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5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新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学案:专题一 传统文化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专题一 传统文化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考情分析备考定向 备考要点说明 核心价值引领 1.了解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信息技术等的关系。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2.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3.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6.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7.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2020年1月,武汉爆发新冠肺炎疫情,经过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3月中旬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新冠病毒的组成元素是什么?怎样科学地使用消毒剂,阻止病毒的传播?医护人员的防护装备是什么材料做的,如何正确使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使用了哪些新材料和新技术?这些都与化学知识息息相关。 高频考点能力突破 考点一 古代典籍中的化学 化学与STSE 真题示例 1.(2020全国Ⅱ)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 B.胆矾可作为湿法冶铜的原料 C.“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 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发生了置换反应 2.(2020天津化学)晋朝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受此启发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A.屠呦呦 B.钟南山 C.侯德榜 D.张青莲 3.(2020全国Ⅰ)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指出,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CH3COOOH)、氯仿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对于上述化学药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H3CH2OH能与水互溶 B.NaClO通过氧化灭活病毒 C.过氧乙酸相对分子质量为76 D.氯仿的化学名称是四氯化碳 4.(2020天津化学)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新冠病毒期间,使用的“84”消毒液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 A.NaOH B.NaCl C.NaClO D.Na2CO3 5.(2020江苏化学)打赢蓝天保卫战,提高空气质量。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PM2.5 B.O2 C.SO2 D.NO 6.(2019全国Ⅰ)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7.(2019全国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8.(2019海南化学)某试剂瓶标签上安全标志如图,该试剂是( ) A.氨水 B.乙酸 C.氢氧化钠 D.硝酸 9.(2019全国Ⅲ)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 B.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 C.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 D.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 必备知识 1.传统文化命题要点归纳 (1)中国古代化学工艺简介。 ①烧制陶器。 陶瓷是传统的硅酸盐材料,它的基本原料是黏土。釉是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一层物质。釉料中主要含有一些金属及其化合物,在高温烧制时金属及其化合物发生了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了不同颜色的物质。 ②青铜的冶炼。 冶炼青铜的过程较复杂,大概为先把选好的矿石加入熔剂,再放在炼炉内,燃木炭熔炼,等火候成熟,弃去炼渣得初铜。初铜经提炼才能获得纯净的红铜。红铜加锡、铅熔成合金,即是青铜。 ③造纸。 以我国古书《天工开物》卷中所记载之竹纸制造方法为例,作为介绍。古时以竹子造纸之步骤如下: a.斩竹漂塘:目的是利用天然微生物分解并洗去竹子之青皮。 b.煮徨足火:放入“徨”桶内与石灰一道蒸煮。目的是利用石灰的碱性脱脂、杀死微生物等。 c.春臼:把上述处理的竹子,放入石臼中打烂,形同泥面。 d.荡料入帘:将被打烂之竹料倒入水槽内,并以竹帘在水中荡料,竹料成为薄层附于竹帘上面。 e.覆帘压纸。 f.透火焙干。 ④黑火药。 主要成分:硝酸钾、木炭和硫黄 反应原理:2KNO3+S+3CK2S+N2↑+3CO2↑ ⑤酿酒。 第一步用米曲霉、黑曲霉、黄曲霉等使淀粉水解,称为糖化;第二步由酵母菌再将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发酵后的混合料经过蒸馏,得到白酒和酒糟。 ⑥染色:染色是一个很古老的工艺,即用染料使物品着色。 (2)常考经典史籍材料归纳。 ①《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②《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曾青”是可溶性铜盐。 ③《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 ④《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CO3。 ⑤《神农本草经》中“水银……钅容化(加热)还复为丹”里的“丹”是HgO。 ⑥《本草经集注》中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是“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这是利用了“焰色反应”。 ⑦《梦溪笔谈·器用》中“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的“剂钢”是指铁的合金。 ⑧《本草图经》中“绿矾形似朴消(Na2SO4·10H2O)而绿色,取此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中的绿矾是FeSO4·7H2O,描述了绿矾受热分解的现象。 2.化学与STSE知识汇总 (1)常见的化学与环境问题。 环境污 染类 主要污染物及形成原理 防治措施 型 酸雨 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煤中的硫元素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2SO2+O22SO3,SO3+H2OH2SO4;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机动车尾气和工业废气中含有NO,2NO+O22NO2,3NO2+H2O2HNO3+NO 使用清洁燃料;化石燃料在燃烧前、燃烧中、燃烧后进行脱硫。对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进行处理 雾霾 大气中大量的SO2、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如PM2.5)与雾气结合后的混合物 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直接使用,使用绿色能源 光化学 烟雾 机动车尾气和工业废气中的氮氧化物(NO、NO2等)和碳氢化合物等在光照条件下生成了复杂的污染物 控制城市汽车数量、开发新能源、为机动车安装尾气净化器等 臭氧层 空洞 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辐射的伤害。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氟氯代烃等与臭氧发生作用,导致了臭氧的损耗 禁止使用氟氯代烃作为制冷剂等 水体 污染 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工业废水、废渣和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等。水体富营养化可引起“水华”或“赤潮” 控制工业废水、废渣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对排放的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等 (2)常见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应用 原理解释 明矾 净水 明矾电离出的Al3+水解生成Al(OH)3胶体,Al(OH)3胶体可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形成沉淀 漂白剂 漂白粉、漂白液(有效成分为NaClO)、H2O2、Na2O2、O3等的漂白原理为氧化漂白 续 表 应用 原理解释 胶体 制豆腐、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原理是胶体聚沉;胶体的丁达尔现象可解释树林中的晨曦、舞台上的光柱 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内装的一般是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泡沫灭火器是利用盐类的水解原理 钡餐 硫酸钡难溶于盐酸,可用作X光透视肠胃时的药剂 (3)常用材料的成分或性质。 材料 成分或性质 棉、麻 富含纤维素,纤维素为多糖,只含有C、H、O三种元素 蚕丝、 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可以水解 毛发 人造 纤维 由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经过化学加工处理后而制得的纤维 合成 纤维 以石油、天然气、煤和农副产品做原料加工制得单体,单体经聚合反应制成的高分子,如六大纶等 硅材料 晶体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合金 合金是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应考训练 考向1 古代典籍中的化学 1.(2020江西新余四中质检)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常见古诗文对应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 选项 常见古诗文记载 化学知识 A 《梦溪笔谈》中对宝剑的记载:“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 铁合金的硬度比纯铁的大,熔点比纯铁的高 B 《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强水的记载:“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 强水为氢氟酸 C 《本草经集注》中记载鉴别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 利用焰色反应 续 表 选项 常见古诗文记载 化学知识 D 《诗经·大雅·绵》:“堇荼如饴。”郑玄笺:“其所生菜,虽有性苦者,甘如饴也。” 糖类均有甜味 2.(双选)(2020辽宁大连三中质检改编)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涉及很多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其描述的是CO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的现象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握柄)指南”。司南中“杓”所用材质为Fe2O3 D.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考向2 化学与STSE 3.(2020山东济南一模)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一系列应对举措体现了中国力量。在各种防护防控措施中,化学知识起了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84”消毒液杀菌消毒是利用HClO或ClO-的强氧化性 B.使用医用酒精杀菌消毒的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C.N95型口罩的核心材料是聚丙烯,聚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医用防护服的核心材料是微孔聚四氟乙烯薄膜,其单体四氟乙烯属于卤代烃 4.(2020山东实验中学线上诊断)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些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海水提溴、煤的气化、石油的裂化都是化学变化的过程 B.氮氧化物的大量排放会导致光化学烟雾、酸雨和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 C.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长时间放置的油脂会因水解而变质 D.白葡萄酒含维生素C等多种维生素,通常添加微量SO2的目的是防止营养成分被氧化 5.(双选)(2020山东威海一模改编)化学与科技、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尼龙是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强度很大 B.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C.“84”消毒液和酒精混合使用可增强杀菌消毒能力 D.用含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的仪器检查酒驾,利用了乙醇的挥发性和还原性 考点二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性质与变化 真题示例 1.(2020浙江化学)下列物质对应的组成不正确的是( ) A.干冰:CO2 B.熟石灰:CaSO4·2H2O C.胆矾:CuSO4·5H2O D.小苏打:NaHCO3 2.(2020江苏化学)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NaCl(aq)Cl2(g)漂白粉(s) B.NaCl(aq)NaHCO3(s)Na2CO3(s) C.NaBr(aq)Br2(aq)I2(aq) D.Mg(OH)2(s)MgCl2(aq)Mg(s) 3.(2019天津理综)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事实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 B.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 C.利用基本的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物 D.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 4.(2019北京理综)下列我国科研成果所涉及材料中,主要成分为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 A.4.03米大口径碳化硅反射镜 B.2022年冬奥会聚氨酯速滑服 C.能屏蔽电磁波的碳包覆银纳米线 D.“玉兔二号”钛合金筛选网轮 5.(2019浙江4月选考)下列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 A.硫酸钡 B.食盐水 C.二氧化硅 D.醋酸 易错警示物质分类的“4个标准”和“4个误区” (1)“4个标准”(标准不同,分类不同): ①混合物与纯净物——是否由同种物质组成。 ②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是否与酸、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 ③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的化合物。 ④溶液、浊液和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2)“4个误区”: ①误认为由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若某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混合而成,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由12C和14C组成的石墨则是纯净物。 ②误认为溶液呈酸性的物质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物质一定是碱。 NaHSO4、CuSO4、NH4Cl溶液呈酸性,Na2CO3、NaHCO3溶液呈碱性,但这些物质均属于盐。 ③误认为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分别与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相对应。 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④误认为胶体粒子都带电荷。某些分散质是高分子的胶体,如淀粉胶体粒子不带电荷。 必备知识 1.依据“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1)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1~100 nm),胶体的特性是丁达尔效应(或丁达尔现象)。用渗析法可将胶体粒子和溶液中的溶质粒子进行分离,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 (2)胶体不带有电荷,但某些胶体中的胶体粒子带有电荷。 (3)Fe(OH)3胶体粒子为Fe(OH)3的集合体,因此1 mol Fe3+完全水解得到的Fe(OH)3胶体粒子少于1 mol。 (4)部分铝盐、铁盐如KAl(SO4)2·12H2O、FeCl3·6H2O等溶于水电离出的Al3+、Fe3+水解生成Al(OH)3胶体、Fe(OH)3胶体,这些胶体粒子能吸附悬浮固体或色素形成沉淀而达到除杂的目的,因此常用作净水剂。 3.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 ①从宏观角度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这里有新物质生成是原子进行了重新组合,在整个过程中原子核没有发生改变。一种原子变为另一种原子涉及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②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但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熔化、SiO2晶体熔化,分别破坏了离子键、共价键,但都属于物理变化。 ③从能量角度看,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而有能量变化的过程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中有的有能量变化,有的无能量变化,如气体与气体之间的扩散无能量变化。 (2)熟记物质变化过程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十八化”。 变化 名称 变化类型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三馏 分馏、蒸馏 干馏 四色 焰色反应 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 五解 潮解 分解、电解、水解、裂解 十八化 熔化、汽化、液化 (煤的液化除外)、升华 氢化、氧化、水化、风化、碳化、钝化、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皂化、歧化、卤化、硝化、酯化、裂化 应考训练 考向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1.(双选)(2020江西名师联盟高三一模改编)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天眼FAST用到的高性能碳化硅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B.中国华为自主研发的5G芯片巴龙5000的主要材料是Si C.PM2.5中含有铅、铬、钒、砷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均是金属元素 D.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2.(2020广东广州高三调研)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过程中,大量防护和消毒用品投入使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的组成元素只含有C、H、O三种元素 B.聚丙烯和聚四氟乙烯为生产防护服的主要原料,二者均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真丝织品和棉纺织品可代替无纺布生产防护口罩,二者均可防止病毒渗透 D.公共场所常用“84”消毒液消毒处理,该物质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 3.(2020北京朝阳一模)下列家庭常用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 A.对氯间二甲苯酚 B.乙醇 C.次氯酸钠 D.过氧乙酸 考向2 胶体的制备、性质及应用 4.(双选)(2020山东枣庄模拟)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激光笔分别照射盛有蓝墨水、FeCl3溶液的玻璃杯均出现光亮的通路 B.“雨后彩虹”“海市蜃楼”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光学现象,与胶体的知识无关 C.一束光通过气溶胶时会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特有的现象 D.新冠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单链核酸组成,直径大约在60~140 nm,扩散到空气中可能形成胶体 5.下列有关胶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K2FeO4对饮用水杀菌消毒的同时,还可产生Fe(OH)3胶体吸附杂质净化水 B.蛋白质溶于水所得分散系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C.硅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可生成硅酸胶体 D.向FeCl3溶液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考向3 物质的性质及变化 6.(2020江苏七市高三二调)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H2SiO3SiO2SiCl4 B.CuCu(NO3)2(aq)Cu(NO3)2(s) C.ClCH2—CH2ClHOCH2CH2OHHOOC—COOH D.AlAl2O3NaAlO2(aq) 7.(双选)(2020河北衡水中学质检改编)探究Na2O2与水的反应,实验如图(已知:H2O2H++HO2-、HO2-H++O2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⑤中H2O均发生化学变化 B.①④中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C.②⑤中KMnO4与MnO2的作用不同,产生气体的量也不同 D.通过③能比较酸性:HCl>H2O2 专题一 传统文化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考点一 真题示例1.A 解析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A错误;湿法冶铜是用铁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Fe+CuSO4Cu+FeSO4,B、D正确;“熬之则成胆矾”是利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得到CuSO4·5H2O晶体,C正确。 2.A 解析屠呦呦发现并提取了青蒿素,并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3.D 解析CH3CH2OH能与水互溶,75%乙醇是乙醇与水按照体积比3∶1配制而成的乙醇水溶液,A项正确。NaClO具有强氧化性,可利用其强氧化性来氧化灭活病毒,B项正确。依据题给过氧乙酸的结构简式(CH3COOOH),可确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6,C项正确。氯仿的化学名称是三氯甲烷,D项错误。 4.C 解析“84”消毒液的主要有效成分是NaClO,属于常识性知识。 5.B 解析空气污染物主要指NOx、SO2、固体颗粒物(如PM2.5)等,O2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6.A 解析氧化铁为红棕色,因此瓷器的青色不是来自氧化铁,A项错误;陶瓷是以黏土(主要成分为铝硅酸盐)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的,其化学性质稳定,不与酸、碱和氧气等反应,B、C、D三项正确。 7.D 解析A项,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A、B两项正确;“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燃烧反应,燃烧反应属于氧化反应,C项正确;古代的蜡烛多是由动物油脂制造,动物油脂属于高级脂肪酸酯,但高级脂肪酸酯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D项错误。 8.D 解析A项,氨水具有腐蚀性,但不能作氧化剂;B项,乙酸具有腐蚀性,但一般不能作氧化剂;C项,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但不能作氧化剂;D项,硝酸具有腐蚀性,同时具有强氧化性。 9.C 解析晶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利用高纯硅的半导体性能可制作成光感电池,将光能转换为电能,A项正确;铝是地壳中含量 最多的金属元素,纯铝的硬度和强度较小,向铝中加入少量的合金元素制成铝合金后,其强度、硬度和抗腐蚀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广泛用于飞机、宇宙飞船和高铁等制造,B项正确;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有较强的吸附性,可用于除异味,但不具有杀菌作用,C项错误;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在医疗上用作消毒剂,多用于皮肤外用消毒,几乎是家用药箱的常备药品,D项正确。 应考训练1.C 解析剂钢为Fe的合金,铁合金的硬度比纯铁的大,熔点比纯铁的低,A错误;氢氟酸是弱酸,且氢氟酸能腐蚀玻璃,B错误;鉴别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灼烧时焰色反应不同,分别为紫色、黄色,C正确;糖类不一定有甜味,如淀粉、纤维素都没有甜味,且有甜味的不一定为糖类物质,D错误。 2.AC 解析湖泊池沼中腐烂的植物能产生甲烷,则“泽中有火……上火下泽”中描述的是甲烷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的现象,故A不正确;“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发生Fe置换出Cu的反应,为置换反应,故B正确;“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握柄)指南”,司南中“杓”所用材质具有磁性,应该为Fe3O4,故C不正确;钢为Fe的合金,还含C元素,故D正确。 3.B 解析“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NaClO,ClO-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HClO,HClO和ClO-均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故A说法正确;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属于化学变化,故B说法错误;聚丙烯是由丙烯发生加聚反应得到的,即聚丙烯属于高分子材料,故C说法正确;四氟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F2CF2,仅含有C和F两种元素,即四氟乙烯属于卤代烃,故D说法正确。 4.D 解析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氮氧化物的大量排放会导致光化学烟雾、酸雨等环境问题,而温室效应主要是CO2造成的,故B错误;长时间放置的油脂会因被氧化而变质,故C错误;白葡萄酒含维生素C等多种维生素,SO2具有还原性,通常添加微量SO2的目的是防止营养成分被氧化,故D正确。 5.BC 解析尼龙绳的主要成分为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强度很大,故A正确;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为C元素的不同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84”消毒液具有强氧化性,不能和酒精混合使用,故C错误;乙醇的沸点低,易挥发,能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反应中乙醇作还原剂,表现还原性,所以用含橙色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的仪器检查酒驾,利用了乙醇的挥发性和还原性,故D正确。 考点二 真题示例1.B 解析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H)2,B项不正确。 2.C 解析A项,工业上一般将Cl2通入石灰乳中生产漂白粉,错误;B项,向NaCl溶液中通入CO2,无法生成NaHCO3,错误;D项,电解MgCl2溶液不能得到金属镁,错误。 3.D 解析废弃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乙醇,A不符合题意;石油发生裂解反应可产生“三烯”,由“三烯”生产塑料、化纤等发生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利用基本化学原料合成药物属于化学反应,C不符合题意;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制备淡水的工作原理是对水施加一定的压力,使水分子通过反渗透膜而实现海水淡化,属于物理过程,不涉及化学反应。 4.A 解析碳和硅同为ⅣA族非金属元素,A正确;聚氨酯含有的C、H、O、N不属于同主族元素,B错误;碳包覆银纳米线含有Ag、C,Ag、C不属于同主族元素,C错误;钛合金筛选网轮由钛合金制成,钛不属于主族元素,D错误。 5.A 解析强电解质包含强酸、强碱及大部分盐等。硫酸钡是强电解质,A项正确;食盐水为混合物,不是强电解质,B项错误;二氧化硅是非电解质,C项错误;醋酸在水中不能完全电离,属于弱电解质,D项错误。 应考训练1.BD 解析碳化硅是一种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故A错误;芯片的主要成分为Si,故B正确;砷为非金属元素,故C错误;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D正确。 2.B 解析新型冠状病毒成分为蛋白质,组成元素含C、H、O、N等,故A错误;聚丙烯和聚四氟乙烯都是高聚物,均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B正确;真丝织品和棉纺织品的空隙大,具有很好的渗透性,不能阻止病毒渗透,因此不能代替无纺布生产防护口罩,C错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D错误。 3.C 解析对氯间二甲苯酚、乙醇、过氧乙酸都属于有机物,次氯酸钠属于无机物,C项符合题意。 4.CD 解析FeCl3溶液不是胶体,没有丁达尔效应,故A错误;“雨后彩虹”属于光的散射,“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雨后彩虹”与胶体的知识有关,故B错误;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现象,C正确;新冠病毒直径大约在60~140nm,胶体分散质直径在1~100nm,故新冠病毒扩散到空气中有可能形成胶体,D正确。 5.D 解析K2FeO4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生成的铁离子可水解生成具有吸附性的氢氧化铁胶体,可用于净水,故A正确;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分子直径已达到1~100nm,蛋白质的水溶液属于胶体,故可产生丁达尔效应,B项正确;在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可得到硅酸胶体:Na2SiO3+2HClH2SiO3(胶体)+2NaCl,C项正确;向FeCl3溶液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得到的是Fe(OH)3沉淀,D项错误。 6.D 解析盐酸不能直接和二氧化硅反应得到四氯化硅,故A错误;硝酸铜溶液加热蒸发由于水解不能得到硝酸铜固体,故B错误;醇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不能反应生成酸,故C错误;D正确。 7.AD 解析试管①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最终生成氢氧化钠与氧气,试管⑤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溶液中的水未发生化学变化,A项错误;①中的反应机理可以认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过氧化氢与氢氧化钠,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发生的反应为复分解与氧化还原反应,④中过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和硫酸钡沉淀,过氧化氢分解产生了氧气,因此两个试管中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B项正确;②中KMnO4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氧气,KMnO4体现氧化性,而⑤中MnO2则起催化作用,两个试管中产生氧气的量均由过氧化氢的量决定,因溶液是等分的,但②中过氧化氢全部被氧化,⑤中的过氧化氢发生歧化反应,所以产生气体的量不相同,C项正确;根据已知条件可以看出过氧化氢属于二元弱酸,而盐酸属于一元强酸。试管③中生成了过氧化钡沉淀,但BaO2不是可溶性的盐,则不能证明盐酸与过氧化氢的酸性强弱,D项错误。查看更多