离大于二级电离,因此H2SO3的酸性强于苯酚,A正确;‎ B.若要验证AgCl和AgI溶度积的大小,需要向NaCl和NaI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沉淀颜色,B错误;‎ C.向FeCl3中加入铜粉,二者发生反应,生成Fe2+和Cu2+,故Cu的氧化性强于Fe2+,C错误;‎ D.H2O2有氧化性,可将Fe2+氧化为Fe3+,当溶液中生成大量Fe3+时可催化H2O2分解,D正确;‎ 故选AD。‎ ‎14.邻苯二甲酸(用H2A表示)为二元弱酸,常温下,Ka1=1.1×10-3,Ka2=3.9×10-6,室温下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 H2A溶液至终点。滴定过程得到的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 滴加20 mL NaOH溶液时:c(OH-)>c(H+)+c(H2A )-2c(A2-)‎ B. pH=7的溶液:c(Na+)<0.050 00 mol·L-1+c(A2-) -c(H2A)‎ C. 滴定过程中可能会出现:c(Na+)>c(HA-)=c(A2-)>c(OH-)>c(H+)‎ D. 滴加40 mL NaOH溶液时:2c(Na+)=c(H2A)+c(A2-)+c(HA-)‎ ‎【答案】AB ‎【解析】‎ ‎【详解】A.滴加20 mL 0.100 0 mol·L-1 NaOH溶液时,与20.00 mL 0.100 0 mol·L-1 H2A溶液反应生成NaHA,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c(Na+)= c(H2A )+c(A2-)+ c(HA-),电荷守恒为:c(OH-)+2c(A2-)+ c(HA-)= c(Na+)+ c(H+),将物料守恒式代入电荷守恒式可得:c(OH-)=c(H+)+c(H2A )-c(A2-),则c(OH-)>c(H+)+c(H2A )-2c(A2-),故A正确;‎ B.起始时,0.100 0 mol·L-1 H2A溶液中c(总)= c(H2A )+c(A2-)+c(HA-)=0.1000 mol·L-1,滴入NaOH溶液后,c(H2A )+c(A2-)+c(HA-)<0.1000 mol·L-1,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OH-)+2c(A2-)+ c(HA-)=c(Na+)+ c(H+),pH=7的溶液的溶液中,c(OH-)=c(H+),则 2c(A2-)+c(HA-)= c(Na+),c(Na+)<0.1000 mol·L-1+c(A2-)-c(H2A),要是溶液pH=7,加入氢氧化钠的体积大于20mL,离子浓度小于原来的一半,则c(Na+)<0.05000 mol·L-1+c(A2-)-c(H2A)‎ C.滴加20 mL 0.100 0 mol·L-1 NaOH溶液时,与20.00 mL 0.100 0 mol·L-1 H2A溶液反应生成NaHA,在继续滴加NaOH溶液,可使NaHA转化为Na2A,滴加达到一定体积可使c(HA-)=c(A2-),已知,Ka2=3.9×10-6,则Kh(HA-)=<Ka2,则溶液中HA-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则c(OH-)<c(H+),故C错误;‎ - 21 -‎ D.滴加40 mL NaOH溶液时,20.00 mL 0.100 0 mol·L-1 H2A溶液完全反应生成Na2A,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c(Na+)=2[c(H2A)+c(A2-)+c(HA-)],故D错误;‎ 答案选AB。‎ ‎15.合成气的主要组分为CO和H2;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合成气有多种方法,其中Sparg工艺的原理为CH4(g)+CO2(g)⇌2CO(g)+2H2(g)。在特定温度下,向甲、乙、丙三个密闭容器中充入相同量的CH4(g)和CO2(g),改变容器体积,测得平衡时容器内气体的浓度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容器温度/℃‎ 容器体积 物质浓度/(mol·L-1)‎ CH4‎ CO2‎ CO 甲 ‎300‎ V1‎ ‎0.02‎ ‎0.02‎ ‎0.10‎ 乙 ‎300‎ V2‎ x x ‎0.05‎ 丙 ‎350‎ V1‎ y y ‎0.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在低温条件下不能自发进行 B. 300 ℃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5‎ C. V1∶V2=3∶7‎ D. 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开始时向甲容器中充入0.28 mol CO和0.28 mol H2,CO转化率一定大于2/7‎ ‎【答案】AC ‎【解析】‎ ‎【详解】A.从300℃和350℃时CO的物质的量浓度可以看出,升高温度,CO浓度增加,正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反应过程中气体量增多,反应的熵增加,ΔS>0,ΔG=ΔH-TΔS,反应在高温条件下可以自发进行,A正确;‎ B.根据甲实验可以计算300℃时的平衡常数,K===0.25,B错误;‎ C.根据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可以计算出x的值,x=0.005,又因为反应开始时充入了相同物质的量的CH4和CO2气体,可列出等式(0.02+0.05)V1=(0.005+0.025)V2,可计算出V1∶V2‎ - 21 -‎ ‎=3∶7,C正确;‎ D.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CO和H2,根据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可求出平衡时c(CO)=0.23mol/L,此时的转化率为<,D错误;‎ 故选A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题 共60分)‎ ‎16.二氧化锰在工业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工业上可利用菱锰矿(主要成分为MnCO3、SiO2、FeCO3以及少量CuO)制取。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1)酸浸过程中,MnCO3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选择用硫酸而不选择盐酸溶解,除了盐酸挥发造成设备腐蚀以外,另一个原因是________。‎ ‎(2)滤渣3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除铁的过程中,应该先加________(填“生石灰”或“双氧水”),原因是__________。‎ ‎(3)用惰性电极对过滤3得到滤液进行电解,得到MnO2,写出电解过程中阳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 ‎【答案】 (1). MnCO3+2H+=Mn2++CO2↑+H2O (2). 若改用盐酸,引入的Cl-在电解过程中产生Cl2,耗费能源且污染环境 (3). Fe2S3和CuS (4). 双氧水 (5). 后加CaO,CaO和水反应放热,使双氧水分解 (6). Mn2+-2e-+2H2O=MnO2+4H+‎ ‎【解析】‎ ‎【分析】‎ 向菱锰矿中加入硫酸,矿石中的MnCO3、FeCO3、和少量CuO可以发生反应,进入滤液1中,滤渣1为SiO2;向滤液1中加入生石灰和双氧水,双氧水可以将Fe2+还原为Fe3+,生石灰溶于水发生反应放热,使未完全反应的双氧水分解,同时生成的Ca(OH)2可以中和过量的硫酸,过滤;向滤液2中加入MnS,可使上步没有沉淀的Fe3+和Cu2+转化为Fe2S3和CuS沉淀,滤渣3主要为Fe2S3和CuS,据此回答。‎ ‎【详解】(1)MnCO3为碳酸盐,可以和酸发生反应生成Mn2+、H2O和CO2,离子方程式为MnCO3+2H+=Mn2++CO2↑+H2O;在酸浸过程中应选用硫酸,因为用盐酸的时候,最终产物里含有Cl-在电解的过程中易失去电子生成Cl2,污染环境、浪费能源;‎ ‎(2)反应2中加入MnS目的是除去体系中少量的Fe3+和Cu2+‎ - 21 -‎ ‎,发生的相应反应为MnS(s)+Cu2+=Mn2++CuS(s)、3MnS(s)+2Fe3+=Fe2S3(s)+3Mn2+,故滤渣3主要成分为Fe2S3和CuS;除铁过程中应先加入双氧水氧化Fe2+,随后加入CaO,CaO与水反应放热,可以将未参加反应的双氧水分解;‎ ‎(3)利用惰性电极电解MnCl2制备MnO2,Mn2+失去电子与体系中的水发生反应,电极方程式为Mn2+-2e-+2H2O=MnO2+4H+。‎ ‎17.如图是一种含酰亚胺结构的对苯二胺衍生物的合成路线,其产物(F)可作为一种空腔孔径较大的新型大环芳酰胺的合成原料。‎ ‎(1)A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和________。‎ ‎(2)F→G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D的分子式为C14H16N2O3,写出D的结构简式:________。‎ ‎(4)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写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 ‎①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②含有苯环,且苯环上含有硝基;‎ ‎③含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5)写出以甲苯、邻二甲苯,制备(无机试剂和DMF,(CH3CO)2O及有机溶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________。‎ ‎【答案】 (1). 羧基 (2). 硝基 (3). 还原 (4). (5). 或 (6). ‎ - 21 -‎ ‎【解析】‎ ‎【详解】(1)根据有机物A的结构,A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羧基、硝基;‎ ‎(2)F→G的反应属于加氢去氧的反应,在有机反应类型中属于还原反应;‎ ‎(3)有机物C通过两步反应变成有机物D,第一步经Pd/C做催化剂与H2发生反应将硝基还原为氨基,第二部氨基通过和(CH3CO)2发生反应生成有机物D,又知D的分子式为C14H16N2O3,故D的结构式为;‎ ‎(4)通过已知条件,能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含有酚羟基,当结构中有1个羟基时,剩余基团为1个羧基和1个醛基,此时不会出现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当结构中有2个羟基时,剩余基团为2个醛基,可能会出现三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当有机物结构为对称结构时,分子结构中含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故可能的结构简式为或;‎ ‎(5)通过A→B的反应可知,可将邻二甲苯氧化为邻二苯甲酸,在通过A→B的反应生成,将甲苯经取代反应制得邻硝基甲苯,再还原成邻氨基甲苯,将邻氨基甲苯和通过B→C的反应可制得目标产物,具体的合成路线为 - 21 -‎ ‎。‎ ‎18.化学小组为探究在酸性溶液中的反应,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I.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减缓的流速,向丁装置中通入和的混合气体。‎ Ⅱ.一段时间后,溶液变黄并出现浑浊。摇动锥形瓶、静置,苯与溶液边缘呈紫红色。‎ Ⅲ.持续向丁装置中通入和混合气体,溶液变为无色。‎ Ⅳ.再静置一段时间,取锥形瓶中水溶液,滴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回答下列问题:‎ ‎(1)苯的作用为__________。排出装置内空气的具体操作为_________。‎ ‎(2)向装置丁中缓慢通入的作用是__________。‎ ‎(3)步骤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步骤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实验的总反应为_________,和在反应中的作用为___________。‎ ‎【答案】 (1). 萃取碘单质,隔绝空气防止被氧化 (2). 关闭,打开,打开 (3). 防止倒吸 (4). (5). (6). (7). 催化剂 - 21 -‎ ‎【解析】‎ ‎【分析】‎ 为探究在酸性溶液中的反应,由于酸性容易被O2氧化,所以加苯液封,同是萃取碘单质,并且在反应前先用二氧化碳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尽;在反应中分二步进行,第一步,,第二步,;最后用氢氧化钠进行尾气处理,四氯化碳防倒吸。‎ ‎【详解】(1)根据分析,装置丁中苯有二个作用:萃取碘单质,隔绝空气防止被氧化;用二氧化碳排出甲、乙、丙中的空气,打开,打开,关闭;‎ ‎(2)若只将通入丁中,反应后压强减小,会倒吸,通入和混合气体,不反应,始终有气体排出,起防止倒吸的作用,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3)步骤Ⅱ中,溶液变黄并出现浑浊,说明生成了硫单质,摇动锥形瓶、静置,苯与溶液边缘呈紫红色,说明生成了碘单质,离子方程式为;步骤Ⅲ通入和混合气体,溶液变为无色,说明碘单质被消耗,离子方程式为:;‎ ‎(4)根据和反应,将后者的系数扩大2倍,与前一个反应叠加,得总反应为:; 和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没有发生改变,故其为催化剂。‎ ‎19.氮的氧化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研究氮氧化物的反应机理对于消除环境污染有重要意义。‎ ‎(1)已知:N2(g)+O2(g)=2NO(g);ΔH1=+180.5 kJ·mol-1‎ C(s)+O2(g)=CO2(g);ΔH2=-393.5 kJ·mol-1‎ ‎2C(s)+O2(g)=2CO(g);ΔH3=-221 kJ·mol-1‎ 反应2NO(g)+2CO(g)⇌N2(g)+2CO2(g)的ΔH=________ kJ·mol-1。‎ ‎(2)催化氧化法去除NO是在一定条件下,用NH3消除NO污染,其反应原理为4NH3+6NO5N2+6H2O。不同温度条件下,n(NH3‎ - 21 -‎ ‎)∶n(NO)的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4∶1、3∶1、1∶3时,得到NO脱除率曲线如图所示:‎ ‎①n(NH3)∶n(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时,对应的是曲线________(填“a”“b”或“c”)。‎ ‎②由图可知,无论以何种比例反应,在温度超过900℃时NO脱除率都会骤然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3)NO氧化反应:2NO(g)+O2(g)⇌2NO2(g)分两步进行,其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 Ⅰ. 2NO(g)→N2O2(g);ΔH1 ‎ Ⅱ. N2O2(g)+O2(g)→2NO2(g);ΔH2‎ ‎①化学反应速率有速率较慢的反应步骤决定。以上反应决定NO氧化反应速率的步骤是________(填“Ⅰ”或“Ⅱ”)。‎ ‎②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和O2气体,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控制反应温度分别为T3和T4(T4>T3),测得c(NO)随t(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转化相同量的NO,在温度_____(填“T3”或“T4”)下消耗的时间较长,试结合反应过程能量图分析其原因:______。‎ ‎(4) NH3催化还原NO是重要的烟气脱硝技术,其反应过程与能量关系如图:‎ - 21 -‎ 研究发现在以Fe2O3为主的催化剂上可能发生的反应过程如图,写出脱硝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_______。‎ ‎【答案】 (1). -746.5 (2). c (3). 催化剂失去活性 (4). Ⅱ (5). T4 (6). ΔH1<0,温度升高,反应Ⅰ平衡逆移,c(N2O2)减小,浓度降低的影响大于温度对反应Ⅱ速率的影响 (7). 4NH3(g)+4NO(g)+O2(g)4N2(g)+6H2O(g)‎ ‎【解析】‎ ‎【详解】(1)根据盖斯定律,目标方程式ΔH=-ΔH1+2ΔH2-ΔH3=-746.5kJ·mol-1;‎ ‎(2)①n(NH3):n(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时,由于NH3所占有的百分含量较小,虽然NO占有的百分含量很大,但是消耗NO的量较小,导致NO的脱除率较低,故c曲线正确;‎ ‎②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以后,NO的脱除率会下降,因为反应过程中加入了催化剂,温度过高催化剂失活,导致NO脱除率降低;‎ ‎(3)①反应Ⅰ的活化能较反应Ⅱ的活化能低一些,反应速率也较快一下,故反应Ⅱ为整个反应的决定步骤;‎ ‎②转化相同量的NO,T4温度下消耗的时间较长;原因为:反应的ΔH1<0,温度升高,反应Ⅰ平衡逆移,c(N2O2)减小,浓度降低的影响大于温度对反应Ⅱ速率的影响;‎ ‎(4)根据题目所给的示意图,可以得出NH3、NO、O2参加反应生成N2和H2O,故脱硝过程的总反应为4NH3(g)+4NO(g)+O2(g)4N2(g)+6H2O(g)。‎ ‎20.第Ⅷ族元素、、性质相似,称铁系元素,主要用于制造合金。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原子核外能量最高的电子位于_______能级,同周期元素中,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与相同的元素名称为______________。‎ - 21 -‎ ‎(2)与酚类物质的显色反应常用于其离子检验,已知遇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均显绿色。邻苯二酚的熔沸点比对苯二酚_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_____。‎ ‎(3)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个配合物是(普鲁士蓝),该配合物的内界为__________。表为、不同配位数时对应的晶体场稳定化能(可衡量形成配合物时,总能量的降低)。由表可知,比较稳定的配离子配位数是__________(填“4”或“6”)。性质活泼,易被还原,但很稳定,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离子 配位数 晶体场稳定化能(Dq)‎ ‎6‎ ‎-8Dq+2p ‎4‎ ‎-5.34Dq+2p ‎6‎ ‎-12Dq+3p ‎4‎ ‎-3.56Dq+3p ‎(4)晶体结构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均为6,则晶胞的俯视图可能是_______(填选项字母)。若晶胞参数为ap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晶体的密度是________。‎ ‎【答案】 (1). 3d (2). 钛、锗、硒 (3). 低 (4). 邻苯二酚形成分子内氢键,比对苯二酚易形成的分子间氢键作用力小,熔沸点低 (5). (6). 6 ‎ - 21 -‎ ‎(7). 形成配位键后,三价钴的氧化性减弱,性质变得稳定 (8). CD (9). ‎ ‎【解析】‎ ‎【分析】‎ ‎【详解】(1)为28号元素,基态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84s2,核外能量最高的电子位于3d能级;根据基态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84s2,其3d能级上未成对电子数为2,同周期中,未成对电子数为2的还有:钛为22号元素,基态电子排布式为:[Ar]3d24s2、锗为32号元素,基态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2、硒为34号元素,基态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4,故答案为:3d,钛、锗、硒;‎ ‎(2)邻苯二酚易形成分子内氢键,对苯二酚易形成的分子间氢键,后者分子间作用力较大,因此,熔沸点较低; ‎ ‎(3)配合物是中内界为;由表中数据可知,配位数为6的晶体场稳定化能为-12Dq+3p,其能量降低的更多,能量越低越稳定;性质活泼,但很稳定,说明形成配位键后,三价钴的氧化性减弱,性质变得稳定;‎ ‎(4)晶体结构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均为6,晶胞的俯视图应类似于NaCl晶胞,而NaCl晶胞俯视图为CD;从晶体中最小重复单元出发,1个晶胞中含Ni2+为,含O2-为 即根据各微粒在晶胞中位置计算出每个NiO晶胞中含4个NiO, NiO的摩尔质量75g/mol,晶体的密度除以1个晶胞的质量除以1个晶胞的体积,即为 = ,故答案为:。‎ ‎【点睛】晶胞计算中,要找准一个晶胞中所含微粒数目,如此题中,1个晶胞中含Ni2+为 ,含O2-为 即根据各微粒在晶胞中位置计算出每个NiO晶胞中含4个NiO;同时要找准一个晶胞的体积,注意单位换算。‎ - 21 -‎ ‎ ‎ - 21 -‎ - 21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